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危机
班级:08装潢1班姓名:梁世文学号:200830113107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盛行结果。我国专家国纪平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这一体系形成了极大影响,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一些学者认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及其管理失控所致,而这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此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
(二)美国赤字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吴晓求认为,美国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有深远的关系,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外过度举债发展,向内过度贷款消费,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和赤字政策最终给本国及全世界酿成苦果。美国实行的是赤字财政、高消费和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国资本及技术的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劣势决定其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导致贸易逆差与日俱增。为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美国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及金融衍生品,通过这种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流入美国。这种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的局面是难以长期持续下去的,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积累了金融风险。吴晓求指出,未能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但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时就会导致危机产生。林毅夫认为,美国未能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问题,而是用降息刺激房地产,从而造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随着这一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四)美元的全球流动导致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吴敬琏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逐渐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以硬通货形式遍布全球各地,形成了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一个个小窟窿。以美元为主导的单级货币体系会带来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的不稳定,美国的GDP在全球份额中所占比例不足25%,但美元却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凭借这一特殊地位,美国可将国内危机转嫁给世界。通过经常账户的长年逆差,美元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向外提供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元金融资产也进入加速膨胀的渠道,当从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的现金又通过金融账户流回美国时,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就会以同样的速度被创造出来,这一过程使美国的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膨胀。如果将美国比作一支股票,运用金融资产总值除以美国GDP算出的市盈率高达30倍左右,具有一定的泡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停止和泡沫破灭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便难以避免。
(五)金融监管和治理工具的缺失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吴颜指出,利己行为必须在一个约定俗成、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框架内活动。在华尔街,这个框架就是金融监管的法规,当“框架”有所扭曲时,在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华尔街的贪欲变得无限膨胀。师子奇对这种“贪婪”的膨胀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美国央行对抵押贷款标准的降低使相当一部
分信用不佳的购房者通过贷款购买房屋;对评级机构监管的放松也增强了产品评级的主观性,评级机构的信用增级促进了次贷衍生品的热销,而市场环境改变后大范围调低评级又极大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剧了市场恐慌;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监管的放宽也使其将很多亏损的投资科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而监管者并未制定更详细的规则打击这种有害行为。除美国金融监管的缺位外,全球治理的严重滞后也是金融危机成因之一。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风险扩散效应成倍扩大,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治理,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加之市场信心缺失,使金融机构谨慎放贷,国际金融体系从原来的流动性过剩转变成流动性偏紧,许多欧美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短缺。由于中国与美国利差的倒挂及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流入我国的资金不减反增,快速增长的FDI表明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但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走强及回流给中国带来了资本逆转的威胁。
(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贸易环境恶化:欧元大幅升值削弱了欧元区产品的竞争力。欧盟统计局2008年7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5月份外贸逆差约46亿欧元,大大超过此前预测的10亿欧元逆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2008年8月份贸易统计速报称,由于进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2008年8月份出现了26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逆差额达3240亿日元。金融危机引起的美国市场需求收缩和人民币_升值预期同样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据我国商务部数据,2008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增长22.4%,同比回落5.4%。其中,对美国增长10.6%,回落6.1%,对欧盟出口增长26.3%,回落5.3%。
(三)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主要从两个方向对世界价格水平产生影亮:一是经济放缓抑制市场需求,缓解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二是各国央行降低利率,将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1~7月,全球各种初级产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其中,能源价格累计上涨48.3%,非能源价格上涨19.4%,农产品价格上涨19.5%。而8~9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与7月份相比,9月份能源价格下降23.5%,非能源价格下降11.5%,农产品价格下降13.2%。可见,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第二种影响更大。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的萎缩使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四)对制造业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2008年10月大幅收缩,降到26年来最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活动指数同期也跌至创纪录的低点,欧元区三个主要经济体的产出量、订单数及就业率均下降,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1.1,是指数建立11年来的最低水平。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危机在给欧美发达国家制度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其他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据IMF测算,发达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1.5%,比上年回落1.1%,发展中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6.9%,比上年回落1.1%。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亦难独善其身。目前,中国经济总体开放度已超过80%,中国经济与美国及世界经济波动的同步性愈来愈高。2001年以后,中美两国GDP增长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高于0.9。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美国GDP增速下降1%,中国GDP增速将下降1%至
