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通用11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篇1

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和谐、均衡、公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保障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过程严谨、操作规范、程序到位、结果公平公正,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申诉范围

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对下列情形持有异议的,可按规定要求和程序举报和申诉:

(一)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有异议的;

(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有异议的;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有异议的;

(四)对班级评价的结果有异议的;

(五)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其它情形有异议的。

(六)发现评价工作中舞弊现象的;

(七)发现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在评议中,对于被评对象是兄妹、子女或近亲子女的要求实行回避而未回避,评价中任人唯亲的;

(八)发现评价工作过程不到位,评价随意性大的;

(九)发现评价中有明显的评价等次与学习成绩挂钩的;

(十)评价教师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二、举报和申诉的时间

举报和申诉的时间为公示期间内。公示期届满(一周);概不受

理。

三、申诉方式:(1)口头申诉(2)书面申诉。

四、举报和申诉的程序和要求:

举报和申诉要求采用实名制,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证据确凿,求结有理。其程序为:

(一)向班主任或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小组反映情况,班主任或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小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天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答复;

(二)若对答复不服,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四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答复;

(三)若不服上述答复,可向教育局评价小组办公室举报或申诉。县教育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周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答复。

(四)若仍不服教育局答复,最后可向市教育局举报或申诉。市教育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周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答复。此答复为最终答复。

五、申诉委员会名单

1、组长:洪敬银

2、副组长:高传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篇2

一、教师严于律己, 以师德确保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生本位”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 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之一。综合素质评价要确保评价的诚信度、评价的公平公正、评价的等值等, 首先要从教师思想根源抓起。教师功在平时, 平时要留意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优点、发展状况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以学生为主体, 保证评价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避免凭借主观印象或感情用事。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态度, 受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 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 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的评价态度就是“认真负责”。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评价规范, 决不能敷衍了事, 在行动上, 也要科学规范。在学生面前, 教师没有个人行为,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监视之中, 应随时注意保持以学生为主体,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学生客观参与评价, 确保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生本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现实, 教师要想成为社会的人才、国家的栋梁, 就不能仅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能力, 而应该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上。这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各方开放式的评价平台。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 发展人格。所以,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 在共同学习生活中, 发挥出各自主观能动性是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 优化教学评价, 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还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性。

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容应比较丰富、形式也更应灵活, 比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特长制作等。教师可以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此评价活动。在学生参与评价的活动中, 描述性语言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质, 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另外, 学生参与互相评价有利于群众监督, 反映出评价客观、公平的原则。

三、学校加强对“教师监管学生时的连贯性评价”的监督力度

学校对教师监管学生的连贯性监督, 使得评价的内容总体比较具体、客观、科学, 基本能检验出学生一个阶段全面的发展状况, 但也有一些评价内容值得商榷, 例如, “维护社会公德”对学生来说未免脱离实际;“独立思考”、“想象力丰富”、“敢于质疑”等主观性很强的评价和“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难免流于空泛, 且具体评价起来可操作性不强。学校对教师监管学生时的连贯性评价进行监督, 同时应注意以上问题, 另外, 发现教师的违规操作、不公平评价, 要保证有一套严密的惩罚制度,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握好综合素质评价的“度”及监管制度的“严谨”。

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 不仅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 而且有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 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教师在评价中有违法行为的, 根据违法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 分别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这对于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的提高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及损害后寻求合理合法的救济途径和方式, 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证。

综上所述, “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 才能保障“学生本位”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才能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有效性、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 它比较客观地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深信, 综合素质评价在不断地改进中一定会给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篇3

1997年,克拉玛依市在新疆率先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现在,全市有公办幼儿园23所,小学33所,中学22所,已初步形成了集幼儿园教育、中小学教育、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等各类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齐全的终身教育体制。多年来,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合格率、初中升学率始终为100%,初中巩固率达99%以上。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

