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作用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合同的作用

劳动合同的作用 篇1

(1)劳动合同是企业劳动管理的有效手段。

生产管理的日趋现代化,标志着以生产力为决定因素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合同不仅搞活了企业的用工制度,而且是企业实现劳动力管理由行政方式转为法制方式,从而步入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现代化的劳动管理,要求企业经营者的业务技术水平必须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劳动力的技术素质必须与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劳动力的智力构成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经济联合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对劳动力要合理使用。用劳动合同的形式确立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劳动用工有了自主权,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和技术水平吸收劳动力和安排劳动力的组合。劳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技术条件和业务能力选择劳动岗位,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劳动力、技术结构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权明晰,责、权、利统一。由于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责、权、利,把劳动者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民主管理和获得政治荣誉,以及工资报酬、保险福利待遇等,都明确约定下来,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和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劳动者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在劳动合同法律形式的保障下得到了加强,从而能够增强劳动者的责任感,加强组织纪律性,自觉服从管理,遵守规章制度,造成企业内部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劳动合同确定了劳动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在生产上达到的数量、质量指标,使企业劳动过程实现了目标管理。这样,就能够极大的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劳动合同是市场调节劳动力的重要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力的供求、使用,必然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支配,而市场对劳动力的调节,只能采用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这是由劳动合同的特征决定的。一方面,劳动合同有期限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所订立劳动合同的期限,使劳动关系建立在可以灵活选择的基础上,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关系即告终止,如果当事人双方都需要,可以续订合同。对于难以确定时间的阶段性劳动,还可以选择订立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而订立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还可以依据法律法规或合同的约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而使劳动关系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和优化的机制下,充分发挥其调节劳动力供求的作用。

(3)劳动合同是实现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重要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劳动力的使用既要相对稳定,又能合理流动。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 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的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力流动的必然性。劳动用工形式只有能够充分体现对劳动力使用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社会调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劳动合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长期合同可以保持劳动力在用人单位相对稳定,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适时变更、解除,又能满足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4)劳动合同是国家宏观调控劳动力的有力工具。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力的配置是通过计划由行政命令实现的,是一种微观的调控方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不再以计划方式向企业下达用工指标,而是由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这就是由企业根据生产和工作实际,自主决定用工,用多少人,什么时候招收,都由企业作主。而这种由企业自主决定用工后,国家自然就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控劳动力,市场调控劳动力必然要通过劳动合同来实现。劳动合同的特征决定了它能适应市场供求、价格、竞争三个要素对劳动力调控的作用,所以说,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取代计划方式成为国家对劳动力实施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

(5)劳动合同是公民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

劳动权是公民生存的权利。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实现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劳动法从各个方面对公民劳动权利给予了保障。但是,在企业内部,劳动合同则是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法律形式,它可以把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客观劳动权变为劳动者的主观劳动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意味着劳动权的实现。这不仅使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获得了有保障的工作。更主要的是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可以经过平等协商来确立自己的各项劳动权利,比如,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劳动报酬等。同时,劳动合同还在一定条件下保障劳动者不被用人单位随意辞退,而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新选择用人单位的权利。

劳动合同的作用 篇2

所谓劳动合同, 是劳动法中所规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时所签订的协议, 签订劳动合同仅是《劳动合同法》的表现形式之一。杨的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 劳动者对企业单位而言有付出劳动力的义务, 参加企业所组织的劳动过程、遵守相关的劳动纪律等;其二, 劳动者不仅具备行驶劳动力使用权, 而且其劳动力所有权仍得以保留, 因此企业要承担劳动力再生产的保障, 且要对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范围以外的人身自由义务, 比如支付相应的报酬给劳动者, 保证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不得强迫劳动等等。

而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中对人的管理,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矛盾时行合理的处理, 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帮助企业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要在获取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整合、激励, 并作出相应的控制与调整, 使其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在获取人力资源的过程中, 将该资源由组织外转换为组织内的法律凭证即为劳动合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岗位管理、培训机制、绩效考核与薪资福利等内容, 均与劳动合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劳动合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 对企业法治化发展起到约束及引导作用

如果企业的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 那么其必然会在发生劳资纠纷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劳动合同的管理使得企业人治管理的成本大幅提升;虽然企业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 需要投入很多沉没在成本, 但是制度体系在建立与健全的过程中, 存在相应的制度报酬递增效应, 因此对企业向着法治化方向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二) 强调企业管理的法治意识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关系法律形式的体现, 企业劳动关系的管理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 不仅会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法律观念, 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建设企业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促使自身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由“人治”化管理向着“法治”化管理转变。

