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播学案例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传播学案例(共8篇)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1

360遭遇“蒙牛式公关”

——致幕后造谣者的一封“感谢信”

(360安全中心)一个月前,360发布隐私保护器,曝光了腾讯QQ偷偷扫描用户电脑文件的行为。随后,网上立刻出现了铺天盖地的针对360的抹黑与谣言,让360享受到一次比当初推免费杀毒时更大规模、更高规格的“被宣传”待遇。对此,360致谢如下:

首先,我们要对幕后造谣者致以由衷的感谢!没有你们长期以来自掏腰包为360进行免费宣传,没有你们绞尽脑汁地为360策划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没有你们发动大批枪手和“五毛”在网上发帖谩骂360,我们不可能拥有今天的3亿用户。原因很简单,360产品质量过硬,但是一直苦于推广经费不多,而你们坚持不懈地散布谣言,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好奇,这些网友在试用了免费又好用的360产品后,最终都成了360的忠实用户。

如今,随着360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你们的攻击对象也从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转向了360隐私保护器,以及最新的360扣扣保镖,堪称与时俱进。其中扣扣保镖是360前几天刚发布的产品,可以阻止QQ扫描用户硬盘,让QQ变得更安全、更快捷、更好用。产品刚发布,你们就如此默契、主动地开始配合宣传和推广,真是让人惊喜。

在致谢的同时,我们也要提一些建议:

1、今后你们给360编新的“传说”时,一定要用更专业的人员、更创新的手法。否则由于漏洞百出、手法老套,会严重影响你们作品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譬如《360腾讯口水战牵出“公园门”十万水军曝光》一文中,大批不同的ID一字不差地发布了同一条肉麻吹捧360的微博,你们想以此来证明360雇佣了大批“五毛”。问题是,什么样的“五毛”会这样业余,傻到连微博无需重复发帖、只要转发即可大量传播都不懂?所以,同志们啊,你们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

2、前阵子你们在网上宣传360时,一开始用的都是“蒙牛式”公关手法,虽然宣传力度很大,但是你们自己却甘居幕后,默默奉献,做了好事不留名。或许是扣扣保镖的问世激发了你们内心对360的无限热爱,这两天你们的工作热情极大焕发,乃至在腾讯网上大张旗鼓地公开宣传360,譬如《360扣扣保镖引发恐慌:淘宝百度或同样遭劫持》,譬如《360公然劫持QQ软件:大量用户QQ密码丢失》,等等。事实是:扣扣保镖是保护QQ用户不被盗号的,导致用户丢号的应该是某聊天软件公司,而超级黑名单和偷窥用户隐私则更是这家公司的专利。这样的“光荣事迹”,还是不要栽到360头上了,360不敢夺人之美。材料:2

360两年演变黑社会:以安全名义威吓用户

(腾讯科技)10月31日消息,360公司通过劫持手段推出“360扣扣保镖”。该软件通过外挂手段对腾讯QQ的多项功能进行破坏,严重影响QQ软件的安全和完整服务。

随后腾讯公司发表声明称,360公司推出“360扣扣保镖”外挂的行为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360作为一间合法经营公司竟然推出这种恶意外挂软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实际上,360近两年使用这种网络黑社会的手法已非首次。很多人仍在怀念2008年8月以前的360安全卫士,当时的安全卫士凭借查杀木马、插件,修复漏洞等独特功能为大家所喜爱。然而,360安全卫士创始人傅盛离职后,周鸿祎亲自接手的360安全卫士逐渐为扩张而疯狂:它频频以安全名义威吓用户,打压各领域竞争对手(安全、浏览器、聊天、搜索),与全行业为敌。

有人说,360的上半身,值得尊敬;360的下半身,让我们困惑。让我们看看离开了缔造者傅盛的360这两年来到底都做了什么?

诺顿、小红伞、卡巴斯基等安全软件频遭打击

从两年前推出360免费杀毒开始,360开始凭借庞大的安装量,不断恐吓用户,破坏竞争对手的安装和信誉。360安全卫士逐渐演变成为“360安全黑手”。

从网友提供的截图来看,360过去多年频频通过风险提示以及默认封杀等手段,阻扰诺顿、小红伞、卡巴斯基、金山、QQ等竞争对手的产品。材料:3 360与腾讯掐架 网络隐私争议谁是谁非

新华网广州10月20日专电(记者付航、邱明)

去网上商城淘淘宝贝、上SNS交个好友、下载电影看看、网上协作办公——当我们的生活逐渐网络化,也意味着每个人可能随时被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近日,360公司与腾讯公司爆发网络隐私争论。双方各执一词,最终诉诸公堂。网络热战看着热闹,但也提醒人们:网络时代,个人隐私变得更加脆弱。

好企鹅,坏企鹅?

网络上,一场事关用户网络隐私的大战硝烟四起。一方是以免费杀毒模式风行互联网安全领域的360公司,一方是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大哥腾讯公司。

事情缘起于9月27日,360对用户发布“隐私保护器”,称将“监督并记录其他软件对您电脑内隐私文件的‘窥视’行为”,将监控对象直指QQ。

360在回复记者的文字材料中称,根据监测,腾讯QQ聊天工具在用户的硬盘中扫描了大量与聊天功能不相关的电脑文件,包括电脑中“桌面”“我的 文档”、浏览的网页、视频,甚至网银程序,这些行为都与聊天功能无关,涉嫌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因为该行为的扫描指令发自服务器后台,在电脑硬盘中进行,因 此普通用户浑然不觉。

以企鹅形象面世,被很多网民使用的QQ,构成腾讯互联网大厦的基石。对于360的说法,腾讯立即通过各种途径驳斥。在《关于腾讯QQ被诬蔑‘窥 视用户隐私’的严正声明》中,腾讯表示,360将QQ安全检查模块对可执行文件的检查曲解为窥视用户隐私,是对广大用户的明显误导。比如对网银可执行文件 的安全检查曲解为对用户网银资料的窥视。实际上网银可执行文件是金融机构公开提供的标准程序,并不包含用户网银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

对于腾讯的反驳,360公司总裁齐向东对记者表示不敢苟同:“在这件事情前,没有人知道QQ有安全检查模块。所有的流程,包括启动安全检查、选择需扫描的文件以及得出最终结果,QQ都是偷偷做的,没有经过用户许可。”

随着争论升级,双方最终付诸法律。14日晚,腾讯宣布起诉360不正当竞争。齐向东18日对记者证实,360也已正式反诉腾讯。

哪方更有理?一时众说纷纭。双方的争论焦点,即QQ扫描文件是否完全出于安全检查目的,事前是否需要用户同意以及谁有权力监测用户软件,也都将在法律面前寻求答案。

谁动了我的隐私?

