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篇1

4、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从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选准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根据基层的反映,建议政府部门注意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提升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争取尽快解决群众在“路水电医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二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近期应下气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学难、养老难”等社会热点问题。三是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原则,抓紧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发展的规范,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脏乱差”工程。在这方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图虚名、不增加群众负担,防止一刀切、强迫命令、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片面倾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监督制度,大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搞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的**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农村风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6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我利用寒假,在辽宁省锦州市xx县xx镇文化服务中心做了为期一周(20xx年2月14日——20xx年2月21日)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这一周内,通过对辽宁省xx县xx镇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实行情况,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化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是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xx县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xx县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xx县充分发挥县内各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在调查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锦州市太和电脑为实行锦州市普惠制培训而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脑知识普及,参观了计算机程序员考试的现场,看见原本只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也可以坐在电脑前,熟练的操作电脑,心里涌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农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有局限,与外界沟通少。xx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城乡一网、垂直管理、走产业化路子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作为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在xx农村已覆盖20个乡镇,其中13个乡镇与县城实现了光纤联网,共架设光缆干线800多公里,电缆干线2600多公里,151个行政村的6万多农户与城里人同享电视文化大餐,可以收看到有34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县广电局还完善了网络维修维护制度,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

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电视、电脑。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习期间,xx线的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道具车模展示会,展示了福特、现代等多款上个世纪流行的“老爷车”,这些车都是由东方明珠公司制造的道具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款房车,里面洗手间、卧室、吧台应有尽有,让看惯了卡车、货车的乡镇居民过足了“眼瘾”。

xx县是辽宁省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因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很多,其中,作为辽宁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xx天主教堂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仍焕发着新的活力。在调查期间,正巧赶上了天主教的礼拜日,清晨,有一些老年教众来到教堂,静静的等候礼拜的开始。庄严肃穆的教堂,饱受过义和团的焚毁和xx阻击战的炮击,在新时期的xx县仍为xx县的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xx县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05个,棚室面积203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0个,占地面积4450亩,进驻农户555户。在水果生产上,西北部乡镇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两梨”,今年新栽植果树近万亩。xx县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县“三品”生产档次和水平。每个乡、村都有“三品”生产基地,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生产,保证了“三品”生产的有序推进。今年新增“三品”认证36个,总量达到62个,面积5.25万亩。总面积达到195.284万亩。养殖业“三品”生产正在有序推进,今年有1/3总量的畜禽按照无公害以上标准组织生产,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申报认证。xx县以水利化、机械化、绿化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完成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河流整治工程和3座排水站的更新改造工程等。新增水浇地5万亩。

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一、影响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瓶颈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面临诸多难题, 法治理念的陈旧、政府执法的随意性、纠纷解决机制不畅、规范真空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推进。

1.“权大于法”的社会治理理念仍然存在。

有失规范的涉农行政执法及涉农维权的艰难, 直接影响到异质化的农村个体及组织对法律权威的信心。一是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到严格地依法行政, 而是习惯于依赖红头文件、政策及上级的指示办事, 加之一些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法治思维及法治治理的观念及方式, 特别是缺乏权力界限意识, 直接导致依法办事能力低下, 在征地拆迁、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推进过程中, 由于执法方式简单粗暴,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宪法法律在农村民众中的权威地位。二是《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等有些条款执行不力, 使农村基层组织仍然存在决策不民主不公开, 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农民的知情权, 导致广大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不信任, 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其结果是基层组织社会治理效能的低下不可避免。三是法律至上的权威性在农村遭遇挑战。“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由于各种原因, 致使广大农民法律信仰缺失, 宁可信“关系”也不信法律, 遇到问题不是想到要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加以解决, 而是采取信访甚至是非法的方式寻求解决。这类现象侧面反映出由于农民法律至上信仰的缺失以及诉求渠道不畅导致的法律效用在解决矛盾纠纷中作用弱化的倾向。

2.“规范真空”的出现, 使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一定程度的无法可依。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完备、有效、权威的规范体系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保障。当前的问题是:现有的旧的规范体系已不能适应变迁了的农村社会基础和基层组织的需要, 而新的社会规范又未能及时建立起来, 这种规则缺位现象的出现势必造成行为越轨与农村社会的不稳定。相对其他领域的法治建设, 我国在农村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明显滞后, 有的领域甚至出现立法空白, 比如《农民权益保障法》《农业生态补偿法》等事关农村及农民权益的重要法律的缺位。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即有的法律又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使制度陷入空中楼阁的尴尬境地。法治国家的建设有赖于依良法达善治, 而这种“规则真空”的出现必定会导致无法可依, 进而影响甚至制约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及农村社会的稳定。

