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精选8篇)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1

摘要: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使写出的文章有真情实感。这是小学生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作文课一定要激发作者的真情,只有自己有情,才能写出笔下有情,文章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要真正促使学生写好文章,只有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积累;情感;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写作时的真情?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这样才能使文章言之有物。日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通过日记谈心,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日记是生活的记录,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可以记一句,也可以写几百字。学生从写日记人手,每天记一点,日积月累,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同学之间也可以传阅日记,从中弥补不足,以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一)、在日记训练中,发展学生健康情感。

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可以成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之桥。”有利于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以及他们校内外的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对于开展德育工作也有巨大的帮助。

一开始,我也没有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科的教学工作,当时学校德育组要求每位班主任利用每周星期一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专题的思想品德

教育,我为了让学生能有深刻的印象,首先自己认真备好课,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好思想、好品质,辨清是非,还要求他们作好记录,保存资料,以达到学而不忘的目的,因此就给他们发了一本新作业本,让他们把班会课的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再布置作业:周末写一篇“周记”,小结自己一周的情况,并谈一谈上了班会课的心得体会,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对班上好人好事的表扬,坏人坏事及不良现象的批评,或是写自己的开心事和烦恼事。这就是写“周记”的开始,让学生不觉得有写作文的压力,也不把它当成一篇作文来写,而是很自然地把自己想说的用笔写出来了。结果,从学生的周记里,我获到了许多信息,有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总结自己本周做得好和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并且把班会课上老师的专题教育写下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有位学生写道:

在本周五的班会课老师说的主题是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认识„„老师还说到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好品质。我记得雷锋日记有一篇是这样说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都奉献给人民,都要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无私奉献,心地善良的人。雷锋叔叔不仅乐于助人,还有一种“钉子”般的精神„„其实我们学习中也需要这种“钉子精神”,要不断地“钻”和“挤”才会成功,因为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勤奋„„

这样从每个学生反馈的信息里,班主任不仅可以了解到他们接受思想教育的情况,而且还充分给了学生自主“写作”的平台。

还有一个男孩写到他这一周很不开心,因为有人给他取绰号,还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他想下个星期要“仇”,找自己的好朋友打他„„像这种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多言语,不敢与老师沟通,有了不开心的事就闷在心里,如果这种忧虑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那就会影响他的学习和与同学正常的交往。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认真地写下批语:“老师非常理解你的不开心,那位同学随便给你取外号,他做得不对,到时候老师会去理解情况,对他进行教育,关于他背后说你坏话的事,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处理,不必用‘打和骂’来对待同学,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再用最好的方法来解决,好吗?”这样,通过日记的形式,使老师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他进行了恰到好处的交流,使他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对于班上发生的事情是非常“敏感”的,从这位学生的“周记”中,我感受到了班上存在的问题:“随便给同学取难听的外号,有伤同学自尊心,是不是不利于团结?”、“背后说同学坏话,这是不是光明磊落的行为?同学有了缺点,你应该怎么做?”于是就在当天,我要学生写一篇日记,内容是对以上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

法,并让他们告诉老师,自己有没有叫同学的外号,或者同学有没有给自己取外号。然后对学生写的看法进行评论,借此机会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指正:为同学取外号并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要取一些积极向上的,同学乐于接受的外号„„学生写了几个星期的周记,我每次都认真地阅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一起分担“喜和优”,有时帮助他们解答一些“困难”,有时写上“赞赏性”的评语,从而不仅让学生体味到了“写的乐趣”,而且使每周的思想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落实,还增进了师生感情,渐渐培养了学生的“情商”,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势利导,我趁机又进一步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了。

让学生每天写日记,自然地写出心理话,这正是符合新课标的作文目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样就可以逐渐提高她们的语文能力,如写字、用词造句、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在日记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在日记交流中,铸造学生的积极情感

