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高考工作总结(推荐8篇)
本年度我担任高三(3)班和高三(5)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理科备课组长。工作辛苦自不待言,工作压力自是不小。但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默默工作,辛苦付出,顺利完成了该学年的数学教学任务。在高考成绩上,高三(3)班的平均分接近100分,及格人数为53人,120分以上有2人,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指标。其中高三(5)班的平均分为74.7分,比同年级的同层次班级高出8分之多。现将我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新课标要求,研究考纲
遵循«考试大纲»“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能力”的原则,我把自己的教学方针定位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在此观念下,针对不同内容和不同的班级,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和制定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复习过程中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再逐渐提升难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我还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题,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从中总结规律,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用于指导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
二、巧妙安排学习进度,重点抓好基础练习。
我利用高二暑假补课期间和9月份的前两周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高三数学的前期复习工作,即对高二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加强,查漏补缺,目的是趁热打铁,缩短复习周期和减少复习内容;然后进入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用去了高三的整个第一学期,这一过程我采取的措施为每周二测(晚练和综合测试),其中晚练主要是加强基础训练,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2道大题。周测采用滚动式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基础知识和重要考点。由于时间比较充分,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显著。高三寒假到一模之前主要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 以及对第一轮知识的强化和查漏补缺,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我分了5个单元进行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解析几何,④数列不等式,⑤导数及其应用。这段时间大部分主要是学生自己做基础练习,老师做适当的讲评和个别答疑,这
种复习方式对学生尤其是重点班和临界班的学生效果特别好,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在这期间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认真甄选复习资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在高三资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我采取的策略是不照本宣科,而是亲自试做相关的习题,再从中筛选例题和习题,有时我还会根据需要适当进行添加和补充,或给出更好的解题方法,以适合本校学生认知水平。为了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置要提出的问题,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而在每节课后都要对该堂课作出反思,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上课后的效果以及学生听课后的反应等,再对下节课的内容作微调。
四、重视答题策略培训,培养良好答题习惯。
高考试题中选择填空题占到了70分,而且多数为基础题,容易拿分。为此我在冲刺阶段特别强化了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除了选择填空,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终还取决于前3道解答题和后3题的第一问。鉴于我校学生的情况,我觉得平时做太多太难的解答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侧重前3道解答题和后3题第一问的教学,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讲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再引导学生考试当中怎么去争分,怎么样书写不丢分,怎么去得步骤分等等,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重点在速度、计算、表达三个方面加以训练。
五.优化考试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所以对于平时的作业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然后我会将习题设置分值,批改作业时不但批出正误,还会批出分值。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学生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总之,高三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须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训练等环节上下功夫,在复习中作到有的放矢,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把握复习方向。
一、吃透大纲, 夯实基础
职校类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成绩差, 反应慢, 思维能力较弱, 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不够全面, 基本运算不扎实.针对这些问题,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吃透考试大纲,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中哪些知识点只需了解, 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 哪些知识点需要灵活运用.深入研究大纲, 就能做到备课有针对性, 授课有实效性.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定律、公式、性质、公理、定理等都是数学命题, 数学命题是数学知识的主体, 它与概念、推理、证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数学命题, 才能不断提高数学基本能力, 顺利解答有关数学问题.在一轮复习中, 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理解双基, 牢记双基, 要多花时间和精力, 采取讲、练、记、查、补等各种手段, 力求让学生熟记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概念、定理、性质、公式.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为后一阶段知识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注重解题过程的心理分析, 探索解题规律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将进入第二轮复习, 而第二轮复习重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在这一轮复习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 数学解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效率, 它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个体差异的显著标志.数学解题过程大致包括审题、解题计划的制订、解题结构的优化、解答的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可以按照这些环节进行.
1. 学会审题.
