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变变变》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1)、课件数字歌
师:同学们,你喜欢开舞会吗?想知道数字王国的小朋友是怎样开舞会的吗?现在我们一起到数字王园去看看吧!(课件数字歌)
师:请你说说,数字乐园的小朋友们把自己变成了什么?
(2)、揭示课题:
师:(课件:气球,鹰、铅笔)看看它是哪个数字变的? 大家说得可真好!数字的外形像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字变变 变。(板书课题)
二、启发联想,开拓思路,建立线索。
(一)数字和变后的新形象间的相似性。(1)教师:O怎么哭了?(2))教师:因为它遇到了一个问题,它不知道化妆成花环好,还是猫咪好?
(3)教师: 哦,0不知道自己是像花环呢?还是像猫咪?
(4)学生回答。
(5)教师:为什么0象花环? 0还像什么呢?
(二)启发联想,丰富想象力。
1、玩游戏: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现要老师带你们玩 一个游戏吧!
魔法屋里藏着许多和数字外形相像的东西,请各组的组长选一个数字,你们组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并说说你手中的礼物和哪个数字相像呢?(生汇报)
2、图片联想
老师想给大家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①蛇逐渐游动,变成“2”定格,它变成哪个数字?(贴出卡片)→2(引导由形变为数字方式。)②将定格的“2”逐渐变成鵝,师问:这是什么动物(贴出卡片)2→
③鵝头转动,逐渐变成“6”。“6”(引导由数字变形的方式。)
3、欣赏图片(1)课件:图片。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精美的图片,你们喜欢吗?(课件)
(2)小结:数字可以变形象很多,可以变成动物、植物和生活中的用品。这些画简洁,有味。你们想变吗?
三、尝试作业,发现问题。
(一)尝试作业。
1、给“2”化妆。
教师:大家看,数字2来啦?它觉得小朋友给数字“0”出的主意真是太棒了,所以它也请小朋友给它化妆!
2,.对比,出示范俩张小朋友的 作业形成对比。形成审美意识,及适当讲解构图。
三、数字变画,丰富表现方法。1.师示范作画,学生尝试作业。2.欣赏其他小朋友们画的作品!
五、快乐作画,交流评价。
1、动手制作
师:数字王国的国王想请大家帮个忙,把它们的王国打扮得更漂亮些,你们愿意吗?上出示
(1)、小组讨论:你想给哪个数字变一变,怎么变?(2)、作业要求
你们可以选一个数字来变,也可以选择几个数字来变。成果展示(1)、学生自评
请小主人说一说自己的创意构思(怎么想、怎么画?)(2)、学生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3)、师评: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谁的作品吗,其实老师每一幅都喜欢,同学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
六、拓展延伸,扩大视野。
数字乐园的朋友非常感谢你们,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大家。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数字变成人的各种动作。2 其实不但数字能变,拼音字母也能变,水果也可以变。
七、总结全课,形成态度。
本节课是教材修订后新增的内容,教材编排了四个环节:①探索两位数与11相乘的计算规律;②探索十位相同且个位上相加都等于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规律;③探索形如(a-1)(a+1)的乘法算式与形如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④回顾探索活动的过程。
【初稿】按照教材编排按部就班
第一次教学时,笔者在教材设计的教学流程上作了一点细微的调整。
1.师生计算比赛,教师口算,学生笔算
师:我们来一场计算比赛怎么样?就比两位数乘两位数。全体小朋友组成一组,老师一个人一组。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比我算得快,而且算对,就算你们赢。
……
2.探索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
(1)观察24×11,53×11,62×11乘数的特点;
(2)计算得数,比较一个乘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和得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关系;
(3)指着竖式说说你的发现,并将发现概括成“两头一拉,中间一加”;
(4)根据发现完成23×11,64×11,59×11,将规律完善成“两头一拉,中间一加,满十进一”,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5)速算挑战:21×11,52×11,72×11,67×11;
(6)回顾探索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的过程。
3.探索“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
(1)观察22×28,35×35,56×54的乘数的特点,发现a.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b.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揭示这类乘法算式有一个名称“头同尾合十”;
(2)计算得数,比较两个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并思考:积的末两位是怎么得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3)发现规律,并将规律概括成“末两位个乘个;前面数十乘哥”;
(4)根据发现完成15×15,43×47,69×61,特别提醒最后一题计算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5)回顾探索“头同尾合十”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规律的过程。
4.探索形如(a-1)(a+1)的乘法算式与形如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
直接运用规律写出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2)仔细观察这些题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a.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4和6
b.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5
c.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
d.下面一题的得数比上面一题的得数多1
(3)讨论: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差1?你能用刚才的规律来解释一下吗?
(4)为什么不比前面的过程?
(5)你能根据35×35=1225推算出一个得数比它小的算式吗?你能根据56×54推算出一个比它得数大1的算式吗?
5.回顾探索活动的过程,并说说有什么收获
【反思】学生缺乏探究的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前提。探究规律的活动一般都是在反复的计算探究中展开。本节课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够持久,一开始教师与学生的比赛形式激发了学生一定的探究欲望,但这种欲望在后面反复的计算、验证中渐渐变得模糊,以至于到了后半部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指引按部就班地往前走,这也导致了后面的探究方向不明,探究活动驻足不前。
【一改】改变出场方式,让探究有兴趣
(1)出示口算
(2)出示:先观察前三题,再填出()里的数。
(3)出示:
师:你能直接口算吗?
生:不能。
刘同学:我能。
请刘同学口算,其他同学列竖式计算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刘同学计算正确。
师:刘同学真的可以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这次我们直接来比赛好不好?刘同学口算,其他同学列竖式计算,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比刘同学算得快,而且算对,就算你们赢。否则就算刘同学赢。怎么样?
