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精选9篇)

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篇2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泡子沿学校

李淑梅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_____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

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

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

diānpéngpàikuánglán

巅澎湃狂澜

bǔpíngzī

哺育屏障滋长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

2.指导阅读

①.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欣赏朗诵视频

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

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的脉络:

望黄河

颂黄河伟大坚强

赞祖国

五、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七、联想: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关于“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

课下延伸:1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及其它歌唱祖国山河的诗歌。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

3搜集黄河过去、现在的自然环境资料,然后写出个人看法。

板书设计

激励

摇篮大屏障

养育坚保卫

教学反思:师生交流的比较融洽,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在小结之后再加上学生的齐读课文会更好。

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篇3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巅()________________澎湃_________________ 狂澜()________________屏障_______________ 哺()育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___________ 244打躬作揖245打家劫舍 打落水狗249大处落墨 大醇小疵 大刀阔斧250大动干戈 大而化之 大而无当 大放厥词 大腹便便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011学年下学期4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讨与练习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六、展示学习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课一得:标点符号: 省略号1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4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

有......完成......任务。”着重号1着重号的形式为“.”。2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八、经典推荐:《论语》颜渊、季路侍shì(1)。子曰:“盍hé(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译

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二)【唐诗一首】作者: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逾yú闽mǐn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bàng中开。

薜荔bì lì摇青气,桄榔guāng láng翳yì碧苔tái。

桂香多露裛yì,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zhěn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欣赏】本篇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有时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的台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只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庄子。逍遥游》写大鹏鸟,说它“翼若垂天之云”。这里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句意只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以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

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体部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了解背景,走进作者。

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汇报,教师课件展示,进行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欣赏《黄河颂》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字词积累,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四、研讨探究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做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幅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哪一个词语统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延伸阅读、深化主题

1、诗词积累

(1)欣赏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古典诗词。

(2)教师小结补充。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焕《豋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豋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作业设计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阅读诗歌的诗词部分,完成下面练习。

①“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③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黄河颂教案 篇5

张新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学习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通过诗歌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1.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 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著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但是,中华儿女不甘受屈辱,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同年,光未然在延安途中亲历黄河的险峡怒涛,萌动了为黄河放歌的诗情。后受冼星海之约,写出长诗《黄河吟》。

读准字音

山巅()哺育()

澎湃()狂澜()

赞歌()

发源()

屏障()

滋长()

气魄()劈成()

宛转()

一、整体感知(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怎么读?

三个词读起来气势要层层递进,把重音放在黄河的重读上。4.说说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疑难解析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1)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2)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3)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3.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堡垒。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三、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课堂练习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______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2.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3)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黄河颂教案 篇6

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学生也只有在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生都有朴素的爱国之情,但这份情感可能藏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主体部分结构与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为今后赏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把握诗歌节奏有情感反复朗读诗歌(重点是歌词部分)。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品析诗歌语言,了解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黄河”这一英雄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中化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只有多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也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基于以上情况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为“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明理载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锤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所以我采取重阅读,促进感悟;重探究,鼓励尝试;重合作,多向互补;重方法,学会迁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德、智方面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学流程安排】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分别是:

一、开门见山,启发思考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节课的题目──《黄河颂》。抓一个“颂”字,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颂”字什么意思?接下来又提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这样一易一难,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去描绘黄河。多数学生无法找出恰当的词语,因为他们多数没有见过黄河,此时的他们一定想看看黄河的样子,我便可以在学生们的期待下播放黄河的影像及图片,学生经过了如此直观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想起很多词语来描绘黄河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诗文,因为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并不了解,此时看诗文,学生不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要对诗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引入抗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抗日影片,唤起他们以往的经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心中朴素的爱国之情。我还会用最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反映中华儿女反抗入侵者,奋勇杀敌的歌舞剧《保卫黄河》。此时的学生一定会很激动,也许他们会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中华儿女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和力量保卫家园?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答案,那就是──黄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及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边赏边悟的过程中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从而接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合作朗读、交流体验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词部分,学生齐读歌词部分。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教这篇文章而是与他们一起学习,欣赏这篇文章。老师也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先范读歌词部份,所以我很自然地继续采用师生合作阅读文章的方法再读文章。(只需把角色互换便可)经过这一环节,我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这一环节中,范读课文结束后,我要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朗读文章。这为以后学生朗读后进行体验交流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朗读文章。我要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研讨。)

1、歌词部分一开始就歌颂黄河了吗?

2、歌词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歌颂的。

3、在“颂”之前作者在写什么?

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就让学生合作朗读,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范读形式。而缺少了真实的感情,这样学生是很难入境的。

另外,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分析时必然会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学习黄河,这样有利于生与生之间合作朗读时进行分工。

我设计的生生合作朗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其它同学要对朗读结果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可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设计上,我会本着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的原则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在画面音乐的辅助下,把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借助表演或评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读作品、揣摩语言

(诗歌教学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很多,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在这节课上我采用的是“炼字法”,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早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我认为今天的诗歌教学也可以采取“炼字法”对诗歌语言进行品析。)

问:文中哪个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语言感觉,是很容易把文中富于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的。如:奔、掀、劈、铁、摇篮、屏障、臂膀等词。接下来我问:能不能对这些字词加以“换”和“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他们在讨论上面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如“奔”字可否换成“流”字,学生一定会对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奔”字更能体现黄河那惊涛澎湃的景象和锐不可挡的气势。而“流”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紧扣诗歌教学的根本,在品析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意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创新实践,链接生活

问: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还需要“黄河精神”?

