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欢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精选8篇)

欢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篇1

篇二:《欢庆》教学设计 篇三:欢庆教学设计

二年级《欢庆》教学设计

将台学校 李雅琴

一、概述:《欢庆》这首小诗,大部分诗句是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节的热烈场面的,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们庆祝国庆的场面,而是通过赋予大自然以生命,表现出金秋十月,自己的声音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国庆欢庆的录

像、理解感悟诗歌内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欢庆的热烈场面,体会到是无

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赴汤蹈火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献、奏、庆、帜、洁、曲、亿”7个生字。会写“亿、欢、洁、祖、旗、帜、庆、曲”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对话为平台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的参与学习。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读中感受想像,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2、通过了解国庆节,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流利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突破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自由识字。范写和练写相结合,写好生字。)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像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突破方法:

通过范读、练读、想象相结合,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然后再练习感情朗读.)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按着自学要求独立阅读,自

主思考。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去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欢庆的热烈场面,体会到是无

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赴汤蹈火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

非网络资源,ppt课件和自制生字卡片

六、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一种民主的气氛,实施师生对话,引导

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识字认字,积累本课词语。

2、能流利读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献、奏、庆、帜、洁、曲、亿”7个生字。会写“亿、欢、洁、祖、旗、帜、庆、曲”8个字并能组词说话。

2、教学难点:会写“亿、欢、洁、祖、旗、帜、庆、曲”8个字并能组词说话。

三、教学资源:非网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策略:学生自主识字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同学门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学生回答)对!生日那天爸爸妈妈怎么给你过生

日的?(学生回答)哎呀!这么丰盛呀!老师真羡慕!那天你们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

是啊!同学过生日是多么的高兴啊!那你们知道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吗?(学生回答)今天

我们同样怀着激动、高兴的心情一起感受祖国妈妈的生日!板书9.欢庆

(设计意图:向学生自己关心的生日提问这样可以助于对国庆节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 分钟)

1、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

2、自由读,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朗读节奏)

(二)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6 分钟)

1、ppt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的好的词。qìng xiàn zhìjíe z?uqǔ yì huānzǔ

庆 献 帜 洁 奏 曲 亿欢 祖 qí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汇报、交流。

(1)力一加:大——庆南——献只——帜 乙—— 亿

(2)换一换:春——奏

(3)编字迷:两层楼,六间房,两个烟囱在中央。(曲)

拆掉床木架,一人好住下。(庆)

一借再借。(欢)

(4)对比识记:己——已——乙——亿

田——曲

4、出示ppt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生词。(指名读)

5、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引导发现前六个字的结构特点是“左窄右宽”

(3)教师先范写,学生再描红、临写。6、重点指导。

(1)亿:右边的“乙”是一笔写成,折笔出应尽量向左,弯笔出要尽量舒展。

(2)欢:左边是“又”不是“欠”,右边是“欠”不是“见”。(3)祖:左边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4)旗:右上是“卧人”,右下是“其”,中间是两横。

(5)庆: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要写成竖撇,捺要尽量向右延伸。

(6)曲:与“田”字比较,“曲”的“口”字应写得扁些,两竖是左低右高。笔顺为:

竖、横折、横、竖、竖、横。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进行有目的,有层

次的指导教学,做到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以及语文教学与思维、实践培养相结合的语文教

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他们现在去了资料城要和同学们捉迷藏了,现

在看那位细心的小朋友读完资料能找出今天生字宝宝。猜谜语,读一读。

(设计意图:用激趣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能快乐阅读还能巩固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确定主题、练习写作(10分钟)

同学们都找出了今天的生字宝宝,我们要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伴(组词),如果你喜欢

这个词语的话请你写一句话。

(设计意图:用组词和造句的方式在一次巩固今天学习的生字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

织能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在读中能体会欢乐的气氛,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欢乐的气氛,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1、复习词语。(采用不同方式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加深巩固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助于理解课文)(二)再读课文,提出问题(18)

教师领读,提示重音与节奏。(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像读,读出韵律

感。)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有谁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用

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2、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4、学习后四行诗。

教师领读

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

欢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篇2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98-9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应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2. 使学生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画符号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

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他是谁?

师:米奇来到了水果超市,他看到了哪些水果呢?