解一道题首先要审题, 审题的基本要求主要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 只要认真审题, 弄清题意, 一般说来解题并不困难.然而对于某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 对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条件比较复杂, 甚至隐蔽而不明显.在审题时, 对已知条件既不能遗漏, 又不能随意外加.对于结论, 经过审题要转换表达成其他各种等价形式.可见,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分析隐蔽条件的能力, 化简、转化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例如:已知方程 (sin B-sin C) x2+ (sin C-sin A) x+ (sin A-sin B) =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A、B、C为△ABC的三个内角, 求证:三角形的三边成等差数列.
在审题时挖掘隐含条件, 发现方程的左边各项系数之和为零, 表明x1=1是这个方程的根.根据已知条件, 另一个根x2也必为1, 于是, 由韦达定理, 得.再由正弦定理, 可得a+c=2b, 即a、b、c成等差数列.
由此可见, 在审题时, 把条件和结论分析透彻是找到解法的前提.要提高审题能力, 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对作业中由于审题失误而造成错误的典型事例, 应及时进行分析讲解, 以便让学生吸取教训.
2. 解题计划的制订.
数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 离开了它们, 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因此, 审题之后首先要回顾题目中涉及哪些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与哪些定理、公式、法则有关, 可否直接应用, 题目所涉及的基本技能、方法是什么……这样回顾之后, 若仍不能解决问题, 则不妨思考是否有类似的原理、方法, 或者是否有类似的结论或命题.还可以进行大胆猜想, 由一般想到特殊, 或由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考后, 解题思路将会逐步清晰, 解题计划便随之形成.
3. 解题结构的优化.
解题结构的优化, 取决于对已知条件的整体、综合运用的程度, 取决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程度, 当然也取决于对求解 (证) 结论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不少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对条件的利用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和局部的, 使解题过程冗繁多错.因此, 在解题教学中,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从而探索出更简捷的解法, 达到更好的解题效果.
例如:求 (x-1) - (x-1) 2+ (x-1) 3- (x-1) 4+ (x-1) 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
解本题可分别展开各个 (x-1) n (n=2, 3, 4, 5) , 通过合并同类项, 求得x2的系数, 这显然比较冗繁.对已知和式作整体观察, 发现它恰是以 (x-1) 首项, 以- (x-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 利用求和公式可以化零为整, 从而达到解题结构的优化.
上述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 即中产生, 即 (x-1) 6中x3的系数.
所以T4C63 (-1) 3=-20为所求.
4. 解答的表达.
在考试中怎样把数学的解答严谨地叙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总的说来, 叙述要正确、合理、严密、简捷和清楚.把运算、推理、作图与所得的结果无误地加以叙述, 是解题的一项基本要求.叙述要合理, 对列式、计算、推理、作图都要有充分的理由, 遵循思维的规律, 做到言必有据, 理由充足, 合乎逻辑性.严密就是要周密地考虑问题中的全部内容, 不能遗漏, 也不能重复.任何数学题的解答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 无论哪种格式, 叙述都应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 表述规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时力求字迹清楚, 作图正确, 疏密适度, 行款得体.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示范, 使学生学有榜样, 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表达能力.
5. 回归大纲, 培养学生自信心.
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的复习后, 在第三轮复习时, 教师应带领学生重新回归大纲, 再重新研究一遍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分值分布, 回归基本知识点, 不要钻研有难度的题目.考试大纲中明确表明简单题、一般题和较难题.各等级所占分值比例约为45%、40%、15%.此外, 强调学生要合理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学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焦虑, 影响考试发挥.学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太低也会影响潜能的发挥.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不少学生喜欢把心事憋在心里, 越想越别扭, 越想越没有信心.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 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这样就会释放心理压力, 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 就有助于改变其信心不足的状态.
高三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而在这一年中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老师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上仅是我对口单招高三复习的一些拙见, 还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摘要:对口高考近几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对口高考高三数学总复习的具体策略:吃透大纲, 夯实基础;注重解题过程的心理分析, 探索解题规律;回归大纲, 培养学生自信心·
关键词:对口高考,数学复习策略,解题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解题中的构造思想与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2]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2.