(三) 对企业人才进、出口机制加以规范

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 可以根据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特点签订不同期限的合同, 比如一些重要技术人才可以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 而普通岗位则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等等, 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员工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保证员工合理的流动性。在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过程中, 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 通过考核择优录取,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该过程人力因素质干扰, 而且也可以防止不合格的人才被招聘进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表现决定企业是否与其续签合同。企业急需的人才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劳动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做出协定, 合同内容不同, 待遇也各不相同, 从而进一步的规范企业的人才引进。

劳动合同在生效后, 如果当事人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需要在履行完合同中所规定的劳动期限之前终止合同效力, 则需要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有两种, 即协议解除与法定解除。劳动者与企业都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总之, 签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企业人才进、出口机制的具体体现, 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则员工的进出渠道也就更加畅通, 从而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企业用人机制。

三、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

(一) 从观念上转变

提高劳动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要从观念上加以转变, 实现用人责任制、岗位责任制, 坚决杜绝在人才的招聘、选拔等方面的不合理现象, 将人为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依法管理, 遵循相关的法律条文及合同内容进行管理, 对企业的剩余劳动力进行清理、整顿, 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素质考核, 与岗位要求不符的员工要进行相关的培训、调整或者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

(二) 细化劳动合同的条款内容

要在不触犯《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相关条件的前提下, 尽量细化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内容, 特别是关于终止、解除合同的相关条件, 要详细、认真的制定, 对于实际具体的情形做进一步明确, 并尽量制定可以量化的标准。

(三) 强化劳动考核

如果劳动考核标准不够明确, 考核实施不公正, 则考核结果在企业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的参考意义就不大。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企业有针对性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企业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依据。因此, 企业要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动态的考核, 特别是对于试用期将满或者需要续签劳动合同的人员。

(四) 发挥劳动合同约束力的效用

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款, 对企业劳动合同的条款做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正, 使得劳动合同的约束力进一步增加。岗位职能不同, 合同条款也相应的不同, 比如管理人员或者科研人员的合同内容就很有必要将人员的流动、知识产权或者违约责任等条款包含在内, 避免出现人才流失或者商业泄密等问题;而对于季节性的临时工, 在劳动合同期限满时要及时终止, 以防后患。

参考文献

[1]滕晓春, 李志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条文释义与案例精解[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6.

[2]黄松有, 黎建飞.劳动合同签订与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7.

论合同审计对跨境电商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合同审计;跨境电商;作用

一、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跨地域,跨国家之间的贸易,在签订贸易合同时会考虑各国政治,法律环境的不同。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所颁布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我国的《合同法》相关对国际电子商务的界定,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可被定义为: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从以上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到电子商务合同不同于传统企业商务合同的特点。电子商务合同,主要签订合同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以发送电子邮件或者数据电文等方式签订的电子协议。而在整个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企业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对条款的商讨,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过程,大多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商议的。而以此方式所签订的电子商务合同,应该是在满足双方利益,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完成的电子协议。

二、跨境电商签订电子商务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依托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凶猛的态势。而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使得跨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谈判,签订电子合作合同。与传统贸易相比,节约大量时间与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与客户群。随着跨境电商的增多,各种因此而产生的电商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因合同签订而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1.法律环境

由于跨境电商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我国法律尚未对这一类型的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做出适用的法律规范。我国所颁布《合同法》多涉及“书面形式”“书面合同”等传统商贸形式的合同。而跨境电商所采取的多数为电子化,数字化合同。对跨不同国家,不同法律环境下所签订的非纸质化合同。如何确定合同的要约和承诺时间,何时正式生效等问题,各国法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果不了解清楚,势必会带来风险,对企业造成损失。

2.技术安全

由于跨境电商多采取电子商务合同形式签订合同,所以在企业签订确认等方面,需要相关技术设备的支持,来完成传统合同签订中的签名,盖章等环节。而电子签名的认可度,辨析度,安全性等问题,也会给跨境电商在合同签订中带来风险。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软件的发展应用,更新速度极快,而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如何保证技术设备不会给电子商务合同的签订带来影响,也是企业要注意的问题。

