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正规化建设(精选8篇)
自1997年以来,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各地市、县,经批准相继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一、正规化建设是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正规化建设是由城管执法的特殊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今后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也是新世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行动指南。城管执法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城管执法人员是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这就要求城管执法工作应当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从城管执法的性质、特点出发加强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
(二)正规化建设是城管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文明、公正执法的关键。只有搞好城管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才能确保城管执法方向正确,并取得实效。一方面城管执法体制的规范化可以实现市、区城管执法部门的相互衔接、分工明确、指挥灵活、反应迅速;另一方面执法程序规范化才能使城管执法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办事,才能确保城管执法的公正、公平。
(三)正规化建设是城管执法适应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城管执法机关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存在的实际困难不可能短期解决,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充分挖掘队伍潜力,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利用现代管理科学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理论,指导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主要是做到机构设置合理、岗位标准明确、职务设置规范、教育训练严格、激励机制健全,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做好教育人、引导人的工作。
二、当前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就是城管执法行政机关运用统一、科学、有效的标准调整和约束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符合城管执法队伍特点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使城管执法队伍达到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的最佳状态。
(一)管理制度的正规化建设。规章制度的正规化建设就是要针对城管执法体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废、改、立工作,尽快建立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相衔接、与城市管理工作相配套、体现城管执法特点的城管执法管理制度。首先严格录用标准。完善考录制度,切实保证队伍“进口”的质量严格考核、奖惩标准;其次建立健全城管执法责任制,对执法人员的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将考核与训练、奖惩、干部选拔、岗位调整、工资福利等有机结合起来。
(二)机构设置的正规化建设。机构的设置要坚持精简、统一和高效的原则。按照这三个原则加强城管执法机构设置的正规化建设,至少应当明确机构数量、机构名称、机构规格。
(三)教育训练的正规化建设。加强教育训练的正规化建设,制定并落实《城管执法队伍队列训练制度》、《学习制度》,按照各项制度规定的标准加强教育训练工作。
(四)内强素质的正规化建设。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城管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好;二是提高业务技能素质。城管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职业务,掌握执法技巧,提高办案能力,切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五)外树形象的正规化建设。首先规范执法执勤。制定执法执勤的工作规范,逐步培养广大城管执法人员良好的职业风范。其次规范行为举止。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的贯彻落实,严禁“冷硬横推”和“吃拿卡要”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原则和建议 实现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正规化,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好以下原则:
1、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原则。城管执法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城管执法人员是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城管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必须符合城管执法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城管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合理确定工作进程。同时,加强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必须在继承、发展队伍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原则。特别要注意要找准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从业务工作中发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从队伍中的问题分析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围绕结合点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取得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的双丰收。
加强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合理建议
(一)抓教育,提高队伍素质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切实抓出成效。只要全党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能不断提高起来。”通过教育培训来掌握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是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域更加广阔、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方式更加多样。所有这些都对城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执法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还要熟练掌握城管执法业务知识。因此,城管执法人员必须树立重视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各地城管执法部门要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知识、重视学习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抓班子,强化核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关键是在领导班子。加强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点来抓,要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突出抓好城管执法部门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在城管执法工作中,一是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熟悉本职工作、懂得管理、驾驭全局的能力、掌握“两手抓”的领导艺术。
(三)抓监督,确保执法公正
