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网络程序工作职责(通用6篇)
录
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程序
一、医疗器械的采购程序......................................................1
二、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程序............................................2
三、医疗器械入库储存程序....................................................3
四、医疗器械产品在库养护程序................................................4
五、医疗器械产品配送出库复核程序............................................5
六、医疗器械配送退回处理程序................................................6
七、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处理程序............................................7
八、医疗器械拆零和拼装发货程序..............................................8
九、医疗器械运送程序........................................................9
十、医疗器械进货退出程序....................................................9
十一、证照资料的收集、审核、存档的程序......................................9
医疗器械管理操作程序
一、医疗器械的采购程序
a、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商品采购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采购行为的规范。b、范围:适用于医药商品采购的环节与行为。
C、责任:采购员、质管员、采购资金管理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d、程序:
(一)、采购计划的制定程序
1、采购部门计划员根据实际库存消耗制定、季度或月份进货采购计划。
2、采购计划提交采购小组(采购部、营销部、质管部、财务部人员组成)讨论、修改、审定。
3、质量管理机构对计划所列商品合法性及其供货渠道的质量信誉与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
4、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各类别采购人员具体执行。
5、临时调整采购计划、审批程序同1—4条。
6、每月召开采购部门与营销部门、质管部、配送中心的联合会议,沟通商品在销售、使用、储运环节中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购进计划。
(二)、合格供货单位的选择程序
1、采购部门应协助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和更新“合格供货方”资料档案。
2、首营企业按有关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
3、对拟采购的医疗器械,查看其合法的产品注册证,了解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履行合同的能力。
4、对拟采购进口医疗器械,收集国外厂商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注册的证书,收集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及进口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质管机构的红色印章。
5、根据购货计划表,以“合格供货方”档案中拟出需采购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供货单位。
6、相同品名、规格的产品应择厂、择优、就近进货。
(三)、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
1、各类别采购员应严格执行业务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2、标准合同应明确签订以下质量条款: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附产品合格证;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进口产品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3、与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的供应商采取传真、电话等方式订货须建立非标准合同采购记录,对所订产品的质量有简明约定。
4、要求供货方提供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明确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负责期、包装标志、包装要求等合同条款。
5、按《经济合同法》签订一般合同条款。
(四)、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程序
1、采购部门根据用户和患者的需要及生产单位提供的产品资料,提出申请,填写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
①、收集生产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质量标准;法人授权委托书;业务代表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物价批文。
②、收集药品说明书、样品、首批到货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以上资料需盖该生产企业的红色印章。
2、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经采购部门、物价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收集的资料报质量管理机构审核。
3、质管机构审核(必要时去现场考察),签同意意见。
4、报分管质量经理审批、签字。
5、按采购程序执行。
二、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质量检查验收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入库验收制度的执行。
(二)、范围:医疗器械质量检查验收岗位。
(三)、责任:采购员、验收员、质管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四)、程序:
1、验收员凭通知医疗器械入库凭证(合同、销退通知单、运单、有关证明文件等)对入库医疗器械逐批按《质量检查验收管理制度》和有关医疗器械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2、验收时,首先清点大件,要求到货与入库凭证相符,然后对照入库凭证所列项目逐一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名、批号、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产品注册证号、注册商标、合格证等。
3、按抽样规定进行抽样,并对抽样品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4、验收完毕后,对抽样品及包装进行复原并在包装封口处封签,及时填写产品入库验收记录,做到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5、医疗器械须货到一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特殊产品须半个工作日验收完毕,电脑打出入库单,并签名负责。
6、如遇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器械或对其质量有疑问的医疗器械,坚决实行质量否决权,拒绝入库。填写拒收报告单通知质管员进行复验,凭复验结果做出入库或退货处理。