3.“执法伤农”现象, 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

一方面, 农村执法机构的薄弱及执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执法活动中不能做到公正执法、规范执法, 及时执法、文明执法, 进而造成因为执法方式粗暴而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土地承包、涉法涉诉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上, 甚至出现与民争利的现象, 极大地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和利益,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 一些矛盾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一些坑农害农的案件不能及时查处, 使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 造成上访及群体性事件多发, 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潜在的隐患。

4.“制度缺位”使基层自治难以真正实现。

现行的农村社会治理体制中基层政府是绝对的管理主体, 又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缺陷, 使村民委员会成为名义上的自治组织, 使得村委会无法有效地实现对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的有效管理。部分村庄的村民自治组织不健全, 自治机制缺乏活力, 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不到位, “有些本该由村民会议决定的事务往往由村委会决定, 有些本该由村委会决定的往往由‘两委’或党支部决策, 而且村支部书记往往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 并不同程度地控制着决策的运作, 班子成员难以发表不同意见”, 使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在“有限政府”的职能定位下, 基层政府不能实现对农村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加之村民委员会的“傀儡”化, 村民自治难以发挥其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 直接造成了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单一”, 而农村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这种主体的“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分化与多元的农村社会结构及利益要求, 更难以维系农村社会的稳定。

5.“诉求渠道不畅”导致矛盾解决不及时,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变迁中的中国农村, 由于农民职业分化造成利益诉求的多元化, 旧有的社会治理体系无法应对当前农村社会的需求, 无法保证异质化的个体和组织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反映在法治层面即是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无法满足多样化、复杂化的矛盾纠纷解决的需要。我国作为民主法治国家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在立法层面形成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良好衔接, 但目前人民调解等非司法救济方式与司法救济方式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分工与层次仍不够清晰, 存在着职能替代与程序设计上的重复、繁杂成本较大, 大大降低了多元纠纷解决方式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效用。在多元纠纷解决方式探索迅速发展的同时, 对其中某些程序设计是否突破了现有法律规定的范围亦存在着质疑。

二、优化农村法治环境, 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农村法治建设的完善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探寻解决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瓶颈的对策, 对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护农民群众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意义重大。

1. 树立法律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绝对权威。

树立法律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绝对权威就是要培养全体社会成员崇尚法律、维护法律、遵从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 充分发挥法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人民权益的保障书, 具有最高权威地位。任何情况下,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允许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一方面, 要着力提高基层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 提高其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必须做到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行使社会治理职权, 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 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按照有限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履职尽责。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培养其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做到依法维权、依法上访, 合理合法表达诉求。把法律作为在日常行为实践的基本准则, 使法律成为农村社会秩序的有效维系机制和乡村社会整合的基本纽带。只有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了, 才能更好地投身法治建设,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依法进行。

2. 以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法律体系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安全阀。

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必须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同步进行。即通过立法建制来进一步丰富和规范农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并能够及时把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及成功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着力建立健全民生领域的立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专门立法, 明确村委会这一基层组织的法律属性、职能和权限。特别是加快《土地管理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进程, 尽快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农业投资法》《粮食安全法》《农业补贴条例》和《农业生态补偿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严格规范的执法达到对村民个人、组织的行为规制和约束, 协调社会关系, 监督和保护公共权力正确行使,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防止公权力对公民私权利的侵犯。

3. 搭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平台, 促进农村法律服务均等化。

与农村社会转型引发的相伴而生的是矛盾纠纷多发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进而加大了农村综治难度及社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这些矛盾纠纷化解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及社会治理创新的顺利进行。在中国这样缺少法治传统的国家, 由于法律资源的分配不均及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得纠纷的解决差强人意。这种情况下, 除了强化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站所和法律服务所等专门法律机构在化解矛盾上的力量外, 应积极培育基层法律服务团队, 鼓励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力度, 为农民提供免费优质高效的涉农诉讼及非讼法律事务服务;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 建立诸如“148法律服务热线”等服务模式, 多方位多层次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