加强城管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作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努力探索建立严肃、公正执法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首先是通过健全行政执法督办制度、行政执法争议处理制度等在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建立起一种上下左右规范的、严密的运行机制;其次实行城管执法公开。采取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聘请社会执法监督员等形式,健全群众性监督网络,加强了群众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第三是通过健全信访制度、举报投诉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把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落实到人。
(四)抓创新,规范队伍管理城管执法部门要紧紧围绕创新这一时代主题,不断探索用新的观念创造适合现实需要的新方法,着力构建新时期加强城管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考核评议机制,做到了错案追究。通过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制度,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机制,对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办了错案或出现了过错,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严格按照奖勤罚懒、奖罚分明的要求,妥善运用考核结果,是该项制度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同时,还要建立沟通渠道,将考核结果通报组织、人事部门,使考核结果成为考核、任用、晋升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干好干坏不一样切实地得到体现。
根据2010年中央政法会议精神,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安队伍这一目标, 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素质能力‘四大建设’, 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见, 加强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 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今后公安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目标。[1]
建国初期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我国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己日趋成熟, 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法规体系
建国至今, 我国前后制定了若干关于法律、法规及行为规范来指导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 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规范。
(二) 开始重视正规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直以来, 我国公安机关在正规化研究方面出版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公安管理学》、《公安人事管理学》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初探》等书刊[2], 并在警察院校学报等公安理论刊物上涌现了一大批有关正规化的学术论文, 为我国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正规化建设水平与新世纪公安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少长远性总体发展规划
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是实施正规化建设的基础。但是, 我国的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至今, 仍然缺少一个清楚、明确、长远的发展规划, 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虽然在基层公安机关中, 民警根据日常工作总结处了正规化建设的经验, 但是终究得不到理论的总结和升华, 其合理性和实效性有待检验。正是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和及时指导, 我国目前的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的循环, 效果不明显。[3]
(二) 公安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公安法规体系是由《人民警察法》、刑事司法业务法规、治安、交通等行政法规和民事法规等组成。
目前, 最突出的是缺乏公安组织法规, 各级公安机关及公安基层单位 (派出所、公安警队) 在人事和执法、行政工作上得不到明确的规范性指导, 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和各级、各区差异过大, 阻碍了区域、部门、组织之间工作的协调和沟通, 不利于公安机关正规化的建设。
三、当前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一) 公安理论研究滞后
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缺少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是严重阻碍其实现正规化和“四化”建设的绊脚石。[4]回顾正规化建设历程, 不难发现, 深入的、系统化的研究不多, 多数是浅显的, 浮于表面和经验式的口口相传, 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提升。正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 我们才无法对当前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清晰的回答, 也难以提出科学的、有效的建设筹划蓝图。
(二) 公安工作特殊性的局限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在现实工作中, 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动的统一和协调, 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是, 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样的管理模式很明显的会导致上级机关的命令必须层层传递, 中间接受的部门、人员会很多, 导致部分的消息丢失和失真。此外, 自下而上传递消息时也是需要层层审核, 同样的会影响办事效率和事实的可靠性。
(三) 缺少正规化建设的认识
长期以来, 公安机关已经习惯了经验型的工作方式和口口相授的学习方法, 形成了思维定式, 对于新的工作规范难以接受。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 对执法规范、服务规范等方面推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 无法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 缺少长远的发展战略目光, 只看到了短期的时间消耗。[5]这些, 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公安机关对正规化建设的认同感, 制约了正规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摘要:公安机关正规化是公安机关“四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公安机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 虽然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非正规化现象。相对于革命化、现代化和军事化建设而言, 正规化建设进程较慢, 因此, 清楚的认识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现状, 深入剖析其原因, 做好总结, 是实现正规化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公安机关,正规化,现状
参考文献
[1]李翠红主编.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初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
[2]张兆端.关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的非规范化倾向及对策[J].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文选, 1998.
[3]刘昕.浅谈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J].法制与经济, 2011 (2) .
[4]黄晓平, 张爱国.当前基层公安队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 (1) .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管理;正规化建设;对策
胡锦涛主席指出,军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现与科学管理的内在关系,明确指出提高效益是科学管理的基本目的。新形势下,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财务正规化建设,努力提高后勤保障效益,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