三、医疗器械入库储存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入库储存的标准操作程序。
(二)、范围:所有验收完毕待入库的医疗器械。
(三)、责任者:保管员、养护员、验收员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四)、程序:
1、保管员凭运输组的运输凭证收货,医疗器械入待验区,立即通知验收员。
2、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入库单进行项目、数量的核对,核对无误后在电脑上签名确认输入电脑库存,建立库存明细帐,将电脑打出的入库单分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医疗器械进行入库储存。
3、医疗器械按规定的储存要求专库、分类存放。
4、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中。
5、按产品类别分区存放,分批号按效期的远近分开堆垛。
7、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并按“五距”(医疗器械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要求规范操作。怕压医疗器械应控制堆放高度。
四、医疗器械产品在库养护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在库养护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在库养护规定的执行。
(二)、范围:所有在库医疗器械。
(三)、责任者:保管员、养护员、质管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四)、流程图:
实物与医疗器械入库单
↓
保管员复核后上货架
↓
依规定养护员实施在库医疗器械质量养护
↓
建立完整在库医疗器械养护记录
(五)、程序
1、仓库设备设施规定
(1)、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置相应的仓库(2)、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室内仓库
(3)、库区地面平整,无积水和杂草,无污染源。
(4)、企业药品储存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办公生活区应分开一定距离或有隔离措施,装卸作业场所有顶棚。
(5)、企业有适宜产品分类保管和符合产品储存要求的库房。
(6)、企业应根据所经营产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7)、库房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8)、库区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
(9)、仓库应划分待验库(区)、合格品库(区)、发货库(区)、不合格品库(区)、退货库(区)等专用场所,以上各库(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
(10)、仓库应有保持医疗器械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11)、仓库应有避光、通风和排水的设备。(12)、仓库应有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13)、仓库应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备。(14)、仓库应有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
(15)、仓库应有适宜拆零及拼箱发货的工作场所和包装物料等的储存场所和设备。(16)、企业储存特殊管理的产品的专用库(区)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措施。(17)、企业应在仓库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验收养护室。
2、医疗器械养护的规定:
(1)、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
(2)、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检查在库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配合保管人员进行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日应上午9︰30—10︰30、下午3︰30—4︰30各一次定时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记录。
(3)、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4)、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对库存医疗器械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即入库三个月的医疗器械按“三、三、四”的原则,按季巡查,重点品种按月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医疗器械、易变质医疗器械、已发现质量问题医疗器械、储存时间较长的医疗器械,应抽样送检。
(6)、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悬挂暂停发货牌并及时填写复检通知单通知质量管理机构复查处理。
(7)、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于每月5日前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医疗器械等质量信息。
(8)、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负责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仓库在用计量仪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
(9)、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扫除和消毒做好防火、防潮、防水、防热、防毒、防虫、防鼠、防污染工作。
五、医疗器械产品配送出库复核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商品出库复核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
(二)、范围:所有即将出库的商品。
(三)、责任者:保管员、养护员、发货员,复核员、配送中心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出库复核程序
1、医疗器械出库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由仓库发货员依照业务部门开具的配送凭证准备相应的货物。
2、发货员按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发货完毕应在配送凭证上签名,以示负责。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1)、医疗器械包装内有异常响动
(2)、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4)、医疗器械已超出有效期。
3、复核员按配送凭证上所列项目逐项复核商品品名、规格、数量、厂牌、批号、有效期、件数及质量情况和配送单位等。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标志清楚。
4、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完毕,复核员应在配送凭证上签名,并立即建立出库复核记录,该记录应包括配送单位、品名、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灭菌批号、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
6、复核完毕医疗器械应放在发货区待发。
7、进口医疗器械应随货附符合规定的盖配送中心原印章的进口审批文件复印件。
8、发货员统计件数填写运输单,把待发医疗器械交与运输员,签回运输单存查。
