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精神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贤精神(精选11篇)

乡贤精神 篇1

——观《徐光宪事迹》有感

有多少人,能如他那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又有多少人,能如他那般遇到问题不断刨根问底、追根求源……这一切又一切的美好品质都在他——徐光宪爷爷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中国有着丰富的稀土,却不会提炼稀土里宝贵的元素,只能将稀土以泥土的价格卖给科技发达的国家,再从别的国家高价买回提炼好的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光宪爷爷和其他研究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找到了提炼稀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很快被许多厂家运用,稀的产量突破了12万吨。徐光宪爷爷看到了稀矿的大量开采,价格的不断下降,忧心忡忡,就上书给温家宝总理,请求总理控制稀矿的开采,以便中国人能自主定价。徐光宪爷爷虽然八十多高龄,但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心间。

如今的徐光宪爷爷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了,但仍精神抖擞。多年来,他已获得了许多奖项、奖金,但他毫不犹豫地把钱捐给了国家。徐光宪爷爷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在功成名就时仍不忘自己的祖国。这样的贤德之士不愧为上虞的乡贤,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徐光宪爷爷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最有说服力的一课,教导我们不能忘了祖国,要努力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徐光宪爷爷是为了中华民族而生的,是为了祖国而生的。

浙江省上虞市汤浦镇小六(1)班

钟晨欣

指导老师

乡贤精神 篇2

传承爱的思想

夏丏尊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爱的教育”。这种“爱的教育”思想,首先表现在他二十年如一日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夏先生对待学生一向是爱护备至、满腔热情。他实行的感化教育法,犹如母亲对待子女一般,充满着情和爱。夏老就是这样以他无限的热情和挚诚献身于教育,其教育行为中凸显出的宗教精神,如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认真至极的虔敬之心和自觉觉人的禅式教育等,也有助于引领人们走出教育的功利泥潭,更启迪我们要立足新时期,重新审视“爱的教育”。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在遵循夏老爱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传承学校文明和校园文化,总结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以“爱的教育”为核心的“四个一”办学理念:

一个核心——金爱心。即引导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以爱为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一条校训——教惟以爱,学惟以笃。教惟以爱:即引导全校教师在教育中,要以爱为本,爱得深沉,爱得无私,用谅解、博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学惟以笃:即引导全体学生,在爱的沐浴中,一心一意地学习,学得踏实,学得坚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一个理念——爱心育人,情满家园。即在夏丏尊爱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期望以“爱心育人”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教学,使校园处处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和互相关爱。

一个宗旨——让每个孩子共享爱的阳光。

形成爱的氛围

具备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形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因此,学校努力创设爱的氛围,传播爱的理念。首先,让学校的“楼、园、路、场、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让全校师生做校园的主人。如以爱命名的“楼”:行政楼——惟爱楼、教学楼——笃学楼等;“路”:宣传窗至食堂——博爱路、行政楼南横路——文心路等;“场”:教学楼前广场——金爱心广场等。校门口、走廊边、花坛边处处是爱的温馨提示:“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您珍惜我的生命,我绿化您的视野”、“爱,在你的脚下延伸”、“在爱的道路上,你我同行”等,时时提醒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其次是对走廊上的张挂物进行了精心布局,教学楼一楼是爱的宣传条幅,二楼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楼是学生书画作品,四楼和五楼是上虞的乡贤;行政楼走廊是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教育家。第三,大厅也成为了爱的加油站,一楼是校红十字会的简介、活动掠影,二至四楼是各班的爱心特色活动专栏。第四,教室、办公室的布置除了张贴“教惟以爱八条”、“师生爱心交往八条原则”、“学惟以笃八条”,每学期学校还要进行“美丽教室”、“美丽办公室”评比活动,从而使校园处处散发出爱的文化气息,播撒着爱的种子。

此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校徽、校服、校旗,创办了“金爱心”校报、“爱的教育”校刊和“金爱心”电台;在学校的“金爱心广场”前设立了代表学校精神的夏丏尊铜像,寓意着夏小师生在夏爷爷充满慈爱的目光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建设爱的文化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彰示着师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夏丏尊小学以夏丏尊爱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炼形成了“教惟以爱 学惟以笃”的校训,具体体现为:

教师“教惟以爱”八条:1.大爱无边,师爱有度;2.生之所欲,常在师心;3.爱生如子,无论“第一”,无论“最后”;4.育人先育心,育心得有度;5.以广博的胸怀,去拥抱孩子;6.蹲下去,和孩子共赏美丽的世界;7.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孩子心灵的阳光;8.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动力,是教育智慧的土壤。

学生“学惟以笃”八条:1.人贵有志,学贵有恒;2.勤奋是学习的密码,能开启知识的大门;3.敢于学习的人才能激荡起学海中洁白的浪花;4.不做书本的“奴才”,要做学习的主人;5.展开创造的翅膀,遨游文化的殿堂;6.伙伴学习,擦碰出智慧的火花;7.知识和实践是成功的阶梯;8.我学习,我快乐。

此外,学校还在实践中提炼形成了夏小师生爱心交往八条原则:1.我们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避免形成“课上忙学习,课下忙补课”冷漠的师生关系。多用倾听的方式去亲其生、懂其思,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2.我们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坦率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3.我们要善待学生,即始终相信并挖掘学生内心的向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4.我们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5.我们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帮助学生成为“最佳的我”。6.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做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7.我们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8.我们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产生浮躁和急躁情绪,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发火,而是要理智控制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多多自省。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师群体,塑造高素质、高品位的“夏小”学子形象。

(供稿:李渭灿)

过年乡贤回家对联 篇3

过年的时候我们需要春联,这个时候怎么样写呢?看看下面的过年乡贤回家对联吧!