3.具体条款

在签订电子商务合同过程中,签订合同的双方会因各自企业利益而进行相互协商。而整个过程也是通过互联网为媒介,以电子形式进行表达和传递。在具体项目,价款,交易方式,支付方式,物流等细节方面都会进行具体的协商。而在签订过程中,不在是传统贸易式的面对面签订。所以,在签订前,如何确认具体条款是否符合双方利益,是否表达准确,沟通及时,也是跨境电商在签订电子商务合同时要考虑的。

三、实施合同审计

合同审计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在日益复杂的市场中,多数企业会遭遇越权签约,盲目签约,不履行签约等情况的出现。而在互联网经济下的跨境电商企业,所要面临的电子合同所带来的相关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为减少因签订不合理合同所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跨境电商企业可对电子商务合同采取内部审计,以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1.“该签不该签”

跨境电商多与别国进行贸易往来,在进行电子合同签订前,应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以确保合同的可行性和效益性。对合同所涉及到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政治体制做有关调查,以确保合同在签订后能够顺利实施。避免因法律条款,政治体制冲突,使得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对企业造成损失。

2.“能签不能签”

跨境电商与其他国家企业进行电子合同签订时,因为是跨地域电子贸易,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因对合作方签约企业的技术水平,资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仔细考察,审核。以确保合同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在电子合同签订中,内部审计人员还要监督,合同签订的方式,合作国企业能否具备有电子商务合同签订的相关设备能力。如果对方企业所处地偏僻,设备、网络等技术水平无法保证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顺利进行。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法,或改为传统面签方式以降低风险。

3.“怎么签”

在签订电子合同前,跨境电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应对合同的形式,文本格式以及相关项目的条款进行详细审计。首先要确定合同双方是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符合俩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通过沟通交流所达成的符合双方利益的合同。其次,针对合同的各项基本条款进行审计,查看有无遗漏,条款内容是否明确,具体。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困难和损害企业权益的情况。避免出现条款不完善,内容抽象,导致误解所带来损失。

劳动合同的作用 篇4

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依法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它为全体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兜底性”保护,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其效力高于单个劳动合同。

近来,随着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集体合同在处理此类案件的作用也日渐明显。集体合同作为处理劳动关系微观层面制度之一,以劳动关系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以及终止全过程进行具体规范。它上承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立的劳动基准,下启个体劳动合同,克服了单个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力量不对等的先天不足,在协调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中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

集体合同制度如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很多劳动关系矛盾就会化解于企业内部,不至于走向劳动争议的程度。即使劳动争议发生,其作为企业与职工集体签订的协议,其效力在于单个劳动合同之上,并可作为仲裁及法院部门作为审案的依据。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集体合同对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作用。

一、集体合同对指导最低工资标准的作用

集体合同是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签订的协议,其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所确定的不同工种、不同职业的工资底限。它能够有效规范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所规定的标准,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单个合同最低工资标准只能等于或高于集体合同所约定的标准,否则,职工只要提供正常劳动,其最低工资只能以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为依据。

二、集体合同对指导工资增长幅度方面的作用 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工资集体合同,效力要高于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集体协商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避免企业在效益增长的情况下长时间不给职工调资的弊端,同时也可以阻止企业过多削减人员,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多数劳动者拥有其工作岗位,并取得合理报酬。通过工资协商制度有效提高职工工资水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集体合同对指导加班工资发放方面的作用近来劳动争议案件中,企业与职工就加班工资的发放及计算的基数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焦点,可说是双方各执一词。通过集体合同的制定和完善,并就加班的审批程序、审批方式、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及发放方式的确定,完全可以避免劳资双方的矛盾争议。作为企业一方,一方面要依据其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标准发放加班工资,同时更要以集体合同为依据,规范企业的运行,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四、集体合同对指导实行定额工资管理作用

确立劳动定额应当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劳动条件下,90%以上职工能够完成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来确定。一直以来,企业均作为制定工资定额的主导者,甚至随时随地调整先前已实行的工资定额标准,从而致使劳资双方的矛盾不断发生。而集体合同的制定,为企业制定工资定额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作用,不是企业想调整就能够得以调整,一个工资定额方案的制定,是通过若干生产、试验并结合法律和企业的实际而得以完善的,如果予以调整,同样也必须经过若干的程序和试验并得到工会或职工代表方的同意才能够予以实现。作为集体合同签订一方的工会或职工代表,其可以监督、约束企业不得以调整定额标准变相增加职工的劳动负荷从而得到降低职工工资的目的。