六、医疗器械配送退回处理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配送退回的处理程序,保证医疗器械储存和销售的质量。
(二)、范围:适合公司所有销售医疗器械。
(三)、责任者:业务部门经理、业务员、质量验收员、退货医疗器械专管员,质管部有关负责人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四)、程序
1、客户提出退货要求,由业务员填写退货通知单报部门负责人审批后,通知门店退 6
货、保管员收货、运输组带货。
2、退货保管员收到门店的退货医疗器械后,认真核对医疗器械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销售日期以及退货数量、原发票号等,核对无误后,进入销货退回区。
3、退货专管员按退货通知单清点无误后,登入“配送退回医疗器械台帐”,并通知验收员验收。
4、验收员按医疗器械验收的程序对退回医疗器械进行验收,认真做好退回医疗器械验收记录。
6、配送退回医疗器械经验收合格的入合格库继续销售,验收不合格的则按不合格的确认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七、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处理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程序
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2、(1)在库养护检查,出库复核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挂黄牌暂停发货,养护员填写“质量复查报告单”报质管部。
(2)、质管部立即进行电脑停售,并填写“停售通知单”报业务部门。
(3)、质管部经复查确认合格的则办理电脑解除停售手续,并填写“解除停售通知单”送业务、仓储部门摘去黄牌继续销售;确认不合格的,则由业务员办理“不合格品移库单”,商品移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已配送出库的,由业务部门发出“产品收回通知单”进行回收。
3、配送退回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
4、经确认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质管部根据《医药商品调拨责任制》的规定,明确鉴 7
定处理意见,即:由供货方负责的按退货处理,由业务部门填写“进货退出通知单”,通知配送中心退货;超出供方负责范围期限的按报废处理,由保管员填写“报损审批表”,报业务、质管、财会部门审核,由总经理审批报损。
5、已办理报损审批手续的报废医疗器械,定期由保管员列出清单,质管部写出“销毁医疗器械报告”(附销毁产品的清单),经分管业务经理审批和有关部门核对签字后,由质管部组织人员进行销毁,销毁过程质管部应做记录,特殊管理医疗器械的销毁应报药监部门监毁。
6、各级医疗器械监督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和文件通知,禁止销售的医疗器械,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7、质管部建立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报损、报告、销毁记录等内容的质量问题档案。
8、每半年质管部应会同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情况分别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写出汇总分析报告,报分管质量、业务和储运的副经理,作为进行医疗器械质量分析和质量责任划分的依据,并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
八、医疗器械拆零和拼装发货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拆零和拼装发货的标准操作程序。
(二)、范围:涉及拆零和拼装的所有医疗器械。
(三)、责任者:保管员、发货员、复核员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程序负责。
(四)、流程:
1、整件医疗器械拆零后,应保留箱内合格证,并在其外箱无标识或字迹的醒目位置粘帖“拆零”标识后归原货垛;拆零后未留原箱的剩余医疗器械则应与合格证一起上拆零货架,建立货位卡。
2、发货员将发好的拆零医疗器械集中在拼箱配货区。
3、复核员按发货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核对,并做好出库复核记录。
4、复核无误后,按商品的属性、类别、包装情况进行归类拼装。(易破损、污染的医疗器械应与其他医疗器械分开存放)。
5、拼装完毕,应在拼装箱上粘贴标明拼装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数量、配送单位等项目的拼箱证,以便查对,8
6、将拼装好的医疗器械存放发货区,填写运输单,送运输组安排运送。
九、医疗器械运送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运送的标准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的运送及时安全有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完善服务体系。
(二)、范围:所有在发货区的待发医疗器械。
(三)、责任:保管员、发货员、运输员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四)、程序:
1、运输员根据各库报送的运输单,按配送门店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待运商品的件数。
2、按路程长短和需运的单位与商品件数合理安排车辆,做到待发商品当天内送达各客户。
3、根据有关规定与客户办好货物交接手续,签回运输单据。
十、医疗器械进货退出程序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进货退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退货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
(二)、范围:适用公司所有进退产品。
(三)、责任:采购员、销售员、质管员、保管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四)程序
1、医疗器械进货退出应征得供货单位同意。
2、由采购人员填写“进货退出通知单”,写明退货原因、退货地址、收货人等。
3、“进货退出通知单”报质管部审核,采购部经理审批后打印进货退出凭证送配送中心。
4、配送中心凭进货退出凭证和“进货退出通知单”办理退货手续。
十一、证照资料的收集、审核、存档的程序
(一)、目的:建立证照资料的收集、审核、存档的标准操作程序以规范证照资料的管理和保证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
(二)、范围:供购货方的合法性与所经营商品的合法性凭证。
(三)、责任:采购员、销售员、质管员、验收员、档案员及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四)、程序:
1、由采购人员对拟建立业务关系的供购货单位和拟购进商品的合法性证明按规定收齐,初审后送质管部复审。
2、质管机构对采购员提供的证明文件按规定要求认真审核。
3、审核合格后按档案管理要求由质管机构建立商品合法性质量档案,采购部门建立企业供购货单位档案。
4、质管机构建立审核合格的供货单位及商品目录。
5、质管和采购部门建立的档案按公司规定定期归档保存。
十二、质量事故上报处理程序
(一)、目的:为保证质量事故能及时上报处理,根据有关制度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所有环节产生的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
(三)责任:与质量事故有关的岗位人员及其部门负责人。
(四)程序:
1、质量事故发生后当日必须上报质量管理部,重大事故还须同时上报总经理。
2、质管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现场,查清原因。
3、质管部于两天内向总经理做书面汇报。
1 新农合管理程序
1.1 新农合管理评估
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收集新农合资料,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及有关政策规定, 对新农合工作作出大概推断, 理出管理思路, 为新农合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1.2 新农合管理诊断