1.33%。2008年10月上旬,国际投行高盛、瑞银、巴克莱的中国区经济学家纷纷发出报告,分别将2009年中国GDP增速调降为8.7%、8%、9%,明显低于以前的预期。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把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适度平衡。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核心原因在于过度的金融创新使虚拟经济的膨胀程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逄锦聚指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要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应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钟茂初认为,当金融规模超过实体经济所需规模后,会加剧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因此,各层面的债务应限定在理性范围内。李杨认为,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疏远化”倾向在国内也有所表现。因此,要切实加强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有充足的资本储备来应对危机。
(二)构建适应金融创新和全球资本流动的新监管体制。林毅夫认为,此次危机的发生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风潮有关,应认识金融创新的风险,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逄锦聚认为,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风险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监管和防范机制。多数学者认为,除各国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外,构建全球资本流动的监管机制也十分必要。汤敏指出,目前资本的全球流动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加,过去20多年中,全球GDP年均增长了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了7%,而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高达14%,但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却各自为政,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力度更差,因此建立一个高透明度的、有问责机制的、有效的国际监控资本流动的全球协调机制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现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平衡。唐双宁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要求有新理论的出现来指导金融实践,新理论的内核是阐述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从长远看,“看不见的手”为“第一性”,“看得见的手”发挥辅助作用,但在某种特殊场合,“看得见的手”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逄锦聚指出,我们应认识并妥善处理市场经济自发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市场主体决策分散问题。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四、简要述评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体制
1 对美国金融监管缺陷的反思
1.1 过分崇尚以新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的金融监管理念
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新自由主义的金融监管理念逐渐成为美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立法的主导理念, 其主旨在于减少政府干预, 放松金融管制, 大力促进消费, 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作证时也无奈地承认, “无拘无束的自由市场是优秀经济的根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自己的世界观和思想观念不正确。
1.2“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导致监管的低效和空白
长期以来,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一直采取“双线多头”模式。这样一种金融监管模式被认为是与美国倡导的分权制衡精神相符合, 它不仅可以保证金融市场享有金融创新所必备的民主与自由, 而且可使每一个监管者形成专业化的比较优势。相互之间的竞争又可以形成权力的制衡。但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暴露了“双线多头”金融监管模式的缺陷:一方面, 金融监管机构数量庞大且协调性差, 影响了监管效率;另一方面, 金融监管区隔造成一定程度的金融监管空白, 导致规避监管、监管套利等问题的出现。
1.3 政府在金融风险防控法制体系中存在“缺位”现象
尽管金融风险防控是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政府在有关金融风险防控法制体系设计中的缺位却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首先, 在美国的金融风险防控法制体系设计中过于迷信“自由市场理论”;其次, 政府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长期缺位, 在利益的驱使下, 评级机构的不良行为致使违约风险被大大低估。
2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
2.1 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 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对银行业 (含信托业) 、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监管。我国金融监管走过了由过去人民银行“一统天下”, 到逐步转化为现在的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分天下”的格局。总体上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现行分业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 也就是说,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单层多头的分业监管体制。
2.2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
2004年6月,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再度聚首, 签订了《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 建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参加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应该说, “三会”之间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 但从本质上看, 这种机制只是在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下,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相互沟通的权宜之计, 不是具有强制力和决策性质的制度安排, 因而不是金融监管协调的长效机制。而且三大监管机构往往只是站在自身利益和立场考虑问题, 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3 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3.1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监管政策时, 要积极顺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统筹兼顾原则监管和规则监管, 要始终坚持审慎监管原则, 用持续的原则导向和风险为本的监管方法应对金融创新, 综合考虑未来金融创新情况, 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 不断提高监管的覆盖广度和力度, 促进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平衡与和谐统一, 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3.2 加强监管合作与衔接
尽管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体制, 但为适应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的需要, 我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必须统一各自的监管标准、程序、技术、方法;加快建立部门间信息交流共享通道, 促进部门间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的形成, 强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间监管的互动性。进一步完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已有的三方联席会议制度, 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问题, 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对业务交叉领域和从事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 则实施分业监管体制下的联合监管。
3.3 优化监管方法与技术
先进的监管方法与技术是提高监管效率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随之增大, 单靠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当前, 一是要突出非现场检查的重要作用, 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测体系、法律体系和风险监控指标, 建立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报告制度, 真正使非现场检查成为现场检查的目标导向;二是以风险为核心, 建立金融机构管理质量的评估和干预方式, 通过建立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 实现快速、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提供内控信息来源和最终决策支持, 切实提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三是要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 制定系统的培训体系, 对监管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和考核, 使其业务素质能及时跟上金融业的发展, 不断提高我国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华详.从金融危机看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完善[M].现代经济探讨, 2009 (9) .