五、集体合同在指导社会保险方面的作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关于社会保险方面矛盾也日渐显现,特别是私营企业因招工难的问题,在职职工提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其矛盾更加突出。通过集体合同的制定,有效规范社会保险缴纳事宜,可以将未知的矛盾消化在初始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企业在日后的纠纷中陷于被动局面。

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篇5

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保1012陈颖102040621

5摘要:政府的政治理念对政府的劳动关系和实践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中的第三方,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那么,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倡导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有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将从提出和解释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对我国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系统外部环境以及在劳动关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国政府劳动关系角色与作用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而劳动关系式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劳动关系的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当前的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三方主体之一,它介入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绝不仅仅是劳资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府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及行政方式对劳动关系运行态势起决定性影响。同时,劳动运行态势也对政府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以及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产生基础性影响。所以,在劳动关系问题上,政府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必须积极作为。

一、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行为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尔曾经说过,劳动关系中管理方、雇主和工会、雇员的定义比较模糊,而政府作为第三方,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政府起草并由议会通过的各项法律,反映了政府对于公平与公正、权利与职权以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的主观

1价值判断,这为劳动关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本框架。

(2)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包括负责提供健康、教育、消防、警察、监狱等服务的政府机构,提供通信、交通、电力等保障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在航空、汽车、钢铁、银行等行业中与私人部门竞争的国有企业。政府不仅控制这些部门的劳动就业人数,而且公共部门的劳动关系成为私人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因为它代表着政府的偏好。

(3)政府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一般归为以下五项:

(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劳动合同、劳动标准、劳工保险、劳工福利、劳工教育、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监察。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参与、分红入股。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劳动争议处理。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主要业务内容是: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人力资源规划。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

(5)公共部门的雇用者。主要业务内容是:公共事业。政府应采取的态度是: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二、我国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现状

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劳动过程而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一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总是离不开三方格局:雇主、工人、政府。在社会转型期里,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计划经济下国家作为全社会代表利益一体化的劳动行政关系,将转变为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监督调解者、以企业和劳动者为劳动关系独立主体所构成的雇佣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运行,将以劳动法律为基础规则,在明确劳动关系各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程序,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并处理劳动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3)劳动关系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全球化的产业链来促进的。而劳动关系的国际化,不仅表现在国际劳工标准对于中国劳动立法的影响,也表现在劳动关系管理方式和矛盾处理方面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推进,以及中国与国际劳工运动的更密切的联系等诸多方面。

三、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政策的制定。

(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就业保障。

(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劳动标准。

(4)劳动关系的协调。

鉴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方式也处于转型阶段,同时又在追求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那么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和法规

我国的立法,多采用的是政策——行政法规——法律的渐进模型。在一线城市,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正在进行试点,在反复检验后逐渐向全国推行。比如,对于人们十分关心的劳动力参与社会保障的问题,我国已于2011年7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取代了此前零散、存在诸多缺陷的法规,对帮助劳动者维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政府为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加强劳动立法和宏观调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承认和批准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3个涉及劳动者权力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与之配套的部分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出现了企业下岗工人、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三股就业压力。对此,我国政府开展了类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失业救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为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初步建立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还不完善,但其整体运行还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妥善的解决了大量的劳资纠纷,对协调我国的劳资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劳动者和工会、企业和雇主协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方方面面面的因素,是我国政府在转型期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本文对劳动关系和政府角色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劳动关系现实的状况,得出了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起到的作用。文中重点关注了政府在法律法规制定、劳动力市场体制建设、争议调解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由于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处于转型期,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效,甚至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但我们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将在政府逐渐成熟的推动力下,达到长期稳定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劳动关系学》(第三版)[M] 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劳动合同的作用 篇6

作者:胡晓

【摘要】新时期新时代当今劳动模范是当今劳动人民(包括工人、农民、企事业单位职员、知识分子等)中的中坚者,当今劳动模范是国家的栋梁,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人民的楷模。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职工的团结和努力都有着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本论文通过实践和理论从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性出发探析发挥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新途,引起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新时代;当今劳动模范;引领示范;企业文化;企业职工;创新争优

当今劳动模范通过他们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的爱戴,成为人民学习的榜样,领引着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满腔热情地参加工作,创造出自己的辉煌业绩。当今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发挥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进效果。下文将从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性出发探析发挥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新途径。

一、当今社会企业中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职工来说,当今劳动模范就是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帜、一个航向标,他们的行为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他职工的行为。他们可能没有非凡的英雄事迹,但是他们有着一颗干实事、求发展、无私奉献的心,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一种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的存在能带领着其他职工排除私心杂念,共同奋斗,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通过当今劳动模范这面镜子,企业其他职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的示范和引领,企业其他职工就有了奋斗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当今劳动模范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企业其他职工将有了衡量自身及其业绩的标尺;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的责任和使命感,企业其他职工将有了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无私地贡献。

