读《小王子》随笔800字

2025-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小王子》随笔800字(共10篇)

读《小王子》随笔800字 篇1

童年就像春雨中摇摆的百合花,纯真,洁白没有一丝污浊。

童年就像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短暂在阳光里,消散在天地间。

人生中最真最诚最无虑最有梦想的时候——童年时光。正如《小王子》一书中告诉我们的:“只有孩子们才知道他们要寻觅什么。”

随着时间的光渐渐的将童年的露珠蒸发开去,我们那颗纯真的心就也随之渐渐的消散了。每当我们置身于孩子们当中,感受着他们简单的快乐可是自己却怎们也参与不进去,那种无形的隔膜,总会让我们心生感慨。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孩子们太天真,太不懂事,可是往往我们却很向往。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孩子们嬉笑打闹,都会不由自主的驻足观赏。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对比着成长之后的烦恼和伪装。

很多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回到童年的纯真之中了,在世事的冲击中,我们顺应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将那份童真无情的抛弃在成长的烦恼中。而假期我读了《小王子》,在那份纯真中,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有很多道理我们早就不以为然了,可是当它在童话的世界里出现的时候,那份力量就像把我们从黑暗中抽离出来一样,感慨之余,才发现大人们在成熟,可是有时候我们真的已经偏离的很远很远……

但它没有讲任何大道理。他甚至没有 “娓娓道来”地讲任何道理。他与说教无关。一切蕴藏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故事里,蕴藏在星星,沙漠和清泉里,蕴藏在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里。它就像真理本身那么朴素动人。通过这个童话,圣埃克苏佩里带着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接触生活的本质,而不是像小王子看到的那些“大人”,为权势,虚荣,职务,学问之类表面的东西忙忙碌碌。那个自以为很有权威,其实却成了对权威的追求的牺牲品的国王;那个要求别人向他不断脱帽和鼓掌的自负人;那个为喝酒感到惭愧,为忘记惭愧而拼命喝酒的家伙;热衷于统计星星数目的商人;自己从不出门的地理学家;拘泥于职责的劳累的点灯人--------他们都是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真正美好的东西忽略掉了。是啊,我们的成长真的都是正确的吗?为什么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能认清自己了呢?看了《小王子》中的每个小国家的那些人,其实就是我们大人的缩影,我们渐渐的远离人群,不再有那份原有的真诚,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加上一层利益关系。我们很少会有这样的瞬间了吧“有个朋友真好,哪怕命在旦夕。”“你们长的很美,但你的感情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人为你们而死”这就是很多“大人”的状态。而孩子们会很真诚的“不错,行人会认为我的玫瑰与你们没有两样,但只有她比你们重要,因为我给她浇水,我给她盖上花罩,我给她竖起屏风,给她避风挡雨,我倾听他的抱怨,或她的吹嘘,有时也看着她默默无语的样子,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孩子们会对自己的东西无私的付出,那份善良让我们在现实的阳光下,使之挥发殆尽。

“一个人愁闷的时候,都爱看西下的夕阳。”那是一份怎样的宁静和安详,还记得我们有多久没有看过夕阳了吗,是因为我们从不愁闷吗?还是因为没有阳光呢?西下的夕阳虽然是下沉,但是他预示的是更加光明的明天。可是我们总是在追求,追求从不忍心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放下包袱欣赏沿路的风景,哪怕是在可以休息的黄昏。而我们到底追求到什么了呢?身心的疲惫,梦想的破灭,信仰的流失?忙碌的人们啊,请稍稍停留,看看周围的春景夏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请你不要将自己的心包裹在你追求的牢笼中。“我原以为我拥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我以为我很富足,原来她只是一朵极其平常的花。”我们的追求很多时候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把世界变小了,把自己的空间变小了,随时到自然中走走吧,“一山放过一山拦”的道理告诉我们的除了困难是一个接一个的之外,还告诉我们要看看“山”,看看一山又一山。

《小王子》说:“星星的美丽,因为里面有一朵看不见的花。沙漠的美丽,因为沙漠的某处隐藏着一口井。”也许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简单的理解为:“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