米奇要想一下子就能数出草莓、橘子和苹果各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应该分几份比较合适呢?(课件将凌乱的水果分成3份)

板书:分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再把它们……(排一排),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数出橘子有……草莓有……苹果有……

师:这种分一分、棑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上学期学的统计,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统计。(板书: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唤醒学生的分类思想,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方法。]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小朋友一起到米奇的妙妙厨房看一看。

播放课件录音:今天我请客,准备给每位客人发一块巧克力,你们愿意帮忙吗?看,这是做巧克力的磨具,你知道它能做出哪些形状的巧克力吗?

继续播放米奇录音: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巧克力各需多少块呢?

师:是啊,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应准备多少块呢?米奇决定打电话去问问他们。我们一起来听米奇打电话,看看咱们能不能帮助米奇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需多少块?(播放课件)

米奇:你好,米妮,我是米奇,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巧克力,你喜欢哪种?

米妮:我喜欢正方形的。

米奇:高飞,你呢?

高飞:三角形的。

师:其它小动物呢?

电话录音: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

师:电话打完了,你们有没有帮助米奇记住三种巧克力各要多少块啊?为什么没有记住啊?

师:是啊,那么多的电话,仅仅靠耳朵听,比较难记住,看来我们得想想别的办法了,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米奇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需多少块呢?

生:用笔记下来。(板书:记)

师:你打算怎么记呢?

生1:打一个电话,就把图形画下来。

生2:按形状分下来记,三角形记在一起,圆形记在一起,正方形记在一起。

生3:用数字记。

生4:写字记。

[设计意图: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以“声音”的形式呈现被统计的对象,把学生带入随机事件中。学生感到用旧知识已不能解决新问题,“逼”着学生去思考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种方法的探究又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打电话记事”的生活体验来完成。]

师: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一张白纸,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好吗?

展示学生的记录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记录

这是第一个小朋友的记录

□△□○△○△△○□□△△○□△

问: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张记录单中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有几个?这个小朋友的记录能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吗?

再来看第二个小朋友的记录

△△△△△△△

○○○○

问:从这张记录单中,我们知道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呢?圆呢?

思考:你觉得上面的两种记录方法哪一种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为什么?

出示第三种方法:

□√√√√√

Δ√√√√√√√

○√√√√

问: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可以吗?那你能告诉我正方形有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里的一个勾就表示……,5个勾就是……

教师指着三角形后面的勾问:这里的一个勾又表示什么?为什么?那圆形后面的4个勾就表示……

随机展示学生其他的记录方法。

比较:第2种方法和第3种方法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师:确实,从这两种记录中,我们都能一眼看出每种图形的个数,但是记录时画勾感到怎样啊?

伸出你们的小手,比划一下,如果画一个正方形需几笔?如果画勾呢?

问:你们想不想用画勾的方法再为米奇记录一次?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作业纸,用画勾的方法记录。

问:用画勾的方法记录,你感觉怎么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画勾的方法进行记录。(板书:画“勾”)

师:根据刚才的记录,你能填写下面的表格吗?试一试

问:这里的16是怎么得到的?从这张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你觉得上面的两张表哪张看得更清楚?

师:用画勾的方法记录了以后,我们还需要把每种图形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板书:填)

[设计意图: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通过分步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记录比较清楚?哪种记录既清楚又方便?层层深入的追问使学生逐步认识“画勾”记录方法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用画勾的方法再记录一次,目的是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画勾”的记录确实既清楚又方便。]

3.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出示一个圆片,认识圆片的正面和反面

师:如果老师把圆片轻轻往桌上一抛,结果可能是哪个面朝上?如果让你抛20次,结果又是怎样呢?想不想试一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游戏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看看这个游戏怎么做,每个小朋友做什么。

播放录像:我是组长,我来抛花片,第一次……正面(其他小朋友用画勾的方法记录),第二次……反面。

师:由谁抛花片啊?请各小组的组长起立,你们只负责抛花片,不用记录,注意边抛计数,不能多抛,也不能少抛。其他小朋友打开数学书99页,找到想想做做第一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啊?

各小组活动。

汇报结果,填写统计表

问:这一小组一共记录了多少次?符合老师的要求吗?

第二组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为什么?

师:米奇也抛了20次,他反面朝上7次,猜一猜,他正面朝上多少次?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各小组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次数加起来是不是也正好是20?

师:抛圆片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多抛几次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设计意图:抛花片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也有机渗透可能性相等的统计思想,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师:抛完了圆片,米奇还想带大家到马路上去统计汽车。(录像)

问:米奇看到了哪些汽车?