刚开始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不乐意每天写日记的,他们都愁眉苦脸地说:“老师呀,别让我天天写,好吗?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是的,从他们交上来的日记来看,确实不如人意,有的写“今天,没什么事发生,无话可说”,或“今天我很高兴”,有的写短短的两句话,里面就有好几个错别字,有的学生是用本地方言来写,读起来根本就不通顺,还有的从早上起床写到晚上睡觉,完全成了毫无意义的“流水帐”。面对这种情况,真让我哭笑不得,心烦意乱,甚至也想,算了,不要他们写了,“眼不见为净”吧。但是,躲避现实,是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怎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呢?每当我读到那几个优秀学生的日记时,我就喜笑颜开,爱不释手了。于是,我找他们商量,希望他们同意把自己的日记公开,树立榜样,让大家来学习。结果,她们都很乐意,并用电脑打印出来,编成了一本书,供全班交流。而我也打印了一篇文章《浅谈——日记》,交给他们一些写日记的知识和方法。还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写日记的感人事迹,并且把我自己曾经写的一本日记选读给他们听,大力宣传写日记的好处,告诉学生,当你把快乐记下来,就变成永远的快乐,当你把烦恼写出来,就可以减轻或消除烦恼。这样就激起了他们写日记的兴趣。例如有一个学生写:在今天,已经是第五周的星期四,我们都像往常一样上课,但使我最开心的是今天的体育课,我们在做游戏——“大象捉人”:看,那六个笨重的大象,正捉着我们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你碰我撞,东

奔西跑,尽力不让大象捉到我们,但那些大象是不甘示弱的,你越想逃走,他就越要捉住你,非常好玩,大家都玩得汗流浃背„„今天我真的好开心。

看了这篇日记,我写上评语:看了你的描写,老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写作进步了,因为你善于观察,而且热爱生活,把一节普通的体育课“写活”了!

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学生有了一些进步,我还注意不时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去写,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你觉得应该怎样回父母”、“你有零用钱吗?你怎样处理零用钱?”、你说过‘粗口’吗?别人讲‘粗口’时,你怎样面对?”、“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怎样环保”、“评评同学的优点、缺点”等等。就这样,学生感觉到每天都有了东西可以写了,再也不用“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了。作为班主任,这样也巧妙地把“德育”渗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利用一点课堂的时间,对他们写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评论,大力表扬“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就是对那些思想先进的孩子给予了赞赏,有效地引导了全班学生拥有端正的思想和正确的言行。

通过几个月的坚持,我惊喜地发现,不用我再出“话题”给他们了,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得“像模像样”了,有的是“长篇大论”,有的是“寥寥几笔”,但都能扣住日记的主题,写清楚当天值得记忆的事或自己的思想状况,并且在用词造句、语言组织和表达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师生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许多孩子与我成了知心朋友,不仅乐意告诉我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向我倾诉家庭生活的喜与优,甚至连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告诉我,使我更多地了解了他们,并且及时处理各种情况。这在教书和育人方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通过培养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的教学实践,使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虽然有时加大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但是我坚信:“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从“日记”——自由作文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语文能力日益进步,这正是就是咱们当老师最大的快乐!

(三)、在日记这个宽松的平台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在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积累素材还可以做读书摘记。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把书中的那些重要材料、重要论点,自己最为欣赏感受最深的语句段落,以及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这样一来,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了语言词汇的积累。

二、每天一个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

浊,学生会上网翻找史料,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一)、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读书方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最基本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读书,来进一步深化情感。动情朗读。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既能训练标准语音、积累词汇,又能陶冶情操。如在教《黄继光》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使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验,自然而然地达到情感的激发。适当美读。借助美读,可以解放学生心灵,释放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所以美读是培育人文精神、孕育创造力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观察桂林山水画的同时,让学生美读课文,并正确处理课文中高昂、婉转、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抓住关键字眼,注意“啊”的语气,从而真切感受桂林水的静、清、绿,山......通过阅读,放飞学生灵性翅膀,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启迪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如在教学《妈妈的帐单》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他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话题———妈妈和彼得的不同帐单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在将彼得和妈妈的帐单比较后,启发学生:“尽管彼得的妈妈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但帐单上却都是0芬尼,我们是否能够从中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呢?”接着,笔者饱含激情地告诉学生:“天底下的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不仅小彼得的妈妈,我们在座所有同学的妈妈也是这样用绵绵不断的爱陪伴我们长大的。如果此时此刻,日夜为我们操劳的妈妈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最想干什么?”同学们的情感被激发出。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突破难点,使平时非常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显示出巨大生命力。

