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影响(通用8篇)
企业的发展都是需要战略的,第一个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应该是远景规划。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是远景规划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存在时最核心的部分。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远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
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
这个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是看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而产业环境则可以借鉴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
同时战略管理也和内部因素是相关的。内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决策风格
2、阻止战略的转变
3、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
4、主导价值观
集约化养殖场的管理和疫病防治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兴衰。养殖场疫病防制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动物群的生长发育, 并且还能发挥生产性能[1]。免疫防治技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免疫作用分为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类。使用疫苗最重要的是为了控制某一动物群体不发病, 免疫程序的制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疫情和接种时机、病原体的型别、接种密度、接种程序、动物体质、疫苗物理性状、消毒灭菌、疫苗使用、抗菌药物、免疫次数及途径多方面。科学实施动物免疫接种, 是养殖业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最重要措施[2]。目前规模养殖场的防控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免疫注射, 毋庸置疑正常情况下每种疫苗的合理使用都能针对性的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作用, 但是目前动物的传染病种类多、流行快、分布广, 旧的疾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新的疾病又不断涌现出来, 面对种类繁多的传染病, 不可能每种疫苗都进行注射, 有时即使注射了疫苗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免疫程序的概述
1.1 免疫程序的定义
所谓免疫程序是指根据当地动物疫情流行动向、动物机体状况 (主要是指根据母源及后天获得的抗体消长情况) 以及现有疫 (菌) 苗的性能, 为使动物机体获得稳定的免疫力, 选用适当的疫苗, 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1.2 免疫程序的重要作用
在非发达国家, 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主要以免疫为主。我国长期的实践证明, 科学合理的免疫是防控动物传染病, 尤其是重大动物疫情的一种主动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与手段。而要实现这一目的,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则是关键[3]。
1.3 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
疫苗免疫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是动物机体受到疫苗刺激所产生的应答过程, 即免疫应答。所谓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内的T、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分化、增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分为致敏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2 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影响因素
制定一个良好的免疫程序,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疫情和接种时机、疫苗与流行的病原体型别一致、接种密度、合理的接种程序、被免疫动物的体质及疫病的情况、疫苗的外观及理化性质、消毒灭菌、稀释后疫苗的使用、抗菌药物的干扰、疫苗的剂量和免疫次数等。
2.1 掌握疫情和接种时机
在疫苗接种前, 应当了解当地疫病发生情况, 有些疫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阶段性, 有针对性地作好疫和血清的准备工作。并且最好在疫病的流行峰升高以前完成全程免疫, 当流行高峰时节, 畜群免疫力达到最高水平。如流行热多在春天或秋末冬初发生, 可在11月对全部动物免疫。又如一些疫病在昆虫活动较多的夏季多发, 如牛焦虫病在7、9月易发生, 可在发病前的4~6个月进行免疫[4]。有些传染病只危害特定年龄段的动物, 且在特定的季节流行, 如猪细小病毒病多流行于产仔季节, 多发生于头胎妊娠母猪, 猪丹毒、猪肺疫以架子猪发病较多,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仔猪, 以10日龄~20日龄仔猪发病最多。对这类传染病的疫苗接种, 则应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对于幼龄动物易感染的传染病, 接种时机至少应选在这类病通常发生的前10天为宜,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护动物, 即让动物的免疫状况正好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处于免疫力最好的时机, 能够充分抵抗病原的侵袭。如果一次疫苗接种不能达到使动物充分具有抗御传染病病原侵袭能力的话, 那么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则最迟应在该传染病流行前7天内完成[5]。
2.2 疫苗与流行的病原体型别一致
在使用疫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病原有无型别问题。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及易变性的特点, 有七个血清型:A、O、C、亚洲I型和南非1、2、3型。这些血清型无交叉反应, 所有血清型都有亚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的主要类型是0、A及亚洲I型。规模猪场每年最好是免疫3~4次。其疫苗型号以当地畜牧部门推荐为主[6]。
2.3 接种密度
对畜禽进行预防接种, 使之对某一传染病产生免疫抵抗力的动物数达到75%-80%时, 免疫动物群即形成了一个免疫屏障, 从而可以保护一些未被免疫的动物不受感染。
2.4 合理的接种程序
免疫程序收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母源抗体的影响, 因此必须予以注意, 否则必然影响免疫效果。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的动物是十分重要的, 既对初生动物有保护作用, 也会影响初生动物的免疫效果, 是干扰疫苗免疫最常见的因素。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 实施免疫接种, 接种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影响后天免疫应答的产生, 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尤其是弱毒苗在免疫动物时如果动物存在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会极大的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7]。例如, seimann等资料指出:用鸡新城疫免疫母鸡所产蛋孵出的小鸡在3日龄抗体滴度最高, 往后每日下降大约13%, 到15日龄时、母源抗体对疫苗的阻抑作用已不明显, 大型鸡场鸡新城疫首次免疫时间应根据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来决定。试验表明, 大多数雏鸡母源抗体水平HI一般在1:16时可达60%的保护, 因此, 当雏鸡HI母抗水平达1:16以下, 即需免疫接种[8]。在母源抗体有保证的情况下, 鸡新城疫的首免一般选在9-10日龄, 法氏囊首免宜在14~16日龄[9]。
2.5 被免疫动物的体质及疫病的情况
