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开题论证报告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结构设计开题论证报告(精选6篇)

结构设计开题论证报告 篇1

泗洪县教育科学2013年个人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班化”优势分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13年11月2日

结题日期:

2013年12月

“小班化”优势分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探索阶段走向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额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以层次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承认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3、小班化分层教学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提出理论基础

1.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作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加以保障。随后,北美、西欧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

班化教育实验研究,随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2.小班化教育是新课程推进的需要。新课程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小班化教育能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与我们目前所实践的新课程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将进一步诠释并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使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让每一个学生得生动主动地发展成了可能。

3.小班化教育是农村教育的最佳出路。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务工,自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的现象。农村小学学龄数相继减少,人口数较少的村完小呈现出生源不足趋势。尽管各乡镇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对部分村完小进行撤拼。但是,一些村完小距乡镇中心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撤拼的条件尚不成熟。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小班化教学已是农村广大学校的最佳出路。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为了了解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有以下特点 :

1、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运动基础、活动能力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2、倡导小班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现研究领域中对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有一定高度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用以指导下本课题的研究。

预计在 “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四、课题的界说:

1、“小班化”指班级学生学额相对较少,但小班化教学不仅指班级学生人数相对减少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有效课堂”指有能通过教师营造的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是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唤起他们参与激情和表现欲望的课堂。

3、“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的教学。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分层策略及教学互动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选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倡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六、可行性分析

1、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的研究是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全新尝试,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2、随着入学高峰的回落,学生生源明显减少。各班学生人数已自然接近小班规模,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前提。

3、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发展,科研气氛浓厚,拥有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七、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对象: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班化有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坚持以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以“有效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促进学

生不同层次发展的有效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参与及实践改变或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

2、研究内容:

①、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采取分层教学的现状与归因研究(调查报告)。

②、分层教学策略:学生分层,明确培养目标;

教学分层,精心设计环节;作业分层,巩固学生兴趣; 辅导分层,培养创新能力。

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后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研究。

3、研究活动方式:

本课题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在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阶段研究总结,积累阶段性研究资料,撰写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4、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通过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和家庭、亲属等情况的谈话了解,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2)对比法。对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运用适当测试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

(3)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班学生、对照班学生某方面的情感、态度、心理等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掌握其情感、态度、心理等思想动态。

(4)观察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以运用观察法为主,记录其发展的轨迹。

5、研究对象:农村中心校、教学点生数不足25人的班级。

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的阶段性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12—2014、2)(1)准备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2)进行研究理论学习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2—2014、10)(1)制定各项目实施活动计划,全面实施课题方案(2)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3)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10—2014、12)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2)总结反思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财力的保障。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经费,校长专门召开了校委会和课题组成员会,经过分析研究,决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的研究工作。诸如构置理论书籍,研究中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建设以及研究中所需要的其他经费。校长的重视,学校的支持,无疑是课题研究的坚实后盾,这是本课题能如期进入研究实施阶段的前提所在。

(2)理论的保障。接到本课题被确定为“十二五”规划课题后,我也感到压力很大,虽然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仅是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系统地、深入地理论知识根本没有。面对这一现实,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在学习上,提高了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种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3)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首先,在小班教育中,教师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创造机会。第二,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分层教学,区别对待。

(4)突显几项工作: a为学生建立个体发展档案; b优化教学设计,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c课堂上能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5)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撰写论文。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

一场开题论证会给我的启迪 篇2

科研兴队 拓宽领域

登封市商埠街小学成立于1997年8月,位于繁华商业区商埠街南段,是登封市教体局直属小学。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在夯实少先队基础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少先队文化品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国家意识、劳动意识和科学意识,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为了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学校紧密结合当地少林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特点,决定拓宽少先队研究渠道,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少林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学校在全国少先队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决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力弘扬少林武术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从了解武术文化开始,培养少年儿童的过硬本领从学校少先队活动开始。

形成共识 携手同进

围绕登封市商埠街小学的课题,五位少先队教育专家进行了认真科学的论证。张培俊老师用生动语言和鲜活的实例告诉辅导员们,活动课要与课堂与文化相结合,要把握好活动目标;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他论证我们的课题有四大特点:一是本课题能加强学生身体锻炼;二是本课题突出了以武育德;三是本课题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平台;四是小学生对少林武术的学习是意志的磨炼、精神的历练。最后他说要把少林精神崇德尚武融入其中,更要在“知、学、练、比”上下功夫。