评价制度改革要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促

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规范有效地选拔各类高一级学校新生的评价体系。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成立了以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强化中考中招改革的政府行为,统一组织、协调改革的各项工作。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本着“积极改革,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个方面为改革的主要内容,研究制定了《克拉玛依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新的评价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考试与录取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做法,社会各界还需要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于是我们充分发挥全市的广播、电视、报纸、公告栏、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积极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市教育局领导走进电台、电视台直播间,详细解答中考改革有关问题;中小学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展了中考改革大讨论等,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研讨、关心支持中考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我们于2005-2007年连续三年对全市三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评定内容由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组成,评定结果填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并载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评价中体现了综合性、发展性和过程性原则,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发展过程,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以及多方面潜能发展的过程。

我们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为契机,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逐步建立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并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分为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要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从初中学生入学起,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载体进行记录,用于改进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终结性评价是在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主要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高中招生与录取,在进行终结性综合素质评定时,“成长记录袋”将作为综合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将新课程多元评价理念落到实处,各学校积极开展了以“课程标准”为指南的评价改革,如我市实验中学教师探索实施的“三星评价”管理机制。所谓“三星”是指优秀星、进步星与警示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表现情况适时给予评价。表现优秀者给予优秀星★;表现较以前有明显进步者给予进步星♂;若表现较差,则给予警示星※。同时实施动态评价机制,即学生在获得警示星后,在以后的课堂表现中可以通过获得优秀星和进步星来抵消,1颗优秀星或2颗进步星抵消1颗警示星。该评价由日评价到周汇总,最后通过一定的量化手段以数据的形式在学期末以周评价为单元绘出三星折线图,从折线图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生本学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情况,是一部较为真实的成长及学习的档案,是中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主要资料。该评价机制将激励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评价改革提供思路。

3.评定的组织和方法

评定的组织包括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和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定小组评价的方式(权重分别为1:3:6)进行综合素质评定。该评定应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表达。

三、积极探索和实践中考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其对初中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中,彻底改变了从前的以各科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学生唯一成绩和高中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实施了学生成绩“等级制”呈现和录取标准的多元化。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学业成绩的表达与使用

先将学生各科学业考试成绩在全市考生中由高到低排序,然后依次以:5%、20%、25%、25%、20%、5%的比例将各分数段划定为A+、A、B+、B、C、D六个等级,并为每个等级分别赋予一个位置值,依次为:5、25、50、75、95、100。将考生五门学业考试等级的位置值相加,作为考生的排序的总位置值。学生的考试等级和位置值既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各科学业考试成绩均在C级以上的考生方可毕业),也作为升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2.高中招生的原则、依据及办法

我们按照“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课程改革评价的要求,对普通高中招生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凡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的考生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标准方可被录取:①达到规定的普通高中录取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标准(各学科中没有D级)。②考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基础性发展目标”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个维度须达到合格,其余维度不含“D级”。③体育与健康考试等级达到C级。④实验操作考查达到基本合格以上。⑤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每学年不少于20天的规定。

若几名考生总位置值相同,将按以下程序录取:(1)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定等级高的考生。(2)优先录取体育与健康考试等级高的考生。(3)若体育与健康考试等级情况仍然相同,则由高中学校确定学业考试中各学科的优先顺序,依次录取相应等级高的考生。(4)若仍相同,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荣誉多、获奖多、有特长的考生优先录取。

四、坚持“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

2006年,为保证各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均衡,我们大胆进行了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确立了“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使各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均衡,各高中学校的优质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5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3年的中考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学校、家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只关注“分数”到开始关注“分数”与“素质”,从只关注“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并重”。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初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同时,“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有力地抑制了“生源大战”,学生无序流动等现象也得到有效遏止,普通高中生源也更加均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促进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篇4

一、科任教师要认真学习《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掌握评价指导思想,观点内容,掌握评价方法、结果表达、结果使用等,要及时、恰当、准确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科任教师要每天关注所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特别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解决他们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和困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科任教师评价由班主任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组织实施,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材料要及时上报班主任老师;延迟上报的,按学校教师考核条例予以处罚,每次扣1分。