360与腾讯的争论,反映出互联网时代用户隐私保护脆弱的现状。随着人们生活的虚拟化程度加深,购物、社交、娱乐、工作逐渐被搬到网上。在此背景下,用户上网留下的痕迹,包括银行账户、电话号码、购物偏好、交友对象等都有可能暴露给别有用心的人。

“以前网络争议更多是在知识产权领域。未来民众对于网络隐私的关注将成为趋势。”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分析师王芳说,过去网民主要是单向接收新闻资讯,但以互动为特征的Web2.0的到来,让网民的信息面临更多暴露的危险。网民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将越来越加强。

但互联网具有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特点,与之相应的保护手段却没有跟上。“‘隐私保护器’发布才20多天,就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说明与用户间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反映了用户的巨大需求。”齐向东说。

互联网领域走在前头的美国,已发生数例针对网络隐私的争论。“Google街景”是一项颇受欢迎的特色服务。Google街景拍摄车一路行驶,将360度实景拍摄照片放在Google地图里供用户使用。但这项拍摄行为未征得路人同意,照片便流传世界,Google相继面临多国民众的起诉。另一个 互联网宠儿Facebook同样遭遇过麻烦。在一个“Beacon”程序中,Facebook未通知用户就收集他们的在线行为信息,被用户起诉,最后以建 立隐私保护基金了结。

王芳表示,互联网公司收集用户信息,不可否认一些确实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但也有一些就是为了卖用户信息赚钱。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必须保障用户的知情权。

广东博厚律师事务所主任詹礼愿说,只有两种情况下,公民个人隐私才能合法外泄:一为司法或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能,二为用户通过契约主动放弃隐私权。至于是否用于商业目的,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是否事前经过用户许可。

网民看“热闹”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这次两大互联网公司“掐架”,引发了网民对自身隐私泄露的担忧,也受到一些网民欢迎。

“其实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观点上,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公司之间的相互揭短。”网民“长得不帅又没钱”在新浪微博上说,“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相互制约,在当前中国缺乏网络公平监管的年代,真的太需要一个真正保护网民隐私的软件了。”

经济学家马光远在专栏文章中也表示:“不怕360和腾讯吵架,怕的是经常一起喝茶。”在网络隐私屡屡被侵犯的今天,一个安全的互联网需要更多的360,也需要更多的腾讯,只有达成了制衡,网络安全才不会沦为没有任何根基的乌托邦。

互联网公司的互相制衡,或许可以带来更加纯净的互联网环境。在此过程中,网民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应加强。王芳建议,用户在网络购物时使用网银专业版本,定期更换密码,有意识去除网络行为的痕迹,定期查杀木马等等。

詹礼愿认为,国家层面对于网络隐私保护同样存在缺失。当前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并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作为名誉 权的一种。希望能有正式的界定。在实践中,网络隐私被侵害的个人往往难以技术取证,也需要国家第三方中介机构帮助鉴定。国家还应鼓励社会团体对网上违法行 为的监测,形成社会和舆论的双重监督。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一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一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本质与核心, 是国际社会竞争的落脚点。中国若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就必须不断创新科技, 提升自身科技水平与竞争力。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 就必须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而要实现这样的迈进, 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 而且与人文社科领域息息相关,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曾指出“人类所有的重大创新和社会变革, 包括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制度变迁等, 都是以人文社科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前提的”。因此, 我们可将科技创新定义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科学创新包括文科的创新作品, 社科的创新型研究成果, 自然科学的创新型基础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就是指新工具、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意味着中国若想“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就必须汇集各学科领域实施“协同”科技创新。

科技传播做为科学与公众的主要通道, 肩负着普及科技知识、转化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科技水平的兴衰。近年, 我国虽出台了《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奖励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政策, 及投入了一系列配套资金 (2008—2013年, 中央财政共投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民口) 823亿元, 带动企业和地方投入1400亿元) , 为我国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 但科技研发与大众需求脱节、成果转化率低下、科技市场需求开发不足等与科技传播有着极大关系的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如何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探索科技传播新理论与新模式, 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科技传播这一环节切入, 在梳理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中国科技传播主体及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内涵、理论及功能进行具体介绍, 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相关理论及文献

关于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技术创新, 1912年,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源, 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将生产要素进行一种新的组合, 以形成可获利的商品或产业, 但其尚未对技术的交流与传播的主体及其相关内容展开深入探讨。1939年, 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系统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相关理念, 认为科技交流不仅发生在科学家之间, 而且还当涉及到公众, 指出科技传播是沟通科学与社会的中介桥梁, 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但发展至今关于“科技传播”一词仍未能给出准确定义, 张婷 (2009) 综合国内外各学者研究, 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此领域国际代表性学术期刊近百年1600余篇文献展开分析, 发现可将科技传播的研究归聚为科学与公众关系;应用技术传播;科学传播经验与模型方法;科学交流、教育、普及研究四大类。

我国关于科技传播的研究, 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其代表为翟杰全于1985年在《科学管理研究》上发表的《科学传播学浅谈》一文;1995年, 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的召开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传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入本世纪以后, 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在科技传播参与主体关系方面, 刘兵、侯强 (2004) 指出科学传播至少包括在科学共同体内部, 科学共同体与媒体、公众、政府及其他能影响政府政策的机构, 工商业机构与公众, 媒体与公众,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这几个方面。在科技传播的内容与方向方面, 刘华杰 (2002) 指出, 科技传播已由对科学事实、科学进展状况、科学技术具体知识的“一阶科学传播”, 进入到了对科学技术方法、过程、思想、精神及科技之社会影响等的“二阶科学传播”;翟杰全 (2007) 认为目前国内研究正在形成基于社会发展视角的科技传播研究、基于科学文化视角的科学传播研究、基于传播实践技术视角的“技术传播”研究三大方向;赵亚辉 (2013) 认为中国正在进入“风险社会”时代, 因此需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传播体系和机制以帮助人们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科学应对风险。

孙文彬 (2013) 指出“随着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不断演化”“尤其是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对科学自身研究的深入”公众将“通过对话, 增进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了解, 表达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诉求”;为此, 我们的科技传播必须把握这一趋势, 基于公众对科技所表达的诉求, 不断创新传播的方法、模式与理论, 以推动科技创新向更高层次发展。

目前, 相关学者对科技传播的主要内容、参与主体、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及公众需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研究, 为我们创新科技传播方式以解决科技创新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但在科技传播实践之中如何全面挖掘与把握科技传播主体、特征、内容及受众的深层内涵, 创新科技传播形式与渠道, 使其达到推动科技创新之最佳效果的系列问题仍需我们深入探讨。