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能有效促进企业员工的团结上进,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和谐建设,能促进企业业绩的稳步提升,能促进企业整体发展的快速猛进,发挥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二、当今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具体内容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今劳动模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引领企业前进和发展。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劳模的示范作用、劳模的向导作用、劳模的激励作用。

示范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当今劳动模范工作实践过程的展示让其他员工复制当今劳动模范的工作精神,从而带动着他们也走向典型和先锋的队伍;向导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的案例指引,和劳模回归群众基层的指导,引导企业其他员工积极、努力的工作,为企业奉献自己;激励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当今劳动模范鼓励和奖励,激发他们再接再厉的动力,使他们更上一层楼。综上所述,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包括当今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向导作用、激励作用,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的这三种作用,促使企业所有员工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示范作用

当今劳动模范对企业其他员工有着示范的作用,当今劳动模范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和企业主人翁的精神,那种无私奉献、忘我劳动的情怀,那种爱岗敬业、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品德,那种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意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思想和品德对企业其他员工都有着及其鲜明的示范作用。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示范,让企业其他员工摸得着、看得见,感觉他们所做的,我们也能做也能操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积极向前的动力。

(二)导向作用

当今劳动模范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的引导,让员工能能忘我劳动、立足本职,争创先进,展现出工人阶级的崇尚品格和时代风貌。当今劳动模范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展示着时代的特征,是企业其他员工的学习榜样,是引领他们不断前进的导航仪。当今劳动模范的导向作用还表现在当今劳动模范所担任的使命上,当今劳动模范还应该回归基层指导其他员工的工作,指导他们做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做企业的主人,指导他们勿忘自己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将企业其他员工也导向当今劳动模范的道路。

(三)激励作用

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的优秀品德和先进思想是企业激励其他员工的巨大力量,在企业中树立当今劳动模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打破人们安于现状的心态,鼓励着那些先进的员工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争取更上一层楼,鞭策后进企业员工的荣誉感,让他们勇于拼搏,奋起直追。

同时,在激励后进员工或者未评上当今劳动模范的员工时,还应该不断激励已评得当今劳动模范的员工,加强对当今劳动模范其他素养的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当今劳动模范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当今劳动模范能不断地接受各方的思想政治等教育,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始终保持者自身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包括当今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向导作用、激励作用,通过当今劳动模范的这三种作用,促使企业所有员工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当今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宣传,营造争创当今劳动模范的浓厚气氛

当今劳动模范是企业职工踏实工作、努力创新的一面旗帜,他们身上所反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有效引领者大家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发挥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和业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发挥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先是应该加大对当今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扩大当今劳动模范的影响力。

首先,应该通过企业职工大会、年中年终总结会、企业黑板报(删去)、宣传栏、增加“网络”等方式加大对当今劳动模范的宣传和学习力度,营造鼓励创造、崇尚知识、尊重当今劳动模范的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广大职工向当今劳动模范学习,争创当今劳动模范事迹,促进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其次,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大力宣扬当今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企业典型人物的“带领”、先进事迹的“引导”,促进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总之,宣扬当今劳动模范,褒奖先进事迹,营造企业争创先进的舆论氛围,凝聚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当今劳动模范评选制度建设,树立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当今劳动模范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企业职工都能成为当今劳动模范,当今劳动模范的评选必须通过科学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制度予以规制,其不但要对职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比,同时还要对职工的道德品质进行考核,从而选择出真正符合时代性、先进性的当今劳动模范,为企业“争模创先”文化树立正确的方向。

首先,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评比员工业绩及条件,坚持员工群众的参与,积极展开民主选拔。在评比当今劳动模范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实际,做到谁先进就评谁为当今劳动模范,为企业营造一个“时时都有带头人,处处都有新典型、行行都有领头雁”的文化氛围。其次,必须走群众路线,将评选重点置于一线员工中,加强知识分子和青年职工的树模和引导。积极主动在一线工人中树立典型、培育典型,让所有员工“学有所榜,赶有所标”。引导更多的员工争当先进,争当榜样。

(三)加强企业当今劳动模范激励机制建设,促进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永续传承

当今劳动模范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对当今劳动模范的关爱和奖励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激励当今劳动模范继续努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更多地关心当今劳动模范的生活和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当今劳动模范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有效的企业当今劳动模范激励机制。