过年乡贤回家对联

上:静坐莲池香满袖

下:晓行花径露沾衣

上:心收静里寻真乐

下:眼放长空得大观

上:天泰地泰三阳泰

下:人和事和万事和

上:清灵静泰宽私欲

下:醇泊旷宇养天和

上:春风大雅能容物

下:秋水文章不染尘

上:福慧双修须及物

下:身名俱泰要留余

上:好书悟后三更月

下:良友来时四座春

上:书有未曾经我读

下:事无不可对人言

上:根深叶茂无疆业

下:源远流长有道财

上:三春草长如人意

下:万里河流似利源

上:财如晓日腾云起

下:利似春潮带雨来

上:经营不让陶朱富

下:贸易常存管鲍风

上:五湖寄居陶公业

下:四海交游晏子风

上:道之所在财方聚

下:义以为归利倍长

上:财如白燕成群至

下:利似青蜉结队来

上:百货风行财政裕

下:万商云集市声欢

上:善性经营多得利

下:良心交易永生财

上:户满春风春满户

下:门盈喜气喜盈门

上:和气平添春色蔼

下:祥光常与日华新

上:居家自有天伦乐

下:处世惟存地步宽

上:读可荣身耕得粟

下:勤能致富俭恒丰

上:吉地祥光开泰运

下:衡门旭日耀阳春

上:办事要从宽处想

下:用心先取对方宽

上:知足四时居乐境

下:宽怀到处遇春风

上:知足乃为真学问

下:诚身具见大经纶

上:澄怀复辟三台座

下:朗照心开众妙门

上:福地行仁终有获

下:心田种德胜栽花

上:出生无上菩提树

下:长养最胜智慧门

上:万象随缘观自在

下:鸟啼花香月临溪

上:勇猛护持于佛法

下:愿常利益诸世间

上:广大智慧无所碍

下:自然觉悟不由他

上:静理禅机翻贝叶

下:闲中妙句咏梅花

上:光明照耀靡不及(.)

下:智能增长无有边

上:菩提树老心同静

下:般若经深手自抄

上:如来为说广大法

下:汝等应生欢喜心

上:清净庄严超众圣

下:慈悲喜舍度群伦

上:普净福海除众苦

下:广说佛道悟群生

上:栋拂云霞饶紫气

下:家传诗礼足春风

上:潭第鼎新容驷马

下:华堂锺秀毓人龙

上:日月光华临画栋

下:山川环拱映雕栏

上:一代规模绳祖武

下:百年奎璧焕文章

上:江山聚秀来新宇

乡贤座谈会简报 篇4

近日,南雄市坪田镇举办外出乡贤座谈会,组织号召该镇外出乡贤欢聚一堂,共同为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坪田镇负责人首先向参加座谈会的外出乡贤们介绍了该镇过去一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据了解,坪田镇将汇聚各方力量,围绕南雄市委“旅游旺市”战略,从“加快景区建设、规范景区管理、创造景区效益、理顺景区关系”四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包括建设景区山门、客服中心、新增设3条道路和道路升级改造、新增两个小停车场以及勘探设计人工湖等项目。同时,理顺景区管理体系与各村各户的合作共赢关系;带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升级,让当地村民走上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会上,乡贤们就如何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当地党委政府与乡贤们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将坪田建设得更加美好;同时也希望坪田能摆脱单一依靠银杏旅游的现状,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将坪田打造成全国有名的旅游小镇。

乡贤新春座谈会简报 篇5

“新常态下首先要‘去产能’,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转型。”已成功投资立德粉末的天星创联资本控股公司主管合伙人蔡志明表示,非常愿意在家乡再次复制成功,用资本推动创新。青海拓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经理付明富计划在“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和花卉节期间,邀请业务单位青海盐湖集团领导到大桥考察,投资办厂。

眷恋桑梓、回报家乡,是所有在外乡贤的共同心愿。“可以引进更多‘小而美’的中小企业。”“争取引入一两亿资金投资医院,做医养一体化整合。”“真心希望老家水好、环境好、发展好。”……恳谈会上,上海思派科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之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工部部长蔡志鹏等在外乡贤就如何推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纷纷表示将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把自身发展与家乡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家乡富裕结合起来,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大埔乡贤的乡土情怀 篇6

“乡贤是桃源发展教育的强大助力军。”大埔桃源镇领导说,近年来,该镇积极争取海内外乡贤的支持和帮助,促成了乡贤“一对一”爱心帮扶,切实解决寒门学子上学难问题。考入广东工业大学就读本科的小钟得到了深圳(桃源)同乡会副会长陈永宁先生3千元的资助;考入大埔县虎山中学就读高中的小范得到了东莞大埔籍乡贤蓝天珍女士高中三年共1.8万元的资助……