一、基层部队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军队基层财务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有力保障了部队战略、训练等中心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而分析基层部队财务管理现状,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基层依法理财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基层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有的认为基层就是要保证政治上合格,训练要抓得紧,至于财务管理是上面的事,自己无权过问,也没有必要过问。甚至有的尽管新的《基层建设纲要》和《后勤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多几年,但有的单位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基层建设纲要》和《后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还者是另搞一套,这种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了财务正规化建设。
2单位资产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各类固定资产、材料、消耗等财产物资,是保障训练、办公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本应当是各单位严格管理的重点,但有的单位不重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库存管理缺乏科学性,甚至出现账物不符的现象,存在资产流失的问题。有的购置物资设备,缺乏有效的预算计划,需要时疯狂采购,用完了就闲置一旁,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有的部门前缺乏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关起门各自盘算各自的事,本来可以共享的设备,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配合,造成重复购置,导致财务成本偏高,而实际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出现。
3规章制度落实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虽然全军有统一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有的单位只是把制度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有的甚至是把财务制度当耳边风,存在只要领导开口讲,该花的不该花的经费都随意开支,对经费审批把关不严,造成经费使用失控,致使浪费严重;有的单位在遵守我军财经制度的前提下,也制定了本单位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但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或本身就存在某些缺陷,致使制度形同虚设,丧失应有的作用。
4财务人员培训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不少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意识不强,有的存在赶形式、走过场等应付现象,有的培训过程缺乏严格的考评制度,培训内容的现用性不强等,结果导致财务人员抵制在职培训。各级财务人员依托院校、教导机构进行人员培训。培训体系逐步建立,但培训规范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建立起了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更新、培训对象的考核以及培训管理方式的优化等为内容的培训体系。但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由于缺乏规范的培训制度、训练方法、考核体系、跟踪评价等,导致培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基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层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人为的原因,有的是制度的因素,具体来讲,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意识淡薄,理财观念滞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影响到了少数官兵的价值取向,致使极少数官兵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淡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我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受到了严峻挑战。有的基层领导管财观念落后,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只注重经费来源数量,在经费使用上缺乏全面的分析,利弊权衡,忽视经费使用上的质量,经费使用有效性不高;对财务工作停留在收与付的肤浅认识上,忽视财务工作控制、预测作用,不能对经费使用进行科学决策,造成财务管理失控。
2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监督能力不强
有的单位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对财务人员的成长进步关心不够,拴心留人工作不扎实,使一些财务人才不能安心本职,一心只想“孔雀东南飞”,基层财务人才的保留困难。有的单位财务人员甚至出现空档,不得不拉来半路出家的人员担任,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业务素质不高,在财务工作中只注重实效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注重对经费使用的分析和预测,不能对领导科学理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3供应中心运作效率低,服务作用发挥不明显
“两个中心”是为官兵服务的重要机构,也是衡量财务正规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有的单位把“两个中心”当成是创收盈利单位,给中心下达创收任务指标,迫使“两个中心”对供应产品放弃“保本”供应,实行加价供应。有的受到地方不良习气的影响,不讲服务,只讲赢利,一些“中心”服务意识较差,采购时不是去调查了解、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生产厂家和副食基地直接签约,而是利用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购买,一些品行不端、自我要求放松的采购人员趁机与市场人员相互勾结,少买多报,低买高报,造成供应的物品质次价高,致使广大官兵的利益受到侵害。
4经济民主作用发挥不明显,监督检查制度化坚持不够
财务管理一旦失去监督,必须会滋生贪污腐败现象,必然会导致案件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发扬经济民主,加强群众监督,有利于民主决策,增强经费使用管理的透明度。但有的基层单位在经费的使用上发扬经济民主不够,有的经济民主委员会形同虚设,定期召开经济民主委员会工作会议,向群众公布财务情况等制度坚持不好,没有真正发挥应用的监督作用。还有单位对例行的财务检查制度坚持不好,单位对帐目自查、将经费收支情况列表报党支部、定期通报财务管理情况等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三、加强基层财务管理正规化建设对策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改进和加强我军财务工作指明了方向。财务保障是部队作战和建设的物质基础,必须自觉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筹划军费保障,坚持统筹兼顾,紧紧围绕效益做足文章、搞好保障,牢牢抓住科学理财这个关键环节,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用科学的制度、方法和手段来配置和
运用财力资源,促进我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是经费管理的龙头,要真正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就必须要首先从预算抓起,认真做好经费的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工作。综合财务预算反映了基层单位全部资金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并将综合了的基层单位总体财力进行总体平衡,从而保证军事训练、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许多外国军队采用“零基预算加项目预算”的方法编制年度预算,值得借鉴。从2001年起全军开始推行预算编制改革,通过编制分类预算,实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细化预算内容,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从源头上优化军费投向投量,切实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2进一步完善财经法规制度
