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园小学作文(精选17篇)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板桥小区上,旁边就是公交车站,交通非常便利。
校门口有各种各样的商店,非常热闹,人气鼎盛。进入学校大门,正前方是教学大楼,有五层楼高,每天清晨便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传遍整个校园。左边是学校的操场,有一条条环形的跑道,上面铺了一层塑胶,有橘色的、有绿色的……美丽极了!旁边还有块沙地,沙地里有单杆,是同学们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西边是学校的食堂是师生们就餐的地方,一排排的座位整洁有序,到就餐的时间,大家都会排好队有秩序地打饭,同学们养成了爱卫生不浪费的好习惯。
为了“和谐华侨”的教育理想, 我们开始充满希望的寻梦之旅, 经过八年的艰苦创业, 如今, 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和谐校园业已形成。
一、文化是和谐之魂
1.人本文化, 奠定和谐之魂
“以人为本”是学校的文化之魂, 在“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 为教师的职业幸福导航”的办学理念下, 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 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完善学生的生存方式, 提升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 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让家庭、社会尽享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学校则以教师发展为本, 让教师的生命与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尊严的职业, 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 让教师尽享职业的尊贵与幸福。在这一理念下, 我们确立了学校发展的三个目标:其一, 学生发展目标, 即快乐学习, 享受成长, 全面发展, 奠基终身;其二, 教师发展目标, 即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拥有成功, 实现价值;其三, 学校发展目标, 即教有艺术, 学有乐趣, 班有特色, 校有品牌。这三个目标表明:只有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与师生才能共同发展。
2.人际文化, 编织和谐之纬
校园是师生心灵的栖息之所、精神的归属之地, 为了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的心灵圣殿、精神乐园, 学校注重营造身心愉悦、平等友善、健康阳光和团结互助的氛围, 力争让尊重、信任、理解、沟通、交流与协作成为校园人际关系的主旋律。
(1) 干群关系——和谐互敬
学校管理公正、透明, 讲民主;领导班子务实、创新, 讲正气。这让教师感受到平等、友善和鼓舞, 感到安心、顺心和舒心。这样, 和谐互敬的干群关系形成了。
学校特别注重教职员工校园生活的幸福体验, 为此, 学校工会倡导“快乐工作、乐享生活”的理念, 并开启“温馨校园”工程。例如:温馨妇女节联谊 (3月) , 走进心理驿站 (4月) , “我运动我健康”——体育竞技 (5月) , “家有儿女”——送《读者》 (6月) , “畅游沙海、漂流黄河” (7月) , “欢乐中国游、红色寻根旅” (8月) , 足 (篮) 球联谊赛 (9月) , 户外拓展训练 (10月) , 雪地集结 (11月) , 元旦大联欢 (12月) ……丰富多彩的活动, 既凝聚团队精神, 又提高教职员工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
(2) 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教师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敬业的教学风范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在每年一次的“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中, 均有96%以上的教师获得学生的喜爱。这样, 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3) 家校关系——和谐互助
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互访、“家长开放日”和班级Q Q群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指导, 通过亲子运动会和亲子共读等活动促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一致。当家校的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过程同步和教育途径互补时, 和谐互助的家校关系便形成。
3.节庆文化, 滋养和谐之树
在和谐校园中, 应有师生共同期盼和守望的节庆文化。在华侨实验学校, 节庆文化已形成“四节”纷呈的独特态势。“四节”孕育了校园文化的“四季”, 它们是“读书节”——“春之声”、“艺术节”——“夏之舞”、“体育节”——“秋之风”和“双语节”——“冬之韵”。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魅力浸润华侨学子, 孕育独特的华侨文化。
二、发展是和谐之基
促进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既是学校办学的根本, 又是和谐校园的基础。
1.以专业发展成就精品教师
为了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 学校构建了教师发展的梯度培养体系。为了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分别启动了“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程”, 旨在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实践型和研究型的教师。“青蓝工程”则帮助青年教师规划成长, 找准方向, 以使他们学有示范, 赶有目标和研有方案, 最终在学习、实践和竞争中百炼成钢。
2.以全面成长打造优秀学子
为了实现“快乐学习, 享受成长, 全面发展, 奠基终身”的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育人体系, 那就是:德育特色, 奠基高雅人生;书香特色, 濡养智慧人生;体育特色, 打造健康人生;艺术特色, 塑造多彩人生;科普特色, 激活创意人生。
(1) 德育特色, 奠基高雅人生
学校把校训“自律、笃礼、乐学、博趣”落实为德育“四工程”, 即自律工程、笃礼工程、乐学工程和博趣工程。
“自律工程”, 即要求学生懂得自尊、自知和自制, 能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锻炼和自觉劳动, 在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自律中形成优良的品格。通过“自律工程”, 旨在培养学生守秩序、讲效率、有公德和爱劳动的好习惯, 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笃礼工程”, 即要求学生为人处事有情有义, 接人待物有礼有节。学校每年都开展“十四岁青春仪式”和“教师节宣誓仪式”等仪式教育, 并结合实际制定“谈吐礼”“着装礼”“尊师礼”“敬长礼”和“待客礼”等礼仪常规。通过“笃礼工程”, 旨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和真假的能力, 最终养成尊师敬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