[4]李一麟.整体思维与数学解题.数学通报, 1992, 5.
在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课题。经过多年高三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套不成熟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夯实基础,提高运算能力;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学模式;复习课;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连年扩招,学生的差异较大,学生的成绩总与期望的相差很远。如何提高高三数学课的课堂效率,客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我对高三数学复习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尝试。
二、调查与分析
采用调查问卷、填写信息反馈卡、师生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步入高三后的学习状况。
学生甲:课堂讲的内容都能听懂,感觉讲的太细。希望老师放一放,多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学生乙:课堂讲课速度快,不能充分理解。希望课堂少讲几道,多给学生一些消化的时间;
学生丙:底子薄,基础差,尽管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不理想。希望老师多给些指导。
结合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发现:
(一)学生太懒。在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数学运算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差。
(二)老师太勤。在教学中,老师讲的多、想的多、说的多、写的多,一切都替学生做了,结果忙了一节课,学生收获不大。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眼高手低"。
三、学习与反思
传统复习的基本模式是:复习基本点----讲解例题----巩固变式----归纳与小结----熟练技巧。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是:知识点的复习系统全面,突出重点,时间少,教学目标易实现。其不足:诸如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在这一点上,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冲突的。但是,根据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必然是时间紧、容量大、任务重,这决定了在高三复习课中存在一些接受性的学习,同时,它也是高三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我们要力求找到接受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提高三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根本途径。
四、尝试与改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三的复习,大部分是和习题打交道。选择练习题有多种标准,但也不能忽视其趣味性。如果把练习题出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动手动脑、联系实际,那么就会受学生欢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教学效率就会提高。我们还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二)夯实基础,提高运算能力
《考试大纲》中多次提出,高考数学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重为:3:5:2,因此,我们应当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上。迫于高考的压力,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算是浪费时间。二是在学生中也存在认识的偏差。在调查了解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愿意做运算量大的题目,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考试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马虎和精力不集中,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考试时间紧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总结规律,不断引导,逐步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是培养思维品质。1、培养思维的准确性。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概念、公式定理时的准确性;要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和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中培养思维的准确性。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合并、压缩繁琐的思维过程,尽量简化中间环节。同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常见题目、典型题目力求达到快、准;可以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适当限时的准确率、比速度的竞赛,培养学生乐于解题的习惯。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活学活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性。诸如:公式的活用、变用;变题设、变问法、变图形、变思想、变解法等。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等来培训学生的求新、求异,创新思维能力。
二是发展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概念、公式、定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寻求到发散思维的诱发点,诸如:从某一公式发散,从某一基本关系发散,从某一图形发散等。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题组训练、图组训练等。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完善思維结构,构建思维系统。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必须具备完善的思维结构,才能应对高考中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以及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上,是我对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堂效率的一些尝试和点滴体会。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寻求更好的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必华《学习课程理论,增强课程意识》(中学数学杂志)