(二)、利用教材的理解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培养素材,教师的责任在于有意识地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情感,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课文“角色”,通过人文熏陶,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如《长城和运河》介绍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中的两颗璀璨明珠———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本课是一首长诗,语言比较深奥、凝练、抽象,这给学生的情感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长城和运河的视频,在轻悠的音乐中朗诵全诗,用真实、震撼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壮丽景象、雄伟气势,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撩拨起学生内心的萌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进而很容易地体会到“长城和运河”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有许多描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着力帮助学生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开展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通过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浸染,在学生的精神领域形成由景观转化为情感的文化底蕴。要实现上述转化,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其人文理念的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只有使学生具有了从满目青山绿水中发现美,感受美的习惯和素质,学生的情感才能由情入境。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学中,笔者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去桂林“游山玩水”。面对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同学们情趣盎然,沉浸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中。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游玩”中,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桂林的山哪里表现出了“奇”、“秀”、“险”,漓江的水如何体现了“静”、“清”、“绿”,同时开展议论和情感抒发。观察和想象诱发了学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陶醉在美的意境之中,引起了大家心灵上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议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啊!”“课文描写得太美妙了!”“我太想亲自去看一看。”„„课堂上充溢着无拘无束的神驰,学生的情感在情景交融中得到激发和升华。

(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用苏丹大灾荒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阳光下傲然的小草,田野间盛开的杜鹃,山谷里飘过的悠悠白云);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结合诗句和成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

四、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到自尊心很强,采取激励措施,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的措施有多种,如经常进行作文评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设名次和奖级,进步快的合作文有特色的,都分别给与奖励,最后把班上的佳作张贴在“作文专栏”,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与日俱增。

实践表明,讲评作文同样也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作文的方式要有所创新,可以是教师讲评,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内互评;可以全批、眉批,也可以面批。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无论选择何种评阅形式,都要注意用激励性语言,这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文章的畏难情绪,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评语不仅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同时也要用真情对学生进行鼓励。一次讲评《献一份爱心给妈妈》的作文时,我为班里一个有轻微心理障碍,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写道:“你的文章感情真挚,条理清晰,字迹又是那么工整,老师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为自己对妈妈发脾气感到内疚,为自己没能考出好成绩而伤心,老师为你的懂事感到欣慰。其实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你给妈妈读读,她会理解你的。” 后来,在我有意的、不间断的鼓励下,这个学生的自信心明显的增强了,在随后的月考中,她进步明显,作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讲评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专利,也是全班学生互相激励即每个学生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我常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鉴赏、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每组都澳将评语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同时还要将评阅人姓名签上,这样,写、评双方都能做到态度认真、评价谨慎。学生的评语往往比较全面、具体,有的学生能够提出几套修改方案,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和智慧。可见,讲评作文既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是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以便吸取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在兴趣培养中体味创作的快乐。

此外,我还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我常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来注上批语并提到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见到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感到很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写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努力。不仅如此,我还注意作文批改的速度。小学生写完作文后,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他们希望马上能见到教师的反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自己哪些地方写得好受到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等。所以,教师尽快批改也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修改作文。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应该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文训练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努力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

1、刘国正《作文·真话·生活》 选自《作文教学和实和活》

2、张建师《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动感网络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2

一、指导审题

众所周知, 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由教材的限定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命题的。题目分为全命题, 半命题, 或根据提示要求进行题目自拟等。在指导学生习作中, 先指导学生了解题意, 掌握题意的要求、范围。这样方可保证写出来的作文不离题, 如习作《我的菖菖菖》, 象这样的半命题作文, 可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的好妈妈”、“我的好老师”、“我的小书包”等人或物。“我的”说明是属于你的亲人、朋友、同学或心爱之物。题目的后半部没有明确规定范围要求很广, 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或写景, 但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写出真情实感。

通过审题, 使学生明白这次习作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题材范围, 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可写的内容较多。但在众多的题材中, 我们如何选材定题呢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写人可选择自己的亲人、师生。这样, 内容丰富, 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因材施教

