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共11篇)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1

工作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我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资助原则和对象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大举措;是落实中央助学政策,加强人才培养;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校长负责、依法公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采取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一般补助与奖励相结合、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经济资助与提升能力相结合等资助方式。

(二)本细则所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我校在校学生中,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二、资助内容和渠道

(一)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由上级部门划拨

资助经费、学校自筹二部分组成。

(二)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的资助经费是由中央及地方政

府资助的国家助学金、低保家庭学生资助金。国家助学金用

于资助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生活费的资助方式,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三)学校每学年从教育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学

生资助经费,并以奖学金、家庭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

方式。家庭困难补助用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次性资

助。学费减、免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一次性缴

纳学费的学生。

三、资助办法和条件

国家助学金、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免学费资助按上级规定

执行;

四、资助管理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学校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成员财

务、教务等有关科室人员组成,加强领导,负责资助资金筹

集和管理。财务负责国家资助经费,学校提取的资助经费和

社会、团体及个人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各项资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面向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落实进行,在评审过程中采取班级推荐,班主任初审推荐,校务会研究决定,并将评审结果向全校公示五天以上,杜绝各种作假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三)广泛宣传和教育

为了落实开展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学校通过板报、主题班会、宣传栏、广播等宣传形式加强对国家资助政策和我校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全体学生对国家和我校的学生资助政策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自觉,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健全档案和资料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我校制定的关于国家助学金发放的实施意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助学金发放有关凭证和个人申请材料,有关证明材料和有关工作情况资料。及时做好退学、辍学、休学、转学学生的国家助学金发放信息调整和资料存档。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2

一、当前高校扶困助学工作的现实问题和困境

目前, 以“奖、贷、补、助、减”为主要形式的混合资助体系依然是多数高校所沿用的资助模式, 这种以“经济解困”、“输血式资助”为主要特征的资助模式, 在现实操作中有着直观性、便捷性等特点,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然而在资助实践中, 其在缓解家庭困难学生就学压力和生活负担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

1. 资助与育人相脱节, 育人功能彰显度不足。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育人功能既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又是资助工作的最终归宿。然而, 当下大学生资助工作, 在注重资助的“物质”属性的同时, 往往忽略资助的“价值”属性即育人功能。育人功能的缺失, 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立教育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行为惰性, “等、靠、要”、缺失诚信、不知感恩等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了不贫困却冒充“贫困”的“假贫困生”。

2. 过于关注经济纾困, 对学生发展型需求关注度不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按层次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前的助学体系在满足大学生的“生存型”需要方面卓有成效, 而在助力困难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时, 却注意不够。事实上,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上, 更应该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综合素质能力的拓展等发展型议题。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不健全, 认定工作效度和信度不高。

现有的认定体系, 主要是经由乡 (街道) 一级民政部门提供贫困证明, 再经宿舍评议、班级评议, 后经公示, 最终得以认定的过程。这种认定方式看似缜密, 却在多个环节中存有漏洞和不足。如贫困生证明的开具“门槛”较低, 较容易取得;评议和公示的过程又一次加重了困难学生的心理负担;各地区经济的差异, “贫困”的标准难以统一和量化等。科学、规范的认定体系的缺失, 使得学生资助工作的效度和信度难以有效显现。

基于以上问题, 探索实施“注重育人功能的实现”、“注重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困难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型资助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及特征

发展型资助是指高校根据教育规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需求, 通过以资金帮扶、心理辅导、科研指导、项目驱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 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技能, 健全人格品性,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1]。较之于以往生存型的资助模式, 这种“发展型”的现代资助模式更加强调学生资助的“内涵式”、“差异化”和“针对性”, 是对资助育人原有功能的一种实质性回归和拓展, 彰显出育人理念的新突破。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体现在资助方式的多样性, 又体现在资助群体需求的多样性上。发展型的资助模式改变了原来单纯依赖物质资助的模式, 根据资助学生群体的不同个性化需求, 有针对性地制定“资助方案”, 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提供一系列的资金、项目、平台、人力、智力支持。二是过程性。传统的“生存型”的资助模式大多采取一次性的资助模式, 缺少跟踪服务。发展型资助着眼于学生帮扶的全过程, 通过心理辅导、感恩引导、发展指导等多种措施, 促进困难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三是可持续性。发展型资助在帮助困难学生经济解困的同时, 更加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该模式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人格、情感、技能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育, 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的引领, 情感和心理的疏导, 社会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 专业技能的培训, 从而发掘和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潜能,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

