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名师教学设计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草原》名师教学设计(通用9篇)

《草原》名师教学设计 篇1

(人教版第九册)名师简介

支玉恒,男,1939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其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课堂教学设计富有创意,风格清新独特。巡回讲学执教,深受好评。其教学录像片获全国奖,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全国影响很大。教学著述颇丰,多篇论文获全国或省级优秀、最佳奖。《欣赏与评析》《琢玉》《“课标”教学新录》《专玉恒阅读教学方法集粹》等是近期出版的部分专著。【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3.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人情人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作者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用“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点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画——读说——概括。

《草原散章》教学实录 篇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原散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和作者)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一组草原风光图片。

(大屏幕出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

师:大家感觉草原风光怎么样?

生(齐):美!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女作家楚楚到广袤的大草原上走一遭。

二、检查预习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这位同学的预习习惯很好。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生:(沉默)

师:老师再读课文的时候,就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我对课文的题目就产生了疑惑:“草原散章”的“散”是什么意思?

生1:零散的。

生2:随意的。

师:这样文章岂不是没有了明确的中心?

生3:全文都是围绕草原来写的。

师:文章主题还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的特点——

生:形散而神不散。

三、自读课文,领悟文章结构之美

师:请大家速读一遍课文,看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速读课文)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

生1:文章除标题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生2: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师:“总结”这个词用得似乎不太恰当。总结是相对前面的内容而言,如果是领起后面的内容,我们叫——

生3:总领

师:是的。小标题的作用可以是总领或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标题的作用,仅仅是概括相应部分的内容吗?

生1: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

生2:吸引读者。

生3:使文章更生动。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当然,这篇文章小标题的语言也的确生动、准确。这些小标题的使用,让我们感觉到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1:很美,很别致。

生2:不落俗套。

师:文章在结构上很美。(板书:结构美)

师:文章的小标题很准确地概括了相应部分的内容,你能对这些小标题作进一步的修饰吗?

我们分一下工。以过道为界,南边的同学负责前三个小标题,北边的同学负责后三个小标题。反应快的同学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兼顾其他部分。

(生思考并动手修饰小标题。师观察到学生都完成后开始交流。)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交流。南边的同学有人举手,谁先说?

生1:我是这样进行修饰的:丰腴、润泽的胖草;变化万千的矮云;多如繁星的笑花。

师:这位同学能用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修饰小标题。

生2:我是用书上的词语进行修饰的:恣情率性、令人心旌摇荡的胖草;洁白、柔软而温情的矮云;漫滩遍野、毫无愧色的笑花。

师:很漂亮。现在请北边的同学说说你对后三个小标题进行的修饰。

生1:我是用自己的话进行修饰的:装扮了天空的薄虹;可怜的小水;发自肺腑的长歌。

师:很准确。进一步点明了“薄虹”、“小水”、“长歌”的特点。从“可怜的小水”看,你还很有环保意识。

生2:我是用书上的词语进行修饰的:神的一瞥的薄虹;明净如眸的小水;朴素自由的长歌。

师:很有感情色彩。这样一修饰,草原更像一位仪态万千的淑女。

有人是这样进行修饰的,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

(屏幕出示)

鲜丽的胖草

柔顺的矮云

可人的笑花

绮丽的薄虹

温柔的小水

朴素的长歌

四、细读课文,体味文章语言之美

师:楚楚用女性柔美、细腻、抒情的诗化语言,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间仙境。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说出理由。(板书:语言美)

(屏幕出示)

请用下列句式对课文进行赏析:

我认为 一节中的很美,因为它 。

老师给你举一个例子:

我认为小水一节中的这句话很美:小水虽小,但明净如眸,周遭绿草如睫,正是‘毛眼眼的眼波盈盈流转。因为它写出了草原的淑女气质,特别是“明净如眸”、“绿草如睫”、“眼波盈盈流转”几个词语,更是传神地刻画出草原的淑女神韵。

(学生同位两人进行合作探究,圈点勾画,品味用词、语言之妙。师观察到学生完成后开始交流。)

师:好。我们现在开始交流。找同学说一下你赏析的词语或句子。

生1:我认为胖草一节中这句话很美:那是一种灵醒的绿,一种每个毛孔都闪现出油的绿,一种恣情率性、肆无忌惮的绿,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绿色中挣脱出来的绿。这句话写出了草原上的草绿的超凡脱俗,不同寻常。特别是“恣情率性”,“肆无忌惮”,“跃跃欲试”几个词,用词更是大胆,仿佛草原也像人一样,草的绿无与伦比,像要跑出来一样。