2、 范宏业、高令乐《细悟深思,提高复习效率》(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
3、 宋文檀《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数学通讯2007年)
4、 孙彩琴《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调查研究》(校本教研2007年)
一、高考命题方向预测:
(一)2010年高考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2009年填空题最后几题过于容易,缺少必要的区分度,2010年将会作适度调整,增加难度。集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向量的数量积、基本不等式、复数、流程图、古典概型、合情推理、椭圆(离心率)、导数、立几、数列、函数最值、不等式恒成立仍为14道填空题必考的知识点。
(二)《考试说明》作了细微调整,更突出对重点内容的重点考查力度。2010年《考试说明》删去了2个A级知识点:统计案例、三视图与直观图,理科加试中常见的平面变换由B级改为A级。由此预测可以淡化“视图背景下的立体几何计算、证明题”(2007、2009年广东卷,2008、2009年海南卷),“统计案例”(见2007年广东卷),理科加试中的常见平面变换题。
C级要求8个全面重点考查,且多在解答题中命制试题。
B级要求36个要考到60%左右,尤其是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导数的运算及运用,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椭圆的方程与基本量等,仍为考查重点。
A级要求30个只考到20%左右。
(三)主干知识考查趋势
三角:仍以“三角式的化简求值、求角、求最值问题”为首选题型,其次“在三角形中建立三角函数关系,进而求值域求最值”的题型也有可能,甚至是以应用题的面目呈现。
立体几何:主要考查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的证明,由于立体几何题的难度要求是容易题,所以探究题的可能变小了,空间角、距离的计算不太可能考,理科加试可能考“证明基础下的空间角计算”。
解析几何:江苏高考解几多考中档题,这是有别于其他省的一个特色,在《考试说明》中,双曲线,抛物线,求轨迹方程都是A级要求,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不要求用韦达定理,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为C级要求,2008年考了抛物线背景下的圆,2009年考了两等圆关系,且都运用了恒成立的条件,2010年高考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仍将是考试重点,椭圆是B级要求,有可能考椭圆背景下的圆,各校应加强“在椭圆背景下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问题的训练和研究。2009年理科加试考了“直线与抛物线关系”,抛物线在理科是B级要求。
导数:导数作为新增内容应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利用导数刻划函数,或已知函数性质求参数范围,2008年江苏考了一道“导数应用题”,2009年未考大题,2010年仍会重视导数题的考查,以中等题为主,小题中两年都考了三次函数,应该更加关注指、对函数,三角函数的导数。
函数:函数综合题是江苏高考卷中的又一特色,有二次函数,绝对值分段函数,无理函数,指数、对数函数,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2009
年函数题的难度有所下降,有利于增加区分度,鉴于江苏《考试说明》中一元二次不等式为C级要求,因此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联系成为代数论证题的基础。另外,函数应用题也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各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概率:新课程中文理科学习概率统计的内容有很大差异,文科主要学习“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期望与方差”,由于文科学习的计数方法要求很低,限于列举法,近两年都考了“古典概型”的小题,2010年考概率大题的可能性仍不大,但理科的内容则包括会求概率,既有古典概型,又有给出概率基础上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还有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学时有几十课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列:江苏卷仍以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一般性质的计算和证明为主,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回避递推公式及不等式的证明,这是江苏高考卷的又一特色,2009年高考数列题从难度前移至中档题是一个变化,2010年数列解答题仍将保持这一特色,考中高档题。
总之据专家预测,整体来看,2010年高考数学卷依然会延续往年趋势,形式和结构不会发生变化。难度方面,考试说明提到会按照4:4:2的比例进行。但由于2008年的高考数学卷难度较大,而2009年难度又相对较小,他们认为2010年试题的难度会居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今年高考较去年的难度可能会略有上升。哪些题目的难度会增加?专家对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看法普遍一致,认为2009年的难度已经很大,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没做出来,因而导致区分度不高,预计2010年不可能超越这一难度。如果说整体试卷增加了难度,极有可能在最后两道填空题上。专家们分析,2009年高考填空题并未体现“区分度”这一理念,今年很可能在填空题的最后两道填空题上做文章,拉大区分度。另外,从近两年所出题目看,如果在“数列”上增加难度,应该会在整除方面做文章,这也是这两年的趋势。
二、应试的基本技巧
经过紧张有序的高中数学总复习,高校招生考试即将来临,不少同学认为高考数学的成败已成定局。其实不然,由于这次考试与期中、期末、模拟考试不同,社会的注目,家庭的热切关心,老师的期望,考试成绩又与同学们的切生利益相关,由于重要,可能导致部分同学精神上高度紧张,考前想的很多,会产生波动;但是,我们只要讲究高考数学应试的艺术,还是能把高考数学成绩提高一个档次。下面,我们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和高考阅卷的经验,谈几条考试的建议,以便使同学们临场不慌,并能在紧张的考试中最佳发挥。
1、提前进入“角色”
高考前一个晚上睡足八个小时,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
1.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作图工具、准考证、手表等)。
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3.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这些你记住了吗?)
