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趣事的优秀作文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趣事的优秀作文(通用11篇)

家庭趣事的优秀作文 篇1

爸爸总是说奶奶太唠叨,说我废话太多。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三个人一天都不会说话,第一个人要写100“我错了”。爸爸听到的时候不用听任何人的。他高兴得马上答应了;奶奶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就同意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三个嘴巴紧,恐怕很难用锋利的刀片插进去。我默默的想:反正我要写作业,所以我不会说话,是吗?于是,我放松了警惕。爸爸看着电视,“密封”的嘴巴就这么蜷缩着。一定是电视上搞笑的事!再看看奶奶,她还是那副饱经风霜的嘴型,埋头苦干。好吧,看来我今天要输了,我就闭上嘴低头写作业。

一上午就过去了。爸爸好像饿了,在厨房来回踱步,看着锅,又看着奶奶,就想找奶奶帮忙。奶奶一言不发,假装没看见父亲热切的目光。爸爸没办法。他跑去打奶奶的背,捏她的脚,告诉她怎么做饭。奶奶是冷漠还是沉默。爸爸忍不住大叫:“妈妈!快点,怎么做饭!”奶奶捂着嘴笑了。

家庭趣事的优秀作文 篇2

一、习惯培养,奠基人生

不少家长认为,家长的责任是养育孩子,学校的责任是教育孩子。那些认为教育是学校责任的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忽略及时对孩子性格优化、良好习惯的示范和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征兆时,他们漠然;当应该教育、引导孩子时,他们没有发出声音;当孩子出现扭曲性格、不良习惯时,他们还在期待着学校教育会对孩子产生革命性的改善。但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积习难改,最终,孩子和家长都痛苦不堪。

可以说,所有问题学生的出现,其根源并非是知识缺乏或者能力不够,而多是因为性格的扭曲和不良习惯造成的。所有优秀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优秀习惯的奠定。

素质教育是奠定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则要起到如培植大树蓬勃生长的根系般的作用,这种培植就是要在每天的生活中落实优良性格与优秀习惯的培养。

孩子的起点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但也可能画成一幅乱糟糟的涂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学生做演讲时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总书记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习总书记的这个比喻恰当而深刻,可以说,孩子价值观培养的“第一粒扣子”是父母扣上的。

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首先应该从生活习惯开始。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有一种又懒又笨的通病——五六岁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时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时不会洗自己的衣服……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更不要说做家务了。有人把这些病因归结到独生子女的天性,更多的人说是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必然结果。真的是这样吗?调查显示,很多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包办了,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懒得自己动手做事便成为习惯。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刘锴先生的文章《英国独特的“餐桌教育”》中谈到的英国家长的做法。

在英国,从与家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孩子传授进餐的礼仪,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先吃哪道菜、后吃哪道菜以及进餐时如何穿着、如何与同桌客人交谈等。英国人一向以“绅士”著称,他们对进餐礼仪非常看重。在他们看来,孩子无礼,既是个人学养不够、家教缺乏的表现,同时孩子长大后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不会有成就。有些家庭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所以,英国的孩子从一周岁左右开始,就懂得了如何帮助家长摆放餐具,如何在餐桌上像绅士一样进餐,如何得体地与同桌客人交谈。餐桌礼仪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提高了孩子的个人修养,也减轻了家长的家务负担,更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及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餐习惯。为此,英国的家长把进餐习惯纳入餐桌教育的范畴。他们从孩子坐上餐桌的那天起便鼓励孩子自己夹菜、进食。家长认为,孩子“自食其力”,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独当一面是很有帮助的。英国的家长绝不让孩子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他们不仅给孩子讲解每道菜的营养、味道,让他们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摄入更多的营养,而且还“亲口”给孩子作进餐的示范,改掉孩子任性的毛病。

英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环保意识的培养,他们把餐桌当成环保教育的生活课堂。在餐桌上,家长会教孩子区别哪些餐具是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英国的家长和孩子一般都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而且也拒绝购买带塑料包装的食品。对于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孩子们也都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分类。另外,在餐桌上,家长也会对孩子进行节水、节能方面的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在价值观和人格形成之前,他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是最长的。孩子每天呼吸着融入父母性格、习惯的空气,吸吮着父母性格、习惯的养分,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在这种浸润、呼吸和吸吮中,父母的价值观、性格、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影响是遗传性、奠基性的。

言传不如身教,只有父母言行一致,精心示范,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素质教育,健康第一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学生、家长都形成了“多读书—考高分—上名校”的教育理念。大量的学习任务压在孩子头上,挤压了孩子们走到操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他们只能整日坐在课桌前埋头苦读。更严重的是,对于这样的现象,学校和家长倒也不反感。在他们眼中,提高考分是王道,体育锻炼只是玩,会让孩子分心。也有家长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他们认为与学习相比,运动的重要性基本可以忽略。而且他们相信,多给孩子吃点好的、吃点有营养的,就可以让孩子身体棒,体育锻炼没有必要。