言为心声, 有感而发。要想把心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就应该顺应他们的心理规律, 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一种乐意倾吐、表达的欲望。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习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让学生从活动实践中得到第一手材料,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达到有感而发的最佳状态。上学期, 班里符小花同学因父母外出打工, 家里晚稻无人帮忙收割, 小花同学不得不旷课回家收割水稻。笔者获悉后, 立即在班上动员, 一场有难相助的活动在班上悄然兴起了。在班干部的带头下, 班中40多名同学利用周末时间, 为符小花同学收割晚稻。众人拾柴火焰高, 符小花家里的难题在班里同学的帮助下, 顺利解决, 符小花又愉快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亲自经历了一次团结互助的劳动。所以, 在这次习作上, 笔者引导学生把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写下来, 通过教师谈话启发, 学生展开想象思维, 拟定了自己要写的题目:“助人为乐风格高”“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符小花同学笑了”……这次习作因学生有情感体验, 因此, 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选材

众所周知,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出来的。确定完中心之后, 就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去选材。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都不能写。同时, 要告诉学生, 在习作构思过程中, 应考虑哪些问题, 也就是所选的事物, 有哪些方面值得你爱?如何具体表现出来呢?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找到典型材料, 写起作文来才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这样, 还能克服学生犯选材陈旧、情节平淡的毛病。另外, 在审清题意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准备的材料说一说, 并相互交流。这样, 学生选材的思路就拓宽了。

然后, 教师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诱导学生, 你打算写什么?怎样表现它的特点和喜爱之情。这时, 学生会像打开了话匣子, 纷纷说开了, “我要写我的爸爸, 因为爸爸为了我上学, 吃苦耐劳, 省吃俭用, 值得我爱”;“我要写我的老师。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 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 老师真伟大”;“我要写我村的新面貌, 现在我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彩电, 使用沼气煮饭炒菜, 水泥道路纵横交错, 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村庄今非昔比, 太美了。”从学生话里, 材料充足,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教师充分肯定学生选材后, 进一步指导学生要找出事物特点或闪光之处, 也就是抓住了典型材料, 作文才能做到内容具体, 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四、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因其识字量少, 思维不够广阔。老师布置习作下来, 往往是挠头紧眉, 不知所作, 有的一写又停, 写了又涂, 反反复复句不成句, 段不成段。为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中, 要善于引导, 拓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脑中有画” (通过观察、记忆形成的即将记叙下来的图像) 和“笔下有话”也就是说要做到:“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3

【关键词】积累;闪光点;示范;生活

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而“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则更是许多学生的心声。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忧”,生“忧”则必“厌”。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此我们需要做这些工作。

一、要学会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写作总会面临一些这样的问题:语言不生动、总写流水账、选材陈旧、立意没有深度、重点不突出、叙事不具体、不知道如何入手等等。这是因为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就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同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积累。

首先语言方面的积累。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还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也就会妙笔生花。

其次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抄袭。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就提到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即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不是旁观者。也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内容,才会有血有肉。

二、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结果,他们的学习意愿就全消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凡爱上写作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他爱上写作不是第一次获奖,也不是作品变成铅字,更多的都是难忘教师曾把他的作品当范文来读,哪怕是有人曾表扬他的一个字用得恰当。所以教师应更多的关心学生的尊严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特别是那些差生因害怕作文出现病句、错别字、结构混乱等等闹出笑话而遭到同学尤其异性同学的耻笑,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

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都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平时不爱作文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因此科学地使用“表扬”以尽快激励学生进入某种层次的写作状态,这一点很管用。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某句话写得顺畅,你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奖,带着一种爱、尊敬与惊喜,一股劲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赏识可以给人极大的自信。你所用心捧出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朵大花、真花。

三、注重教材和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学生写作期间要适当的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所以我们要注重教材和教师的示范作用。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些下水作文。常言道:“老师傅不高,教下的徒弟凹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更应当是积极参与者。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但能掌握上好作文课的主动权,而且能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学生还能把你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合作伙伴,从而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强烈兴趣,

四、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

学生的生活毕竟是狭小而肤浅的,认识也有待不断的提高,因此作文命题需要多动脑筋。

要忌“空”、 忌“深”、忌“疏”。所谓“空”,就是有的作文题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写; 所谓“深”,就是命出来的作文题目连题意学生也不易理解,更谈不上把文章写好; 所谓“疏”,就是作文题目涉及到的事情学生不熟悉,难以下笔。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指导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激起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这样他们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总之,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是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牵线搭桥,给他们鼓励的美言,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好感。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就能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起他们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生明.语文教师应写好“下水作文”[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09(4).