三、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

作为对传统生存型大学生资助模式的拓展和创新, 发展型资助在实现育人效能、促进困难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实现发展型资助应从四个维度进行探索。

1. 更新资助理念, 用发展的理念解决学生发展的问题。

资助理念的更新, 第一, 要改变传统资助模式的思维定势, 即对“所谓学生资助就是给予学生经济资助”这一固定的、传统的认知。发展型的资助模式, 重点在于“发展”, 就是用发展的视角, 发展的目标, 发展的路径, 解决学生发展的问题。因此要紧紧围绕发展, 谋篇布局。第二, 要做好发展型资助模式的顶层设计, 强化制度、政策配套, 创新资助工作方式和方法, 改变以往过分依赖物质资助的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在保障困难学生基本生活的同时, 根据校情、学情, 进一步丰富、完善各类奖助学金评选规则, 将各类“发展性”指标融入各项奖助学金中, 激发学生发展的内生动能。第三, 要理顺发展与资助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资助的目的, 资助是实现发展的手段和方式, 因此要寓资助于发展当中, 而不能只言资助, 不计发展。

2. 拓展资助对象, 让资助政策的阳光覆盖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

资助对象的拓展, 第一, 要明确困难学生的定义。“困难学生”不应单单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还应包括心理困难学生、发展困难学生等学生群体。因此发展型资助的资助对象应当由单纯的“经济困难”学生向“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发展困难”等学生群体转变, 将更多地资源投入到困难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中。第二, 资助对象的拓展, 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量”的拓展, 而应当是“质”的拓展。要充分意识到“困难学生”拓展的内涵和外延, 其不仅要覆盖更多学生群体, 而要更加关注同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基于环境、时间、心态等因素的变化, 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需求。无疑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尽力做到“一生一策”的同时, 针对不同的需求, 还要加强跟踪服务, 尽可能制定不同的资助方案, 力求做到“一生多策”。

3. 升级资助内容, 促进困难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资助内容的升级, 第一, 要着眼于困难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 除了经济帮扶以外,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应当向学生素质拓展、能力提升和心理健全等方面倾斜。开展资助之前, 在政策设计上要把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学业提升、社会实践等与大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管理环节做整体上的规划[3], 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困难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 要激活资助的育人功能, 创新育人方法和实践, 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自立意识、奉献意识。要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 实现从受助、自助到助人的转变[4], 真正致力于困难学生的德育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4. 创新资助方式, 整合资源, 开展个性化的资助服务。

资助方式的创新, 第一, 要改变过去单纯依赖资金、物质的资助方式, 整合各级各类资助资源, 形成“资助包”。要充分依托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多元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从制度、政策、环境、资金、技术、平台、人力、智力等多个角度, 构建资助育人合力。第二, 要根据资助对象的个性化需求, 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供资助“产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大学生群体在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心理素质、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诸多不同, 每个学生遇到的发展问题都不尽相同, 因此这种个性化“发展资助”就显得尤为必要。诸如学生需要心理辅导, 就要整合、充分利用“资助包”资源,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心理服务。而有的学生却遭遇了职业发展困境, 就需要从“资助包”中提取更多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力、物力、智力资源帮助其摆脱困惑。

四、结语

发展型资助是一种旨在促进困难大学生群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资助模式, 其在促进困难大学生德育养成、人格健全、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然而, 相对于传统的资助模式, 发展型资助模式需要更加广阔的政策、资金、人力和智力支持, 需要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平台, 需要更加完备的理论支撑和组织保障。因此, 今后一段时期, 为促进发展型资助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我们应当从资助理念、资助对象、资助内容、资助方式等方面入手, 推进该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 (5) :86.