“乐学工程”, 即学校依托九年一贯制特色,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一至二年级, 须写字端正, 作业规范;三至四年级, 须读书流利, 充满感情, 每天能预习、复习, 口算要快速正确, 做数学题要能验算;五至六年级, 须爱读课外书, 每天坚持写日记 (或博客) , 做数学题提倡多种解法;七至九年级, 须有预习、复习的习惯, 能高效、高质地完成作业, 并能借助网络查阅资料, 以形成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博趣工程”, 即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益智益趣的课外活动, 为学生搭建发展爱好、培养特长和展示风采的平台。目前, 华侨实验学校设有书法、合唱、管乐、舞蹈、手工、美术、篮球、足球、田径、辩论、诵读和写作等数十个兴趣小组和社团。通过“博趣工程”, 旨在培养华侨实验学校的才艺之星。
“四个工程”的建设, 力争让学生在自律中获得自主的体验, 在笃礼中获得尊重的体验, 在乐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博趣中获得情趣的体验。
为了让德育月月有主题, 期期有落实, 学校开展了“十个主题教育月”活动, 1月“游学月” (拓展国际视野, 接轨国际教育) , 3月“安全月” (注重生命安全, 学会自护自救) , 4月“环保月” (人与自然和谐, 低碳环保生活) , 5月“感恩月” (感恩亲人师长, 感恩社会自然) , 6月“诚信月” (修性养德立身, 诚实守信处世) , 7月“实践月” (以社会为课堂, 把实践当学习) , 9月“养成月” (言谈举止树行, 自律笃礼养成) , 10月“共建月” (家校社会一体, 校内校外共建) , 11月“科技月” (科普启迪智慧, 创新激活人生) , 12月“华硕月” (我以华侨为荣, 华侨以我为耀) 。主题月活动, 既关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个空间的生活, 又关注学生安全自护、品行自律和实践创新等三个维度的发展, 最终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书香特色, 濡养智慧人生
学校通过系列读书活动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在3月份的读书节系列活动 (“春之声”) 中,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图书银行”的创建, 养成学生乐读、好读的习惯。“好书伴我行”活动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让心灵因交流而贴近。“书香班级”活动使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向往与追求。“读书节”系列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 在背诵中积累文化, 在写作中体验成功, 从而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11月份的双语节活动 (“冬之韵”) 中, 语文课本剧展演、英语小品剧展演成为校园文化最亮丽的风景, 在展演过程中, 学生既演绎剧本, 又演绎成长, 还描绘青春。“双语节”活动将汉语与英语并举, 使传承与吸纳共存, 凸显华侨实验学校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质。
(3) 艺术特色, 塑造多彩人生
学校“体艺2+1工程”为学生搭建起激趣、培能、竞技和展艺的发展特长之路, 力争人人拥有“两技一能”。每年的艺术节活动 (“夏之舞”) 便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既有美术、书法作品及手工作品的展示, 又有合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等活动。如此有声有色、缤纷亮丽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才艺水平。
(4) 体育特色, 打造健康人生
学校形成了以“快乐大课间” (体育类兴趣小组、体育节) 为主线的校园体育框架。一方面, 体育类兴趣小组蓬勃发展, 使学校在市区运动会上的成绩屡创新高;另一方面, 每年的体育节活动 (“秋之风”) 则以盛会的形式将全体学生带入体验运动快乐、感受竞技魅力的浪潮中。例如, 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亲子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和球类比赛等, 培养了学生运动健体的基本技能和协作拼搏的体育精神。
(5) 科普特色, 激活创意人生
学校的科普教育形成了“科普教育, 启智创新”的育人特色。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例如, 航模、海模、车模、摄影、科幻画和电脑等兴趣小组;又如, 机器人、环保、生物、无线电测速和天文等社团) 丰富而活跃, 既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又锻造他们的科技精神。
三、特色是和谐之翼
教育要面向世界, 和谐校园的构建也要面向世界, 因此, 学校开始教育国际化的积极尝试。
1.构建学校现代教育体系
为了促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学校努力做到三点: 一是借鉴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 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 以具备国际视野;二是积极倡导参与式、体验式、自主式和生态式的新课程改革模式, 让自主、合作与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三是通过双语标识、双语主持、英语角和英语沙龙打造视、听、说的英语交际环境, 通过演英文剧、看英文电影等活动来打造可触摸、可感知以及可对话的英语文化环境。
2.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 通晓国际规则以及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通过吸纳外国留学生、加强教师海外培训、缔结国际姊妹校、开设国际理解课程、开通国际游学营以及参与国际大赛等形式, 引导师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培养“世界的中国人”;二是在人文环境上渗透“平等、尊重、和谐、包容”的国际人文精神, 并关注每个教师的发展和每个学生的成长;三是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和学生发展等方面以国际理念和国际视野为根本。
3.孕育和谐力量
和谐孕育力量, 和谐创生美好。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 学校的面貌日新月异。学校先后获得“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同时, 学校收获了师生的成长与成功:不仅教学骨干、新秀大量涌现, 优秀班主任层出不穷, 学生更在各级大赛中摘金夺银。
从东门进入学校,是个很大的篮球场,篮球场的四周绿树成荫,那是一株株茂盛的芒果树,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树叶真是绿得可爱,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都展现给我们看。说不定有鸟儿在上面筑巢呢!篮球场边是一块运动器材区,在这个地方,同学们可以锻炼身体,可有意思了!