生:好。
……
三轮比赛的结果都是刘同学赢。
【反思】为了让学生的探究兴趣保持得更持久,生生比赛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了认知冲突的氛围:我不能口算的题目,为什么这个小朋友却可以轻松口算,而且又快又准确,他有什么秘诀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不知不觉间就被引导到了探究规律的大门前。
从第一组可以直接口算的题目,到第二组通过观察简单的规律再填写得数的题目,再到第三组,一下子找不到计算的规律,就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必须通过竖式计算才能算出得数时,却有一位学生表示:我可以口算。使其他学生对其速算水平产生了无限的崇拜与羡慕之情,想要与他一样成为速算高手的愿望,一下子激发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究并掌握规律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了心理铺垫。
【二改】改变探究过程,让探究有方向
“探究两位数乘11的计算过程”教学片断:
(1)师:你也想成为刘同学那样的口算高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琢磨一下他是怎么巧算的吧。先来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吧。
生:这些题目都是两位数和11相乘的。
师:是不是任何两位数乘两位数刘同学都是可以口算的?
生:不是的。只能口算两位数乘11。
师:你认为两位数乘11的算式里面———
生:藏着规律。
师:看来,应用规律可以把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2)师:那就让我们用眼睛认真观察,再用心仔细比较:两位数乘11的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积的百位就是原来的十位。
生:我发现积的个位就是原来的个位。
生:我发现积的十位是加起来的。
……
师:我们不仅发现了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了,就是“两头一拉,中间一加”。
(3)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两位数乘11的算式呢?
生:不一定。
师: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
生:可以举例计算验证。
师:请你们每人举两个两位数乘11的算式,先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再列竖式验证。
生:45×11=495。
师:对吗?
生:对。
师:竖式验证出来得数正确吗?
生:正确。
生:57×11=627。
师:对吗?这个好像不符合“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的规律啊?
生:这个加起来超过10了。
师:也就是说,“中间一加”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进位。
师:对,满十要怎么办?
生:往百位进一。
师:竖式验证出来得数正确吗?
生:正确。
师:再观察刚才的规律,后面还要加上“满十进一”。
师:有哪个小朋友也是举了这样需要满十进一的例子的吗?你的计算正确吗?
师:有了这个规律是不是就可以快速计算了呢?
……
【反思】“探究规律”课,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无疑,对于“探究规律”的课而言,后者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就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探究规律的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积累探究规律的经验,经历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理推断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没有方向的探究活动就如没有舵的船,必然偏离它的航向。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用一句“是不是任何两位数乘两位数刘同学都是可以口算的?”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我们要研究的是两位数乘11的算式,而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的。这样,在之后的自主举例中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方向的探究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探究的效率。
【三改】引领自主探究,让探究有方法
“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过程”教学片断:
(1)师:刚才你们和刘同学进行了一场计算比赛,看得老师也跃跃欲试,我们也来比一比怎么样?老师找一个同学说一个两位数,老师也说一个两位数,老师口算,你们竖式计算,一个小朋友用计算器计算,还是谁先算得又对又快就是谁赢,好吗?
生:我出46。
师:我出44,得数是2024。我算得对吗?
生:对。
生:我出87。
师:我出83,得数是7221。我算得对吗?
生:对。
生:我出37。
师:你们猜猜老师会出什么数?
生:33。
师:你为什么猜33?
生:因为十位是相同的,个位加起来是10。
师:老师和你心有灵犀,我出33,得数是1221。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老师出的数都是有规律的。
师:观察这3个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有的。十位相同,个位加起来是十。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头同尾合十”。
师:这样的算式,你们要列竖式计算,老师只要口算,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里面有什么规律?
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两位数乘11的计算时是怎样研究规律的?
生:先算出得数。
生:再找出规律。
生:再举例验证。
师:请你们先算出得数,再小组讨论一下发现的规律。
生:积的末尾是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
师:简单地说就是“末两位个乘个”。
生:末两位前面的数是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
师:简单地说就是“前面数十乘哥”。
师:他们说的对不对,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怎样验证?
生:继续举例验证。
学生举例,先用规律计算,再列竖式验证。
展示:
生:43×47=2021
师:符合规律吗?
生:符合的。
生:21×29=69
师:他的计算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是609。
师:这两个哪个才是正确的?怎样知道?
生:可以估算。20×30=600,得数应该接近600。
师:那竖式计算的结果呢?是609吗?
生:是的。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9乘1的得数是一位数,应该在前面添一个0。
师:这个0的作用是什么?
生:占位。
师:从这一题我们可以发现,“末两位个乘个”,如果乘得的积是一位数,怎么办?
生:用“0”占位。
还有别的同学举了个位上是1和9的例子吗?
生:91×99=9009
……
【反思】近年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开始追求“开放”,倡导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代办,具体实施时这个“度”的把握就变得至关重要。如果让放手变成放任,就会导致学生活动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要适时指引学生运用适当的探究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才能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快速发现规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升数学活动的经验。
本次教学中,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前,先用“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两位数乘11的计算时是怎样研究规律的?”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了“两位数乘11”的探究经验,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探究点明了具体的探究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发现,符合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并且,学生再次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两个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积的规律、举例验证、通过验证归纳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人都能有发现,采用的小组合作形式可以让学生团结合作,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在后面的反馈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说出前面的两个发现,有两个小组在深度探究后有了第三个发现: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学生不仅获得了规律,更获得了探索规律的方法。
【四改】引导观察比较,让课后有思考
“探索形如(a-1)(a+1)的乘法算式与形如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教学片断:
(1)你能应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快速计算吗?
学生快速计算,校对得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快速计算,校对得数。
师:现在能说说你的发现了吗?
a.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4和6。
b.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5。
c.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
d.下面一题的得数比上面一题的得数多1。
师:你能应用规律快速写出得数吗?
学生快速计算,校对得数。
师:你能自己创造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生:34×36=1224,35×35=1225。
师: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差1?
生:4×6=24,5×5=25,25-24=1。
师:为什么不比前面的部分?
生:因为十位都是相同的,所以末两位前面的数肯定是相同的。
(2)下面哪些题目可以用今天学习的规律进行计算?
生:(1)(4)(6)是“头同尾合十”的题目可以用规律计算。
生:(3)(7)是两位数乘11的题目可以用规律计算。
师:剩下的②⑤⑧呢?