在大埔枫朗镇,《源流》记者了解到,外出乡贤为植树造林捐资逾200万元!这个数字凝聚着大埔县枫朗镇外出乡贤们对家乡公益事业的关注和热情。据了解,枫朗镇自从发出《“我为家乡种棵树,我为枫朗添片绿”倡议书》,得到了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外出乡贤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一位在北京的企业家带头捐资10万元,其他乡贤你3万、我5万踊跃捐款,筹得资金超过200万元。在植树节前后,枫朗镇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植树活动,在主干道、大院、学校等地种植大枫树、大香樟、大白玉兰等名贵树种,并在山地种植枫树、荷树等约3000亩,着力重塑“枫林月朗”奇观。

常怀仁爱之心为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客家人的大爱情怀,写不尽,道不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他祖籍广东大埔,后出外创业。1982年荣获英女皇荣誉奖章,1993年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2010年7月1日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

在1979年,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修马路,建桥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自此之后,田家炳的善举一发不可收拾,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慈善事业的美名。为了做慈善事业,田家炳卖掉了自己上亿的别墅豪宅,租不到100平方米的公寓自住。90多岁了,连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车出入。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田家炳的做法也许让人感到不可理喻,但事实上,这正是大埔乡贤共同的大爱情怀。为了做公益事业,奋不顾身的客家人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些热心助老、助残、助孤、助学、助医、助困等慈善救助活动的人士,并非个个都是千万富豪、知名企业家,大部分仅仅是事业刚刚起步、生活刚刚稳定的普通乡亲。

大埔人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成立了不少的教育基金会,廖光明教育基金会是由大埔县旅深乡亲、实业家廖光明先生为纪念其父亲廖新员先生,捐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一幢市值1000多万元的房产设立的。该基金会旨在奖励该县在教学和科研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鼓励大埔学子成才,资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扶持教育科研等。该基金会成立后,将把其属下的房产每年出租的租金约45万元用来奖教奖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饶芳权离开家乡已经60多年了,当他得知大埔将打造广东省清洁能源基地时,非常高兴,表示将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人脉优势,为家乡的电力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在大麻镇小留村,许多外出返乡的乡贤、老板纷纷响应梅州市委建设“森林里的宜居城乡”的号召,以实际行动主动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带上小孩回家种树。据介绍,今年1至4月份,大埔已完成种植5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义务植树20万人次,共种植60万株名贵树木树苗。

大埔的学校,也凝聚了乡贤的心血。大埔县外出乡贤张耀华得知家乡正在建设大埔实验小学时,当即决定捐资2500多万元帮助该校建设。新建的大埔县实验小学位于县城西部,办学规模为60个班。张耀华表示,回报家乡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只要自己有能力,我就一直会为家乡的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要教育下一代,世世代代做下去。”大埔县洲瑞镇乡贤、梅州市俊发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俊发对《源流》记者说,慈善就是带着对亲人的感情,用爱心、责任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大爱。它不只是富人的事业,也不只是政府或慈善组织推动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明标志。作为大埔人,看到家乡的变化,看到更多家乡的人走出去成就客家人的事业,才是最大的安慰。

现年49岁的蓝某是湖寮镇河腰村的特困户,一直是当地重点帮扶对象,2005年,蓝某的丈夫患癌症去世,2006年到2011年,其本人又先后经历了腰椎摔断、车祸以及脑溢血,花去医疗费用20余万元,目前瘫痪在床。屋漏更添连夜雨。今年3月3日,平时能够照顾其的唯一儿子30岁邱某又因患肝腹水在福建龙岩住院治疗,至今已花费医疗费用2万余元,由于无法继续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其子想放弃治疗。正当蓝某孤苦无援时,大埔民警伸出了援助之手。副县长、公安局长温启龙带头捐款200元,广大民警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捐款,县公安局将满载着全体民警爱心和祝福的13350元募捐款及时交到了蓝某家人手中,帮助其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老家是山区的,能从山沟里走出来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一人有难大家帮,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很温暖了。”一位参与了捐资的普通干警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善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拿出的那些钱和物,而是通过这种行为为社会的进步树立了标识和道德观,也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友爱,这就是大埔人的大爱情怀。

乡贤文化与乡村振兴探索研究 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

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乡村振兴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振兴,既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样需要大量具备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由于能够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各行各业绝大多数的优秀人才,导致农村建设缺乏人才,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瓶颈。由此,乡贤的力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呼唤乡贤文化回归也成为重振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桥梁”“智库”“楷模”等角色,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新乡贤文化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部分学者对新乡贤的定义、内涵进行探讨,以期能尽量集聚力量和利用乡贤资源。学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材、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致力于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途径和功用进行探索,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果。

