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有哪些(共12篇)
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
A.巴西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3.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下列关于亚洲突出地理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大洲
B、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C、河流呈放射状流入海洋,澜沧江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D、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大洲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5.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
A.4千米 B.40千米 C.400千米 D.40米
6.下列四个图例中,错误的是( )
7.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C.我国最北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D.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大散居,小聚居 B.均匀分布 C. 大聚居,小杂居 D.汉族相对集中在北方
9. 成语“得陇望蜀”“秦晋之好”所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 安徽、贵州、河南、河北 B 陕西、四川、甘肃、山西
C 甘肃、四川、陕西、山西 D 陕西、四川、山东、山西
10.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
11下列不是江津的特产的是( )
A.柑橘 B.白糖 C.白酒 D.花椒
12.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
A.撒哈拉沙漠 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腾格里沙漠
13.在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英语 D.德语
14. 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哪条河流河口的东侧和西侧 ( )
A.长江 B.珠江 C.海河 D.闽江
15.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下列图中,属于甘肃省轮廓图的是( )
A B C D
16.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舟山群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台湾岛
17.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 )
A.保持人口数量稳定B.合理人口分布 C.减少人口数量 D.实行计划生育
18.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蒙古族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乙(图中数字为该省区荒漠化土地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比例)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青藏地区 B.西南、云贵地区
C.东北、华北地区 D.东南、江南地区
20.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区是(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陕
二、连线和判断(共10分)
1、在下列地区与其对应的美称之间连上直线。(共5分)
A. 藏族 a. 丰收节
B. 回族 b. 雪顿节
C. 傣族 c. 开斋节
D 高山族 d. 泼水节
E 汉族 e. 元宵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打 ,错的打×。(共5分)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
(2)我国的红土地分布在西北地区。( )
(3)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其中有三项重要的活动是摔跤,射箭,赛马( )
(4)台湾大多数人口的祖籍来自于福建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和闽南语。( )
(5)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向东流入渤海。(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江津的四大工业园区是白沙、 德感、 、 。
2.我国有四个直辖市是重庆、上海、 、 。.
3.香港由香港岛、 、新界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 、路环岛组成。
4.我国气候特征是气候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气候显著。
5.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匀的有效措施是 。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 市、 省南部和
省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是长江上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四、综合题(共35分)1. 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1分)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国家),B是________(国家),C是________(国家)。
(2)图中,数字①是________(省), ②是________(海洋)。
(3)图中,甲是________(山脉), 乙是________(山脉)。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____。
(5)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_____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_______。
2. 图15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流)。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 ,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 。南方地区的植被叫 ,北方地区的植被叫 。
(2)甲界限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甲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填字母)。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
(3)填表比较我国南方村落与北方村落的人文差异。(选择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
①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②一年二熟至三熟 ③陆路运输为主
④水运 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⑥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村落 北方村落
耕作制度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特点
3.图13为“长江、黄河干流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
高原,上游 (水或水能)
资源丰富,下游流经
(平原或山地)地区,最后注入 洋。
(2)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
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地上或地下)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地区宜大力 (植树种草或开垦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最终注入 海。
一、八年级上册新旧地理教材宏观知识体系分析
新旧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均为中国地理总论, 组织顺序为:世界视角中的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组织顺序既符合学科逻辑, 由整体向局部, 由自然向人文, 也符合学生心理逻辑, 从易到难。现将教材知识体系比较如下。
第一章内容都是“从世界看中国”, 介绍中国最基本的情况, 新旧教材基本知识体系没有变化, 均是“疆域→人口→民族”。
第二章内容为“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体系及组织顺序不变, 为“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但在局部做了调整和增删。旧教材介绍了我国南北东西的差异, 还着重介绍季风与气候类型, 而新教材则将其概括为气候的主要特征, 化繁为简, 降低了正文部分的难度, 并新增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新教材删除了“湖泊”, 对“长江”增加了“治理”内容, 侧重于“开发”;对“黄河”增加了“开发”内容, 侧重于“治理”, 让学生明白长江除了开发之外也需要治理;而黄河也并不是只带来灾难, 经过治理也可为人类所用, 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 且增进了学生唯物主义辩证思想。除此之外, 新教材还增加了“第四节自然灾害”, 能够贴近最近几年中国的现状, 有助于学生了解全面的中国, 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具体如附表一所示。
第三章内容为“我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体系不变, 以“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顺序展开, 只在局部做了改变:新教材在第一节中引入了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在土地资源中符合中国现状地增加了“耕地比重小, 耕地正在减少”内容。
第四章内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 知识体系不变, 按照“交通→农业→工业”的顺序展开, 局部知识做了改变。“交通”部分, 内容减少且顺序发生改变。旧教材详细地介绍了交通、交通与经济的关系、交通枢纽、铁路线与高速公路线。新教材则化繁为简, 删除了这些内容, 详细介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 且改变组织顺序。旧教材最后编排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而新教材则最先对其介绍。农业与工业的组织顺序不变, 只是文字表述变化了。