(众生笑)

师:你的想像真是丰富。很准确地赏析出了草原绿的特点。

生2:我认为矮云一节中这句话很美:有一群肥羊,温驯地从中间小跑过去,好像急着去与天界的神羊会合,有一群瘦马,愣头愣脑地从中间踱过去,马太重云太虚,难免“马失前蹄”……这句话是写云的形态变化的。写云像肥羊,像瘦马,我就见过这样的云,我还见过像狮子、怪兽那样的云呢!

(众生哄堂大笑)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相联系,很好。对课文的理解也正确。老师想多问一个问题:你知道“马失前蹄”上面为什么加引号吗?

生2:(摇头)

生3:老师,我知道。这是引用。这是引用的台湾诗人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众生顿悟)

师:你真了不起,很博学。找同学接着说。

生4:我认为笑花一节中的这句话很美:(草原上的花)让人错以为它们总是在眯眯笑着,羞涩淑女的抿着嘴笑不露齿;阳刚豪爽的朗声大笑,有风的时候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花枝乱颤。“抿着嘴笑不露齿”是说话含苞待放;“阳刚豪爽的朗声大笑”是写盛开的花。

师:你品味的很细致。

生5:我认为薄虹中的这两句话很美:虹是松松别在天空浴后长发上的一枚七彩发卡。虹为天空画了一道柳叶眉,霓画了另一道,稍淡些。作者不只把草原比作一位淑女,也把天空比作了一位淑女。任何事物到了作者笔下,都有了无与伦比的美。这说明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师:品味深刻。你都走进作者心灵深处啦!

(众生笑)

生6:我认为小水一节中的这句话很美:小水死去了,如秋撤走后留下一枚惨白的蝉蜕。这句话是说土地干旱,草场退化,写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作者写得很委婉,说明作者对生活充满希望。

师:品味细致。品出了作者细腻的内在感情。

生7:我认为长歌一节中这句话很有韵味:它是游牧民族身上独特的釉彩,他们创造浓郁民风的长调牧歌,是为了给自己心爱的田园押上韵脚。“釉彩”、“韵脚”两个词都很别致,使土生土长的蒙古长调也有了一种古典的韵味。

师:品味雅致、独特。同学们对课文的解读很到位。品出了文章的语言之美,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文章所写的内容呢?

生1: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展现出了草原的女性柔情。

生2:写出了茫茫草原的广袤无边,牛羊成群,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草肥水美。

生3:把粗犷的草原写得如烟雨江南般的优美、雅致。

师: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全面而准确。

五、转换角度,深入解读文本

师:现在我们试着转换一下角度去理解课文。假如你就是草原上的草、花、云、虹、水、牧人,你眼中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

(屏幕显示)

示例:

我是草原上一株普通的草,我和我的伙伴一起铺满了辽远而苍茫的草原。我与天空赛跑时,天空也不是我的对手,在我面前总是屏息低眉的。我有最动人的绿,我的绿恣情率性、肆无忌惮,令人心旌摇荡。

师:我们分一下工。我们从南到北这六行的同学依次写草、花、云、虹、水、牧人。每个同学写一段话。

(生思考并动手写作,师观察到学生都完成后开始交流。)

师:现在我们从每行同学中找出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读一下所写的内容。我们这六位同学按课文中小标题的顺序依次站好,我们这六位同学所写的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生1:我是草原上一株普通的草。草原就是我的家园。我和伙伴在这辽阔的草原上肆无忌惮地生活着。我们从不把高高在上的蓝天放在眼里,我们讨好的是牛羊。我们的绿是恣情率性、随心所欲的,是看一眼就令人心旌摇荡、陶醉不已的。我很庆幸能生活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每天听牧人歌唱,听牛羊低吟,看白云飘过。这辽阔的草原就是我们的天堂。

生2:我是茫茫草原上空的一片云。我是最具平民化的诗人。“野旷天低树”是我千年以前的吟诵;“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我今天的吟哦。我自由,奔放,常去南方看海,但我一定会急匆匆赶回北方,因为广袤的草原才是我的家乡。