(依据新课程理念,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要让学生链接生活,讲述课文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的创设可以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有条件的可以学习歌曲《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近生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近远

养 育

颂:保 卫 历史贡献

激 励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 篇7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生子词。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法指导

通过“感受——诵读——品析——运用”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

3、同学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二、品析课文

师: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 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2、教师总括全文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二)主体:望黄河

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

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生答: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板书:绘黄河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板书学习目标一 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使我的情绪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诵读

师: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板书教学目标二 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1、学生自由读,推荐一个代表读。

2、老师范读。

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颂黄河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四运用

1、师: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爱你的!爱你的!)(板书教学目标四 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师: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配乐,老师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总结师:(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的反思

2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众多的语文同仁齐聚于七(4)班教室,给课堂平添了许多严肃与庄重,一曲荡气回肠的“祖国颂”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精彩回顾

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欣赏着“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澎湃的宏伟画面,耳畔是播音员激情昂扬的朗诵,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完全沉浸在诗歌雄浑、壮阔的意境之中了。

在对时代背景作了简要的介绍之后,接下来是对诗歌主体的学习。教师身先士卒领读了文前的朗诵词,同学们也受到感染,争先恐后地朗读了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其中既有个别读,又有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地诵读中品味诗句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另外,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也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

最后,通过学唱《保卫黄河》,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大家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爱国主义是时代的主旋律

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清代学者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间也有谚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都是先有大家后有小家之意。

爱国,一个看似遥远、简单、平凡的名词,今天却如此紧迫地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不顾历史事实一意孤行的挑衅,以及国际上部分敌对势力对中国发展的肆意指责和百般刁难,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义愤填膺:中国人民不可欺!同样,这样一种爱国的情感也最应当被我们的下一代所接受。

教学完本文后二天,有新闻报道:中国拟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必将更加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篇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华夏儿女,向着黄河母亲,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对黄河的豪迈的颂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的歌词《黄河颂》。(板书课题、作者)

(课件同步播放黄河图片)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上课之前,老师从网络平台搜集到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下面展示给大家。指名让学生起来读。

1.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先作者照片,后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

《黄河大合唱》: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课件展示)

3.背景。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便是其中之一。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指学生名起来读。)

师: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本文是一首反映抗日主题的现代诗。

三、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四、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高山之巅( ) 万丈狂澜( ) 哺育( )

九曲连环( ) 劈成南北两面( )

(课件出示) (课件随时给出答案,师提示后面两个多音字)

答案:diān lán bǔ qū pī

2.解释词语。

(1)一泻万丈:

(2)澎湃:

(3)狂澜:

答案:(1)形容江河奔流直下的气势,也比喻文章的气势流畅奔放或事物发展变化极快。

(2)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比喻气势雄伟。

(3)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五、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下面,让我们和着诗人自豪的脉搏,用自己的声音去感受黄河的伟大,体会民族的坚强吧!

1.师范读,生注音朗读的重音、停顿和节奏。

(范读时大屏幕配乐并配上相应的课文内容画面)

2.生跟随课文朗读录音,自由试读。

3.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语句或片段,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本文题目是“黄河颂”,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词?

“颂”

师: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歌颂黄河,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2.诗人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浓浓的爱国热情。

六、精段品读,难点探究。

(一)精段品读:

1.找出诗中描绘黄河的部分。

思考:

(1)“望”字领起了哪几句话?

(从“望黄河滚滚”到“劈成南北两面”。)

(2)找出其中描写黄河的动词,体会其表达效果。

(依次是:奔、掀、结、奔、劈。表达效果: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2.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黄河的部分。

思考:

(1)“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A养育了中华民族;B保护着中华民族;C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联系全文看,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自然特点:气势磅礴;地理特征:曲折绵延;历史贡献:文化摇篮。)

(二)难点探究:

应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是“摇篮”,是因为)

(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七、拓展延伸。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代文人无不激情澎湃,用他们的如椽巨笔,写过不少与“黄河”有关的诗句。你记得哪些?

示例:(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黄河落天去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八、达标测评。

基础题:

1.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高山之颠( ) 一泄万丈( ) 九曲联环(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C.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劈成/南北两面

能力题:

3.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4.诗中的黄河象征着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后,师生一起在大屏幕上纠正答案。)

答案:

1. 巅 泻 连

2.C

3.(1)比喻 (2)反复

4.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精神

九、欣赏《黄河大合唱》歌曲。

师: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悠悠黄河,巍巍中华,我们的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同学们,继往开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落在你我的肩上。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首歌,让我们心中的爱国激情升华、沸腾!

《黄河颂》初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9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

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bǔ)育 浊(zhuó)流

九曲(qū)连环 浊流(zhuó) 滋长(zī)

2、释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喂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六、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黄河颂》初一语文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

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 diān( )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

(2)形近字。

篮 洲 浊 拜 颠 蓝 州 独 湃 巅 伟 彰 阑

违 障 澜 癫 嶂 斓 幛 谰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

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四、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 (5)大漠孤烟直,( )

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字所“望”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表达作用?

七、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来什么样的作用?

八、把诗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九、尝试着完成本文板式。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朱晓娟 学校:北郭中学 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语言体味: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问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问题四、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问题五、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拓展题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2)三顾茅庐 (3)负荆请罪 (4)破釜沉舟 A 古战场:

B 历史人物( 1)

小组评价: 2) (3) 教师评价:

(4) (

《黄河颂》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姬秀珍 学校:方井小学

姓名: 班级: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巅( ) 澎湃( )哺育( )屏障( )刀劈( ) .......二、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浊流( ),( )

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

大坚强!( )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四、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 )环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 课内阅读。

朗诵课文,回答

1、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3、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是想达到什么效果?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用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什么?

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两句中“我”分别指的是什么?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上一篇: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复习题库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高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