综上, 新旧教材的宏观知识体系没有发生调整, 仍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 知识体系间联系性增强。因增加和调整了部分内容教材知识联系更紧密, 如新教材增加了“自然灾害”内容, 将学过的地势地形与地质灾害联系起来, 将气候和河流与气象水文灾害联系起来, 不仅将已学知识加以综合, 也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增加联系性。
二、八年级上册新旧教材课文系统分析
地理教材课文系统是以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的形式储备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地理教材表述形式, 是地理教材的主体。本文将在地理教材结构与地理教材文字表述两方面做比较。
(一) 地理教材结构
笔者现以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比较新旧教材在地理教材结构的异同, 其他章节均是以表格中所呈现的教材结构来组织内容的, 如附表二所示。
据上表可发现新教材在结构方面有以下特征。
1. 阅读材料增多, 内容丰富度提高。
新教材中阅读材料数量 (23篇) 多于旧教材数量 (17篇) 。相关阅读材料增加, 不仅能够使所学知识易被学生理解, 且能开阔学生眼界, 幽默的语言还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地理。
2. 配有景观图, 直观性增强。
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许多景观图, 几乎每篇阅读材料都配有地理景观图。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 印象深刻。
3. 活动数量大, 目的性强。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 在每个知识点之后均设有活动
(二) 地理教材文字表述
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解释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本文将对引言部分、基础知识这两方面来比较。
附
1. 引言部分, 重视学科逻辑与学术理性, 需重学生生活与感性认识。
地理教材由问题作为一个章节的引入, 新旧教材问题的基本方式都是“你能说出……吗”“你知道……吗”。虽然问题做引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 但上述问题并不与学生生活贴近, 且过于学术化和理性化, 问题中多含专业术语, 如“内流区、外流区、水文特征”, 这些都是正文部分要重点说明的概念。上课之前, 学生对学术知识不了解, 难以产生兴趣。且先让学生接触理性的概念, 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因而这样编排教材符合了知识逻辑却不符合心理逻辑。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到这些地理知识, 但仅停留于感性认识, 那么在课文之前设置启发性的、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就应遵循学生的体验与感性认识。
2. 基础知识部分, 语言生动, 图文并茂。
文字表述部分用轻松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且配有各种图片, 如景观图、直观图、图表等, 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且用形象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地理知识。在需要科学阐述时, 教材用到大量数据来说明, 如气候中介绍南北气温差异与东西降水差异时, 介绍土地类型及耕地比重时, 用到大量数据和图表, 具有科学性。
综上, 课文系统方面新教材有进步的是阅读材料的丰富度直观性提高及活动设置目的性增强。在教材表述方面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系统各具特色且相互补充, 但仍过于学术化。
三、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通过上文对新旧地理教材的比较,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新教材传承旧教材优点, 知识体系较为完善, 局部内容有增删。 (2) 文字表述简单易懂, 图文并茂。 (3) 新教材阅读材料增加, 附有景观图, 直观性增强。图表增加, 科学性增强。 (4) 活动数量较多, 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 引文设置学术化, 具保守性, 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 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
(二) 建议
教材编制时, 每章开头所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符合, 具有生活气息。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对广东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结果中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
地理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获取地理知识,从而获得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地理》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地理活动,实施效果值得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南充市所使用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广东地质版(2013年7月第2版)中的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活动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特点
1.类型功能多样化,导教导学情景化
本文参照尹燕立总结的中学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1],以及张晓芹总结的活动系统分类体系[2],结合广东地质版活动系统内容,将八年级上册活动分为三类:认知性活动、操作性活动、综合体验性活动,其中认知性活动占70%,操作性活动占24%,体验性活动占6%,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活动具有多样性,活动功能也因此多样化。这使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变为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需要问题及生产生活现象等营造情境,且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本教材的活动系统能促进师生互动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的形成。
2.活动与正文互补,巩固与教学并存
部分活动置于知识点之后用于巩固知识,但更多是穿插于课文系统之中。部分知识由学生探究和思考完成活动得出,用于补充正文进行教学,教材因此也增强自身探究性和实践性。且学生沿一定思维在思考中进行整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能力提升,体现情感培养
活动系统内容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读图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表类活动(约占41%)及问题分析类活动(约占23%)共占总活动的6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约占总活动的12%。在所有活动中都体现情感培养,尤其在综合体验性活动中更为明显。
二、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的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充市11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及相应的地理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共发放1 093份问卷,实际回收1 082份,有效问卷为979份,有效率为90.48%。对教师发放25份,回收与有效问卷均为25份。
1.对地理教学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仅20%的学校和96%的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多数学生认为地理学习重要,73%的学生认为地理重要,1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仅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重视程度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大部分学生重视地理学习,多数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
2.活动实施频繁且效果一般
在地理活动实施中,教师经常实施活动占36%,有时实施活动占48%,偶尔和很少实施活动分别占12%和4%。由此可见,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较频繁。教师实施活动的题材大部分源于教材,自主设计地理活动较少。活动实施效果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24%、68%和8%,而学生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39%、54%和7%。由此说明,实施效果总体一般,但学生比教师对活动效果更满意,说明学生易于接受开展活动。
3.活动实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期望
调查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而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说明实施最多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在实施活动过程中,认知性活动多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基本能满足学生期望,非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基本满足学生期望,这两类活动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基本一致。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开展,但学生希望开展此类活动,体验性活动多采用观看视频和讲述的方式,而学生最期望的是真实体验,其次是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此类活动,因此,学生更乐意参与活动并亲身体验活动。
4.活动系统功能基本体现