4.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启动你的思维)
一些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够转移考前的恐惧,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2、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
情绪乐观、思维活跃、适度焦虑、激发动机、积极暗示、挖掘潜能、体育锻炼、心境乐观、学习之余学会休闲。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间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①转移注意法:避开监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
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评讲课上,回忆考试原则,有效得分时间。②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考试,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③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发卷时。
3、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一般可在看卷五分钟之内做完三件事。
1.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
2.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3.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一共有几道大小题有数,防止漏做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分心中有数,大致区分一下哪些属于代数题,哪些属于三角题,哪些属于综合型的题等。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4、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对于海中的学生要求做到:坚定信心、步步为营、力克难题。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5、一细一实
就是说,审题要细,做题要实。
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6、分段得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鉴于这一情况,高考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其实,考生的“分段得分”是高考“分段评分”的逻辑必然。“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
2.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
“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① 缺步解答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②跳步答题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④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既必不可少而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
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有些选择题,“大胆猜测”也是一种辅助解答,实际上猜测也是一种能力。
7、提倡有效得分
高考数学试卷共有20个题,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平均每题约为6分钟。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填空题应在三分钟之内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一般,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为4:6。
8、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9、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不争交头卷
天津高考改革预测:2019高考可能发生的3大变化
一、数学难度上升
有人说,在高考所有的试题中,能反映难易程度的科目就是数学了!从历年高考命题规律上分析,应该是难一年易一年。如果按照这种思维逻辑分析,2019年的数学可能会加大难度。所以对于广大备考的学子们来说,抓住基础题的同时还需要深挖一下难题。
二、语文将拉开考生分数
在国王的印象中,想要拉开语文分数上的差距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联系,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可否认,语文不会出现像数理化那样高分和低分两种极端,可对于一分之差隔千人的高考来说,语文成绩就成了最后决定两位实力相当考生的必胜一击。
小编建议高三的考生们重视一些基础内容的学习,比如古诗文记忆、词语应用和阅读理解的训练,最终还是可以在语文上面补短板的。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1个年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高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单纯的考核知识点到如今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比如我们在理科题目中常常会看到文科的影子,在文科的题目中也会找寻到理科的踪影,而且结合最新时事、科技,很多题目的题眼都是围绕着生活实际展开的。
如果我们在日常中多留意一些生活常识、最新新闻的话,在高考中也会大有裨益的,比如在高考中一些题目的要求就是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死知识,而是要活学活用才行。
面对2019高考改革方案新动态,考生们应该积极备考!努力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数学物理命题范围有调整
语数物命题范围有调整
南报网讯(记者 谈洁)明年高考部分科目的命题范围有调整。昨天下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9年高考的“考试说明”。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表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使广大江苏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了解2019年江苏高考和学测命题的有关信息,该院在总结往年编写考试说明和实际命题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对原考试说明进行了修订。
2019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语文、数学、物理内容有调整。
语文调整的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部分,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共3类文本,题量、题型及赋分也相应调整。同时,试卷分值结构进行微调,语言文字运用减少3分,古诗文阅读增加2分(不增加题量),现代文阅读增加1分。
数学调整的内容包括: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3个选考模块不变,由“4选2”改为“3选2”。
物理调整的内容包括:原选考“3-5”列为必考,其余两个选考模块不变,由“3选2”改为“2选1”。
1.树立信心,轻装上阵。在20xx年暑假上课期间,我班就开展了以“我的高三生活怎么过”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学生对自己的高三生活都充满期待,并请班上三名补习的同学谈了谈他们对高三生活的理解和感触。通过同学们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重复和坚持就是成功的法宝。只要肯重复,就一定会掌握方法;只要肯坚持,就一定会看到希望,从而消除内心的恐惧,轻装上阵。
2.合理定位,明确目标。根据高二一年的学习成绩和我对他们的了解,我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临界生,后进生。通过分层谈话帮助他们确立了目标:尖子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一本线,临界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二本线,后进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三本线或达到一中的补习线。同时对他们在一轮复习中的侧重点进行指导。