(1) 动物肌体的免疫应答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学过程, 要合成和分泌高水平的抗体, 就必须从外界摄取相应的营养物质, 因此动物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之一。饲料中营养成分缺乏, 特别是维生素A、B、D、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缺乏时, 均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降低肌体抗体水平, 使免疫功能下降[10]。 (2) 免疫注射前不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 致使被注射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待产、吮乳期等不宜立即注射而注射, 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 做好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环节之一[11]。 (3) 动物机体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可引起动物免疫抑制[12]。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有很多, 如猪瘟、圆环病毒II型感染、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腺病毒感染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是抑制动物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 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 产生免疫麻痹, 导致免疫失败。
2.6 疫苗的外观及理化性质
(1) 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选择灭活疫苗做基础免疫, 然后再用弱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养殖场疫病流行较严重, 应选用活疫苗;对于养殖场未发生过的传染病, 同时又无外来威胁时, 不能使用活疫苗, 确有必要免疫时, 应使用灭活疫苗, 以防散毒造成新的疫源[13]。 (2) 首先应注意疫苗是否过期, 要使用有效期内的疫苗。生物制品使用前, 要逐瓶检查, 剔除破损、封口不严制品。制品的物理性状应与说明书及标签相符。此外, 还要注意疫苗的储存条件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3) 疫苗本身的因素抗原的性质不同, 免疫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速度及维持的时间也不同, 弱毒疫苗接种的剂量小, 产生的免疫应答速度快, 维持时间相对较短, 油乳剂灭活苗接种用的剂量大, 产生应答速度较慢, 但维持时间较长。联合使用弱毒苗和灭活苗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免疫效果比单一苗的免疫效果好。因而要根据免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14]。
2.7 消毒灭菌
使用生物制品时所需要的用具, 如注射器、针头等, 都要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注射器和针头要尽量做到每头动物一个, 绝不能用同一个枕头连续注射。要用情节的针头吸药, 使用完毕, 要将疫苗瓶连同剩余疫苗及给药用具一起消毒灭菌。否则会使免疫接种变成带毒传播, 注射后引起疫病流行。
2.8 稀释后的疫苗要及时用完
需要稀释后使用的冻干苗, 要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稀释后的疫苗要振荡均匀在抽取使用。稀释后的疫苗要及时使用, 温度15℃左右当天用完;15~25℃, 6h用完;25℃以上, 4h以内用完, 过期废弃。
2.9 注意抗菌药物的干扰
有些免疫抑制性药物, 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氯霉素类、四环素类, 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显著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 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从而影响免疫应答;菌苗使用前后-周左右不可使用抗生素;最好在免疫前后辅助添加免疫调节剂 (如植物多糖) , 功能性添加剂等, 接种苗时加一针转移因子可提高抗体的产生[15]。
2.1 0 疫苗剂量及免疫次数
(1) 疫苗的剂量低于一定限度, 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 抗体不能形成或检测不出, 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因此, 疫苗的剂量应按规定使用, 不能任意增减。按规定家畜口蹄疫苗标准注射剂量, 一般25~50kg体重注射1ml, 50kg以上注射2ml, 经调查实际接种中一般小猪注射0.7~0.8ml, 大猪注射1.5ml, 甚至减半量注射, 导致猪只免疫剂量不足, 抗体产生不足[16]。 (2) 如果同一时间需要接种两种以上疫苗时, 或同一类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时, 要考虑疫苗之间或多次接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疫苗间在引起免疫反应时互不干扰或有相互促进作用时, 才能同时接种。如果互相间有抑制作用, 则不能同时使用, 以免影响免疫效果[17]。
2.1 1 免疫途径
(1) 在进行注射免疫时, 有的免疫人员对于应进行肌肉注射的疫苗, 而未注射到一定深度;或应进行皮下注射的疫苗, 而注射过深, 使疫苗达到脂肪或肌肉内而影响了药物吸收等。 (2) 在进行饮水免疫时, 使用了含有消毒药等对疫苗有不良影响物质的稀释用水;或在饮水免疫前控制饮水时间不足, 动物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疫苗水, 造成疫苗超时失效;或稀释疫苗用水量不足, 造成动物个体疫苗用量不匀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免疫效果。 (3) 在进行气雾免疫时未按规定量使用疫苗;稀释疫苗时未按规定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气雾免疫设备使用压力过高;气雾粒子过大或风速过大, 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免疫效果[18]。
3 实施免疫程序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共政策制定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50-02
网络,作为一个天然的民主设置,已经为分散的民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新渠道。网络与政策之间的互动在网络走进普通公众的时候已经开始,并且有加强之势。研究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民意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已成为相当重要的议题。
一、网络民意的生成及特点
民意是指以因特网为载体,通过网民的多元化、多通道的电子文本表达,体现出来的对社会公共事物的意见和愿望。因特网的出现,不仅使普通民众获得了一条更为迅捷和广阔的信息渠道,也使他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民意主体的多元化。因特网的开放格局,使信息与意见的发布不再是某种特权。在网上,每个用户都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社区、BBS论坛、公共聊天室、博客日志等充分行使“话语权”。这是一个可以无视社会等级差别,允许质疑、批评公众事物并具有相当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普通民众直接参与公共事物的讨论。
2.网络议题的广泛化。议题是网络民意形成的物质条件。网络中网站、网民都可以设置议题,这就使得议题更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可以使网络民意相当全面和充分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凸显己经形成的和潜在的社会问题,表达民众的真实呼声。更重要的是网络民意的议题范围更多地涉及与权益相关的内容,因而议题更显著,参与更踊跃,民意也更为突出。
3.民意表达的直接化
网络的拟态环境和匿名性特征,使民意表达使用更直接而非委婉的方式,其针对某一议题的讨论常常是唇枪舌剑、立场鲜明。因而判断网络民意的倾向性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不需要猜测背后隐含的东西。
二、网络公众诉求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
完整的公共政策环节可描述为政策议程的出现,政策问题的确定及方案选择,政策行动、反馈及修正。网络公众诉求影响公共政策的路径也可循此环节考察。本文仅讨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即网络民意对政策问题的确定和方案的选择过程的影响。
首先在政策议程方面。政策议程,指使某些议题成为议程,并将这些政策而不是其他政策摆到公民或政策决定者面前,以供选择和形成据以决定这些选择意见。它包括社会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系统议程系被政治共同体中的成员所关注,被广泛讨论,但尚未明确的话题。政府议程指引起公共官员关注的问题,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给与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社会话题成为系统议程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至少被公众所感觉;二是多数人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三是公众普遍认为此问题是某个政府部门权限范围内的事,而且应当给与关注。网络公众诉求反映集体偏好,网络公众诉求具有的特性使得所讨论的话题、问题都是系统议程,使得这一系统议程能够便捷地进入政府议程。