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引导教师情景教学,转变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调查显示,6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76%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对教师授课方式影响较大,4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经常引导情景教学,94%的学生认为活动对自身学习方式转变影响较大。因此,活动系统功能基本能得到体现。
三、地理教材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课标不深入
教师上课效果跟其对教材加工程度及对课标的研读深度有关。40%的教师只对教材活动略微加工,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价值,不能使用各种可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易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60%的教师会对教材活动充分加工,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心理特征、学校资源及环境、教材实施难易度等因素设计地理活动实施过程。但教师分析课标不深入,易局限于教材,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2.实施活动与学生兴趣不匹配
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但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实施,体验类活动很少真实体验。其原因主要是:课时太少;活动设计缺乏必要材料,活动可操作性低,硬件设施不允许,课堂纪律难控制;安全因素与学校不重视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因此,教师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由于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3.课外活动开展少
由于各学校有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和教师担忧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因此,导致活动不开展最主要原因是安全因素,学校不重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甚至持否定态度。其次是地理课时少,三是与考试无关及难度太高。然而,五谷不分的学生大有人在,生活常识严重缺乏,所以带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并了解自身生活的环境非常重要。
四、地理教材活动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地理实践考察基地,增添地理实验器材,设置地理兴趣课堂,增加地理课时。学校应以长远发展为目的实施教育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地理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自上而下地建立地理实践成果评估体系,学生与指导教师均参与评比,将地理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结合,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2.强化素质,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除掌握过硬的地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运用地图、图表、数据的技能,具备地理考察、调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分析方法。此外,需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及电子挂图,运用google earth遥感图像讲授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将GIS技术运用于中国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的教学中。
3.研透课标, 灵活安排活动
教师设计活动时需对课标及教材进行研读,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重新设计活动。例如,“土地资源”一节安排学生搜集资料的活动,教师可灵活地将“搜集资料”改为“读图表分析”,教师准备图表资料,引导学生读图读表思考,训练其分析问题的思维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耗时性活动,教师可设计颇具价值且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灵活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如地理小报、班级小规模调查等。对于野外考察、调查研究,由于考虑到安全及时间因素,教师可分批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到野外进行考察和调查,这样的活动有针对性且效果更好。
4.合理设计,提高参与积极性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讨论法成为地理活动常见的教学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讨论方式为问题式讨论[3]。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常对新奇有趣的教学材料感兴趣,故教师应选择新奇的主题,如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地理现象、微小但充满大学问的地理问题等。设计问题时,应设计具启发性及方法渗透与逻辑追问的递进式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并延长问题链,引发学生多向深入地长链条思考,问题解决后有反思也能向其它方面发散。教师需提前设计好引导方式而不是直接由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尹燕立.高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内容、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张晓芹.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确定复习目标:从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三方面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2、考虑复习形式:复习大体有“背”、“考”、“练”三种形式,具体要求是:①背:抓住本质,建立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精讲就要精选,精选要做到:训练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不重复做,②考:为了避免学生复习时产生厌学情绪,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小组互考,老师抽考,小组抢答,书面考试等;③多练:科学选题,注意点面,强化训练细评:细致分析练习与试卷,指导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3、选择复习方法:可采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法,并力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主要练的是生物组自己制定修改的《生物中考指南》,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只讲不练不行,只练不讲也不行。只有讲练结合,和谐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5、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量情境新、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二、制定复习方法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震悚(sǒnɡ)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ànɡ)
B.要塞(shāi)尴尬(ɡān)惊骇(hài)歼灭(jiān)
C.颠沛(pèi)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āi)
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④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其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⑧这些日子,家中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物色搜集光景C.物色收集情景
C.查询收集光景D.查询搜集情景
4、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
C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D①对偶②夸张③反问
5、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C、《背影》一文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信客》的语言既质朴又典雅,而且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句。
D、《背影》的作者朱自清说他写本文是因为离家太久,为思念父母而写,文中所写不是真实的事。
7、选出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B.通过两个月的实践,终于使他能够熟练地操作机器。
C.菜园里种着茄子、西瓜、豆角和许多蔬菜。
D.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
8.根据课文填空和默写。(7分)
⑴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1分)
(4)《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1分)
(5)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1分)
9..语言运用题。(3分)
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两句,使它组成排比句。(3分)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9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缘溪行()(2)渔人甚异之()(3)便要还家()
(4)不足为外人道也()(5)便扶向路()(6)欣然规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___________