学者黄海指出:“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应该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学者杨军指出:“新乡贤参与乡村协同治理时能发挥其突破体制约束、完善资源及配置机制、弥补乡村治理人才短缺等方面优势。”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已经进行的新乡贤实践活动进行了经验总结。综上,虽然学者们对新乡贤文化在多个层面作了一些探索,然而,新乡贤作为当前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文化力量的构成、对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以及自我演变和发展等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不断面临一些困境和新问题,学界对此方面的探讨犹显不足。为进一步探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当前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的可行路径,本文针对新乡贤文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发展现状和特征以及新乡贤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01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在农耕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治理国家的贤臣智士都来自于乡村,他们告老还乡之后,凭借德高望重、富有才学、人脉资源丰广等优势,承担起基层的管理职能,时称为“乡绅”,也就是所谓的“乡贤”。在封建社会,乡贤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在引领社会发展、治理封建农村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乡贤的内涵发生变化,主要是指那些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品德、才学、成就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他们曾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资源、资金、信息、才智等方面优势,又极具乡土情怀,退休后回归故里。现阶段,所谓“乡贤”,主要指现当代社会中的贤达人士,包括那些有文化、有才识、有贤德、在乡村公共事务中有所担当的人。所谓“乡贤文化”,既包括古代乡贤留下的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更指的是热爱乡土、心系乡村发展、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塑造乡村文化的优良传

统和精神文化。在2016年全国两会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人大代表钱念孙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和资源集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时代、环境、任务的变化,不能照搬传统的乡贤文化,因而一种有别于传统乡贤文化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成为了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为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利用告老还乡的乡贤自发进行乡村管理的旧乡贤文化不同,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具有强烈参与意识和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既是国家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期盼和强烈要求,体现了社会的共识。因而,在新形势下探索新乡贤文化,目的在于针对新乡贤在引进和使用上的困境,解决农村经济建设的资源和人才问题,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复兴的伟大目标。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文明进步,是一种凝聚力,而这不是靠几个“少小离

家老大回”的成功人士就能促成的。“培育新乡贤文化,最关键还在人。”长期在都市生活工作,许多少小离家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早已融入都市,如何让他们自愿回到乡村参与建设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怎么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考取大学之后,能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也是个问题。

02

新乡贤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指出,新乡贤文化就是要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什么是新乡贤文化的时代内涵呢?学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之所以“新”,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产生的环境新,产生于快速流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二是权威来源新,主要依靠其道德水平与政治、经济地位的结合而获得权威;三是治理空间与机制新,新乡贤治理的背景是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的制度背景、结构组成、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功能不同。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乡贤文化在发展状况和本质属性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作为一种应新环境、新需求而生的新事物,新乡贤文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作为国家顶层设计,新乡贤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些地方政府已快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进行具体的导引和规范,以促进其快速发展。随之,在学界,大量的新乡贤文化研究论著不断涌现。部分学者致力于探讨新乡贤文化的渊源、内涵、范围、发展及其与传统乡贤文化的区别;部分学者则致力于探讨新乡贤文化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途径、新乡贤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等;部分学者则试图总结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得失与成败之处。

第二,新乡贤文化建设在实践上初见成效。

新乡贤文化的实践最初属于乡村民间力量的自发行为,后面逐步成为了一项有组织、有目标的行动,经历了从自发到有意识发展的过程。最初,乡贤的主要成分是由于各种原因回归乡

村的城市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这些乡贤或因相对成功的人生经历,或因某方面的专业特长,时常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在乡村政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往往成为当地人敬仰和咨询的对象。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回归,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取得的业绩,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新乡贤文化的建设也由自发走向了自觉。

以大学生村官为例,其发展就经历了由自发到有意识有计划实施的过程。2008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新选聘1.4万名大学生村官。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共6.6万人。全国共有3943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其中,独立创业的1316人,合作创业的2627人,共创办创业项目3071个,领办或合办专业合作社777个,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9211个。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扩大,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新乡贤文化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延续和深化。

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的的一种文化形态。乡贤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人文性、亲善性,被视为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乡贤文化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从身份属性看,新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建设层面的具体实践者,更是体现个人层面价值观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相连接的纽带;从行为属性看,新乡贤长期关心家乡发展,主要以投资创办实业或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回报家乡,同时能

够自觉担负起传统村落文化建设的责任;从价值属性看,新乡贤能充分调动一定层面的社会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能协助乡村走出社会精英流失、精神信仰缺失等困境。由此,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更能满足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也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03

新乡贤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动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发展的目的正是在于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对新乡贤的积极的、正面的、统一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但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乡贤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社会观念、政府行为、个体行动等多方面入手,解决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第一,传统乡贤认识观念与新乡贤文化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中国的乡贤文化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其传统认识观念对人们的思维影响根深蒂固。

一方面,乡贤是从乡村走出的成功人士,其学识水平、道德水准和成就令乡人敬仰,但由于他们长期

远离故土,与故土的很多关系例如土地关系、户籍关系早已断裂,他们回归乡村,如无特别情况,对于乡村中的事务多抱以“旁观”态度,其参与是缺位的。而从村民视角看,也多视回村乡贤为“客体”,虽有敬仰之心,却并无心理相通之感。村民与乡贤之间疏离的关系若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将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如期完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实现难度大,不仅仅是资源问题,也是人才的问题,需要新乡贤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更多地为乡村事务建言献策,甚至包括乡贤回乡自主创业,在发展乡村经济中起到带头作用,等等。可见,传统的乡贤观念认识囿于自发性,已不能很好

地服务于新型乡贤文化建设的需求。

第二,传统乡贤服务方式与新乡贤文化服务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长期以来,传统乡贤在服务于乡村的形式上虽然不断变化,但归结起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成就为村民树立精神典范,影响村民的道德水准,激励村民努力