三个前提条件表明,公众诉求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为政府议程提供了一种新的问题察觉机制。一则它既可以直接被决策层知晓,某些特定的问题可能会被密切关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二则也可以对各层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造成压力。在现有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官员政绩评估体系下,政府及其官员面对网络公众诉求所体现的信息流,一般总会假定其行为会被其上级政府或上级官员观察到,也会被其政策所涉群体观察到。而政府绩效评定及官员晋升又总是受以上两方面影响,特别是前者会起决定作用。因而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在网络公众诉求面前,会倾向于做出行动或反应。三则通过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特别是有关公共部门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连续的评论乃至抨击,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形成热论的话题,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并讨论,以此来树立某种行政责任伦理和行政道德,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其次,在政策问题确定方面,即在政策议程之后,还得由政策制定部门对问题进行界定。进入政策议程的问题也就具有特定的内涵,即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公众期望和政府期望)之间的差距,以及各种各样需加以解决的矛盾。决策者将社会问题提升为政策问题与其观念密切相关。当决策者观察到某一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注意和讨论,且此问题本身确有解决必要,并且也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事,决策者就会把它列入议事日程,作为政策问题来处理。网络公众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还只是其影响政策的必要条件,而进入问题确定及方案选择阶段,才是其影响公共政策的充分条件。这一阶段,又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有的网络公众诉求所确定的政策议题被筛选掉了,其原因是这些议题多半在现有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下不可行或可能对政策官员的既得或预期利益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在问题确定及方案选择中,网络公众诉求所特有的话语权和信息传导机制又成为这一阶段的问题确定及方案选择的环境背景,使得政策制定要将网络民意纳入考虑因素。
三、网络民意对政策制定影响的双面解读
首先,网络民意在公共决策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民意的有序表达有利于政府科学制定公共政策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对市场进行管理,而公共领域就应对此做出评价。现在,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言论空间。网民们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热切关注和参与,己经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2.网络民意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原生态”的民意
民意是政府公共决策重要的基础。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与交互性有效弥补了传统新闻媒介反映民意不足的缺陷。网络民意由于其生存空间的虚拟性 , 使得民意主体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由于其主体的平等性 , 使得大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由于问题指向的公共性 , 使其与公共决策密切相关; 民意内容的公共性和丰富性 , 则为公共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原生态民意。
3.网络民意的参与将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性
政策的制定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复杂过程。今天的中国己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集团在面对同一项政策时,感受是不一样的。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融合各个社会阶层关系的过程。如果单单是由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相对弱势的群体往往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命运。而很大一部分网络民意正是代表弱势群体的呼声。由于网络民意表达的低成本,使得普通民众也能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再看网络民意在公共决策中的消极效应。
1.网络群体的真实性问题
网络群众较之现实群众,不同之处在于以符号形态出现,并且这种符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可以消亡或新生的。也就是说网络个体可以扮演多重角色。某些议题的讨论,表面上看起来声势浩大,而实际上可能只是其中少数人通过变换多个网名故意造势,形成群众增加的假象。网络信息与意见传播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复制,不仅复制信息与意见本身,而且于不知不觉中也惯性地复制了他人的思想。也正因为这样,网络群体相比于现实群体更需要舆论导向。由此可以看出较之真实民意,网络民意存在着相当明显的泡沫现象。
2.网络民意中信息的客观性问题
拥有一定数量的客观信息是民众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网络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都难以保证民众所获信息的客观性。在互联网上,信息容量具有无限性这样,面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不断轰炸,相当多的民众缺乏驾驭这些信息风暴的足够能力,表面上拥有无数信息,实际上可能茫然不知所措,失去了自己的真正思想。同时,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互联网的一个致命的缺陷是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导致其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
3.网络民意中的非理性因素
对网络民意的质疑,一般是基于两种假设,一是网络的匿名性,让言论发表者无所顾忌,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责任,其合理性、公正性无法保证,虚假信息充斥在网络。二是网络所提供的众多搜索引擎和屏蔽技术及诸多个性化定制服务,互联网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可以突破地理的障碍而进行。网络让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结成虚拟社区,具有某些利益和政治主张的人,会倾向选择和他们有同样看法的相同网站及其讨论团体,这样不同的团体只看、只听,甚至只关注他们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四、结语
现代民主政治本质上是民意政治,民意是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石。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式,政府公共决策如果无视网络民意存在,则可能闭目塞听,如果过于相信网络民意,则会偏听偏信。对于网络民意,政府在公共决策中一方面要秉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原则兼收并蓄,积极开放地汲取其中的精华,认真研究和对待每一条意见、每一个建议,做到听民意还要尊重民意,集中民智还要用好民智,切实把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好、采用好、落实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民意的舆论引导,对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网民关注的民生社情问题,应及时邀请有关政府官员与相关专家及当事人做嘉宾访谈,使官方的声音成为论坛的主流。如新华网在近几年的 “两会 ”期间邀请了多位省部级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做客网上访谈。这种做法在相当程度上增进了民间与政府的交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民意更富于理性和建设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民意表达功能,使民意征集制度化、常态化,为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M].华夏出版社1990.4
[2]孙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
[3]王天意.网络舆论的功能和社会效应[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应及引导[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钟家华, 张业成.论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监督,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7(1).