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第11—16题(15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请在文中三个空缺处填上准确的动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抄出“父亲爬月台不容易”的句子,并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爱如山”我们的成长无不浸透着父亲的爱,读了本文,你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物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粟,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总统切尼在20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的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20.文章开头二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了上文,你想说些什么?结合文章的主题,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式:A线段式:如
B数字式:如1:4000000
C文字式: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40千米
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 比例尺大
分母大→ 比值小→比例尺小
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 内容详
(地图大小相等) 比例尺小→ 范围大→内容略
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 图幅大→内容详
比例尺小→图幅小→ 内容略
(2)方向
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等高线 数值大----- 海拔高 2)等深线 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数值小----- 海拔低 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分布密----- 坡度陡
分布疏----- 坡度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16图1.29
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鞍部:一对等高线中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一)、疆域与人口
一.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2页图1.2)
优越的位置:
从纬度位置上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南北差异大,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从海陆位置上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东临太平洋,使我国广大地区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的生产;沿海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和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便于对外合作与交往。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课本第4页)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的四至点(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4页)
我国陆上疆界线长,总共2万多千米,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有_14个(名称及位置)。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我国濒临的海域由北向南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本第7页)
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2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二.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根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13.14亿,占世界人口的1_/5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我国大陆人口密度136 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工作重点在农村。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课本第13页)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人口__稠密__,以西人口稀疏。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_56个_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 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傣族泼水节、瑶族长鼓舞、藏族晒佛节、维吾尔族抢腰带舞、蒙古摔跤、白族歌舞。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_的特点,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的外籍华人和华侨共有3000多万人,其中以广东和福建最多。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课本第19页图)
2、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记住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的名字、位置和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基特征是: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候炎热多雨。冬季风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海洋、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陆地、偏南风、温暖湿润,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我国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季风气候表现为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即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每年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梅雨”。7月进入“三伏”天。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反之,气温越高,1月份0℃等气温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分布。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重庆、武汉、南京、被称为“三大火炉”。吐鲁番被称为“火洲”,是我国最热的地方。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我国降水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年降雨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分布,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冬春季节降水少。台湾的火烧寮被称为雨极,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被称为旱极。
熟记35到36页的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重点)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其他地区为非季风区。两者间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课本39页)
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洪涝、干旱、寒潮、台风。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灾害性天气是干旱。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如塔里木河)。
熟悉河流的分布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具有灌溉、防洪、排涝的作用。
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藏高原湖区以咸水湖为主)
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
对比项目 长江(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中国第一大河)黄河(“几”字形水系、中国第二长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注入的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流量和长度均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我国第二长河,中华民族“母亲河”
河段的划分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水流急、多峡谷,水力丰富)
中游:宜昌—江西湖口(多湖泊、多支流、多曲流)
下游:湖口—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最适合航运)上游:源头—河口;
中游:河口—旧孟津;
下游:旧孟津以下河段
水文特征 含沙量少、流量大、流程长、无结冰期 含沙量最大、有结冰期,流量少
存在的问题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地上河)下游:围湖造田(旱涝灾
害频繁)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河
治理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疏浚河道,加固堤坝,退耕还湖(关键是治沙)开展水土保持,固堤分流,加固堤坝