四、科任教师要严格遵守评价工作诚信制度,充分认识到诚信制度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关键。参与评价的科任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恪守诚信原则。

五、科任教师本人要认真填写《班主任评价手册》和《科任教师评价手册》中的相关附表,不得由他人替代,并在评价表上签字盖章。对填写不认真、不能及时完成的每次扣2分;由他人替代的,每次扣6分。

六、科任教师(每班指定5人)要协助班主任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每学期末科任教师要协助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整理和展示,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对在评比过程的A类班级科任教师加2分,B类班级加1分,D类班级扣2分。

七、科任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掌握原始记录和实证,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严肃、认真、准确、合理、客观、公平、公正,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在给予必要纪律处分的同时,扣10分,三年内不得晋级和参加评优、评模。

八、评价工作与科任教师的量化考核、津贴发放、奖金分配挂钩,作为教师晋级晋职、职称评聘、评先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和奖品。班级综合素质评价月检查中达到学年平均分,为合格。每超1分或每低1分都要与相应的班主任津贴发放挂钩。

九、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态度消极、敷衍了事、质量差、信度低的科任教师,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一票否决,考核定为不合格,扣10分,取消年终奖,并取消评比、评模晋级的资格。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篇5

新园小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性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评价原则

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学生素质发展不是孤立的,而多元性的、整体的。根据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学习品质与能力、体育活动与健康等方面素质设计出多种因素,多层次评估体系,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反映学生的实际。

2、主体性原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评价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发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动力。

3、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评价的指标

(一)思想品德素质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

2、遵纪守法,遵守公德,诚实守信意识。

3、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友爱同学,乐于助人。

4、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生活俭朴。

5、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

6、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二)科学文化素质

1、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注意力集中、有钻研精神。

2、学习习惯良好,作业细致认真。

3、有毅力,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不断提高。

4、兴趣广泛,爱观察,爱思考感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5、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不断丰富知识。

6、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实践能力。

7、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心理、审美素质

1、团结、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

2、情绪乐观,主动活泼,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胜不骄,败不馁,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改正。

4、语言文明,热情大方,性格开朗。

5、对艺术有兴趣,并有一定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四)劳动技能素质

1、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

2、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3、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四项采用A、B、C、D四个等级评估记载。)

(五)学业水平

主要以“平时”、“期末”和“总评”三大方面评价,“平时”占40℅,“期末”占60℅,得出“总评”,以“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评估记载。(其中85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学生个人测试成绩只通知到学生本人,不在班级和学校公布。“学科课程成绩”还要评估学生的“爱好特长”、“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以及“学得较好的科目”“学有进步的科目”等情况。这几项不能用等级评估的,则如实填写。

(六)身体素质状况 包括身高、体重、视力、体育达标等情况,如实填写,不用等级评估。

(七)教师评语

四、评价的方法

1、采用“四级制”评价方法。测评时由学生本人评、他评、教师评分别对照评价标准,按“四级制”(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采用A、B、C、D四个等级,学业水平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确定等级。

2、采用记实评价测评方法。爱好特长、竞赛获奖、评优情况等项,要依据记载的实际情况评定。

五、评价步骤

1、自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给自己写出评价性的语言——“自己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2、他评、师评。同学及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给学生写出评价性的语言,并做出等级评价。

3、由教师汇总三方面的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和家长反馈。

六、学生素质评定的组织实施

1、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语评价目的,联系到教育观念转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引导社会、家长支持评价工作。

2、在评价过程中强调质性评价,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增进了解和理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强调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学生的“未来”,重在发展。

3、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办法、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等。校长负责本校各领导班子成员,各领导班子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层层培训,明确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实施办法,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程序化、规范化,提高评价的时效性。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开展一次。评价要重视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自评为主;参加评价人员一是班主任、科任教师;二是同学、家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评定办法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协调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结果记载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中(分1-3年级、4-6年级两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篇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教育部贯彻落实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12月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修改完善,印发实施。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篇7