生3:我是一朵生活在辽阔大草原上的小花。在这大草原上,有些季节,有些地方,我的伙伴的数量比草还要多。生活在这个大草原上,我们从来没有名字,就像海洋里的水滴,谁会在乎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别看我们只是小家碧玉,与那些花界名媛比起来不够名贵,但我们纯洁、善良、真诚、欢乐,我们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即使把我们直接移植到天堂上,我们也毫无愧色。

生4:我是草原上一道七彩的虹。我是雨后出现的小精灵。我像一枚七彩发卡,装饰了蓝天;草原像一枚绿宝石装饰了我的梦。我的寿命只比昙花稍长,我是“神的一瞥”,但我没有悲伤,因为我生比夏花灿烂,死比秋叶静美。

生5:我是广袤草原上的一汪小水。草原是大地母亲的一件美丽的衣裳,我是这件衣服上的一枚纽扣。我很平淡,没有高山泉流的缠绵;我沉默无言,没有悬崖瀑布的威势。我是碧水一泓,融化了山泉的坎坷,瀑流的骄横。我栖息的地方是牛羊的向往。

生6:我是无边草原上的牧人。辽阔的大草原造就了豪放的我,豪放的我成就了长调的牧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先人对草原的歌唱;“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是今人的心声。草原,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这六位同学谱写了一曲草原散章的绝唱。楚楚听了也会感到欣慰。可见,只要用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下课。

六、板书设计

《草原散章》

楚楚

结构美

语言美

草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 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拨转马头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1)分组读,正音理解:渲染 勾勒:正音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读准音 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 “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2)观察,每组词分别在写什么?(草原景,草原的人,作者的感受)

2.理清文脉(1)课文从草原的景和人这两方面来赞美草原,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情感。(板书:景 人)(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3)分小节朗读。(4)读了课文后,同学们,草原的景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草原的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之后师小结)

小结:草原的景和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字词: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这一段,不懂的词,可以做上记号。

3.理清结构:同学们,我们看看这段话哪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找出来,分别读一读。(个别读)4.读抒情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这种境界”,是哪种境界呢?读读课文的1——5句。(1)师引读:我们看到那里的天……,在天底下……,那些小丘的线条……(2)文中写这种境界就是按“天空——小丘——草地”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分句读)

6.重点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1)读句子(2)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啊)(3)再读读整个句子,这样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感受?(柔美、自然)(4)轻柔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然和谐的美。

7.情感提升(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这样的境界,……(生读抒情部分)(2)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这种境界,……(生接读)

8.写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像这样,作者先写景,再抒情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9.背诵课文。五.课后作业:背诵第一段。试着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模仿第一段写一个片段,可以写写“校园”,“公园”等。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听写词语: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2.背诵: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背诵。

二、理清文脉

1.导入:“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那是谁?(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默读2—5小节,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1)远迎——相见——款待——联欢(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骑马远迎、把酒联欢)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预设:1.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连骨头切成比拳头还大的块,炖在锅里面,炖好了以后,把它捞上来,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用手抓起来吃.2.“迂回”是什么意思?结合句子理解:(弯弯曲曲,环绕)平时,还可以说“迂回的——” 四.骑马远迎

1.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2.读远迎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1)个别读(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人很多,速度很快,很热情,重点品味(1)“男女老少”:来的人很多,很热情(说说可不可以换成人很多?)(2)“飞”:不但让我们感受到速度很快,更让我们体会到迎客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热情洋溢.(3)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穿着各色的衣裳,五光十色,像一条彩虹。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彩虹飞过来。(群马疾驰,能不能说马儿奔驰?)(4)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迎客,那为什么作者说像一条彩虹而不是许多条呢?(这些人是有序地来的,而且彩虹是由许多种颜色组成的,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所以才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飞过来。)(5)那这“一条彩虹”到底还包含着什么呢?平时,我们总说彩虹是一座桥,桥就是把这头和那头连在一起。如果,这里的彩虹也是一座桥,你们觉得连起的是什么?(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一座连接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之桥。)小结:是啊,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