首先,给予物质奖励和生活慰问。企业可以在重大节庆期间走访慰问当今劳动模范,尤其是那些需要救助的当今劳动模范,应该提升当今劳动模范的待遇,在就医购房、子女上学、学习深造、晋级晋职等方面给予当今劳动模范优先照顾。如被评上当今劳动模范者可得到公司一万元的经济奖励;享受子女毕业后回单位工作优先录用等等。其次,实现当今劳动模范付出跟回报相等,企业应该落实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当今劳动模范的企业发展政策,让当今劳动模范在精神上得到鼓舞。最后,给予当今劳动模范更多晋升机会和进修培养机会。被评选为当今劳动模范的员工可以免费得到企业的进修培训,并晋升他们的职位,甚至让他们成为公司的管理层。

(四)大力开展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构建当今当今劳动模范创建平台

发挥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企业就应该给予当今劳动模范发挥作用的平台。创建“创先争优”、“五比一创”、“安康杯”、“工人先锋号”、“学习型班组”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培养出新的当今劳动模范,构建当今劳动模范创建平台,不但造就新活动、新形式,引领企业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争当创新创效先锋、创先争优”等活动中来,不断鼓励企业职工主动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成效、见行动、上措施、想办法,提合理的有效的建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大力开展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构建当今劳动模范创建平台,积极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活力,提升企业员工的进取心,实现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加强劳模思维定式的转变,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强调效益

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当今劳动模范往往是无私奉献、默默工作的憨厚老实人,他们一般都不怎么说话,不大爱表现自己,总是任劳任怨,常常是那些干实事、能干事、能共事、能干成事、会干事、又不怎么出事的人。随着工人阶级的发展,劳模的内涵已深入人心,当今劳动模范往往是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的代名字,成为当今劳动模范的人基本是那些干重、险、累、脏、苦活的人。回顾我们历史上多少当今劳动模范,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登上劳模这顶“荣誉高塔”,那么就必须不断的工作,就得大公无私,就得少享受、多干活,不计名利,就图奉献。可是我们的当今劳动模范并不是天上的神,他们也是要食人间烟火,吃地上五谷杂粮的,他们都要求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他们都需要跟社会建立长久的、永恒的社会关系。可见,在宣扬当今劳动模范的无私奉献的同时,应该鼓励当今劳动模范有节制的无私,应该提倡他们改变旧时的观念,那种“累了坚持工作”、“病了坚持工作”的思想应该改变,因为,尽管我们社会需要大量的老黄牛,可是如果老黄牛都倒下了,又有哪些人甘愿作老黄牛呢?所以,在劳模进行无私奉献的同时,必须让他们懂得付出就得有回报的道理,也让企业领导知道劳模在进行辛苦工作和无私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们的良好物质生活应该得到应用的保障。必须通过他们的高水平生活质量去引导企业其他员工争当当今劳动模范,只有这样才能让劳模精神永续传承下去。这才是企业发挥劳模作用的真正目的。

总之,企业在讲究员工积极工作、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看中员工工作的效益,看到企业整体发展的效益。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效益观念也应该进入到企业的职员当中,必须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思维定式,让他改变无私奉献就是最优的思维,必须让他们知道效益才是最好的工作方式。所以,企业各级领导人必须挖掘出当今劳动模范真正的涵义,让全体员工明白效益的重要性,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必须讲究工作的效益。尽量让劳模的付出跟得到的回报相等,让他们不单单成为精神的富有者,同时还要让他们成为经济的富有者,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其他员工的积极工作和奉献,促进企业团结积极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劳模思维定式的转变,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强调效益的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当今劳动模范是企业职工认真工作的典范,是榜样。当今劳动模范在企业发展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应该加强对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的宣传,营造争创当今劳动模范的浓厚气氛;加强企业当今劳动模范评选制度建设,树立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加强企业当今劳动模范激励机制建设,促进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永续传承;大力开展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构建当今劳动模范创建平台。进一步弘扬当今劳动模范精神,发挥其模引领作用,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带动企业职工一起推动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总之,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能有效促进企业员工的团结上进,能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和谐建设,能有效促进企业业绩的稳步提升,能有效促进企业整体发展的快速猛进,发挥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张希智.企业当今劳动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有效性及途径探析