上进,从精神引领上为乡村服务;二是通过提建议、做参谋的方式为乡村建设服务。这两种方式虽然曾对乡村发展产生过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乡贤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尽其才、展其能。乡贤的传统服务渠道单一,很多时候服务渠道并不畅通。服务平台缺乏、服务方式僵化单一的状况,禁锢了乡贤们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技能方面优势的积极性,无法达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调动利用一切力量的要求。

第三,传统乡贤激励机制与新乡贤文化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传统乡贤回归故里多是告老还乡,都有退隐的心理,加上又有稳定的收入,因而更希望自由自在,并不愿意过多地承担乡村具体事务。即便是他们愿意对乡村建设作出贡献,也仅仅是出于乡情。由于乡贤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传统乡贤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足。而根据人本主义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都有获得他人尊重和社会认可的心理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见,传统的乡贤激励机制的缺失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乡贤参与乡村建设,不能有效地激励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潜能。这与让新乡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引领乡村建设等目标相距甚远,不符合现代乡贤文化发展的要求。

04

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途径选择

乡村是我国最广大的区域,农民是我国的主要人口,乡村问题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乡村,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建设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

和受益

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

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面对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新乡贤文化培育已被确定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途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可谓刻不容缓。

第一,转变观念,培育新乡贤文化发展的土壤。

乡贤作为流动的人力资源,出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要想吸引他们回归故土,首先要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需要丰富工作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的思想,触动他们的乡情,激发乡贤的乡村认同感,让他们产生回乡服务的意愿;另一方面要着力营建能吸引乡贤的软硬环境,让乡贤愿意服务于乡村建设、安心服务于乡村建设。其次,要扭转乡贤的“客体”观念,充分发挥其对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形成乡贤与乡民的共生融合。

此外,在社会中进一步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爱护乡贤、信任乡贤的文化氛围,培育乡贤文化发展的土壤,以利于乡贤的回归,以及乡贤安心地、积极地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

第二,打破传统的乡贤界定范围,广开渠道接纳四方乡贤回归。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战略行动,需要社会群策群力。

因而,要打破传统的乡贤界定范围,扩大对乡贤资源的认知,只要是对乡村振兴有利的人才,都应当将其纳入新乡贤的认定范围。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乡贤引进机构,收集乡贤的信息,建立沟通渠道,形成长效机制,为乡贤回归多搭桥铺路;另一方面,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为乡贤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环境,以留住乡贤。要更多地给予乡贤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他们自愿地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之中。

第三,探索新乡贤服务乡村新方式,革新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内容。

长期以来,乡贤作为回归乡村的特别群体,通常以客居的身份参与乡村事务,更多的是以自身过去成就和道德风貌起精神引导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适当的服务方式。因而,要探索乡贤服务乡村的新方式,搭建乡贤服务的新平台。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乡村治理机构的基础上,附设专门的乡贤组织机构,直接吸纳乡贤进入该机构参与决策,以自身的专业特长指导农村建设。当然,也可以为乡贤搭建创业的平台,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不在场”的乡贤服务方式。对于许多仍然在城市各行各业工作的乡贤,可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信息、物质、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乡贤们通常对出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只要沟通渠道畅通,这些人即使没有回到农村、没有退休,也能为故乡提供各种帮助。

第四,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乡贤参与乡村建设,丰富新乡贤文化的内涵。

由于传统乡贤服

务激励机制缺失,在新乡贤文化建设中,完善激励机制理应成为重要内容,以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论是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实现,都与社会的认可密切相关。乡贤在过去作为一种几近闲置的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自愿参与乡村建设工作,完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对于贡献巨大的乡贤宜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树立乡贤服务的典范,这对于吸引更多乡贤回归家乡,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建设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五,创新乡贤精神文化宣传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弘扬新乡贤时代精神。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高效迅捷的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新乡贤精神文化。

通过大力宣传身边的新乡贤典型事迹,用新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另一方面,要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形式,针对特定的人群使用特定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群众的信息接收,使传播的效果最大化。例如在传播的形式上可以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使用现代传媒也使用张贴标语等传统方式;而在内容的编辑上,则使用群众语

言,图文并茂,以生动的形式打动人,使新乡贤文化的宣传深入人心。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篇8

——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郭超 《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5日 02 版)

记者:如何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力量?

张颐武:乡贤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乡贤文化实际上属于士阶层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中国社会中,士阶层是社会的实际管理者,也是社会文化精神的倡导者。他们出门为官,回乡之后就是士绅,起着维护本地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的行政只管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村治理就要靠士绅来维系,他们是文明的传承者和价值观的守护者,他们就是传统社会里的乡贤。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贤文化就是维系着庞大的中国社会正常运转几千年的基层力量。

记者:传统乡贤文化与今天中国主流价值观契合点在哪里?

张颐武:如康有为在19世纪末所说,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二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时至今日,中国社会仍在巨变的进程之中,这种“变局”就包括曾经 1 深受乡贤文化滋养的中国乡村社会所遭遇的冲击,包括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

但是,我们要看到,虽然乡土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传统社会的架构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中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于乡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乡贤就很重要了。作为本地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乡贤在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面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就不可或缺了。

可以说,乡贤是传递中西文化的“转换器”。因为乡贤对于中西文化都有较为客观准确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的情况有同样的了解;另一方面,他们是具有新知识、新眼界的读书人,对于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把握。另外,在传统文化中,士阶层对于老百姓的意义非常重大,现在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但是乡村人尊重读书人的传统没有变。所以,现代的乡贤成了传播中西文化的桥梁,让中西文化有了“可译性”,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同时通过村民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

乡贤也是缓和社会冲突的“安全阀”,在城镇化为代表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受到冲击,在改革进程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里面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进去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缓,让农民、农村顺利加入现代化进程,分享 改革开放的红利。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就像高压锅的“安全阀”,可以把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记者:如何发扬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滋养今天的主流价值观?