走过一段台阶,就到了我们的大操场,大操场中间是宽阔的足球场,远远看去,足球场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横卧在操场上。足球场四周围着一圈塑胶跑道,既像红色的地毯,又像是五线谱,看着看着,我仿佛听见了美妙的音乐。大操场的东边是一个大舞台,每当元旦、国庆节、六一儿童节,都要用到它。我真盼望着节日里可以欣赏到舞台上的表演啊!操场的西边,是国旗台,每周都会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
操场的正前方,是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教学楼有四栋,每栋有六层,每层又有一间办公室和四个教室。教室里有许多先进的设备,其中最为先进的是交互式大屏幕。
教学楼的走廊里有许多植物,美化了我们的学习环境。
再看楼下的小花园,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下课时,同学们就在那儿玩耍。在小花园中间,是一片草地,草地中有鲜艳的花、嫩绿的草以及高大的树,这些植物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校园装饰成了一个植物园。
学校的正门是北大门,北大门靠在狐尾山边,比东大门大得多。北大门边还有停车场呢……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美丽、开阔、整洁、先进。我爱我们的校园,我要好好爱护校园里的每一件东西,让校园永远美丽!
江老师点评
我们校园的中间有一个石像孔子,这位孔子爷爷有很长的白胡子,他拿着一本书好像在说:“人之初,性本善……”石像的旁边有一个花坛,花坛里的花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有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
校园的右边就是我们食堂和我们小学部的教学楼,食堂有五层,而我们在第二层吃饭。教学楼在食堂的前面,我们的教学楼有三幢。一二年级在第一幢,三四年级在第二幢,五六年级在第三幢。
教学楼的右边是宿舍。我们的宿舍楼很高,宿舍楼的左边有一棵桂花树。八月份,只要我们从宿舍楼走出来就能闻见阵阵清香,宿舍楼的后面是我们的操场。操场的中间有草坪,草坪外还有跑道。
春天,校园里充满了喜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钻上来,第一次展现它那迷人的身姿;花儿拍着掌迎接那美丽的春天。
夏天,校园里充满了欢笑。同学们在校园里嬉戏,树儿们茂盛了,小草也强壮了。看!连小蜻蜓都被那校园的美丽吸引过来了。
秋天,校园里充满了美丽。落业翩翩起舞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着。小草的叶子变金黄的了,就像金子一样的好看。
冬天,天上下着簌簌皑雪,把整个的校园都变成了银色的世界了,万物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走进校园,给您的感觉是很美,很宽阔。两旁是碧草如茵的绿化带,小草和小树像在笑着欢迎同学们来到新学校。迎面的是教学楼、教室办公楼和一个既大又美观的大时钟。进入大堂的左侧是一个在举行中队活动和班活动时表演的圆形剧场。穿过大堂,一块五颜六色,现状不一的七巧板出现在你眼前,旁边有一道又弯又可爱的“彩虹”。
来到教学楼,直上楼梯的四楼的第一个教室,就是我们的教室,也是我要介绍的重点目标。走进宽阔明亮的教室,一个崭新的大黑板出现在你眼前;讲台是一张电脑台,老师上课时使用的;五十套学生桌椅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教室的中间,桌椅也是崭新的;后墙上也有一个黑板,是供出学习墙报而设的;后墙黑板的两侧各有一间小室,第一间是摆放清洁工具的,每逢同学清洁完毕,就是把清洁工具放进里面去。另一间是锁着的;天花板是雪白雪白的,有八把风扇,每当夏天的时候,风扇会给我们带来了吹面不寒的风;天花板上还有点灯,每逢昏暗和光线不足的时候,电灯会给我们带来了柔和的光;左右两堵上各有两扇窗户,明亮剔透、一尘不染;门子非常新,还有一种新的味道;地板很光滑,像溜冰地似的,很滑。
2014年9月3日下午, 新学期刚刚开始, 每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正常进行, 本次例会的中心话题是“校园文化建设”。办公会成员通过讨论交流, 普遍认为, 学校创办至今, 基本实现了“教师素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办学目标, 但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不强, 所以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还不够明晰, 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有待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 怎样才能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成了目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最后, 办公会一致认为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代表着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 可以通过征集校训表述语来引导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会后, 校长室向全体教师发出了“关于开展‘海师附小校训’表述语征集活动的通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校已经成为省级实验小学和县素质教育示范小学。近年来, 学校围绕“守护童心激扬生命”的办学宗旨, 坚持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旗帜下, 不断丰富“关爱儿童、支持儿童、发展儿童、快乐儿童”的办学理念, 彰显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为进一步厘清学校办学思想, 让学校办学更具特色、更有品位, 校长室就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校训表述语征集活动。