4.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推动法律平等适用。

亨廷顿指出, “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 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农村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器”。要推动法律在农村的平等适用, 必须坚持人往农村走、钱往农村用、机构向农村延伸, 推动法治力量重心下移。其一, 要健全农村法律适用机构。具体讲, 就是逐步健全以乡镇为单位, 以公安派出所、基层检察室、派出法庭为主要构成的农村执法、司法职能体系, 为法律在农村的普遍适用奠定良好基础、创造更为有效便捷的途径。二是建立一支数量规模适当、素质能力适应的农村执法、司法队伍。在新增政法队伍专项编制及分配使用上, 应当专门安排一块针对农村的执法、司法岗位, 设置一定门槛, 明确福利待遇, 招录农村急需的法律专业人才, 充实到基层政法单位, 切实解决多数基层政法机构因人员力量不足而流于形式的问题。同时, 对于现有的基层政法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考核, 不断提高基层政法队伍的执法、司法能力, 提高其法律适用水平。三是加大法律的实施力度。执法、司法机关必须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真正发挥法律在调节农村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的有效适用切实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等不正常的现象, 切实树立起法治在调整农村社会关系中的权威地位。

5. 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为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器。

基层社会信息传播快、人口流动性强、社会矛盾爆发具有突发性特点, 这就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前瞻性。必须构建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流动排查和预警机制、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特别是要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 夯实人民调解基础,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与小组四级纵向调解网络。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新机制, 认真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调解案件。建立畅通有序的信访工作机制, 实现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优势互补。完善司法调解格局, 把调解优先的原则贯穿到执法办案工作中去。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和管理机制。落实防患重大突发事件的“专案经营”机制, 建立社会应急体制, 确保农村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充分挖掘民间资源, 充分利用乡规民约, 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一、XX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以来,XX县大力开展“小康示范百村带动”和“双百”(百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两年共计投入3.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769个,完成207个村庄建设规划,新建农民新村80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达到240余处,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西王村成为“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尉村成为“全国敬老养老模范村”、“全国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典型村”;去年,XX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

,XX县计划完成72个市级和78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提出了“实施村庄有效整合,开展城中村、城边村和空心村改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思路,以承担“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为契机,打造社区建设试点镇和示范村。目前已有长山、魏桥、韩店、好生、明集五镇18个农村社区,按照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和企业社区的不同模式积极建设,已经取得可喜进展。

二、XX县部分村镇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农村社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通过调查了解得知,XX县部分村镇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农村社区的条件已经相当成熟,有的已经实施,如韩店镇西王村、长山镇的东尉和光明社区;有的即将实施,如长山镇的朱家和盛苑社区。成熟的条件有六个方面:

(一)规律使然,党政领建。胡总书记提出:“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XX县去年二产比重达80%,长山、魏桥、韩店三镇分别达到70.7%、80%和 89%,工业化的程度已经很高。村企合作共建社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三镇都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确定了专人负责。党政领建,定可指日功成。

(二)追求美好,群众思建。“人往高处走”,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本性,调查报告《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去年,上述三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远高于全县(6038元)的平均水平,长山镇小牛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过5万元的户超过1/3。腰包鼓起来的农民,也渴望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建设新农村社区,成了自下而上的强烈呼声。长山镇甘埠管理区曾发出480份调查问卷,征询农村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几乎是众口一词:社区早就该建!

另一方面,工业“三废”虽经治理,但仍难免污染,社区驻地可以远离污染。此外,一些城中村、城郊村,由于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村民也盼望把旧村改造清洁的新社区。

(三)谋求空间,企业盼建。一些效益较好、发展较快的企业,迫切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对土地的需求十分强烈。全国有耕地18.31亿亩,中央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严守18亿亩的红线,因此,5年间全国只允许年供地600万亩。而XX县,今年只争取到500余亩的供地指标。按照全县到实现GDP1100亿元,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00万元的计划,则共需建设用地(含已用)55万亩,差距明显。目前,想用农田转为企业发展建设用地,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企业也盼望与农村进行社区共建,以节约的空宅地供自己发展,解决村企间过去在环境、交通、安全、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矛盾,与农村实现互利双赢。