李启民先生对课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课题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是一个有生命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同时课题的研究有民族性、地方性,有特色,并且与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是个很好的课题。同时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少林武术文化的精神,如意志、人格的培养,要与少先队的根本任务相结合;成果表现上要看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要扩大课题组成员,把精通少林武术文化的人员邀请进来,扩大课题的社会影响。

傅忠道研究员谈到课题的三个“结合”:武术文化与艺术文化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对开题报告的撰写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谢淑芳教授强调课题组成员要加深对少林武术文化的了解,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练就过硬本领。因此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学少林武术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的关系;处理好练就过硬本领中“练与学”的关系;处理好练就过硬本领中“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最后,皇甫鸿昌老师强调这是一个“接地气”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做到“四个要”:1.站得要高。要充分发挥好国家对少林武术文化重视大环境的作用,小课题做出大文章。2.看得要远。小课题有大目标,要以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定祖国高于一切的理想和信念。3.研得要细。在科研过程中分工要细,要体现责任意识,科学意识。4.做得要大。要扩大课题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少林武术文化,要把研究的成果全国推广。

在此次开题论证会上,五位全国知名少先队教育专家对课题进行了深入指导和论证,进一步指出了本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途径,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对开题报告的修改建议,为课题的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参加开题论证的辅导员老师能和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们的论证发言感到收获很大。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我深深地感到,能够承担国家级的少先队课题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校的责任,我深深地感到科研兴队的真谛。

意义深远 任重道远

在新的时期,少先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要想实现“中国梦,我的梦”,要培养队员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强烈的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和审美意识。要培养队员热爱生命,具有强健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时代新人,我觉得我校因地制宜开展“研究少林武术文化,从小练就过硬本领”的课题研究,对少先队员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构设计开题论证报告 篇3

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刘念泉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预设”在这里指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和对学生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所做的设计。

“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发展、达成的成果。本研究中的“生成”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预设,学生独特的思维与见解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自然形成的过程。

“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不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与教学资源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困惑时有形成。教师以学生有价值的、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从而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在相互作用中达成。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经常感受到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感受到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但细细品味,我们的课堂教学又缺失了什么: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有了民主和开放,但一些老师对“活”的课堂出现了“失察”或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教师已有的文化知识已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已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面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少教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或置之不理、按预设方案进行,或对价值判断不分主次、疲于应付,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或搪塞了事;或装着没听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据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让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只是教书,而且育人;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从而重视、研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浙江奉化市实验小学重点研究了“生成中学生的发展问题”;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研究“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不够全面具体;我省部分学校的教师也对“生成”中的个别环节、案例作了初步探索,并发表在教育杂志上。本课题力求全面细致研究“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教师部分: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2.学生部分: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

研究内容与重点:

探索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整合教学资源,为“生成”打好基础。

2、精心设计预案,为“生成”提供前提。

3、采取以学定教,为“生成”保驾护航。⑴学会倾听,寻找教学资源;⑵学会捕捉,实现学科价值;⑶学会点化,引导自主探究;⑷注重提升,推进高层互动。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深入学习与深切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及其它各种教育书刊,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占领当今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科研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并在教学中不断实施、不断反思、不断升华,以探索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增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带动我校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使得学生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4——2007.2)。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教师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3——2007.12)。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研究。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创设开放学习情景、创造互动学习情境、捕捉点化,体验探究,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设计的精心预想、教学环节的弹性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引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智慧,灵活调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使“动态生成性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1——2008.4)。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 ,总结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互惠的效果,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1.对教学价值的“新”定位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2.对学生地位的“新”认识

以往的研究中,曾提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认为学生的地位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至少是以下三个教学资源:A、基础性资源B、差异性资源C、生成性资源。

3.对教学过程的“新”理解

我们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就像是一个网络,学生是网络上的节点,网络上的节点都在活动,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构建者。

4.对教学评价的“新”体会

教学评价应该立足于课堂,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通过适当评价,提升“生成”价值;让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评价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产生动力。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学校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有完备的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并有完成国家、省、市“十五”课题的成功经验,且能拨付充足的研究经费作为保证。

2.本课题的核心成员中,秦磊老师一直在进修学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李志健校长、吕美荣主任是徐州市名教师,高岭主任是我校教科室主任,都曾主持过多个国家、省、市科研课题,都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其他五位老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多年的从教经验。