财经政策法规既是科学理财的载体,又是科学理财的保证。近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加快了财经法规制度建设的步伐,建立了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勤保障社会化以及联勤、住房、医疗等重大改革的配套制度,制订了工程经费管理、人才建设经费管理等办法,完善了军人保险、住房资金、会计、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财务规章,并对现有的财务法规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各单位也应当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财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推动了部队财务管理的正规化建设。仅有健全的制度还不行,必须要有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计划、经费领取、审核报销、经费换算、现金保管、账目公布、财务交接、实物验收等财务管理制度。并对照这些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要把写在纸上的、贴在墙上的、说在嘴上的措施一条条地落实到实际工作去,逐条逐项地加以认真落实,及时堵塞财务管理中的漏洞,确保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3加强财务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管理出效益,人才是关键,牢固树立人才兴后勤、人才出效益的观念,下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财务人才队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注重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高新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部队经费理论,特别是部队经费管理理论的培训。培养大批的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费管理所需要的人才。在人才选用方面,从科技强军的角度出发,特别注意珍惜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可贵的人才资源,人才是新时期部队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调整视角,改革人才管理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通过组织知识讲座、学习培训、外出送学、参观见学等方式,培训业务骨干,努力培养一批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财务人才队伍。
4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
九七年度,我队在贯彻“四长会议精神”,落实正规化建设过程中,结合新时期工作重点,以“严细实恒”为队风,认真落实《纲要》,学好用好“新条令”,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敢打硬拼,勇争第一,在97年正规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主要成果
1.三次南门岗值勤次次全优;
2.出色完成军区首长办公会及巴基斯坦外宾来访期间的值勤任务;
3.担任院防暴防汛防火分队,三次遂行扑火任务,出动速度快、完成任务好,受军务首长表扬;
4.全年遂行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十余项,都能出色完成,受到上级首长、机关肯定;5.六月份夺得院“管理教育”流动红旗;
6.在哨兵、卫生、管理等方面十六次受到院讲评会表扬;
7.在全院分列式会操中成绩优秀,受军务处表扬;
8.在正规化建设中总结的“学员队加强八小时外人员管控的几点措施”、“正规化建设‘八大窗口’”,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被作为经验推广;
9.出色完成大队“新条令演示会”的演示课目,受到院首长好评;
10.对营房进行维修,堆制了沙盘,设立了“常用军语学习园地”,建立了正规的营房秩序。
二、主要做法
㈠、发挥中队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指导正规化建设。
我们感到,中队正规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党支部的领导决策能力。我们在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四个方面确立了正规化建设的中心目标,即:建立快速机动的战备秩序;建立科学系统高效的训练秩序;建立合理顺畅、严肃活泼的工作秩序;建立严谨正规、有条不紊的生活秩序;
1.发挥党支部的决策作用,紧紧围绕正规化建设目标,结合时间、任务的变换,盯住长远,抓住重点,确保各阶段任务顺利完成和正规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2.发挥党支部的形象作用,团结全队搞好正规化建设。
3.依靠党支部的垂范作用,带领全队搞好正规化建设。
㈡、培养使用一支过硬的骨干队伍,加强正规化建设。
骨干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正规化建设的水平。为培养一支具有“责任、表率、创新”的骨干队伍,我们的主要做法:
1.骨干选拔坚持强弱搭配,实现能力互补,使每届实习班子实力均衡,确保正规化建设稳步发展,不因实习班子改变而忽高忽低。
2.实施岗前培训,由队长向每届实习班子传授管理经验,组织学习条令法规,进行队列动作和带队指挥的集中培训。
3.进行随机指导和系统指导,及时解决代职中出现的问题。
4.做好实习换届结合部的工作。实习结束时对老骨干集中讲评、集体评议,认定优劣;正式交接时组织新老班子开交班会、交心会,队里宣布实习命令,保证交接的有效性和工作的延续性。
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完善正规化建设。
我们针对新班子抓工作经验不足的弱项,边实践边总结,把好的经验做法变成理论来进一步指导实践,进而促进和完善正规化建设。
1.结合节假日、正课八小时外各类人员分布散,管理易出漏洞的实际和我队在八小时外人员管控方面成功的经验,总结出“加强八小外人员管控的几点措施”。
2.结合我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学习新条令搞了能体现我队作风的“正规化建设‘八大窗口’”。
㈣结合不同时期特点,创新工作,促进正规化建设。
去年一年来,我队先后遂行了下部队监考、参加服装节大型队列操训练、下部队实习等任务。全年还担任院防暴防汛防火值班分队。这些工作,时间周期长,地域跨度广,尤其是监考和实习,人员分布散,管理难度大。针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我们把它当作是对我们正规化建设的一次锤炼,创新工作,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化不利为有利,促进了正规化建设水平。
1.下部队监考。对人员的分组周密计划,指派一贯表现出色,政治原则性强的同志担负各小组长,赋予权力,签定责任书,全权负责工作。全队每名同志立下了遵纪守法的军令状;队里专门搞了“防腐拒变”、“军校学员要自爱”的思想教育,确保不出问题。
2.下部队实习。制定《实习手则》作为行动指南,编组时保证每组有可信任、能胜任的骨干负责,坚持骨干每日汇报制度坚持干部下连队检查监督制度,各组坚持每日讲评制度等。
3.服装节排练节目时,我们狠抓队列纪律,保证学员认真服从编导安排,各列指定临时“列长”负责管理、组织训练。
4.针对我队担负院防暴防汛防火值班分队的特点,制定《防暴防汛防火计划》,组织学习防暴常识,节假日认真检查战备情况,保证人员在位率,经常拉紧急集合,提高全队应变能力。
5.新条令刚颁发,我们就通过培养“条令通”、开展读报活动、饭堂小广播、写广播稿、板报、自学和集中学、边学边练、考核验收等形式组织全队普遍学、重点学,边学边改边用,在学校广播站中条令稿8篇,•并抓住配合大队搞新条令演示的时机,推动新条令的学习,以学用新条令来带动正规化建设。
6.结合假期临近,在全队开展以“抓作风、抓冬训、抓特长培养”为核心的活动,促进了正规化建设。
㈤、结合学员成才,推动正规化建设。
促进学员成才是我们搞正规化建设的目的,只有把正规化建设和学员成才融为一体,才能使正规化落到实处。
1.结合教学抓正规化。在教学中通过抓课堂秩序的正规化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2.结合成才硬件建设抓正规化。通过粉刷营房,建微机室、图书室,堆制沙盘,设立军语学习园地。既实现了营房、库房、生活秩序的正规化,又为学员成才创造了良好环境。3.结合二课堂活动抓正规化。结合特长培养,组建了管理研究组,通过对基层管理工作的学习、研究,针对问题拿出措施,并把研究成果用到学员队正规化管理中,从而推动中队正规化建设。
㈥培养过硬作风,巩固正规化建设
作风是一个队正规化建设的外在体现。我们多渠道入手着力培养“严、细、实、恒”、敢打硬拼、勇争第一、艰苦创业的作风,以巩固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
1.狠抓日常养成,坚持一日生活制度。对集合站队、队列行进、饭后“三二一”以及各种大型场合的集会都严抓细抠,强化养成。
2.强化标准意识,在完成上级赋予的教学、训练、管理、劳动等任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员的标准意识,反复抓、抓反复,不行就重来。