XX县村庄原占压土地面积约为18万余亩。按各村自报的.新规划,占压面积至少可减少2/3(盛苑社区11个村,2624户,过去村庄占压3113亩;现在社区规划3000户,仅占480亩,为原来的23%)。如果XX县都建成新社区,便可至少腾出12万亩土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四)经济发展,实力可建。,全县实现GDP400亿元,人均突破7000美元(北京7030美元),已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县财政总收入46亿元,上述三镇分别达到1.8亿元、2亿元和2.91亿元。较高的政府的财政收入,使XX县有能力去反哺农业;农民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使他们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企业资本的迅速膨胀,更使村企共建,甚至企业包建(如韩店镇西王村)成为可能。

(五)社会各界,帮促助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界也都把帮促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年来,已通过多种措施,在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六)先进典型,示范带建。XX县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西王、东尉和实户等先进典型,这些村的做法很有借鉴、推广价值。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省内外也都在积极探索中,他们的经验也很值得学习。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将对农村社区建设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并可使今后的社区建设少走弯路,早见成效。

三、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阻力

在调查中,基层也反映了共建社区的若干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

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篇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2007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同学谈话时,勉励同学们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要懂得农村,了解农民,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上海财经大学重视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围绕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建设,开展大学生“千村农民发展状况” 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大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从目前学生提交的问卷和调查报告来看,千村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千村调查”已成为上海财大学生热议的名词,截止到9月份千村调查项目网站点击率达到一万次,仅公管学院就有275名家长写信表示支持并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千村社会实践活动。为此,中共上海市科教党委领导做出批示,表示全力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活动。

这次社会调查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项目是一个系列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三农”问题来进行,初步规划分别是:农民发展状况(2008年)、乡镇企业(2009年)、民工子弟学校(2010年)、医院(2011年),以此形成系统,引导财大学子全面了解中国农村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经济学为“经世济国”的致用之学,作为当代财经专业大学生,更应该去了解中国的现实。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项目正是基于这个认识,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和城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转化成理论性成果,同时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磨练意志、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是举校重视。千村社会调查项目活动从筹备起便得到学校领导关心与支持,得到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助。目前上海财经大学已将千村社会调查列入上海财经大学“十一五”“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并予以每年60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也作为09年全国“挑战杯”培育项目,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做好培育、孵化和推进工作。校学生工作部(处)、发展规划处、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部、团委等职能部门为千村调查前期规划、宣传献计献策,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校特意为所有参加的一千多名同学全部买了意外伤害和住院保险,项目实施中分别成立了项目专家组、项目撰写组、数据处理组,各院(系、所)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从各方面保证了千村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是专家参与。全员育人是上海财经大学多年来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这次千村社会调查主题得到学校各专业领域、不同学科专家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先后有15名来自农村经济、社会学、金融学等研究领域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并多次召开研讨会对调查的主题选择、问卷设计、数据处理、调查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意见。

各院系教师对千村调查项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如金融学院专业教师成立了农村金融专家组,专门就农村金融进行专题调研,除在问卷和访谈提纲中单设农村金融专题外,还另增设一张农信社调查问卷,引导大学生将目光从城市金融转向农村金融,鼓励大学生:“农村金融市场大有可为,现在已经到了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的时候。”信息学院副院长韩冬梅教授带领项目数据处理组成员设计调查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了调查问卷网上远程录入和数据自动处理,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多年农村调查经验的社会学专家余红副教授对参加访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对这次调查充满信心:“中国的经济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的农民问题,中国农村是经济学最好的自然实验室,大学生将在这个实验室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大学生最好的课堂。”

四是面广量大。200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项目正式启动,全校共有1190名同学主动报名深入农村参加社会调查,调查活动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近千个行政村,近万个农户家庭。调查活动由大学生自主、独立进行,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形式,观察和记录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主义已取得的建设成就以及农村的变化和发展。调查对象中,既有乡村干部,也有普通农民,力求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最基层的农民现状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材料,也为学校教师进行科研提供研究数据。为及时解答同学在调查当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干部和专家放弃暑期休息时间,照常上班,随时关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调研情况。八月中旬项目组召开中期推进会,现已有110组同学传回报道,发回图片1377张,676人在网上提交问卷和相关数据。

五是收获颇丰。目前,千村项目活动各方面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部分已完成调查同学感慨:“中国农村给我们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政治经济专业的许缈妙同学说,这次她选择了到西部,深入到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大兴镇大兴村。“那里到处都是山,从城里到大兴村足足花了四个多小时,山路非常颠簸,我走访了几户农家,发现他们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城市里的大学生,有时一个月就能花掉农家一年的收入。这是从小生大在上海的许缈妙同学过去无法想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许多像大兴村这样的地方,正是由于交通的闭塞,使得这里的村民更加的贫困。”