生:不是今天学习的规律。
师:这些是“尾同头合十”的题目,你们可以在课后运用今天学习的探索规律的方法来探索一下其中隐藏的规律。
【反思】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达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
课尾,依次出示三组“头同尾合十”的算式,让学生再次经历了自主探索并描述规律的过程。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和比较,在明确这类算式共同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学习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出示的“下面哪些题目可以用今天学习的规律进行计算”的分类题目,不仅让学生再一次明晰了今天学习的两种规律的特征,还给学生留下了课后的思考:“与‘头同尾合十’的外部特征相当类似的‘尾同头合十’的题目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计算规律呢?”
“好课不厌百回磨”,这堂课还可以继续磨下去。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探究“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时,能不能请刘同学当小老师,介绍他发现的规律。数学的魅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数学的学习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摘要:“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其目标一是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二是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师首先围绕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发现了学生缺乏探究内驱力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磨课过程中,教师围绕“改变出场方式,让探究有兴趣”“改变探究过程,让探究有方向”“引领自主探究,让探究有方法”“引导观察比较,让课后有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关键字:拼音教;快乐
G623.21
拼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课程之一。拼音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有组织,有层次地将枯燥的教学法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
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
众所周知,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拼音的质量直接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一、表象导入,直观感知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的特点。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情境图示法 :
实验教材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我们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女孩唱歌a a a ,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
(二)实物演示法:
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发音,记住字形。教学声母f和t时,我拿一把拐杖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拐杖朝下“tt”, 拐杖朝上“f f”。然后在问答中揭示f和t的读音及写法,再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区分b和p,d和t,g k和h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倩境导学,激发兴趣 。
(一)利用表演活动.
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 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可采用制做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
(二)编说童话故事。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会,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ǎǎǎ”。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ààà,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三、编创游戏,愉快教学
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如教学声母n,教师范读并讲解了发音方法后,指导学生读时,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学。学生依次站起来发音。火车可以顺着开,也可以倒着开,此游戏法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一)摘苹果游戏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苹果上面写着音节,谁拼出音节,这个苹果就送给他。当时,全班小朋友都跑上来摘。苹果有限,摘到的学生开心,没有摘到的学生叹气。于是,我对摘到苹果的小朋友说:“让我们把苹果给没有摘到的小朋友尝一口,好不好?”这时,学生前后、左右争相递苹果,边传边拼读音节。刚才的沮丧转变为快活,个个脸上洋溢着笑。人人参与,个个有机会,既巩固了音节,也体现了同学间的友情,效果自然也达到了。
(二)问答法。
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 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时,可采用以下问答的形式进行。 (1)师: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生: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 (2)师:左上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生: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 (3)生:一个门洞是什么?两个门洞是什么? 师: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通过以上一问一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三)打“拼音牌”。
这种牌可以四个人打,也可以两个人打。将“牌”分发到每个参与者手中后,一方先出一张“牌”,口里还要念“我出……(如我出‘b)”,然后该对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与对方的“牌”相拼,(如出“a”,出牌者还要念“我出a,b—a——ba,尾巴的巴”),拼对了对方的牌就被你贏过来了,最后看谁赢的牌多。在开心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还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学生们玩得可开心了!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
2、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造型游戏的乐趣。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能根据数字的形状进行联想,创造出新的绘画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数字。教学难点:在于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数字。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魔术揭题。(5分钟)
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请来了数学课里的几位朋友。
下面,老师要变个魔术,闭上眼睛,变变变!看,这些数字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好看吗?其实,这些数字还可以变出更多新奇的东西,数字的外形像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数字变变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激活思维。(10分钟)
告诉你们!和数字外形相像的东西还有很多呢!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叫做“请你快快找一找”。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找和数字外形相像的东西。找到之后,就拿着它站到这儿来。音乐一响起,你们就可以开始找了,音乐停下,没有找到的小朋友也要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1、交流评述:你找到的是什么?它和哪个数字相像?
2、我也想了很多很多和数字外形相像的事物,并带来了他们的图片和动画,你们想看吗?
3、教师:其实我也好想给数字变一变呀!你们想不想看我画?
我喜欢数字4,看!我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先写下数字,再添画成新的形象。
4、还有一个数字8,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谁来添画?还能怎么添呢?
小结:我给它们分了一下类,有动物类、植物类、物品类。真是不想不知道,多想真奇妙!数字的形象不仅可以变话,还可以用某样东西拼摆出来!
三、快乐作画,联想创作。(10分钟)
大家看!0→9都来了!下面就请你选一个最喜爱的数字来变一变,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最后我们要比一比看谁想得新、想得奇、变得最有趣!谁会是今天的小画家!小朋友们,在画之前,教师有个建议,大家听好了:
作业要求。画面的构图要饱满,选择的数字一定要写好,注意添画的部分不能太多,尽量保持住数字的外形。
四、交流评价,形成审美。(5分钟)
1、学生互评(由小朋友选学生作品,变送上一颗小爱心)
2、学生自评(选几幅爱心较多的小朋友,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3、教师评价(请几名获奖同学一齐上台接受戴上大红花仪式)
五、快乐游戏,体验成果。(5分钟)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精彩的作业,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们都是最棒的!祝贺你们!老师真的很高兴,现在真想和大家一起做一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游戏之前要把桌面上的学习工具收拾整齐。首先让大家看几幅图片,看了就知道游戏是怎么做的了。
现在请大家起立,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同学们就用身体表演这个数字的形状。(1、5、7、9)
六、拓展延伸,形成态度。(5分钟)
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看着你们的表演,数字朋友们想给大家唱一首歌。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我们也要象数字伙伴们一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相互体谅,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快乐。小朋友们只要平时多观察,多联想,就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现在老师用数字1→9的成语来总结这堂课:
希望大家一心一意的学习,不能一心二用,对待学习更不要三心二意。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重点:利用蔬果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设计。
难点: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色彩的敏锐感觉。
教法:认识、探究、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
课时:2课时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
学生讨论、回答。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
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
展示作品,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桐木镇镇中心学校 赵宁
[课题]漂亮桌面变变变 [科目] 信息技术
[选用教材]《信息技术》第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的第三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掌握鼠标的操作、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这些内容都涉及到对操作系统的操作,是小学阶段鼠标操作学习的开门篇,也是今后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打下基础。内容看似简单却深藏着不少的知识点及活学活用方面的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从表面上操作,探索和创新能力将受到抑制。因此,因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个性创造得到发展。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课内容是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的知道鼠标的基本操作,初步认识桌面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小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精彩的画面常常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对变化不断的背景和美妙的事物更是心驰神往。小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会以愉快而热烈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整理桌面”到“改变桌面背景”,再到“让桌面背景的改变更加美丽””,一步步推进,一步步激励,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遵循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来体现学生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2)认识什么是桌面背景(3)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设置桌面背景,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探索,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逐步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设置桌面背景
教学难点:设置具有个性的桌面背景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先在教师机上设置好桌面背景“海底世界”,和凌乱的图标。桌面上出现海底世界的景象,一串串上浮的小水泡,一群群游动的小鱼„„学生一下子就被她深深的吸引、然而凌乱的图标缺影响了美感。
上课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看到老师的桌面再对比自己的桌面,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教师最后指出: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漂亮桌面变变变》
教师板书:《漂亮桌面变变变》
(设计思路: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广播功能演示美丽的桌面背景,和凌乱的图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任务驱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1、怎样让计算机的桌面更加的美观呢?