张颐武:现代社会中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扎根本土,把现代的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的便利,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家乡的发展,他们的思维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够影响家乡。中国传统有“离土不离乡”的观念,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只要出自农村,就算身在异乡、异国,他对于故土还是有很深的认同感的。乡贤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还是如影随形地刻在他们身上。在乡村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的当下,他们保持着精神的稳定和内心的持守,很大程度上就是传统的乡贤文化给了他们心灵的慰藉。

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但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需要村舍民间领袖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精英和地方治理的有效结合。我们要避免本地生长起来的乡贤离乡之后就断了和本乡的联系,这需要政府给予支持。乡贤是乡村社会的黏合剂,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舍的荣誉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上进心和凝聚力的。

乡贤文化还找得回来吗? 篇9

很多人转发了这条微博或者点了赞。仔细想想,或许连人大代表钱念孙自己都会觉得,这不过是发思古之幽情的一通感言。最现实的两个问题摆在面前:一是谁还愿意或者有可能“告老还乡”。二是现在的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还有没有乡贤。

先说第一个问题。解放六十多年来,通过招工、招干、招兵、招生,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农村人脱离了乡土,回去的凤毛麟角,而且连自己都觉得混得不好才回家。过去还有个锦衣荣归,现在越是穿金戴银越远离农村。不仅人人跳农门,家眷随军、农转非也让很多人拔了“农根”。制度一方面限制着农村人进城,一方面又在导向和鼓励着进了城的人一去不回头。

解放前的农耕社会有一整套城乡交流的闭合体系,无论一个人官当多大,路走多远,根子始终在乡间。有了钱会在乡间置地盖房,修桥铺路,建庙捐寺,为自己也为乡里做很多事,从中获得很大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到老了还乡不仅享受天伦之乐,还享受社会的尊敬,享受叶落归根的最后归宿。社会的形态约束和引导着人们注重邻里。坐轿的大官和骑马的将军,也都知道在村口下马下轿,和乡亲们打着招呼步行回家。再说了,历朝历代都没有干部终身制,卸了任的官员在城市不仅无所事事,甚至难以生存,回乡有田有产有老婆孩子,有亲戚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的社会精英们自从跳出农门,生活基础就完全剥离,大官有独院,小官家属楼,工人也有家属院,吃的商品粮,买菜有市场,与农村基本上渐行渐远。有父母在世还回家看看,到后来兄弟姐妹也从家人变成了亲戚,更遑论什么乡里乡亲。所以,现在的“告老还乡”已经没有了任何社会物质条件。

再说第二点,真的不敢恭维,现在的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还能成为乡贤。且不说在体制谋利的链条上,有多少人已经被打磨成趋利的零件,就算还有心怀故里,报效家乡的动机,也没有做事的能力和条件。至于依靠公权向家乡倾斜,那也不公平且有被利益交换绑架而身败名裂的风险。

乡贤精神 篇10

崇明区中兴镇

【工作背景】

乡贤者,乡中贤良之士也。自古至今,乡贤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兴镇具有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既有近代抗日英雄“蒋队”队长蒋煊洲、台湾十大作家之一蒋君章等近代乡贤,也有“文化名人”顾此彼、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扁担戏第三代继承人朱雪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陈企衡等当代著名乡贤,更有生活在群众身边、退休未敢忘忧国、热心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顾静莲、何妙祥、何其荣等优秀志愿者。中兴镇注重发挥乡贤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把乡贤文化作为精神地标,大力弘扬乡贤精神,凝聚乡贤力量,积极培育现代乡贤文化,多举措发挥乡贤文化在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使乡贤成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主要举措】

一、挖掘资源,凝聚乡贤力量

1、是制定乡贤标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乡贤“三大标准”即:思想品德好,崇德尚贤,以实际行动弘扬乡土文化,涵育乡风文明,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乡亲、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有着较强奉献精神和较高的道德威望;能够投身文化建设,热衷公益事业,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等。

2、是划定乡贤范围。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将乡贤划分为三类:一是“古贤”,即中兴镇历史上“爱国爱家、勤俭守德、扬善敬礼、泽被乡里”的仁人志士;二是“今贤”,即注重从两类人群中挖掘符合乡贤标准的人才资源,主要是本地优秀基层党员干部、道德模范、“五老人员”等贤达人士和在外经商办企业、从政、求学等成功人士;三是“新贤”,即能够见贤思齐、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分子。

3、是建立乡贤人才库。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符合标准的乡贤编入中兴镇乡贤人才名录,目前,共有古贤、今贤及新乡贤共计153人。