3.感情朗读:现在,就把你感受的这一份美好的情感读出来吧。(个别读——齐读)。

4.品读:“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刚才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那份急切和热情,那么现在作者又用了一个“飞”,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还能换成什么字?(驰,跑,开)比较:哪一个更好?(飞更能体现出我们急切地想看到蒙古包的心情。)(2)是呀,我们也是相见心切呀!读好句子,读出这一份急切。四.把洒联欢,我们带着这一份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蒙古包。引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民族风情。过渡: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读4、5小节,说说,你感受到了哪些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何忍别”是什么意思?(怎么舍得分别)(2)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何”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我们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3)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个别——齐读)(4)因为这一份深厚的情谊,我们不忍分别,我们“舞的舞……(师引读)”(5)在夕阳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我们“舞的舞……(引读)”,(6)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能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依依惜别。)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整篇文章,课文的第一段在写草原的风光美,第二段则在写草原的人情美,那么,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2.作者就是从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读一读整篇课文。

四、课外作业:

1、背诵第2 自然段。

2、阅读《林海》 板书设计:草原 老舍

远迎(骑马远迎)相见风光美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人情美

草原教学设计 篇4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庐山。今天,教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教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要求: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教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清亮、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A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草滩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就像镜子一样。

教师:你感觉哪句好?为什么?

结合平时看的影视作品,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

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教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教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教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教师:教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世界

《草原上》教学设计 篇5

(演唱课)

一、教材分析:

《草原上》是一首蒙古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了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是人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中。

二、教学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感受优美抒情的歌曲情绪。

2.乐于参与音乐,和同学一起感受歌曲所带来的快乐,用音乐抒发对草原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四、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活动1.1-学习音符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来到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你认识音符家族的这三个成员吗?他们分别排在音乐小阶梯的第三、第五、和第六位,唱作:3、5、6。请你跟着老师唱一唱。

学生活动:看教师手势,准确演唱3、5、6三个音。

活动1.2-练一练

教师导语:这三个音,你认识了吗?你看,老师这里有一条小练习,你能跟着老师试着唱一唱吗?发现了吗同学们?这个小练习,是由刚刚我们学过的三个音,变换位置组合而成的。现在你自己试一试吧。请你跟着老师的琴。

学生活动:跟琴演唱

新歌教学:

活动2.1-发现音符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你能从乐谱中找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三个音符吗?请你听老师唱一遍。

学生活动:听老师演唱歌曲乐谱

活动2.2-接龙演唱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一定找到了对不对?你看,这三个地方,出现了我们刚刚学到的三个音符,那就请你跟老师做个接龙游戏吧,你来唱刚刚学过的三个音,老师来唱其他的部分,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

学生活动:看乐谱,做接龙演唱。

活动2.3-看歌词

教师导语:乐谱相信大家都会了,那就快让我们来看看歌词吧,你能看出歌词讲述了一个什么景色吗?

学生活动:看歌词,初步感受歌曲蒙古族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歌词描述的画面,并结合图片,激发情感。

活动2.4-感受歌曲

教师导语:同学们,歌词给我们描绘了这么美的蒙古草原的景色,就让我们赶快在歌曲中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初听歌曲,感受歌词

活动2.5-学唱歌曲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非常简单,相信你们一定会了,那就跟着老师的琴,我们自己来用歌声表现一下蒙古草原的美吧。

学生活动:跟老师分句学唱

教师指导:注意全音符的时值;注意声音的自然、甜美。

活动2.6-完整演唱

教师导语:你学会了吗?你自己来完整的演唱一遍,好吗?准备,我们开始!

学生活动: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拓展总结:

活动3.1-蒙古族歌曲欣赏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草原上》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那么你了解蒙古族吗?蒙古族是我国4大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数量在少数民族中名列前茅。蒙古族人民有三大法宝,即骑马、射箭和摔跤,除此之外,他们还是一个非常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蒙古族的歌曲吧。

学生活动:欣赏《我是草原小骑手》、《我是草原小牧民》

活动3.2-课后小结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篇6

人音版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初步了解蒙古族歌曲的音乐风格。 (2) 根据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创编歌词,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风景欣赏、乐器伴奏、歌曲学唱、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层层深入递进, 逐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学习, 以及对歌词的创编,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蒙古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

在视听、表演及创编过程中逐步感受蒙古族文化及蒙古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双响筒、三角铁、碰铃、多媒体等。

座位设计:U形座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第一, 音乐问好, 烘托气氛:音乐大本营, 天天在进行, 同学们, 你们好!欢迎走进今天的音乐大课堂。

第二, 播放音乐, 出示内蒙古的风景图片,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随音乐一起律动。

设问:沿途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第三, 简单介绍蒙古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美丽奇特的蒙古族风光, 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爱上蒙古族文化。