运动真的不重要,可以被营养品替代吗?强身健体是运动的首要与基本功能。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生长,让正值发育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尤其是能促进神经肌肉与心肺系统的发育。神经肌肉充分发育,能保证大脑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获得充分的营养,显著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学习效率。除对身体有益外,体育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因为体育锻炼是锻炼意志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的绝佳方式。例如,参加一场90分钟的足球赛,会消耗极大的体力,必须咬牙拼命坚持;球也不能满场随意踢,必须遵守比赛规则;踢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讲究团队配合。参加体育运动,虽然孩子出一身臭汗,但是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这是在课桌前无法习得的。这些品质很重要,是帮助孩子顺利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每年天一中学新高一军训时,笔者总看到有一些学生体重在100公斤以上,他们连特大号军裤都无法穿上。教官组织队列训练时,这些学生明显跟不上同伴的步伐。开学后,任课教师也反映,这些学生在上课时常犯迷糊、爱打瞌睡,渐渐地,他们的成绩也落后了。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胖呢?有的确实有遗传的缘故,但更多是因为平时家庭生活中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膳食营养,而没有引导孩子适度运动,如此十多年的生活造就了一个“胖墩”。

素质教育,健康第一。长期以来,天一中学3000多名师生每天都坚持以班级为方阵,在校园环道上慢跑1500米。各年级的孩子都参加,不分大小;每一个孩子都参加,不分男女。刚开始进行这项锻炼时,有一些孩子甚至教师都不理解,埋怨为什么要长跑;不少孩子有畏难情绪,会找借口开溜。坚持了六七年后,孩子们跑出了体质、跑出了习惯、跑出了乐趣、跑出了朝气。现在,天一中学的长跑队伍精神抖擞。这样的长跑活动影响学生学习了吗?学校的高考成绩证明,完全没有!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只会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这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最近几年无锡市高三学生体质监测调研中,天一中学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直都名列前茅,其中常年坚持的课间长跑起到很大的作用。2010年,邓一波老师带队参加在香港慕德中学举行的两岸十城智慧铁人比赛并获得团体亚军。智慧铁人比赛是以高中学生团队为主体,兼具创意性、竞争性、耐力性、技术性和戏剧性的综合性教育竞赛活动。活动结合了数十种闯关游戏及主轴任务,评审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创意来解决问题,因此,参赛队必须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除了比赛内容难度较大外,比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时间特别长,参赛选手在几乎不休息的情况下要连续参加72小时的高强度比赛,不但要现场答题,而且要完成主轴任务方案设计、模型制作、电子展板设计制作、比赛过程视频的拍摄和剪辑等任务。这样的比赛对参赛学生来说,是全方位综合素质的考验。回校后,邓一波老师感慨道:“咱们的学生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得益于天一学子在创造性、知识性方面具有的优势,优良的体质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过硬的体质能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紧张比赛中保持旺盛的精力、精准的判断力与卓越的创造力。”

所以,笔者真诚地对家长提出建议:在家庭生活中,“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必须落实在家庭教育中并坚持下去。运动是孩子的天性,今天的孩子不喜欢运动,家长与学校都要对之负责任。不引导、不指导,甚至还不支持运动,让孩子总是宅在家中,是家长对孩子运动的常见态度。一到休闲时间,就手握遥控器或鼠标,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改变。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监督结果显示:视力下降是学生体质最突出的问题,超重排在第二位。这种状况实在堪忧。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多走向户外、多沐浴阳光,在亲子运动中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热爱劳动,才会热爱生活

现在,许多孩子已经不做家务了,既不会做饭,也不会洗衣。报纸上还说,大学生会把成包成包的脏衣服快递回家,让妈妈帮着洗;洗干净后,家长又给他寄回来。对这样的做法,笔者真是哭笑不得。2013年夏天,应多伦多大学的邀请,笔者与中国的十多位校长一起走进了该校。多伦多大学的张柏松教授给我们看了一段中国留学生公寓内部情况的视频,用该校国际部主任杰克•马丁的话说是,“卫生状况‘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真的只怪孩子们吗?

在学校,中小学生也不愿意做清卫工作。做值日生时,他们不认真,不积极;大扫除时,无论派什么活儿,他们都嫌脏嫌累,想尽办法躲懒;班干部竞选时,劳动委员的职务也是最少有人竞聘的。最可怕的是,已有一小部分孩子变得不爱劳动,他们对“劳动最光荣”的说法很难认同。他们认为,劳动是可以花钱买来的,现在家务由爸妈做,将来家务可以由钟点工做。而自己怎么可以做钟点工的活儿呢?