1、计划要尽可能全面
制定计划时要考虑是否对学习与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其中不仅要有学习时间还有有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等其他时间,全面一些也不要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在学习上,要注意劳逸结合。
2、要规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的学习时间是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用的时间和消化当天知识的时间。而自由学习时间就是你复习的时间,也就是除了完成作业以为的时间。
3、计划尽可能具体
计划要具体一些,最好就是精确到每小时该干什么都要安排清楚,这样每天照着计划表来学习就行了。
4、长短计划都要安排
对于短期计划要尽可能具体,但是长期的计划也不用太具体了。在学习上计划要解决哪些问题,心中应当有数。而且长期计划中的一些人物可以安排到短期计划中,通过多个短期计划合成一个长期计划,那么你的计划就完成了。
5、注重效果
(一)学习目标明确,实现目标有保证。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目标去奋斗的力量。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二)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四)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
(五)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 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六)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全面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数学题,然后再复习外语等。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有限,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七)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八)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每年的第四季度,以自然为财年的公司就开始热火朝天的编制第二年销售目标了。这其中最忙的是数据分析部门和各支持部门,各种数据、各种策略、各种谈判、各种打听……因为关系到来年的收成如何,所以每个人都在试图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大家都在斗智斗勇。以下我们阐述的是如何去制定新春天百货集团的总销售目标,而不是单店目标。
目标制定的过程共分为六个步骤,如图所示,从收集数据开始到最终目标确认结束,这几个步骤缺一不可。当然现实中很多公司目标是老板拍脑袋所得,这种公司可以完全忽略以下描述。
收集数据
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类数据,宏观数据包括经济增长走势(一般会有专门的智库在做这方面分析)、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策略等数据。微观数据包括公司历史销售数据、促销数据、拓展数据、市场推广数据等。收集宏观数据是为了用来评估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度,微观数据用来作为目标设定的基础数据。
制定策略 目标制定务必策略先行,只有在一个清晰的策略指导下才好去制定下一年的销售目标,因为每一个策略都有可能影响到具体的销售数据,目标是策略的具体体现,是公司策略的一种量化手段。而有些公司却是相反的,先有销售目标,然后再根据此目标来制定完成目标的其他策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例如拓展策略中的新店开发,是根据目标的多少来决定开几家新店呢?还是根据公司发展形势先决定开几家店,后再评估新开店的销售目标呢?再比如新产品策略部分,肯定是提前计划好未来的新品上市计划,而不是投机似的销售目标高就多上几个新品,目标低就少开发几个新品甚至不推出新品。
显然先有策略后有目标更合理,先策略后目标是一种积极的策略思维,先目标后策略是一种消极的营运思维。策略有哪些?和目标相关的策略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产品策略:有新产品上市吗?上市时间是什么时候?上市区域有那些?销售预估是多少?有旧产品下线吗?下线时间如何安排?会影响多少销售额?……
渠道策略:拓展计划是什么?拓展新店铺或新渠道的销售目标是多少?有关店计划吗?会影响多少销售?有渠道商重组计划吗?会促进或影响多少销售额?……
价格策略:有价格调整计划吗?整体向上还是向下调整?会促进或影响多少销售额?…… 促销策略:下一年的促销策略和今年有何不一样?是加大促销力度还是降低力度?有无特殊的促销计划?促销对销售额的影响几何?……
人员策略:有营运相关的组织结构调整吗?前线的销售力量是加强还是削弱?是否可以量化这些策略对销售额的影响值?……
推广策略:市场推广策略是什么?会加大还是降低推广力度?市场费用的比例是降低还是上升?对销售额的影响多大?……
生产计划:目前的生产计划是否会影响销售进度?有无扩大生产计划的内容?如果会影响,影响有多大?……
财务策略:是从紧还是宽松的财务政策?那些政策会影响销售完成计划?影响多少?……
把这些策略想清楚之后,第二年的销售营运就有章可依了,成熟的策略是目标完成的说明书。想得越明白,销售目标完成起来越轻松,切忌策略都没有搞清楚就盲目的制定目标。
设置目标
当把策略想清楚并量化后,其实目标就已经有雏形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最忌讳是老板先拍脑袋,然后数据部门想方设法找数据,甚至修改数据去证明老板拍脑袋的正确性。正确的目标制定应该树立三个观念:
目标制定的过程其实就是销售完成的过程,要深思熟虑。
对目标的决策者来说,目标不是个人的理想目标,要务实。
一定要将目标分解到可执行的最小单位。关键词是可执行和最小单位。
【基本目标】