救市方案起不到根本性作用
《新华商》:为什么美国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获得通过以及全球联手减息之后,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并且日趋恶化?比如说冰岛面临“国家破产”,韩国、巴基斯坦甚至日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害。
张晓晶: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心。
美国救市方案本身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以什么样的方式救市还存在争论,比如是直接注资购买“问题”资产还是采取其他方式;在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中,到底是哪些资产或哪些“倒霉蛋”最终能够得救,还存在模糊地带;新总统上任后如何实施救市方案也有疑问,比如说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曾在芝加哥大学呆过,但这次反对救市的主要就是芝加哥的经济学家们,如果他上台,救市的道路究竟怎么走还有待观察。
目前次贷危机的蔓延,使得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华尔街,而是已经扩展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同时问题也并不仅仅存在于金融领域,而是开始逐步向实体经济渗透。因此,旨在缓解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救市方案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难以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有不少人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美国9月份的数据印证了市场的担心。美国供应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指数已降至200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国消费信贷数字也下降得很厉害。美国企业经济协会针对48名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结果认为,第三季度美国GDP将下降1.1%,如果年底前信贷状况得不到改善,2009年第一季度GDP将下降0.5%。
美国的高消费模式能否持续,这是美国经济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各种救援措施也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扭转作用。
中国需做到“一保两控”
《新华商》: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张晓晶:面对国内经济下滑与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保两控”来应对当前的种种挑战。所谓“一保两控”是指“保增长,控金融风险,控通货膨胀”。控通货膨胀之所以摆在第三位,是考虑到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以及我国经济回调,总需求在下降,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减轻。尽管就未来而言通货膨胀还要警钟长鸣,但近期风险并不大。
《新华商》:那么怎样才能“保增长”?
张晓晶:从消费、投资与出口来看,今年消费会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回落也基本在预期范围内,问题在于投资。因此,保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
稳投资又有两块:一块是公共投资,一块是私人投资。对于公共投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投资控制恐怕要有所放松,但决不能一哄而上,导致体制复归。尽管从短期效应来看,公共投资见效更快,但可能是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缺乏效率的,这与科学发展观相悖。因此稳投资要两条腿走路,既包括公共投资也包括私人投资。并且从长远来看,稳住私人投资更重要。现在很多企业家手里有钱,但不去投,都在观望,因为前景不明朗甚至很悲观。因此,政府的政策要在稳私人投资上做文章。
稳住私人投资包括几个建议:第一,财税政策为企业减负。企业现在面临着多方面的成本上升,在负重前行,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因此要全面推广从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第二,从紧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这样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第三,放松管制与准入政策,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形成较好的私人投资环境。
《新华商》:如果说通货膨胀现在还不必太担心,那么在保持增长的过程中,中国该怎样控制金融风险?
张晓晶:华尔街金融危机在蔓延,也要引起我们对金融风险的高度警惕。目前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控金融风险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有人认为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扩大内需,但这恰恰忽略了升值的紧缩效应。在经济面临下滑的形势下,人民币大幅升值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面临金融动荡,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币值的稳定,这是中国成功抵抗亚洲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
第二,加强对于资本流动的监控,特别是防止资金的大进大出。在美国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大量外资抽走;但是金融风暴又会造成资本流向安全地带,而中国可能就是一个避风港。因此,大进大出都要严密监控,特别是更要警惕大出。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像东莞,都转到了广西省那里去了,那是一个新的经济区。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几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我们仔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年7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开始停止,而且出现了适度贬值,这就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这一点可以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给我国汇率改革带来的冲击。我们可以翻阅历史发现,很多汇率改革的国家,包括日本,包括韩国、德国,从历史来说都可以发现,往往在汇率改革的第一阶段,当该国兑美元从升值转向贬值,大部分会出现致命冲击,日本、韩国、德国都经历过。我们国家,从各方面横向对比来说,应该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对于人民币反向贬值交错的风险,我觉得产生很大的缓冲释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国际上石油、农产品价格等大幅度暴跌情况下,我国汇率反而比较稳定,这点在我国汇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个作用,我们也知道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减缓,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说给了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一个喘息之机。我在这里也是对中小企业的一个建议参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币会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内,只要国内不出现大的金融动荡,可能人民币还会有略微贬值的过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产,大的汇率政策应该会对中小企业有个好的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总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导致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包括成立各类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让市场稳定,整体在根上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先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侯玉成认为,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连杰表示,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另一个层面,刚性的内需支持的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比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侯玉成认为,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对于什么样的行业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企业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全身而退?各位专家对中小企业提出建议:
侯玉成: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变和提高。今年乃至未来,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这需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准备,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技术需要进行提高和准备。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一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熟悉的人才,做一个必要的配备。