根据新农合评估, 分析参加新农合群体表现的特点, 做出新农合管理上的诊断。诊断如下:
1.2.1 参合农民患者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 特别是对市级大医院的陌生恐惧、紧张焦虑、羞涩无助、忧心忡忡, 较城市患者更胜一筹。
1.2.2 参合农民对自己的健康不重视, 因资金短缺“小病不治, 大病硬拖”的现象较普遍。很少主动的到医院来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1.2.3 参合农民文化程度偏低, 理解和接受能力差, 对医护人员依赖性极高。把渴望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注意事项等的信息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
1.2.4 参合农民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养成。不良卫生习惯大多对其所患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不利。
1.2.5 参合农民所患疾病多为器质性病变, 病种多, 病情重, 情况复杂, 对一些介入性操作 (如导尿、灌肠等) 怀羞涩、恐惧等心理。
1.2.6 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全面, 担心得不到相关比例的报销。报销外的花费依然不小, 延误农活等复杂心理并存。
1.2.7 医护人员没有吃透可报补、部分报补、不给予报补规定的政策精神, 在政策掌握上存在偏差。
1.2.8 医护人员认为该群体理解、接受能力差, 和他们交流存在障碍, 于是乎随便做做就行了。
1.3 新农合管理计划
根据以上新农合诊断, 制定新农合管理计划, 保障参合农民的因病施治, 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具体计划如下:
1.3.1 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1.3.2 宣传动员, 统一思想。
1.3.3 加强诊疗服务, 规范管理。
1.3.4 精心组织, 建立考核制度。
1.4 新农合管理实施根据新农合管理计划, 逐步扎实实施。
1.4.1 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更好的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做好我院的新农合管理工作。医院成立了“新农合管理领导小组”, 实行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抓的领导责任制, 实行统一领导, 逐级负责, 积极做好参合患者的医疗服务工作。把落实新农合制度, 规范和严格控制新农合医疗费用, 纳入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4.2 成立新农合管理办公室
具体承担相关工作, 遵循“把握精神, 吃透政策, 大力宣传, 稳步推进, 狠抓落实”的总体思路, 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多次举办全院性新农合政策专题培训。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 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和各项政策, 努力为广大参合农民患者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要求全院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感, 高度的主人翁态度积极投入到新农合的服务工作中去。
1.4.3 设立新农合服务窗口
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相关管理规定, 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患者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
1.4.4 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坚决控制药品费用比例, 在临床用药中, 坚持做到因病施治, 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 热情为参合农民患者服务。严格按照新农合药品目录用药, 便宜药能治好的决不准用昂贵的, 国产药能解决的问题决不用进口药, 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 彻底降低参合农民患者的医疗费用。每月对参合农民患者住院费用、用药情况、大型检查、病历书写等进行详细检查, 一旦发现违规行为, 立即对责任医生和相关科室给予处罚。
1.4.5 强化监管, 多措并举
成立新农合专家组, 对新农合住院患者做到“四查四看”:一查患者, 看人、证是否相符, 防止冒名顶替;二查病历, 看病历记录与医嘱执行是否真实, 病情诊断与检查治疗是否相符、合理, 防止弄虚作假;三查处方医嘱, 看手术、检查、药品、材料是否规范, 防止过度医疗行为;四查费用清单, 看医疗价格是否符合规定, 防止乱收费。将医疗行为规范和费用控制的具体指标落实到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护人员, 做到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随时掌控。同时, 还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诊疗方案, 以此来规范和管理参合患者的诊疗服务流程, 落实履行职责。
1.4.6 不断完善新农合管理的软硬设施
随着新农合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扩大范围, 逐步完善了新农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随时掌控, 为此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和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微机操作员以应对逐渐增多的参合患者的诊疗需求。
1.4.7建立健全新农合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努力提高新农合患者可报销费用比例, 切实减轻新农合患者的医疗负担, 让农民朋友真正受益, 新农合用药目录手册, 临床医生人手一册;制作新农合宣传单及宣传彩页, 就诊患者人手一册;制作参合患者就诊流程图, 分别放置于门诊楼和住院楼前;各科室护士站及病房张贴温馨提示;住院登记处在住院通知单、科室住院患者一览表、住院病历上盖有明显的新农合专用章标识, 尽可能地方便参合患者就诊, 使参合患者处处感受到新农合的温暖。建立了新农合患者就诊流程, 对危重、急诊、大手术后或接受新技术、新疗法、新开展手术的患者, 以及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 开设了新农合绿色通道。建立了新农合管理流程、新农合管理考核细则、新农合即时结算流程, 并在院周会上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新农合的具体工作作进一步强调, 引起全院职工的高度重视。
1.4.8 改善就诊环境
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村患者, 努力改善就诊环境, 病房、就诊大厅、院内绿化等都进行了大调整和装修。全院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无障碍、一站式”服务口号, 在住院病区内为患者免费提供热水、一次性口杯及代步轮椅等便民措施;全院更是把能否做到对农村患者“主动问一声, 需要扶一把”, 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对患者“多一份微笑, 少一点冷淡;多一些耐心, 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解释, 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关爱, 少一点冷漠”, 充分让农村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并且在病区开设了健康园地, 定期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为参合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进行治疗配合指导, 以及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知识示范和健康咨询指导等。帮助参合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疾病的心态, 改变不良习惯, 改善生活质量。