3.确定本课题之初,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做了以下工作:⑴查阅了《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黑龙江教育》、《辽宁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月刊》、《小学数学教师》等刊物中的有关文章,从中汲取“生成”营养。⑵从网络中搜寻到了《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管窥》、《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动态生成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生成的课堂更有活力》等研究论文,从中借鉴“生成”经验。⑶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借助教育刊物、网络资源中的“生成”资料,集中集体智慧“生成”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现场开题论证会议程序. 篇4

1.主持人介绍参加开题论证会的领导、专家及特邀来宾。

2.承担单位领导简要介绍学校或本单位基本情况和课题组成员有关情况。

3.课题下达单位或课题管理部门成员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4.课题负责人陈述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开题论证报告重点说明课题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界定与假设、研究思路和具体计划,课题计划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技术线路;采用的主要方法手段、研究的设计、主要措施(分阶段与步骤)、研究人员与研究任务落实、可能有创新的地方。

课题负责人应充分考虑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所遇困难及解决方法。并对完成课题的难度做出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得到专家或同行的帮助,找出解决办法。

5.课题组成员代表或子课题负责人,结合自己的研究分工或任务,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进行补充发言。

6.专家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这是开题论证会的核心。专家的意见可以避免课题研究在初始阶段就走弯路。课题组成员除了听取专家的意见外,也可将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与专家互动研讨。

7.课题组负责人对专家开题论证意见和建议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并表态。将专家的意见总结提炼,形成文字,填表、签字。

8.将课题开题论证结果上报主管部门。重点课题直接报送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学术室。规划课题报送主管分支机构。

9.承担单位领导或校长作保障性讲话。

如何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 篇5

从课题管理的角度,研究规范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至少如下好处:

一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了解课题开题论证的功能。二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明确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三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把握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四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晓得课题开题论证的形式。五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知道课题开题论证书格式。六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做好课题开题论证会前准备。

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三大功能

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管理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课题研究质量,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开题论证有三大功能:

(一)有利于规范课题管理、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九五”期间湖南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很不规范,由于教育部门课题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立项,重立项、轻管理;重部署、轻指导;重评奖、轻推广的“三重三轻”的现象比较普遍。“十五” 以后,湖南成立了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实行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有很大改变,但课题规范管理还很不理想。客观上,由于管理的

时间不长,管理经验不足,“三重三轻”问题还有一定的惯性,加上申报课题的新手不少,课题管理规范任务繁重;主观上,由于开题论证宣传发动不够,组织指导力度不够,课题主持人责任不明,履行义务条款不清,课题不能如期结题,研究质量马虎,成果推广、转化的价值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抓好课题开题论证既可以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课题单位、课题主持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又可以通过同行专家面对面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相互研讨交流,了解把握课题不能按期结题和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的办法措施。这样,不仅达到开题论证的目的,也可以使规范管理落实到课题管理的每个环节,从而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课题开题论证应像新建一座大楼前的论证一样,课题实施计划好比施工图,课题组成员就是施工员,施工员一般是照“图”施工,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结题鉴定时按“施工图”验收。一个好的课题,关键在有一个好的研究思路和科学的设计实施方案,一个开题好的课题,关键在于它研究细节的周密,“细节决定成败”。

开题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实施计划,使课题研究更科学。开题要向大家报告你的课题设计实施计划。你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文献,再次认识你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它的背景,找出理论依据,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论证具体作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开题讨论,听取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意见,进一步理顺思路,统一做法、明确要求。因此,开题本身就是一次研究性学习。湖南省教育厅王健

副厅长说过,做课题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大多数课题还可以得到同行专家的精心指导,同行专家通过咨询、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在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研究方略上确保“研究有方”。在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任务的分解和研究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能提出切实可行措施,甚至提供案例与研究背景等材料供参考。通过论证,课题组成员可以开拓思路、扩大眼界,从感性的热情转入理性的思考。事实说明,通过论证、修改、完善且详细周密的开题报告又几乎是课题研究最后形成的研究报告“前身”。