2 主要科技传播主体及其主要做法

2.1 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现阶段, 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技传播仍是我国科技传播的主力军, 它是由国家各级科技部门 (包括国家科技部、各省科技厅、各县科技局及其他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所设置的科技机构等) 作为社会公众科技需求的代理者, 通过制定各类科技攻关与发展规划及提供政策与资金保障以激励引导科技创新主体, 通过建设科技传播基础设施及开展各类正规与非正规科学教育以拓展科技传播的广泛受众, 实施科技传播, 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各类公众对于科技需求的实质化与多样化及各类需求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使得政府作为公众科技需求的代理者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最关键的在于政府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获取到社会尽可能全面的需求信息, 由于信息的缺失与不全面, 必然导致在政府主导下的科技研发与公众市场需求脱节现象的发生, 使得科技传播功效减弱甚至丧失, 因此, 社会其他各界也必须参与到科技传播这项事业之中。

2.2 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我国高等院校是我国科研与科教的主力军, 是我国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在科技传播方面主要有人才培养, 及通过“产、学、研”“政、学、研”等方式实施的科技咨询与成果转化等方面。高等院校通过人才培养及科技咨询开展包括科技教学在内科技传播,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各类科技人才,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由于高校在科研工作管理方面将重点放在以学术论文发表水平及科研成果获奖等级上, 造成了科研工作者市场意识淡薄, 科研成果严重偏离了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同时,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及职业科技转化中介组织与人员的缺乏, 使得高校许多优秀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束之于“象牙塔”内的高阁, 不能有效的实现科技传播功能。

2.3 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科研院所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级、各类研究院和各大学所设立的科研实验室, 是我国科研的中坚力量。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其人才、科研、信息、政策支持等各方优势, 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 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共性技术、实用性的各类研究, 实现科技传播, 其传播主要体现在科技共同体内部。

目前, 各类科研院所主要落脚点仍为科学研究, 在科技传播方面仍以自然科学与技术传播为主, 且缺乏与公众有效的互动与沟通, 不能有效实科学现研究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如:各类科研院所专利申请数量连年上升, 但绝大多数与市场脱节不能实现转化, 未能产生商业价值, 这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传播的最大软肋。

2.4 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传播

科技型企业主要指的是从事涉及实体产品与虚拟产品科技研发的企业, 包含各类国有及私营大中小型经营此项业务的企业。这类企业既是我国市场的组成细胞及市场经济活动参与主体, 又是接触受众最广且与受众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传播主体。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传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 一种是通过“产、学、研”的形式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就企业经营业务相关方面开展合作, 以传递企业需求信息及获取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科技资源, 而实现的科技传播;另一种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生产、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各环节,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与企业利益相关体间开展的科技共享与交流, 而实现的科技传播。然而, 鉴于企业的经营性质与目标,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主要以涉及本企业利润实现的技术传播为主, 而对于人文社科方面涉及很少, 不能有效实现科技的全面传播。

3 科技传播新探索——“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

3.1“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内涵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定期、不定址的科技创新传播活动, 由中国科技协会指导,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 北京中科达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承办。首届报告会于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 以后每年举办一次, 地址由协办单位或共同承办单位提出, 经报告会组委会讨论决定。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传播者从传统的科技传播工作者扩大至政、产、学、研、用、金和介七方的代表;受众从传统的公众亦扩大至七方;传播内容从传统的自然学科扩大至人文社科, 传播内容的选取从科技工作者选取转变为受以众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七方选取, 传播内容的选取遵循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组委会研发的科技创新经典案例的评选标准;传播途径选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电视、书籍、网络及巡回报告等多元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新媒介渠道。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由上述七大领域的代表通过科学流程、严格标准和带头脑风暴法应用性质的答辩式会审推出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文学性、艺术性、科学性、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型案例作品, 是对作品、理论、产品、项目创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发生的典型的和有价值的事件的记录, 一般包括故事性、戏剧性和意义未尽性三大元素, 是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自然科学经典、宗教经典、包含歌曲、舞曲、美术、电影等的艺术经典、哲学经典等经典作品形态的补充与丰富, 也是文化遗产的补充与丰富, 可以掀开作品、理论、产品、项目从研发到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神秘面纱, 可以成为接地气和人气的品牌科普产品, 便于大众传播、培养人才和多产品形态的再次开发, 可以在科学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引领、示范、比较、借鉴、启发、激励、带动、说明、展示、宣传、表彰、传播、传承等作用, 能够表现某个学科、某个专业或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或某个单位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精髓, 能够入脑入心, 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工作。

3.2“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理论指导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是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 旨在组委会研究的“7+1”理论指导下通过科技创新元素对接平台和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体系来汇聚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的力量, 打造和推出创新案例、新理论、新作品、新产品和新项目, 突破旧观念、旧体制、旧机制、旧有模式和渠道, 公开研发过程, 使得科研绩效和科研评价透明化, 促使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真诚合作, 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创新、互助合作的目的, 最终实现七方互惠、互利、共赢, 共建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7+1”理论中, 7是指来自于政、产、学、研、用、金和介七个领域的代表, 1是指中科达人搭建的协同创新和创新要素无缝对接的平台。“7+1”理论是指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七方协同创新, 在一个通过市场化、商业化全新模式有效组织和高效运转的平台上协同创新。为了有效鉴别和鼓励七方在这个平台上发挥的协同创新和创新要素对接的作用, 平台特别设计和运用色彩学分别赋予七方不同颜色标识和内涵, 如图1所示。

红色在中国象征共产党, 代表联盟中的“政”, 包含我国各级党政机构;橙色象征丰收, 代表联盟中的“产”, 即将项目运营、转化为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紫色象征精神与权威, 代表联盟中的“学”, 即各类高校, 因为高校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 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蓝色象征智慧, 代表联盟中的“研”, 即科研院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代表联盟中的“用”, 说明科研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推动科研发展;黄色象征财富, 代表联盟中的“金”, 即为科技传播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绿色在七彩虹最中间的位置, 起联系上下的作用, 代表联盟中的“介”, 即科技中介机构, 同时, 交通信号“绿灯”象征一路通畅的象形词, 代表科研中介机构用服务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打开 (开辟) 一条畅行无阻的的绿色通道的意思。

3.3“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功能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通过七方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 打造和传播科技创新理论、作品、协同创新团队和经典案例, 提升整个民族科学素养;强化科技创新的透明度和绩效, 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七方的真诚对话与合作, 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促进创新作品、产品、项目走向广阔市场和广泛应用。通过会后对七大创新要素合作的跟踪、七方的口碑和市场的检验, 确保理论的品质和创新要素无缝对接的效率;通过创新要素对接效率的透明化, 确保“1”这个创新要素对接平台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绩效。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在科技传播中公益性的体现。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通过对协同创新团队专业组成、人员搭配、研究特色、研究成效、科研思想、态度、精神、价值取向等全方位的展示, 推出年富力强、创新活力十足、求真务实、敢于展现科研历程和绩效、勇于通过决策咨询、创新设计等多元途经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团队, 帮助这样的协同创新团队承接党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和工程。这是“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在科技传播中市场化运作的体现。

4“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实施进展

“政”方面, 各级党政官员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符合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需求, 符合提高整个民族素养的迫切需求, 能为国家制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提供基础参考。

