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老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高中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情,紧密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就如倡导的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一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数学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紧抓实际情况,构建道德课堂
深挖教材,改进方法都是为教学服务。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们要紧抓学情,解决道德课堂的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确定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模式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进才不会形同虚设,才会达到真正的效果。
四、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有了问题认真讨论,给学生提问题,纠正错误的机会。上课做到真动,全动,互动。老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真正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再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个性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随时关注变化,随时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五、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 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促使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 教师从过去满堂灌的主角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建立固定的合作小组,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小组成员一般在6人左右,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感觉到我是小组的一名成员, 大家荣辱与共,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创设情境,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功夫, 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得层次清晰、难易适当且有梯度。
3.抓住合作学习的动机。
(1) 新旧知识衔接时。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借助小组成员的智慧, 集思广益, 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2) 大型、综合的复习阶段时。
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分工协作, 从不同角度对本单元进行复习。然后让每个小组出一份检测题, 教师从中选出优秀试题加以组合, 再让学生落实到书面, 这样学生就会将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
(3)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所谓开放性问题, 就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 对于同一个现象或同一件事所出现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进行探讨, 在小组合作中寻求不同的看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实行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 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 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促使学生在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机会。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3.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 更应该在实施合作学习时,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协调发展。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合作中找到自信, 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学会读书, 学会品书, 学会认识书和生活。
一、寻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的重要性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素质教育和国家新课程方案精神的要求,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落实,这是全国各高中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些背离素质教育规律,极力最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往往走“时间+汗水”之路,以“四苦”(苦教、苦学、苦管、苦育)为乐,走这条路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学生被动接受的高强度、高密度、“填鸭”“灌输”式机械教学。这种途径只以高考成绩为唯一目标,有的甚至采取大量吸收外地优秀生源(被称作掐尖)和动员高分学生回读的办法,这扭曲了教育的目标,削弱了教育的价值。无论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还是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评判,这都是一条低效甚至负效的教育之路,无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关于“方法”问题,我们认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的做法就是在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三个还给”的指导下对课堂猛下手术刀,调整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重视课上集体学习态对课下自主学习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实现两种学习态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我校就是在这一方向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探求能够承载全部教育内涵、体现教育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创建了具有兖州一中特色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从2004年开始,我校从提高课堂“高效学习率”、减少学生“精力流失率”入手,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四年来,在十几位国家级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形成了“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从途径到方法,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系统并顺利通过了教学实践的初步检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
(一)以导学案为载体,形成“循环大课堂”特色
我校“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结构的重组(即一课分两段,三部为一课)、课堂元素内涵的扩张(时间、空间、人物、资源、呈现方式)和课堂制度的重建(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管的方式、评的方式),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回顾与反思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新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如图所示)。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结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深刻预习,带着各自的困惑进入课堂。课中,师生共同以导学案为依据,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形成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对话文化”;课后,学生达到“堂堂清”的要求,教师则根据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反思、梳理、整合,完善其自身知识结构,构建“反思文化”。反过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循环大课堂”的关键——学生高效自主预习
“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关键在循环!循环的载体是导学案,循环的驱动力则来自于学生张扬的个性和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编制导学案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实现问题的前置;学生拿到导学案,根据导学案的指引开始预习,实现了学习的前置。在进入35分钟课堂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三种状态即“。”“!”“?”(“。”指对预习的知识点已经掌握,感觉不需要再过分投入精力,只需要在“知识超市”上印证的状态;“!”指对有些问题已有充分把握,心中充满了展示渴望的状态;“?”指带有一定知识困惑的状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课下预习的热情呢?一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展示“舞台”,我们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展示,也要坚持“生进则师退”的原则及时“退”,把舞台还给学生;二是充分发挥团队动力作用;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循环大课堂”的灵魂——“一二三四”
“循环大课堂”的循环张力来自于用“展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从而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其灵魂是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这样,知识信息在师生、生生间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无障碍交流,并在过程中碰撞出无数光彩夺目的智慧火花,生成无穷无尽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素材,从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互惠互补的目标。