市公安消防大队现有官兵××人(其中干部×人),水罐消防车×台,消防指挥车×台。主要担负着××市的灭火救援和防火监督工作。大队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省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考核标准》为依据,按纲建队,严格管理,依法行政,提高了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主要做法是。,使全体干战工作有舒适的环境,生活有舒心的保障,既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发挥监督职能,规范监督执法程序,确保火灾稳定。大队以××州省消防总队编印的《公安消防机构执法指南》为范本,规范大队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建筑审核、火灾调查等程序。通过对重点单位的定期检查和非重点单位的抽查,以及开展专项治理等活动,消除火灾隐患,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官兵们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执法观念,加强文明窗口建设和执法行为规范,认真落实省消防总队的九条便民措施,在“文明窗口(办证厅)”设置警务公开栏,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进行公开;设置消防器材展示台,展出常用的消防器材,对其性能、用途、使用方法进行介绍;印制消防小知识、办事指南、逃生自救知识等便民卡片,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让群众了解了更多的消防知识,大队这一举措深受群众的好评。
部局于去年召开全国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会议主题就是:本着“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为实战服务”的原则,以执勤规范化、管理条令化、警务信息化为重点,按照标准要求统一、秩序运行规范、工作运转高效、信息网络支撑、科技手段提升的要求,全面规范和展示部队执勤、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正规化建设工作经验和成果。
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其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大政方针和部队指示决议能否在公安消防部队贯彻落实是部队政工干部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但从当前基层消防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制约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基层政工干部配备“先天不足”。目前,基层政工干部的成份有两个突出的部分:一是一部分政工干部是从战训岗位或防火岗位上转过来的,属于“半路出家”,尤其是从防火岗位上转过来的干部,对基层政治工作缺少经验,这主要体现在大队一级;二是部分政工干部从地方院校或军队大、中专学校刚刚毕业后就充实到基层中队的政工队伍。地方大学生进入部队前,虽然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实习,但由于刚刚接触部队,对基层部队政治工作缺少认识、缺乏经验。而从部队大、中专学校毕业的干部,基本上是由部队战士提拔出
来的,虽然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军校学习,但他们实践基础薄弱,经验缺乏,手段单一。
二、政工干部后备力量初显不足。部队在以往政治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政治理论功底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传统型“老政工”,有力地推动了政治工作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对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政工干部队伍面临着转型的趋势,需要新的理念、思维和工作方式、工作技能。但一方面随着“老政工”的逐渐走上领导岗位,在基层“挑大梁”、“担重任”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年轻的后备力量在继承传统上不够,创新成长上不足,政工干部队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后备干部虽多,但很难找到能力全面的合适人选,造成了“推拉上岗”、“勉强为之”的局面。
三、部分基层政工干部业务能力不强。目前大多数基层政工干部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政工专业培训,没有系统地学过政工业务知识。导致对政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不了解不熟悉;对民主集中制、“七项组织制度”、《政工条例》理解不深,党务工作不精通;对党的历史、政治理论学习不深不够系统,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认知、探索和创新。
四、政工干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消防部队体制的特殊、岗位的差异,致使多数基层政工干部主体责任意识不明确,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大队一级的政工干部注
重于防火监督工作,疲于应付监督检查、会议汇报、跑上跑外,对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顾及很少甚至没有;而基层中队的干部由于管兵带兵责任大、安全工作压力大、火灾救援危险性大,再加上受经济利益、成长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中队的干部十分向往防火或机关的工作岗位,在感到进防火岗位无望、政治进步与防火岗位或机关岗位的干部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就丧失了进取心,主体责任意识一落千丈,致使基层部队的政治工作滞后于部队正规化、规范化、科技化建设。
五、对官兵的影响力感召力不强。新形势下,兵源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社会接触面相对广泛,思想比较活跃,尤其是在网络电子等信息科技方面许多都高于基层干部。有的政工干部自身的思想观念陈旧,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知识更新慢,导致在实际工作当中,知道得比士兵少、讲不过战士。却不用心钻研业务知识,不注重学习信息网络知识,不主动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在与官兵面对面交流时一味以“官者”自居,往往会出现说不过、论不赢、讲不清、摆不透的现象,削弱了政工干部的感召力和威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正规化建设不单指硬件设置规范,也不单指一日生活制度正规,关键还是要从人的“正规化、条令化”抓起。
一是基层政工岗位人员配备结构正规化。政工岗位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担任党委书记或支部书记的人员,要采取边培训边考核的办法,把那些严于律己、严守规矩,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权力所缚,不为私欲所动的干部选调到政工队伍中来,优先选调德才兼备、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在年龄结构上形成梯次,实现老中青三结合。
二是加大对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培训的力度。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明确培训目标。在培训对象上,对于警校和地方入警毕业生,要突出实践岗位的培训锻炼;对战士考学生长的干部,要突出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在培训组织上,对于基层难以组织的专业科目,要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举办宣传、干部、组织、纪检干事以及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培训班,解决基层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各基层单位要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措施,采取以会带训、代职锻炼、在岗学习等形式,加大对政工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
三是以过硬的本领不断提升表率感召效应。强化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任务,当作需要,当作责任。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工作任务面前敢叫“跟我来”,在作风纪律面前敢说“跟我学”,在困难挫折面前敢喊“跟我上”,在复杂问题面前敢讲“看我的”。强化表率作用,做到出操站在前、训练走在前、劳动干在前、执行任务冲在前,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和影响部队。
四是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评选表彰制度,并把评选活动与立功受奖、晋职晋衔挂起钩来。打破常规,做到不以任职长短划杠杠,不以资历深浅定框框,对那些爱岗敬业、业绩突出、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政工干部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充分发挥其才干,提拔重用,对各岗位中涌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其政治上有荣誉、岗位上有地位、物质上有利益,形成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科学发展,专业化,正规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转型, 传统的单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凭借制度约束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刚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弊端日渐凸显, 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作为学校, 虽然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 但是对学生严格要求, 并非要对学生进行“死管”和“管死”, 而应该人性化地开展工作。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1953年由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倡导的“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开始的, 之后, 辅导员制度在全国高校推广, 并成为新中国办好大学的一条基本经验[1,2]。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 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发展之路。