出示下表

问:米奇要想知道30秒内马路上一共经过了多少辆公共汽车、面包车和小轿车,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又方便?

出示下表,你觉得下面的记录可以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在画勾之前,先要做一个准备,那就是在记录单的前面……

生:画图。

师:还可以怎样呢?

生:写字。

学生记录并完成统计表

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师:是啊,短短30秒钟,马路上就通过了8辆汽车,可见马路上的车辆怎样?所以小朋友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练习中先出示不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辨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统计表的本质特征,为学生今后的后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就“如何完善表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初步掌握统计的要领,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师:刚才小朋友们为米奇解决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们活动一下好吗?

出示转盘

师:这是一个转盘,上面还有一根指针,如果我轻轻地转动一下转盘,猜一猜,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还有其他可能吗?如果我们转动10次,估计一下,指针指向哪种颜色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哪种少一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试一试。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转转盘,其他小朋友进行记录,一共转动10次,统计一下,指针指向这三种颜色各是几次?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记录之前该做什么准备呢?

学生转动转盘并记录

反馈学生的记录单,完成统计表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转动转盘,并尝试让学生独立进行记录、填表,训练学生独立练习统计的完整过程,既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深化所学新知,也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相机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

四、回顾反思,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真的很棒。你们看,很多小朋友得到了老师奖励的星星。唉,我想一下子知道黄星星、红星星、蓝星星各有多少颗,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让学生上来棑一排

小结:象这种星星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可以用过去学习的方法分一分、棑一排、数一数进行统计,而要统计像经过的汽车,抛圆片的结果就不能用分一分、棑一排的方法,那我们就可以用画勾的方法统计。画勾之前,我们还需要先……(分)然后……(记)最后……(填)小朋友们,统计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就一定会学会更多的本领。

《欢庆》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欢、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

师: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吗?

同学们: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10月1日就成了国庆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课件展示)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读课题。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国庆?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

三、识字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教书下面的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读对了请他领读。重点提示:“帜”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乐曲”一词中读“qǔ”。

4.结合课文巩固生字。

四、精读理解

1.学习第一句。

(1)师:田野、枫林、蓝天、大海是怎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

课件分别出示丰收田野图、枫林图、白鸽飞翔图、大海奏乐图

(2)师:祖国妈妈生日了,大海唱什么歌?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把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看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指名读、互评,老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交流: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这么热闹、欢庆的场面,你能大声地读出来吗?

指名讀—评价—连读—齐读

3.课件展示祖国的新面貌,问:你们自豪吗?骄傲吗?

4.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句。

5.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给她?

欢庆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课文中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洋溢着欢庆、喜庆。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和奔腾的海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欢乐、详和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欢乐的气氛和对祖国的热爱。3.通过做动作、找近义词等方式熟读课文,发现规律并进行仿写。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欢乐的气氛和对祖国的热爱。2.通过做动作、找近义词等方式熟读课文,发现规律并进行仿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哪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心情如何?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10月1日)是的,那聪明的你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呢?(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出示课件)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和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又叫国庆节。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举行庆祝活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3.回忆这庄严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份心情,共同学习一首描写国庆节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并齐读课题

4.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你们能喊出它的名字吗?(读“庆”)能说说你是怎样和“庆”交上朋友的吗?能不能给他找些朋友?

5.课件出示“欢庆”观察在田字格里位置,并指导书写(师范写,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三个)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2)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齐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赛读。正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

4.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你们真了不起!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范读

看小朋友们都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可以让老师也来表现一下吗?再听老师读的时候,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来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着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师读完后问:(1)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2)把你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指导朗读感悟)

(3)田野、枫林、蓝天、大海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先来看田野是怎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课件出示“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生字,它是谁?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A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B这些果实是谁中出来的?他们的心情如何?带着农民伯伯的这份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C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他是谁?你能用你的动作表示一下吗?

D带上动作加上想象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小组读)4.课件出示枫林。你看见了什么?枫林是什么颜色的?(1)(课件出示“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指名读)

(2)说说旗帜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词的?(3)指导书写“旗帜”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三个。

(4)在这个句子中又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他是谁?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5)下面请同学们带上你的心情加上你的想象再来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齐读)

5.(课件出示鸽子图片)这是谁?什么样的鸽子?(1)课件出示“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洁”在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2)师总结识字方法。(除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还有猜字谜,编儿歌等等)

(3)(出示鸽子课件)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白鸽你想对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4)回到句子,在这个句子中又出现了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用你的动作表示出来。

(5)下面请同学们带上你的心情想象这画面再来读这个句子。(男女生赛读)师:同学们,田野、枫林、蓝天,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那大海有是怎样

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哪?