二新课学习, 体验情感

第一, 读歌词, 整体感知音乐。教师出示三角铁、碰铃、双响筒等, 学生听其音色后选择音色和马蹄声相似的乐器进行伴奏。

第二, 教师加入双响筒伴奏范读歌词。

第三, 教师和学生一起加入双响筒伴奏或学生就地取材寻找身边的乐器伴奏朗读歌词。

第四, 学生加入双响筒伴奏或就地取材寻找身边的乐器伴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就地取材, 寻找身边的乐器为歌词伴奏,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创造性。通过音乐伴奏朗读歌词, 借助音乐的弥漫性,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歌曲的旋律, 为后面学唱歌曲做好充分的铺垫。

学唱歌曲, 深入理解音乐。 (1) 听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歌唱它? (2) 师生用la模唱旋律。 (3) 教师教唱歌曲。 (4) 师生接龙唱歌曲。 (5) 学生分组比赛唱歌曲。 (6) 教师纠错:纠唱歌词“草儿青青”。纠唱衬词“啊哈啊哈嗬”。讲解正确的歌唱方法。 (7) 班级表演唱歌曲。 (8) 舞蹈创编:分组创编舞蹈。分组表演舞蹈。师生一起舞蹈。

分组合作, 快乐演绎歌曲。教师电子琴伴奏, 学生分器乐组、声乐组、舞蹈组与教师一起快乐演绎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表演和师生集体表演, 在进一步体验蒙古族音乐的同时, 培养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拓展, 情感延伸

第一, 展示家乡旺苍的风景图片。

第二, 歌词创编:根据《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创编歌词。

第三, 歌词展示:

我是旺苍小红军

我是个旺苍小红军, 保卫着家乡多自豪。山儿青青水儿秀, 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啊哈啊哈嗬, 啊哈啊哈嗬, 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

第四, 师生同唱展示歌词。

第五, 结束语:同学们, 你们创编的歌词真是太好了, 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就让我们骑上骏马, 回到我们的家乡旺苍, 保卫家乡, 做一次真正的小红军吧!

第六, 学生在《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中, 在老师的带领下律动出教室。

80名师生商讨指挥教学 篇7

5月23-25日,来自全国各地50所高等院校近80名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云集重庆西南大学,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合唱指挥教学法研讨会。

这是继教育部颁发音乐学音乐教师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课程纲要》)通知2007年实施以来,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合唱教学的首次会议。

为期三天的大会与分组讨论会就合唱课教学、合唱指挥课教学、合唱训练、合唱表演与《课程纲要》等问题进行研讨,教学与表演示范,切磋技艺、探讨问题。与会代表提交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合唱教研 大处着眼

中国音教专业委员会合唱学会由高等师范合唱指挥学会发展而成,其成员目前既包括高师音乐学院与系科,也包括普通大学艺术系科与普通音乐学院合唱教学与科研人员,是国内合唱教学与科研的最大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田晓宝以《关于合唱艺术与合唱指挥艺术的美学问题》为题发言,他强调“崇高、和谐”是西方合唱产生与发展的关键性概念,认为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到古典时期,和谐与崇高始终是合唱艺术追求的标准。相反,20世纪现代合唱的发展则趋向与反崇高与反和谐。依此观点从宏观上把握西方合唱作品与指挥艺术,就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合唱作品处理与合唱指挥教学的要诀。

安徽大学张毅教授的发言《国外合唱教育》,从宏观角度比较中外合唱教学体制、课程要求上的一些不同。张毅重点介绍了匈牙利音乐学院合唱指挥课程设置与要求上的一些不同。那里的视唱练耳课程更像是一门综合课程,合唱队员视唱练耳的水平也非常高,对指挥的要求当然更高。他们的练耳不但听、记,而且要求再现。他们的小班课也很有特点,评判学生不是一个标准,注重动态评价,注重因材施教。

合唱教学 以小见大

如果说田晓宝、张毅的发言主要从合唱艺术研究与教学的宏观着眼,那么山东教育学院房思钊教授有关《群众合唱的教学问题》,则是从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方法着手。他认为,群众歌曲的合唱教学,主要应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作品和处理作品的能力。对歌曲的分析,首先考虑是文学与音乐的分析,然后采用不同的合唱艺术表现手段来处理。其中对比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能一种方法唱到底,演唱处理中的二度创作十分重要。