1.4.9 加强宣传和引导
为让参合患者就诊舒心, 住院放心, 离院报销省心, 医院开辟了新农合就诊绿色通道, 在大厅设立咨询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流程图, 让参合患者减少问寻时间, 提高就诊效率。同时, 医院还设立了患者投诉意见箱, 主动接受参合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地改进我院的诊疗服务和管理方法。
1.5 新农合评价
对以上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价, 对未达目标的计划要重新进入下个程序。
1.5.1 巩固达标, 阶段提高
在新农合管理小组的组织领导下, 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服务质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院今年实现全市直接补偿, 据不完全统计, 一年来我院共接诊参合农民患者5 000余人次, 使用护理程序管理新农合工作, 在2008年第四季度参合农民在我院报补比率全市最高, 目录外用药比例全市最低。我院的新农合合作, 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好评, 满意度在97.5%, 参合农民也随之增加, 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目标。
1.5.2 克服困难, 落实垫付报补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新农合工作规范、高效、便民、有序的开展, 确保参合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合医疗服务, 从2008年3月份我院开始对淮上区新农合患者实行即时结算工作, 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今年我院又主动与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联系, 实现直接补偿, 得到了参合农民的高度赞扬, 同时也提高了我院两个效益。
2 利用第二次管理程序, 解决新农合新问题
2.1 努力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报销补贴比例, 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在药品和器械配置时考虑新农合目录。
2.2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争取为参合住院人群建立随访档案, 做到出院后定期随访, 指导用药及保健, 使新农合医疗服务向健康保健、预防延伸。
2.3 加强对农村医疗扶持, 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 向乡卫生院延伸, 使市级医疗水平通过基层服务于广大群众。通过义诊、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健康教育活动。
2.4 加强监督管理。以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制度。及时向各级新农合管理中心通报各种信息, 更好地为新农合基金良性运转提供第一手资料。
2.5 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做为院新农合服务机构, 主动学习、领会新农合政策, 加强向各级新农合管理中心学习、沟通, 努力为参合群众提供便捷、规范、公正的新农合政策服务, 同时, 做好参合人群、医院、农合基金之间的桥梁, 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
为加强我单位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和对相关人员的考核,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目的:
充分贯彻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该法规,充分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职责,促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展开,促进相关人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法规知识的掌握和落实的自觉性,提高相关人员处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工作能力,提高相关人员处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我院相关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水平的自觉性,和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水平。
二、考核内容
(一)各相关科室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法规的学习情况。(二)各相关科室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法规的落实情况。(三)各相关科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四)各相关科室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不合格整改情况。(六)其他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情况。
三、考评程序
(一)每年不定期(至少一次)组织人员,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考评。(二)当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事件处置结束,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一次考评。
(三)发生疑似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事件处置结束,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一次考评。
为确保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特制定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一、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责任报告意识,努力做好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直报、因病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三、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双休日、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医生发现传染病报医院总值班室,由医院总值班室通知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
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的原则,当发现传染病人,病源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时限进行报告。
五、疫情直报人员熟练掌握传染网络直报系统,严格按照当日确诊的传染病当日进行网络输入,认真审核、及时、准确录入传染病报告卡,确保传染病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