(三)有利于课题顺利结题和克服以往开题论证的不足。课题开题论证书是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包括专项课题结题的主要依据,这是我们管理两个五年计划的课题,实施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比如,课题结题时,科研主管部门要检查你是否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公报、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或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成果,是否完成了你自己设计的研究任务和最终成果,实现了研究目标,方能结题。研究水平则由鉴定专家鉴定。检查不是以课题申报表为依据,而是以开题论证书为依据。有些课题在申报前,虽然选题好,但由于准备匆忙,论证不足,很多研究的细节设计不科学。开题论证是一次极好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的机会。

但是,以往的课题开题,不少课题并没有珍惜这个机会。认为开题论证是一种形式,抱着“应付”的态度,结果是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并没有解决问题。如开题没有抓住主要矛盾,重点不突出,论证不实在。有些课题思路不清,概念不明,措施不力,分工不落实。可是

课题组既不认真自我论证,又不请同行专家进行指导,有的甚至不开题,这些课题轻者研究走弯路,拖延结题时间;重者调整研究目标、大砍研究内容,甚至改变研究方向,不能结题。这几年尽管这些问题有些改变,但由于每个五年计划的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是不断更换的,新手不断增多,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一定时期内问题就会反复存在。因此,只有不断总结课题开题论证的经验,针对新一轮的问题,持续改进开题论证的办法措施,认真组织每一轮课题的开题论证,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克服,才可以达到“一切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所以,课题开题论证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项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只有明确开题论证的目的意义,了解课题开题论证要求,抓住要解决主要矛盾,科学地把开题论证工作做好,才能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

开题论证核心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落实研究的条件,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分解研究任务,贯彻落实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其目的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措施。通过主持人的开题报告,介绍课题主要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样去研究这个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研究意义、研究述评、理论

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文字表述,使大家明白课题研究总的指导思想和大体思路。

二是让课题组全体成员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课题总目标任务必须分解到各个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靠团队协作,分工合作,集体攻关。这就要求主持人通过开题报告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明白自己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合作,何时要完成什么阶段性成果。使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三是请专家咨询指导。同行专家和主管领导对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咨询,他们不仅可以看出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还对被论证的课题提出修改建议,甚至还可以提供案例与研究背景供参考。因此,聘请专家咨询指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论证,在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研究方略上确保“研究有方”。对研究目标的长度、宽度、深度的调整,对研究任务的分解和子课题的分工、对研究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甚至提供近似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研究背景等材料。使课题主持人从感性的热情转入理性的思考,课题研究少走弯路。同时对端正研究态度与学术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会后课题组参考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课题设计实施计划,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

三、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和具体内容-----开题论证的重点是“三个论证”。

一是研究目标的“长、宽、高”的论证。因为科研无止境,课题有时限,实际运作时间一至五年,长度(研究时间的跨度)、宽度(研究范围的幅度)、高度(研究目标的程度)都要适度,不能过度。研究范围问题,在部分课题研究“新手”中特别突出:要么“贪大”,想一个课题解决学校所有的问题;要么“不全”,研究内容缺这缺那,形不成系统。

因此,研究范围要根据课题目标的需要以及课题组内、外部条件来确定。长度、宽度、高度要统筹兼顾,不能厚此薄彼、扬此抑彼,甚至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导致研究时间过长,或者研究范围过宽,或者研究水平的期望值过高。

如《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课题,是湖南某县一个镇中学校长的课题。这个课题“长、宽、高”都值得研究。

首先,研究的范围过宽。从选题来看,题目是《课题申报指南》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主持人既想研究“师德建设”,又想“教师精神”,且课题没有界定是那一类教师的“师德”和“精神”;

从研究目标看,想解决四个问题(原文)“(1)改善目前师德建设方面的不适应和薄弱环节。(2)探讨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学习领会新时期师德建设和教育精神培育现有的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其现实意义。(4)探讨适应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和教师精神培育方法、理论”,目标太宽;

从研究内容看,想研究五个问题(原文)“(1)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教师做人从教的基础;(2)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是全方

位的,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3)新时期下要求师德在传统的理想师德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教师的意识和行为都应适应新时期新课程的方向;(4)教师精神的构成;(5)培育和建构现代教师精神既包括批判、宏扬、发展、创新之多重蕴含,还包括学校培育和实践凝练的双重建构过程”,内容太泛,且表述不明白。

其次,研究水平要求过高。(原文)“学习领会新时期师德建设和教育精神培育现有的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其现实意义”,“ 探讨适应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和教师精神培育方法、理论”,最终成果为“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