孩子是天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一项对1666名3—8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的学生比例高达93.0%,“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说明孩子们很看重劳动对于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71.2%的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的一代”的说法。[2]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对劳动缺乏热情呢?在这方面,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调查表明,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1.4%的长辈说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或去种地)”,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多于长辈从没说过这类话的孩子。[2]在不少中国家庭中,父母愿意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他们会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什么家务都不要你做。”这正是在暗示孩子:劳动远没有学习重要。生活中也常见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说:“你若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到工厂、到车间当工人。”这种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也有体现。例如,有些班级制定了这样的规定:作业不交,罚扫地一周;上课迟到,罚搬运纯净水一周。在上述家长、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劳动似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劳动者也是低下的,孩子们努力向上的目的就是可以不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面包是神圣的。我们的语言中有成千上万个词汇,但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我认为是三个词:粮食、劳动、人民。”尊重和热爱劳动,做一个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

就个体而言,人的自理劳动是一项基本技能。劳动也是个体生存的手段。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能换得生活资料。就社会而言,劳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这些道理显而易见,家长也都懂,可他们说,“孩子现在还小,长大自然就会做事了”,或者“学习已经很紧张了,做家长的能帮他一点就帮一点吧”。这是一种错误且危险的思想。劳动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劳动是一种美德,不劳动的人不懂自律,也不懂得珍惜。如果孩子不从小接受劳动教育,那么他将无法形成自理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以及对人、对己的责任感。

让孩子参与做家务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可以从美国家庭的做法中吸取一点经验。在美国,大多数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父母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根据年龄大小,他们对不同孩子设计了不同的家务活: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四、懂得感恩,才有责任

笔者曾多次在学生大会上动情地说:“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教育经历、我的学校管理经历告诉我,人性、血缘包孕的母爱,仅仅用一个‘爱’字实在是难以描述。”笔者也曾多次在孩子们的周记本上这样写道:“随着你们慢慢长大,你们一定会懂得,母爱是你们一生一世也报答不了的深情。”

笔者曾好多次在学生会议上对孩子们讲述这样两个伟大母亲的故事。

欧洲有一对母女,去阿尔卑斯山度假滑雪,遭遇雪崩被埋。母女俩在雪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而未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女儿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医生告诉她,是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是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后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一片白雪,直升机才因此发现了目标。女儿痛哭起来,她一直以为做清洁工的母亲是极其卑微的,但是在这一瞬间,她发现母亲原来是如此伟大!在这次雪崩灾难中,在迟迟得不到救援的生死关头,母亲用感天泣地的行为,用自己动脉里流淌的鲜血,为女儿指引了生命的方向!

唐山大地震中,一对母子被深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在她的身下安然无恙。几天后,救助人员挖洞接近这对母子时,母亲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而那婴孩口中还含着母亲的食指。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续着孩子的生命,乳汁被吸干后,她拼命咬断了自己的手指,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了下来。

每次听完笔者的讲述,孩子们都泪眼朦眬,低垂下头,半晌无语。但我们又看到这种事实:今天的独生子女,每一个都处于父母、祖辈的过度呵护下,他们几乎生活在虚拟的环境中,完全缺乏在风霜雨雪中求生存、在同伴竞争中求生存的历炼以及真实的成长体验。他们习惯了在家庭生活中呼风唤雨的“主尊”地位,唯我思维强烈。由于缺失兄弟姐妹间相互照顾、搀扶的体验,独生子女也不懂得谦让为何物。不少孩子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后甚至会不解:孔融的妈妈为什么不多花点钱都买大梨呢?这样的孩子,他尚未长大。

但是也有另一类孩子,他们内心深知,在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中都有父母、老师无限的关爱与帮助。

江晟,2000年考取天一中学少年班,他用四年时间学完中学六年的内容,2004年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目前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江晟对待生活有着一颗阳光灿烂的心,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总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例如,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她考得很差,但是她并没有灰心,而是自我打趣道:“成绩差倒充分说明了我的提升空间很大,看样子还得继续努力呀!”