[2]马彦周, 高复阳.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 (1) :181.

[3]许翠梅.我国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9) :59.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3

据介绍,今年福建省将修正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应助尽助”,提高资助政策实施效力;争取实现义务教育资助归口管理,重点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学生在校就餐问题;进一步完善非全日制中职学生免学费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中职学生“政府奖学金”制度;引导鼓励高校建立以“经济资助为基础,能力、思想、特色等资助相结合”的多维一体“发展性”资助政策体系。

今年,福建省还拟引入其他银行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建立竞争机制,确保应贷尽贷。试点开展高校奖助学金“统一办卡、集中支付”工作,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完整;将资助信息系统全部纳入省教育科研网建设内容,力争于2013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全省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各类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4

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亳州市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教助„2010‟26号)和《利辛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十三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利政„2010‟26号)文件精神,现就利辛县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㈠主要目标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㈡基本原则

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我县承担部分的分担原则是,分级分担,职责明晰;结合财力,区别对待;鼓励支持民办教育。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农村扩大招生规模。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县、各相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操作办法简便易行,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

㈠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发放工作

1、我县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对象为一职高等四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所有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期限为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和县按比例分担,其分担比例为60%、32%、8%。

3、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的规定,我县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每年8月,各中职学校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随同入学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

取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

㈢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和《关于2009年秋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教秘„2010‟111号)精神,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其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中职学校在校生的15%确定;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l类专业。

对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的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获取的收入来解决,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一、二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由财政按免除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的其他专业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按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的具体办法执行。

心和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通过银行卡打卡发放各校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

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免学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有效。

㈢严格收费审批,规范收费管理

各校要进一步严格教育收费立项、标准审批、收费公示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将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的规定,2012年秋季学期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学期相关标准。

㈣按时足额规范发放

我县国家助学金发放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动态管理、通过银行卡形式逐月发放,学校不得将国家助学金打入饭卡或校园卡,更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各校要按政策界定资助对象,规范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的月报和学期报告工作。要定期、不

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

四、监督检查

自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县教育局将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或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县教育局和所属中职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审机制,加强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定工作,严格把握资助(免学费)的条件,保证资助(免学费)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县人民政府将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免学费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学校领导的责任。

幼儿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5

幼儿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完善我校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的入院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学校成立专人负责小组,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使资金真正用到确实需要被资助的幼儿身上;资助范围:孤儿、残疾儿、幼儿为单亲家庭、幼儿父母有一方有智力障碍的或贫困幼儿。被资助幼儿监护人需出示村委会证明; 3由幼儿监护人提出申请;

4由校委会,教代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决定受资助对象;

5公示受资助幼儿及监护人名单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店上完小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6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修订印发†安徽省民生工程普通高校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助„2009‟5号)精神,现就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资助政策,逐步试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真正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大力宣传国家各项助学政策,及时拨付国家助学金,认真落实校内资助督察办法,加强资料建设,受助学生台帐清楚明白,确保国家资助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 组 长:

成员:

主办科室:职教办

协办科室:计财科监察室

四、工作任务

(一)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并在校就读的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其前二年视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期限为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我区分担的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试行分级分担,即县(市、区)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与县(市、区)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与所在地县(市、区)级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二)进一步完善校内贫困学生资助措施。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校内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校内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各中职学校要将校内资助经费,实行分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制定具体资助方案。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

(三)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从2009

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其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中职学校在学生的15%确定;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1类专业。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标准参照公办中职学校标准执行。

免学费所需补助资金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金分担办法及分担比例,由中央和省、市、县(区)共同承担。

五、工作措施

(一)确保资金落实,强化预算管理。我区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应当负担的资金,确保应当负担的资金落实到位。