连杰:谈到中小企业发展有一点要提出,就是中国金融环境。在中国金融环境整体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金融行业是有机会的,金融行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种小企业,有可能也会生活的很好。投资公司选企业,在实务中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行业空间,即使排名第一,但行业中只有一百万的生长空间,是不考虑的;第二是行业壁垒,这是限制竞争的因素,设计壁垒让后者无法追赶,甚至不能轻易进入这个领域竞争,这就很有价值了。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施慧洪认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而侯玉成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最后,三位专家谈到我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何时突围时,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市场,通过危机的锻炼,来提高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是机会?——可能给中国带来机遇
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对中国而言,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意味着机会。我们不要把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美国挂钩太多。中国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坚固的国家,具有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同时也有资源。这个时候,美国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光大集团董事长、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如果看得准,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反向操作,出手收购境外金融企业,借机进入美国华尔街。唐双宁指出,对手的失败就是自己的机遇,本次金融危机能够促使美国金融机构收敛,中国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将有所加强。[详细]
专家观点:美国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机会: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讨论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声音越来越大。专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将是中国的机会。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的最大机会是要认真研究,吸取教训,并不是说危机使美国的金融资产便宜了,中国企业可以去抄底,大赚一笔。
是挑战?—— 经济形势可能更严峻 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法国巴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认为:“华尔街风暴对中国的冲击并不小,而且这个冲击可能意义深远。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还在发展,并没有结束,而这对中国来说,是祸绝不是福。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这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另外,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并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中国的出口可能进一步下降。”[详细]
不是贸然收购的时候:对于华尔街目前的局面,中国一大型券商高层坦言:“现在可不是国内机构走出去的时候,一旦出去可能会片甲不留,……中国目前还成不了国际社会并购的主流。”
他认为,仍在动荡中的华尔街可能会经历一个重生的过程,其间相关的交易法规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确定因素太多,“目前根本看不清楚,金融危机影响力也肯定没见底。”如果在这种看似便宜货满地的时候仓促出手,贸然进行收购行为,一旦接手可能发现有更多的窟窿等着补,那时候想抽身都来不及。[详细] 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如果得到国会通过的话,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救市行动。不过,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可能会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恶化,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继续延伸,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密切关注的焦点。知名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美国救市不仅会使美国面临10%的财政赤字,而且会给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澳大利亚增加150亿澳元拨款抵御危机法国将于12月4日公布救市方案 保经济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英国减税200亿英镑
存贷款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 中国 日本经济七年后重回衰退阶段
9月15日,美国巨型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倒闭,犹如一场海啸,引发全球金融系统动荡。美国政府不得不动用“国家权力”,处理危机,消化金融“孽债”。其出手之重,已不再顾及“市场情面”,预示着美国版“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迎来了逆转的时代。美国一向自诩是在金融马背上长大的牛仔,特别是二战后,长期把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聚敛财富,行使霸权,支撑美国经济繁荣。但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危机不断,捉襟见肘。自1987年8月上任到2006年1月退休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19年,竟然处理了12次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足见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暴露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的破绽。
首先,美国主导的“资金游戏”面临极限。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政权掀起“新自由主义”潮流,推动金融自由化。1999年美国颁布新银行法,进一步放松了金融管制,金融经营模式的“分业管理”被打破,“混业经营”大流行,形成了“ 裁定型金融运作模式”,即利用市场定价的扭曲,通过“低买高卖”,套取高额利益,展开“资金游戏”。而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价格体系日趋均衡,游戏利润率下降。为扩大利润空间,美欧等巨型金融机构大肆“创新金融技术”,编制金融衍生商品,人为制造“虚拟的金融世界”。如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再编制,衍生出更多的虚拟金融商品,销往全球。这个过程被美国吹捧为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也被视为分散金融风险的最佳手段。问题是,金融风险犹如电脑病毒,不会因分散而消亡,相反,其不断分散的过程,恰恰演变为病毒扩散的路径,一旦在某个环节病毒发作,必将侵染整个系统。这就是“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不断深化、扩散的根本原因。
其次,美国市场评级体系改革滞后。无疑,金融衍生商品的发展,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美国的金融改革并没有触及市场评级机构的垄断格局,当年靠“政府订单”扶植起来的评级机构依然垄断着市场,导致评级市场“道德缺失”,金融风险被掩藏,酿成病毒广泛扩散。
第三,美国金融体制存在结构性失衡。美国的新银行法仅仅扩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权,结果出现了金融机构集团化,金融产业大扩张,金融权力大膨胀。而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依然按照传统的格局“各司其政”,给金融产业留下了三不管的空间。
第四,最惨痛的教训是“规模=安全”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金融改革中,美国政府认为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越安全,因此,积极掀起金融机构并购浪潮,形成了巨型金融集团垄断的金融产业格局。如,美国前三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均超过1万亿美元,堪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媲美。而雷曼兄弟公司的纯债务就高达6130亿美元。显然,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用事实击碎了“规模=安全”的定论,也让美国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新认识到规模过大对金融系统的破坏性。