2004年10月14日,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16号文件) 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标志,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就给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
当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难点分析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必须建设一支稳定、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 由于中央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各高校也开始加强这支队伍建设, 采取较多的形式和机制选拨辅导员, 组建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但是, 由此带来的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难点也随之出现。
1.辅导员工作的共性难题[4,5,6]。辅导员队伍壮大并没有解决原先队伍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关键性问题, 如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工作职责划分、评价机制、流动机制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与之关系密切的诸如培训、晋升、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有待完善, 特别是选聘、使用、培养、流动等环节上还不够统一协调,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 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与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差距, 而这些则反映出无论社会还是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内涵的认识模糊, 导致的结果是人多却并不好办事, 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队伍的战斗力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没有提高。
2.新时期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目录的首要问题来自学生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属于“80后”、“90后”这两代人, 独生子女比例很大, 他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和问题, 需要辅导员队伍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通讯卫星、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蓬勃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展现在大学生面前, 使他们具有了较广阔的视野。同时, 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 他们难以分辨是非, 难以抵御外来消极思想的侵袭。辅导员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疏导学生的艰巨任务, 但是学生的困惑千奇百怪, 要想切实指导和帮助他们难度很大, 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其次, 由于选拔人才方面的原因, 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理论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目前, 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可谓五花八门, 工作时主要依靠感性经验, 导致许多辅导员勉强可以应付日常学生管理工作, 但对于深入研究学生思想问题, 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就显得力不从心, 难于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细致、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当今世界互联网迅速发展, 信息传递方便快捷, 辅导员和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几乎是相同的,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必须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 否则学生不信服, 无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探讨
1.切实落实政策, 营造良好环境。随着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 中央对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岗位职责、发展前景都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文件, 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各高校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进一步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为辅导员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工作上关心、思想上关注、生活上关爱的工作环境。
2.强化专业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主要是针对辅导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言的, 不仅仅是指辅导员要成为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型人才这个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化, 更是指广义上的专业化, 即辅导员队伍要向厚基础宽口径方向发展。
3.构建长效机制, 保持队伍活力。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保障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源泉, 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也是培养高素质辅导员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 形成一个制度体系。建立辅导员选拔聘用体系,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建立辅导员培训发展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辅导员培训, 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等。
总结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创立的,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这50多年来, 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与我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发展, 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等密切相关, 历经了发展、繁荣、衰落、重新发展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 辅导员队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保持这支队伍的健康成长, 本文就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的、高效的辅导员队伍, 做了多方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劲.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0) :74-75.