通知下发后, 教师的参与热情很高, 截止9月22日, 共收到校训表述语191条, 几乎每个教师都参加了, 不少教师对表述语还作了非常深刻的阐释。随后, 校长室召集办公会全体成员、教师代表组成评审组, 对191条表述语进行评审, 最终评出一等奖6个, 二等奖10个, 三等奖17个, 并予以表彰。其中获一等奖的校训表述语是:1.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用童心点亮童年;3.盈润生命点亮智慧;4.快乐照亮我;5.恒;6.思想自由行为规范。
【反思评价】
一、文化需要“唤醒”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共建、共享的精神氛围。作为一种教育力量, 校园文化表现了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 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有效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准则的认同感, 激发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与归属感, 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更能强化师生的工作与学习动机,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校园文化的力量虽然无处不在, 但见之无形、身处其中的人们最容易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觉而不察, 当教师对校园文化及其影响力浑然不觉的时候, 就需要唤醒教师的文化自觉, 校训表述语的征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开展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对学校文化的审视、辨别、去伪存真, 并引导教师结合时代要求阐发校园文化的当代价值, 开启了学校文化持续积淀的大门。
二、文化是复数
毋庸置疑,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决策者和设计者。从某种角度看,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但校园文化绝不是校长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苦思冥想、精心策划出来的, 因为这样的文化教师不仅不了解, 也不理解。用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特·格尔兹的话来说:“文化这部行为化的文献, ……就是这样为公众所有的。”
本次征集到的校训表述语中不乏有对校园文化深度思考的作品:严咏梅老师撰写的“盈润生命, 点亮智慧”, 能围绕着学校“守护童心激扬生命”的办学宗旨, 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引领师生成长, 实现了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的交汇与对接。许学工老师撰写的“用童心点亮童年”表明了永远的教育的立场——儿童立场, 只有坚守儿童立场, 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才会发生, 这样的校训又暗合了我校“关爱儿童、支持儿童、发展儿童、快乐儿童”的“四个儿童”办学理念;倪庆华老师的“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很有意境, 是对附小人20多年来办学历程的浓缩表达。成尚荣先生说:“文化是个复数, 文化是‘我们’的, 不是‘我’的。”这种由教师产生出来的文化, 说到底才是真正的文化。
三、文化应走向深处
5月12日是本期杂志的文字稿件截稿日期,当天早上8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民营幼儿园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48岁的犯罪嫌疑人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7名儿童、2名成人死亡,11名儿童受伤。犯罪嫌疑人吴焕明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这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内的第6起幼儿园杀童案件。
同时,北京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处相关负责人在5月10日做客“首都之窗”时表示,在南平案件发生之后,北京及时制止了7起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案件,抓获了10名犯罪嫌疑人,较好地维护了本市中小学的治安秩序和学生的安全。
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媒体所言的“反社会之人”,那么有个问题,即使校园保安如何配备钢叉、网兜等防御器械,甚至每所学校都配备警车、警犬,这样的措施是一时的还是常设的?如何才能保护校园的持久安全?
