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导学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科目:语文课型:阅读教学课序号: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的诵读课文,注意节奏,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了解本文先仰后扬的写法,明白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方仲永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多地获取知识。
二、重点:
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本文说明的道理。
三、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注释,疏通文义。
2、先抑后扬的写法。一、导入:
教师讲“囊萤映雪”的故事,然后让三两名学生也讲讲“勤学”的故事,看谁说得更好?
二、题解及作者: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关于作者: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语言雄健,长于说理,多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的作品。他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二朗读训练: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世隶耕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而已邪
2、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完后师生共同正音正节奏。
3、自由读一遍, 要求:读得流利,注意初步体会其中的感情。
4、朗读接龙,每生读一句。要求:大声地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三、速读, 理解字词, 学生质疑, 师生释疑。同时在下一个环节中随时发现字词的问题并解决。(小组合作,读懂课文,找出不容易理解的字词句)思考: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方仲永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3.学了本文以后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四、达标检测:
(一).填空:(5分)
本文节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家家。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0分)
1、金溪民方仲永()2.世隶耕()3.仲永生五年()4.未尝识书具()5.忽啼求之()6.父异焉()7.借旁近与之()8.即书诗四句()9.并自为其名()10.其诗以养父母()11.收族为意()()12.传一乡秀才观之()1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5.邑人奇之()16.稍稍宾客其父()17.或以钱币乞之()()18.父利其然也()1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0、不使学()
21.余闻之也久()
22、从先人还家()23.不能称前时之闻()
24、还自扬州()25.复到舅家()
26、泯然众人矣()
27.仲永之通悟()
28、贤于材人远矣()()29.卒之为众人()30、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1.彼其受之天也()
32、如此其贤也()33.且为众人()
34、固众人()35.得为众人而已邪?()()
(三)、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7分 1.伤仲永:形容词作动词。()2.父异焉:形容动词作动词()
3.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4.父利其然:名词作动词。()5.邑人奇之:形容动词作动词()6)7.忽啼求之:动词做状语()
(四).一词多义:(18分)
自:
1、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稍稍宾客其父()
3、彼其受之天也()
4、如此其贤也()
于:
1、于舅家见之()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贤于材人远矣()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之:
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
3、卒之为众人()
4、仲永之通悟()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五).古今异义:8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3.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4.且为众人(古义:今义:)
(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古代的时候,金溪县有个叫作方仲永的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以耕田为主业,大人早晨就去田里忙农活,傍晚回来,回到家后又得快做饭,洗衣,做家。想想看,一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从外忙到内,那是多累啊!自然也就无心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了,仲永每天和小伙伴们去玩耍,做游戏,回来的时候总是满身泥。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也没想过让他去上学,只想着让他早点长大养家糊口。
他5岁那年,有一天,父亲带着一身疲倦回到了家中,仲永跑了过去对父亲说:“爸爸,我要读书工具。”父亲认为上学也没什么用,只会浪费金钱和时间,加上条件有限,就对方仲永说:“要这个干什么?又不能赚钱。仲永心里很想要书写工具,便哭了,父亲见了只好到邻居家借来,仲永马上就笑了,拿起笔就在纸上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诗的内容是以养父母,民族团聚为主。然后就把诗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他们看了仲永的诗,个个赞不绝口,他们都说:“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高的才华,如此好的诗句,真可谓是神童!”从那以后无论谁指定物品让他写诗句,他都能马上写完他的诗,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同县里的人听说以后,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渐渐地,他们把仲永的父亲作宾客来对待,还有的人给仲永钱求他作诗。父亲觉得这有利可图,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到钱,很高。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里去拜访,让仲永给他们题诗,便得到很高的报酬。不让仲永学习,他认为现在仲永已经能帮他赚钱了,在学别的就没有用了,还会浪费了赚钱的机会。
王安石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亲回到家乡,在他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再过了七年,我从杨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
《伤仲永》这一课,写出了方仲永这位“神童”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到“不能称前时之闻”,到最后的“泯然众人矣”。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感受到了方仲永从小天资聪慧,但由于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而导致了“泯然众人矣”。那么,方仲永为什么会“泯然众人矣”呢?
其实,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他没有达到要求去学习,只靠天赋来写诗,并非具备学习的能力,最后变成普通人。其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方仲永的父亲因“利其然”也并“日扳仲永谒于邑人”,没有让他去学习,光靠天赋,不求进步。
可见,后天的努力学习对个人成才多么重要。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天赋重要,可后天努力更重要。爱因斯坦从小就被人说成是“笨孩子”,但他经过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没有人欣赏和赞美或者听他的`歌曲,但他经过拼搏登上了“天王”的宝座。这样的例子很多,不都证明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吗?