[2]刘国正主编 《语文之桥》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

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篇4

1、故意创设一种情景(其必须以真实为前提,不能让学生察觉我是在有意设计情景)。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境,感受真实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了复习“Itdoesn’tmatter------”句型,我在第二堂课前故意迟到了几分钟,当同学们正在焦急等待时,我一手拿书,一手提录音机,匆匆地边进教室边向大家露出抱歉的神情说:“I’msorryI’mlate.”有部分同学愣了愣,马上争先恐后的大声回答:“Itdoesn’tmatterthistime.Butcomeearliernexttime.”我马上反应:“Thankyou!”

为了复习“Couldyouhelpme?”与Letmehelpyou.”句型。我故意忘了带插线板,由于教室的讲台离插座较远,那么我在插录音机的插头时,我就得去搬讲台。我装出花了很大的力气,还搬不动的样子。我就问:“Mydearclass.Thisdeskistooheavy,Ican’tcarryit.Couldyouhelpme?”马上有同学接应并跑上来“Letmehelpyou!”在“Thanksalot”与”That’sOK!”声中完成了复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5

摘要:高中生多不愿意把精力用在语文学科上,总觉得语文学习枯燥,而且努力了提高也不明显,不如把精力多放在理科方面更有效果。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变得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乐趣又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激发 学习语文 热情 四步曲

一直以来,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不愿意把精力用在语文学科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成绩提高较慢,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考时分差一般不会像理科那样大。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语文教师发出了教书难,教语文难上加难的感慨。这些也到是事实,不过,如果多用些心思,激发起学生自身学习语文的热情,还是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在这里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的问题,谈一些拙见。

一、明确目标:运用榜样力量,坚定必胜信念

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一部分表现在“偏科生”身上,一部分表现在各科基础都较差的学生身上。他们往往觉得以前自己没有学好语文,已经读高中了,再学恐怕为时已晚。针对这种情况,面对入学新生,我总是拿上届学生中成功者的事例激励他们。每届都有一些原本基础一般、资质并不高或者语文学科是弱科的学生,经过正确的引导,刻苦学习,他们最终取得优秀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想让学生明白,某科学习差不仅仅在自身资质上,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态度决定一切”,并让他们明白,生活总会给勤奋、吃苦、上进的青年一份回报。这样,学生的心胸顿觉开阔,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坚定的信念,这无疑会成为他们努力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

二、持之以恒: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情志

常言道: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是容易的,而让他们为理想持之以恒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为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信念,坚强自己的意志。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多为名家名篇,是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良好材料。例如,通过《我与地坛》的教学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明白人应该怎样活着;通过《勾践灭吴》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为了心中的理想要做到“卧薪尝胆”,要能付出相当的代价;通过《种树郭橐驼传》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讲求方式方法……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应有的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同时也坚定了信心,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三、巩固成果:及时肯定进步,学生享受成就

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也为之努力奋斗了,时间一久,就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动摇信念,放松斗志。为此,语文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及时点亮学海中的那盏灯,让学生有收获的成就感、愉悦感。大凡在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都明白:一个高中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不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的,光凭一两次考试也很难说明问题,有时候努力了一阶段之后,从成绩上看不出有什么提高,这会使学生相当沮丧、灰心。这时语文教师就要仔细比较,耐心观察,抓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进步及时表扬,充分肯定。比如,我抓住在“课前一题”的口头演说中表现出色的`同学,为他们举办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等;及时肯定在练笔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将他们的作品分成专栏,作为“班报”印发出来,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习作能够“发表”,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即使是进步不明显的学生也会心生羡慕,在暗中狠下工夫的。时间一久,不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语文水平渐渐有所提高,就连学风班风也会明显改观。