(四)“循环大课堂”的实践价值
我校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我校“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多种积极的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阶段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和同伴相互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点拨、纠错、开放将学习过程变成生命的碰撞、知识的狂欢,实现了高效学习、合作共赢;课后通过“堂堂清”达标,在实现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了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过程、成长的快乐,促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高效的学习者,成为国家急需的学习型人才。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最终必然成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者。教师不再是工程师、园丁,课前做学习活动的策划者;课中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点拨者、主导者、激励者和对小组学习的权威评价者;课后做教学的反思者,为个人的专业成长积蓄力量。
3、改变了教与学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改变的基础是管理,第一推手是评价。管理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成为学习、课堂和校园的主人,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从环节到内容、方式,都必须为“循环大课堂”的推进服务。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四大环节。课前,评价教师导学案编写质量及学生的预习效果,重点是导学案的编写质量;课中,按照《二十条一百二十字》评价方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评价学生的“堂堂清”效果和教师的反思,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深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循环,首先看是否严格按照“一课分两段”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次看10分钟“点火、预热”的效果,第三看落实“三部为一课”的“循环大课”的质量。评价的方式有干部即时推门评课、学生“三率”调查、校园晒学案、开设三个论坛等。
4、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循环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课上、课下两种学习态尽可能统一起来。通过课下高效预习,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修习惯的同时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做准备;通过课上高效学习,在解决学习困惑、落实总结提升的同时,为课下高效预习指示方法,并通过提供展示舞台,形成课下高效学习的强大内驱。两种状态的高效和谐统一,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成为学习型人才,进而获得终身自主发展的能力。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的老师在编制导学案“三三生成”过程中充分分享教师团队及课堂生成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使老师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个备、集备、再个备,分享了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课前导学案;课中,师生共同使用导学案学习,五十七个生命的碰撞,五十七个个体提供的知识信息的交融,再次生成智慧之光,这就是课堂导学案的第二次生成,教师分享了所有学生的智慧;课后,教师进行反思总结将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完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在导学案的“三三生成”中,教师不只是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且分享和收获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所有知识和智慧,真正是“上课如上学”,“带着学案去,满载知识归”。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蚕和蜡烛,而是一个分享者、收获者,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感受着职业发展带来的幸福。
6、为实现“三个解放”提供了平台。这种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教学、管理,为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平台。学生的身份、地位、学习内容、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只用眼睛看课、用耳朵听课,还调动各种感官,运用一切方法,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则由传统的霸占讲台的“讲者”,变成了教者、学者,是师生五十七人中最优秀的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他们面对学生,不再是“角色”对“角色”而是“生命”对“生命”,教学成为思想的碰撞、生命的律动。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和谐的发展,每一个班级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一个教师都享受着职业幸福。这是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教育。学校管理也一定将从法治走向文治。
总之,“循环大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和突破,它能够承载起今天的教育教学所赋予的课堂使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中新课改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三、“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校不断探索“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本意和出发点是通过规定学生的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促进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一直以来,我校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7年,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恩大调研兖州一中的课堂后评价说:兖州一中的课改,是一场课堂教学制度的革命,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创造性地解决了“预习”问题,激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和探究欲望,实现了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2008年10月16~17日由中国教师报、济宁市教育局、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600余名专家、教师观摩了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引起强烈反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校长、教师代表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课堂的传统概念,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通过“课堂变革”极大提升了“课上”、“课下”的学习效益,兖州一中“课变”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推进有重大意义。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评价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欣然题词:高效课堂化解教育千千结。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别开生面,别样风景,别出“新”裁,循环大课堂攻克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堡垒——课堂,创立了激发学生动力的机制,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滕纯评价兖州一中的课堂:积极主动、自我成长;目标集中;导学为先;注重生成;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教学相长;高效学习。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小专委理事长姚文俊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的活力。
研讨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纷涌入我校,从11月初至今,约有七千多位参观者走进我们的课堂,区域涵盖了除港澳台、西藏外的所有省市,有的学校一个月就来了四次。
2008年12月26日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带领河南省80多位县、区教育局长、高中校长,来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考察活动,要求我们承担对河南省高中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任务。他们称道“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过高,课堂教学的高效学习率过低的问题,变无效为有效,变有效为高效。”前来参观的80多位高中校长一致认为,“兖州一中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和衡水中学、黄冈中学一样深深地影响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当下传统的高中教学。”
四、依托“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回归教育本质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曾多次指出:“要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做的事情”。