目标包括基本目标、政策目标和若干策略目标。基本目标是目标的基础值,就是如果没有大的突发现象以及策略改变的情况下,当年实际完成的净销售第二年也应该能够完成,因为销售有延续性。例如2013年实际完成20.8亿元(在年中制定第二年目标时,可以用当年的预测值代替),其中1.8亿是大宗交易或关联交易,第二年不确定再有这部分业务,则2013年净销售值19.0亿元。19.0亿元则是2014年目标制定的基础值。2014年的基本目标是在基础值加上一个正常增长值(可以理解成自然增长),当然这个正常增长值也可能是负数。
净销售又分为原店的净销售和次新店的净销售,原店指非当年新开店铺,次新店指本新开店铺(次新店是对照第二年新开店铺的一种称谓)。这两类店铺的基本目标制定方式一样,但过程有区别。原店有完整12个月的销售数据,只需要直接加上正常增长值就是基本目标。次新店由于当年数据不完整,还需要先还原成全年销售额,然后再再加上正常增长值后才是基本目标。销售额的“还原”是我们在做预测,目标制定等经常用到的动作,如图所示,这是某体育品牌专卖店2013年的销售数据,上半部是实际销售额,下半部是还原后的年销售额。
店铺A是完整的原店,如果没有任何特殊交易的话,则不需要任何处理。
店铺B是缺1个月数据的原店,我们借助销售规律很容易将8月销售还原。
店铺C是次新店,6月开业,我们同样要借助销售规律预测出全年销售为789万,然后再利用每月占比将1-5月销售额还原。789万来源于店铺C的6-12月实际销售461万除以6-12月销售占比58.4%。
将销售还原为整和剔除异常销售是设定目标前必做的两个规定动作,也是设定基本目标的必要手段。前者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后者是为了保证销售数据的可持续性。通过以上方法将所有店铺还原成原店销售额,这就是净销售额。
基本目标有了后,下一步就是将各种策略量化成具体的目标值,策略目标可以是正,也有可能是负数。所有目标到齐后,则可以绘制一张如图所示的目标组成示意图,总目标由基本目标和各种策略目标构成。这个总目标还不一定是第二年的实际执行目标,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目标
一般公司没有验证目标这个步骤,其实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目标设计团队既要对公司负责也要对那些负责目标执行的同事负责,所以换一种思路进行验证就变得必要了。设置目标基本上是由上而下进行的,验证目标建议由下而上进行,用同一种思路不叫验证,那只是验算。这个步骤可以由每个区域的销售负责人来完成,因为他们最了解自己区域的真实情况。但是在验证之前不要告诉他们公司的目标值,只需要告诉他们公司第二年的策略计划,并由他们自己来量化这些策略在当地可实现的销售额,也就是当公司还没有开始制定目标这样来操作。所以对区域销售人员来说他们不是在验证目标,其实是在制定第二年的目标。10年前我在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工作,当时我负责三个省的销售业务。每年10月我们都会被拉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然后封闭一周来做这个工作。
验证目标整个流程分为6个步骤,如图所示。首先花一天的时间由总部各部门宣导第二年的策略,然后第二天开始,销售人员根据自己区域的销售数据、自己对策略的理解和自己区域第二年的部署对每个店铺分别制定目标。这个目标被分解到12个月,不能只是一个年目标,并且严格按照基本目标和策略目标的结构设定。最后将所有门店目标汇总在一起成为自己区域目标,这就完成了细化目标的动作。从本位主义来说,销售人员制定的这些目标一般都会偏低,但是接下来他们需要将此目标给自己的直线上司审核(一般是大区经理),要去说服他们这个目标的合理性,如果不能说服则需要继续细化目标。第二和第三步一般会花掉2-3天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目标设计团队汇总全国各大区目标,然后和总部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差异最大的区域。目标设计团队需要和这些差异大的区域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目标设计的思路是什么?有无遗漏?有无数据错误等。最后设计团队根据面谈的结果决定是修改全国目标还是要求区域继续完善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可以双方都保留意见,放到沟通目标这个步骤来解决这个差异。这几个步骤大概需要花1-2天左右的时间。经过前五个步骤后,目标设计团队基本上就掌握了销售一线的具体情况,最后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适当的修订全国的大目标。如果设计目标和汇总目标差距比较大的话,还需要目标设计团队和管理层进行专项讨论,做决策最终确定第二年目标。
沟通目标
这是一个摊牌的阶段,经过修正的目标被层层下发到主要目标执行者手中(就是被封闭一周的那些人),下发目标时要求上级必须面对面和下级进行目标沟通。目标面对面沟通的意义有三个:
沟通目标的合理性,上级务必说服下级为什么目标是这么多。因为下级接到的目标可能已经不是前几天自己设定的那个目标值了。
沟通目标完成的方法,第二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每个人对公司策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为上级务必帮助下级理解这些策略,如何将这些策略转化为可落地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帮到下级完成其销售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下属打渔的方法很重要。
沟通目标的过程也是责任的转移过程,也便于考核和追踪。
如果下属拿到的目标和自己在封闭会议中制定的目标差距比较大,下属需要和领导一起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去寻找更多的资源,例如向公司申请多开店,或者增加一些区域性的促销等。总之,目标有差距不要怕,怕的是没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沟通过程不能拍桌子,一定要以理服人!如果一个领导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完成的目标怎么能要求下属必须完成?无数次见过这样的场面:
下属:领导,我的目标为什么是这么多?