按项目实施计划,学校将在10月份对每位调研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将选择100篇优秀调查报告和论文汇编成优秀成果集公开出版,并将在此基础上形成1篇总报告、3个分报告和1个农村金融专题报告,报告为相关决策咨询部门提供参考。

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6月12日《文汇报》发表《上海财大学子关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成就??千名大学生开展千村社会调查》,6月18日《解放日报》发表《千余学子赴千村调查农民收入??上海财大暑假实践活动昨出征》,8月24日《新民晚报》发表《上海财经大学暑期上特殊一课

千名大学生踏访中国千个村寨》,活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篇5

稳定暨平安创建工作

工作总结报告

2010年青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暨平安创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治安防范为重点,推动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实现青菜经济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0年度,青菜村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我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今年来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为保持这种良好发展势态,我村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现将今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责任状

今年我村与4个村小组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

二、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坚持党员、干部义务巡逻,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发挥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在维护社会治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群防群治队伍教育培训和规范化建设。

五、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项工作

1、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继续实施以提高青少年法制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免疫工程”,以开展“除暴、治乱、扫丑、清卫章“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净化工程”,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爱心工程”,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工程”;以开展“遵纪守法户”、“和谐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细胞工程”,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重点把住流入、流出两头,抓好住宿、择业两环,落实防范,打击两手,严密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

3、强化森林防火工作

青菜村是一个林区村,山林资源丰富,而且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为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并多次强调一旦造成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将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篇6

(二○一○)

为了认真贯彻新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要求,扎实推进“建设平安新区,创建最平安地区”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小康社 会,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如下:

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支部书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认真部署,严格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

二、强化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有效预防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强化教育,服务工作,设立人口信息档案,及时反馈人口信息。成立联防巡逻队伍,日巡夜查,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及时调处矛盾纠纷

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

年违法犯罪。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对各类矛盾纠纷发现、疏导、化解及时。不发生民转刑案件,减少非正常死亡,涉及到违法的及时上报。

四、坚持打防结合,开展创安活动

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新区,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督促群众安装防盗窗、防盗门,进一步增强的防范意识,杜绝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五、加强民族宗教管理,创建无邪教地区

合法的民族宗教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但一定要加强民族宗教活动的管理,使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宗教活动。创建无邪教地区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邪教的识别能力,提高基层防范法轮功及其他邪教捣乱滋事能力,提高有效抵御邪教滋生蔓延能力。

六、健全帮教组织,落实帮教措施

建立一支由支部书记为组长,两委会成员为成员的帮教队伍,一对一地帮教刑释解教人员,使其不发生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就业,严格控制重新犯罪。

村党支部

村民委员会

2024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篇7

排查整治工作情况

我村就这次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要排查摸清乱源。要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形式,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真正把问题底数摸全、摸清、摸透。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要重点排查高发案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排查违规收购废品、违规出租房屋、聚众赌博、“黑网吧”、“黑诊所”、“黑车”等突出治安问题,并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帐。

三、要明确治乱原则。主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人民群众是治安的最大受益者,也理应成为最大的参与者。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打一场人民战争。二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三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排查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作用,把治乱与治“瘫”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基层党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四是整治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整治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打防管控”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收到长期效果。

四、要制定针对措施。主要在“六个字”上用力:第一是“排”。“排”是基础和前提,要全面排查和查找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根源。第二是“调”。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原则,整合力量,着力建立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

机结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第三是“防”。要在排查整治工作中,督促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围绕案件高发的重点部位、场所、路段和城乡结合部,开展街头路面巡查、盘查,大力推广可为用户提供防抢、防盗、防火、防危机事态紧急求助的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第四是“管”。重点是建好流动人口协管站,积极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新模式,搞好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及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等重点人员的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实现“人”的管理信息化、常态化。第五是“教”。强化安全防范和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营造浓厚的排查整治工作氛围。第六是“打”。要保证充足的警力投入到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对现行违法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通过打击改善治安状况。

五、要建好长效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排查整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

题,解剖典型案件,发现规律,找准对策,边排查、边整治、边建设,尽快完善联排联治、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教育管理等长效工作机制,以巩固整治成果,达到整治一区、稳定一方,长治久安、促进发展的效果。

上一篇:人事员工作总结下一篇:蝶恋花·春景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