四、迁移拓展:着眼学生发展,关注社会生活

光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是不够的,最终学生要参加高考,高考要的是真功夫,所以语文教师必须着眼学生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师都明白,基础知识部分每年必考,而这些分数的获得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最忌将这许多内容都放在高考复习时进行。而近年来的高考主观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此,我在教学中又安排了如下一些活动。

1。美文朗读,利用课前5分钟,轮流请同学到讲台上来有表情地朗读篇幅不长的美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字音的准确,感情的体会、酝酿和表达,都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学修养;也能促使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2。关注生活,利用休息时间,多收看新闻,留心社会中发生的大事,电视中有很多栏目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而这些知识又不是课本中所能学得到的。从近年高考题来看,语言表达这一块紧跟时代步伐,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出题形式灵活多变。语文教学应是开放的,灵活的,既要抓紧基础,又要将学习扩大到整个生活中去,这样的语文教学才具有趣味性、时代性、社会性、现实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写字 教学 自主 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一年级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在低年级就要求会认1800个左右,会写1000个左右。”我班现有46名学生,可是来自于周边至少6个不同的幼儿园,还有的甚至是跟随父母打工在外地就读的幼儿园学生,当他们读一年级时,家长又把他们送回来然后再出去打工。因此学生识字写字功底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在本地读幼儿园的有一定的基础,而在外地读幼儿园的子女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对来说要差一些。现在,当他们放学回家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要忙于自己的生计,有的家长甚至是文盲,根本没有办法来辅导自己的孩子,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字迹写得潦潦草草。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该如何进行写字的教学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采用灵活多样形式,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是有学习的倾向或者说具有学习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在教学中他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入门向导。所以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此,首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选择符合学龄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写汉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写字也不是一时就能练成的,要靠长久的坚持下去。要想让活泼好动的小朋友静下心来好好写字,慢慢喜欢上写字,并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视起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学起来的效果也会是非常棒的。

二、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写字的渠道

“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延伸到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提倡广义课程观指导下的大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写字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拓宽小学生的写字渠道。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整个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代讲贯穿整堂课,学生都处于机械化的接受状态。传统意义上的写字,同样也都是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多重的要求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形式下只会导致写字教学越来越呆板,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产生烦躁的心理,也会变得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新课标的出现,指导我们在新的理念下,不必按照那种死板、传统的模式教学,写字课的教学要改变以往教师讲解写字知识,学生按照要求抄写,或学生只是简单地抄抄写写的做法,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研究笔画的书写笔法。

2、在思考中写字

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孤立地教学生写字,而是要采取多种有趣的形式,多创造一些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日”字时,我让学生多动脑筋,动动笔,仔细发现一下这一字加一笔画可以变成哪些字,由于“日”可以从汉字的笔画变化出很多不一样的生字,所以正好借这一特点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勤动脑、勤动手。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书写在日字上加一笔画,变成了“田“、“目”、“由”、“甲”、“申”、“白”、“旦”……这样,由一个“日”字拓展开来,同时也认识和巩固了由日字拓展开来的这么多生字。原来这一个字加上一笔画还可以变成这么多的新字体,使得学生会对中华汉字的奥妙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运用各种写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活学生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字教学目标是这样规定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 熟悉字体结构

首先得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各种基本笔画,让学生理解所写的字都是由哪些笔画组成,各种笔画又怎么去写,整个字的笔画如何组合写起来才端正、才美观,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把握好这一关,将对今后提高识字写字质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要求学生去观察每个字体的不同构造,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在汉字的结构中,左右结构的字占得比例最多,这一类型的字,一般有左窄右宽的,左宽右窄的,左右相同的等等。而其他结构的字体也要注意写得均匀一点。

2、熟悉田字格各部分名称

要让学生把字写好,本期,我让学生充分认识田字格各部分名称,在此基础上把横中线和竖中线相交的点为中心,然后让学生数田字格中横中线上与竖中线上上、下、左、右小圆点的个数,学生在写字时,老师就指导学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该在填字格的具体位置。这样所有的学生对字的写法就有了共同的认识。也就容易把字的结构、形状在田字格中安排的更好。