6.(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你听到是什么乐曲了吗?听了这么欢乐的歌,我

们也在桌子上弹奏一下这美妙的歌曲吧。

(1)课件出示“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指名读

(2)学习多音字“乐”并给多音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带上你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7.课件出示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的句子四个小组各读一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读出韵律感)。

师:除了我们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还有谁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课件出示“十三亿孩子”孩子指谁?(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其他的很多的人)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现代化城市,B、农村的新面貌。C、申奥成功,大快人心!D、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师: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五十五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骄傲不骄傲?

生:自豪!骄傲!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心情来读最后一句。8.课件出示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一天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让我们把欢乐写在脸上,把自豪融进诗歌里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四、课外延伸。

十月是一首歌,是一幅画,在祖国妈妈生日到来之际,作为小学生的你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全国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妈妈献上我们最诚挚的祝愿。

课件出示师:祝我们的妈妈-----------生:生日快乐。

祝我们的母亲--------------生:永远年轻。

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跟着优美的旋律,拍着拍子一起唱这首《今天是你的生日》。

五、作业菜单。

让我们为祖国妈妈的生日制作一个贺卡并写上我们最美好的祝福,也可以模仿课文,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板书设计:

9、欢庆

田野(图)献上

果实

枫林(图)举起

旗帜

蓝天(图)飞着

鸽子

大海(图)奏起

乐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的设计意图体现“以读代讲,读写结合”。读,逐层深入,想象品味,体会情感。本节课重难点基本解决,孩子们能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想象品味,并且能够读出欢乐的气氛和对祖国的热爱。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识字教学方面,孩子们大多用的是“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其实识字方法有很多,而多种识字方法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虽然我预设的是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但在具体落实时却出现了问题。

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所占课时最多,而识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对于低段的孩子,识字则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只有多下工夫、多加“调料”,才能达到“识字益智”的目的。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丰富多元化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与愿望。教学《欢庆》一课中,对于“献”字的识字教学,我未设计好点子,只是让孩子们加一加。课后仔细回想,教师可以抓住重点的字,设计猜字谜的游戏,并借助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使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学会了生字,而且领悟到猜字谜、编字谜也是识字的好方法,并激发了他们爱猜、乐猜、想编的愿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汉字,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编字谜。

欢庆 教学设计 篇5

虎威中心校

张桂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7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8个字。

2、能不漏字、不错字、有感情的读通每一句话和整首诗,并能熟练的背诵。教学重难点:识字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方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看图猜节日的游戏吧

(出示课件节日图:春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生:猜节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小诗——《欢庆》。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两遍。

生:欢庆、欢庆。

师:欢庆是我们本课要求写的生字(生子贴),请小朋友们把右手举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欢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广要把大包起来才漂亮(书写课题)。小朋友们现在自己在书上认真地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生字宝宝写三遍。

生:认真书写生字宝宝

师:老师现在手上拿着三本小朋友们写的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生字书写展示)小朋友们,他们书写得怎么样?字漂亮吗?结构写对了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正确了吗?

生:他们都写对了,非常漂亮。

师:嗯,这两个字非常简单,小朋友们学起来很快。小朋友们现在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生:又欠欢,广大庆。

师:说得真好,能给欢和庆组词吗?

生:欢乐、欢快、喜欢......庆祝、喜庆、重庆、国庆.....师:那欢庆就是? 生:欢乐地庆祝。(板书)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告诉老师,这首小诗是欢乐地庆祝什么?

生:祖国妈妈的生日,10月1日

师:小朋友们真棒,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生:欢庆国庆——欢庆春节、欢庆儿童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

师:小朋友们,诗歌中的字宝宝好想认识你们,你们愿意认识他们吗? 生:愿意

师:那现在自读字宝宝,看谁认识的快:鲜、帜、洁、奏、曲、亿、庆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字宝宝们了吗? 生:认识了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生字卡片,点名抽读,读对了跟读,然后贴黑板,错的正音,最后齐读)

生:抽读生字正音

师:小朋友们能给这些字宝宝多找一些好朋友吗? 生:行(口头组词)