各中等职业学校须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校内贫困生资助。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免学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有效。

(二)严格收费审批,规范收费管理。各中职学校要进一步严格教育收费立项、标准审批、收费公示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要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

(三)按时足额规范发放。国家助学金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银行卡形式逐月发放,不得发放现金,不得将国家助学金打入饭卡或校园卡,更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学校要按政策界定资助对象,规范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的月报和学期报告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核实受助学生名单及助学金发放信息,坚决杜绝虚报名单、套取国家助学金现象发生。确保让所有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对于资助对象变动或学生变化而多出的资助资金一律不得挪用。学校要及时将发放情况逐级上报,凡已满不报的、违反政策规定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我区教育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全面清查,尤其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的核查,并定

期公布有资质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同时,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做好免学费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学生基本信息的完善和准确。

(五)加大宣传力度。我区教育局和各中职学校要制订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区教育局要认真组织各学校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学生及家长及时知晓受助的权利。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资助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

六、监督检查

我区教育局和中职学校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我区教育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2261400),各中职学校也要设立举报电话在学内公布,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审机制,加强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定工作,严格把握资助(免学费)的条件,保证资助(免学费)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我区教育局要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免学费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学校领导的责任。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探析 篇7

1 高校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的内涵

教育的宗旨是实现 “立德树人”,党中央、国务院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是党中央、国务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育人功能贯穿于资助工作落实的全过程,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诚信贯穿始终; 勤工助学劳动中,自强自立和奉献精神尤为重要。各种资助项目也能体现资助的育人功能,如奖学金奖励先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在评比过程中也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勤工助学,本身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资助工作在育人功能上存在的问题

2.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问题突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但由于学生本身的诚信问题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材料的真实性和认定的标准也大不相同。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有时候不能真实反映家庭经济情况。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要证明材料,资助管理部门无法一一核实每位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加之一些生源地民政部门的地方保护,使得虚假证明泛滥,反而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会出现开具证明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各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不一,由于各申请者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居民收入水平差异显著,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不一。例如,中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要显著高于西部,很可能出现该享受资助的学生由于当地收入水平过高而无法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

2. 2 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十分普遍

逐步健全的资助体系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常规经济资助的部分,在资助工作落实中往往只关注资助的款项能否发放到位,评审程序是否合规,而忽视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现阶段我国的资助体系分为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1],尤其是无偿资助的部分恰恰是资助育人的重灾区。有偿资助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国家助学贷款需要学生毕业后自付利息、按时还款,对学生的诚信度要求很高; 勤工助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起到育人的目的。无偿资助包括国家助学金、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尤其是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只以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为唯一考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和依赖,认为此项资助是自己应得的,滋生了学生等、靠、要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奉献意识,无法起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2. 3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不足

现有的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往往流于表面,比如开一场诚信教育讲座,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化的勤工助学劳动等。而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最重要的能力提升的重视不足。例如,勤工助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各大高校的勤工助学助学工作多为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以体力型工作为主,加之大学生的课业压力繁重,勤工助学劳动被肢解得零零散散,一周往往只工作一到两次,工作的间隔长,工作时间短,无法真正起到能力提升的作用。资助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在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方面。例如高校只重视帮助学生成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对于贷后的管理和教育方面重视度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还贷逾期的问题突出,给学生本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长此以往,无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3 完善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对策

3. 1 健全资助工作机制

完善有力的资助组织机构是资助育人工作坚实的后盾,高校应建立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学院层面完善的组织机构,学校应建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领导全校的资助工作,学生资助部门负责资助工作的管理工作,二级学院应成立学院认定工作组,负责资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认定,年级( 或班级、专业) 要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是立德树人教育的 “第一人”[2]。同时,要建章立制,制定各项资助规章制度,并将育人功能的导向明确写入各项资助规章制度中。在资助育人体系设计时,统筹安排资助资金,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可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将资助资金划拨到学院,学院进而依据不同的学生自身特点制订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资助计划。