金融市场化与产业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必修课,关乎民间储蓄能否有效转化为民族生产力的蓄积条件,更是确保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制度条件。随着中国贸易发展,经常收支顺差连年扩大,“中国资金”、“中国资本”日趋国际化,金融改革与开放,成为确保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摘要:目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显赫。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大。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还在发挥着持续性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市场更加萎靡不振。欧债危机的持续扩大造成了第三阶段的国际金融危机,这种特大型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出口贸易事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牢固性和根本经济利益。文章主要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进行具体细致的阐述,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具体影响机制,并对我国出口贸易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外贸企业和金融危机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出口贸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又出现了起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为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的助推力,世界范围内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和破坏。在世界金融危机的第三个阶段,世界经济复苏的速度进一步放缓,欧洲经济出现衰退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低迷令整个国际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还会受到本次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金融贸易管理部门和相关经济贸易管理人才应积极探索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出路,使我国不但能够有效消减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提高应对险恶国际市场的能力。并促进我国商品出口贸易事业的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开始,通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密切联系而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各个实体经济部门在遭受影响之后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和商品需求量减少,此后对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对爆发国实体经济部门传染的途径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资本市场等途径。他们基本观点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和过程中,会通过银行业的恐慌和脆弱性,加剧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最终影响爆发国国内经济,但是对于如何影响其他国家却没有深入分析。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机制,对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实现出口贸易复苏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从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一)需求方面
1.收入机制
中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是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首先出现金融资产的危机,金融资产萎缩会造成股市行情过度动荡。收入水平下降: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后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这时会出现失业现象。金融危机通过各种金融通道渗透到各个经济实体中后。便出现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量减少的局面,进一步导致失业,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较低的收入导致人们各种进口商品需求量减少,我国商品出口量减小。
2.汇率机制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使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资金流动性受到影响,货币政策为了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便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在市场资本自由流动和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滞后性的情况下,会使资金大量地流入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使金融危机爆发过和受灾国的资本账户进一步恶化,汇率受到影响后,最终致使本国货币贬值。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而中国是其贸易逆差的主要影响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货币贬值之后大大降低了债务总量,还可以在刺激出口的同时抑制进口。
3.预期机制
金融危机主要通过羊群效应和蝴蝶效应对预期机制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公众经济行为的变动。金融资产缩水之后,金融机构直接倒闭,各个经济实体迫于压力不得不采取降低薪资和裁员的政策,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劳资双方博弈中的利益趋势带来普遍的压力,国家财政部门和国际金融组织公布的宏观经济下滑的数据增加了公众的恐慌,公众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不得不调整消费,消费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使企业家对产品销售的预期受到阻力,导致投资数额减少。西方发达国家各个经济体争相效仿,需求总量锐减,中国出口商品大量减少。
4.信贷机制
国际金融危初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用较差的债务,信贷渠道收紧之后,金融危机受灾国家便会吸取经验教训,减少消费信贷的发放并收紧对企业的投资信贷。全球范围内信贷收缩之后,使社会总需求量降低,对于国外商品的.需求量下降,进口量减少。
(二)供给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供给方面的影响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外商直接投资机制、金融机制和预期机制产生。
1.价格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商品的利润率在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会使本国商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出口量减少。同时,金融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产品、矿产等商品的价格,从而使该类商品的进口成本降低,使商品出口的利润减少。
2.外商直接投资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一部分跨国公司亏损或者破产,这时公司会采取消减海外投资和撤资的措施,尤其是那些出口型外资企业,在国际市场萎缩和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会坚决撤出资金。已在中国选好投资项目和签订投资合同的企业撤出资金后使中国吸收的外资减少,从而引起出口商品生产和贸易出现速度下降的局面。
3.金融机制
金融体系对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变化影响较大,资金实力较小的出口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大多企业会做出缩小生产规模的调整,或者直接倒闭。
4.预期机制
出口企业在对金融危机后果进行预测时,会考虑到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和受灾国家产品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些现象会导致收汇困难。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缩减生产和慎重选择生产项目的措施避免过多的经济损失。
二、中国出口贸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建议与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模式,实现出口产业升级
坚持和完善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利用贸易规模适度增长带动内需,促进经济复苏,积极引导产品出口企业贸易转型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增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附加值,使出口贸易企业优化升级。
(二)提高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推动区域间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规定积极展开贸易谈判,实现国际贸易合理有序化:建立国际贸易救济体系。预防国际贸易磨擦: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区域间贸易自由化,积极开展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贸易体制。
(三)通过扩大内需的形式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出口增长
运用多种措施促进我国内部需求扩大,如改善分配方式、提高薪资待遇、减免税收等措施。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之后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四)政府财政部门积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引导扶持
对于严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国家财政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政府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结语
我国经济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另一项依据是改革所能释放的潜在生产力,预计十八大之后,各项改革力度和步伐将加大,其所释放的生产力是很难估算的,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我国经济避免危机爆发的唯一途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避免人为制造危机。政府财政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加强对企业市场的监管和世界金融贸易的趋势转变,不断消减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明志,薛东晖.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01).