师:小朋友们,这些字宝宝的有些好朋友在老师这里,哪些小朋友愿意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坐呢?(生字卡片和词打乱顺序,各排一排,给每个字宝宝和词标上序号,学生根据字词上面的序号,教师移动位置组成词语,学生同意这组词语跟读,不同意纠正:①鲜、②帜、③洁、④奏、⑤曲、⑥亿、⑦庆;⑧欢、⑨上、⑩旗、⑾白、⑿弹、⒀乐、⒁万)生:序号组词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现在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齐读、小组开火车读、个别读)

师:这些字宝宝,太调皮了,好好的,非要闹别扭分开,现在小朋友们能想办法让字宝宝们合好吗?(南、犬、巾、只、广、大、又、欠)

生:能(合一合,生字卡片,学生黑板上移动位置,组成新字)

师:哇,小朋友们真能干,其实这些字宝宝有双胞胎姐妹,可是老师一时想不起他们是谁了,小朋友们能帮我想一想吗?(祖、帜、欢、奏)

生:祖国的祖额示字旁换一换,换成绞丝旁,读组,小组........(按以上方法,学生换一换以上新字的偏旁组成新字,加以区别认识)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这么快和字宝宝成了朋友,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去吧。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自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生:自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会读了吗? 生:会

师:那我们来比赛朗读。师:(课件出示一句诗: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生:读

师:哪位小朋友能超越这位小朋友的 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声音真洪亮,我们来比比读读下面的诗句。(课件出示其余的诗句,采取多种方式朗读,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分男女读,分大组读等等,将这首诗读熟,读流利,能在读中感受到画面的氛围和美景)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读出了欢庆的气氛,那小朋友们还记得过生日爸爸妈妈是怎么为你们庆祝的呢?

生:爸爸妈妈给我买蛋糕 生:妈妈给我买衣服 生:爸爸带我去游乐场玩.................师:那过节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庆祝的呢? 生:做游戏 生:表演节目 生:放假出门旅游

师:是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那我们来看看,祖国妈妈的生日到了,是谁在为妈妈庆祝生日呢?

生:不回答

师:说简单一点,哪些景物在欢庆? 生:果实、枫林、田野........师:小朋友们真会理解,没错,妈妈的生日到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都在为妈妈庆祝生日,我们来说说,他们是怎么庆祝的呢?

生:说

师:出示课件(背着书熟悉课文内容,“的”字短语的积累运用)(出示课件,连线)田野

献上

果实 枫林

举起

旗帜 蓝天

飞着

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师:那除了他们,还有谁在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呢? 生:十三亿孩子(理解十三亿孩子包括哪些人)

师:那他们是怎样庆祝的呢,请小朋友们根据图片或者结合自己刚刚过的国庆节谈谈,并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感受着祖国的腾飞发展,你们为作为祖国的孩子感到骄傲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请把这种开心自豪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齐读----《欢庆》)

四、背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呢

五、板书

欢庆-------欢乐地庆祝

——祖国妈妈的生日(10.1)T

田野

枫林

蓝天

大海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篇6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29课《掌声》教材与学情分析:《掌声》这篇课文选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爱”的主题。本文反映的是“相信自己,关爱他人”的主题。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是作者回忆当时一位残疾的同学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自卑,忧郁的心理,鼓起了生活勇气的故事。语言真切朴实,情感充沛,寓意深刻。课文情节对二年级的同学而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本班同学,对感情丰富的课文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能够抓住文章的重要词句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读懂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但文章包含的哲理及小英的内心变化,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感悟小英的内心活动上,深入体会两次掌声的内在含义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小英在两次掌声中内心的变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情境,自读自悟,组内讨论等方式,感受鼓励,赞赏的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爱,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爱。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直插中心导言:揭题《掌声》。大家回忆一下,文章写谁的什么事?齐读课题,课文为什么用“掌声”做题目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出示这句话,“我永远忘不了这掌声,因为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指名读。问:“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这掌声?”练习用“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练习说话。小结:她“永远忘不了”“永远感谢这掌声”,可见掌声对小英的一生具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呀!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感恩之心,感谢之情)【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最后一段话,通过小英的来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精髓,我首先抓住文章的这个中心来展开,让学生的思维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掌声的作用有多大