江苏教育学院的韩德森教授以西南大学附小合唱团为协助,在排练过程中完成了《中小学学生变声期前后的合唱教学问题》的发言。他认为在变声期过程中合唱指挥应该寻找学生发声的自然状态,采用轻声和半声唱法来贯穿歌唱。在练声期间采用打哈欠似的放松练声,求松、求通而不可求响。

华南师大的周正松教授则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为协助,完成了《中国民族合唱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发言,把整个演讲过程变成为生动的合唱排练过程。他从几次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经验中,认识到发展民族合唱的重要性,几年来致力于民族合唱的发展,自己编排并录制了一套中国56个民族的合唱歌曲。他现场排练了台湾、内蒙和广西三个不同少数民族风格的合唱歌曲,气氛生动活泼,很出效果。

三天的大会与分组讨论会紧张热烈,与会代表们在发言、教学演示中展现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新的问题。23日晚,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与交响乐团举办了一场以合唱为主的音乐会,由文思隆、颜家成指挥,展示了主办方合唱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成果。目前,合唱指挥培养的专业平台在国内高校已经形成,高等教育对合唱事业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静默草原 教学设计 篇8

课型:主读课 新授

上课日期:2012-12-9

北辛中学

马文

静 默 草 原

【文本解读】

剑客壮心看辽远

烈马柔情思静默

草原眺望景一样,辽远苍茫人惊慌。

都市名山园林访,景随步移眼光忙。

蒙古牧人眯眼看,想在眼里填苍茫。

城人睁眼徒迷惑,草原可感不可看。

草儿簇立绿变色,看不到尽草原象。

【相关课程标准】

草原与海皆壮阔,单一草原丰富藏。

眼前有海身后岸,草原每点俱中心。

草原可触可过夜,大海不可与亲近。

自由局促因辽阔,自然伟大人渺小。

蹲下嘤泣显可悲,挥拳咆哮显可笑。

旅人草原事不宜,小溪树影拥挤到。

愿像母牛唇触水,想如烈马面摩草。

草原无树无风声,扯住衣襟凝立想。

我同草原善忘者,静默之中未来望。

蒙古后人写草原,对比之中独特篇。

壮美为主又柔美,静默冥思哲理含。

童心化雪向深邃,诗意美丽在无言。

 欣赏文学作品,有 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草原特点”、“独特感受”,理解“静默”的涵义。

【教学目标】

 理解草原的特点。

 理解草原人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 品读“静默”的涵义。同学们对草原特点的理解。

【评价任务】

 口头评价同学们对“草原特点”的理解。 纸笔测试同学们对“独特感受”的把握。 问卷调查同学们对“静默”涵义的探讨。【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古诗(边塞诗),楚楚《草原散章》。

教师准备:视频课件《天堂》、课件《鲍尔吉﹒原野》、课件《看草原》

课件萨克斯曲《回家》

【教学过程】

一、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导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天堂》,谈己感受,初识草原。

同学们的感受:

广阔无边接蓝天,牛羊成群像白云。绿草如茵随风动,纵马驰骋多过瘾。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教师引导:

广阔无边,苍茫辽远。是赏心悦目,是萧索悲凉,各有所见。我们来看蒙古草原后人笔下的《静默草原》

二、乾坤一剑无人识,夜夜光芒北斗殷——认识作者。

同学们借助资料,了解到: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人。代表作《掌心化雪》《不要和春天说话》《脱口而出》等,射雕后人,文采俊美,风骚逼人。作品特色:雅洁睿智。他和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草原三剑客”。

三、剑客壮心看辽远,烈马柔情思静默——品读草原。

(一)天似穹庐笼四野,青草连天草如烟——领略壮美。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例句。

学生讨论,展示:

辽阔无边。

例句:

生1:“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生2:“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

草原的风景看不尽。”

生3:“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生4:“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生5:“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所有的„„微不足道。”

生6:“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教师补充:

以下句子间接表现草原的辽阔无边。

“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二)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斲轮如此用——品悟独特。

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讨论:

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那些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有那些?