[2]于欣.国际金融危机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刘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美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7-2012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金洪飞,万兰兰,张翅.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09).
[5]胡求光,李洪英.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03).
[6]余军良.金融危机下中国出口贸易波动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 设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论文
★ 内涝积水应对措施
★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不会隔岸观火
★ 浅析输送带撕裂原因及应对措施
★ 欧盟环境相关指令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五大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五措施应对薪酬管理难题
★ 石油洞库潮湿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摘要:美国的金融风暴极大地冲击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的出口、就业、投资、利率等。因此,加快改革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走出去”战略、强化金融监管、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金融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国家,在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发展轨迹
2001年,在9·11危机和IT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政府减税和美联储的大幅降息,极大地刺激了投资的欲望,在金融环境异常宽松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迎来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7%,其中有0.5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创造的,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标榜的“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理最少的政府”的自由市场制度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试图通过信贷来促进消费,然后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美国金融机构集中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次贷一度让许多低收入的美国人圆了自己的住房梦,也让金融机构看到了赚钱的商机,在这场高风险、高收益的博弈中,出现了无数的借款人、贷款人、发起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他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导致整个链条的断裂。伴随着次级贷款的节节攀升,次级房贷证券也开始成为了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金融机构在利益最大化面前,忽视了甚至是明明意识到了危险,也愿意铤而走险,漠视危机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当全球流动性泛滥日益升温,美联储为了控制过剩的流动性,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间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加上房源供给过剩,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连续下降,抵押品价值下跌。2007年又进入房地产的还贷高峰期,次贷的购房者开始放弃房产,这就进一步引发了次贷债券价格的下跌和抛售风潮,于是一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欧美金融体系核心层面的信用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继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不仅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场风暴,也导致了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了重创。
(一)美国的金融界的连续大“地震”究竟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投资美国的中资公司损失惨重。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势必受到金融危机全面升级的负面冲击,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7日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
量)265.1亿元,同比增长25.3%。在如此巨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下,中资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危机的巨大冲击,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和招商银行等披露持有雷曼等机构的债权,其中招商银行持有7 000万美元债权、中行持有5 000万,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亏损风险。
2、中国出口业在危机中深受其害。一方面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出口。研究数据显示,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1%, 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因此, 从理论上看,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
3、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金融市场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统计,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 但却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从而降低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导致我国失去对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优势。
4、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与生存危机。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生产成本急剧抬升;二是外部需求减弱导致新订单减少;三是从紧货币政策下多次加息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上升以及信贷困难;四是人民币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使得企业汇兑风险敞口暴露,利润受到侵蚀;五是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在外部需求减弱与人民币升值双重制约下,成本上升风险难以通过涨价向国外转移。
(二)此次危机既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损失,也带来了间接的伤害,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加大我国资本收购美国资产的步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与美国的种族、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的不断挑拨,中国的崛起被他们看作了最大的威胁,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我国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在一些类似于金融
行业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但由于这场危机,将会导致美国的许多股东为了寻求自保,大量地抛售持有的金融股等股份,而国内民众深受危机打击承接乏力,这就必将寻求国外资本的介入。中国在储备资产规模继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格局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符合我国的政策导向。更何况,在危机打击下,只要我国选择正确的投资目标就可以用低于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大量的收购。
2、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伐。通过对这次教训的反思,也将间接地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甚至是监管思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总结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的次贷危机,我们将会发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金融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对经济增长、信贷政策、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金融业务开放进行整体考虑,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降低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进一步损害的决策建议
1、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我国经济既面临着2007年11.9%增长率的总量回调的挑战,又面临着包括次贷危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政策调控等众多巨大冲击。决策者有必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减少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趋向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尽可能从高能耗向高科技转变,促使资本和劳动尽快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加快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转变。
2、调整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对于可能要被动承担的风险损失应保持足够的警惕,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相关的政策,以防范金融风险。具体说来:(1)“走出去”的战略应严防金融风险,加强对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等资产在内的风险评估,对美国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定价;(2)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减少信息劣势,同时要创造舆论优势;(3)加强区域合作。特别应加强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东亚地区的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的货币和金融稳定。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一、际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紧缩