二、前后对照,感悟变化。小英以前是怎样的孩子?现在又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出处吗?(指名读第5自然段)谁能用一个词说出小英以前是个怎样的孩子?(忧郁)理解“忧郁”,换个词怎样说?她的忧郁表现在哪儿?请看第一自然段。默读用“----”划出表示小英忧郁孤独的句子。抓住“总是”、“默默”“一角”理解这句话。小英还会有什么表现?想象一下。为什么小英会这样呢?书上是怎样写的?用“因为……所以……”把前后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用什么语气读才能把小英的忧郁之情表现出来呢?(自卑、低沉……)现在小英什么样?让我们再回到第5自然段。体会“……”的作用。小组讨论汇报表演:A组汇报小英与同学交流的情景。B组汇报小英与同学做游戏的情景C组汇报小英与同学排练节目的情景小结:你们看,现在的小英能与大家一样同学习,共欢乐,她的变化真是大呀,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不见了。是什么原因使她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得从一次故事会说起。【设计意图】我紧紧抓住第5自然段,围绕“忧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自然段,通过表演汇报让学生走进文本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小英,从而感悟到现在的小英生活在同学之中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激发学生对掌声力量的探究。通过换词,用关联词语说话等形式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

三、模拟情境,寻找原因

1、模拟情节:全班同学模拟开故事会,一人扮小英。

2、再现故事内容师 生故事会开始了,起初小英的表现是——把头低了下去接着小英 ——犹豫了一会儿,眼圈红了再接着小英 ——感动得流下的眼泪故事讲完了,小英深深地 ——鞠了一躬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英 ——微笑着走下讲台

3、追根求源这其间小英先是眼圈红红的,不情愿,怕羞,接着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委屈的泪水,最后面带微笑,这笑是满意的笑,是自信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的笑。是什么量使她变成这样的呢?(掌声)在这个故事中,共写了几次掌声?把两次掌声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这两句话

1、那掌声热烈、持久。

2、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比较两次掌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字面意思、隐含意思)(第一次:鼓励、支持。第二次:赞赏、肯定。)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小英,你会怎样做?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台下的同学,你又会对小英说些什么?小结:是啊,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是多么痛苦!她不愿让人看见她有残疾的腿,她不愿与人交流,更不想表现自己,是掌声改变了她,是掌声唤醒了她的微笑,是掌声使她鼓起了生活的确勇气。让我们来重温一遍课文《掌声》(配乐朗读)感悟小英的变化之大吧!【设计意图】角色表演是一个体验情境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让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便不是他们自己,同时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然后抓住小英神态、动作词句进行导读,与文本对话,进而发现小英的变化,感悟到小英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抓住两次掌声,体会其不同作用便水到渠成。

四、深化中心,拓展升华

1、配乐朗读全文掌声是什么?(每人一句)(鼓励、支持、信任、理解、赞美、夸奖、尊重、雨露、阳光……关心……爱)“掌声就是爱”

2、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

3、总结全文:是啊,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掌声,需要爱。我们要主动地给别人爱,同时珍惜别人给自己的爱。最后,让我们把爱送给自己、送给你、送给他、送给我们大家吧,让爱伴随着你的一生,让爱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同唱《爱》【设计意图】“掌声就是爱”,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事例,联系自己的情感经历,进一步体会掌声的作用,通过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师生同唱《爱》,实现了爱的内化和迁移。板书设计: 【整体设计意图】本节课,我打破了从头讲到尾的惯例,顺着学情的需要,我改变了记叙的顺序,先找中心句,弄明白文章所包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将掌声前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按着发挥角色效应,引领学生在扮演过程中领会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通过神态动作的再现,理解主人公小英的变化原因来自于掌声的作用。通过过渡词、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积极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充分张扬他们鲜明的个性。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演练的主阵地,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评析】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教学思想。

1、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文章中心句和第1自然段时,让学生用“……因为……”、“因为……所以……”形式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积累语言,在积累语言中学会运用关联词语。在教学“忧郁”一词时,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本文,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接着换词说话,从多角度理解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假如你是小英,你会怎么想?”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等等,引导学生想象,培养想象能力。”第1、5、6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角色转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今教学课堂,应是学生成为主体的课堂,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让孩子们扮演小英,让孩子们站在小英的立场,去身临其境地思维。这样孩子们通过情感的投入,角色的转换,很快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欢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 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长16分米, 宽12分米的长方形图;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师:林叔叔家刚买了一套新房子, 正忙着装修呢。这天, 林叔叔请来了王师傅帮助设计, 林叔叔介绍说 (课件出示) , 我们家的储藏室, 长16分米, 宽12分米, 我想把地面铺上地砖, 可以怎样设计?

师:如果请你来帮助设计, 你想铺什么形状的地砖?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王师傅是怎样设计的?