孩子是“不适应症”的牺牲品
南平杀童案已宣告终结,凶手郑民生将接受法律制裁,被执行死刑。然而,一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无辜的孩子们,成为了一些对极速变化的社会无法适应者用来发泄仇恨与怨念的牺牲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接二连三传来噩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陨落,时刻拨动着我们内心最弱的那根神经。也难怪一民办企业家以上万月薪雇保镖接送女儿上下学,但这也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究竟在“变态”社会、变态杀手的突然袭击下,我们该如何生存?政府又该如何稳定群众情绪?显然,杀死一个郑民生无法解决问题。
为何“神经病”总是瞄准单纯可爱的孩童,仅因为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吗?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摧毁一个孩子,就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些人在“和谐”社会下屈辱求存,无法活得辉煌,就眼红别人的美好,嫉妒情绪引发变态心理。
著名教育家、广东信孚教育集团创始人信力建在谈到政府应对校园安全问题采取的措施时,更关注如何长久地保护校园的安全。因为类似泰州学校这样的校园案件是偶发性的,可以说几率很低,这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就是在这类案件较少发生之后,相对应的安保措施也放松下来。
偶发性事故并不是就可以不重视不防范,关键在于如何防范。如果一校一警车,如果类似的事故蔓延到超市、小区等其他区域,是否每个超市、每个小区都配警车呢?目前,光是小区保安就超过500万了,但事故仍然是防不胜防。所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防范系统更为重要。
信力建指出,《校园安全法》是一部很积极的法律,也将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因为校园安全问题矛盾丛生,孩子们的安全威胁来自多方面,并不是地域问题,也无关对象,毒奶粉、天灾、校园暴力等等时刻都在威胁孩子们的生命和健康。所以,这并不是一部法律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的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关系到国民的综合素质问题。
解决或疏导社会矛盾,才是良方
美国是校园枪击案等校园犯罪案件发生率比较高的国家。虽然美国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园没有围墙遮挡,属于半开放状态,但其实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处于“外松内紧”的状态中。校外人员在学校里活动必须佩戴标明身份的标签,例如“家长”、“志愿者”等等。弗吉尼亚州的一所小学不久前发生一起儿童放学遭尾随事件,第二天周围的家长就收到不同学校寄来的信件,提醒他们注意孩子的安全,“防患于未然”是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的首要目标。
??美国还有一招就是“校园警察”,这个制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确立了。校园警察会行使与真正的警察同样的权利——可以携带枪支、拘捕犯人、按地区法及州法律和联邦法律办事。一些中小型学校则会与一些保安公司签约,聘用经过专业训练的保安人员。这些“私家”警卫人员也被允许携带火器、警棒或者电棒,但总的来说,他们不能逮捕市民或者拘留嫌疑人,要等真正的警员到达现场。
此次陕西民营幼儿园门前发生的惨案,再次提醒人们,并不是只有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公立幼儿园才需要安全保卫,才需要配备钢叉铁网。政府应该转变忽视国有之外单位权益的做法,彻底根除国有事业单位才是一家人的固有思维。人民政府是全民政府,应以为全民服务为宗旨,不能只为国企、公办学校服务,所有孩子的安全都应该得到保障,无论公办、民办,都应一视同仁,任何安保措施不能厚此失彼,不平等的待遇只会加深社会矛盾。
信力建认为杀童案件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极端化表现:“事实上,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在事故发生后进行防治,而是应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社会转型期有很多矛盾存在,行政部门应该走近老百姓,倾听民意民怨,缓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直接与官员沟通,疏导民众情绪,依法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或者通过正当的渠道,像建立心理辅导室等心理咨询机制,使民众化解怨气。中国人的浮躁更多时候是缺乏关爱教育,在关心民众经济条件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关心群众的心理需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个也不能少。如果不从这个根源上去解决,即使动用再多警力,把整个国家变成警察上演全武行,矛盾还是存在,而且有可能愈积愈深。”
更重要的问题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连续发生6起杀害儿童的案件,频率之密集让人生疑。后面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看到之前的杀童案件报道而效仿之的想法?倘若真的如此,就像考古报道往往成为盗墓者的指南手册一样,此类案件的新闻报道是否也该有所约束。这种约束并非来媒体监管机构的红头禁令,而应是一些新闻从业者的自觉。伯顿著《媒体与社会》中写道:“约77%的研究证明了媒体暴力确实引发了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时至今日,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走进门,就会看到两棵大柏树,它们就像士兵一样,看守着我们的校园,它们站在着几十年了吧?它们把多少学生步入初中的大门。它们挺着腰,凝望着我们,还时不时的对我们微笑。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它们依然如旧。
往前走,就会看到我们的升旗台,看到升旗台,我就想到了我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年级刚入学校,五年级的哥哥姐姐给我们系红领巾,一转眼,我也给一年级的小朋友系上了红领巾。那朗朗的读书声,是多么的悦耳。下课了,同学们欢快的跑着,校园变的热闹起来:欢乐的笑声,同学们说话的声音……响成一片。图书角里,有许多爱看书的同学,他们津津有味的看着书,不像不爱学习的同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上课了,校园变的安静起来,过了一会儿,就又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教学楼的北边是一,三,四,五年级的教室。教学楼的东边是二,六年级的教室。到了六年级,学习氛围就变的紧张起来,看啊!六年级的学生是多么认真的在学习,一张张卷子递到他们手中。
到了后操场,同学们都在上体育课,可以说后操场是学生快乐的天堂。他们欢快的跑着,做着游戏,谁能说这不是学生快乐的天堂?