“产”方面, 企业界认为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新形势下, 迫切需要对接新政策、新项目、新团队、新市场、新金融机构和新服务, 希望能够早日完成企业升级转型, 且有部分企业对该项目给予了资金和实物赞助。

“学”与“研”方面,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多数科研工作者尚未找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切入点, 从而迷失在论文发表、申请课题和奖励评选中, 需要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展现团队的科研思想、科研精神、科研历程和科研成果, 以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

“用”方面, 无论是终端市场还是行业市场的用户, 对科技新作品、新产品、新项目及新团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选择越来越多, 检验越来越严, 期待通过反馈需求信息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

“金”与“介”方面, 他们为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新作品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市场开拓、新项目的实施及新团队的成长提供资金与服务, 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会, 需要一个来自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领域的代表组成的评审专家对项目做出精彩点评, 实现资金与项目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 急需一个平台规范行业市场、强化从业人员归属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树立科技中介机构品牌等, 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机构小、散、乱, 从业人员不多、素质不高和没有从业归属感等问题。

在报告会的内容方面, 既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 也包括人文社科。已经确定的参会的典型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有: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机器人总动员走进现实、营养膳食为健康人生保驾护航和国际投资指数研究等。本次报告会不仅通过会议的形式而且还将将通过各路媒介将讯息广泛传播给七方受众, 使各界能更广泛参与到本项目之中。

5 关于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 要发挥市场在科技传播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科技作为一种资源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才能实现有效配置, 北京已经通过“京校十条”和“京科九条”放开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其科研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分配权, 给科研人员松绑, 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传播事业, 国家还需进一步全面放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其科研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与分配权, 给全国科研人员松绑;另一方面需重视政、产、用、金、介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支持与培育各类科技传播主体, 使其按照科技传播市场规律办事, 积极高效地实现科技传播通过人文成果净化人类的心灵, 通过社会科学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通过自然科学成果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其次, 要营造公平有序市场氛围。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 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各类科技传播主体积极主动性, 就必须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完善相关法律, 加强对各类传播主体, 尤其是科技中介的司法保护。

第三, 要积极探索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在当今的科技传播工作中, 公众参与的呼声日高, 对建设一个表达对科技创新诉求的平台的需求日益强烈, 因此, 在此后的科技传播工作中, 各类传播主体尤其是科技中介需把握这一需求, 发挥七方功效, 构建一个广泛的公众参与平台及长效机制。

第四, 开展科技传播职业化建设。这个主要针对的是科技中介市场, 目前, 科技中介市场被机构小、散、乱, 从业人员不多、素质不高和没有从业归属感等问题严重困扰, 不能有效发挥其在科技传播中的应有功效,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就必须规范行业市场, 建立行业标准,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入手, 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 从而实现科技的高效传播。

最后, 科技传播公益事业和市场化运作融合发展。科技传播公益事业的发展还需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和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力量的汇聚支持, 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新理论、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还需政、产、学、研、用、金、介七方共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只有科技传播公益事业发展的好, 科技传播市场才会更加有序和稳定, 进一步推动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进程;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的好, 才能有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科技传播的公益事业中去。因此, 科技传播公益事业和市场化运作两者的融合发展的程度和进度直接关乎我国科技传播事业能否做大做强。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传播作为沟通科学技术与公众的主要通道, 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科技水平的兴衰。本文在定义科技创新的基础上, 从科技传播这一环节入手, 梳理了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析了中国现有科技传播主体及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造性的提出了“7+1”理论, 实现了对科技传播新模式——“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指导, 在介绍“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的内涵、理论指导和功能的基础上, 对科技传播市场化运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传播,报告会,公益性,市场化运作,“7+1”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婷.科学传播学的基本结构[J].声屏世界, 2009 (8) .

[2]刘兵, 侯强.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5) .

[3]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J].南京社会科学, 2002 (10) .

[4]翟杰全.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8) .

[5]赵亚辉.社会风险视角下的中国科技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3.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新闻传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70-02

20世纪80年代,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在工商管理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蔓延渗透至多个学科,“是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前沿性的案例为教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1]时至今日,案例教学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广泛普及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其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高校教师,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探讨并尝试此种教学方法,感受颇深,现就如何将案例教学引入新闻传播教学课堂谈一谈浅见。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有学者曾经总结说:“当前多数传媒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共同的特征,即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以老师为主要教学主体、以笔试为主要教学考核方式。”[2]与之比较,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在于:首先,教学内容来源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来源;案例教学则主要使用的是案例材料,案例是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其次,教学主体不同。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形成单向性的课堂传播。案例教学则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的团体讨论和辩论,是双向性的传播。第三,教学目的不同。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教学手段不同。传统教学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在案例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这一过程的主动参与。从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路径来看,是一个由“术”到“学”再指导“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决定了新闻传播学专业自身尤其重视实践的特点。由这一特点出发,案例教学法引入新闻传播学教学,可谓开辟了新闻传播教育的一条全新路径,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端,适应当今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案例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闻传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不过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对案例教学的运用无论是观念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价值还远远未能引起新闻传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在已采用所谓“案例教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中,却在教学过程与方法、案例选择与使用、教学效果评估等多个层面,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有的新闻传播教育者将“案例”误读为“事例”,认为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运用相关事例对原理进行解释和说明。而实际上,“案例与事例的最大区别在于案例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案例涉及相关事件的方方面面,一则案例的内容比起事例来要丰富得多,也更加翔实。”[3]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原理多列举几个事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从教学的结构上看,案例教学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案例的标题、案例开场白、案例的背景介绍、案例事件中的主要决策者、有待决策的问题、教学注释;而从实施程序来看,案例教学应遵循如下步骤: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总结评述。显然,在课堂上举例与案例教学实则有着霄壤之别。”[4]此外,运用中存在的误区还有:由于案例选择不当,使得讨论流于形式,妨碍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话题和激发灵感的能力不足,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偏离原定目的或导致冷场;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课堂讨论无法产生兴趣,认为无用的讨论占据了过多的课堂时间,而老师讲的太少,由此心生不满和抱怨,这就远离案例教学法的初衷了。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新闻传播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要为新闻和传播行业培养决策型和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式上绝对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讨论的主题、内容、方式及手段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消极和受支配的地位,被动接受教师“真理”的灌输,处于一种单向性的传播环境之中,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而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案例材料和组织讨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控制论题选择和讨论过程,形成双向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和兴趣,而对话题的不同理解和思考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帮助学生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效果,高校教育者们进行了无数的实践和探讨,下文笔者就案例教学法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结合其他学者观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在新闻传播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主要运用形式如下。

1.列举案例。列举案例是指在授课中,为了说明某一个理论、观点或实践问题,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列举案例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或注释理论[5]。但如前文所述,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并不等同于举例说明,两者在教学材料、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手段方面有着绝对的差异,当然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学的主体差异。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举例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在领会了原理和观点或实践问题的内涵后能够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处于辅助者的地位,是双向的沟通与交流。而举例则完全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是单向的传播。