预设:
1、把图标排列整齐。
2、换桌面背景。
任务一:自主学习p14页内容,完成p15页小试身手练习。提示:认真阅读鼠标的五种操作,完成小试身手练习。交流评价(学生操作演示,并说说不同操作的意义。)
(设计思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通过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关于鼠标操作的知识,针对逐步引导,揭示新授部分内容。)
任务二:把桌面凌乱的图标用鼠标拖动的方法排列整齐。提示: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再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松开鼠标。交流评价(学生操作演示,并说操作方法。)(设计思路:学生自主操作、交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怎样给桌面换美丽的背景? 任务三:给桌面更换美丽的背景。
提示: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单击桌面选项卡——在背景选框中选择背景图。
交流评价(演示并说操作步骤。先自评美不美?为什么?)(设计思路:通过操作,发现问题。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任务四:让图片充满整个桌面。
提示: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单击桌面选项卡——在背景选框中选择背景图——在“位置”下拉菜单选择“拉伸”。
交流评价(组内互评,在组内选举最漂亮的在全班交流。班内交流评价)(设计思路:通过操作,解决问题。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3、学生操作,继续美化。
(设计思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桌面,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想要把自已的桌面背景设置得更加漂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设计思路:让学生谈谈谈各自的收获和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外拓展
晚上把家里电脑的windows桌面换成自己的照片或自己喜欢的风景照。让爸爸妈妈大开眼界。
(设计思路:想到要大显身手给家长看,学生特别开心,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漂亮桌面变变变
别看我现在这么神气,其实我过去也曾特让人焦躁。
小时候,我是一封封沉甸甸的信,那时,人们要说什么话,都得写成信,然后通过车拉船载,寄到对方的手上。一封信要送到指定的人手里,少说也要十天八天,再“急”的事也变“不急”了。为此,我没少被人抱怨过。有一次主人给我穿上一件“加急”衣,经过5天马不停蹄地旅行,我终于被送到一个大哥哥手上,可大哥哥一看,“啪”的一声把我重重地摔在桌上,气呼呼地说:“昨天就考完试了,可你今天才到,一切都晚了!”
那天,我流泪了。唉,这样的“蜗牛”时代非改变不可了!
“滴滴滴,滴滴滴……”这是什么声音呢?“是电报。”对,电报就是我的第一次变身。我以电报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速度是提高了,可是价钱也跟着提高了。人们嫌我贵,也不常理会我,我受不了人们的冷落,脑袋一晃,再变!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来了!在那个“电话时代”,谁家请进了我,那可真让人眼馋。可有一天,我独自躺在家里,“叮铃铃……”快来接电话呀!咦,怎么没人?原来主人下地干活去了,真是急死人!如果我能跟在主人身边,那该多好啊!呵呵,有人和我想到一块了,在科研人员的手中,我将身子一缩,变成了手机:小巧玲珑的身子,清秀华美的外貌,真是人见人爱!
你看,在大街小巷,在田间地头,谁的腰间没有我点缀着。这不?李大叔正在院子里干活,突然身边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声,别奇怪,那是电话来了!你看李大叔听得多高兴啊!原来是他在城里工作的儿子打回来的,说要带女朋友回来,叫李大叔做个准备。
有了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联系,可我因此骄傲自满了吗?没有,手机联系只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而不能看到对方说话的神情,一心想做得十全十美的我对自己还是不满意,于是我使出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魔力,变、变、变!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儿——3G手机!哈哈,用上我,看把你美的!今后我还会变呢,就看你叫我怎么个变法啦!
再见,朋友们……今后见到我的新样儿,可别忘了我的历史哦!