[2]李正军.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4.
[3]梁金霞, 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状况的调查及思考与建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8) :70-80.
[4]张伯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三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7) :59-62.
[5]张廷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研究, 2004, (6) :91-92.
一、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心态复杂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在治理无序设摊、违法搭建、黑车、群租等城市公共管理领域,容易诱发社会矛盾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给城市正常运行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主要存在五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城市公共管理的一些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还存在立法相对滞后、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例如在国家层面至今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专门法律法规,城管执法部门通过“借法执法”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导致工作实践中“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职责不清、执法规范不明、执法监督不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另外,一些城市管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比较原则,操作性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治理违法建筑、非法小广告、无序设摊等执法效能。
二是执法程序不规范。对照新颁布实施的《行政强制法》以及《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本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执法程序不完善、执法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执法随意性较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等问题,执法公信力和透明度需要进一步提升。2010年4月13日,松江九亭城管协管员与当事人发生摩擦,引发社会群体事件,不仅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三是执法力量不匹配。由于大量外来人口导入,上海人口总量呈集聚和不断扩大趋势,2300多万常住人口、近1000万外来常住人口以及大量流动人口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社区,大量外来人员以及本市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无证占道设摊、兜售小商品、运营黑车等谋生,导致城市管理任务日益艰巨繁重。但由于受到基层城管分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限制,目前嘉定、奉贤、松江、闵行、浦东等区部分城镇城管执法队员配置还不足10人,而城镇常住人口有20万至30多万,现有执法力量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往往出现“小马拉大车”局面,导致城郊结合部地区成为城市环境、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区。
四是执法协作不紧密。城市管理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司法部门的协同配合,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目前,在城市运行管理中,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力量整合、联勤联动的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在打击非法收运地沟油、食品加工黑窝点等涉及广大市民群众身心健康的违法活动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还不畅通,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如何有效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能、增强执法威慑力,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改进。
五是执法环境不理想。近年来,城管执法队员在依法查处违法搭建、非法小广告、无序设摊、非法收运地沟油等工作实践中,由于触及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暴力抗法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地区的相对人甚至向“家族式、团伙化、地域化”等黑恶势力发展,公开对抗正常执法,辱骂、威胁甚至殴打城管执法队员。2008至2011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发生暴力抗法6100余起,2600多名执法队员受伤,其中90多名执法队员受重伤。2010年1月,虹口区1名市容协管员在地铁口劝阻违章设摊,被一小贩刺死。另外,一些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客观公正报道,有些甚至是完全失实的负面报道,导致城管形象“妖魔化”;一些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二、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律规范
现代法治文明社会,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依法管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群众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复杂多样。如何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城市运行的平稳安全、市民生活的和谐安定,关键要有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作支撑和保障。
一是完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为解决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专门法律缺失问题,从高阶位的法律层面来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效能,2010年下半年,市城管执法局在市人大法工委、城建环保委、市政府法制办等指导帮助下,正式启动《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草案)》调研起草工作。历经近两年的努力,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于2012年4月19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并于7月15日正式施行。《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健全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明确了城管执法体制、执法权限、执法规范、执法协作、执法监督等规范,将有力地促进城管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另外,还应按照城市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加快修订完善治理违法建筑、地沟油、非法小广告等法规规章,使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更具完整性、协调性、现实性和操作性,切实解决好城市管理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
二是完善城市管理制度规范。新颁布实施的《行政强制法》、《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对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升城管执法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两部法律法规,市城管执法局注重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管理,研究制定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16个配套性文件,细化完善了执法程序、执法规范、队伍管理等制度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具操作性,确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nlc202309031911
三、深入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
