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评课稿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精选4篇)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 篇1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1

1.紫藤萝花是一种怎样的花,许多学生多没有感性的了解。教师能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对此种花有初步的感知,这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

2.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以花为中心的两字词语概括情节的环节,既明确了阅读的任务,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阅读的指向性,加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3.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动词加以辨析,如看花、赏花两字的区别,及时板书总结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

4.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花的大开大阖的多角度描写是学生欣赏与借鉴的重点。“观千剑然后知器,操千曲然后知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林老师抓住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妙处。学生在分析句子时,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进行及时指导。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借景抒情,在观花的过程,不时加入作者的感受。全文从线索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作者的看花过程之线与她的情感变化之线交错在一起,要弄清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就是理清和理解作者结合生活而透露出来的情感。

5.教师能及时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手足情和生死谜”。让我们看到了呈现教学内容时机的重要性。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有许多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

听了此课后,值得大家商榷的:

①教师应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尤其是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应给于及时的点评。

② 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指向性,避免学生回答问题误入“歧途”?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2

卢老师对《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堂教学的评价使我恍然大悟,深刻的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使我对“教-学-评”一致性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

卢老师指出了我们老师现在的理论水平很高,但是没有转化到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去。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评价驱动学习”中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指向“学会”。我们在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先要让学生“学”,怎么学呢?答案是自学,首先我们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在自学阶段是学生提出疑问的环节,这一环节老师的主要作用是“解疑”,但是又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老师在这一环节就还需要进行“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是学生还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质疑,老师的质疑是为了活着因为学生或许还没有质疑道关键。在这里质疑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在这个环节中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提取信息上,而更应该“关注怎样分析”。卢老师也指出了一点,我们老师在这一环节不要介入的太多,因为这样过多的介入会牵制学生的思考。

学生自学这一环节之后就是“晒学习”的`评价环节,“晒”的本意是发现学生是否达成了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在“晒”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例如:表现性活动,描述性活动或者是交流性评价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老师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出学生的“错”,并要归纳出“错类”,“晒”这一环节也要注意到我们要选取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晒,这样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总结归纳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们教师也要反思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清晰度,评价目标的清晰度,过程,方法的问题等。学生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按照评价标准,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才到我们老师“教”这一环节上,在“教”这一环节我们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典范”,也就是老师给出按照标准而给出的标准事例,让学生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

在卢老师整个评价过程中,能够很明确地知道我们的课堂活动要仅仅围绕“学生学会”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们如果仅仅是得到“面对挫折我们要不退缩”这样的哲理,本课应该着重在“怎样分析原因”这个问题上,分析为什么会有心情的前后变化。在这节课中,老师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说到“性格”这个原因,其实在听课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不合理的,因为性格可以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应该是主要原因,更为莫名其妙的是课文中我们也读不到作者性格特点,虽然老师也给学生提供了两段课外阅读文段来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但不足以支撑这个观点,这样的解读就脱离了文本。卢老师提到分析本课中的这个心情变化的原因之后就要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以后再遇见这样的问题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这样就解决了一类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

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篇2

《紫藤萝瀑布》是九义课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选文丰富多样,其主题均是表现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本文,将继续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并继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教学目标

①积累生字词语。(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②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③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说教法

设计理念是:美文需要美教。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得极美的课文,不管是从语言教学来看,还是从情感熏陶、语感培养来看,它都是非常有训练价值的阅读材料。对这样好的材料,如果用讲析法、谈话法、问答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都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将教学的视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来结构全文的教学过程。

为此,设计以下教学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的朗读、品味等主要环节中,将着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读出感情,美点寻踪法找寻文章的美点并进行赏析,运用合作探究法与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本课教学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美读赏析——合作探究几个环节。

1、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诵诗《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就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花象瀑布一样会是什么景象。多媒体展示紫藤萝图片(整体瀑布般的~局部花朵形态的),引导学生描述,以此导入课题。并分析题目的修辞手法,为后文的语言赏析奠定基础。(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紫藤萝为何种植物,实物的展示易使学习者获取丰富的视觉表象。不然,很难理解后面的内容。比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象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那么,文中哪些内容是描写眼前的藤萝花的?哪些内容是写我的感触和联想的?

