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800字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800字(精选10篇)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800字 篇1

“唉,这人啊真是一种惯会自怨自责的怪物!而我,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

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人很容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人生就会轻松许多。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代谁。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去的积累。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容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容易挥发。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作文 篇2

例文一:

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欣赏。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

《少年维特的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认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维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时,绿帝很开心,可维特依然放不下这段感情,最后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历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过,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居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维特太伟大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认的心是热的,都是有感觉的。遇到困难的人应该伸手解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应该想不开,因为世界是奇妙的,在这个地方失去的,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请那些在绝望与痛苦的人们打开心结,不要想不开,应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跟别人交朋友。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叙一个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过,即使我遇到困难,我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岭,我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书中,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唉,这人啊真是一种惯会自怨自责的.怪物!而我,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人很容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人生就会轻松许多。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代谁。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去的积累。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容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容易挥发。

为什么快乐容易过去而痛苦会伴随人很长的时间呢?这就要看人为什么会快乐,人为什么会痛苦。人得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会快乐。找到满意的对象、得到钱物、得到职位、吃到美味、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都会使人快乐。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乐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们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者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会痛苦。失去钱物、与人争吵、受人误解、考试失败、身体不适等都会使人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痛苦是与失去和得不到紧密相连的。人们得到之后就会习惯于东西和财物带来的便利,会很快地变得麻木。从心理上来讲,人们会将获得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会给人原来习惯的生活带来不便。当你拥有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我们有很多东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选择,因此你不会痛苦。当想使用某样东西而你没有它时,你就会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过去,咀嚼失去的爱,回忆当日的辉煌,悔恨过去的错误,另一些人则憧憬未来的美好或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人来讲,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现在,也就是歌德所说的眼前。人永远只能和现在一起流失。过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变化无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数,歌德的建议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

我同情维特,但并不赞扬维特,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他痛不欲生,原来一切让他热爱激动,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赐给他激情和快乐,当他下决心离开绿蒂后,他到社会上供职,聪明才智却得不到施展,社会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个个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诈,尔虞我诈,一心追逐地位,维特很伤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当受到绿蒂的拒绝后,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维特的烦恼不只是维特自己的烦恼,也不只是如评论家所说是十八世纪德国的现状,维特的烦恼是人性的体现,人不论贫富,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哪个时代,人的烦恼都是一样的,放眼看去,社会上龌龊重生,道德沦丧,人之恶又何时随着社会的推进,年轮的增长而改进,每一个年青人,纯洁善良的心在成长过程中必遭伤害,有的人受到伤害后流于庸俗,有的人宁折不弯,有的人避世独立等等,回顾一下自己的青年时代,自己都会哑然失笑,年青时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对事情是多么较真,对的绝不允许说错,眼里揉不下沙子,因为这受过多少委屈,吃过多少苦头,留下过多少眼泪?现在我崇尚陶渊明,我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些丑恶厌烦的事,我就抛开去,不给他们发挥的市场,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蕴,处处有我寄托情思之处,何必纠缠于丑恶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维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样把烦恼倾泻于写作,歌德就是重生后的维特了!

本书从多处反映出作者对贵族阶级和庸俗的市民的厌恶,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也是启蒙运动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但这些放在如此强烈的爱情边上,就像明月旁边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是只有青年才有的爱情,无所顾忌的爱情。如果说夏绿蒂一开始还带着一丝理智,妄图拒绝维特的攻击的话,那么最后当她听到维特疯狂的倾诉时,她简直对来势汹涌的爱情毫无招架之力,她彻底陷落了。从另一意义上来说,维特的死也是一种无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即使没有礼教等这么许多方面的阻挠,这么猛烈的爱情,经过时间的冲洗,也难保周全。所以维特的死,也是一朵娇艳的玫瑰凋零,只有经过采制,香气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段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候定格成了永恒,这才有了这部书的不朽。这也是这部书吸引我之处。在这部书里,歌德用诗一样的语言谱写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爱情叹歌。书的体裁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书信体读来更有真实感,更利于感情的宣泄。故事时间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却非常大,这是作者独到之处。其中涵盖了主人公从倾慕到陷入热恋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历程。这本书带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小说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的影响;但从气势上来说,不免输于《悲惨世界》等宏篇巨制。精彩的语言描述,华丽的修辞运用,紧凑的故事情节很快弥补了不足之处,使整本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爱情长诗,让你为之心动,为之陶醉,虽然人世间还存在欺骗与罪恶,但歌德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纯净的爱的世界,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合上书,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作者创造了“维特”,引起了我的共鸣,这是表达年轻人心声的一部伟大作品,希望也有一个人能够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例文二:

小说的情节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小说中的一部分情节,特别是结尾的部分,不同于歌德的经历。维特自尽了,歌德却沉浸在痛苦与写作中。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

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挫折,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维特为捍卫自己的爱而殉情,虽然他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很不可理解的,但在我看来却又是一个必然,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对爱情执着追求,对爱情抱有幻想与希望,本是美好的事情,但正因为对爱情所持有的幻想与希望太过于完美了,所以一旦爱情失去了,自己曾抱有的幻想与希望也在瞬间破灭,对维特而言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因此,最后维特用最极端的方式——死亡为自己的爱作了诠释!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爱!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是我们应该赞扬的,但是却不应该是我们模仿的。在主人公的个人内心中,他认为除去爱情便一无所有,而我们是不应该有这种感观的。因为在爱情之外,还有亲情相伴,友情相随,所以我们并非一无所有。

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有感 篇3

小说的主人公维特在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告别了家人与朋友,来到了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不久后,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故事由此而展开。当他回到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来到这个山村时,在人生的迷茫中,使他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在绝望中跟绿蒂作了最后的诀别。两天后,留下了遗书,在午夜时分默念着绿蒂的名字,拿起绿蒂丈夫的手枪结束了年青的生命。

少年维特走向极端,是他诸多烦恼累积的结果,是他对人生感到绝望后的选择。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热爱生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绝不能像维特这样承受不了人生中的压力而走向极端,要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很精彩。但是,小说的主人公没有做到这一点,年纪青青多才多能,令人惋惜。

在人生的迷茫中,维特也有过一些努力,躲避过,隐忍过,但始终没有能够摆脱人生中的烦恼,没有找到摆脱烦恼的方法。当他得知绿蒂已经是阿尔伯特的未婚妻的时候,在朋友的劝说下回到了城市;当在城里公使馆当了办事员看到种.种社会阴暗面的时候,他下决心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但最后他忍受不了在伯爵家吃饭时受到众人的嘲笑,辞去了公使馆的工作。

离开公使馆后他仍然试图改变命运,想去参军,但在侯爵将军的劝说下放弃了。在迷茫中,他怀念绿蒂,又回到了曾经去过的山村。当他回到了那个山村的时候,绿蒂已经嫁给了阿尔伯特;他曾经作过画的两个孩子,小一点的那个已经死去;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也已经解雇了。后来得知那位被解雇的农夫杀了人,维特想去救他,竭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

面对种.种变故,他感到很烦恼,身心痛苦到了极点,最后在绝望中结束了年青的生命。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年轻人走上社会后,对爱情、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迷茫时的困惑,这些困惑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是勇敢的去面对走出困境,还是像维特一样选择绝望,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的问题。

总之,《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好书,通过看《少年维特的烦恼》,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有帮助。你看了这本书,也会像我一样有对人生的思考,走进少年维特的精神世界,探索我们的人生历程。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600字 篇4

维特因懦弱为爱情献身,如今才发现他是一热血青年,他爱平民,呼唤众生平等,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维特与穷人打成一片,鄙视达官贵人,因为他看透了“某些稍有地位的人,总是对老百姓采取冷淡疏远的态度,似乎一

接近就失去什么来着……骨子里却想叫穷人更好地尝尝他们那傲慢的滋味。”

维特爱绿蒂不是由于绿蒂的美貌,他更看重绿蒂的善良和善解人意:她答应母亲临终遗言,如慈母般照顾一大家人的生活,给病友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即使如此,可爱的绿蒂明明爱维特却嫁了阿尔伯特还忐忑不安地亲

手递出那把置维特于死地的手枪……即使拿破仑读后都觉得不可思议,也许是歌德对绿蒂爱维特爱的势力的巧妙讽刺?笔者以为维特之死不仅仅是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对抗礼教的悲剧。这出悲剧隐含的深意胜过梁山伯与

祝英台深情化蝶,维特的极端行为,强烈地表达了歌德代表青年对美、自由、平等、自然、本真的热切呼唤。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800字 篇5

看完了整本书,一股压抑的感觉,久久不曾退却。也让我似乎懂得了许多不曾懂得。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写了维特少年时在村庄里,自由的幸福生活和他与绿蒂的相遇,相识,相知和相处的过程。从他对绿蒂深深的暗恋,由于后来绿蒂与别人订婚,维特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忍痛离开了故乡。而下部也就此开始。下部中,写了维特当公使时的生活,以及回乡后与夏蒂的接触,到最后因为对夏蒂的爱太深,反而得不到她陷入无法自拔的悲痛最终自杀。