六、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因病死亡报告 等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登记。
七、做好资料备份工作。每月将传染病疫情导出后,以电子文档保存。
八、加强疫情自查、核对,不漏报、迟报、瞒报、谎报、误报疫情,确保县、乡、村三级疫情相符。
一、患方投诉程序
1、投诉渠道
患者及其家属(以下简称为“患方”)对医疗过程、结果有异议时,可以与临床医师及科室领导沟通,也可以向门诊部、医务科、院办、党办等职能部门,以及院领导投诉。临床科室或职能部门接到患方投诉后,根据患方投诉内容可进行相关简单处理。复杂或争议较大的医疗纠纷,应及时向主管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为“职能部门”)移转相关材料和投诉信息,使医疗纠纷进入规范的处理程序中。
2、投诉方式
患方的投诉方式可以是口头或者书面,如:面谈、电话、信访以及电子邮件等。投诉电话4505409(工作时间内)
3、投诉接待时间
患方投诉一般应当在工作时间内,由相关职能部门接待,特殊情况在工作时间外,由医疗机构指定部门或总值班接待。
二、职能部门接待程序
1、患方来访时,应做好接待服务工作,作好投诉接待记录,其中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就诊科室、投诉人姓名及其与患者的关系、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反映相关科室和个人的主要问题等情况、事实经过及投诉要求等。投诉接待记录要有投诉人签名,注明时间。妥善保存患方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如门诊病历、处方、收费单据、其他医疗机构病历、诊断证明、病理报告、X光片等),可以应患方要求向其出具签收证明。
2、根据患方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其对有关病情及诊断治疗情况的认识,安排临床科室的有关负责人和当事医务人员,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与患方进行沟通、说明解释有关诊疗情况。
3、向患方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应当向患方提供《医疗纠纷告知书》,说明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包括复印病历、尸检建议等)及医疗机构答复时间。
4、负责安排保管医疗纠纷所涉及的证据(病历、护理记录、实物、X 光片、病理片及蜡块等)。
应患方要求或主动向患方建议封存病历,封存病历可以是复印件,也可以是原件。如果患方坚持要求封存病历原件,应当在封存之前,将全部病历材料予以复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在患方代表、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在场的情况,在医疗机构病案管理部门场所或处理医疗纠纷职能部门复印病历,将复印件装入“封存病历
专用档案袋”,粘封档案袋后,在该袋上的骑缝处由患方代表签署姓名及封存日期后,使用透明胶带在各骑缝处粘贴封存。封存件由职能部门负责保存,以备医疗事故鉴定组织和公检法等机构使用。职能部门应当向患方出具一式两份的封存证明,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患方要求复印或封存病历时,医疗机构应按国家规定审核患方身份,核对签名的患方代表身份,留存患方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患方按规定要求复印、复制有关病历资料,应当支付相应的复印病历资料的费用。
5、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职能部门应当向患者近亲属提出尸检建议,告知其有要求尸检的权利。
患者死亡后家属提出异议,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近亲属提出尸检建议。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填写尸检申请书并签字,患方未填写尸检申请书,视作其不同意尸检。也可邀请非医疗机构人员在场证明告知尸检的相关过程,或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留取告知证据。尸检应当在患者死亡后四十八小时以内进行,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尸检可以延长至七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任何一方拒绝进行尸检,或拖延尸检时间超过法定时限,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
尸检费用可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但患者家属要求患者所在医疗机构回避,联系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尸检,可作为例外情况。尸体运送费、保管费的支付可根据生效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或者是法律诉讼判决而定。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尸体存放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不处理尸体的,医疗机构向患方进行告知,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医疗机构可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医疗机构内部调查程序
1、科室调查
职能部门接到患方投诉后,应尽快将患方的投诉材料转交涉及的有关科室主任;科室领导应尽快组织调查、分析讨论工作。
(1)当事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整理有关事件经过,书写病历摘要或诊疗经过。涉及多个科室,应当由各科室分别书写,再由主要诊疗科室负责根据各科书面材料整理完成一份反映整个诊疗经过的病历摘要或诊疗经过。
(2)组织全科医生或相关人员就患方投诉所涉及问题,进行科学、客观、认真的分析讨论,针对本科诊疗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科室的处理意见归纳总结为书面材料,经科主任签名认可后上交职能部门。(签名后上交职能部门,便于档案管理)。
科室调查工作原则上应在七日内完成。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科室应提前告知职能部门并书面说明原因。职能部门负责督促科室、个人完成调查工作,并对其进度、完成情况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向患方进行沟通说明。
(3)职能部门可安排适当的时间,由科室负责人与患方代表进行沟通,就有关医疗纠纷涉及主要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说明、解释,完成首次答复,原则上不超过七日。患方可以进行记录。患方代表在与科室沟通后,仍存有异议或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可以根据患方意见进行书面汇总),继续向职能部门反映。
2、职能部门提请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
职能部门对医疗纠纷可以进行必要调查,包括咨询相关临床专家、法律顾问(律师等)。组织临床科室与患方进行沟通后,仍不能达到共识时,应及时提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分析、做出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结论性意见。结论性意见一般在患者投诉书提出之日起三十-六十日内做出,送达患方,一式两份请患方签收(或者留取患方收到结论的相关证明资料),患方和医疗机构各保存一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分析的结论性意见,只代表医疗机构一方的结论或观点,不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患方仍有权利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程序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四、医患双方的和解