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减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统计表明, 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 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会降低4%。另外, 中国许多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 反过来又促使中国出口减速。
从对外贸易数字来看, 2008年9月, 当月中国出口1 364.4亿美元, 同比增长21.5%, 而10月这一数字已变为1 283.3亿美元, 增长19.2%, 与上月相比下降2.3%。11、12月, 下降幅度分别为2.2%、2.8%[1]。2009年全年 (如下图表示) , 基本延续了2008年10月以后下降的趋势。
注: (1) 出口额数字单位:亿美元。 (2) 增减幅度是指与去年同期环比百分比结果。
上述数字表明, 2009年全年与同期环比连续11个月一直处于负增长, 直到12月份出现恢复性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走出了“V”型轨迹, 可以肯定, 这种状况显而易见就是金融危机造成的。
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 此次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对外贸易缩减, 反映的就是中国企业订单减少, 意味着经济的减速。企业开工不足, 又连锁带来就业市场不足, 社会购买力受到影响。
二、国际金融危机增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1. 市场风险。
当今时代, 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 各国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围绕市场的一种竞争。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深化, 带来的一大后果是市场风险的扩大。作为制造业大国, 中国经济更多是通过实体经济的形式与世界交往的。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陷入危机, 世界货币美元的不稳定, 以及世界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 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国际商品市场发生前所未有剧烈波动。如CRB价格指数 (1) 从2008年6月的476点, 急剧下降到2009年2月的311点, 33%降幅是半个多世纪最剧烈下跌。今年3—5月反弹17%回升到365点位。这一轮波动有几个特点。一是金属类商品价格波幅最高。二是CRB指数没包括的原油价格波动幅度在大宗商品中名利前茅。三是国际海运费用尤其是干散货运费同时出现大幅波动[2]。在石油为例, 危机来临前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每桶147美元, 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 油价又迅速一路下跌至12月每桶35美元的水平。国际市场商品的这种剧烈波动, 直接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 投资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信泰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投资外汇衍生品招致损失, 这一现实提醒我们, 投资国际市场存在风险。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美元、欧元、英镑、澳元等国际货币的波动幅度增大, 从事外汇交易的风险大增。
受境外投资企业所在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 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不容乐观。所在国的信贷紧缩, 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 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所在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 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 或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 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而所在国在经济低迷时期往往会放弃或抵制投资自由原则, 在外资的审批或经营方面施加行政干预或消极施政措施, 从而增加外资企业的风险。此外, 与所在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更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 都将使中国境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2009年中国铝业集团投资澳大利亚失败的消息,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09年6月5日, 澳大利亚力拓矿业公司和中国铝业分别发表声明, 宣告两家公司2月份签订的总额195亿美元的股权交易协议中止执行, 为此力拓方面将依照协定向中国铝业支付合同金额1%, 即1.95亿美元的违约金。此事是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单方毁约造成的。其原因, 市场普遍认为是由于国际矿业市场的大环境与四个月前发生了变化。今年2月签约时, 力拓股价和国际矿产品价格都处于历史低位, 而且力拓身背40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 急需中铝注资来缓解财务状况。然而4个月后, 国际矿产品价格显著回升, 力拓股价也翻了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 力拓实施新的配股成为可能[3]。中国公司投资澳大利亚失败一事, 集中体现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世界投资市场激烈波动、变幻莫测、风险增大的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资产外汇储备存在潜在风险。2008年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8万亿美元, 位居世界首位, 目前更接近2.4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中50%以上为美元资产, 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公司债等。在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格局下, 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并保证其保值增值是有难度的, 而中国一向缺乏在境外成功投资的经验。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 大量的美元储备投资于低风险的美国国债, 结果却遭受汇率损失。与国债相比, 公司债券与股票等收益率较高, 但风险也较高。近几年, 中国金融机构和新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尝试在公司债券与股票领域投资, 却遭受巨额损失。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 中国内地持有两房债券3 760亿美元。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后, 中国遭受的损失尚不得而知, 但风险显然是巨大的。金融危机形成后,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波动性增大, 显示对外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3. 贸易风险。
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欧洲, 忙于重建金融体系, 稳定和整顿国内经济秩序, 力图恢复国内经济增长, 因而有意识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将中国商品作为替罪羊, 迫使其丧失或让出部分市场, 从而增高了中国商品的贸易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猖獗, 贸易摩擦将加剧。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 但经济发展良好时, 贸易摩擦会减少, 当经济发展减弱时, 贸易摩擦将加剧。2008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 贸易摩擦加剧。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 2008年, 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五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 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五起反倾销调查, 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 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一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 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六起反倾销调查。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遭受贸易摩擦更加严重, 增加出口的难度更大。而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今年1月1日至11月3日, 全球已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一百零一起贸易相关调查, 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4]。
外贸经营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加大。由于欧美商业信用销售 (即赊销) 比例较大, 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进口商以及生产厂商的资金链在某一环节断了, 将引起连锁反应。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进口商要求将信用证支付改为托收支付, 即期付款改为远期付款、拖延付款, 甚至赖账拒绝付款等各类案件将上升。以青岛为例, 2009年1—8月, 中信保山东分公司共为120家青岛企业提供了15.8亿美元的信用保险保障, 同比增长176%;共向青岛出口企业支付赔款325万美元, 同比增长770%[5], 这一数据已揭示出外贸风险已大幅上升。二是国外进口商拒收货物的风险加大。在市场萎缩, 订单量缩小的情况下, 进口商出于自保会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 要求减价、退货, 甚至拒绝提取货物;或者在进口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 找种种理由拒收货物。以船舶出口为例:山东荣成市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原本一条价值1 106万美元的货船在交付时, 荷兰船东Slobben却要求降价225万美元, 否则拒不接收。而此时, 另外两艘同样价值的船也因为船东“百般刁难”迟迟难以下水[6]。此类风险的逐渐增多, 正是危机影响和深化的表现。
三、结语
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迄今, 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境地, 还没有完全恢复增长势头。中国经济已如上述, 不独经济增速下滑, 而且面临贸易、投资等各种风险, 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大有兴盛迹象, 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走向。因此, 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商务统计数据整理[EB/OL].http://zhs.mofcom.gov.cn/tongji2008.shtml.