二、搭建平台,推动乡贤共治

一是老娘舅工作室,化解社区矛盾。何其荣老娘舅工作室201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市老劳模黄文荣、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瀛洲好乡贤”顾静莲、文艺积极分子马秀芳、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陈虹等众乡贤参与组成。自成立至今先后调解社区大小矛盾纠纷40余起,成功率达95%以上。二是轩香读书社,重塑乡村文化。“轩香读书社”成立于 2013年11月,由一群具有读书看报、吟诗作画、挥毫泼墨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企业家等乡贤组成,成员已达50余名,他们每月向社区群众自办一次主题讲座,目前已举办讲座27次,自办社刊《三叶草》,每季度推出一期,至今已出版9辑。三是市民巡访团,传播文明风尚。由顾静莲、黄文荣等五位乡贤组成的市民巡访团,坚持每月一次市民巡访,对全镇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巡查、督查和评估,对创建文明城市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和反馈,带头参与“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积极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四是参与关工委,关爱下一代。中兴镇邀请何妙祥、黄文元、陆祖尧等20多位乡贤积极加入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深入社区假日学校、汲浜小学、大公中学,为中小学生开设中兴镇抗战史、家风家训、扁担戏传承、根雕艺术、家乡方言等主题课程,积极引导培育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文化,推崇群众自治

一是成立乡贤文化工作室。以轩香读书社为依托,成立乡贤文化工作室,由何妙祥等新乡贤通过招商引资、社会捐赠、培训收益等途径,自筹资金建立“乡贤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乡贤文化工作室挖掘乡贤资源、与乡贤保持沟通联系、研究传播乡贤文化,推动中兴镇乡贤文化不断发展。二是举办乡贤文化传播课堂。定期邀请顾鸣超、俞中华等今贤回乡,为中兴镇党员群众开展专题讲座。2015年6月12日,中兴镇乡贤文化传播课堂正式开讲,邀请家住中兴镇胜利村7队、曾长期担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国家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的顾鸣超为中兴镇轩香读书社成员作了一堂主题为“中国当前经济走向”的讲座。三是鼓励乡贤文化创作。鼓励乡贤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弘扬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升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乡贤顾此彼创编了崇明方言小品《戴口罩》,向群众宣传秸杆禁烧,保护生态环境;乡贤何妙祥、陆祖尧等创编了《改革乐中国梦》,谱成崇明洋钎说唱的形式,由乡贤黄文荣到全镇各村巡回演唱20余次,该节目还被上海市委讲师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向全市党员干部进行宣传。

四、树立典型,引领群众德治

一是设立乡贤展示馆。2015年6月25日,中兴镇乡贤展示馆在镇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开馆,其中包含立功立言、贡献国家的施彦士等的饱学之士,抗日英烈蒋煊洲、世代良医姚梦鹏、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黄汉斌、捐资造路的黄汉江等近代、当代及新乡贤共计30余人。二是开展道德讲堂。由赵承宗、张惠芝等众乡贤组成讲师团,推动“道德讲堂”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并且邀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陈伟平,区精神文明好人好事陈德威,社区党员志愿者陆小妹等众新乡贤组成合唱团队,在“道德讲堂”上教授广大群众传唱公民道德歌,号召村民群众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弘扬正风正气。三是设立乡贤工作室。近年来,中兴镇先后设立顾此彼文化工作室、陈企衡根雕艺术工作室、陈伟平工作室、陈德威工作室等一大批乡贤个人工作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乡贤形象,号召广大群众学习乡贤、传承文明。

【取得成效】 一是领导给予肯定。2015年6月25日,中央文明办一局局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及区有关领导来中兴镇考察、指导乡贤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对中兴镇发挥乡贤文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给予了肯定。

二是社会评价良好。中兴镇乡贤文化在宣传文明、传播法治、参与基层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相关事迹先后在中国文明网、上海文明网、崇明报、东方城乡报等媒体上刊载十余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在乡贤文化的引领下,中兴镇先后涌现出了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上海市劳动模范马菊松、最美崇明人黄成超、最美崇明人提名奖全国模范调解员陆锦飞、“崇明好人”陈德威、杨柏生、黄君娟、陆祖尧,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陈伟平,崇明区十佳好人好事何其荣,“瀛洲好乡贤”蔡光天、黄成超、黄汉江、顾静莲、何妙祥、陈企衡及“瀛洲好乡贤”集体轩香读书社等一大批新乡贤模范典型,形成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社会效应,形成了“人人敬乡贤、人人学乡贤、人人争做乡贤”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2021年乡贤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1

一直以来,X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围绕“X,大有可为”这一共识,不忘初心,奋勇担当,推动“五美X”建设开启了全新篇章。全县党建“双强双促”流动现场会获第X名,党建质量评分获第一名,X产品参展第X届中国慈博会并登陆X,县委X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宣讲中推广X带贫益贫成效。

一、坚持高站位,激发攻坚奋进新热情

一是思想解放有力度。县委“六大攻坚战”思路提出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开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通过广泛研讨,全乡领导干部形成了“五美X,大有可为”“立大志气,求大作为”的共识。二是工作推动有高度。在全县率先出台《六大攻坚战工作方案》,通过两两领导组团牵头负责,月汇报,季调度,牵头领导两级干部大会现场汇报等方式,在全乡形成了浓厚的比、拼、赶、超氛围。三是责任落实有强度。选定水南中力种养专业合作社、X大棚蔬菜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高标准X镇X个“六大攻坚战”综合示范点,落实乡村两级具体负责人,修订完善机关领导干部和村“两委”绩效考核方案,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六大攻坚战”落地有声、落地有效。