文中,仲永的爸爸固然“愚昧”。为了贪图眼前小利,把儿子本应大展宏图,一片光明的前程断送了。回顾现实,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冷落了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管理和教育,从而误了孩子!对于“留守儿童”,家长不便管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何必操那份闲心的旁人更是无心管理。纷繁复杂的社会,很多时候,学校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从意义上,忽视孩子的家长,不知不觉中就扮演了“仲永”爸爸的角色。
孩子,即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的希望。无论天才或常人,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这样,“仲永”的悲剧才不会重演!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成功,请父母们不要再扮演仲永爸爸的角色!
当然在父母照顾我们,管理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要勤奋才行。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一份精神,一份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么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些话让我联想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可他并没有灰心,刻苦努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可以看出,像方仲永这样有天资的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会成为一般的人;像华罗庚这样没有天资的人,如果努力学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我要学习华罗庚这种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识,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让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一起努力吧!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汲取知识,不断
充实自己,那么就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没有方仲永一样的天赋,所以我需要加倍努力学习,用知识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不想沦落为一个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人。
梅花在严霜冰雪中傲立,宝剑经过千锤万凿而锋利,没有天生
的聪颖与智慧,就用辛勤与汗水换来自己美好的未来,在自己的人
方仲永,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短短十余年时间后便“泯然众人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说明后天学习很重要。
文中的方仲永虽然天资过人,却未经过必要的后天学习。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几年前的时尚服装会逐渐与时代脱节,仲永从小虽有惊人才能,但随着时光流逝,大家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而他一天天消耗着天资禀赋,才情怎能不日渐减退、直至完全泯灭成为“众人”呢?
另外,方仲永虽然聪明,但没有主见。在“学”与“不学”面前,他盲从了父亲。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就仿佛可悲的傀儡,只会受人操纵,任人指使。这样的人只能在犹豫不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中荒废一生!而有主见的人即使选错了道路,走得艰难困苦,即便跪行,但那也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也会走得心安理得,苦而无憾。一个丧失了个人选择、连补救自己过失的机会都没有的人,又怎会在回首人生之路时没有后悔和叹息呢?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是一名悲剧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他2岁时自学拉丁文,3岁时自学希腊文,4岁时便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用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并且精通法语,6岁时自学解剖学和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7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8岁时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罗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并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称为vendergood,9岁就在哈佛大学做四维空间的讲座……可因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后天没有接受必要的专门教育,才能逐渐消退,并且行为变得古怪,最终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资固然重要,但它对人成长成才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所起的作用却是无限的。只要你学,总会进步,总会超过那些只拥有天资禀赋的人。举个生活里的例子吧,一场田径赛,你的起点虽然比别人靠前,但若你一步不行,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总有一天,会被那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人超越!现实就是这么清醒:你停下来休息时,别人还在奔跑;你准备放弃时,青春年华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所以,奋力向前吧,缓慢前进也比徘徊不前强许多!
人的一生,可以不辉煌,可以不耀眼,但至少不要后悔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不要后悔自己曾经的所做所为。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倘若你不想为自己的当初后悔,就应该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发奋图强!当别人奋斗时,你万不可选择安逸,因为在别人享受成功果实的时候,你却不能只是驻足痴望着他们到达你曾经想象的远方!
打开电视机,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则人物新闻,新闻的大致内容是我国中南大学22岁学生刘路因解一道世界级难题,受到学校、媒体各级的关注,他也因此获得了学校赠予的一百万人民币的奖学金,并被中南大学聘为教授,在校进行研究。
22岁的大学教授,乍一听,谁都不免感到惊异,可是新闻的主人公刘路确实令人敬佩。随着新闻的.深入报导,我了解到刘路在上大学期间,成绩并不突出,他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钟爱数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这道所谓的世界级难题,他当时并没有专门深入去研究这一道题,而是在学习中渐渐吸取前人的经验,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再去钻研这道题,他花费了短短一个晚上时间,便完成了对世界级难题的证明,他将这一成果寄给数学杂志社,当时他的信并没有引起编辑们太大的关注,因为他们都不相信这一个22岁的少年有能力解决出这样一道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无法解决的题目,直到他们证实了刘路的解题方法正确时,他们才寄来一封厚厚的表扬信。刘路的这一成就很快在人群中流传开来。
【《方仲永》导学案】推荐阅读: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伤仲永读后感06-21
《伤仲永》教案设计01-18
伤仲永读书笔记09-22
伤仲永练习及答案10-21
伤仲永文言文01-08
伤仲永优秀说课稿06-08
《伤仲永》读后感700字07-04
《伤仲永》读后感50字11-04
第5课伤仲永教案11-11
伤仲永的故事和道理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