1、医患沟通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就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部分医疗纠纷中,患方情绪比较激动、难以沟通,应避免患方与当事医务人员直接接触,相关沟通程序可由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主任或指定负责人完成。
2、和解
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应当签订一式两份的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建议:和解协议书最好经法院出具调解书)。
医方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患方应当是由患者本人或者是其法定监护人、患者授权委托人。死者近亲属(应当是依《继承法》规定死者全体第一顺序继承人授权的代表人)签字,并留存相关人员身份证明材料。
部分医疗纠纷争议不大,经沟通、协商,由临床科室或医务人员自行向患方做出数额较小的补偿,达成的和解,应当有职能部门参与,签订协议书,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法院诉讼的庭审过程中也可以经“法庭主持调解”。
3、第三方调解
目前社会有多种第三方的调解机构,由政府联合机构、司法局、各种学会、协会、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代理公司等,成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作为第三方进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缓和医、患双方“非此即彼”的尖锐矛盾,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医疗机构具体情况分析、研讨,选择相应方式实施。
五、医疗纠纷鉴定
医疗纠纷鉴定有利查清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利于解决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积极主张。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1)鉴定的提起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向医学会提起鉴定: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交由、人民法院委托。医疗机构首先应当申请地区、市级医学会鉴定。法院委托可不受《条例》限制,也可以直接向省、直辖市级医学会委托。鉴定费由申请鉴定一方预先缴纳,或医、患双方各自预先缴纳一份。
(2)鉴定的受理和材料准备
医学会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五日内,通知医疗机构和患方提交鉴定所需材料,医疗机构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提交材料,材料包括病历摘要(一式十份)、书面陈述及答辩意见(一式十份)、病历原件及相关资料(各种影像片子、病理切片等),以及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向鉴定专家提交的文献、教科书相关资料。
(3)鉴定专家的抽取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专家鉴定组组成人数应为三人以上单数,医学会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涉及学科来决定鉴定专家人数,多数情况下是三—五人,也有七—十一人的情况。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参加鉴定的主要学科专业的专家不得少于全体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医疗机构可以在申请鉴定时,或者在医学会通知抽取鉴定专家时,提出主要学科的专业。
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医学会申请鉴定专家回避: 鉴定专家是本案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机构当事人或者患方的近亲属
鉴定专家与本案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鉴定专家与本案医疗事故争议医、患双方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4)鉴定会的准备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患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三人,医疗纠纷相关科室应安排科室主任或当事医务人员(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以及负责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准备参加鉴定会。如果涉及多个科室和当事人超过三人时,当事医务人员可以到鉴定现场,在鉴定会场外等待专家提问.在鉴定会召开之前,职能部门应组织临床科室及法律顾问认真讨论,准备答辩陈述材料及参加鉴定会发言和回答专家的提问。
(5)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
进入会场的顺序为先患方后医方,在鉴定会场上医方遇到认识的鉴定专家请勿打招呼、致意。
鉴定会开始后,患方先陈述十五分钟,医方再陈述十五分钟。医疗机构陈述中,由主管医生先向鉴定专家汇报病情简介(诊治过程),科室主任做补充,职能部门或律师进行答辩,注意时间分配不要超过时限。
医、患双方陈述后,进入专家提问环节。最后,医、患双方还有各自的五分钟的最后陈诉时间,医方可以将专家提问的问题进行整理,尤其是对医疗机构不利的问题,做出答辩回答。
鉴定会不是法庭,也不是辩论会,医、患双方在鉴定会上不能直接对话,所以对患方提出的问题可以不予回答。鉴定专家的提问,则必须回答。对鉴定专家提出的问题,仅做客观回答,不需进行过多的解释,更不要向鉴定专家反问。鉴定会结束后,医方先退场,患方再退场,以免患方产生误会。
(6)医疗事故鉴定结论
1 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
1.1 使用方面
对医疗器械而言, 在设计原则中, 使用方面的设计是最重要的。现阶段, 在设计医疗器械时, 要求设计人员在给定的研发周期内, 设计出功能齐全、可靠性高、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医疗器械, 进而为医疗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本文以深圳杰纳瑞公司的G3D病人多参数监护仪为例作简要的阐述, 如图1所示。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功能齐全,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ECG心电功能。它支持三导、七导、十二导和ST段的测量, 并支持起搏分析功能。 (2) NIBP无创血压功能。使用它, 血压测量快速、准确, 并且具有静脉穿刺功能。 (3) SPO2数字血氧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参数, 并可以检测弱灌注情况。配置Masimo公司的血氧模块, 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早产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数据, 避免新生儿吸氧过多造成视网膜永久损伤。 (4) 呼吸功能。它能够提供阻抗式、鼻管式呼吸, 以适应不同的测量场合。 (5) 体温功能。它能提供双通道, 同时监测体表和体腔温度。 (6) 呼末二氧化碳检测功能。它可以随时检测病人的呼吸状况。 (7) IBP有创压功能。在手术过程中, 它能实时提供可靠的血压数据, 同时, 配置高能充电电池, 具有低功耗设计和待机功能。这种设计可以确保多参数监护仪长时间工作, 并在市电断电的情况下, 继续监护2 h病人的情况;在市电接通时, 则可以连续不断地实施监护, 具有超强的抗高频电刀干扰能力, 无论是“切”或“凝”, 心电波形和心率都不会受到影响, 该设备抗除颤恢复快, 适用于急诊室、手术室。