四年来,我们的课堂变革坚持“先破后立”、“生进则师退”的原则,教学中追求变革的最大效益。通过对“循环大课堂”模式的效能进行不断的发掘和再认识,我们不仅在课堂层面上寻找到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谈的“四会”目标问题,而且就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所遇到的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统一问题、学校和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问题、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发展和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统一问题、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统一问题,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白马桥滨江小学
闵泽良
从2002年秋天起,我们宁乡县掀起新课程改革大幕,至今已有10年。我于2003年暑假参加了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初步接触了新课程这一全新的理念,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使我在数学教学上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在当时,我对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2007年秋天,我们宁乡县开展了一场为期3年的轰轰烈烈的情智课堂教学模式,这也是新课程在我们宁乡的具体实施特色,2009年秋天至今,我们认真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新课程在我们宁乡的深入发展。这3年多,我多次到外校学习取经,观摩学习了多所兄弟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特色经验。如:2009年12月,到了宁乡县玉潭中学小学;2010年4月,去长沙市高新区博才小学;2011年10月,到长沙市芙蓉区朝阳小学;2011年11月,到长沙市高新区虹桥小学;2012年4月,到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2012年12月,到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等学校观摩学习。这期间,我还听了多位名家关于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尤其以本月李炳亭先生的讲座最为震撼人心。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2011年12月,宁乡县教育教学工作大会召开,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展示现场定在我们白马桥滨江小学,我的六年级数学课《圆的整理与复习》作为展示课推介。通过近10年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它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最后,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从2011年9月起,我们滨江小学开始实施“双主互动,快乐体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落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的,我们滨江小学的老师一直坚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在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2011年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我们的总体教学目标定位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滨江小学“双主互动,快乐体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也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轻松快乐。
三、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数学课教学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快乐体验四步”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索欲望;第二步,在老师组织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理清题意;第三步,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索;第四步,小组中或全班展示,交流;评价。
四、要开展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成功的信息会使学生感到喜悦,激起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失败的信息可使学生及时获得矫正的良机,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你真棒” “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 “你最会动脑了”“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昭阳区四小南校区
耿代坤
2013年4月,我们全体教师利用网络听了冯恩洪老师的专题讲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即高效课堂,这次学习意义非常重大,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模式,使每位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我说说学后自己的一些感想。
1、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式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是最终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课堂才会有效,才能谈高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有用。其次,要对学生的参与给以及时的评价。及时评价,适当的鼓励,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懈动力。武老师主要采取个人和小组积分制。适时的对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进行总结和奖励。只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教学才会有效,才可能高效。
2、坚持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向效益出发,构建道德课堂,不浪费学生的分分秒秒。让学生感觉课堂上时时刻刻的内容都很重要,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3、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学习小组经过武老师合理、优化的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的一切旨归在于学生的能力的提升,这毋庸置疑。但是,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这一方向,特别是心理虽然明白这一宗旨,但是在课堂上上演独角戏,甚而至于颇为自得。其根本原因就是太相信自己,不愿放手给学生,特别是当学生对问题的解读出现偏差甚而至于是错误时,教师不是于关节处点拨而是大包大揽。当然有时不敢放手给学生的原因是教师备课的不深入,学生的思维发散很活跃的时候,教师出现挂黑板的现象。
这种不愿与不敢的现象长期阻碍了教学质的突破,而这次在__二中上课的教师则让我眼前一亮,心中一震。来自湖南的肖绍华老师所上的《虞美人》、来自福建的王琛老师和来自安徽的梁蕾老师同时所上的《书愤》都不约而同的的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首先她们都有备课深入、层次分明的导学案,调动学生在预习时不仅在基础知识环节还在思维发散环节有了各自的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感悟,当教师于课堂上展示来自于学生导学案上的问题时,便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学生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响,其根本原因就是课堂上即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来自于他们自己,于己有关,自然兴趣盎然。其次,利用学生青春期的争强好胜的特点,分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起了不同的组名。教师根据每一小组在课堂上发言次数的多少以及发言质量的高下,评判出本节课堂的优胜小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发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最后,发动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对问题的解答的答案进行不同层面的质疑,这既培养了学生的于无疑处有疑的习惯,又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忱。这样的课堂自然效果显著。
一、深入钻研教材
要想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 课前老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设计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吃透重点、难点、生成点、易错点, 拓展点, 研究学法, 探寻规律, 有的放矢的设计导学案。
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课时, 通过分析教材、教参, 我了解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和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结合本节课的任务, 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1) 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 能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选用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目标明确具体, 重点词句用黑体字标出, 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中目标2是本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为有效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将2.1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
实际算一下吧:2.1÷0.4=5.25 (个)
思考:你觉得需要几个瓶?5个?还是6个?为什么?
2、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用1.5米长的丝带, 这些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实际算一下:25÷1.5=16.666…… (个)
思考:是16个?这是17个?为什么?
3、11元钱买了3本书, 平均每本书的价钱是多少元?