[2]卢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第4版[N].中国财经报, 2009-08-04.
[3]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单方毁约中国企业海外最大投资受挫[EB/OL].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605/110480.shtml.
[4]闫洁.全球贸易保护抬头中国最受伤[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91216/07117109765.shtml.
[5]青岛外贸规划处.勇担责任, 共渡时艰, 中国信保为青岛外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EB/OL].http://www.boftec.gov.cn/news/newsview.aspx·id=2477, 2009-10-16.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创新与监管严重失调。本质上这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本文分析欧美监管体系监管缺位的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引言
2008年9月,次贷危机高潮迭起,引发了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的一系列事件,强烈冲击着全球金融秩序。
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失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次金融危机是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环环相扣后由一个“蝴蝶效应”所引发,而其本身就属于一个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但本质上并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
二、监管缺位的原因分析
1.市场监管被历史形成的利益切割
美国金融市场的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导致银行、保险、证券等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又相互渗透组合,造成“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尴尬局面,利益的交叉和牵扯大量产生盲区和死角,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2.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被利益集团合法渗透
如美国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之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其下属的全球市场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J·P·摩根、花旗、巴克莱、高盛和瑞银等金融巨头的代表。
3.监管人员知识手段不足
随着金融创新迅猛发展,对风险集中程度的识别、划分、评估日趋复杂,大量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及其表外业务不断增加,是金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监管当局对监管对象和品种越来越搞不懂,只能按照监管对象提供的模型和数据,在监管对象的指导下进行监管,这样的监管形同虚设。
4.评级机构失职
衍生产品经层层包装日趋复杂,广大投资者只能依赖信用评级的专业眼光。然而,错误的数据假设、迟缓的信用级别更新导致了误差巨大的评级结果。更有甚者,许多评级机构对于违约率这一放贷关键数据,使用的居然是2001—2003年低利率环境下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评级机构被市场行为暗中操纵,最著名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向评级对象收取费用,高评级收费是低评级的2倍。
三、对策建议
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整体金融监管体制所应鼓励而不是限制的。但在放松金融管制以刺激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金融监管如何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引领与拓展,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挑战。
1.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和完善国内财政、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 提高监管效率, 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加强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管联席制度与风险联合处置机制, 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现象。建立和完善监管部门内部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强化监管的组织领导和系统化管理, 明确各级机构和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监管岗位的职责, 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保证监管系统的高效运行。
2.进一步健全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管理不善,商业银行降低房贷标准,给没有足够收入证明的人发放贷款,甚至不要求首付,以此吸引大批高风险客户。商业银行在发放次级贷款之后,以次级债券方式转嫁风险,由于多次包装难以进行合理信用评级,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正在探索建立信用体系,但并不完善。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3.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应该成为完善外部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明确各类机构的作用、运作规范,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金融体系透明度的要求,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创新方面,实行必要的强制性信息披露措施,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金融运行、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产品的透明度。
4.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 探索建立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适合银行监管工作特点的选贤任能机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同时要注意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预防滥用监管权利等腐败问题。抓紧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 重点培训财务会计、信贷业务和衍生金融业务的实务操作。银监会可在现有监管部门的基础上, 吸收优秀商业银行人员, 充实自身的监管队伍, 建立激励性的工资和人事制度,从多方面来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
四、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建设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活动必然越来越多,从而对金融监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金融监管机关在积极应对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新的风险的同时,应努力加强自身的监管思路、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的创新,通过提高监管水平,提升监管层次,有效确保金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立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09(1).
[2]王佳佳: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理论界.2009(1).
[3]郑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财经论丛.2006(7).
【中国国际金融危机】推荐阅读: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06-07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09-22
中国梦国际传播05-27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07-19
中国国际艺术教育联盟10-31
2024中国国际全印展观后感06-02
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07-11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10-27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0-03
美国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感想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