再次,研究时间过紧。一年半时间,完成这些研究内容和成果,没有留余地。所以我觉得这个课题的“长、宽、高”一定要认真论证,研究思路要进一步理请,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须进行调整。

二是研究目标落实的论证。研究目标的落实,主要看研究内容。第一,研究内容是否紧扣课题研究目标,不让课题研究内容偏离研究目标;第二,每项研究内容十分表述清楚,不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第三,研究内容是否整体完备,不出现重大缺漏;第四,每项研究内容是否有相对独立性,不要近似甚至雷同;第五,每项研究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均衡,不使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悬殊。《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课题由于目标太大,太高,研究内容就无法紧扣,研究目标就很难实现。

三是研究步骤实现的论证。步骤实现要做到“三防”、“三落实”。“三防”是一防“超载”,每一步的活动量不能超过课题组成员力所

能及的工作量;二防“撞车”,每一步重大活动安排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活动安排不相矛盾;三防“误点”,课题设计有自己的时间规定。什么时候开题,什么时候要完成什么任务,什么时候结题,课题组都要增强时间观念,保证“正点运行”。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个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与否,靠的是团队的力量(个别课题除外)。因此,要把研究任务分解作为开题论证的重要任务,讲清任务要求,并加强督促,确保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三落实”就是把人、财、物落实好。落实“人”,不仅仅是参加课题组的人,还要有主管人和策划人。主管人是课题级主持人所在单位的领导人,“没有领导的研究是白研究” 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一个学校重视科研的重要因素。领导可以高度重视、宏观决策,统筹“人、财、物”,这是做好课题的有力保证。策划人是高职称、高学位、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如果课题组实力较弱,可以借助外力增强内力,通过开放促进开发,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落实“财”,就要多方争取资助,尽力广辟财源。开源节流,力求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各项活动的经费开支搞好预算,严格审批,留有余地;落实“物”,主要靠课题组成员单位责任共担,物质共享,提高科研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开题论证的具体内容是“八要素”。

一是课题名称问题。课题名称是否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这是开题论证必须进一步明确的问题。一个要研究的课题,主题不明,没有主线、没有特色,空洞无物,肯定是没有研究

质量的,也是研究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甚至研究不下去的。课题名称的修改确定,是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确定,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和研究质量的前提。

课题开题时可否修改申报题目,原则上不能轻易变动。但是,有的课题确实有问题,专家论证认为需要调整的,应该做出调整。比如,个别课题名称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限定使课题名称冗长,或言不简意不明的,应该修改标题,如,《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与问题的研究——民族落后地区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校园文化与中小学教师品位提高研究——高中语文活动课与教师品位的研究》、就可将标题言简意明地将研究概括为一句话,有些内容可以在课题界定中注释。还有的课题名称不像研究课题,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联片研训》,《优化保障支撑体系,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还有题目研究范围太宽,不界定研究内容,很难做好,如《整体构建农村中学德育体系的研究》。还有题目像自然科学的软科学课题,如《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与教学能力培训系统研制》,不休改题目,不知道它怎么作教育科学课题研究。

但是修改标题,不可以改变研究方向。因为课题管理办法都有明确规定:凡变更课题负责人、改变研究方向、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改变成果形式、变更课题管理单位、课题完成延期一年以上等,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求,经所在单位同意,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调整的内容要在《开题论证书》重要变更中加以说明。

二是研究现状问题。对国内研究现状是否进一步了解,并找到研究真正的突破口(或切入点)。(因没有标书不好举例)这里指的研究现状不是事件现状。这是很多初学做课题的人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说,没有研究综述、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开题报告是“三无”产品,“三无”产品是谈不上质量的。了解前人研究情况,把握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创新研究,才不会“低水平重复”、“自娱自乐”。教育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的要求是不同的,它研究的性质、范围、过程、思维方式、研究成果、应用范围都有不同要求,因此,要严格按教育科研的规律办事。(黄龙威、崔得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综述)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刊登了王秋湘、李传熹老师的《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该文参考了30多篇相关文献,写了1.4万字的研究综述,从留守儿童的概念、问题形成的原因、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社会化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主张和研究存在的问题述评得非常清楚,为继续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打下好的基础。很有参考价值。

三是课题研究核心概念问题。研究核心概念是否明确具体。核心概念就是要把你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进行界定。这与研究的主题,要解决的问题息息相关。核心概念不明确,解决的问题也就不明确,研究就会走很多弯路。如,《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与优质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就要界定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什么是优质教学?研究结论最终必须回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解决优质教学策略问题。