3.关注情绪,适时疏导。进入高三的前几周,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热情高涨。但随着难度加大,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由以前的主动学习变为被动接受,尤其在4次诊断考试后,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很明显,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逃学厌学、不思进取的负面情绪。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理性分析自己的成绩,通过播放励志视频和讲解身边的励志成材故事让他们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4.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每天早晨和中午早来几分钟,每个晚自习后,迟走几分钟,在教室里多待一会儿,让学生感受到备考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老师们始终陪伴着他们。越到最后,越要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讲透每一道题,发挥好自己的带头作用。
5.凝聚团队,形成合力。为了便于沟通,我班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任课老师QQ群、高三5班QQ群,充分调动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备考中需要改进的两点:
1.临界生的转化不到位。由于临界生人数较多且不断的调整,从而导致对临界生的关注度不够,答题卡面批次数较少,面对面辅导的机会较少。
2.单招单考以及推免招生等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只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1. 学校要成立体育高考领导小组, 健全组织才能加强管理。
要把体育训练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学校对体育高考工作要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 制定高考奖励方案, 要充分考虑体育高考成绩, 这样学校高考体育才能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出好成绩。
近年来, 许多学校在领导的重视下, 对体育考生实行集中管理, 系统训练, 重点辅导,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体育高考备考工作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2. 一是体育备考要抓得早。
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形成不是短期能形成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积累过程。体育高考备考工作应及早抓, 从高一开始就确定三年的学习计划和训练计划, 对考生进行集中管理、系统训练和重点辅导, 常抓不懈, 这是取得体育高考好成绩的前提和保障。因为这样有利于考生明确自己的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和体育运动水平。如从高一招生时, 就有意识地招收一些体育特长生, 又动员了一批身体素质好、爱好体育运动而文化课成绩一般的考生参加体育高考训练, 成立体育特长班, 配备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使学生及早进入体育高考备考状态。
二是抓好文化课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普通高考对体育考生是双重要求, 文化课和体育科成绩都要上线。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 而往往有些体育考生在这两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要考出好成绩, 就必须双管齐下, 文化课和体育科的学习都要互相兼顾。
体育备考贯穿于高中三年, 只不过高三在专业训练上更强化一些, 一二年级的专业训练既是注重打好身体各方面的基础的阶段, 更是扎实学好文化基础课程的阶段, 对文化学习应更侧重一些, 而在高三备考阶段, 特别是专业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 文化学习应让位于专业训练。专业考试后的两月要全心集中学习文化课, 不要考虑体育成绩的如何。无论体育教师或文化课的教师都应该形成共识, 大家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互相兼顾, 根据学生的实际, 有所侧重, 整体推进, 有序地进行体育高考备考工作, 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3. 体育高考学生要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
即训练自觉性。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为谁训练, 怎样练。练了之后干什么, 明白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了学生的目标。从教学角度上讲, 学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教练怎样教, 始终不能代替学生, 只有确定了学生练的目的, 训练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 学校要自己根据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师资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 制定各自的体育高考工作目标, 明确努力方向。
其次, 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测验、身体条件、个人潜力和个人兴趣等制定出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出的目标要比平时成绩稍高一些, 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达到, 始终让学生充满信心。制定目标不要太盲目, 制定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建议教师可给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去实现, 最终完成总体目标。
第三, 考生自己要给自己合理定位。要想考取理想的大学, 每位学生对自己必须有一个合理定位, 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学生了解自己体育特长项目, 了解自己的文化课的基础和体育基础, 预见通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可能达到的水平, 及早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如体育专项、文化课成绩均不突出的考生, 应考虑选择普通高考体育类;体育专项突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考生, 应考虑选择运动训练类;体育专项突出、文化课成绩较好的考生, 应考虑选择普通体育尖子加试类等。
其实“保基础”早在2008年江苏数学试卷中就有所体现,2009年更增大了“保基础”的额度与比例,而2010年做了较大的调整,试题的整体难度增大,“易、中、难”的比例严重失调,“保基础”落空,区分度也不理想,数学高考结束后,考场外响起的是一片哭声和骂声,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吃一堑,长一智,2011年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大送分题的额度,难度明显下降,形成了“保基础”、“求稳定”特点.本文就整套试卷的亮点及缺憾加以分析,并对2012年高三复习教学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 试题亮点
1. 重点内容重点考查.2011年数学试题突出考查了教材的重点内容.试卷更加突出了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函数、不等式、数列、空间的直线与平面、圆锥曲线等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函数(包括三角函数)与不等式内容的题目有(2)(7)(8)(9)(11)(12)(14)(把关题 )(17)及(19)(把关题 )等9道题,分值65分;考查数列内容的是(13)(20)题(压轴题),分值21分;考查空间的直线与平面的题目有(16)题,分值14分;考查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的题目有(18),分值16分.总计116分,占总分的72.5%.