2.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指对某一内容(原理、方法)进行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而组织学生对某一案例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论证其独具特色的判断和观点,同时,还要接受他人的疑问抑或反驳,进而在辩论中进行反思。比如,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提供多个新闻点,让学生就何者是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自由地发表观点,同时接受他人的质询和反驳,教师适时对不同意见进行评析,以此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并进一步加深对原理的认知,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案例。模拟案例是指结合上课内容,要求学生对新闻事件中的情境进行模拟并进行角色扮演。如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或人物拟定采访方案,确定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和采访步骤,在条件具备情况下予以实施。“实战”的感觉能够有效刺激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有效地使理论和实践形成对接,使学生对新闻采访过程形成直观、感性的认知,同时对新闻采访实践中需注意的种种细节问题乃至团队的配合和协作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4.讲评案例。这里的讲评案例是指将学生自己的新闻实践经历、实践作品作为案例来“品读”。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相当注重实践的学科,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应当就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并提供适当的评析,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这些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2011年9月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阳召开之际,笔者安排学生就活动举办期间(包括会前、会中、会后)贵阳城市环境面貌进行外出采访,学生实践过程中陆续反馈出一些问题,如因背景资料准备不充分导致切入角度不精准、采访对象选择不合适导致获得素材无法使用、拟定问题不具体以致采访对象无法回答等,当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评时,由于是自己的亲身实践,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体会更深刻、理解也更透彻,得到的启发自然也就更多。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在实践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精选教学案例。精心选择好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先决条件。恰到好处的案例会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恰当的案例则可能使教学误入歧途。“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成为师生的中心议题,它强调从案例中提炼理论,继而又重归实践,成为实践的向导。”[6]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从经典型、前沿性和争议性几个方面把握。所谓经典性案例是指那些历久弥新,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规律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前沿性案例强调的是紧扣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精神,涉及最前沿的社会问题。如网络舆论、群体事件、危机公关等。争议性案例则指通过提供争议性的话题,以营造开放性的讨论范围,而不是提供一个封闭性的结论。如网络红人们的出位炒作、香港撞船事件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同时,还应当注意案例选择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偏离教学内容和目的。

2.精心组织讨论。课堂分析讨论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安排案例讨论之前,教师应做好相关准备,包括吃透案例;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安排;提前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想好应对措施;如有需要,还需结合教学内容和所选案例设计具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如冷场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灵感。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对不同意见或争议适时点评和引导,对学生正确的观点和新颖的看法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进一步启发他们做更深入的思考。

3.耐心倾听,正面评价。在学生思考、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和观察,从学生的言行中捕捉信息,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讨论向有意义的方向延伸。同时,教师还需对课堂讨论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一方面对案例本身进行总结性发言,指出分析案例的重点、难点、关键所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应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评价。所谓正面评价即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表现不做优劣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着重考量学生分析案例,思考问题的方法、角度;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等。

参考文献:

[1]王平.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运用.[J].今传媒,2006,(1):61-62.

[2]冯刚,朱光宝.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向[J].新闻界,2004,(3):17-18.

[3]杜萍.对新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新闻知识,2008,(6):52-53.

[4]张明新.新闻传播学专业案例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东南传播,2009,(8):18-20.

[5]杜萍.对新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新闻知识,2008,(6):52-53.

传播正能量的经典句子 篇4

2、生命中,好多的事是这样,生活中,好多的情是这样,没有理由,也无需理由,爱就是爱,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结果,也无须结果,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3、你不要因为一片云,就指着天空说没有太阳。

4、选定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要你坚定梦想,即使前方是死胡同,你可以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出来。

5、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6、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为什么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

7、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8、放肆的欢笑与泪水+追梦的激情与脚步=青春!

9、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10、杜绝事必躬亲,学会抓大放小。

11、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12、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3、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失眠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不要着急,不要烦躁,心平气和地接受。躲不开就接着,晚上睡不着那就白天睡。

14、微梦想,改变大世界。

15、不要因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想要到达的地方。

16、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17、我的为梦想是背一个双肩包,骑一辆单车,沿路欣赏一下大自然。躺在草地上,享受微风抚摸脸庞的感觉,赤足踏进河中,享受细沙按摩脚底的感觉,坐在山顶,观看夕阳西下和日出的壮观美景。

18、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19、心情,是一种感情状态,拥有了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继而拥有了年轻和健康。就拥有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充满期待,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吧,因为生活着就是幸运和快乐。

20、我希望靠我自己的努力为家里撑起一片天,我希望用我的知识为病人解除痛苦和困惑。我希望我的努力有所回报。

21、也许有一天青春逝去,时光会皱起我们的皮肤,但是只要心中充满激情,一切就仍然继续。

22、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23、这世间,唯有青春和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扬帆起航,追逐梦想。

24、大学是一个让你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地方。放开自己的翅膀飞翔,收获属于你的未来。

25、漫漫长路,你愿一人独撑,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压迫,只任汗水溶于泪水,可脚步却从不停歇。好样的,纵然得不了桂冠,可坚持的你,定会赢得最后的掌声。

26、潇洒和欢笑,在这个纯真的年代,人人都渴望拥有,人生的欢乐,必须在痛苦的打磨下,酿造出辉煌的人生。因为,潇洒和欢笑,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痛苦就成为我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27、生活不会否定任何人,就怕自己否定生活。

28、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29、青春是场无尽旅途,欢声笑语,踯躅彷徨,走过的是岁月,路过的是迷茫。向前,是希望极光;回首,是悠长深巷,拿着车票继续风雨兼程,又何妨。

30、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31、每个梦想,都是在现实中坚持不懈才实现的。

32、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33、生活的智者,必能在一路上静观红尘,拈花微笑,在平静中拾起遗落的沧桑,记录下苦旅中的悲伤,于穿花拂柳中感悟人生的华彩流韶,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化蛹成蝶,叶落归根。苍山不语,尚倚红日傲风云。残阳滴血,犹作清泓向碧心。这些是人生路上奇美的景观,是自然中缄默的语言。

34、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谈一场恋爱,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35、人生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人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36、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喜欢听欧阳菲菲的那首歌,怀着那颗心,敬畏万物、敬畏生命。落叶有情,逝云有意,人生苦短,何必带着仇恨之剑嗔怒之刀狂舞于世,学会放下,学会尊动、学会敬爱。

37、生活的艰苦,社交的复杂,都算不上难事。安静下来你会发现这人世间最可贵的是:甘于平淡,无怨言的坚持,永远心怀梦想。

38、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39、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40、有梦青年去奋斗,不惧怕风雨,只为那绚丽的彩虹。

41、青春是挥洒汗水,不顾一切的拼搏与坚持。

42、即使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只要能够努力地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43、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44、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45、青春是双你最喜欢的鞋,总是舍不得去穿,当你想好搭配什么衣服时,鞋已经过时了,所以,没有谁的青春里不留遗憾。

46、此刻,一个结束;彼时,一个开始;结束,在联大;开始,在联大。带着联大梦,去拼搏,去奋斗。

47、春是场无尽旅途,欢声笑语,踯躅彷徨,走过的是岁月,路过的是迷茫。向前,是希望极光;回首,是悠长深巷,拿着车票继续风雨兼程,又何妨?