如《教师阅读与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教师”,专指城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教师。“阅读”既包括专业书的阅读,也包括非专业书的阅读;既包括纸制品的阅读,也包括非纸制品的阅读;既包括个体阅读,也包括之外的集体阅读和分享阅读。“专业发展”包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教师改变学生所进行的优质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亲密、信赖关系。

四是研究预期目标定位问题。预期目标定位是否定位准确。研究目标指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研究目标要定位要准确,言简意明。可以把条理化或高度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突出重点,一目了然,“长、宽、高”要适度。如《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目标:“研究分析课题成果推广的特征规律,探究课题优质成果推广的方法、途径、对策,构建并试行课题成果推广的“五步双元”模式(即:双面兼顾,精选优质成果;双向选择,制订推广方案;双轨并行,组织推广培训;双方互助,实施成果推广;双手齐抓,总结评价)。增强参研人员的三种能力即: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克服“四无”思想,即:科研无必要,课题无实惠,单位无条件,个人无能力的思想;形成“四有”体系,即:有推广意向、有实施条件、有运行机制、有创新能力的体系;努力实现课题成果推广“四效”,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能。“双赢”,即:促进成果单位,推广单位教育改革发展”。

五是研究内容问题。研究内容或子课题内容具体并紧扣主题。指围绕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内容是否紧扣主题,是否符合

“五要五不要”。

如《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内容包括十个方面:

(一)推广教育规划课题优质成果对茬研究。包括教育规划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内涵,条件,评优而未推广的归因分析,推广成果的对策措施等。

(二)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理论价值研究。包括教育学价值、心理场的心理学价值、交往圈的社会学价值、有效性的管理学价值等。

(三)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实践功能研究。包括促进教育科研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的功能、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扩大社会服务的功能。

(四)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基本原则研究。包括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五)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重大建设研究。包括推广过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

(六)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能力要素研究。包括参与人员的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等。

(七)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运行机制研究。包括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反馈机制和调控机制等。

(八)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操作模式研究。包括双面兼顾式精选课题成果,双向选择式制定推广方案,双轨并行式培训参与人员,双方互动式实施推广方案,双手齐抓式监测及反思。

(九)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常用方法研究。包括纵向推广、横向推广、定向推广、多向推广成果的方法。

(十)教育规划课题成果推广工作的评价研究。包括评价的主体、内容、程序、方法、指标体系完善。

六是研究方法问题。关键是科学,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研究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正确与否。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多种方法,如文献法、历史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预测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每种方法是什么概念、内涵,怎么去运用,一定要弄清楚,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有区别,研究与研究方法不同。比喻,实证研究不等于实证研究法。开题论证的时候再不能讲“外行话”。研究方法要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要注重用什么方法去怎样研究问题,使研究数据真实、可信、管用。

七是研究的实施步骤、措施问题。核心是可操作。开题论证实施措施要坚决克服剪贴申报书内容的错误做法,强调实施措施的可操作性。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要责任到人,而且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负责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调查分析这方面数据,整理这方面的结论,发表这方面的论文,收集这方面效果反响,提交这方面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这方面的章节(如果出专著)等,而且有时间、质量要求。

八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明确并得到落实。研究最终成

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能否结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明确具体。比如,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专著以及应用性课题经过实践检验或上级认可的改革方案、发展建议、评价标准、教学大纲计划、软件开发等成果。这些成果什么时候出台,什么时候发表,采取什么措施落实,应分工明确,落实到人。

四、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的基本格式 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可以采取文字表述也可以采取填报《开题论证书》的形式。《开题论证书》的格式比较规范,是课题主管部门按开题论证的规律设计的,开题情况一目了然,课题主持人按要求填报即可。

《开题论证书》分几大部分,一是基本数据,包括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批准号、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开题日期、开题形式以及论证后修改的基本数据。

二是开题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管理、组织保障、目前行动情况等。

三是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四是重要变更,侧重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研究意见所作的调整。

五是开题论证专家签名,可以掌握到会开题论证专家情况。无论是文字形式的开题报告还是表格式的开题论证书实际都是原课题设计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报送到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存档的