六分勤奋,两分阳光,还有两分是什么?江晟的答案是:感恩。对生活、对父母、对老师心怀感恩之心,勤奋与阳光的个性才会变得厚重。面对取得的成绩,江晟更愿意将之归功于父母的谆谆教诲和老师的悉心教导。

五、遵守规则,才有美丽人生

当笔者听到“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听到对中国大妈广场舞的批评,看到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的纷乱时,常会想起亨廷顿的名言,“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在英国,许多行为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公民规范,在中小学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明文规定的学生行为守则。但在世代相传的长期积淀中,许多行为已变成一种约定俗成,变成积淀在盎格罗-撒克逊民族血液中的行为基因,变成了弥散在英伦三岛的社会行为文化。在英国,被人认为生活行为粗鲁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一代又一代英国绅士就在这种文化浸润中成长,而且这种绅士文化具有感染性和继承性,一批又一批外来移民就在这种社会文化熏陶中成为新的绅士。许多次乘车外出,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叹行车的有序、宁静、礼貌,马路上很难听到车辆鸣笛,驾驶员遇到交叉路口,必先左顾右盼,然后通过。我们常见在较窄的通道上,两车相遇双方礼让,不少驾驶员摇下窗玻璃让对方先行,而先行的驾驶员必定挥手致谢。在这种礼让中,驾驶员少了很多争执带来的烦恼。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已经在不断地反思:我们极大地重视了孩子们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但我们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孩子们德性与人格的培养;我们重视了远大目标的灌输,但我们却没有夯实孩子们最基本的礼仪习惯、文明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道德素养;我们片面地把“全面发展”理解成了“总分发展”(或称“全科发展”);我们高位地给了孩子们伟大的人生理想,但我们却没有夯实孩子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所必需的基本素养。面对当今孩子中确实存在的信念淡漠、品德障碍、道德感缺失等问题,我们是否该大声疾呼“归来,归来兮,中华之文明”?

我们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增长及技能提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德性的发展。而对孩子德行的培养应该做得更具体点、更有针对性,要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诚实的品质、与人相处的礼仪、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对恪守社会秩序的自觉等素养放在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不仅仅需要学校及教师,更需要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起努力,从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着手,具体指导,让孩子先成“人”。

初访欧洲,当地的交通礼仪给了笔者很大的震撼。笔者总结了对欧洲交通的印象。一是“车等人”。当人行横道上有人在行走时,汽车会悄然停车,即使面对行动迟缓的老人,驾驶员也不会鸣笛,总是耐心地等待。二是“人等车”。当人行灯为红灯时,即使路上没有汽车行驶,行人也总是静静地站在路边等待,待绿灯亮时才通行。

公共场合不喧哗吵闹、按秩序等待,这都是看似简单却易被人们忽略的重要素养。这些素养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行为经过长期的规则约束后渐渐积淀而成。素养代代相传,便融入每一位公民的血液,社会生活也因此实现了井然有序。由此可见,在形成素养之前,规则的约束是必要且重要的。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已非常重视常规管理,因为我国大多数学校都有很多条条框框,有无数常规考核与评比。但仔细比照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是遗憾地发现,这些常规管理落实效果不理想。一些德育工作者也很不解:“我们尽心尽力组织了很多评比,但学生仍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德育思维与德育方式仍然有“运动式”“口号式”“走过场”之嫌,家长、教师并没有真正认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人生发展的奠基作用。在教育实践和家庭生活中缺乏生活化、细节化的养成教育;学校教育重视行为的表层量化评价,忽略引导学生形成对规则的真正认同,教育行为类似轰轰烈烈的“整治”,但缺乏滴水穿石般的坚持。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袁金华曾说:“教育其实是很实在、很细致的积累,从低到高,从浅入深,一步一步做好,日积月累,必见成效。”的确如此,对孩子行为规范与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细微处着手,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化,而不是给孩子灌输一些大而泛的道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本学校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方式中得到一些借鉴。袁金华在《教育的朴实》一文中提到:“日本小学新生开学前,学校会寄给家长一封信,说明他们对一年级新生的教育目标是‘体质、习惯、兴趣’,然后围绕三个方面提具体要求。例如,对早上起床和晚上就寝的时间以及对下午13点30分学校放学后的家庭活动提出建议;开学第一周允许家长陪伴孩子进校、回家,第二周起,孩子就要戴黄色学生帽独立步行上下学;要求孩子选择1~2项体能游戏项目,每天坚持练习;要求孩子每天临睡前整理好书包,削好铅笔;要求孩子上体育课穿短袖、短裤的运动服,星期六要自己洗干净运动鞋……”[3]在家长的配合下,学校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们懂得并遵守了规则,也学会了坚持。

同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所高中的教室内,笔者看到了这样的规则:不吃糖,不吃口香糖,不喝汽水;要说话,请举手;把书包放在地上;不在桌子上写字;不迟到,不早退;不乱丢垃圾。简简单单的几条,似乎德育目标很低,但效果是教室内整洁、有序。