《小王子》说:“这就是我的秘密。其实很简单:我们用心才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东西的。”

让我们重拾本身的童心吧,世界其实没有那么不堪,我们其实不一定非得那么疲惫。梦想需要坚持,“灯是需要我们小心保护的,一股风就会把它吹灭----”不要让风吹灭理之灯啊!当你因为自己的理想没有得到施展而忧郁是时要记住“你的那颗星星是别人没有的。”

读培根随笔有感800字 篇2

文章短小,却是将冗长的文章精炼,提出精粹,在政治角度上,对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进行解剖,分析。而他谈论的,不仅仅是正面的,还有一些负面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控制的东西。不过对于它们,我们应该去正视,而不是压抑在内心。培根是位伟大的学者,他用如此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将一切完美诠释,所有文章几乎句句是金,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新的格言警句,无不体现出培根的风采。

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谈友谊》。文章开头便将没有友谊的人视作孤独的野兽,是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我们将朋友当成是可以交换心声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你收获了友谊时,你才真正远离了孤独。培根认为友谊的一个主要成效就是宣泄各种激情引起的心中的憋闷。非常直率的说法,没有一点花哨,但对于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来说,我们都会和真正的朋友们一起同甘共苦。我们不一定有一样的地位,一样的生活;但我们可能会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兴趣使我们走到一起。可我们为何如此呵护这一份友谊呢?周国平曾经写到“人人都是孤儿”“我们偶然的来到这世上,有必然的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同样的,对于友谊,更是两个偶然的碰撞,就更值得我们去珍惜。所以找到一个知音朋友,才需小心谨慎。我们要将朋友当做明镜映照自己,如果能找到你自己有“衣冠不整”的地方,你就应该整理好。

读《小王子》有感500字 篇3

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却被小王子当作自己的宝贝。他住在一颗遥远而又孤独的星球上,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是铲除猴面包树。玫瑰在他眼里也许是个非常稀奇的物种。看日落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的事。日落时的光景是截然不同:太阳每当这会儿都会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周围的云层都是略显橙色的光,衬托着夕阳,让人陶醉不已。或许正是因为这稀有的光景,一天之只能看一次。而小王子却只要挪一挪椅子,便能再看一次。他是孤独的,却拥有着梦寐以求的场景。但真正的孤独并非如此,只要你主动去发现再怎么悲惨的童年也能遇到像飞行员、小狐狸和不同的新鲜人物。

小王子的童年不仅仅代表着他自己,还有现代许多儿童的心。他们童言无忌,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遇到过不同的大人,却没有几个是真正理解他们。童年原本是快乐的,却因为遇到或权欲熏心,或爱慕虚荣,或颓废贪杯。或财迷心窍,或冥顽不固,或脱离实际的人而改变。这本书也在批评着现在大人的种.种不是。他们太在于外表,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高中读《小王子》有感500字 篇4

——圣爱克絮佩里

小王子是“小行星B612”上唯一的人。在这颗比他的身体大不了多少的星球上,他的所有物寥寥可数:三座齐腰的火山,一株玫瑰,每天的四十四次日落。他真挚地仰慕他的玫瑰,为她挡风,-给她浇水,倾听她的沉默;他从不厌倦那一遍遍多不胜数的日落,他总是那样执着地眷恋黄昏——它的温柔,它的感伤;他甚至能够从画着箱子的纸片中发现熟睡的小羊,并以罪真诚的感情爱抚它;他即使是在口渴至极的时刻也会向导对他的玫瑰负责,尽管他的出走正是因为那株爱夸口的玫瑰。

他是那样忧郁而脆弱的孩子。他留恋日落的感伤,牵挂朋友的无助,感叹成人世界的无常与荒.唐。他难道仅仅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么?我相信,他更是一个圣人。他的圣洁之处在于他永存的童心。而这种品质,却早已被我们中的大多数无情抛弃。