再往前走,一幢破旧的教学楼出现在眼前,这是勤学楼。别看破旧,可不知道每年有多少优秀学生从这里走出,在那里,一面迎风飘展的五星红旗,高挂在最高处。
一不留意,眼睛一转圈,一个很有趣的跑道展现在眼前,那是比赛跑步用的,一会儿慢跑,一会儿快跑,一会儿弯曲地跑,很有趣。
顺着跑道往前走,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新教学楼,如果其它的教学楼与其比起来,顿时觉得矮人三分。只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就只有书香苑了。书香苑气势很高,尤其是造型,象个坦克的前头似的,很是好玩。
再往后走,一个翠绿的花坛展现在眼前。色彩斑斓的蝴蝶,忙活来忙活去的小蜜蜂,真是五彩缤纷。它是由后操场包围着的。对了,我还没介绍使我最兴奋的后操场呢:正是在此地,今年和去年,我们班的班队,在足球联赛中两次夺得年级冠军。
二十年来,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把钱学森塑像请进校园,是为了学习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这种对祖国科技的不倦的追求,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热爱科学技术的精神,海淀实验中学又与航天科工、科技集团合作命名“钱学森”班,以此,将教育教学实践与科技兴国这一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科技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究能力,为我国新一代科技队伍储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庄逢甘院士、陈述彭院士、钱学森院士的长子钱永刚、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等各界代表到会祝贺,并参加了钱学森塑像的揭幕仪式。在“钱学森”班命名大会上,北京海淀实验中学王庚民校长阐述了设立钱学森塑像和命名“钱学森班”的深远的战略意义,鼓励同学们继承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思想和治学精神,迅速成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钱学森院士的长子钱永刚在讲话中指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喜欢议论钱老是怎样成材的,或者讲是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成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受到了那个时代所给予他的最好的教育。当然成材后还要继续受教育,要活到老学到老。”他预祝“钱学森班”的同学们,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教育下,打下人生的坚实的基础,成长为为祖国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的人才。
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也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人才。“钱学森班”的学生代表发言表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1)班被命名为“钱学森班”是一个极高的荣誉,更感到所肩负的责任和期望。所有的同学都决心向钱学森爷爷学习,学习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优秀品格。我们会在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钱学森院士的长子钱永刚向“钱学森班”的代表授班旗和赠送了钱老的著作和传记等书籍。
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携手“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一起主办,由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公开课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实验小学进行。本次大会以学术研究和实践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搭建高端研究与基层实践的沟通与交流平台, 在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方面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数字校园需解决六个关键问题
在云计算技术支撑之下,数字校园建设不再关注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关注的是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为目标,以应用牵引和机制创新为推动原则,使数字校园能够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到突破性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教授认为,加强区域层面的综合统筹,关注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通过“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相结合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提升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关注 “互联网+”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的技术激发。
“数字校园发展需要解决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副教授表示,这些问题包括:集约与创新的协调、技术环境的构建、数据体系的建设与生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区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服务环境的建构与持久化。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校园的建设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如何支持区域统筹下集约与创新的数字校园建设,以达到中小学数字校园“低成本、高可用性、低维护” 等最佳特征提供方向。这些问题的讨论结论,对于我国广大偏远、 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也具有参考意义。
本次会议上,大兴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志涛和李勇老师分别介绍了大兴数字校园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北京市大兴区在区域层面的进行综合统筹,从2011年以来经历了“单体数字校园建设实验”“区域统筹建设模式” 和“云数字校园”成果推广三个重要阶段。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管理平台,五级标准化认证体系, 公共应用区域建设,特色应用学校自建,提出“区域数字校园云应用商店”,形成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开放性生态环境,能够使区域、 学校、企业三方力量有效协同。