领导:费什么话!公司给我多少目标我就给你们多少。
确认目标
销售人员领到自己的目标后,还需要将目标细分到可执行的最小单位,同时将各种策略“翻译”成可执行的行动方案,最后变成一本目标执行操作手册。最后公司可以和销售人员签署一个目标承诺书,既体现目标的严肃性,同时也以文书的方式体现了上下级的沟通过程。
经过这六个步骤的目标制定,此时你才能深深的感受到:
最后说一下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Specific-明确性:目标制定一定要明确且具体,不能模棱两可。
Measurable-可量化:不能量化的目标没办法后期追踪、考核或评估。Attainable-可实现:目标制定务必现实,好高骛远的目标没有意义,相反目标过低也不行。
Relevant-相关联:目标和完成目标的人必须紧密相关才有意义。例如有些公司绩效考核要求整个公司业绩达标后办公室行政人员才能拿到奖金,业绩达成和办公室人员的支持有关,但不是紧密相关,所以这样的目标没有意义。
Time-时效性:每个目标都应该有它的完成期限,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将目标拆分成几个小的目标及对应的完成时间节点。
本文来自于我的新书【数据化管理:洞悉零售及电子商务运营】 当当、京东、亚马逊有售
=========分割线•我的产品========
➊【零售店铺追踪预测分析模板】可自动分解目标 预测月销售 异常状况监测 预警 关键KPI诊断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Excel版本 实用 直观 新颖 智能 高端 交互 通用性强等八大特色,帮助店长 主管 经理 营运总监实现店铺数据化管理。网上销售地址:http://。或者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主页“我的产品”中也能直接进入购买页面。
➋【数据化管理:洞悉零售及电子商务运营】我的此书讲述两年轻人在某公司销售 商品 电商 数据等部门工作的故事,通过大量案例讲解了数据意识和零售思维,将各种数据分析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在京东、当当和亚马逊就可购买。
➌【2015目标制定辅助数据】我们会帮你收集一些宏观经济数据,例如GDP、人均消费能力、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行业竞争对手淘宝销售分布、百度搜索等关键词分布等数据,用来辅助你的目标制定。这是一个Excel文件,可以导入企业自己的数据来对比差异。预计10月底开始销售此模板。预计定价128元。
➍【电商店铺销售诊断模型】三张图13个指标搞定电商店铺的数据分析,同时将淘宝、京东等平台数据整合在一起。包含目标管理、销售预测等内容。这是一个Excel文件,预计10月底开始销售此模板。预计定价128元。
➎【连锁店铺日销售数据化管理微信版】如果你的团队需要每天在微信群里面报销售,这个产品绝对适合你。具有销售汇总、指标统计、销售预测、目标管理等销售管理功能,同时还有打卡、发公告通知等企业OA动能,所有功能都在微信中完成。目前开始内侧。
凡是购买了我的产品的用户可以加入数据化管理的QQ讨论群:306505558。大家一起来学习。入群暗号就是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者订单号。非用户抱歉不能添加。
五)营销部职责
一、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营销计划的制定、推动与实施。
2、负责国内经销商的开发和管理。
3、负责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4、负责产品的质量投诉及相关部门的公关协调。
5、负责制定各区域的销售计划。
6、负责指导监督,管理各省区经理的销售工作。
7、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总结。
8、负责本部销售费用的使用的控制。
9、负责对全国性大型促销广告活动的策划、实施、监控、评估。
二、工作重点:
1、经理和区域经理责任区划分及人员的确定。
2、制定各区销售任务和营销计划。公司
市场营销部 网络推广部 销售跟单文员 网络客服专员 大区经理 /3-4
3、指导、监督、管理各省区经理工作。
4、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市场销售情况调查。
5、未开发区域经销商选择方案和市场启动方案的策划。
6、每月对销售情况及费用汇总总结。
7、每月对省区经理工作进行考核总结。
8、加强对本方案的执行和工作规范化;强化营销理念。
9、协调营销部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
10、协调营销部本身与财务、生产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
三、工作规范:
1、完全执行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
2、接受公司的宏观调控,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3、及时解决市场运作中的问题,如有困难要迅速向公司汇报。
4、每月组织本部人员填写终端客户档案、分销网络档案,并存档。
5、每周六召开本部门工作会议一次,每月必须召开部门销售会议一次以上
6、每月29日召开营销部工作会议,向公司提交月销售与费用汇总表、月工作总结与计划报告。六)营销经理相关工作
一、工作职责:
1、负责辖区内产品的销售推广工作。
2、负责辖区内经销商的开发和管理及分销网络的建设。
3、负责完成营销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4、负责指导、协助经销商的分销商建设和各类终端建设工作。
5、建立辖区完整的经销商、分销商、终端客户档案。
6、负责辖区风产品的质量投诉和相关部门的公关协调。
7、负责本区域销售费用的使用和控制。
8、负责区域内下属分支机构的组建工作。
二、工作要点:
1、迅速开发各空白区域经销客户。制定各区域销售任务。
2、下属区域经理、区域主管责任区划分和人员确定。
3、指导、监督、考核、管理各区域经理、区域主管销售工作。
4、策划市场启动方案、促销方案并对费用进行控制。
5、根据不同市场实况,使用不同的营销手段增加产品销量。
6、在省区中确定并打造样板市场,为树立品牌形象做基础。
7、每月对销售和费用情况汇总分析。
三、工作规范:
1、完全执行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
2、接受公司的客观调控,完成公司营销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3、及时解决市场运作中的问题,如有困难要迅速向上级汇报。
4、每月组织人员填写终端客户档案、分销网络档案,存档月底上报营销部。
5、每周六召开辖区一次电话工作会议。
6、每周六下午4点向上级汇报本周工作情况(每周工作情况报表、客户销售进 度表)。并电话汇报。
7、每月28日前召开辖区销售工作会议一次。
8、每月28日返回公司参加营销部会议,提交市场动态调查表、月销售统计和 月费用统计表、月工作总结与计划报告。
七)区域经理相关工作
一、工作职责
1、负责辖区内产品的销售推广工作;
2、负责辖区内经销商、分销商的开发和管理;
3、负责完成营销部和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4、负责辖区内产品质量投诉及相关部门的公关协调。
二、工作重点
1、制定区域内各经销商的销售任务;
2、协助经销商建立完善的分销网络和各类终端网络。
3、协助上级监控经销商的促销费用。
三、工作规范
1、完全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
2、接受公司客观调控,完成营销部下达的工作任务;
3、每周六参加区域销售会议,下午1点前必须向上级汇报本周工作(上报每周工作情况报表、客户销售进度表、或电话汇报具体情况);
4、认真解决市场运作中的问题,有困难要迅速向上级汇报;
5、每月28日前向区域负责人上交月销售汇总表、月工作总结与计划报告;
6、每天记录工作日记和每日工作报表,月末上交上级转呈公司、以备核查。八)销售内勤、文员相关工作
一、工作职责:
1、负责客户订货和生产下单相关事项。
2、负责为客户发货的车辆配送等物流事项。
3、负责为客户销售订单、促销费用使用建立客户业务档案。
4、负责协助营销部经理联络其下属各项工作。
5、负责为各级业务人员建立个人工作档案。
6、负责协助营销部经理处理日常办公事务。
7、负责配合营销部负责人处理日常事务(包括维持营销正常办公制度)。
8、负责营销部的各类统计工作。
二、工作要点:
1、发货要准确、及时、安全。
2、联络客户要主动,解决问题要耐心。
3、建立客户档案要凭证齐全,保证客户报销费用有根有据。
4、建立外部业务人员工作档案要细致,便于考核。
5、客户下单后,协调生产、物流部门,准确保证货物发送和有效生产。
6、配合各部门工作要细致,统计工作要细心,当天工作当天完成。
三、工作规范:
1、执行公司制度,维护公司形象和利益。
2、接受公司的客观调控,完成营销部的各项工作任务。
3、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有困难,及时上报营销部。
4、每周六下午3点前将所有客户每周销售进度表、费用报表统计完,省区经理每周报表并分类报于营销部。并参加营销部每周工作会议。
金融产业是一种“虚拟经济”, 与实体经济鼎足而立,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国,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体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 金融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已密不可分, 已成为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对金融实务提出了具体的会计规范。
二、金融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根据准则的精神, 金融资产共分为四类, 具体分类取决于管理层的意图, 不同的金融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风险性, 并由此影响收益率。
1、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特点:持有时期短, 流动性强, 资产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价值波动在当期损益中反映。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 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 可归为此类。
特点:持有时间较长, 流动性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资产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价值波动在所有者权益中反映。