48、你追我赶拼搏争先,流血流汗不留遗憾。

49、我总相信夜晚的太阳也在放出光芒,只不过照射于地球另一方。人的心也一样,人的情也一样,有时不是我们冷漠,而是我们的疏忽,是生活的无奈使我们忘记亮丽起心中的彩虹。

50、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条弯路,谁也没法替谁走完,但未来总还在。

51、双十年华,激昂的青春,怒放的生命,听听往昔那写满梦想的歌词,拾起那曾经充满力量的旋律,触碰沉睡的心灵,追寻青春的步伐,让我们一起怒放我们的生命,奔跑在无悔的路上。

52、你我形影不散,你我同甘共患,你见证我成长,我目睹你变老,别走,别跑,我的青春梦想。

53、青春是一场旅行。亲情、爱情、友情是路上少不了的行李;活力、激情、迷茫、彷徨是沿途独特的风景;带上理想的指南针,最终将抵达胜利的彼岸!

54、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把握得好,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即使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5

嘉善新世纪学校

黄万明

新课程《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合作式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在教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浙教版教材七年级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一课时,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这节内容,通过身边的现象和探索性的实验来展开,以下是这堂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高歌一曲,来唱出我们新世纪人的精神面貌,好不好? 生:“好!”同学们异口同声,顿时,高亢豁亮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教室。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探究这响亮的歌声是怎样从我们的嗓子里唱出来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也就是探索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师:[提出探究一] 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和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现有的物体或器材或自带的任何东西,尽可能想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并作好记录,每组思考讨论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然后选一个发言组长,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器材:2块石头,一根橡皮筋,1张小纸片,1只装水一半的水槽,1只竖笛(4组),1只八音盒(4组),1根接力棒(4组),自带塑料板或塑料尺] 师:请每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生1:二种物质碰撞可以发出声音、电子器材可以发声、物体摇动可以发声。结论是物体的碰撞可以产生声音。

生2:物体间的摩擦可以发声、纸张的晃动可以发声。结论是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生3:呼吸会有声音、搅拌液体会有声音、水的流动会有声音。结论是物体的运动会产生声音。

师:总结分析后得出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多媒体]播放海浪声、钱江潮、狂风呼啸的振动。

[多媒体动画]:

1、蚊子为什么那么傻,边嗡嗡叫边来咬你?

2、古人伏地听声。听铁轨上的火车声。请解释利用了什么知识?

3、猜猜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时,哪个速度快?(多媒体显示书后图片,后有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4、在一平静的水面,投入一石块,会产生水波,水中的物体会随着水波上下起伏。那么声音是怎样向外传播呢? ·······

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开放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合作学习、实验探究、主动发展。

一、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孩子认知活动的活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采用了4至5人一小组的探究形式,让学生从已经熟知的声音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声音的发生,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发生的;探究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吗?更使同学兴奋不已;学生们个个探劲实足,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巧妙设计兴奋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密切配合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四个兴奋点:第一、从引言来看,教师巧妙的从歌声

命。”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科学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例如,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在做玻璃钟罩内的铃声实验前,教师大胆的提出了如何设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空气的?学生办法多多,思维活跃,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了必须挂着电铃、抽尽空气才能有好的实验结论。再例如,在最后的习题中,老师让学生猜猜声音在固、液、气中哪种物质里传播速度更快?猜猜水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又以怎样的形式向外传播呢?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设计构想,甚至是猜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教材的处理详略恰当,板书多媒体使教学重点充分体现

本教时教学的目标是了解和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并初步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对于声波等知识只要求作常识性的介绍。故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的演示实验,多媒体强化等手段突出重点。而对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声波的知识则巧妙的通过讨论拓展题的形式处理,既节约了本教时由于学生探究实验多时间偏紧的问题,又充分的利用了学生这方面已有的知识开展了拓展性的思维。本教时的多媒体课件使用上,不使教学围着课件转,而是起到活跃气氛、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真正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板书上也只重点突出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二个方面。从而使本教时的教学任务出色完成,并充分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六、几点思考:

1.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中学生实验较多,再加上为了探究某个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器材,对于一些非寄宿制学校来说,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准备,可能课堂气氛会更好,而对于一些全寄宿制学校来说,可能就有一些教师精心准备,学生跟着教师意志走的感觉。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6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篇一:食品安全问题案例(392字)

2006年11月12日,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但当地养鸭户却表示,这种红心鸭蛋并不是出自白洋淀,正宗白洋淀产的鸭蛋心根本不红,而是呈橘黄色,主要吃玉米饲料。据调查,石家庄平山县、井陉县的一些养鸭户和养鸭基地,在鸭子吃的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红药”,这样生出来的鸭蛋呈现鲜艳的红心,而且加得越多,蛋心就越红。

当地人都把这种加了红药的蛋叫“药蛋”,自己从来不吃。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含量最高达到了0.137mg/kg,相当于每公斤鸭蛋里面含有0.137毫克。苏丹红分为Ⅰ、Ⅱ、Ⅲ、Ⅳ号,都是工业染料,有致癌性。苏丹红Ⅳ号颜色更加红艳,常被用来做鞋油、油漆等工业色素,毒性也更大。

篇二:食品安全问题案例(439字)

案例一: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 “孔雀石绿”。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案例二: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案例三:2006年11月17日,上海媒体率先报道了山东产多宝鱼药残超标情况。

案例四:2007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一养殖企业正式起诉台湾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山东青岛的独资企业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产品“孔雀石绿”超标。

篇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828字)

案例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案例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案例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案例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案例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案例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篇四:食品安全问题案例(667字)

案例一: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案例二: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 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案例三: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案例四: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案例五: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处理。

案例六: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篇五:食品安全问题案例(414字)

案例一: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案例二: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案例三: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7

项目执行>上海哲基公共关系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项目简述

近年来, 国内SU V市场发展飞速, 尤以17—25万元价格段SU V成为销售最大, 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上海汽车的首款SU V正是定位在中高端并且突出越野性能的“跨领域专业的SUV”。

荣威W5的目标消费群大多是处于28—40岁的人生黄金年龄的男性, 他们自信、自主, 有自我的坚持, 靠个人实力成就事业的上升与突破。在与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沟通的时候, 我们以“国家利益”和“个人担当”作为触动点, 以男人永远的的兴趣“战争和历史”作为切入口, 以“丈量960万平方公里”为主题, 启动了恢宏浩大的荣威W5丈量系列的传播活动。