小王子永远生活在他的童年之中。他博爱,他纯朴,他极具责任心。他的内心是一片净土,脱俗而澄澈。他不知道掩饰,也不愿掩饰。于是,他会在玫瑰绽放时发自内心地赞叹,吐露自己的仰慕;他会在谈及家园时脸上微微泛起红晕,羞涩地微笑着,双眸里全是它的影子;他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朋友的不足,道出自己的不解;他甚至从不会用自己天使般的微笑遮掩那常常莫名袭来的忧伤。

小王子,他永远都是个孩子。他体会不到成人世界的繁杂喧嚣,他的世界里不会染上尘土。尽管忧郁,他依然是幸福的。他因此而得以享受童年,守着他宁静的心,守着他的孤独的星球。

而我们,为什么总是进入不了他的世界呢?为什么只能作为旁观者,藏在某个角落里远远地望着他,看着他快乐,悲伤,忧郁,心里竟如死水深潭般异样的平静?

或许,童真只是玻璃樽里的银蝶,冷艳却朦胧。它只能被深藏于记忆的一角,默默地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倘若打碎了玻璃樽欲寻个究竟,蝶早已舞出我们的内心,又如何会让我们第二次拥有呢?于是童心不再,纯真无返。

作为全球60亿竞争者中的一员,我们的儿童时代转瞬即逝。数不清的小幸福隐蔽于有限的时光之中,来不及分享,便只能化为回忆的一部分,被我们当做寄托,当我们倦于这个为了未来而奔波的年代。

真想学着小王子那样,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我有53分钟去消耗,我就不慌不忙地走向泉水……”只是我不能。至少,我做不到,恐怕也不能做到。如果我真得这样做了,好心的目击者们十有八九会在第一时间将我送上开往精神专科的救护车。

一直都在学着,小心翼翼地混迹于这个大千世界,大胆地放下了许多割舍不下却又似乎必须扔下的东西,包括心中的那份简单,包括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好奇心。单纯注定了要博爱,于是“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而好奇心过剩便会“失去理智”。因此,我被告诉要用时间与意志将之尘封,要运用自己所谓的成熟镇定,并以此而感到欣慰。

我正在被生存和竞争这两只沉重刺目的飞轮一点点地磨得圆滑,虽然只是区区一件半成品,但已无法拥有小王子的那份——能从纸上画的箱子中窥探到待哺小羊的——纯净无暇的童真了。书中说得没错:“我也许和大人们有点相似……”或许,我和大人们唯一的不同就在于:我尚未笑过这本书的简单和天真,我至少知道它不仅仅是一部童话。然而,我也只是莫名地被一层忧郁的薄雾笼着,却欲哭无泪……

后记:又一次合上了《小王子》,这本我在一个下午连翻了4遍的书。我想说:它不只是童话。

读《小王子》有感400字作文 篇5

今天我读到了富有哲学意义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小王子》。它讲述了“我”在沙漠中遇见了小王子,小王子给“我”讲了自己的旅行故事。

他从自己的星球出发,先后遇见了一位国王,一个狂妄自负的.人,一个酒鬼,一个商人,一位点灯人,一个地理学家,然后他来到了地球。在地球上,他看到了一条蛇,一朵三瓣的小花,一个种植了五千朵玫瑰的花园。在花园里,他看着那些跟他星球上曾认为独一无二的相同的花,难过极了。在山坡上,小王子遇到了一名扳道工,他和扳道工一起看着那些匆匆忙忙却没有目标的人,一趟一趟的跑着。他又看到了一个卖口渴药丸的小商贩,但回忆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因为“我”的水喝完了,我们就找到了一口水井,但在第二天,小王子回到了他的星球,消失不见了。

爱与责任是贯穿了这部书的主题,法国著名作家莫洛亚说过:“在它(《小王子》)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孤独寂寞,以及没有根基随波逐流的命运。

读《小王子》随笔800字 篇6

自从我读了《小王子》这本书,就感觉到这个小王子非常可爱,成年人看了之后,一定会觉得这位小王子,真的非常像自己的小子。他有一副叫人怜爱的模样; 小读者们看了之后一定会觉得这位小王子,他非常像自己的小弟弟,亲切而招人喜爱。《小王子》这本书是一个叫圣-埃克絮佩里的法国人。