(我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观赏花——感触花{从感觉到回忆到抒情议论}的写作思路。自然切进文中“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以及前的藤萝花的回忆中“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联系”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十年浩劫,给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带来了阴影和创伤,作者的一家也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1974年姑母冯沅君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又去世.在拔乱反正的1982年5月,好的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睹物释怀,由花及人~由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为理解后面的抒情议论段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打下基础。)

3、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注美词美句。(此环节中融入对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

4、美读赏析 ,品味语言

本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我将把“读”和“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三个教学步骤,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读:找寻美点,自由朗读。作者将眼前的紫藤萝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勾画你喜欢的写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读:朗读展示与交流。指名学生朗读,我将作好激励性的评价并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融入对生字的检查与朗读技巧的点拨: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再读:。全班同学分为男女生两组,运用老师所介绍的朗读技巧,分别就第二、第六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完毕,老师适当点评。

赏读:学生再读自己勾画的喜欢的美句,谈谈喜欢的原因。根据七年级学生大部分思维活跃,喜欢展示自己的特点,此时,学生定会积极举手发言,与同学交流。

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学会赏析——找美点、体会表达效果。可以举例示范,如:花儿一串串“挨着”、“挤着”,花儿彼此“椎着、挤着”,“叫着”嚷嚷“我在开花“我在开花”,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要给与鼓励和点评,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引导学习把景物写活的相关技法——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那流动的瀑布、那美丽的小花、那浅浅的紫色);调动多种感官对能寓理的景物作全方位的描绘(从形,色,态,味入手,采用了视觉,嗅觉,幻觉(通感)的写作角度);要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5、合作研讨,理解感情

在本环节,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1)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情发生什么变化?

(2)是什么将焦虑和悲痛转化为了精神的宁静?

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的看待这些不幸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的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3)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前面已经融入对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这对于理解“我”的情感变化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师讲析:这篇课文,通过写花,既赞美了生命的蓬勃向上,又表达了对苦难对生命的哲思。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原来作者吟咏、赞叹花之美好,是为了引发出文字隽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来文中一切让人动心的描写,是为了这令人回味的“点题”的出现。于是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在表现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每个人都是一朵小花,“小小的紫色的花舱”“满装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6、师生深情朗读课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段。

7、下面是一份很美的背读资料,他集中了课文中最美的句子,使之成为一篇微型美文,课外背诵默写。

从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穗花朵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装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装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笼罩着我。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五、说设计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我对如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的两点思考:

1、强化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2、突出朗读教学。湖北荆州特级教师余映潮指出: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而且,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课我设计的主要教学环节为:美读赏析、品味语言。将朗读与品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教师在其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指导学生品出语言美感,总结朗读技巧。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壶口瀑布评课稿 篇3

1、导入部分,巧妙运用小魔术变出50元钱,用其背面的图案引出课题。魔术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容易走入课文情境。

2、在让纸币下场期间,细节处理也非常巧妙。把纸币塞入自己口袋时,说把黄河装在心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在无形中更凸显了教师言传身教的力量,感染学生去爱黄河、爱祖国。

3、在板书课题时,从下而上来板书,凸显壶口瀑布的特点,此部分设计也颇具匠心。

4、中间环节部分,在引导学生说“惊心动魄”这个词语时,联系刚上过的一篇课文《顶碗少年》中的一个场面,以旧知引新知,让学生学会迁移,这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做到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5、教师本人在课堂中激情四射,很大程度上能感染到学生。

如果说吹毛求疵,提点建议的话,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进:

1、引导学生说一般瀑布是仰视的这个环节中,可借用脍炙人口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对之印象深刻,这个俯仰的角度也就更清晰了。

2、重点句的研读还可以再加强一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不要急着把答案出示,可以给学生一点时间考虑,或者给一些探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3、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中可以多一些鼓励,给一些方向,对其错误不能直白批评或指责,要婉转。因为有时可能老师无心的一个批评式的`评价会伤害到学生,这点老师一定要注意到。