学生发言:

惊慌-----都是一样的风景,没有景随步移。

苍茫-----蒙古牧人前瞻时,总是眯着眼睛。

困惑-----看不到。

自由-----看不尽,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

局促-----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可笑可悲。

柔情-----母牛口唇触到流水,烈马面颊摩挲草尖。

静默-----有风也听不到啸声。草原也是善忘者。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 外地人看草原:惊慌、困惑、自由、局促。 草原人看草原:

画卷开时塞上云-----苍茫之美-----只可感受。

芳心犹卷怯春寒-----哲理之美-----可笑可悲。

疏影横斜水清浅-----诗意之美-----溪影清水。

无情未必真豪杰-----柔情之美-----母牛烈马。

此中真意已忘言-----静默之美-----无言想象。

(三)古今悉不知天意,心有灵犀一点通——研析静默。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体现草原“静默”的句子,谈谈你理解的“静默”。

学生找的句子如下:

生1:“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生2:“脚下的草儿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

生3;“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起伏无际。”

生4:“草原上没有树„„飘展生响。”

生5:L“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讨论发言要点,师生总结:

草原“静默”在辽远而苍茫,“静默”在大地宽厚仁慈,“静默”在草儿延伸天际,“静默”在有风无声,“静默”在善忘,“静默”在“只可感受”。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播放草原风景图片配乐萨克斯曲《回家》,朗诵)

草原的“静默”,只有草原人懂。草儿的默默延伸天际,大地无言的宽厚仁慈,远方的小溪载着云山的树影给我们悠远宁静之感,“疏影横斜水清浅”,“天静无风声更干”。像母牛口唇触到清浅流水、烈马面颊摩挲草尖,是母爱般的温柔,是恋人般的柔软。

草原之美,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人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象、感受和享受。

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可相宜——拓展比较。

阅读《静默草原》与《草原散章》片段,比较其异同。

绿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色中的淡蓝。

——《静默草原》

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草绿色。

不是都市工业污染的灰绿;不是乡村农业污染的土绿;不是园林移来植去的生绿;也不是下过一千次水,褪过一百次色的旧绿。

那是一种灵醒的绿,每一个毛孔都会出油的绿,一种恣情率性、肆无忌惮的绿,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绿色中挣脱出来的绿。

——《草原散章》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静默草原》

小水虽小,但明净如眸,周遭绿草如睫,正是“毛眼眼”的眼波盈盈流转。小水喜欢卧着,薄薄的,但并不浅薄,蕴含一种说不尽的韵致。

小水生前栖息着的地方,曾经是牛羊口渴时的惊喜。它们曾在这水泊上照亮了自己的容颜,小水是多么温柔地吻着牛羊粉色的嘴唇。

——《草原散章》

学生讨论,发言展示:

《绿》

相同点:文笔优美,展现草绿的美丽怡人。

不同点:《静默草原》还展现出绿在阳光下的美丽变幻,重在表现草原的辽远。

《草原散章》以对比、拟人笔法展现草原绿的本性,充满灵性,美丽动人。

《水》

相同点:诗意文笔,写出水的清浅,润泽草原生灵。

不同点:《静默草原》重在比喻,展示我对草原的柔情。

《草原散章》重在拟人,展示小水的柔情静美(及其生命的短暂)。

五、曲终收拨当心画,惟有青青草色齐——总结全课:

剑客壮心看辽远,烈马柔情思静默

蒙古后人写草原,对比之中独特篇。

壮美为主又柔美,静默冥思哲理含。

童心化雪向深邃,诗意美丽在无言。

达标检测:

 联系全文说说下列三句话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不成显得可悲。”

 哪些语句可明显看出,作者是用草原人的眼光欣赏草原的?”  作者写出了对草原怎样独特的感受? 

布置作业:

枣庄的独特美在于煤炭的朴实厚重与榴花的明艳激情,滕州的独特美在于微山湖的明净流韵与墨王的儒雅书香,台儿庄的独特美在于运河的古风今意与建筑的异域传统。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样风景异样情。请同学们借鉴《静默草原》,观察思考家乡风景,写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写出独特感受。

板书设计:

静默草原

剑客壮心看辽远 烈马柔情思静默

苍茫壮美 哲理深美

诗意柔美 静默涵美

教后反思:

教学亮点:

1.深入分析出“草原人看草原的独特感受:苍茫之美、哲理之美、诗意之美、柔情之美、静默之美”。

《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导读”部分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说说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西部草原,去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一、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

1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品读句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说话练习: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好。

品读句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记忆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幻灯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5、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与句子。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上一篇:纠四风自查下一篇:游济南园博园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