小王子离开他的小行星,访问了那些只住着一个居民的星球之后,发现那些大人都极端孤独地生活在凄凉的寂寞中。成为小王子的朋友的只有狐狸,小王子也得学习那个“征服我吧”。而向他讲授的正是狐狸。狐狸说,一个生物,哪怕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生物,如果它征服了你,或曰“你被他征服了”,它在你的眼里就是独一无二的了。小王子全部生活的中心是他的那枝花儿,他以一种狂热的赞美心情注视着她的开放。当他第一次看见她露面的时候,完全沉浸在她那美的光彩里,不禁脱口赞叹说:“你真美呀!”可是不久,他对这个如此讨人爱的小东西就看透了。她有缺点:爱虚荣、骄傲、疑心重还有点说谎。由于对花儿完全失望,小王子离开了他的星球。一天他对他的朋友掏真心地说:“我本来不该听她的,永远不该听那些花儿的话。只应该闻闻她们、观赏她们。”当小王子在地球上发现五千株与他的花儿一模——样的玫瑰时,他感到十分失望。但是,他的狐狸朋友安慰他说,不管怎么说他的花儿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驯服过她。狐狸还向他泄露了它的秘密,这秘密如同一切伟大思想一样,是通俗的:“本质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应该用心灵去追求真理,而他正是靠心灵才发现了以沙漠中的水井为象征的生命之泉的。

他们分手告别也非常让人感动,读者看了之后,也许会落泪。他们的友谊气息,这样的美好,是多么和谐的关系。

读《小王子》随笔800字 篇7

《小王子》,这个属于成人的童话,令我琢磨不透。最初,是这个简短却又新奇的书名吸引了我。它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仅读完一遍,平淡在我的记忆中展开。于它,我没什么深刻的解读。

可后来,我总会偶然间想起书中的某个情节,随即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炎热的夏季,街上的人似乎都不怕热似的。公交车停停靠靠,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艰难地颠簸着。车厢的震动使整个人的重量都悬挂在空中,高高弹起,又狠狠地跌下。坐公交真是辛苦。

崎岖的沟壑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张脸上,双鬓花白。多少岁月从那苍老的容颜上溜走?他眼神暗淡,手中紧紧攥着一根拐杖。

他颤巍巍的往后车厢走来。是的,那是一位老人。年迈的历经沧桑的老人。我站起身子,向前跨了一大步,扶住他,正欲唤他坐下。哪知仅在我起身的前一秒,与我父亲一般年龄的一名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舒服的坐下了,随后低头看着手机。

满脸的尴尬,我那扶着老人的手此刻真不知道该放哪去。双唇间像涂满了胶水一般,不知该如何开口。脑海中浮现出那句: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对此有了一种新的理解,的确,这次是我的心灵发现了某些东西,而不是眼睛看到的。

类似于此还有许多,总会在那么几个刹那想到这本书。有时觉得友情像小王子的玫瑰,独一无二;有时又觉得亲情像612星球,很小,但又可以无比放大。

小王子因为玫瑰离开了星球。后来小王子与小狐狸在一起的日子里,他开始认为玫瑰驯服了他,他必须对玫瑰承担起责任。他学会了爱,认识到了他所要追求的东西,他要离开小狐狸去承担他的责任。这也教会了我许多。

“寂寞星球的玫瑰,她最珍贵。小王子爱着玫瑰,每天浇水,却不能体会,玫瑰其实憔悴……”就连歌词也写到的这本书,引人无限深思。或许未来一遍遍,一点点,我会在这本书里读出更多。

《小王子》读后感800字 篇8

《小王子》是一本有趣的童话书,主人公是一个幼小的外星人,飞离了自己那颗小小星球,拜访了其它的星球,见识了不少的事情和人物,后来他到地球上来,与地球人“我”成了忘年之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相遇相知,平淡而感人。特别是他们互相鼓励,相互帮助,经过千辛万苦,长途跋涉,终于在沙漠找到水井,成为生死之交。他们最后分手告别的场面很悲壮,动人。我在读的时候,深受感动而落泪,但让我高兴的是,小王子回到自己的星球上后,他们相距千万里的太空,却仍互相思念,互相关心,遥遥相望,心心相印。于是,浩瀚的太空里,无限的宇宙中,也都充满他们的之间的友爱的感应电波。这是多么美好的,多么和谐的关系!我多么希望地球上人与人之间,也拥有这种和谐的关系啊!