2. 根植于教材不超纲.2011年数学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要求,所考查内容都在《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之内,没有打擦边球,更没有出现超范围试题.题型常规,不偏不怪,运算量适中,入手有思路.填空题1~12,解答题15、16、17、18题等都根植与教材,大多数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试题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切实遵循课程标准,踏实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3.立足双基,突出数学能力.能力立意是数学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而数学知识是考查数学能力的载体,因此立足双基,突出能力是数学高考试题的基本特点.2011年数学试题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填空题3、4、5、6、10分别考查了复数、算法、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与此同时突出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贯穿每一题中,对数学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如13、14题考查抽象概括能力;15题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16题以四棱锥为载体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试题17以包装盒的面积、体积为背景考查数学建模能力、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试题18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19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题综合考查考生分析、探究能力及代数推理论证能力.
4.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011年数学试题注重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全面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如试题8、9、12、14、16、17、18、19题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试题11、13、14、19、20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试题16、18考查了等价转化的思想.
5.力求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如第4题由算法流程图换成伪代码,形式变化但难度反而降低;第6题求方差,数据简单,公式在卷首提供,着重考查方差的概念;实际应用题难度降低,由以往在解答中的第四、第五题的位置变为第三题,背景熟悉,建模较容易,公平公正,消除了考生对实际应用问题的恐惧心理.试题均为原创题,没有出现与近年各地模拟试题及其他省份雷同的试题,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不讲究复习策略,“死做题”是无用的.
二、 缺憾与建议
1.“易、中、难”的比例失调.2011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就必做题而言,总分160分,其中的“容易题”就占了94分,比例为60%,这94分的试题中,68分为“极易”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58.8%:22.5%:18.7%.不符合4∶4∶2的要求.具体统计如下:题号分值比例容易题1,2,3,4,5,6,7,8,9,10,
15,16,18(1) (2),19(1)9458.8%中等题11,12,17,18(3),20(1)3622.5%难题13,14, 19(2),20(2)3018.7%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2011年试题中,容易题所占比例太大,中等题所占比例偏少,也不符合《考试说明》中4∶4∶2的要求.难题所占比例虽然基本符合要求,但难度实在太大,压得太死,要得高分很难,影响整个试卷的区分度.
2.填空题中中档题太少,层次不分明,区分度不够.填空题1—10—马平川,都是极容易的题,没有层次,11、12题也偏易,13、14题又很难,作对的人很少,如同虚设.因此使得填空题梯度不分明,区分度不好.建议将14个填空题分为四个层次:1—6为极容易题,即通常所说的送分题,一般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计算或数形结合可直接得到答案;7—9为容易题,一般考查单一的知识点并结合考查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通过一般的运算、推理及数形结合可得答案;10—12题为中档题,是2个以上知识点的简单综合,并结合考查数学思想和能力,一般要通过运算、推理及数形结合可得答案;13—14题为难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考生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能这样按层次精心设计,填空题的难度会控制的准一点,区分度就会好一些.填空题在整个试题中所占份额较大,填空题的难度与区分度直接影响整个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3.解析几何考查份额偏少.解析几何在必修、选修教学中课时不少,但试题中分量偏少.单独考查解析几何内容的只有一道解答题.作为《考试说明》中8个C级要求之一的圆的方程,只在14题中作为一个条件.如果能在填空题中设计一道有关圆的方程和性质的问题就会更好一些.