3. 2 建立标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高校依据国家和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二级学院依据本学院自身特点,制定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细则,细则的制定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统一,定量就是要制定详细的量化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量化,定性就是要参考日常的学生表现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充分做到民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针对不同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定期复查和回访,及时修订认定工作中出现的漏洞。

3. 3 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探索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长效机制,由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保障型资助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型资助转变。一是变无偿性资助为义务性资助,如宣传和鼓励国家助学金或其他无偿资助金获得者进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二是转变资助工作理念,注重培育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创新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鼓励勤工助学学生创新创业。合理分配资助资金,高校可通过划拨专项资金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大学生实践或创业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4 构建资助育人实施和评估反馈机制

资助育人体系设计的效果好坏要看资助育人的实施过程和后期评估反馈情况。高校要加强过程实施机制。通过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来推动资助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宣传内容上,要以资助育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作为宣传的重点; 在宣传的形式上,可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新媒体的宣传效果更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在各项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对二级学院对资助政策的落实程序合理公正上进行监管,确保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资助育人的评估反馈机制。在评估反馈的基础上改进资助育人的体系建设,实现资助育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建伟,黄艳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8-10.

[2]李彦磊,张丽红,赵其波.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中的作用[J/OL].中国教育学刊,2014(S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606.G4.20141231.1201.072.html.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8

关键词:贫困学生;学生资助;改进路径

伴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问题在全国高校中尤为突出,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教育机会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影响到高职院校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职院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立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资助模式尤为重要。调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国家经费投入、生源、学生素质、学生贫困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相对较少,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承担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二是学生生源地多为乡镇农村,贫困生数量相对普通高校较多;三是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贫困生认定、审核程序中存在贫困程度界定困难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相比于普通高校的贫困生5%—10%这个数值,我校的贫困生比例已达到了40%以上。贫困生的资助理念和资助工作的开展是解决我校贫困生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加强和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日常事务管理质量

在贫困学生资助方面,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尽管也做了很大努力,也建立了诸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企业捐资助学等资助方式。但是现行的资助模式当中,由于主客观原因,高职院校资助政策大多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没有有效地将资助政策和培养人才的任务结合起来。从贫困生的资助理念到资助模式,从贫困生的认定到监督管理,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资助体系的科学性。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欧洲、日本在贫困生资助理念、资助方法和资助管理等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它们普遍建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免收学费、工读计划、勤工俭学等资助贫困学生的机制,特别是它们建立的比较有效的贫困生界定方式、资助方式和约束监督措施等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结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殊性和我校资助工作开展的得失,我校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机制。

我校现行助学金分配制度为按各二级学院占比人数进行分配,这实际上并没有反应出贫困生在我校各二级学院分布不均衡的客观状况。应该建立起根据各二级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人数占比进行助学金名额分配制度,这样将有利于助学金科学地用于资助到更多的实际贫困学生;有利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助学金的后续管理。

二、探索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国家奖学金答辩制度

为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的榜样示范作用,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良好校园氛围,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制度,我校应该建立国家奖学金答辩制度。分以下三部分进行:

前期进行广泛动员。通过学校官网、橱窗、校报等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评选条件、评审程序,让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之情。

中期开展公开答辩。采用“差额推荐、公开答辩”的评审形式,让申报学生进行现场陈述和个性展示,各学院师生同场观摩、学习和监督。学校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组织专人从思想修养、学习成绩、荣誉成就、社会工作等方面对申报者进行综合评价,按学习成绩、竞赛成果、社会工作及荣誉获奖以及个性展示等项目分析、审核、打分,从学院推荐名单中差额选拔优胜者,并报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它既充分展示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提醒学生刻苦学习与均衡发展并重,让同学们对“好学生”的概念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后期深入广泛宣传。每年召开全校性的国家奖学金表彰大会,广泛宣传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的示范引领作用;编印《XXX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用个人简介、座右铭、事迹正文及师长点评激励学生,发放到每一个学生宿舍,激励学生自觉向学、争做典型,让国家奖学金评审和答辩对我校学生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探索建立励志教育课程体系,填补贫困生精神扶贫空白