荣威W5“丈量系列”传播, 形成活动、媒体、消费者由点及面的分层扩散传播, 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每条路都可能成为传奇”的品牌诉求以各种形式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更是深化了荣威“品位、科技、实现”的品牌精髓, 精确地传达了“丈量”、“做自己的英雄, 走传奇之路”等诸多关键信息。

二、项目策划

1.公关策略

基于荣威W5以下几个重要的考量元素:自主品牌首款中高端S U V的市场定位、“跨领域专业S U V”的产品定位、区别于“城市型”SU V的高技术含量和高越野性能、对70-80后目标消费群体的深入洞察, 我们制订了持续时间达6个月的“以文化做沟通、以体验展实力”的荣威W5公关策划。

正在荣威W5的公关策划过程中, 高晓松的酒驾事件和王功权的私奔之歌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一个因为放弃辩护而得到公众的谅解, 一个因为不做解释而成为大家揶揄的对象, 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获得了相应的结果。

结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关键词“成熟、责任、胸怀”, 于是, 荣威W5的“丈量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传播主题就呼之欲出了。“丈量”既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思索, “国家利益”和“个人担当”之间的关系, 荣威W5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每条路都可能成为传奇”的精神诉求都能在“丈量”中体现出来。

为更好地传播这个主题, 我们在传播的内容、载体和方式上做了如下的部署:

●根据目标消费者兴趣设定内容, 选取的历史及纪实题材作为传播内容, 滇缅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和崔永元的《我的抗战2》都成为“向英雄致敬”的最好方式;

●根据目标消费者的触媒习惯和传播内容来选取载体,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电视 (C C T V) 和平面相结合;汽车媒体和人物类媒体如《南方人物周刊》等相结合;

●根据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传播主题和方式, 专业媒体试乘试驾为先, 紧接电视栏目合作加路演, 再以平面网络组合的深度体验, 引起消费者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担当”的思索和共鸣, 同时传播荣威W5高超的产品性能。

三、活动历程

1.2011年9月7日至9月17日, 丈量第一季——重走英雄路, 荣威W5腾冲媒体试驾, 重走史迪威公路——“抗战血脉”, 带领媒体驾荣威W5重走“史迪威公路”, 在缅怀历史的同时, 传递荣威W5的品牌内涵和产品定位。

2.2011年9月18日至9月30日, 丈量第二季——点亮中国心, 与崔永元《我的抗战II》项目展开合作, 进行“做自己的英雄, 走传奇之路”的品牌文化宣传, 强化荣威W5品牌主张与定位。

3.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丈量第三季——凝聚民族魂, 以平面结合网络媒体组合形式, 媒体自选能够体现国家利益和个人担当的丈量线路, 进一步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每条路都可能成为传奇”的品牌精神, 并传递产品特性。

经典传播学案例 篇8

【关键词】成人涂色书;选择的或然率;报偿

【作者单位】蔡立媛,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传播学者施拉姆曾提出一个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费力的程度[1]。这个公式首先运用于公众对媒体的选择,延伸开来,人们不仅对媒体的选择符合这个公式,对产品和机会的选择也符合这个公式。理性的人在进行任何事物的选择时,都会衡量所得报偿和费力程度。如果报偿越大,选择的可能性越大,报偿越小,选择的可能性越小;而做这一选择的费力程度如果越大,选择的可能性越小,费力程度如果越小,选择的可能性越大。

《秘密花园》这本书只有黑白线条,却比其他彩色书更能吸引读者眼球,虽然只有二维平面,但比三维书籍更引人关注。从施拉姆“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来看,选择的或然率=报偿/费力的程度,“报偿的保证”即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需求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即内容的易得性和使用的难易程度。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选择此书在于报偿较高、费力程度低,因此选择的或然率较高。

一、涂色书选择的报偿分析

1.参与的激励:通过“感受—激励”和“预期—激励”使读者享受成就感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内容,理性的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2]。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主要产生“感受—激励”和“预期—激励”两种自我激励。根据驱力理论,人的行为旨在消除因匮乏而生的紧张,一旦人缺乏成就感或缺失快乐,就需要一种行为来消除这种匮乏。而涂色这种适度唤醒、难度不高、成就感极强的书籍就刚好满足了人的需求。《秘密花园》等涂色书的读者开始感受到的激励机制可称为“感受—激励机制”,即通过自己的感觉而产生的激励。读者开始涂色,在完成每朵花、每片叶子的涂色后感受到线条和色彩所带来的美感时,开始受到继续涂色的激励,当整幅作品完成时,激励达到最大。而且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让读者颇有成就感。这是一种自我愉悦、自我欣赏,也是一种自我的“感受—激励”。于是,读者想不断体会这种美妙,在完成下一幅作品之前就产生了“预期—激励”,即对行为结果的预期而产生的自我激励。这样不断重复“感受—激励”与“预期—激励”,在参与中受到激励,在激励中不断参与,从而完成整本书的创作。

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引起工作满意感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诸如提升、提职、工作上的成就感、个人潜力的发挥等,能唤起人们的进取心,对人的行为起激励因素 [3]。读者在涂色时,能感受到作品完成或半完成时的成就感,也能感受到自己对色彩和绘画的潜能,得到思想和行为上的提升。体验、互动和参与是《秘密花园》等涂色书能激励人的主要原因,所以,参与中获得的个体成就感、潜能感和行为思想上的提升是读者阅读此书的第一类报偿。

2.心灵的保护:具有“集体潜意识”的曼陀罗对心灵冲突的弥合和保护

《秘密花园》中有一部分主要勾勒的是曼陀罗或曼陀罗的组合,曼陀罗在东方源于佛教,通常由一朵圆形的莲花构成,莲花内有一个方形的圣殿,圣殿有四个门,它们代表着四季和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在仪式中常被凝神观照,意寓将小我意识转化为神圣的大全意识,意味着“天圆地合的完美统一和联结” [4]。此图案对残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都有一定修复作用。因此,有内心冲突的人可以借助曼陀罗稳定、统一、联结的整合功能,整合内心的矛盾,获得内在的和谐与安宁。读者对色彩的使用和描绘也可释放其内心的冲突,冲突较大的个体在同一朵花中喜欢使用色彩对比明显的颜色,冲突不太大的个体一般喜欢使用色彩过渡比较柔和的颜色。读者在给黑白线条上色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创作的方式将内在的情感以精致的图案、绚烂的色彩表达出来。同个画面的不同上色,将读者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体现了个体情绪和本能的宣泄。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主要指人的本能欲望和本能欲望的压抑。本能欲望主要指性欲,本能欲望的压抑主要指性的压抑,因此人的心理冲突主要源于性的压抑。荣格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认为性冲突只是人无意识里面的一个内容。他认为,无意识不仅包括“个人无意识”,还有“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心理沉淀,是一种先天的心理模式。“集体无意识”有两个特征:一是先天性,是一种先天的心理格式,人无法超越和摆脱它;二是普遍性,是一种类的心理结构,个体处于它的笼罩之下[5]。