1、综合素质评价体现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思想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对此,我们的理解是:“面向全体”是相对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讲的,指的是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是相对与学生来讲的,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不断发展,从学生的集体角度来看,指每个集体都得在各方面均有人才出现。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落实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了从重教学到重育人的转变;从重分数到重品行的转变。明确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一种好的学习品质。

2、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下制订出来的 ,它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再者,学生全程参与了评定,在评定过程民主化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主次地位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3、体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8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滨州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素质教育推进的实际,特制定程坞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内容

1.检测性学科评价(50%)。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所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根据学生各类作业的检查、各项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性检测、学期末的考试,以及学生的其他表现,实行等级制进行评价。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50%)。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内容以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项目为主,有花样跳绳、转手绢、剪纸、球类、竹竿舞、丝网花、折纸、串珠等项目。学生们选修活动项目,学校效果评分为入门(D)、合格(C)、优秀(B)、特长(A)四级,学期末学生自主申报验收,成绩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2)地方课程:各门地方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意见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每次活动效果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

(4)读书工程:依据各年级等级考评细则确定学生等级,特级、五级=A,四级=B,三级=C,二级、一级=D。

(5)成长记录袋评价:按成长记录册中设计的栏目,让学生定期认真填写,教师要写好综合性的鼓励性评语。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优秀(A)、良好(B)、一般(C)。

(6)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依据活动结果等次转化为A、B、C、D四级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二、评价形式

1.检测性学科评价。

学生检测性学科评价按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指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结束时开展的集中性评价。评价方式分为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两种,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都贯穿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中。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

学生考查性学科(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综合评价的形式。

(1)学生自评。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反思品质,自评正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评,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

(2)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作为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通过互评,全面、真实地形成对被评价者的认识,看到他人眼中的自我,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身也进行反思。

(3)班级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在学习、活动、生活等过程中的了解和观察对全体同学进行等级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评价过程中,单项科目直接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时采取“等级——分数——等级”方式转换。其转换方法一般为:单项科目A、B、C、D等级分别转化成4、3、2、1分(重要科目提高分值);检测性学科和考查性学科评价结果最终分别按50分转化。综合评价时,把以上两项得分相加后再转化成等级: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9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高年级85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4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放假时交给学生拿回家向家长或监护人报告,并由家长或监护人写上“家长的话”和签名,开学后学生把《手册》拿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保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9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为7-9人,在本校公示后报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3-5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评价的结论,如果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广泛和深入调查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调查和处理。对评价工作委员会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五)建立诚信制度。对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取消其参与评价工作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10

一、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使评价过程成为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教育过程。

(二)科学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合理、公正、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程序,采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过程可信、评价结果可用。

(三)全面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做到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基础性发展目标。

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附件1)执行。具体的评价标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

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呈现

(一)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与。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开展评价,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评价过程民主、真实、和谐;家长要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

学生成长记录是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要引导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做好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各方面表现,其中应重点包含学习情况的记录,如选修课的修习及所获学分的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学校社团活动等基本信息。要特别鼓励学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特色的重要实证性材料,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成长记录应主要由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在收集成长记录材料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评价结果呈现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采用“合格”(记为h)、“尚需努力”(记为s)形式呈现。学生行为表现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具备一定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评为“合格”。有严重违反《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可评为“尚需努力”。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采用“优秀”(记为a)、“良好”(记为b)、“合格”(记为c)、“不合格”(记为d)四个等级呈现。凡符合相应标准、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可评为“优秀”等级;凡符合相应标准、表现较为突出的,可评为“良好”等级;凡基本符合相应标准,可评为“合格”等级;凡不符合相应标准,应评为“不合格”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评为“优秀”的,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评为“尚需努力”或“不合格”的需注明原因,应有相关证明材料。

四、评价工作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组织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和家长以“寄语”形式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阶段性评价不对基础性发展目标进行等级评定。

学生毕业时,学校要在阶段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评价、学校审定的步骤进行。

(一)学生自评。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二)同学互评。在班主任指导下,小组同学之间根据学生自评和展示的实证材料,结合平时的观察了解,进行交流和评价。