翻转课堂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提到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与开发,不得不说近些年伴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兴起的“微课”“微视频”等也受到大家的关注。
翻转课堂2007年在美国出现, 2011年以后迅速扩展至全球,那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教学行为次序的变化,到底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改变的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发生情境的颠倒。”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认为,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师生、 生生之间拥有了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以发展学生的深层认知能力。 在此过程中,技术不再仅仅是我们过去强调的作为一种手段辅助我们学习,而已经发展到充当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工具,即作为认知工具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需要根本解决的问题。
“翻转课堂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目前还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著名教育技术研究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这些挑战包括: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与开发;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急需更新;课前在线学习时间和课堂面对面教学的时间是否可以调整或变通;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段能否向高、低两端扩展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考虑我们国家的本土教育情况,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避免微课建设误区
近些年,“微课培训”“微课大赛”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教育界。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作为教学资源不仅方便教师的使用, 也适合学生的学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专家发现, 有些微课制作粗糙 ,有些应用 “微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流于学生过于自主,学生的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学习任务难以完成。为此, 余胜泉教授认为要从几个方面来避免“微课”的建设误区,微课资源的设计需要遵循“少即是多” 的原则,尽可能减少需要用户记忆的内容。微课所表现的知识单元,在内部需要是连续并有所重叠的,方便学习者从任何一节开始都知道自己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微课的学习活动设计要更重于内容的设计。从结构看,微课之间能以知识为中心,构建社会认知网络。通过对信息的链接发展成为对人的链接,从而实现物化资源与人的资源的联通,让知识成为人的连接通路。
本次大会还专门邀请长期从事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的K12教育网创始人王珏先生开设培训活动, 与会代表受益匪浅。北京师范大学朱京曦博士提出“小微课、大智慧”的观点,教师在微课的教研中通过模拟设计、对比设计、 独立设计的循环迭代过程,提高设计与应用微课的能力,可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课程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而整体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与教研水平。
长远目标是用数字技术提升学习力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途经,是任务。学校的发展还要依赖于学生的成长。来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唐晓勇副校长与大会代表分享了“用数字技术提升学习力”,上海嘉定实验小学的龚京副校长介绍了该校基于学校的数字校园而开展的数字化教学应用的情况。温州电教馆的黄岳明馆长介绍了该区域与学校一线教师共同打造“创客教育”的协同氛围,通过创客教育,让孩子触摸真实的世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赵国庆博士也分享了一些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研究, 让数字校园的建设通过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落到实处。
春天的校园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课间的操场上,沉闷了一个冬天的.男孩们撒了欢儿似的跑啊,跳啊,像出笼的小鸟,顿时沸腾了整个校园。女孩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做游戏。操 场边上知道名儿的,不知道名儿的小草儿、小花儿,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探出小脑袋,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校园里的植物渐渐的变绿了,变红了,把校园染得五颜六色,呈现出一派 迷人的景象。
北楼下,花坛里的月季花悄悄的开放了,有淡黄的,淡粉的,粉黄的,还有像火一样艳丽的火红色。五彩缤纷的花朵,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观赏。微风吹过,它们就 翩翩起舞,摇曳的身姿好看极了,连校外的蝴蝶和蜜蜂也忍不住飞过来嬉戏玩耍。
南楼下的草地上,几只和平鸽“咕咕咕,咕咕咕…”的叫个不停,好像在给我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在北正街有一个学校,那就是我正在就读的学校,它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所高大、坚固的科教楼,它像一艘轮船,上课了,它带着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三栋教学楼中间是一个椭圆形的塑胶跑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篮球架。丁铃铃,下课了,同学们去塑胶跑道去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篮球。真是给我们学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学校四周有许许多多形状不一的花坛,有茶花、月季花、紫茎和玉兰树。月季花长出了一些花骨朵儿,有些开了花,有些没开,可它们还是散发出清香。由于今年的春天来的晚,紫茎光秃秃的,没一点春意,玉兰树又像哨兵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它们长得非常茂盛,遮住了阳光,可有些阳光穿入树丛,零零星星地洒在了地上。
啊,我爱我的校园,我更爱我春天的校园!