笔者认为,曼陀罗应该归于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的符号,而个体因为都是先天普遍的“集体文化的携带者”,因而对曼陀罗有一种无意识的熟悉感和崇尚感。在这种平衡和宁静的联结中,人能很快找到似曾相识的稳定感,这是人类一种共同的感觉和共通的语言,它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个体无意识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没有绘画基础和审美基础的人也能感觉到曼陀罗所带来的和谐与安宁,读者通过对曼陀罗一层层地涂画,可以回归最原始的本我和自我,抚慰心灵,消释内心的种种不安。这种抽象观念的现实性,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文化积淀,恰恰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涂色书因为采用许多具有“集体无意识”的曼陀罗图形或类似于曼陀罗的图形,在无形之中唤起每个读者的“集体潜意识”。所以,《秘密花园》等涂色书给读者带来的第二类报偿是对集体潜意识的唤醒,是对读者心灵的保护和冲突的治愈。

3.“内在自我”的释放与投射

拉康认为,自我是被伪自我——这个最根本的假设牢牢地控制和掌握着[6]。伪自我源于客观世界,即在客观世界中想成为的“我”。自我是内在真实的本我。伪自我常常成为内在自我的主人,压抑和束缚内在自我。人们永远都在追求完美的伪自我,甚至在虚幻的情景中虚构和满足。人的这种过分依赖伪自我而忽略自我的心理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过分依赖,其实为内在自我的冲突埋下隐患。荣格也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在外在客观世界和内在心理模式的作用下均衡发展,任何过度地片面化——过分内倾和外倾,都会导致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忙于塑造社会眼中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却忽略内心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可能是道德的楷模、公共秩序的典范,但私下里可能性格偏执甚至暴戾。那是因为长期以来,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不能得到满足,不能得到释放,使我们成为过分外倾的人,而导致内在自我出现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要有一些方式和方法能使人们在发展外在自我的同时,在适当的空间中满足内在的自我。涂色、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涂色时随心所欲,完全遵循内在的自我和心灵,不受外界干扰,不被外人评论,这是一种内在自我畅快淋漓的倾诉和表达。读者在涂色书上感受线条和色彩,投射自己的心灵、心理线条,表达不同的欲望和深度感受。这是一个生存本体的想象域和虚幻世界。个体正是在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意向中,忘却客观世界,忘却外在自我,表达真实欲望的自主、自由,表达内在自我。这也是涂色书能宣泄内在自我,治愈心理疾病的另一个原因。而且涂色的形象源于意向的建构,属于自我的选择性映射。不同读者选择的色彩不同,参与式阅读的结果不同,参与创作的作品不同,这投射了内心自我的状态甚至人格结构。个体崇尚什么?希望获得什么?缺失的是什么?个体在这种意向中寻找对应的色彩。也就是说,读者在参与涂色时,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审美心理上的自我先在结构,这种先在结构是内在自我早已具有的心理模式。只是通过不同的色彩选择性地建构,映射“内在自我”的真实形象。也借助涂色这种象征符号,将人“内在自我”被压抑的部分推向意识,获得再生。此外,在《秘密花园》整本书里,没有出现过一个人物,全部都是花、叶子和昆虫,这让读者远离了客观世界的外在自我,远离了俗事和纷争,潜心回忆和寻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原始和自在的“内在自我”。因此,对“内在自我”的释放和投射,使个体内在身心健康发展是阅读和参与涂色书的第三类报偿。

4.合作与共鸣:“外在自我”的完善与健全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改善两个人的关系,就使其合作;要破坏两个人的关系,就使其竞争。涂色的过程恰恰是两人或多人合作的过程。涂色书的读者通常没有绘画基础,一幅作品虽面积不大,但因其图形的精致和细节,要上色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一个人上色专注程度虽高,但久坐对身体和思想都是一种负担,大多读者则因为作品本身的参与程度高而欲罢不能。因此,一幅作品通常由两个人共同完成,或是家人,或是朋友。在合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关系和友谊,产生了情感共鸣。

网络媒介使人们成了部落人,甚至是单个的部落人,缺乏合作与共鸣,缺乏现实场景中的交往。人与人之间虚拟空间的距离在不断缩短,人们可以随时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中交流,但人与人之间现实物质空间的鸿沟却在不断扩大,人们常常忽略了坐在身边的亲人,成了“单个手机人”“单个网络人”“单个数字电视人”。涂色书这种纸质媒介弥补了互联网过于注重虚拟场景而缺失现实场景的缺憾,使人们感受到对方,触摸到对方,通过合作参与加深感情。涂色将完成任务的动机看作是为达成目标而做出努力程度的标志。个体在涂色的过程中,合作性地建立“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通过每个人的参与和合作实现,让个体认识到自己在“利益共同体”中的价值都是不可或缺和无可替代的。这有助于“外在自我”的完善和健全,使“外在自我”可以更好地融入客观世界。

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看,涂色书不是一种浅表的阅读,而是参与式的深度阅读。它的报偿是较大的。从媒介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参与度极高的冷媒介。互联网的深入性、参与性和渗透性都太强,常常在时空上超越现实物质空间中的媒介。涂色书这种媒介虽是纸质媒介,却具有互联网媒介的优势——可读、可写、可参与。这是一般的纸质媒介所不具有的,且优于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只诉诸两种感觉——视觉和听觉,而涂色书这种媒介不但诉诸视觉和听觉,还诉诸触觉,具有可触性。未来的涂色书还可诉诸味觉和嗅觉,在涂出不同颜色的时候闻到不同的味道,或皮肤受到不同的感应,来提高涂色的愉悦感和合作的互动性。这样纸质媒介涂色书的优势更好地得到了释放和体现,读者阅读和参与涂色书的报偿可能会更高。

二、涂色书选择的费力程度分析

涂色书选择的费力程度主要指内容的易得性和使用此书的难易程度。涂色书的物质成本较低,定价不高,物流也通畅,此书的易得程度较高。使用此书的难易程度也不高,零门槛的绘画基础也能完成。完成涂色虽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并不要求一次完成,且绘画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度高。因此,涂色书属于一种报偿较高,但费力程度较低的书籍。根据施拉姆“选择的或然率”公式,《秘密花园》之类的涂色书报偿高,费力程度低,成为许多读者的选择就不足为奇了。

[1]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第2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曼昆.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M]. 梁小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符国群. 消费者行为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M].冯川译,南昌:译林出版社,2012.

[5]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心理类型[M]. 吴康译,南昌:译林出版社,2014.

上一篇:高考素材积累:名人素材评析下一篇:中学家长学校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