反观我国的教育,中小学常规管理多依靠各种考核与评比,学校的德育部门每天“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因为怕扣分,所以孩子们在校园里表现得比较听话。但走出校门或者当班主任离开时,他们就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反差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德育话语太“高、大、全”,德育目标过于宏大,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细节化的熏陶、养育。规则意识需要播种,规则行为需要培养,规则内化为素养要经过长久的、艰巨的过程。

教育就是要从细节入手,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规则行为,将规则内化为素养,进而用优秀的素养为孩子迎来美丽人生。重新审视我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时,我们应该进一步从小事抓起、在一丝一缕中去养成孩子们的习惯:面对孩子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面对孩子们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某些不良习惯,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教育的敏感和教育的胸怀,我们是不是应该带着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未来视野,不断地审视我们自身、审视我们的家庭教育行为……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浸泡,孩子是酸还是甜,都在这种印刻式的浸润中形成。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三好”素养(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身体、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教师和校长多么能干,他们也很难改变孩子。倘若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培植良好的根系,孩子也绝不可能成长为一棵茂盛的大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5)[2016-08-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2]关颖.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出息[N].中国教育报,2014-05-01(4).

写家庭趣事的作文 篇3

说来话长,妈妈在一怀上我时,就开始琢磨给我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可是爸爸妈妈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定下来。这不,他们又开始了。

“这不行,那也不行,干脆还用咱俩的姓吧。叫郑——张,怎么样?”妈妈早就想把她的姓家到我的名字中了,这下,她可得意了。“正章?那不是洗涤液吗?!

”爸爸显然对这个名字不满意。妈妈一愣神,马上接口说:“那不挺好吗,全国人民都知道!

”那还不如叫郑钱(挣钱)呢!”爸爸反驳道,“誉满全球了!

”好啊,要是女孩就叫郑钱花儿(挣钱花),地球人都知道。”“哈哈哈……”他们一边调侃,一边大笑起来。唉,我的名字又泡汤了。

转眼间,预产期到了,可我一点动静也没有。“得赶快起名了,小家伙有意见了”妈妈有些着急了。“这样吧,”爸爸一脸严肃地对妈妈说:“你想一个字,我想一个字,然后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没准儿效果不错。”他们开始认真动思考起来。妈妈无意间看到了我家的一盆君子兰,马上想到了“zǐ”音。说来也巧,这盆君子兰在我家已生活了十七、八年,却从没有开过一次花,爸爸妈妈本打算把它送人了,可是,就在妈妈怀我的同时,它也出人意料地孕育出自己的花苞。君子兰代表着正气、高雅,如果我是男孩,就取君子的“子”,如果我是女孩,就取紫色的“紫”,因为紫色是所有颜色中最神秘、高贵的,而且蕴含着女孩子清新、高雅的气息。更巧的是,我家的家具也是紫色的,我生长在紫色的环境中。没想到,爸爸一下子想出了3个字:轩、涵、旭,这三个字可是爸爸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选谁好呢?爸爸妈妈想来想去,一致认为“涵”稍显文弱,“旭”又略显普通,而“轩”则尽显出轩昂之大气,加上它若与“子”相配,简单中突出男孩的气宇轩昂,同时透出几分书香;若与“紫”相配,则突出了女孩的高洁,雅致,同时不失几分文静。于是,我的名字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诞生了。

家庭趣事的学生作文 篇4

妹妹五岁这年,懂得了怎样打电话,恋上了打电话回答问题赢奖品。很明显,这些电话全是骗子,有时送五元的非正品玩具,有时什么都不送。还一个劲地说,你答错题了,而且这些电话一打收走了七八元的话费,非常不划算。

妈妈说,妹妹是一个收费机器,我也这么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办法可不行啊,我们家的电话费会越来越多的,于是爸爸想了一个办法。这次,妹妹又在电话机前拨号,爸爸连忙过来挂断,“这些鬼电话全是骗人的,我给你一个智力问答电话号码,话费收取少,虽然题目难,但是奖品很好。”妹妹可开心呢,一蹦一跳。爸爸告诉她号码是:12345678900。竟然是我爸爸自己的号码,我顿时知道了。妹妹连句谢谢都没有说,直奔电话机,拨号。爸爸把电话交给了妈妈,在妈妈耳边神秘的说了几句。

妈妈假装上厕所,还随手关上了门。演得出神入化,没有留下任何破绽,妹妹接通了电话,认真的思考问题,怎么也想不出答案,与是变让我接电话,题目是“唐伯虎出于哪个朝代?”我一听知道是妈妈模仿的一个客服电话的声音,还真像呢!不过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答案。于是挂了电话,妹妹非常难过。

家庭里发生的趣事作文 篇5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我的家里有许多的乐趣,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3月14日 星期天