2、 师范写、生练写

就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范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字当中,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要写的生字,同桌分析一下每一笔所处的不同位置。再让学生说说该怎么写,注意哪些细节,然后教师再进行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范写。轮到学生写时,得先让他们书空写,了解一些笔画顺序,再在书上描红,临写。最后练写,教师这时只需要进行巡视指导书写就行了。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

3、 创设各种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学生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他们喜欢在玩中学习,在娱乐活动中学习,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游戏中写字,让学生们在玩中写字,把“玩”渗透到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 。在“玩”中写字,一般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得出汉字的构字规律。针对这一些,我一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作业本上见红花。对于学生作业本上写得好的字体,我都会印红花来表示,一朵表示一般,还需努力;两朵表示还不错,继续加油;三朵表示写得真棒,希望你继续保持。每当学生拿到作业本时,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作业本数起红花来,8朵红花以上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博士”,学期末再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对这样的形式,积极性还是挺高的,每次拿到本子都要和自己的同伴进行相互的比较,看看谁得到的红花和“小博士”最多。

(2)组组进行激烈赛。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坐姿最好、字写得又端正、又整洁,每个人都是代表自己小组里的一份子,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获胜的小组将得到“你真棒”大拇指一个。

(3)个人抢占大风头。每个星期我都会在班里举行一次个人写字比赛。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获奖,对于得奖的同学,将得到一本小本子,他们的字体也会被张贴在教室里供其他同学观赏。这样做使学生能增强自信心,对自己有着成就感,还能使其他同学有一个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使整个班级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写字氛围。

4、评价行为对于学生的写字影响

学生字体的好坏离不开老师和他人的评价,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好的评价就是对他们的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他们书写态度是否认真,书写习惯是否良好,还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笔画是不是都把握了,更要重视学生书写的正确、端正和整洁。通过评价还能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和自信心。写字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言语上的激励

激励性的言语能使人从沮丧中增加勇气和信心,学生也一样,他们都想能从老师和别人那里得到赞扬和鼓励的话语,那他们就会有信心去做好自己所能做到的一些事。作为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写字作业时,我们更要注意语言的分寸,要以亲切的鼓励语为主,千万不可以在写字很差的学生面前说出“你的字怎么这么难看啊!”之类的话语。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对写字的厌烦,更会使他们对写字失去了信心,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对书写产生兴趣,要多给予鼓励。

(2)书面上的激励

在批改每一次的作业时,我都要对学生之前的作业进行比较,对于这次写字有进步的学生,我就会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一些鼓励性的批注,比如:“你有进步”、“真棒,老师看到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有精神了”、“继续努力,你可以做到的”……对于一些写字进步缓慢的学生,我会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上:“相信自己,你能行的”或者是“老师看到你的字比以前有一点进步了”……这一些都会给学生增加信心和勇气,使得他们能慢慢地写好生字,逐渐喜欢上写字。

总之,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运用灵活多样的写字方法,拓展学生的写字渠道,学生才能有写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在写字中才能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乐学、爱学,使学生们变“苦学”为“乐学”。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深入了。

激发写作热情要注重技巧指导 篇7

一.改革课堂作文教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 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 应该飞扬着激情, 燃烧着思想, 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 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 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 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 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上作文课时, 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 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 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地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 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 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2.让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 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就是说写好文章的秘诀在于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首先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真人真事。其次是说真话, 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 也就是认真诚实, 实事求是, 没有科学的态度, 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 在写作时, 切忌内容虚假, 无病呻吟。第三, 抒情要真切, 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 幸福也罢, 痛苦也罢,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 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善于捕捉它们, 那么, 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二.教给技巧, 帮助学生会写作文

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平时能说会道, 可让他写出来就不行了。也有家长说, 平时孩子也喜欢看各种课外书, 可怎么一到写作文就犯难呢?