面对当前社会管理特别是城市管理领域存在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等新情况,政府部门原有的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管理城市的办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努力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作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的转变,必须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坚持规范履职、文明执法,善于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手段解决城市管理难题顽症,把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一是严格规范执法主体。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理顺了市、区县、街镇三级执法管理体系,明确了区县城管执法局的执法主体资格,完成了区县城管监察大队的更名以及“三定”工作,确保执法主体符合法定条件。针对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社区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相关部门聘用大批协管员违规执法等问题,一方面增加城管执法编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郊区县、大型居住社区将增加1200多个城管编制,重点调整充实一线执法力量,确保执法力量与城市管理的任务相匹配,确保执法人员身份资格符合法定要求。另一方面清理整顿协管员队伍,严格协管员管理考核,坚决避免协管员违规参与执法,避免协管员穿着仿冒城管执法制服,维护好城管执法队伍社会形象。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按照《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界定执法权责、优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规范执法行为,着重建立健全五方面程序规范:即严格规范调查取证行为,避免钓鱼执法事件发生;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不公正不公平;严格规范行政强制执行程序,避免乱作为不作为;严格规范扣押物品保管和处置,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严格规范执法信息公开内容和流程,避免执法不公开不透明。通过严格规范执法程序,保障行政执法过程公正、透明、可监管,提升执法公信力,做到取信于民。
三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制定《上海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上海城管执法督察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城管执法队员必须遵守“着装、仪容、举止、用语、执勤、办案、廉政”等七方面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队员在执法工作中必须做到“五在先”(敬礼在先、亮证在先、告知在先、劝导在先、教育在先),逐步实现执法工作由“简单驱散型”、“单纯处罚型”向 “劝导教育型”、“综合服务型”的转变。同时,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责任追究保证金、政风行风评议、公众满意度测评等规章制度,对日常执法督察发现、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不作为、不规范、不文明”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过错责任,从而推动广大城管执法队员自觉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整体提升了城管队伍文明规范执法的水平。
四是着力提升执法效能。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特点,城市管理要在法治的框架体系下,不断创新执法理念、方式和机制,统筹兼顾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城市秩序与城市活力、城市形象与民生保障的关系,最大限度维护城市安全有序,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无序设摊管理难题,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化堵为疏、标本兼治,逐渐走出了一条“民意主导+执法管理”的治理新路,有效化解了执法冲突和社会矛盾。对居民确有需求的早点、蔬菜、修配、小百货等摊点,充分挖掘利用中小道路、待建工地、社区活动场所等资源进行疏导,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又从源头上解决了马路设摊乱象,也促进了社会就业与民生改善。全市现有各类设摊疏导点1000余处,共疏导摊位6万余个,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另外,积极探索和推行了“首违不罚”、“特殊对象物品不暂扣”、“困难群体人性化疏导”等工作机制,提升了柔性管理、文明执法的水平,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社会协同机制
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更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面对上海城市管理任务日益艰巨、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等实际情况,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联勤联动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实现从“部门单打独斗”向“部门协同、公众参与”转变,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执法管理合力,共同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认真总结、固化迎博办博期间城市管理“条块结合、多方协同”的工作经验,推动全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积极主动融入区县、街镇的“大联动”、“大联勤”工作体系之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闵行、嘉定、长宁、杨浦、徐汇等区探索构建了“管理力量大整合、社会服务大集中、信息采集大平台、矛盾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联防、行政执法大联动”的联动机制,发挥了条块资源优化组合效应,实现了执法管理效能倍增,有效破解了违法搭建、非法收运地沟油、偷乱倒渣土、非法小广告等一大批社会管理难题顽症,确保了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建立健全“两法”衔接机制。打击非法收运和处置地沟油、非法食品加工黑作坊、无证行医、散发张贴非法小广告、兜售假冒侵权商品等违法行为,仅仅依靠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嘉定、宝山等区探索构建“两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卫生、食药监、工商、城管等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检察院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在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保障、及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提高案件查办效率、准确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增强执法威慑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应在全市各区县总结推广嘉定、宝山两区的试点经验,建立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扎实有效的社会动员,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是城市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各级城管执法部门注重社会宣传动员,一方面依托新闻媒体、政务微博、政府网站等多种载体,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引导市民群众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改善城管执法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城管执法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夏令热线”、“绿色护校”、“校门清”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想方设法为市民群众排忧解难,提升市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充分依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平台,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全市组建了3万多人的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广泛引导志愿者和市民群众参与清洁城市、美化家园等公益活动,激发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构建“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城市美好家园的社会氛围。
【城管正规化建设】推荐阅读:
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09-09
队伍建设 上好“三课”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06-2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武部正规化建设10-26
公安局队伍正规化简报06-05
上半年市城管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总结09-30
正规简历06-01
正规拜师仪式10-18
议案正规范文10-21
正规的雇佣合同05-28
正规企业对账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