我一直在想,绿蒂真的迷住了维特吗?真的让维特深陷得无法自拔,以至于宁愿背叛生活,而去做一些疯狂的举动,来试图得到绿蒂的爱?又或者到了最后因为没有得到心爱的人的爱而一定要靠死来了却自己的生活?他的这些举动是为了什么?又到底值不值得?最终,我想通了,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一切都没有为什么,也没有值不值得。

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维特的悲哀也许就不存在了。那就不会为了那些所谓的爱,放弃一切。放弃那些关心你的人,那些爱你的人。所以我们要珍惜那些生活的点滴。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800字 篇6

维特是一个恃才傲世的青年。他虽失去了维兹拉,但在出席一次舞会的途中,偶然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一见钟情。绿蒂是凯士特南的未婚妻,当年15岁,而凯士特南却31岁。维特对绿蒂十分迷恋,便向她表明自己喜欢她。这使绿蒂惊惶失措,她把维特的表白告诉了未婚夫,凯士特南对此表现出不在乎。维特知道这个情况,感到十分震惊,为了自己,也为了绿蒂,不想牵连绿蒂,于是他立即逃回法兰克福。他接到了一个凶杀案,对寡妇爱得刻骨铭心的长工是凶手。他杀了一个人,被告上法庭,而维特十分不满,想袒护这位长工。结果遭到法官的拒绝,于是产生了烦恼,再加上以前办公务的种种遭遇,从而一步步走向了极端,借了阿尔贝特的手枪,利用手枪产生了自杀式死亡。

歌德的周围充分保留着腐败的社会,庸俗屈从的平民百姓和虚伪的政府机构。社会没能给他份好工作,在爱情方面又受到了打击,不免使他的心中怀着不满情绪。他想:为什么时代会这么落后?人们怎么能无主见呢?一连串的想法在他脑中跌宕起伏,使他无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的时代变革,对于维特以及他身边的每个人来说,都是致命式的。

爱情固然珍贵,但终究不及生命宝贵,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社会上有许多陋习分子,他们为谋私利益、得到好处,于是用舆论来指责某些人。内心弱小的人就会经受不住,从而一步步走向极端,最后死于别人的言谈。我认为舆论有好也有坏,但只要内心强大、不畏挫折的人过得还是很好,没有受到舆论的影响。真正内心强大取决于本质上的好坏,若你做的这件事受到别人的赞扬,那你完全不用搭理陋习之人;但反之,别人唾骂这件事,那你应该极度关注,想想自己有无错误,为什么会犯错?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 篇7

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书中写到:一个人只有在又回到原地时,才会痛心地承认自己的是真的迷路了。我辛辛苦苦地在生的原野上奔走,我以为我走的很远,我以为不久我将抵达,然而现实却把我摔回了原地。风从四面吹来,我却不知该往哪儿走。

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有过。深深地爱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得到的人而无法自拔,这实在是人世间莫大的悲哀,值得人们同情。不幸的是,维特又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而又极其偏激的人,一旦爱上一个人便把整个世界给忘记了。他的心智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灭。在他预感又确认这份爱永远要这样痛苦下去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后他平静地选择了死亡。我惊讶世间竟有如此强烈地爱。爱一个人竟可以达到如此的程度。但可怜的维特,是多么值得我们同情啊!

一个人可能在爱时变得才智超人,也可能变成世上最笨的人,这部书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学会冷静。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 篇8

这篇描写炽热而不幸的爱情的故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由自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赋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丰富卓越的才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 维特出身市民家庭,他思想敏锐、感情丰富、才识过人,是一代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资产阶级关于“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平等、博爱”等的思想意识,无不渗透进他的言行举止之中,而具体化为对于“自然”的无限信仰和崇奉。他热情讴歌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视自然神性之所在,以“自然的儿子、朋友和情人”自居,甚至渴望成为“无所不在的上帝的一面镜子”,这里的上帝正是他崇尚的大自然。他对自己的心负责:“我这颗心是我唯一的骄傲,只有它才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一切福佑,一切灾难的源泉。” “我所知道的,谁都能够知道。——只有我的心才为我所独有。” 维特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敏感,他热爱自然风光秀丽的小村子——瓦尔海姆,“在这里感到很惬意。在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剂治心灵的良药,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着我常常寒颤的心。”他甚至“想变作金甲虫,遨游于芳香馥郁的海洋中,尽情摄取种种养分。”将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因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他将自己的艺术也抛到了一边:“我是多么幸福啊,我的挚友,我完全沉浸在宁静生活的感受之中,以至于把自己的艺术也搁置在一边。我现在无法作画,一笔