其实儿童作文有四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就只是把自己要说的、想说的话用嘴巴说出来, 这是口语交际;第二层次要求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具体地写下来, 这才叫书面作文;更高层次的要求是, 作文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 可以把长话变成短话, 把短话变成长话;最高的层次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对于小学生作文, 首先要求做到头两个层次, 先写自己想说的, 再写看到、听到、想到的。

新课改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自由表达”, “我手写我心”, 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回归到生命本真, 让孩子写作投入真情, 表达真我。所以现在孩子上作文课不是要学习套路, 学习作文得高分的固定模式, 而是学习写作技巧, 如何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开头结尾、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等等。

三.善用创新, 让学生写出美文

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 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文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上创新

写文章要有独特的见解, 别人浅见我深见, 让人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立意才能深刻而有教育意义, 才能给人以启迪。在作文时, 我常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因素立意构思, 以避免许多立意的雷同, 使文章新颖而独特。

2. 形式上创新

形式上创新主要表现在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 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等。说明文可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 使文章生动, 记叙文可用拟小标题的形式等, 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选材运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3. 语言上创新

鲜活的语言可以为文章注入新内涵, 使读者产生新感觉, 触发新感悟。

四.重视评价, 以成功感促写作热情

我们都知道,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语可由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写, 还可以请家长写, 然后, 在作文课和课余时间让同学们传阅。一篇小文章, 有那么多人过目, 常常能刺激作者, 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不断奉献佳作。前天, 卞佳慧在日记中这样说:“老师, 给我写一两句话吧, 我喜欢对话。”而对卞前远, 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精炼的语言, 浓缩了你的人生追求, 诗意的述说, 体现出你的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 又一次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再出精品, 我很期待!”发作文本时, 我曾悄悄注视他, 那激动的眼神掩饰不住的笑意告诉我小小的作文评语是这般有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8

关键词:中学作文;学生心理;激发热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直是中学作文课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命题,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一、运用探索、猎奇心理命题

探索、猎奇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的探索、猎奇心理会愈加强烈。外面世界的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索,这种心理实际上是因为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征服欲。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析。例如据报道“动物园里动物的寿命远远不如在野外生活的同类”这个材料,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动物园的动物食物充足、养尊处优,不用担心天敌的侵袭,照理应该寿命很长的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想叫他们不说都不行。此时,让他们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文章,学生自然手到擒来。探索、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会产生良好的引发效果。

二、运用质疑、是非心理命题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争辩。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的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疑难,明辨是非,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有“礼”走遍天下》《班门弄斧辩》,这类命题很触动学生的是非心理。用“礼”来走天下,打天下,这是哪来的道理?”“弄斧为什么不能到班门?”一股反对歪风邪气的情绪油然而生,写作的冲动就产生了,学生自然会有兴趣写作。

三、运用关注、责任心理命题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他们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长的责任态度,特别到了九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长,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强烈。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注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命题的又一思路。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中学生当干部弊大于利吗?》《读书与做人》《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等。这类文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明星,对待明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的同学早恋了,该怎样看待和对待;同学选我当班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类问题就不单单是作文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们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这类问题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题,他们乐于去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命题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由小悦悦想到……》,这类作文就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四、运用审美、认同心理命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着生活。对于中学生,主要从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上进行美的教育,力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中学生进入青春期,除了逐渐注意外在形象外,内在审美体验明显加强。他们强烈追求真、善、美,按照社会培养,通过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审美情趣,来评价周围的世界,希望环境美化、社会净化、世界美好,自己变得更完美。了解这种心理,我们就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如《从一声“谢谢”谈起》《谈“净化”》《谈“生活的色彩”》。前两题能唤起学生美化环境、美化心灵的审美情趣,后一题则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绚丽多彩、思想的丰富多彩的更高的审美要求。这些文题把学生带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当学生用他们的审美观确立了美好的事物时,认同心理也同时产生了:“善善而恶恶”。他们会赞美、学习美好的东西,批判、摒弃丑恶的事物。

总之,只要我们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命题,注意“投石效应”,我们就多了一把启动学生兴趣作文的钥匙。

参考文献:

陈琼.贴近学生心理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阅读与鉴赏:教研[J],2007(08).

上一篇:小学语文《詹天佑》 说课稿下一篇:与安全方面相关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