在这个星期天,我们一家,姐姐一家和弟弟一家去了我的`爷爷家。

我们大家吃完中午饭,闲的没事干了,我对大家说:“我们来一个词语接龙吧!”姐姐一听,问大家同不同意,大家都点了点头。姐姐立刻说:“这回还是让我来当主持人吧!”我一听急了起来,因为每一回都是姐姐当主持人,这一回还是她,那可不行。我把姐姐叫到一边对她说:“每一回都是你当,这一回你就让我一回吧!”姐姐笑了笑,对我说:“这一回你当吧。”我一听,高兴极了。

我和姐姐进入了“演播大厅”。我说:“请参赛选手入手。”大家听后,排得整整齐齐的进入了大厅。我说:“这一关说出带虎的成语,因为我属虎。”慈祥的奶奶说:“虎虎生威。”调皮的弟弟说:“卧虎藏龙。”爱打扮的姐姐说:“虎头虎脑。”

几局过去了,还没有分出胜负。我笑了笑,对参赛选手说:“这一局最简单,任意说出一个成语,一定要有意义。”弟弟想了想说:“虎虎生威。”姐姐说:“阖家幸福。”路过的叔叔说:“团团圆圆。”这时一言不发的爷爷说:“国泰民安。”顿时鸦雀无声,过了几秒,响起了阵阵掌声。

我宣布,本届冠军是爷爷!

3月20日 星期六

今天我们家包饺子,我高兴的又蹦又跳。

开始包饺子了,看着妈妈和爸爸在包,那么熟练,我可有些不服。我走过去,对妈妈说:“我可以包吗?”妈妈说你:“行吗?”我说:“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就这样,我们一家包起了饺子。

我拿起饺子皮,呀,包子皮被我弄破了。妈妈对我说:“你不是行吗?”我不好意思的说:“我包的是战斗英雄 — 挂彩战士。”妈妈和爸爸一听,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唉,包饺子可真不容易,看来小小的家务也有学问,轻视不得。

4月3日 星期六

今天,我正在看着电视,妈妈却叫我进厨房,我只好依依不舍得把电视关了,向厨房“进军”妈妈对我说:“今天我教你炒鸡蛋。”我想:炒鸡蛋有什么难的,学就学呗!我对着妈妈点了点头。

“首先,从冰箱里拿出鸡蛋,敲破了皮,把鸡蛋倒在碗里,搅了搅,放些调料,翻一翻就行了。”妈妈对我说。我一听,把油往锅里一到,这时,锅里起了许多油珠子,溅到了我的手上,烫得我只喊痛。妈妈说:“该放鸡蛋了。”我一听,拿起碗把鸡蛋倒进了锅里,只听见“嗞拉”一声,更多油溅了出来。

等我再看锅里的鸡蛋时,鸡蛋已经烧焦了,都快成“黑蛋”了。妈妈说:“赶紧翻一翻!”我连忙翻了一下才没有完全焦。我开始打退堂鼓了。妈妈说:“做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废 。”我一听便继续学了下去。

今天我学会了炒鸡蛋。

美国总统选战中的公关趣事 篇6

克利夫兰从私生子的公关危机中侥幸突围

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是美国第22和第24任总统,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分任两届总统的人, 在反腐败、反政党分赃等方面作了突出贡献, 被人们夸赞独立且诚实。

在他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时, 民主党就已经把他的好名声当成可能帮助本党胜选的优良资产。克利夫兰本人也是这么认为, 而且他的竞选团队还抓住了竞选对手、共和党候选人布莱恩 (James G. blaine) 的腐败传闻, 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选战高潮时期, 双方争夺的焦点集中在道德问题上, 而克利夫兰的胜算看起来更大一些。克利夫兰的支持者, 也很快找到了布莱恩在小石城、史密斯堡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等项目上的腐败问题, 并不断进行攻击。传闻布莱恩曾经因此吩咐他人烧掉过一些信件, 民主党人遂想出了这样的口号:“布莱恩, 布莱恩, 詹姆斯·布莱恩, 从缅因州来的一直说谎的骗子。烧掉这封信!”

面对攻击, 共和党人势必反击, 但是克利夫兰道德上的弱点却不容易找到。后来通过牧师乔治·鲍尔 (George H. Ball) 的帮助, 挖掘到了克利夫兰一个隐藏很深的污点, 于是共和党人指控克利夫兰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做律师时, 竟然有一个私生子奥斯卡·福尔瑟姆·克利夫兰 (Oscar Folsom Cleveland) , 并且他在1874年还支付过孩子的赡养费。随后, 克利夫兰承认自己在布法罗时期, 常和一群朋友去附近的大湖区钓鱼, 并认识了一个叫做玛丽亚·克罗夫茨·哈尔平 (Maria Crofts Halpin) 的未婚女子, 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个人都与哈尔平有过风流关系。后来哈尔平生了一个儿子, 由于无法确定究竟是谁的孩子, 孩子的命名也是来源于克利夫兰和一个朋友奥斯卡·福尔瑟姆 (Oscar Folsom ) 的名字, 加上只有克利夫兰是个单身汉, 就由他经常接济这对母子。