活动名称:蔬菜变变变 设计者:周碧媛 年龄段:大班 活动领域:艺术
设计思路:幼儿园中午进餐需荤素搭配,我看到食堂里捡剩下很多蔬菜的叶、壳,这些东西形状不一,易于造型,于是我就联想到可以用菜叶做蝴蝶、金鱼……这使我产生了灵感: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语言和美工活动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的美工制作及讲述活动。
内容与要求:
1、利用多媒体体,引导幼儿利用蔬菜的叶子、壳、果实等观察出多种物体,并通过组合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剪剪、撕撕、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
重点与难点:
1、运用蔬菜组合添画表现其特征;
2、对组合添画进行创编。活动准备:PPT课件,各种蔬菜的叶子、壳、果实,剪刀、画笔、展览板、彩色大头针等
指导要点:
1、导入活动:课件PPT出示:蔬菜叶子装饰的作品,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请你们看一看它跟我们平常的画一样吗?这些画是用那些材料做成的呢?”(是用蔬菜的叶子、壳和果实做成的)
“那谁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引导幼儿观察,知道用剪、撕、画等方法来制作。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创作,每个幼儿完成一幅作品,并展示评价,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这些菜叶可真有趣,能够变成许多漂亮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做呢?”请每个小朋友来完成一件作品,要求做得又快又好,做好后把作品贴到展览板上,提醒幼儿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安全,做出来的作品要跟别人不一样。
多媒体展示作品,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3、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第二次拓展创作,分小组操作。(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作品的内容更丰富。
(2)幼儿自由分组讨论,准备做什么?要选哪些材料?然后开始操作,作品完成后贴到大的展览板上。
4、多媒体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每组小朋友的作品都做得真漂亮,请组长讲一讲你们的作品的题目是什么? 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将作品内容以简单的故事形式表达出来。
5、教师小结:
蔬菜营养丰富,加工后可以吃,现在我们还能用它做成漂亮的作品。其实不光是菜叶,还有很多瓜皮果壳都可以再次利用,让我们下次再玩吧。
(PPT课件再一次展示各种蔬菜的叶子、壳、果实,剪刀、画笔、展览板、彩色大头针等。)
实施后的反思:
1、教育活动的目标
在确立目标前,我首先对班上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本班幼儿在想象创造能力方面比较突出,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在进行几何图形联想画时,能画出多种物体,并能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幼儿也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联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而且幼儿间有合作精神。
2、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美术手工制作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选材上用蔬菜非常贴近幼儿生活,而且做到了废物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幼儿园的美术创作是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前提,必须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生活基础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如:小朋友利用两片豌豆苗创作一只展翅飞舞的蝴蝶,再配以小草、小花等即成为一幅完整的创作画。这样幼儿在有生活感受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能够自觉,主动的快乐学习。
3、教学活动的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两次尝试创作,从单件作品创作到小组合作创作,布置出蔬菜作品展览。每个层面都对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参与进来,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教师的指导
利用PPT课件在活动中进行指导时注意观察、了解并理解儿童的不同表现,对每个幼儿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形象、技能技巧等各方面给予指导和评价,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诸如良好的习惯、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给予引导和肯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避免主观、片面地去评价幼儿作品,随时发现并肯定作品的某些长处,或某些特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每个幼儿的进步,找出每个幼儿的优点,给幼儿讲解好在那里,同时也对幼儿提出要求,语气要委婉,易于幼儿接受。
马辛庄幼儿园 王凤玲
活动名称:小手变变变
活动目标:
1、通过描画、添画等活动,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作画。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掌握描、画、涂等技能技巧。活动准备:课件、彩笔、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时间:25分钟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听一下?
播放课件中的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适时停止)师:小朋友们对喜羊羊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喜羊羊也很喜欢你们,今天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呢,名字就叫《巧手来闯关》,如果小朋友够认真、够仔细,那就能帮助喜羊羊成功闯关,用什么来帮他闯关呢?就用我们的小手。
二、小手小手做游戏
好!准备好你的小手现在开始第一关(看课件第一关): 《小手小手做游戏》:
1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 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4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螃蟹,走走走; 5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大老虎,啊呜啊呜啊呜!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看看能不能帮喜羊羊成功过关?哇!恭喜闯关成功!(看课件)
我们很轻松就帮喜羊羊闯过了第一关,接着进入第二关。
三、小手小手会说话
1、我们的小手不但会做游戏,还会说话,瞧: 我们说“再见”用小手怎么做?(幼儿做)我们说“你很棒”用小手怎么做? 我们说“好了ok”用小手怎么做? 我们闯关成功很高兴用小手怎么做?
2、我们的小手还会说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我们的小手会说这么多的话,看能不能帮喜羊羊成功过第二关?哇!恭喜闯关成功!高兴吗?用你们的小手告诉我。
四、小手小手会创作
1、现在我们来看(课件)第三关《小手小手会创作》。看我的小手张开像什么?(孔雀、小花等)边讲边示范,我将手放在纸上,用彩笔画出手型,添画上眼睛腿等就变成了孔雀,在下面画上叶子就变成了小花。
2、竖起食指和中指,看这像什么?(小兔)边讲边示范。
3、你还能用小手创作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4、我们看一下图片上用小手创作出了什么?(展示图片)
5、欣赏完了轮到我们用小手来创作了。组织幼儿进行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播放音乐。
6、总结讲评,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来了!”一条鹦鹉鱼飞快地从珊瑚礁里冲了出来,差点和阿卡迪亚先生撞个满怀,“我网购的宝贝终于寄来了!唉,算算时间,半个月以前就应到了!不过还是非常感谢您,快递先生——哦,不,慢递先生。”他从阿卡迪亚手中接过包裹,在签收单上龙飞凤舞地画下自己的名字。
“没办法,活儿太多了,都得一个一个地送。”阿卡迪亚先生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头,“等等,您的签名是……米立立先生?”
“对呀!”
“不对!包裹的主人是米妞妞小姐。”
“米妞妞小姐也是我。”
“可你刚才说你是米立立先生!”
“噢,都一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米立立先生打算回家好好欣赏他的宝贝了,可是阿卡迪亚先生却上前一口咬住它的尾鳍:“小伙子,你不能冒领邮件!快还给我,我一定得把它交给真正的主人。”
“松嘴!”米立立先生有点恼火了,“我已经告诉过您了,我是米立立先生,也是米妞妞小姐!”
阿卡迪亚先生压根就不相信有这回事,他使劲咬住米立立先生不放。为了脱身,米立立只好请出了最了解他的邻居们作证。
珊瑚礁里的鱼儿们都游出来了。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讲述中,阿卡迪亚先生总算弄明白了,鹦鹉鱼有变性的生活习性,眼前这位五大三粗的米立立先生,在两周前,还是羞涩娇俏的米妞妞小姐。
“如果您这一路上跑得快些,您就能见到米妞妞小姐,可是现在这里只有米立立先生了。”艳丽的小丑鱼太太告诉他。
“好吧!既然有这么多的证明人,我就相信你。”阿卡迪亚先生松开了嘴。
“其实,不仅仅是鹦鹉鱼会变性”,小丑鱼太太甩甩尾巴,“我也变性,昨天都还是鱼先生呢!我们这儿,还有红鱼、隆头鱼等许多鱼儿都会变性。有一种蓝条石斑鱼,一天中可以变性好几次呢!”
“噢,天啊!”海龟先生惊讶得合不拢嘴,“你们这变来变去的,是为什么呀?”