最早把《爱的教育》翻译并出版的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办学校好比挖池塘。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夏先生对《爱的教育》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夏先生对办学校的比喻并不一定确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讲感情,不讲爱,学校就一定办不好。有一首歌这样唱:
爱是Love,爱是amour
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
学校教育需要爱的教育,但学校的爱的教育与家庭的爱的教育显然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学校的爱的教育是和文化相沟通的。这种爱的教育是把学校的文化和教师的充满灵性的感情合二为一,化作一种美的氛围,一种精神的和谐境界。师生在这种共有的精神境界中相伴成长。因此,学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有大量的优秀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读,让每一个同学有好书读,能读好书,会读好书,让教师和学生在书的世界里,在与伟大人物的对话中发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读书中提升人文品质,蕴育科学精神,放飞人生理想。所以学校管理的第一实践应是办好图书馆,组织好读书活动,并由此形成学校文化的积淀。
同时,教师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教学。我们必须先要让学生成人,然后帮他们成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树立遵章守纪、文明礼貌、民主平等、诚实守信的规则意识。
首先,制定班规、校规和家规,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规则意识。
《小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操守的原则性规定,《行为规范》是对这些原则的具体化。尽管《守则》与《规范》与时俱进,都已作修改,但要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中,依然是不够具体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校规和家规。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讨论和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制定的班规、校规与家规,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起,恒有一颗爱心和感恩之心,以这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校规和家规中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这样制定出的规则,是大家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自己就要遵守,使规则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心的需求,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的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了自律,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变生硬的说教为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这是一条校规。怎么变成学生从行为上遵守的规则呢?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曾搞过一个领养金鱼的活动。学校小景区的水池里有100多条小金鱼,冬天来了,水池里的水要放掉,金鱼怎么办?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领养金鱼的仪式,各班派代表把分给自己班的金鱼领回班养着,放寒假时,再拿回同学家养。等开春时,再举行一个仪式,把领养的金鱼交回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校园里的金鱼倍加爱护了。“轻声缓步靠右行”也是一条规则,怎么做呢?杭州市有一所小学就是让学生兜里放鸡蛋,效果非常好。“物归原处”,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呢?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搞一个家政服务大赛,试一试,如何?
第三,营造氛围,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规则是形成秩序的保障。对规则的崇尚与坚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在一个大家都遵守规则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最好条件。在规则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正强化”的原则,运用心理学实施和谐教育。因为对儿童的优良行为要强化,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淡化。这样做,容易形成儿童的优良行为。在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时尽量少说“不”和“不许”,多说“应该”,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不许抢行”改为“学会让路”,把“不许骂人”改为“说话文明”…… 写学校的“提示语”时,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礼貌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坚持规则,不贪多求全,要抓住关键的一以贯之,比如“物归原处”,这是一个生活的习惯,也是一个细节,但却要班级、学校、家庭全方位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行。
第四,鼓励表彰,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愉悦。
还未走进校门,远远的,就可以看见美丽的教学楼十分醒目地矗立在那儿。五颜六色的教学楼墙面,有深蓝色、大红色、还有亮黄色,使教学楼看起来像工人叔叔们用五彩的积木建成。教学楼是一个大大的立体“回”字,它一共有四层,一层和四层主要是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就在二层;三层是需要住宿的同学休息的地方。“回”巨口中,含着三颗开满粉红色的小花的树,花叶相间,星星点点的,是春姑娘的碎花连衣裙。还有一颗两层半高的粗壮的黄角树,那是春姑娘的太阳伞。
校园还有一个不得不介绍的地方就是名人广场。广场上大概有十个古今中外的名人,有“万世师表”的孔子、有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我们要学习他们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努力的伟大精神,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的学校美丽极了。每当我走进这可爱的学校时,就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春天,我们的校园百花盛开,蜜蜂来忙着采蜜,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小鸟儿更不用说,也叽叽喳喳的唱着歌,高兴极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钻了出来,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大地仿佛是软绵绵的,同学们在上面玩耍、嬉戏。春天的校园还下着柳絮雨。调皮的小种子落到了同学们的小脸蛋上,惹得他们哈哈大笑。
夏天,风刮过来是热的,同学们的脸滚热滚热的,像火炉一样热。操场干得仿佛要裂开了,知了趴在树上叫着,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小草热得都抬不起头来,花儿都晒蔫儿了。它们都希望能下一场大雨。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把操场上的一切洗刷得干干净净,树更绿了,花更红了,小草也更精神了。
秋天,学校到处都是黄叶,原来茂盛的大树,现在只有几根树枝了,它们都不高兴。小草原来嫩嫩的皮肤,都变成枯黄的了。校园里仿佛下着树叶雨,又仿佛是小船在航行,蝴蝶在飞舞,真漂亮!
冬天,学校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树枝上的积雪把树枝打扮成了一个银条,整棵树一看,又好像仙女在手舞足蹈。操场浇成了滑冰场,同学们还可以在上面玩耍。
【我们的校园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我们的美丽校园09-20
我们的智慧校园小学作文650字09-24
我们的校园初中作文09-06
我们的校园生活真快乐作文12-28
我们的校园教案10-11
我们的学校_四年级我的校园作文400字12-16
我们漂亮而又美丽的校园四年级优秀作文06-13
校园的卫生,我们的责任07-14
让微笑走进我们的校园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