水利工程 葛洲坝、三峡工程,丹江口等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小浪底水利枢纽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水、森林、土地、风等;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再生的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如:被污染的水、石油、核能、退化的草场、煤。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土地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我国的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东南部(人工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西北部的未利用土地最多。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绝对数量大,类型多样,但人均量小,山区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开发不合理,导致土地沙化、盐碱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利枢纽(兴建水库:三峡水利枢纽)。夏秋水资源丰富和夏季高温的配合,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但这种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春旱和夏涝的主要原因。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渔业)、林业等主要生产部门。(P65我国9个商品粮基地分布图)(1)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的差异: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地图册P31)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河谷、平原和绿洲中
棉花:新疆棉区
(课本68页图4.3)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林业: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的山地和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棉花: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2)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
(北)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
(南)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一年两到三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气候干旱、地形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
④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林则林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工业的分布:东部沿海多,西部少,明显形成了沿海、沿江、沿河及沿铁路线分布的大势。其中我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长江三角洲(或沪宁杭工业基地(规模最大))、京津唐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我国的沿海地区。(熟记73页图及活动题)。
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以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它具有“高、精、尖”的特点。我国的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东南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核心地区。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方式 特 点
铁路 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能耗小,适应性强
公路 灵活方便,门口到门口直达运输,但运量较小
航空 最快速,但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水路 运量大、成本低,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速度相对较慢
管道 运送的主要是液态或者气态物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京广线(南北最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主要有陇海—兰新线(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至西藏的拉萨,全长1956千米,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9万千米,超过加拿大,列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的国际航空中心。我国的航空业目前居第十位。
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臵)
1、半球位臵: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臵: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
经纬度位臵: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臵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臵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曾母暗沙:4°N;最西: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长1.8万千米。中国海域的岛是台湾岛。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12海里。再图上找出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简称的由来。
(2)简称和行政中心:P8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2、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东北为朝鲜族较多。)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孔雀舞维吾尔族——手鼓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汉族——赛龙舟朝鲜族——长鼓舞、跳跳板藏族——晒佛节
地理学习技巧
一、明确内容
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或者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这个是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一定 要明确的,之后明确了这个内容,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地理。
二、把握地理规律
我们要知道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三、每天腾出一定时间复习
每天一定要给自己制定复习地理的计划,没有制定计划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很迷茫的,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初中生学好地理的方法
首先想要学好地理,必须要对学校教材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都要彻底理解。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求,如果这点没有做到的的话,建议先回到教材书,从头开始整理书上的各种地图。
理解地理的规律,从最基础的大气压力知识点开始,慢慢的来理解这些概念。其实地理是有规律的,地貌地形以及变迁都是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进行下去的。把握好其中的地理规律,能够使自己对地理的理解更加清晰。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下列阴影区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是( )
2.和北京市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有( )
A.冀、晋 B.冀、津 C.鲁、津 D.津、豫
3.某同学骑行至呼和浩特时,看到体现当地风俗习惯的活动是( )
4.湖南省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000万,我省的平均人口密度约为( )
A.33人/平方千米 B.330人/平方千米
C.50人/平方千米 D.500人/平方千米
5.下列民族中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是( )
A.维吾尔族、回族 B.藏族、回族
C.哈萨克族、壮族 D.蒙古族、满族
6.面值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图中)景观所在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苗族 回族 B.高山族 满族
C.壮族 藏族 D.傣族 维吾尔族
7.当前,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产生的作用是( )
①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②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
④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① ③
8.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国家实施这一政策是为了积极应对( )
A.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C.我国人口过少的问题
D.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9.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问题是( )
A.交通压力大 B.就业困难
C.居住条件差 D.国防兵源不足
10.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
A.辽宁省、山东省 B.辽宁省、天津市
C.河北省、天津省 D.山东省、江苏省
1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实施充分说明了我国( )
A.最大的内陆国 B.领土的最西端延伸至欧洲
C.面积狭小,东西跨度大 D.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1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13.下列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包括有中国首都的是( )
14.我国跨纬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x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海南省 D.湖北省
15.我国现有六座“北回归线标志碑”,自东至西分别分布在( )
A.台、闽、粤、桂B.台、粤、桂、滇
C.台、闽、粤、琼D.粤、琼、桂、滇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15分)
16.读图1,完成下列各题(5分).