二、坚持高品味,打造秀美X镇新标杆

一是告别“臭气熏天”。全面完成X镇污水管网铺设和处理厂建设运营,X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X%,出水COD浓度小于等于X毫克/升。二是告别“乱停乱摆”。对农贸市场和X镇主干道全面实行划行归市,设置X日和非X日摊位集中摆放点和公交车(X班车)站点停放处,X镇更加井然有序。三是告别“老旧形象”。EPC项目完成投资约X万元,全面完成主街道立面改造、人行步道铺设和道路白改黑,统筹资金X万元用于X镇背街小巷改造和脏乱区域整治;加强城管中队力量,强化X镇日常管理巡逻,整治铁皮棚X余平方米,X镇面貌大幅提升。四是告别“全面硬化”。树立全新建设理念,结合“美丽庭院”建设,鼓励X镇居民在房前屋后、墙根屋顶、前院后庭摆放盆栽、绿植、布设花圃,为X镇添绿添彩、增香增色,彰显X镇品味。

三、坚持高格局,提升产业发展新层级

一是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对接中国扶贫基金会和x新力基金会,落实X产业项目帮扶资金X万元,吸纳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办中力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新开发燕麦莲子粥、X礼品套装进入有家超市、善品公社等平台销售,合作社实现亩均产量翻番、产品单价增长X%、亩均增收超X元,辐射带动全乡X亩X增效、X户莲农增收。依托示范基地,高标准打造赏荷点呼应堰塘岩旅游开发,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计划初步达成落地意向,全力冲刺以乡村民宿、休闲采摘、观光探险为内涵的乡村旅游产业。复制中力合作社成功经验,动员X国际董事长X领办一家人X专业合作社,推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做大做强X产业。二是强龙头引领新产业。引进X公司,流转土地X亩,创建X首个蔬菜产业基地;引进X,在X创业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X亩,吸纳社会资本X万元,推行“农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土地集约化流转、产业规模式经营。三是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在X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网络“直播”,为品牌质量“加持”。高标准打造“村红”直播间,实行免费开放,培育电商销售、直播“带货”能人X名,探索发展“流量”经济;全乡X%的X通过电商平台外销,实现“果园直销”供全国。

四、坚持高标准,塑造乡村环境新面貌

一是全面落实村庄长效管护。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全面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环境监督委员会,落实乡村两级“区域长”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妇女小组长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清洁家庭评比和村庄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依托爱心超市、“党建+群众理事会”、X新妇女运动等平台引导全乡农户自觉落实“五净一规范”要求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觉守护公共环境卫生,全乡村庄脏乱面貌全面消退。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村庄品味。采用“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用最低成本完成了X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和全乡各村入口节点改造提升;对照“七改三网”“8+4”标准,全面推进中心村环境整治提升,打造了X等秀美乡村示范点;着力推进“美丽庭院”“水果之乡”创建,引导农户改墙改院改空坪,以果树占领空坪、用花草驱赶杂草,乡村面貌呈现革命性变化。

五、坚持高效益,共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强力铸就“元子核”。围绕“双强双促”工程,确立党建引领活全盘工作思路,高标准打造X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xx、xx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含居家养老)。广大农村党员以此为服务平台,以“一核两委三会”为组织载体,积极开展主题党日、“五老”课堂、乡贤爱心互助、志愿者活动等活动,打通社区“微循环”,打造成了“党群阵地”“幸福家园”。高背村“X”理事会安排人员轮流无偿值班,并带头捐资X万多元,孝老食堂每日开放,文明实践活动天天开展,带动全乡社会风气更加文明。二是齐心共绘“同心圆”。依托X商会成立X乡社会治理理事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中心小学老师安装空气能热水器、修缮xxx桥、向X镇群众赠送新年灯笼、为孝老食堂提供食用物质等公益帮扶活动,助推X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三是多方共织“安全网”。积极应对X两场洪水侵袭,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100%提前转移,实现大灾面前“零伤亡”。加强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应急消防工作,实现极端干旱天气“零事故”。以综治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实现信访问题市级以上“零登记”。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工作,侦破盗窃等刑事案件X起,公众安全感位居前列。

六、坚持高质量,描绘振兴发展新画卷

一是有效巩固脱贫成效。以零漏评、零错退、高满意度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级复检;继续攻克“难中之难、艰中之艰”,脱贫X户X人,全乡综合发生率降至X%;按照“四个不摘”和中央、省、市、县巡视巡查所馈问题整改要求,全面、精准落实十大扶贫项目,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提升。二是顺利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完成X个行政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扎实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和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三是成功搭建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发展平台。通过入股合作社分红模式、“村村合作”标准厂房建设出租模式、X产业模式、光伏发电模式、发展烟草模式,多条腿走路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全乡X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共X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X万元,平均每村村集体收入达X万元。

经过一年的奋力拼搏,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与此中心乡镇相比,X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仍未改变,发展的速度仍要加快;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的制约仍然存在,资金缺口巨大,争资争项的渠道仍要进一步拓展;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外流严重,本土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

上一篇:经典名言名句大全下一篇:爱岗敬业在平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