劳动合同的作用 篇7

关键词:施工合同,工程结算,作用分析

工程结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最终环节, 做好工程造价的结算控制工作, 具备显著价值作用[1]。然而, 从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的结算控制水平来看, 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 合同纠纷的发生率高, 无法选择适宜的施工合同类型, 甚至少部分施工单位自身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无法严格落实工程要求, 延迟交付使用期限, 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1 工程造价结算的现存问题

1.1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发现, 受工程造价预结算专业性的限制,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程造价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工作经验。少部分工作人员的工程造价预结算控制能力不足, 控制手段单一, 导致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 存在着一定盲目性, 最终, 造成工程造价预算失衡。同时, 缺乏专业的工程造价预结算控制人才, 也是施工单位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合同纠纷的发生率高

合同亦称协议, 作为约束当事人双方的法律文件, 合同条款与双方利益存在密切联系[2]。因此, 在签订施工合同后, 一旦双方对合同条款, 缺乏详细推敲, 或无法遵守时, 尤其是没有规定工程违约情况及违约责任时, 完成合同签订, 极易引发工程纠纷。同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没有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定时, 无法有效预防及化解工程的施工风险。

1.3 无法选择适宜的施工合同类型

从现阶段我国施工合同的类型来看, 主要包括: (1) “成本+酬金”合同。指项目投资方提前向承包方支付工程成本, 同时, 按施工合同规定期限内, 支付施工酬金的施工合同, 报酬低, 主要适用于风险高、新型工程项目及施工期限短的工程项目[3]; (2) 可调价格合同。指项目投资方规定可调整的工程造价范围的施工合同, 合理均摊施工风险, 适用范围广, 属于常见施工合同类型; (3) 固定价格合同。指要求工程承包方承担所有施工风险, 同时, 积极预防其他波动性因素的施工合同, 报价高, 主要适用于施工技术简单、工期短、无法精确计算工程量及小工程量的工程项目。三种施工合同类型, 各有特点, 各有利弊,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施工风险。

2 施工合同管理对于工程结算的作用

2.1 降低合同纠纷的发生率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设立、变更及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受法律保护, 合同条款与双方利益存在密切联系。从广义角度来看, 合同指法律部门中明确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协议;从狭义角度来看, 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 甚至债权合同[4]。施工合同, 属于典型有偿合同。合同纠纷, 指由于合同生效、履行及变更等行为, 引发双方当事人的争议行为, 其范围涵盖合同终止的整体过程。因此, 要求相关技术人员, 加大对于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严格审查合同的严密性及合法性, 以“通用合同条款”为主, 全文引用, 禁止删减, 以“专用合同条款”为辅,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认真修改, 详细补充, 最大程度降低合同纠纷的发生率, 保证工程施工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2.2 有利于选择适宜的施工合同类型

从现阶段我国施工合同的类型来看, 主要包括: (1) “成本+酬金”合同; (2) 可调价格合同; (3) 固定价格合同。其中, 可调价格合同, 作为常见施工合同类型, 能合理均摊施工风险, 适用范围广, 市场普及度高, 具备显著价值作用[5]。因此, 要求工程项目投资方及承包方,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结合工程的地理环境、复杂程度、项目竞争、工期及规模情况, 选择适宜的施工合同类型。同时, 施工合同类型选择完成后, 要严格落实工程要求。

例如:在某高层住宅工程中, 投资及承包双方以固定价格合同为施工合同类型, 因承包方缺少主动性, 受施工期间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造成工程资金运作困难, 勉强完成工程目标。在工程结算时, 承包方无视施工合同, 强行均摊其他费用, 因此, 投资方以固定价格合同条款为依托, 要求承包方承担材料风险, 有效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2.3 有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管理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建筑市场主体的权力及义务, 以施工合同为主, 完成确立。因此, 施工合同, 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 具备显著价值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为了保障施工合同制度的推广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因此, 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 以施工合同管理为切入点, 整顿建筑市场, 加大对于施工合同履行的重视力度, 例如:针对少部分资金到位不及时的工程项目, 延迟办理工程报建手续, 禁止组织项目招标, 禁止办理施工许可证, 同时,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施工合同管理体系, 详细规定工程竣工结算的时间, 将合同条款与自身义务相融合, 树立合同意识。

2.4 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 以持证上岗制度为切入点, 组织相应的资格证考核, 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提高施工合同的管理效率。近年来, 我国已全面实行“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 效果显著, 一定程度解决了专业人才缺口的问题。其中, 注册造价工程师, 作为工程造价的主要管理人员, 其工作职责为:做好工程项目的造价工作, 妥善管理施工合同。