“当然是为了家族的繁衍”,石斑鱼告诉海龟先生,“当这块海域雄性多、雌性少时,我们家族中的一部分雄性石斑鱼就会变成雌性;而当这一块海域雌性多,雄性少时,一部分雌性石斑鱼就会变成雄性,这样就能保证产下众多的下一代。”
“我明白了!”阿卡迪亚先生这下算是弄清楚了,原来这些“变性高手”都是为了适应生存和繁殖后代,才渐渐演变出了这种“特异功能”。
阿卡迪亚先生和大家道别,接着去送下一份快递了。他顺着包裹上的地址来到海底坚硬的牡蛎床:“牡蛎史密克先生在吗?”
“在!不过现在是史蜜克小姐了!”
“难道牡蛎也变性吗?”阿卡迪亚先生吃了一惊。
“对呀!我们牡蛎一年变一次性,如果去年是雄性,今年就变成雌性,来年又是变雄性,每年都会变呀变,变呀变……”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亲近。
2、能体验活动的乐趣。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境创设:
一个大口袋,一些响声小玩具,和小零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宝宝们做好了吗?
2、(我捏响口袋里的一个响声玩具)是什么声音啊?哪里发出来的?(出示大口袋)你们知道这个口袋里有什么吗?(我在捏一下响声玩具)?
二、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
1、沈老师请一个宝宝来摸摸,口袋里装了什么东西呢?
2、这个宝宝真棒,老师来抱抱。
3、还有哪个宝宝也来摸摸呀?
4、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宝宝说出沈老师变出来的是什么?
5、变变变,看这个是什么?
6、宝宝们,你们也来变变看,你会变出什么东西来?(请幼儿说出变出来的物品名称。)
7、这些都能吃吗?哪些可以吃的,哪些不能吃的啊?
幼儿把物品分类摆放后,请幼儿品尝小零食,在请幼儿一起来玩玩具。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培养感知颜色的能力。
2、体验红黄蓝三种颜色,在相互手拉手后变出的颜色进行作画,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棉签,调色盘,空白水果图,PPT幻灯片,水果屋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示范法、操作法、观察法、角色演示法、幻灯片展示法
用变魔术开场,用圣诞老爷爷穿插演角色。
教学过程:
一、用魔术的方法把大树变绿,激发幼儿的乐趣,幼儿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
秋天到了,大树的树叶都变成了黄色(边说边喷上黄色),春天又来了,树叶变成了绿色(请幼儿睁大眼睛观看,边说边喷上蓝色),但是结果却变成了绿色。
1、提问:一开始大树是什么颜色?(黄色)
2、后来我喷的是什么颜色,却会变成绿色的。原来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老师这还有红色,我们来试一试把红色和黄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橙色)我们再来试一试红色和蓝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紫色)
3、教师出示PPT进行小结:
红色+黄色=橘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蓝色=绿色
二、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也放了红黄蓝三种颜料,等会你们也来试着做一回魔术师刘谦,把两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变成另外一种漂亮的颜色。
2、在幼儿操作之前,教师要强调几点:
(1)红黄蓝三种颜料里面各有三个棉签,如果要取颜料,必须用各自杯子里的棉签,否则颜料会弄脏,变出来的颜色就不好看了。
(2)两种颜色相互混合,取出的量一定要一样多。
(3)量弄得不要太多,避免弄到桌子和椅子上,特别是小朋友的衣服上,因为颜料不容易洗掉。
(4)记住自己把什么颜料和什么颜料放在了一起,变出了另一种什么颜色。
3、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来回的巡视,及时的指导,幼儿完成后,教师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幼儿说出使用什么颜料加什么颜料变成的。
三、让幼儿欣赏图片并作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橙色,紫色和绿色的水果蔬菜,观看PPT。
橙色的有:橙子、南瓜、胡萝卜等
紫色的有:紫包菜、茄子、葡萄等
绿色的有:黄瓜、西瓜、苹果等
情景介入:圣诞老人要求帮忙
教师扮演圣诞老人:小朋友们你们好,圣诞节还没有到,我闲的很无聊,最近仅开了一个水果店,可是没有经验,进的水果都不漂亮,卖不出去啊,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用你们调出的颜色,给我的水果都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幼儿开始作画,在这之前教师提要:
1、给水果图上合适的颜色。
2、作画时不要弄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
3、注意自己的坐姿。
教师在幼儿作画时,来回的巡视,给与相应的指导。
把幼儿的作品贴到水果屋上,展示出来。
圣诞老爷爷感谢幼儿的帮忙,说完就去卖水果了。(结束)
教学设计:
一般我们上过的《颜色变变变》多数是科学课,但是这次给的课题是一节美术课,那就要以美术为主,也要涵盖部分的科学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怎么样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我以魔术师变颜色为主线,设置悬念吸引幼儿。我为什么选择用魔术作为开场白呢,近几年的魔术比较流行,儿童的好奇心计较的强,魔术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示范,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动手操作,怎么把两种颜色和起来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了解变化后的颜色,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们大胆操作、思维积极,主动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分享着……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进和提高。使用PPT演示把刚才知识点进一步加深,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的水果图片,使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最后一个环节圣诞老爷爷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什么是选圣诞老爷爷呢,因为最近还没有到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对开水果店没有经验,导致他的水果店进来的水果不好,所以生意很差,请幼儿用自己刚才调成的漂亮颜色,帮忙画出漂亮的水果,幼儿很乐意帮忙。
这节活动既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又鼓励了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一般以前我们上过的《颜色变变变》多数是科学课,但是这次给的课题是一节美术课,那就要以美术为主,也要涵盖部分的科学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怎么样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我以魔术师变颜色为主线,设置悬念吸引幼儿。我为什么选择用魔术作为开场白呢,近几年的魔术比较流行,儿童的好奇心计较的强,魔术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示范,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动手操作,怎么把两种颜色和起来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了解变化后的颜色,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们大胆操作、思维积极,主动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分享着……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进和提高。使用PPT演示把刚才知识点进一步加深,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的水果图片,使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最后一个环节圣诞老爷爷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什么是选圣诞老爷爷呢,因为最近还没有到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对开水果店没有经验,导致他的水果店进来的水果不好,所以生意很差,请幼儿用自己刚才调成的漂亮颜色,帮忙画出漂亮的水果,幼儿很乐意帮忙。