我深深感受到,小王子就像自己的小弟弟,亲切而招人喜爱。

在备受感动的同时,我也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珍惜朋友,珍惜友情,不要对朋友乱发脾气,交个朋友很容易,但拥有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很难,失去一个朋友也很容易,而失去真正的知心朋友却让人很痛苦。

这样的事情我就经历过,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闹别扭,一气之下,我决定一辈子不跟她玩,刚开始我还不觉得难受,过了两个星期 ,我气消了以后,我越来越痛苦难过,于是我忍不住写了一封道歉信给她,她接受了,我们又做回了好朋友。

《小王子》读后感800字 篇9

这段节选自法国作家安托・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王子》,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而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

网络上曾经传着这样的一名话:长大后,发现自已终究变成自已讨厌的模样。

尚处在孩童的我们斥责大人的无知,大人像一个牢笼把自已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同锁住了曾经的那一颗童心。但我们不能说大人就完完全全地失去了那曾经的童心,在世界的影响下,他们也便将那些别人认为幼稚可爱的地方收了起来,然后将那些美好的、快乐的、糟糕的、痛苦的,统统都埋藏在了心灵的深处。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就像那个片段中描写的一样,大人们只会用钱,用那腐臭的,带着一股铜酸味的金钱,来衡量这一切,而小孩子则不同了,他们拥有许多大人所没有的一颗童心。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那白纸所能看见的,便也是事物的最本真的一个地方。

怀揣着一颗童心去看世界,比我们金钱的眼光去看世界,会本质的更多。大人往往把自已的思想强加给了孩子,孩子的天空被束缚住了,那些长期以来灌输的知识,便也一步一步浸入你的脑海,让你一整个人,从灵魂再到四肢一同被束缚在牢笼之内,那由精神上的锁,再到全身的锁。

孩童的观点也许与大人总是格格不入,但那是他们最本质的判断。他们没有被限制在一个人为定下的范围之内。他认为人就一定是一张脸,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他们的想像力,天马行空。可大人们却总爱打击孩童们信心。

久而久之,那想像力也便随之而一步一步减退,最后成为一个大人的时候,那想像力像也如同金丝雀般锁在牢笼中,再也不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了。这世界没了童真,便也没了一丝乐趣。

童话《小王子》读后感800字 篇10

作家本人44岁时为国执行任务期间牺牲,这位飞行员在3万英尺的高空中俯瞰众生,用广阔的视野与恰似明月的感情将这份关乎“真心”的故事告诉全世界,他的生命在“小王子”等故事中永存。

《小王子》以几幅画串联开篇,当6岁时出自本能的“蟒蛇与猎物”被大人们忽视时,“我”也被告知要学好文化课――地理、历史......没人理解的画法被遗忘,无人能懂。当“我”长大时,谈论政治、高尔夫球被认为通情达理,“我”曾今的画,关乎蟒蛇、原始森林、星星的心意被封存。

对于第1节通俗易懂的开篇,我已经读了好几遍,现在的“后遗症”就是:

其一,无比想念小学时偶尔用自己的`眼光画一些“仙女、公主、花草、房屋、树木”的那个小孩子,因为家庭拮据与年幼对于画画未能略学一二是此刻的遗憾。

每个“小人儿”在最初都有擅长的东西,只是随着正经文化课的学习逐渐丢失罢了。自以为怎么也唱不好一首歌,跳不会一支舞,在成年时沮丧得似遗失了一个自我。原来,遗憾的、想要完成的事情有那么多。

关于童年时光遗留下的心愿:学一学简笔画、古风画,无需色彩,只需临摹;学学怎么运气,唱准与唱出一首歌;学一支舞。其二,曾经的我长大了,也会遇见一些小孩子,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我不敢轻易敷衍。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小孩子,渴望被关注。

上一篇: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下一篇:管理人员对安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