有人认为克利夫兰此番解释有情有义, 也有人认为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在大选投票前, 共和党人的媒体刊出了哈尔平的宣誓书:自己在遇到克利夫兰之前是洁白无瑕的, 对孩子是克利夫兰的儿子这件事, 不应该有一丁点儿的怀疑!那种说孩子的名字是由几个人的名字凑起来的说法, 无耻且错误至极!由此, 布莱恩的支持者编了一个响遍全国的顺口溜:“妈, 妈, 我爸在哪?去白宫了……哈哈哈!”并配上了大量精彩的政治漫画。

民主党人为此十分着急, 动用了各种方法消除不良影响, 以求保住克利夫兰的优势。当时, 报纸是最为主流的媒体, 全美约有1200家报社, 报社老板不仅是成功的商人, 还是个政治领袖, 对党派选举也有很大的影响。约瑟夫·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 经营的《世界报》开始积极为克利夫兰辩护:“强加于克利夫兰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谣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虚假的、诽谤的……”《世界报》一再赞扬克利夫兰, 并尽其所能挖苦布莱恩, 对其腐败行为和奢华宴会大加批判。有了《世界报》等多家媒体的帮助, 克利夫兰的私生子事件没有被无限扩大, 并在最后的大选上克利夫兰险胜, 在全国约1000万张的选票中, 超过布莱恩25000张, 全国的选举团票上, 克利夫兰也仅比布莱恩多得了37张。

不过经由此事, 普利策的影响力之大却尽人皆知了。以至后来有人写信给普利策:“克利夫兰州长当选为总统, 您对此是有功的。我们之间有着持久的友情, 因而我希望能通过您的影响当上新墨西哥州州长。”

1886 年, 克利夫兰娶了一位21岁的妻子, 结婚典礼在白宫举行, 婚后还育有二子三女。而对于那个私生子, 克利夫兰一直置之不理, 可是在他的任期内, 图文并茂的漫画“妈, 妈, 我爸在哪?去白宫了……哈哈哈!”仍然满天飞。

卡特打着花生招牌, 从不被看好到最后胜选

1976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时, 卡特 (Jimmy Carter) 因为并不出众, 而没有被竞争对手视为最大威胁。直到卡特在宾夕法尼亚州击败了党内声望很高的参议员亨利·杰克逊 (Henry Jackson) , 并在威斯康星州击败了同样声望很高的众议员莫里斯·Udll ( Morris Udll ) , 才引起了竞争对手的警觉。一些民主党人组织了“ABC”运动 (Anybody But Carter) , 虽然阻止了卡特在几个州的胜利, 但是仍然未能阻止卡特最终获得了民主党的全国提名。

卡特的未来之路仍十分艰辛, 因为民主党人已经长期未能在总统竞选中胜出, 而且他的竞争对手是有众多优势的共和党人福特 (Gerald Rudolph Ford, Jr.) 。福特作为现任总统是美国的政治中心, 正在主持美国建国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 1976年7月7日, 他还携第一夫人在白宫举行国宴, 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一行, 风光无限, 全国的电视和报刊媒体中都有着他的报道。福特采取国事第一的策略, 每天忙于国家事务的勤政努力被人称赞, 直到距离大选不远的10月份, 才开始到各地参加竞选, 让人感到老成持重, 因此显得对大选胜券在握。

卡特只能背水一战, 采取了非同一般、以拙取胜的策略。为了应对福特在华盛顿政治中心的情况, 他的竞选团队特意突出了卡特的乡土味道和诚实可靠的特点。在全国各地的竞选活动中, 卡通化的花生标志成了卡特及其团队的代表图案, 位于卡特家乡乔治亚平原的一个老火车站成了他的竞选总部, 类似这些乡巴佬特点、华盛顿局外人的特征, 在卡特竞选的过程中比比皆是。卡特采取的是类似地方包围中央、农村走向城市的路线, 他最想征服的是数量巨大的普通民众, 因此刻意展示自己农场主出身的劳动者特点, 并毫不讳言当下伤痕累累的美国需要宗教精神的慰藉。又因为南方各州是他最可靠的票源所在地, 卡特特意强调如果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自己将成为内战后第一个获选美国总统的南方民主党人。