课件出示王师傅的话:我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 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师:王师傅对地砖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师:按王师傅的要求, 可以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师:接下来, 我们就来研究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评析】课始, 创设生活情境, 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 通过设疑, 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 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 小组合作。

师:老师已为大家准备了这样一张纸, 里面的长方形就代表长16分米, 宽12分米的储藏室的地面, 每一刻度代表1分米。还有各种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 (上面写着几分米就代表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 你们可以小组合作用画一画, 摆一摆, 想一想等方法, 看看到底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2) 学生汇报。

(3) 质疑。大家都认为可以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 为什么不选择边长是3分米、6分米等其他地砖? (课件验证)

师:地砖的边长与储藏室地面的长边、宽边有什么关系?

2.形成概念。

师: (1)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把16和12的因数找出来就知道了。谁能很快找出16的因数?12的因数呢?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2) 大家观察得很认真, 1, 2, 4既是16的因数, 又是12的因数, 我们可以说1, 2, 4都是16和12的什么数?

(3) 在这几个公因数里, 4是最大的, 我们就说4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

(4) 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 (课件演示)

【评析】在教学中,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 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通过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 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通过努力, 自己解决问题, 形成概念。

三、巩固应用, 拓展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帮助林叔叔设计选择地砖, 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今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 你会怎么解决呢?

师:对, 现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要再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看来,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以使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现在就来检查同学们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1.填一填。

(1) 6的因数有——————。

20的因数有————————。

6和20的公因数有————————;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

(2) 在1, 2, 3, 4, 6, 9, 12, 18中, 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有——————;是1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有————————;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有——————————。

2.判断。

(1) 1, 5是15和25的公因数。 ()

(2) 3是14和21的公因数。 ()

(3) 5与15的最大公因数是5。 ()

师: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 我们学校开展了“联保小组”活动, 四年二班的同学在进行“联保小组”分组时就遇到了困难, 想请咱们班的同学帮忙,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问题。

3.想一想。

四年二班有24名女生和30名男生, 要进行“联保小组”分组, 如果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 每组的人数一样多, 每组可以有几人?哪些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评析】练习形式多样, 层次分明, 在概念的反复内化中, 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综合性, 注重认知结构的深化和发展,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四、课内总结, 疏理知识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篇8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先看一段动画片——《小马过河》。(播放动画)像小马想的那样过河真的不会有危险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设置“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马像它想的那样过河一定不会有危险吗”的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

师: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了。瞧,三(1)班各小组的男、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套得准的获胜。这是第一小组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略),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生1:张强套中5个,徐同套中9个,周宇套中6个,吴鹏套中4个。

生2:徐同套得最多。

生3:张强比周宇少套中1个。

……

师:现在请你们来当回小裁判,这4个男生谁套得准一些,为什么?

师:从第一小组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略)看,4个女生分别套中几个?谁套得准一些呢?

师:如果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比,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师:当男、女生人数相同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比总数来判断谁套得准一些。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分析平均数的需要,本环节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整合,创设了男、女生各4人套圈谁套得准一些的情境,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比较总数得出结论。】

三、合作探索

1.教学例题。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小组的比赛情况):从这幅图(略)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男生4人,女生5人)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男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6+9+7+6=28)女生呢?(10+4+7+5+4=30)因为女生的总数比男生多,所以我觉得是女生投得准一些,你们同意吗?(学生讨论交流)

师:当男、女生人数不同时,通过比总数来判断比赛结果不公平,那怎么才能更合理、更公平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算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可以把几个人套中的个数“匀一匀”,让每个人看上去一样多,然后再来比较谁套得准一些。

师(引导学生观察“匀一匀”的方法):刚才这位同学是从多的匀一些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同样多,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就叫做“移多补少”。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回答:(1)从9个里移走了几个?(2)给李钢补了几个?(3)给陈杰补了几个?(4)他们两人一共补了几个?(5)移走的个数和补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等)(6)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总数变了吗?(不变)

师:通过移多补少我们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个“7”就是原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些数据,它们有的比平均数7大,有的比平均数7小,还有的与平均数7相等。平均数7比最大的数9小,比最小的数6大,它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9与最小数6之间。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男生套圈的平均数,现在你能估一估女生套圈的平均数会在哪两个数之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学具摆一摆,并移一移,看看女生套圈的平均数是多少。(学生小组合作)

师:女生平均每人套了多少个?(6个)这个平均数反映了女生套圈的平均水平,它在最大数10与最小数4之间。

师:通过移多补少,我们得出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是7个,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是6个,现在你知道是谁套得准一些了吧?