(三)班级评价。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班主任任组长。评价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工作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标准和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评价,撰写综合性评语,并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出评价等级的意见。

(四)学校审定。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校长任主任。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并监督评价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对班级评价等级意见进行审定,形成学生终结性评价结论意见,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的学生,学校应进行不少于15日的公示。

如果学生及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出复核申请。学校接到申请后,要进行调查、复核,妥善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履行诚信职责。要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机制,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所辖区域校长签订诚信承诺责任书。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形成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的需要,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高校选拔录取新生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学校要按时将学生《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报告单》(见附件2)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报告单》(见附件3)上报县(市、区)、市(州)、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各市(州)教育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等级情况进行汇总,填写《四川省各市(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等级统计表》(见附件4),并按时上报省教育厅。

(四)建立评价质量监控制度。学校要对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随时抽查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学年评价工作结束后,学校要形成评价工作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对所属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注重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评价工作。

(五)加大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结 篇11

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

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评价体系当中的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如公民素养的二级指标包括: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行为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领悟这其中的精神实质,我校除利用集会对学生进行宣讲外,组织班集体对方案与细则进行认真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做到了然于胸。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过程。

2、广泛宣传,营造课程改革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它的实施还涉及千百万学生以及家长,为此我们大力宣传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使社会各界都清楚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做课程改革的宣传和动员,让家长、学生了解新课改,认识新课改,理解新课改。这些工作的开展赢得了社会和家长对课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工作的理解,也加强了学校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3、制定我校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确保我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确立了领导重视抓保障,规范管理抓制度,统一认识抓培训,注重检查抓落实,提高层次抓引领的指导思想。学校成立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安排实施,具体的实施部门设在政教处。同时将这项工作与目前我校长期坚持的军训、参观考察、社会实践、中学生党校、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安全教育等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学习和探究,有效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4、明确评价目标、明晰评价原则。

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旨在通过“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足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我们坚持遵循六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促进全员的多层发展。

(2)、激励性原则。评价应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对学生的激励应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内驱激励为主。评价应多方开掘学生的内在激励,加速学生内驱力的发展,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内驱力。

(3)、自主性原则。评价应充分调动和及时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在对某项考查结果不满意时,可按学校的要求让其再自查自纠、自主发展,在其认为已获得良好发展时给予再次考查的机会。

(4)、多样性原则。评价要做到形式多样:等级评价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相结合,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5)、生活化原则。课堂评价是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开展创造性活动。考查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题目,要把学科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6)、个性化原则。过程评价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作用的发挥,关注他们个性心理和特长与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使评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

5、师生评价主体的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学生自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促进成长,通过“同学互评”促进同学间相互学习、沟通和交流,通过“班级评价”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相长。

6、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长效机制。

将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纳入其中,各班建立班级管理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证据,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的时候证据不足。

学生所获得的各项奖励、荣誉证书有的同学遗失了,有的是集体项目没有个人证书,教师对于学生日常管理评价材料有不连续的问题,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没有值得称赞和表扬的行为从而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价记录

2、学生评价与学生实际表现不一致。

优秀学生评价的比率控制在30%以内。对于特别优秀的班级存在实际优秀不能评定为优秀,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顾及到同学情谊很少将学生评定为不合格。人为感情因素干扰过大。

3、学生对评价标准遗忘较多。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学生在登录评价平台做自评和他评时,评价方案和细则遗忘非常厉害,学生评价时往往是依据个人喜好做出的评价,评价本身不够准确

三、改进措施和办法

1、加强学习和研讨。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学习省市县指导性文件并到其它学校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

2、搭建各种平台为学生评价累积素材。

3、学生发展个性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和口号上,学生发展个性化必须通过各种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平台并从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和活动照片,同时将相应材料放进学生成长档案。3、严格过程管理为学生评价提供真实材料。

落实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事实材料,并将材料及时送交相关科室和年级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责任领导。

4、再学评价方案和细则

上一篇:烧烤范文结尾下一篇:邮政招聘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