3、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特点:持有时间最长, 流动性最差, 受明确的投资期限约束, 资产价值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确认的收益在当期损益中体现。
4、贷款及应收款。
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但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注:如委托贷款) 。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 (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 等, 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 可以划分为这一类。
三、金融资产准则制定的意义
1、金融资产准则要求将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 并一律以
公允价值计量在, 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 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 而且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改变了原制度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升降的不确定性, 故执行新准则后, 利润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这种规定能更充分、更及时地揭示银行的潜在风险, 迫使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 完善资本监管, 强化风险防范。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改变了原制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这种规定能更充分、更及时地提示银行潜在风险。
2、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摊余法能更好地反映市场因素、时间价
值, 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 这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允价值计价法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市场环境的变化均将通过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当市场利率较低、经济走向繁荣时, 商业银行反映为资产价值的上升, 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银行可通过杠杆作用扩大负债规模, 增加投资, 但同时银行规模扩张的过程也是风险积聚的过程;反之当经济出现转折, 利率水平上升时, 银行资产将面临缩水, 资本充足率下降, 由于银行对客户的负债是被动管理, 如果银行不能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化解, 规模扩张时积聚的风险就将集中爆发。
公允价值的引入, 要求银行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 这种能力具体反映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3、准则规定, 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可计入当期损益, 而可供出售
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与权益工具挂钩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这一规定的实施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减少了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空间, 从而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
四、金融资产准则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1、要求企业尽快建立金融资产相关会计核算政策及业务操作规范
文件, 修改相关会计核算制度, 建立债券投资计价模型, 对各会计期末公允价值的取得、调整、测算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
2、设立公允价值计量模型,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公允价值的获取及资料的积累, 随时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
建立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健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信息管理系统。
3、会计准则国际化给银行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首当其冲的便是资本监管,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 增加了银行资本的波动性。另一方面, 表外业务也将纳入表内反映, 必将影响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
4、影响到对银行损益真实性的判断。
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有确实的理由和依据, 但不能排除其中包含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 这给监管部门评价商业银行收益或损失的真实性带来一定困难。
5、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实
质是对预计的损益的会计确认, 而税法规定不允许确认任何不确定的收入、费用, 对于金融工具对预计损益的确认, 会形成与税务认定的差异, 需采用所得税会计进行处理, 反映相关递延税款, 加大了核算的精密度与复杂程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2006》[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2006》
关键词:微博问政;公共政策制定;多元视角;影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066-02
一、微博问政兴起的背景
微博,全称微型博客,是继博客之后又一种开放式交流方式。微博问政的实质在于通过网络技术的平台作用,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政府角色转变效率,保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首先,微博问政的兴起得益于高科技的网络交流平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公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使用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的公民不断增多,这为民众使用微博进行参政议政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微博应用的开放性、大众化,信息发布的快捷性,内容的广泛性及传播的交互性等都大大增强了民众的使用频度,从而提高了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其次,微博问政的快速发展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我国民众都有参与社会治理的政治诉求,有着强烈的利益表达愿望。尽管我国宪法赋予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包括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权利,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广大民众参与民主决策实现权利的程度并不高,公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较少,绝大多数民众很少通过投票表决的途径来参与决策,而决策听证会的实行只能使一部分公众参与,且只有少数公共事务的决策才举行听证会。在我国,民众进行利益表达的途径主要是上访制度和信访制度,但不少地方政府领导对信访工作不重视,群众对信访的作用失去信心,导致信访机构处于半瘫痪状态;媒体一直以来都充当着政府命令式的传达工具,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而微博的开通,使政府与公众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彼此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沟通关系。
最后,微博问政的兴起得益于政府角色意识的转变。近年来,电子政务、数字化政府、阳光政府工程等的出现都体现了当前政府角色转变的趋势,即逐渐由官本位政府转向民本位政府,由官僚型政府转向服务性政府。尽管目前只是局部变动,但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民主、宽松的社会政治大环境将成为现实。