其中第一题针对的知识点是“进一法”, 第2题针对的知识点是“去尾法”, 为有效突破难点, 体现出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又安排了第3题,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选用哪种取近似数的方法。要根据需要而定。
二、充分了解学生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 一定要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障碍、年龄特点、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的特点, 选择学习方法及相应的学习内容。
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课时, 通过了解学生, 我知道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 很容易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 但什么时候选用哪种方法是个难点。为此, 设计导学案时, 我从三方面入手来突破难点, 第一,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选用学生熟悉的例子,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应选用哪种方法。重点解决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第二, 加强对比, 三种方法放到一块, 加强对比,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什么时候选用什么方法。第三, 注重总结, 三个问题解决后, 我抛出的问题是:同学们, 联系生活实际, 你觉得什么时候应选用“进一法”, 什么时候选用“去尾法”, 什么时候选用“四舍五入法”呢?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二度”开发教材
在编写导学案时, 我们必须把握好教材的对教材的“翻译”, 把教材严谨的、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 翻译成学生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
结合这一节课, 我对教材的开发体现在第3题, 及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这个知识点书上没有, 之所以这样安排, 出于两种考虑, (一) 在小学我们学的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 完整的呈现出来, 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 把三种方法放在一块, 可加强对比, 更便于学生理解“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选用”的含义, 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分层设计问题
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同时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如学习“打折”这一课时, 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知道打折的含义。2、会求出一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打折前与打折后的差价。
为突破难点, 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六折出售的含义吗?三折出售、九折出售呢?
2、一件儿童毛衣100元, 如果六折出售, 现价多少元?
3、一条裤子60元, 如果打七折, 现价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4、一副棉手套20元, 如果八折出售, 商店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第1题针对目标1制定, 使学生明白打折的含义。第2、3、4题针对目标2设计, 由易到难。其中第2题使学生明白怎样求一件物品的几折是多少。第3题让学生在求出一件物品几折的基础上, 求出差价。第4题则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叙述, 让学生直接求出差价。同时使学生明白, 求差价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4个问题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五、注重方法引导
在学习内容这一部分, 导学案可设计“思路点拨”“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如:研究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师可设置如下提示, (温馨提示:可以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 , 提醒学生探究的方法。复习整理角的度量时, 指导学生看书, 老师提示“毛毛虫是标题, 小精灵别忽视”等, 告诉学生看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方法提示应放在需要思考的问题的旁边。如打折中第一题和第四题的提示:
1、“你知道六折出售的含义吗?三折出售、九折出售呢?
4、一副棉手套20元, 如果八折出售, 商店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一、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疲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小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同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这三种境界:
(一)源于生活,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要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要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动起来,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添加乐趣,形成“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氛围,此第一境界也。
(二)难点、关键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疑是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置疑难,引起学生思维。合理、适度、巧妙、创新设疑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强化智能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好学多思,获得真知真谛的前提。设疑要具有目的性、明确性、必要性、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新颖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思有据,答有依。”设置疑难点,要找准切入口,既能将以前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又能将学生引入新的知识天地,既要让学生感觉有难度,又要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闪现,从而达到第二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解疑释疑,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疑释疑后,要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用同类问题或变式,巩固所学知识点,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的意境,此第三境界。
二、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评价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一节高效的课堂关键是看什么呢?第一看这节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的能力,是否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成为了课堂的“主演”;第二要看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是否在导演课堂的同时,把这节课的知识点都贯穿到了;第三要看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小组学习
根据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7人,各个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匀分布,既能相互帮助,又能相互促进,使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
采用“315教学模式”,3是指三个时间阶段:(1)预习10-15分钟,要有时间保证,有方法指导,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2)讨论15-20分钟 ,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让这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一个学生不要交流多个问题,要给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3)点拨5-10分钟,教师点拨时要把握五个时机:学生出现观点对立、无法说服对方时;学生生成了新问题、与预设不符时;学生思维不严谨、方法不系统需要矫正时;学生感到不理解,需要老师解惑时;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教师要给与肯定时。1是指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5是指5个步骤:预习—分组讨论-点拨—当堂测试—课堂小结。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有力的保障,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左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途径探索 [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3): 67~68
【高效课堂老师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10-05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王宝林)10-31
构建271高效课堂学习体会10-21
山东昌乐二中高效课堂参观学习体会10-19
高效课堂学习感悟06-13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09-17
学习高效课堂笔记11-17
快乐学习,高效课堂11-25
培养自主学习力 打造高效课堂09-12
高效课堂改革体会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