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创新是从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两个方面来构建的,即突出“贷”在经济扶贫上的主体地位,突出“勤”在经济扶贫上的主导地位,突出社会援助资金在经济扶贫上的辅助地位;选择贫困生精神扶贫中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为突破口,从而进一步做好贫困生的精神扶贫,提升资助育人的效果,打造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资助育人体系,使之成为我校建立示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新亮点。

建立励志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感恩教育课程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良好的感恩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待党和国家关爱的认知度,对待学校关爱的认知度,对待学习、生活、未来工作以及社会的态度,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最终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提高其感恩素养的有效途径。实施感恩教育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推进我校高职教育的发展。

励志教育课程是填补我校励志教育的空白。当前励志教育的缺失,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显著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理想信念模糊、自立自强精神不足、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综合素质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工作,使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和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明确主要任务,把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自立自强精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励志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探索有效途径,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心理励志教育,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

诚信教育课程是针对受资助学生存在的失信现象,学习中的考试作弊、论文及作业抄袭等;经济中的拖欠学费,用欺骗等方式获取助学金及贷款,信用卡、手机卡透支欠费等;求职就业中的虚假简历、违约毁约等;人际交往中的不真实、言行不一,编造网络虚假信息等不诚信行为进行的教育课程。分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心理不成熟;从家庭方面看主要是家长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和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从学校看主要是对诚信教育的轻视、诚信教育方式落后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从社会方面看,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冲击、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现象的严重影响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此本课程进行学生诚信教育应需要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建立受资助学生诚信教育机制、诚信管理机制、诚信评价机制、诚信奖惩机制和诚信监督机制;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以便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校园诚信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勤俭教育课程是塑造贫困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武装学生头脑,。弘扬健康勤俭和谐的道德观念,突出“特色理论”教育,发挥教师感化作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使他们心灵有所寄托,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培育勤俭适度的消费观念,通过开展勤俭节约教育,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衣食无忧,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树立健康理性的恋爱观,引导贫困学生认真做好人生规划,正确地处理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在恋爱中奢侈浪费,把爱情当成学习、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当成激励双方不断进步的力量。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观,通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加强对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健康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把勤俭理念融入就业实践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贫困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用勤俭的理念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建霞,构建与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2008

[2]李闯.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2012

[3]王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挫折教育探析2010

[4]王小敏.对高校资助政策实施现状的反思[J].管理观察,2009,(35):88.

[5]王峰虎.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转型的难题与对策--对陕西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情况的调查报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73-76.

[6]吕维洪,余江敏.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28):65-67.

[7]周红梅.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0,(3):123-124.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9

为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积极推进民生建设的精神,进一步减轻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切实做好我县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大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为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好特困家庭大学生的上学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坚持对新考入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原则;

(四)每人只能享受一次资助、不重复资助原则。

三、资助对象

(一)具有金城县户籍;

(二)须为应届高中毕业考取大学的学生;

(三)属于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前三批次本科;

(四)须为享受低保、五保及重点优抚待遇家庭;

(五)本人、直系亲属或三代以内旁系亲属须符合政审要求;

同时符合上述五项条件的学生,才可以享受资助。享受免费师范生待遇等其它金额较大资助政策的,不再享受本资助政策。

四、资助标准

第一批次本科:一次性资助5000元;

第二批次本科:一次性资助4000元;

第三批次本科:一次性资助3000元。

五、资助审批

(一)每年8月1日至9月30日,申请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到县民政局领取“金城县贫困生资助申请表”,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后由该生户口所在地乡(镇)场、村(社区)初审后分别报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审核。其中:县教育局负责录取通知书、本科类别及在校表现审核,县公安局负责受资助对象政审,县民政局负责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审核。

(二)审核后,对符合资助政策大学生,由县民政局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三)对公示无异议的贫困大学生,由县民政局报县贫困生资助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资助。