二、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微博问政的兴起使得广大民众可以时刻关注官员工作动向,而官员也可以通过关注微博来了解民意,倾听广大民众的声音,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如2010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纷纷开通微博,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可见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微博问政为政策问题的构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政策问题的构建包括问题的发生与察觉、列入政策议程、进行问题诊断等一系列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公共问题,而问题发生后只有被有关部门察觉才有可能出现相应对策,因此确切地说,问题的发生与察觉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而微博无疑为官员察觉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国微博用户达到了两亿,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二百多,因此只要有社会问题的出现,民众的声音就会汇聚在微博平台上,形成强势的意见气候,使得一些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高频度地出现在官员的视野范围内,从而引起官员的高度重视而列入议程表。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确定社会问题的性质、影响、范围及产生的原因,这就是政策问题的诊断,而微博中民众的意见则为问题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第二,微博问政拓宽了政策备选方案的选择空间。方案设计就是拟定为达到政策目标而采取措施的行动计划,是政策制定的核心,而政策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程度。为了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方案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即方案的多样性原则,在方案设计中尽可能多地提出备选方案,只有在多个方案基础上比较择优,才有可能提高政策的方案质量,而常用的方案设计主要是根据咨询结构、智囊团或者官员本身的经验等来拟定的。方案的设计是为解决广大民众面临的问题,从而达到民众满意而制定的,恰恰政府忽视了民众在方案制定中的作用,而微博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来自不同地区、阶层的民众针对政策进行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参考方案,从而它反映了公众的利益,提高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
第三,微博问政为政策的评估抉择和合法化提供了监督机制。由于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和时空条件的多变性,再加上现实中各种政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即使考虑周全、设计完美的政策在实施后也未必能产生预想的效果,因此,在对政策进行抉择和合法化时需要进行监督。微博具有“全称共景”围观式结构特性,微博的信息传播基本上都是公开信息传递,从发布到转发评论的整过程都处在被民众围观的状态中,每条信息也会受到许多的解读和质疑,因此,如果把一项政策的制定过程在微博上公布,必然会受到有效地监督,从而保证了公共政策的质量。
三、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第一,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服务于政策制定。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搜集、处理信息,因此工作量大,一般很难有效完成,即使是完成了也因为政策的时效性,使得处理后的信息也可能时过境迁。微博的使用使官员可以直接与民众进行“点对点”的即时沟通,减少中间环节;微博裂变式的传播途径极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有效降低了交流成本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同时,还可以开辟专区征求民众对特定政策的意见,并通过网络进行投票表决,改善公共政策制定方式,扩大了直接民主的途径选择,提高了政策制定的合法化和科学化。
第二,公共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了价值实现。政策的公共性就是要求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过程中始终以公共利益为主要标准,这是公共性的核心价值。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取向,一般表现为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三个基本维度。微博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交流方式,民众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充分保障了民众对信息的分享;民众可以直接与官员进行点对点沟通,保障了民众对政策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从而完善了弱势群体的政策参与机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弱势群体参与政策制定的悖论,即政策参与的高意愿性和低水平化、对非制度化政策参与的高选择性和低认同度、政策参与的多渠道性和少适用化。民意在微博中得到了最基本的尊重。公共性在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实现,加速了我国民主化程度的进程。
第三,促进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是指大批在本质上是私人性的组织(政府机制外的组织),不以从事商业为主,也不把利润在董事会进行分配,并且是自我管理,人们可自由加入或者志愿参与的组织。微博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某种公共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新兴公民社会组织。信息时代下,随着民众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民众本身就孕育着治理社会公共问题的巨大潜力和能力,微博问政就体现了广大民众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想法,从而支持或反对某项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四、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微博问政虽有许多优势,但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未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因此存在种种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也必然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消极影响。
第一,微博使用者的素质良莠不齐,且存在非理性因素。政策参与者的素质是决定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微博用户的素质良莠不齐造成政策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表达平台的自由性,道德自律意识的缺乏,网民极易攻击他人,宣泄愤懑情绪,在对待政府管理问题上甚至可能有网络谣言的散布,影响民众对政府的直观感受,误导社会舆论,造成信息真假难辨。网络中的情绪化、极端化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决策者对其观点的理性判断,从而降低了政策质量。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理性也是有限的,所能掌握的用以支持决策行为的知识和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人又容易受到感情深层、心理动机、价值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所采用的民众意见极具偏颇。
第二,形式主义的存在导致政策的无效性。微博问政作为新兴的执政方式,具有前卫性,导致一些官员只是佯装进步随大流,只是开通了微博,便进入睡眠状态;而有的官员过分依赖微博,养成了惰性,针对民众提出的社会问题不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只是营造一种表面上与民众畅通交流、充分听取民意的虚假现象,这都造成了微博问政的无意义,政策的无效性。微博问政只是扩展了政府听取民意的途径和渠道,但也只能是起辅助性作用,因此,无论何时官员都不应该放弃最传统的听取民意的方法,即深入基层调查取得一手资料。
第三,参与的不公平性导致政策的不完全。微博作为一种网络资源,一方面由于微博用户的素质原因,存在大量的失效信息,而大多数民众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分散的民众个体意见往往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呈现为“共识”,导致信息的偏颇和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层的现实和各层次的群体对网络资源占据使用的不同,导致虚拟空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单一、分散,那些无法使用网络的落后地区的民众无法通过微博来表达民意,因此,微博问政中的信息体现的并不是全部的社会民意,直接导致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考信息的失真,造成政策质量的下降。
参考文献:
[1]王满船.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戴维.赫奇.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冯静.公共政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许小美.浅析我国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5).
[5]吴亭.论微博兴起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1).
[6]赵.许亮.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J].民主政治,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