这节活动既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又鼓励了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主体作用。很难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才干。这对于幼儿美术这样比较特殊的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因此,教师更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及其内容,开放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和谐、开放,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具的选择和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以期准确、生动、迅速地传授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课;颜色;变变变
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幼儿天性喜欢美术,但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却非易事。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开放,让学生学得活泼、积极、主动。
美术课要有教学程序的变化,教学内容要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活泼、积极、主动,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既教会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系统的知识和规律,并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要有准确性和计划性,讲授、练习、演示、示范、板书、板画都应安排妥当,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中班美术《颜色变变变》课,那就要以美术为主,也要涵盖部分的科学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怎么样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我以魔术师变颜色为主线,设置悬念吸引幼儿。我为什么选择用魔术作为开场白呢,近几年的魔术比较流行,儿童的好奇心计较的强,魔术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示范,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动手操作,怎么把两种颜色和起来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了解变化后的颜色,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们大胆操作、思维积极,主动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分享着……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进和提高。使用PPT演示把刚才知识点进一步加深,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的水果图片,使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最后一个环节圣诞老爷爷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什么是选圣诞老爷爷呢,因为最近还没有到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对开水果店没有经验,导致他的水果店进来的水果不好,所以生意很差,请幼儿用自己刚才调成的漂亮颜色,帮忙画出漂亮的水果,幼儿很乐意帮忙。
这节活动既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又鼓励了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 适时给予点拨。
幼儿画画时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没有任何的画画模式。当然,给学生自由,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如果这样则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画画的质量也无法提高。
从生活中丰富内容。生活是画画的源泉。小朋友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较多,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教导学生做有心人,肯定会有所收获。生活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就能画出一幅幅有生命力、理想的画。
在这节课中,我决定用PPT幻灯片展示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果蔬菜的颜色,为他们下面的涂色做好铺垫。
三 展示作品并且评价。
作品画好了,如果不展示就显得毫无意义。小朋友可以在交流展示时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激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成功者。“赞美是照在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而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上台展示、贴在水果屋上,并且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最后我设计了圣诞老爷爷上场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柚yòu子zi,柚yòu子zi,真zhēn好hǎo看kàn,金jīn色sè外wài衣yī圆yuán脑nǎo袋dɑi。
柚yòu子zi,柚yòu子zi,迷mí人rén眼yǎn,籽zǐ儿er泥ní里lǐ绿lǜ满mǎn盆pén。
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们men,吃chī完wán柚yòu子zi果ɡuǒ肉ròu吐tǔ出chū籽zǐ儿er,千qiān万wàn别bié当dānɡ垃lā圾jī丢diū了le它tā,收shōu集jí起qǐ来lái吧bɑ。你nǐ会huì收shōu获huò意yì想xiǎnɡ不bú到dào的de惊jīnɡ喜xǐ哟yo。
吃chī完wán果ɡuǒ肉ròu,把bǎ柚yóu子zi籽zǐ放fànɡ到dào水shuǐ里lǐ泡pào一yí泡pào。
剥bāo去qù柚yòu子zi籽zǐ坚jiān硬yìnɡ的de外wài壳ké,种zhǒnɡ子zi光ɡuānɡ溜liū溜liū的de,一yì头tóu大dà一yì头tóu小xiǎo,颜yán色sè更ɡènɡ深shēn一yì些xiē。
找zhǎo来lái花huā盆pén,装zhuānɡ上shànɡ松sōnɡ软ruǎn的de土tǔ,把bǎ种zhǒnɡ子zi小xiǎo头tóu朝cháo上shànɡ,均jūn匀yún地de插chā进jìn土tǔ里li。再zài取qǔ适shì量liànɡ的de土tǔ轻qīnɡ轻qīnɡ覆fù盖ɡài在zài种zhǒnɡ子zi上shànɡ。为wèi防fánɡ种zhǒnɡ子zi发fā芽yá时shí冲chònɡ劲jìn过ɡuò猛měnɡ,而ér把bǎ土tǔ层cénɡ掀xiān翻fān,在zài上shànɡ面miàn洒sǎ一yì层cénɡ小xiǎo石shí子zi。两liǎnɡ三sān天tiān浇jiāo一yī次cì水shuǐ。
大dà约yuē三sān周zhōu之zhī后hòu,小xiǎo瓷cí盆pén终zhōnɡ于yú有yǒu动dònɡ静jìnɡ了le。看kàn,嫩nèn芽yá顽wán强qiánɡ地de从cónɡ石shí子zǐ里lǐ钻zuān出chū来lái啦lɑ。
瞧qiáo,一yì盆pén绿lǜ油yóu油yóu的de盆pén栽zāi展zhǎn现xiàn在zài你nǐ眼yǎn前qián,是shì不bú是shì特tè有yǒu成chénɡ就jiù感ɡǎn呢ne。别bié犹yóu豫yù,赶ɡǎn紧jǐn动dònɡ手shǒu试shì试shì吧bɑ。
蜜茶篇
柚yòu子zi,柚yòu子zi,惹rě人rén爱ài,酸suān酸suān甜tián甜tián真zhēn好hǎo吃chī。柚yòu子zi,柚yòu子zi,来lái帮bānɡ忙mánɡ,果ɡuǒ皮pí泡pào茶chá香xiānɡ又yòu香xiānɡ。
柚yòu子zi不bù光ɡuānɡ果ɡuǒ肉ròu好hǎo吃chī,柚yòu子zi皮pí还hái可kě以yǐ拿ná来lái泡pào茶chá呢ne。蜂fēnɡ蜜mì柚yòu子zi茶chá味wèi道dào清qīnɡ香xiānɡ可kě口kǒu。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们men,想xiǎnɡ不bù想xiǎnɡ送sònɡ给ɡěi家jiā人rén一yí个ɡè惊jīnɡ喜xǐ呢ne?送sònɡ上shànɡ一yì款kuǎn自zì己jǐ动dònɡ手shǒu制zhì作zuò的de蜂fēnɡ蜜mì柚yòu子zi茶chá吧bɑ。我wǒ想xiǎnɡ:你nǐ们men的de家jiā人rén一yí定dìnɡ开kāi心xīn坏huài了le。