也画不了,和以往相比,此刻我是位更大的画家。——每当后来我眼前暮色朦胧,我周围的世界以及天空像情人的倩影整个都憩息在我心灵中时,我往往便会生出憧憬,并思忖:啊,你要是能把这一切重现,是能将你心中如此丰富、如此温馨的情景写在纸上,使之成为你心灵的镜子,如你的心灵是博大无垠的上帝的镜子一样,那该多好!” 只有和处于自然纯真状态的人在一起,他才觉得快活。 “当地的下层老百姓”“很喜欢”他,“尤其是孩子。”而每当他们“只能一起走一小段路”,他“就感到难过。”他还仰慕来自民间的人荷马和莪相,向往荷马史诗和《圣经》中所描述的朴素自然的先民生活与平等和睦的人与人的关系——当维特第一次在绿蒂家的前厅里与绿蒂相遇时,他就被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吸引了。他眼中的绿蒂“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简直像块无瑕美玉似的保持了一个少女全部可爱的自然本性,难怪维特称她是“一位天使”,一见钟情,并一往情深。而他对绿蒂的感情也不只是“喜欢”,更不是“想占有”。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篇9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老实说,我并不喜欢维特这个形象。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尽管后来了解到歌德是想通过这部小说揭露和批判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宣扬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但是我想,即使是排除这些外界的阻力,维特和绿蒂也是不可能结合的。

维特的家境也许算不上富裕或显赫,但应该还是有些地位的。因为在五月十五日的信中他提到,刚开始他去接近平民百姓,向他们问这问那时,曾有人以为他是要取笑他们,至少,维特是从来没有为吃穿发愁过的。而绿蒂,她是六个孩子的“母亲”,她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相比于维特的冲动、孩子气,阿尔贝特的稳重、老成才能给绿蒂和孩子们幸福。如果没有了家里的经济支持,维特根本没法养活自己,更别提帮绿蒂分担什么了,即使是撇开等级观念不谈,对绿蒂而言,维特也是不合适的,他就像是另一个孩子。

维特自是不懂得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面对无力改变的社会现实,他选择了逃避,几乎所有的人在他眼里都是浅陋鄙夷的,他瞧不上所有人的行径,却从来不想人们为何如此,仿佛在他看来,他的思想才是最最伟大崇高的。而绿蒂呢,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勇敢乐观。就像在第一次舞会突遇雷雨时,她带大家做游戏,事后,绿蒂说“其实我也是最害怕的人之一,可我装做勇敢的样子,想鼓起别人的勇气,结果我自己也变得勇敢了”这样的绿蒂,维特永远只能仰望。

即使无法做到无私的爱,至少也应该懂得为爱的人考虑。就像维特自己在七月一日的信中说的,“你能为朋友所做的最好的事,莫过于让他们获得快乐,增加他们的幸福”。然而等到了他自己的时候,维特却一直沉浸在个人的情绪中,快乐或伤悲。就阿尔贝特而言,不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丈夫,他都已经做到了刃他人所不能忍,他将绿蒂的粉红色蝴蝶结送给维特,甚至维特当着阿尔贝特的面也丝毫不掩饰他对绿蒂的热情,这些阿尔贝特都忍了下来。而维特并不领情,也完全不曾顾虑阿尔贝特和绿蒂的感受,他看不到绿蒂的为难,不感激阿尔贝特的隐忍,只为自己的感情得不到自由表达而苦恼。包括他最后的自杀,他用自己的解脱换来了他爱的及爱他的人的痛苦,他亲手毁了他爱的人的幸福。爱本是温情的,可是维特的爱却带来了毁灭,给所有人留下痛苦。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篇10

维特是一个恃才傲世的热血青年。他画画的技术异常高超。他搬到乡下以后,一切也过得不错。可是,自从他见到了绿蒂,他就对她一见钟情。可是自从他见到了阿尔贝特――绿蒂的丈夫以后,他便觉得他的每一天都变得神情恍惚,变得没意义了。他在最后,终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便向阿尔贝特借了一一,自一杀了。

其实,我认为,维特本可以再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一切,来打拼出一片新的天地。可是,少年才俊的`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永远的倒在了那儿――那两棵菩提树之间。维特为什么要自一杀呢?这让我认识到了很多很多,我们面对许多事件,应该妥善处理,把压力化作动力,来面对这个事件,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整天垂头丧气,想自寻短见。这样不仅不会让自己失去下一次机会,而且会彻底得成为一个失败者。其实有无数个美好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上一篇:关于成立妇联的请示下一篇:大学生党课考试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