在使用医疗器械时, 其必须要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能够提供较多的参数数据和信息, 同时, 还能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1.2 经济方面
由于医疗器械并非普通的设备, 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 必须考虑造价问题。目前, 很多医疗器械的价格偏高, 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能力, 导致医院采购医疗器械后的使用效率较低, 并且不符合临床工作的标准, 造成了工作上的恶性循环。研究认为, 在今后的医疗器械设计工作中, 应满足以下条件: (1) 提升医疗器械的各项性能, 同时, 要有效地压缩成本。医疗器械是为患者和医疗人员服务的, 它不是为了纯粹的盈利。 (2) 控制医疗器械加工出的各项产品的成本。例如, 临床上的检验设备, 医生利用它得到的数据越精确, 那么, 对治疗工作的帮助就越大。如果其成本偏高, 很多患者就不会检查该项目, 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开展。
1.3 安全操作方面
从主观的角度来讲, 现阶段, 部分医疗器械在安全操作方面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随着环境的变化, 癌症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这就需要大量的放射性治疗仪器, 以便临床上对患者实施放疗、化疗等。当下的一些放射性设备, 其安全性能令人堪忧, 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较大, 并且很容易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 在操作过程中, 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智能化, 导致患者和操作人员受到加倍的伤害。研究认为, 安全操作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1) 当操作人员出现失误时, 医疗器械必须具备连销装置和保险装置, 以保证患者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操作方式必须轻便有力, 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3) 医疗器械的操纵部位要适合人体生理条件, 不能体现出操作困难、操作难度高等问题。
2 医疗器械的设计程序
2.1 调查决策阶段
就医疗器械本身而言, 每一项产品的问世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 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经过讨论认为, 医疗器械设计的第一道程序就是调查决策,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必须调查医疗器械的基础理论、应用成果、技术情报和专利情报。这样做, 一方面, 能保证研发产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产生。如果新产品与其他产品有冲突, 并且在专利、技术等方面有雷同, 会直接影响该产品的投入率和使用率。 (2) 在设计医疗器械时, 必须拟定新产品开发计划书, 主要包括调查结果的分析、设计方案和构思等。这些都将是影响产品走向和具体投入领域的核心要素, 所以, 其结果必须要精确。 (3) 要考虑医疗器械设计的技术应用、工艺范畴、结构采用、投资、价格、成本和利润等一系列具体项目, 保证医疗器械可以顺利投入使用, 满足各领域的要求, 为患者和医疗人员带来相应的利益。
2.2 研究设计阶段
在医疗器械的设计程序中, 调查决策属于基础工作, 研究设计是核心工作。顾名思义, 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 该阶段会详细筛选得到的数据、资料、信息等, 并用大量的实践来验证所得信息的实用性。另一方面, 在研究设计阶段, 还需设计出试验品观察其实际使用效果, 并作出总结, 以便进一步优化改造。
图2为深圳杰纳瑞公司G6B胎儿/母亲监护仪。在设计这款产品之前, 杰纳瑞公司参考了国内外多家知名胎监监护仪厂家的产品, 同时, 也进行了市场调研, 经过多方面的意见汇总, 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产品。该产品特点主要有: (1) 便携式提手, 人性化探头架设计; (2) 12.1寸高清晰可翻转彩色液晶屏; (3) 可监测胎心、宫缩压力、胎动和胎儿活动曲线的变化情况, 可手动/自动胎动计数; (4) 可连续存储24 h数据, 并且保证关机后数据不丢失; (5) 具有报警回顾功能; (6) 具有自动/手动生成ID号功能, 方便用户管理和数据查询; (7) 支持25 mm/s高速回放打印工作; (8) 设有机顶报警灯柱, 人性化报警设置: (9) 声光报警范围、声音大小可调, 具有探头离位报警和监护异常报警、注解; (10) 具有美标和国标2种宽行记录功能, 具有胎心二曲线显示、打印偏移功能。由此可见, 在研究、设计阶段, 所有的产品都要从客观上满足多项需求, 为患者提供较大的帮助。
2.3 试制和投产销售
当医疗器械满足以上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之后, 就正式进入了试制和投产、销售阶段。试制主要是将医疗器械量产, 但是, 基本上不会太多, 因为要观察市场的反映、医疗机构和患者对其的认可程度, 如果其只符合理论要求, 不符合实际需求, 那么, 就无法大面积推广。当医疗器械进入投产、销售阶段后, 就证明了该产品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 并且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医疗作用和患者康复等方面均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可以推广应用。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工作中的必备产品, 其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们的存在能够充分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投入。研究认为, 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 医疗器械应规范化设计, 减少花边设计, 进一步提升其实用性。另一方面, 医疗器械设计的材料选择、耐久度和安全保障等内容也是今后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严格来讲, 优良的医疗器械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并且能够达到物超所值的效果。但是, 目前的情况正好相反, 很多医疗器械非常昂贵, 其使用价值却不高。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从得出的结果来看, 应进一步健全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 严格规范设计程序, 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设计的有效性, 而不是单纯地提高经济效益。综上所述, 医疗器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必须以患者为基础, 以医疗人员的工作为准则, 以护理人员的需求为目标, 不断提升器械的各项性能, 实现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伟.医疗器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风, 2014, 14 (06) :53.
【医疗网络程序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医疗网络咨询工作制度06-22
医疗行业网站的网络推广心得10-16
工伤保险认定及报销医疗费程序10-12
医疗废物工作汇报06-04
医疗监督工作总结06-05
医疗扶贫工作总结06-14
医疗安全月工作总结09-27
医疗废物人员职责10-01
医疗机构设置工作汇报06-03
医疗人员工作自我鉴定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