准zhǔn备bèi的de材cái料liào有yǒu:柚yòu子zi一yí个ɡè、蜂fēnɡ蜜mì一yì斤jīn、盐yán少shǎo许xǔ、冰bīnɡ糖tánɡ一yì包bāo、刮ɡuā刀dāo一yì把bà、剪jiǎn刀dāo一yì把bǎ。
柚yòu子zi表biǎo皮pí有yǒu一yì层cénɡ蜡là,用yònɡ食shí用yònɡ盐yán在zài柚yòu子zi上shànɡ轻qīnɡ轻qīnɡ搓cuō揉róu5分fēn钟zhōnɡ左zuǒ右yòu,再zài用yònɡ清qīnɡ水shuǐ冲chōnɡ洗xǐ,表biǎo皮pí更ɡènɡ干ɡān净jìnɡ。
用yònɡ刮ɡuā刀dāo将jiānɡ柚yòu子zi皮pí轻qīnɡ轻qīnɡ地de刮ɡuā下xià来lái,越yuè薄báo越yuè好hǎo,不bú要yào里lǐ面miàn的de白bái瓤ránɡ,这zhè样yànɡ苦kǔ味wèi会huì少shǎo一yì些xiē。
将jiānɡ刮ɡuā好hǎo的de柚yòu子zi皮pí用yònɡ剪jiǎn刀dāo剪jiǎn成chénɡ细xì丝sī,放fànɡ入rù盐yán搓cuō洗xǐ去qù除chú苦kǔ味wèi,再zài用yònɡ盐yán水shuǐ泡pào一yì小xiǎo时shí(把bǎ柚yóu子zi肉ròu撕sī成chénɡ小xiǎo块kuài),接jiē着zhe把bǎ柚yòu子zi皮pí挤jǐ干ɡān。
锅ɡuō内nèi放fànɡ入rù适shì量liànɡ的de水shuǐ和hé冰bīnɡ糖tánɡ,熬áo化huà后hòu放fànɡ入rù柚yòu子zi皮pí,大dà约yuē煮zhǔ15分fēn钟zhōnɡ。柚yòu子zi皮pí煮zhǔ到dào半bàn透tòu明mínɡ后hòu,加jiā两liǎnɡ杯bēi水shuǐ,放fànɡ入rù撕sī碎suì的de柚yòu子zi肉ròu,柚yòu子zi茶chá的de颜yán色sè由yóu白bái色sè变biàn为wéi黄huánɡ色sè。
开kāi中zhōnɡ火huǒ熬áo制zhì,待dài水shuǐ分fèn耗hào干ɡān即jí可kě关ɡuān火huǒ。放fànɡ凉liánɡ之zhī后hòu加jiā入rù适shì量liànɡ的de蜂fēnɡ蜜mì搅jiǎo拌bàn均jūn匀yún,放fànɡ入rù无wú油yóu水shuǐ的de密mì封fēnɡ瓶pínɡ里lǐ。两liǎnɡ天tiān后hòu就jiù可kě以yǐ吃chī了le。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桌布、蜡笔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出示魔术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教师示范。(同时出示各种小鱼的图片。)
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魔术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魔术笔的颜料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评价作品。
7.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上、游下、吐泡泡的模仿动作。
教学反思: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绿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3、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不易,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惜我们的食物。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绿豆种子,绿豆芽,自带的可口可乐或雪碧空瓶子,纸杯,干净吸水的小毛巾、温水、小剪刀、双面胶、中性笔。
活动一:浸泡绿豆
【活动过程】
1、认识绿豆种子和绿豆芽。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和绿豆芽,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绿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
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绿豆芽吗?好吃吗?你知道一颗小小的绿豆是怎样变成绿豆芽的?
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发好多脆脆的绿豆芽让妈妈炒着给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现欲)
2、让幼儿把绿豆种子装入纸杯(绿豆约占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没绿豆。
3、在教师辅导下把饮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钻4个比绿豆小的眼(以保证每天浇的水不积在瓶子里,积水会让绿豆烂掉),把瓶口锥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风和生长)。
4、在双面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瓶子上。
5、把纸杯里泡好的绿豆放入饮料瓶内,并在绿豆上面盖上干净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湿),开始第一次浇清水,多余的水会通过瓶底小眼排出。
活动二:观察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幼儿每天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况,并由老师带领进行两次浇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浇水,绿豆芽一个星期即可长成食用)。
2、引导幼儿观察生长情况。教师提问举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回答:绿豆皮裂开了,有个白色小芽钻出来了!……白白的身子上还有两片小叶子……
活动三: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晓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实验总结:空气和水是绿豆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3、让幼儿体验收获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劳动的。
4、实验总结: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发好的绿豆芽带回家,让妈妈给全家炒一盘香喷喷的绿豆芽菜,2、当一回小老师,把发绿豆芽全过程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学会在家里发不同种类的豆芽菜。
3、让幼儿家长给教师手写一封短信,介绍一下绿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课”的全过程,发表一下感想,然后教师在全班一一念出。
【设计评析】
通过实际教学,我所开展的这一“小绿豆变变变”的实验活动,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让孩子们实际观察到了实验的全过程,初步懂得豆芽生长必需的条件,孩子们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惊喜,都颇具成就感。既培养了孩子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们通过做实验学会了豆芽生长全过程,让自己在爸爸妈妈面前当了一回小老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在家长写来的短信中,其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对孩子的赞美和喜爱,增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亲情关系。
【活动反思】
在这次历时多天的活动中,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互相合作比平常多得多,他们兴致盎然,主动参与意识很强,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惊奇和乐趣让他们记忆深刻。小绿豆变变变的活动使我感到:只有精心地为幼儿创设探索未知领域的条件,用心选好题材,才能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知识与体验。
【不足与改进】
在这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反思后需要调整的:如对于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喝水这一知识点的解说不够详尽明朗;对为什么要先用温水泡绿豆种子、豆芽生长过程中的浇水和排水问题没有详细解说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备足了功课可能会让孩子们理解得更明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