六、资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金由县财政预算、民政专项资金、社会各界捐赠款等筹集。

(二)贫困大学生资助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坚持“统一管理、民主审批、公开使用、强化监督”原则,在县民政局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三)每年由县民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发放仪式,发放和兑现贫困大学生资助金。

六、其它事宜

(一)各乡(镇)场、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对申请对象进行细致的审查,并对审查结果负责。对审查内容、程序要公开,保证审查过程的公开透明。确保让符合条件者充分享受资助政策。

(二)县民政局要建立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个人档案,落实助学对象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以及挪用、贪污助学资金等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弄虚作假骗取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资助资格,并全额追回资助金。

(五)本方案的不明事宜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10

案例背景

2012年4月,根据工作安排我开始接触学生资助工作,我的服务对象是全市从学前到大学所有需要资助的各级学生,经过4个月工作历练,我深刻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学生资助工作是以保证家庭困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为前提,以改善教育民生为重点,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学生资助工作历经五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并得到了社会广大爱心人士,以及各大媒体的全力支持。

解决方案

1、深入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精读、细读,把握关键,把握重点,耐心解决每一位咨询人士的问题。

2、协调县市区做好各县资助政策执行工作,保证将各项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学生。

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 篇11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有机会走进大学,然而面对高昂的学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无力承担。如何对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方面因为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更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自助体系也不够完善。

1.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困境

我院2012年专科生570名,2013年1120名,2014年1517名,伴随着我院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业、健康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困难。

科学合理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明确资助对象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院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工作中,虽然制定了详尽的评定办法及切实可行的评定程序,但在实际工作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院资助工作主要依靠两种评定方式,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认定,二是学校的民主评议。但是这两种评议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漏洞。一是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家庭经济困难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如发达城市和偏远乡村相同的家庭年收入,却对是否经济困难有着不同的界定。二是学生的诚信度不够,一些学生在报家庭经济状况时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学校难以掌握其家庭经济实情。三是民主评议操作过程不科学,有些学生在陈述中会夸大自己家庭的困难程度,但是有些学生碍于面子,却不愿意公布自己的家庭状况,这种过程公开的方式反而造成了结果的不实。四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缺乏量化的指标,无论是民政部门的认定,还是学生的民主评议,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主观的评判,评价标准的模糊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以后,我们将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报栏、学校网站、QQ群、各种会议、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力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的了解国家的贫困资助政策和学校的评审条件,扩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面和影响面。寻求工作新途径,掌握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学校和系部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随机抽查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工作。

2.2在“奖、贷、助、勤、补、减、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这看似配合无间的七位一体混合资助方式也有其各自的问题。 “奖、助、补、减”与“勤、贷”分两个层次,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这样受资助群体易出现依赖思想,产生“等、靠、要”的心理,表现为: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对外界力量的依赖思想,而对自我应该如何应对贫困,渡过难关想得很少,对各类形式上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而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感兴趣。我院在落实各项资助工作政策的过程中,努力开发校内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如餐厅、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等工作场所,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参与管理或服务,发放一定量的补助,逐步加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力度。

2.3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宣传。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加大政策宣传,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制定有关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加以引导,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助学贷款政策及国家助学贷款程序。

2.4进一步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

国家奖助学金是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和扶助,体现了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助资金直接体现着他们的诚信和感恩意识。我院将进一步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举行“感恩之心”演讲、征文比赛、“资助政策,助我成长”演讲、征文比赛、“自强、自立、感恩”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诚信校园行”辩论赛,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签定《诚信承诺书》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鳏寡老人,服务骨科医院,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受助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使他们学会饮水思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让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提高师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对于没有评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加强教育,让他们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考验,真正做到“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崇高境界,让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真正把奖助学金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刀刃上,加强对奖助学金使用的监控。

3.结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拓宽困难学生资助渠道,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小丽.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3(03).

上一篇:我与地坛导学案答案下一篇:坚持的小学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