3 结语

从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的结算控制水平来看, 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 合同纠纷的发生率高, 无法选择适宜的施工合同类型, 甚至少部分施工单位,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无法严格落实工程要求, 延迟交付使用期限, 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埋下质量安全隐患。因此, 要求相关技术人员,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 转变传统理念, 加大对于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以法律法规为基础, 降低合同纠纷的发生率, 有利于选择适宜的施工合同类型, 明确施工价款形式, 有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管理市场, 保证建筑市场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促进工程项目人才团队的建设, 以持证上岗制度为切入点, 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 增强自身技术水平, 积极引进科学的合同管理理念, 便于解决在工程结算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玉华.浅议施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J].门窗, 2015, 04:249-250.

[2]刘宏.施工合同管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5, 08:25-28.

劳动合同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施工合同;工程造价;意义

随着计价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施工合同的管理面对着更多新的挑战。文章将从施工合同的概念及其管理特点、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并促进施工合同管理的完善。

1.施工合同管理特点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施工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因而施工周期越来越长。施工合同管理是对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工程投资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施工周期越来越长导致施工合同管理的周期也越来越长。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它要求造价人员不仅要能够清楚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还要求造价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工作,它不仅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还要对工程投资以及工程信息管理进行管理,非常复杂。施工合同经常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发生变更,并且这些变更都是不能提前预见的,因此施工合同的管理可变性非常大,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工作,它不仅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还要对工程投资以及工程信息管理进行管理,非常复杂。施工合同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施工合同涉及范围比较广,实施时间长,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可变性大。一旦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有效地对施工合同进行管理,就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施工合同的影响因素都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性。

2.合同管理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2.1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施工合同管理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建设中签订公平公正、条理清晰、权责明确的施工合同,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如果施工合同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那么久不能够保证双方的经济利益都得到保护,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的另一方必定不会配合施工工作,或者是对于应该给付的工程款项不予结算,从而严重拖延了施工进度。只有在工程建设中签订公平公正、条例清晰、权责明确的施工合同,才能够保证工程造价的公平性、合法性以及合理性,明确承包方与发包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从而防止双方之间因为经济利益而发生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有效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与管理。在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签订完施工合同之后,要管理好施工合同,首先,要将合同原件、事后签订的补充协议、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有关工程造价的各种文件图纸进行安全完整的保存,其次,要在工程建设中时刻关注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保证合同双方都能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享有自己的权利。

2.2有效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与管理是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工程预算中,用于施工材料的采购费占据了工程预算百分之七十的比重,如果不能管理好施工材料的造价,那么就不能有效地控制与管理好整个工程的造价。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施工材料种类越来越多,新型材料层出不穷,供应渠道多种多样。在工程建设中,尤其是装修工程中,施工材料的用量非常大,造价昂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造价。针对此种情况,施工单位应该慎重选择施工材料。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时,施工单位应该随时关注建材市场的动向,第一时间掌握材料市场的第一手资料,选择信誉比较好的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从而控制好施工材料的预算。在工程建设中如果由于业主的原因需要更换施工材料的,施工单位应该及时将已经购买到的施工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

2.3完善工程量定额计价模式

如果将要建设的工程规模不大,施工难度比较小,施工工期比较短,现实中通常会采取定额计价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缩短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定额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量比较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须在施工合同中标注工程的定额值、施工材料的种类以及价格、取费标准等相关信息。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工程造价,在招标文件中可以规定承包人以综合单价以及综合合价的形式进行包干。综合单价以及综合合价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工程建设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施工合同的签订时,招标方以及投标方还应该明确规定清单中未列出的项目的单价。通常来说,如果未列在清单之上的项目与清单中的项目有相似之处,那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清单中对应项目的费用;如果未列在清单之上的项目与清单中的项目没有相似之处,那么可以采取定额计价模式。在现实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中标人在采取定额计价模式时将清单中已有的相关费用进行重新计算的情况,经常会导致双方之间发生纠纷。为了避免双方之间因为定额计价而发生矛盾,在进行施工合同的签订时,双方应该事先就此问题达成合意,并将双方合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于施工合同之中。

3.结束语

施工合同是明确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必须要重视施工合同的管理问题。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它要求造价人员不仅要能够清楚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还要求造价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相关人员应该重视并促进施工合同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福民.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J].管理研究,2013

上一篇:电能的输送教案下一篇:名人名言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