师(小结):当男、女生人数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平均数来判断比赛结果。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它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除了用移多补少法得出平均数,你能通过计算求出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吗?【28÷4=7(个),30÷5=6(个)】这个28求的是什么?这里的30呢?它们都是先把每组的数合起来求出什么?(总数)然后再把总数怎样?(板书:再分)这种方法就叫做“先合再分”。

师:为什么求男生的平均数时除以4,而求女生的平均数时却除以5呢?

师(小结):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要除以几。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等活动,揭示平均数的概念,并利用方块图的移动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感性支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比较平均数和相关数据组中的各个数,自主地感受平均数的范围,发现平均数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突出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量的属性。】

2.统计图变化。

师:如果男生中李钢套中的个数从6个增加到10个时,其余同学的不变,男生套圈的平均数会有变化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师:我们发现当其中一个数变大,其余数不变时,平均数会随着变大。

师:如果陈杰套中的个数从6个减少到2个时,男生套圈的平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来算一算,验证一下。

生4:2+9+7+6=24(个),24÷4=6(个)。

生5:4÷4=1(个),7-1=6(个)。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陈杰套中的个数从6个减少到2个,减少了几个?平均每人少了几个,我们就从刚才的平均数里减去几个?

师:一个数变小,其余数不变时,平均数是怎样变化的?

师(小结):看来,平均数和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变化数据组中的某一个数据,引导学生在算一算、比一比、猜一猜中发现平均数和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平均数的敏感性。】

四、巩固练习

1.生活中的平均数。

(1)光明小学三(6)班50个学生举行30秒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65下。

师: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他们跳绳成绩的平均数吗?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

(2)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师: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不是每个篮球队员的实际身高都是160厘米呢?

(3)小红、小明和小花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

师:要求小红、小明和小花的平均体重,如果让你来做统计员,你需要搜集哪些信息?

师(小结):看来,平均数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摆小棒的游戏。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中的平均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2.摆小棒(5根、6根、10根)。

(1)请同学们动手移一移,看看平均每堆有多少根小棒。说一说:从10里面移走了几个?给5补了几个?给6补了几个?这两堆一共补了几个?移走的个数和补的个数怎么样?

(2)这个平均数一定会比( )大,一定会比( )小。

师:你会用计算的方法算出平均每堆有多少根小棒吗?

3.“想想做做”第2题。

(1)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个小礼物(出示),这里有三条长短不同的丝带(没有数字),请你来估一估它们的平均长度一定比哪一条长,一定比哪一条短?下面,我们通过计算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列式汇报)

验证: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是18厘米,它确实是在最短的14厘米和最长的24厘米之间。

(2) 师(将第一条彩带延长2厘米,第二条彩带缩短2厘米):你能猜想一下现在彩带的平均长度会是几厘米吗?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求出每堆小棒的平均数和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帮助学生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平均数的范围及数的变化对平均数带来的影响等。】

4.解决实际问题。

师:下面是华江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

(1)哪两天卖出的苹果同样多?你是根据哪一幅图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2)哪一天卖出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

(3)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

(4)哪几天卖出苹果的数量低于(高于)平均数?哪几天卖出橘子的数量低于(高于)平均数?

师(拓展):你还能像这样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要求学生依据不同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描述和比较数据,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5.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马要过的那条小河吗?这条河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马过河真的一定不会有危险吗?

生6:平均水深110厘米表示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浅,还有的地方可能正好是110厘米,所以小马过河还是可能有危险的。

生7:老师,不一定,小马走的可能正好是比110厘米浅的地方。

师:同学们,如果小马真的非常幸运地都是从比110厘米浅的地方过河,它确实没有危险,但河水平均水深是110厘米,是说这条小河的每一处水深都比110厘米浅吗?它肯定有比110厘米深的地方,而且会深很多,所以小马过河可能有危险吗?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的理解非常深刻。那么,你认为小河中有的地方水深是70厘米,可能吗?有的地方水深150厘米,可能吗?

【设计意图:呼应课始,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平均数知识解决课前的疑难,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平均水深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代表小河中每一处的水深都一定是11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而且深很多,所以小马过河还是可能有危险的。】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其实,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完善知识结构。】

上一篇: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观后感(高党)下一篇:中、小学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