《开题论证书》应该是通过论证并修改后的定稿。它是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五、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主要形式 一是“专家指导型”。这一类型的主要作法是课题主持人将课题设计实施方案(或开题论证书)提前送交开题论证专家审读,并在开题会上,将课题设计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向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一介绍,参加开题论证的专家在充分肯定课题组研究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和指导课题组把握研究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确定预期成果。专家论证指导意见,主要供课题主持人研究时参考,课题组要将专家论证意见如实记录,最终是否采纳,由课题主持人决定。通过专家指导和大家讨论,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思路、具体做法,既知道该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又明白了怎么去研究,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出什么成果,效果很好。这一类型的开题会,一定要请本单位领导参加,主持人要敢于善于提出研究的困难和问题,课题主管单位领导将和本单位领导协商解决具体困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开题会变成科研培训,邀请其他希望做课题的人参加会议,使他们在开题论证中提高科研水平。

二是“自我论证型”。这种形式主要是课题主持人自己非常有把握能做好,不需要请专家指导,他们或曾主持省级课题、或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就可以“自我论证”。开题会上,主持人认真介绍课题研究的内容、做法,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很明确,开题的重点放在成员的分工上。

三是“会议交流型”。部分市州和学校,将本地或本校立项的几个课题一并开题,有的也请专家指导。通过开题,各课题组成员之间既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又节约开题的开支。但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两、三个准备充分的课题同时开题,应该是可以的。如果课题太多,效果就很不理想,容易流于形式。因为由于时间紧,课题组报告受到限制,指导和讨论不充分,专家点评不能到位,最后任务还是不能落实。所以,开题论证会不提倡太多课题同时论证。若多课题同时论证,那就一定要延长会议时间,会后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再讨论落实。

四是“专家授课指导型”。也有一些单位请有关专家给该单位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先讲课,就课题的开题论证、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再进行专家指导式开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全体参研教师的研究水平,又能解决课题开题论证的问题。

重点资助课题的开题,各课题组须事先报告科研主管部门,一般课题开题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和主持人商定。但不管是什么课题,都必须进行开题论证,并将开题论证书报省教育规划办和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存档备案。

六、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前后的工作

课题开题论证会是一次实质性的研究活动。因此会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一是准备学习文献资料。文献学习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先学后研,以学导研,借学促研是非专职科研人员从事课题研究的有效形式。为此,课题组要将与本题研究相关的文献整理成册或综合成比较详细的

研究综述,发给课题组人员人手一份,供学习研究参考。

二是主持人提前将修改好的开题论证书定稿交开题论证的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学习审读,以便开题论证讨论时充分发表意见。

三是会后根据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讨论意见修改开题论证书,以备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市州(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存档备案和研究时使用。

结构设计开题论证报告 篇6

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7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及全体数学教师

议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内容:

1、主持人介绍参加开题会的领导。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

2、教导主任陈先梅同志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3、课题负责人向家富同志作课题开题报告。内容主要是研究与实施方案的陈述,重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课题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

4、课题领导小组的同志对课题进行论证指导。

5、课题组成员就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计划安排、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6、学校校长杨治红同志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表态发言。

杨治红: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差,老师讲什么,他学什么。从来没有自己去看书学习的习惯。然而,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知识,光靠老师教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积累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自学得到的。因此我们从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从“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活动、课中练习”四方面进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重点研究提问、活动、练习。

经过研究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学生的进步,也能感受到了自身的课题研究能力的进步。每一次的活动都给我们带来一份新的收获。

王彩霞:学生要掌握了一整套的课堂研究方法。由于我们确定的课堂策略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且在实验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一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对学生加以训练的,这就能使学生的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成正比例增长。最终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而且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实验达到了目的。

徐永红:完成课堂四步活动,那么学生明确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四步研究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围绕目标开展学习。课堂而皇之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堂小研究,通过自己努力去回顾旧知识,自学书本新知识去完成课堂小研究的题目,从而自主的去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堂小研究中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经过多次有目的的自学研究以后,就逐渐掌握了对新知识的一些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课堂研究是学生独立地接触新知识,它要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思考,只要长期坚持预习就会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

熊德淑:学生经过课堂自学完成课堂小研究再上课,本身他自己已经自学了一遍,上课时再学了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经过课堂自学,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

吴玉玲:大多数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经过完成课堂小研究,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

陈双梅: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新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快更深。有了教师情境创设为前提,有效的提问、课堂研究、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

上一篇:试用期三个月转正的工作总结下一篇:超市的夏季促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