4.把关题的设问缺乏梯度.作为把关题的19题,只设计两问,第(1)较容易,第(2)问难度一下提升的太高,绝大多数考生够不到.如果能设计为三问,第(2)问能使部分考生跳一跳,够得到,在第(2)问的铺垫下,第(3)问少数考生能达到.作为压轴题的20题,第(1)也教容易,但第(2)问同样难度一下提升的很高,即使数学优等生也难以够得到.如果能设计为三问,第(2)问能使少数考生跳一跳,够得到,在第(2)问的铺垫下,使数学尖子生能够达到.这样可将中上学生与优等生区分开来,使试卷的区分度更好一些.
5.试题缺乏开放、探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对数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今年的试题设问呆板,缺少开放、探究.象类比、推广、探究等开放性问题没有涉及.建议在填空题中设计一道类比、归纳、推广问题,解答题在设问上能灵活一些,改变设问方式,加入一些存在性、探索性问题.
我们期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后的高考数学试卷的命制一定会走上平稳、合理、科学的轨道.能保持稳定,不要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三、 2012高三复习教学建议
1.以目标导引教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在当前“五严”的大背景下,课时减少,作业量控制.怎样才能保证高考质量呢?我认为只能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来保证高考质量.如何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以目标导引教学,是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途径之一.
所谓“目标导引教学”即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先确定教学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和教学程序,然后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了明晰、准确的教学目标作导引,教学活动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课堂学习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学要求》中的要求,明晰本课时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根据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加强以备课组为中心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例题、练习题),采用科学的方法促进目标的达成.
2.改进复习课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在复习教学中,第一要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第二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倡导师生互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挫折,奋发有为的人格品质和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通过精心设计情境新颖,解法灵活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使一节课成为由一个主干问题(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串联起来的问题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进作业、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式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作业、试卷讲评课较多,往往是老师“一言堂”,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这样的复习教学效率很低.常常会听到老师怨言:“这道题都讲评过省遍,还错.”要知道,老师讲,学生听,很快会忘记,两次、三次还会错;学生和老师一起查找错因,由学生自己订正,就不会再错.在作业、试卷讲评课中,千万别让你的可能精彩的讲解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对综合性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查找错误原因,自己探索正确解法给学生一个思考探究的空间.上好试卷讲评课并不容易,首先要做好分析统计(错误率)工作;第二要确定哪些题目需要讲评;第三分析学生错误原因;第四要设计怎样讲评,这点很重要.一般建议课把错题按知识或方法归类,抓住错误原因,使学生共参与到纠错得过程中.这样会使试卷讲评课效果更好一些.
4.抓好主干内容的复习.
基本初等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不等式、概率与统计、导数、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选修系列4(相关专题)等内容构成了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主干内容.在复习中要重点复习.注意以下几点:
5.讲究策略,科学安排复习教学过程
整个高三复习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三基”复习.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习.在这一阶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全面系统复习.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都要全面系统的复习,做到不遗漏每一个知识点;(2)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重点要放在夯实基础上,在选配题目时要注意基础性,不要急于将难度大的“好题”、高考题一轰而上.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后阶段的复习才会有后劲;(3) 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注意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渗透与总结.
第二阶段:交叉综合,能力提升.在这一阶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交叉综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问题;(2) 要突出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3) 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高三数学高考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上海高三数学高考复习05-31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10-03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总结10-05
高三数学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10-16
高三数学函数知识学习方法总结07-12
高三数学上学期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6-15
高三数学练习卷09-09
高三数学自主招生12-03
高三数学复课计划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