4、拓展部分,老师的手势给了学生提示,但无形中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妨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回答。在学生实在还是回答不出的情况下,教师再适当点拨。可以提供一些大的概念:比如:回顾祖国的成长史,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比如:过去发生的,就近发生的,可多引导学生在现今生活中找例子,包含面更广一些的例子。

总之,从整堂课而言,瑕不掩瑜,可以看出牛嘉琦老师的基本功是非常不错的,上课富有激情,突显自己年轻的优势,与学生融合在一起,也注意到如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信假以时日,牛老师会更优秀。

(二)听了牛老师的《壶口瀑布》一课,牛老师用魔术来导入新课,吸引人的眼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壶口瀑布“的设计也别具匠心。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优点在此不赘述,提些个人认为还可以改进的地方。

1、初识壶口的部分不是文章的重点,在这里可以做简单处理,一起读一下,找出具体的语句,或者可以直接找,因为学生也做过预习,这样可以压缩时间留给后面再访壶口的分析、品味。

2、再访壶口时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里不必先找再小组交流,直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避免教学步骤的重复。

3、抓住关键句品味的时候让学生多读,读出气势来,分析品味完后可以再读,加深感悟。

4、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这个地方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以训练写的能力。

5、在提问上面这个问题时,要给学生想的空间,不忙给学生提示以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想不出来再提示也不迟。

(三)听了牛老师的《壶口瀑布》一课,导入部分,巧妙运用小魔术变出50元钱,用其背面的图案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容易走入课文情境。板书“壶口瀑布“的设计也别具匠心。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中间环节部分,在引导学生说“惊心动魄”这个词语时,联系刚上过的一篇课文《顶碗少年》中的一个场面,以旧知引新知,让学生学会迁移,这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做到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上课教态自然、大方、人热情。

初识壶口的部分不是文章的重点,在这里可以做简单处理,一起读一下,找出具体的语句,或者可以直接找,因为学生也做过预习,这样可以压缩时间留给后面再访壶口的分析、品味,以突出文章的重点。

1、抓住关键句品味的时候让学生多读,读出气势来,分析品味完后可以再读,加深感悟,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而不是直接呈现教学结果。

紫藤萝瀑布 篇4

纵观时下的一些语文公开课,课堂教学似乎又走向了一个极端:过度拔高语言赏析的教学,却漠视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发展水平,往往是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为重要。其实文字本身的排列组合并不具有动撼人心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应当是来源于文字背后所折射的思想情感和智慧。所以,我觉得一篇文章要有生命力,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的课堂中找到“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契合点,从而使学生在语言的涵泳中提升文学素养?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一次大胆尝试。

一、说教材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状物抒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在文章的品读中感受和体悟作者的情怀,陶冶自我情操。

2、把握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意蕴的联系,领会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紫藤萝瀑布》正是本单元的点睛之作。它通过对紫藤萝花精细、真切的描写,展现了紫藤萝蓬勃的生命力和奔放而又耐得住寂寞的纯朴本性。作者并没有为此大肆渲染抒发,也没有矫情说教,而是娓娓道出自己的真切体味,在宁静与喜悦中把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历史与生命的感触。并把回想和展望交织,外在情态和内在精神并举,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今日花的丰茂(更确切点讲是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倍加珍惜的心情下,鼓舞起生活的信心与热情。

然而,经过进一步研究学情后,我发觉:这篇出自学养深厚的名家之手,几于“大象无形”的散文名篇,展示了作者一瞬间的心路历程,更多的透露了她对于历史与人生的参悟。夸张点说,就是作为中文系学生的教材也是大有嚼头的。这样意蕴深厚的文章,如果架空了分析,只从语言文字角度赏析,我想未免显得肤浅。所以,我决定一方面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读,捕捉作者的情感变化;另一方面辅以必要的背景知识,结合以前对《幽径悲剧》文本的解读,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他们理性化解读生命、解读人生。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

品读紫藤萝前后开放的情态,揣摩写景的特点,体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设定为:

探究写花背后,蕴藏的生命感悟和人生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当是相互交融的。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那么,就要求预设的环节体现一定的思维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比较阅读法、品读悟情法、探究悟理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觉运用圈点批注、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他们透过文字,参情悟理。

三、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分三大版块进行教学。

(一)与文本对话,感知语言美

这一版块分两步。第一步,美美地赏,让学生观察盛开的紫藤萝画面,并要求描述其形态与特点。第二步,美美地读,邀请两位朗读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重点关注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先前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这一版块设计的关键词是“调动”。第一步看图说花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预习课文已有了“先入”印象,可以为学生观察紫藤萝提供观察方法,同时在不经意中还能习得景物描写的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异同,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课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它,只是为了强化,使之浮出水面,进而清晰化。对于现在看惯了游戏、漫画的“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学生的眼球。所以我小结时,相机导出“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准确、也更深刻。”这样的话,目的是现身说法,让他们感觉到文字阅读的优越性,从而喜欢上阅读。

(二)与作者对话,感受情感美

这一版块我同样设计两个环节。第一步让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词句、语段,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这一环节一方面重在强化落实圈点批注读书法,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在“静思默想”中提升思维深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可能学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不能完全理解到位,我预设了这样的点拨:“人的情感变化有许多表现形式,有时深埋在心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时流露在表情神态上,一目了然;有时则表现在言语或动作上,需要揣摩。”经过讨论,导出本文的线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从“焦虑悲痛”到“宁静喜悦”)。

明确了作者情感的变化,第二步就是探知作者情感产生的心理根源。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先让学生根据文中相关信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进行猜测。这一步只能算是浅层次的探究。而后由我简要补充成文背景。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深埋作者心底的痛楚,必须让学生触摸那段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历史。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又不必展开过多。因此,我点到即止,出示了宗璞一家遭遇的资料。

出示资料1:冯友兰19毕业于北京大学,19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张奚若、吴晗、季羡林等先生齐名。文革中遭受非人的折磨。

出示资料2:我的女儿冯钟璞(宗璞)在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工作,她也戴上了帽子,这是真正的帽子,用纸糊的高帽子,上面写着“冯友兰的女儿”。我的儿子钟越当时在沈阳航空研究所工作,“冯友兰的儿子”也是他的罪名之一。――冯友兰自叙。

这些背景是学生现有经验无法涉及的,但又是理解本文必不可少的。借助补充背景感知作者一家的苦难经历是阅读的一种途径,但课堂教学的“原点”还是文本。为此,我要求学生回读文本,从紫藤萝身上寻得踪迹,通过品读十年前花开的窘样来感受那段历史、那种心境。真正领会作者曾经的焦虑和悲痛。

(三)与人生对话,感悟生命美

这个版块我再次运用了比较阅读,与第一版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侧重形式上的比较,而这回侧重内容与主题上的比较。

出示资料3: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师范读)

第一步出示《幽径悲剧》的片段,让学生探究出季羡林老先生对藤萝的情感以及他面对历史苦难的人生态度。

第二步寻读出本文作者的态度并探究是什么促使她会有这种想法的。(本环节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品读花开的盛况,从外在的情态感受内在的精神,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第三步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观点。这一设计是跳出文本解读人生,旨在让学生感知历史的厚重。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确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如此一来,就增添了思维的深度。

这一版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三个环节的预设意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历史与人生的理解和体验,由此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迪。

水到渠成之时,我顺势作如下小结: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给予的苦难;但面对苦难,我们更不能沉溺其中,放弃迈向未来的勇气。让我们肩负着责任,洋溢着微笑,快乐前行!

最后(配乐朗诵)我对人生有了一点感悟的小诗:

那一抹淡紫色的辉煌

泛着点点银光

衬着明媚的阳光

显得闪亮

生命如斯

只要你心中充满对生的渴望

那么,生命的长河将延续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推荐阅读:

课文《紫藤萝瀑布》教案05-31

紫藤花开作文06-16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顽皮的小雨滴下一篇:新发现小学六年级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