(1)我国东临 (海洋),西部深入 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相接壤。
⑵ 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 。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如图2 选一个字母)。
(4)我国与尼泊尔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1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1)根据图中数码号所在位置,填写地理名称:
① (行政中心);② 海;③ 海峡
(2)我国疆界绵长,陆上邻国众多,其中④是_________(国家)。
(3)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是________.
18.读“中国政区图”,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5分)
⑴、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⑧ ,行政中心是 。
⑵、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是② 。
⑶ 、⑧和④相比较,人口密度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写序号).
一、复习重点:
1、基础: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正确使用成语,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阅读:在阅读中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3、古文: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文章大意,会翻译文言文。
4、写作: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有中心、有层次,书写工整。
二、复习内容:
1、 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4、 作文写作的技巧。
5、 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三、复习难点:
1、基础:字形、字音、成语。关键词语的揣摩。
2、阅读:关键词语的揣摩,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古文: 文言词语的用法。古诗词的鉴赏。
4、写作: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复习内容及方法:
1、字音、字形:将课本中的生字、常用字归类,每天上课读读,读中加强记忆。
2、古诗词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25、30课和课外古诗词共30首,每天默写一点,滚动式复习。
3、阅读:
(1)课内阅读:以《导学导练》为主,在堂上要求学生完成阅读训练,当堂有针对性的讲评,注重方法的指导。
(2)名著阅读:指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再次让学生重点阅读P228——P239的内容。
4、古文:过好释词译句关,紧扣课本和《导学导练》进行。古诗词的鉴赏给于方法上的指导和范例。
5、语文实践活动:将教材中六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及要求重新整理,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6、作文:从命题、结构、语言、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训练,强调学生首先要能说清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能对一件事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言从字顺。
7、综合测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查缺补漏工作,保证复习效率。
五、复习资料:
1、《导学导练》。
2、古文复习资料。
3、古诗词的鉴赏范例。
4、病句的修改。
5、修辞手法的使用。
6、标点符号的使用。
7、八年级下语文词语表。
初学英语阶段,意识还处于感性阶段,老师要在课堂上多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做游戏、唱歌、讲故事、表演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英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
1、坚持晨读的习惯;
2、听录音跟读的习惯;
3、大声朗读的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整洁、细心品质的形成,还对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单词的长期积累
正确背诵单词的方法可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汉普森英语推荐背诵单词的方法:
1、首先学会单词发音;
2、每个单词在纸上写5-10遍;
3、用眼、口、耳、脑进行综合记忆;
4、进行单词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把不会的筛选出来,并进一步记忆;
5、在遗忘临界点重复记忆学会的单词,克服遗忘。
小学英语要掌握的词汇并不多只有700多个,只要掌握了这些单词,英语成绩一定能够名列前茅。
四、背英语小文章巩固单词
英语单词会背后,特别容易忘掉,这也是许多学生不能坚持背单词的原因,大量读、背英语文章,可巩固已经记住的单词,同时也能掌握相应的语法,提高英语的听力,这可以说是英语学习的法宝。
五、反复加强记忆学以致用
4、选举少先队干部的基本程序是:(自荐或推荐侯选人)、(候选人发表竞选词)、(投票)、(唱票出结果)。
5、每个少先队员都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在队里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该以(认真)、(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选举。严格实行队干部的(民主选举)。学校少代会(一)年召开一次。
6、同学们喜欢的班干部是(有能力),(热心为集体服务)的人。干部没有(任何特殊的权权)
只有(为同学服务)的职责,。
7、班里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来决定。班委会在制订班级活动计划之前,除了(征求老师的意见)之外,还应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8、商量集体的事情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应该积极(参与),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当别人发言时,应该认真(倾听)。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时,通过(表决)的形式,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9、经大家民主决策的行动计划,每个队员应该(认真执行)。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集体活动时,应该及时(请假)。在集体活动中应该(主动发挥个人的长处,为集体服务)。
10、年满(18)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对话)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国家的基层干部乃至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有哪些】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地理试卷期末11-01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12-21
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05-26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10-10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课件11-29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0-15
高考地理总复习计划有哪些10-10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06-15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计划09-07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