卡特是一位勤奋的候选人。在参加总统竞选的漫长过程中, 他十分注意及早行动的重要性, 在其他参选者还没有行动的时候, 他已经走在了竞选的路上。卡特的总行程达5000英里, 共访问过37个州, 发表了200场演说, 他也因此受到了媒体的青睐, 这是一些专家没有预料到的。这与卡特刻意打造自己未受到首都政治丑闻污染的改革者形象密切相关, 这种做法直击福特的要害, 也令民心动摇。福特曾是尼克松的副总统, 由于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后被弹劾下台, 他才成为美国总统, 并在上台后豁免了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可能犯下的罪行, 而且也一直不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 这严重损害了他在群众和媒体心中的形象。

卡特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优势, 曾经最高在民调上领先福特33个百分点。不过随着竞选的进行, 这一差距开始逐渐变小, 卡特的不谨慎使得自己陷入了很大的麻烦。他在竞选期间曾接受过《花花公子》杂志的采访, 承认自己对妻子之外的女人“心里有欲望”, 虽然很快改口称他对女性和福音派基督徒的支持, 却仍引起了长期的舆论哗然。1960年, 美国首次直播总统选举的现场辩论, 卡特在电视形象上的风头不如福特, 也使得民调显示倾向于福特获胜。

到了选举后期, 民调显示两人的支持率已经基本持平, 福特赶了回来。虽然卡特最终获得了胜利, 但是因为他仅比获得48%选票的福特多了2个百分点, 而且福特也赢下了27个选举州, 所以卡特的胜选只能称之为侥幸。

电视里的形象气质, 就是大选中的政治

从卡特与福特的电视辩论直播所起的影响能够看到, 以电视为代表的视频媒体, 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竞选中公关形象展示的重要舞台。

美国的电视行业发展较快, 1941年就已经有18家电视台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1952年电视开始展示第一次总统竞选的辩论录像, 这是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 (Dwight David Eisenhower) 和他对手之间的较量。总统候选人的言谈举止行第一次形象地展现在大众的眼前, 获选人的形象气质也因此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设想, 相貌丑陋的林肯 (Abraham lincoln) 总统, 以及过于肥胖的塔夫托总统 (William Howard Taft) , 如果在电视时代参加竞选, 就很可能与白宫无缘。

1960年, 在肯尼迪 (John Kennedy) 与尼克松 (Richard Milhous Nixon) 的总统竞选辩论中, 电视屏幕中的肯尼迪英姿飒爽、侃侃而谈, 俘获了众多选民的好感, 而台风持重的尼克松则显得被动, 有些焦躁和呆板, 这对他竞选的失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尼克松在败选后, 开始注重形象气质。到1968年再次参加总统竞选时, 尼克松以一个充满亲和力的新形象, 在电视上展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风范, 这也确实助力了他成功登上总统的宝座。

优秀的政治人物在镜头前的表现, 可能都不如一名普通演员优秀。卡特希望能够连任, 并参加了总统竞选, 其对手是曾经做过演员和主持人的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 。在直播电视辩论之前, 卡特与里根的民调数据是相似的, 二者基本上势均力敌。在辩论过程中, 里根更为收放从容, 使得电视直播辩论后第二天进行的民调就反映, 里根的优势开始明朗, 64%的人愿意投里根的票, 只有30%的人投卡特的票, 最后正式选举中也是里根获胜。《纽约时报》评论道:“里根这次当选的胜利, 多半要归功于他当年在屏幕上树立的正派形象。”

克林顿依靠三角策略, 从低谷中连任成功

克林顿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决定参加1992年的总统选举时, 最终对手是发动了海湾战争的共和党总统布什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最初选举时, 布什如日中天的声望让众多民主党重量级政治人物都有所犹豫, 最终克林顿后来居上, 赢得了民主党的提名。因为布什在国内经济困难时的措施不当, 导致他的民望走低, 而克林顿关注的重点清晰, 直击美国陷入低谷的经济, 最终克林顿得以荣任第42任总统。

随着民主党在1994年期中选举中的惨败, 民主党丧失了好不容易获得的参众两院控制权, 民主党影响力的削弱, 导致克林顿谋求连任之路变得艰难。1996年, 克林顿为了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鲍勃·多尔 (Bob Dole) , 采用了自己的主要政治顾问迪克·莫里斯 (Dick Morris) 精心策划的三角策略 (Triangulation) 。三角战略的中心思想是:既然共和党人主导了众议员和参议院, 且这一局面无法改变, 那么就需要克林顿利用自己平易近人的魅力和个人的高支持率, 在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之间采取一个中立的姿态, 甚至在某些方面迎合共和党人及大众的想法, 通过形成以总统、共和党、民主党为主的政治三角, 从而获得自己更大的政治力量。

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 就是1996年克林顿在联合国的一次讲话中宣布, 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而实际上民主党主流上一直认为大政府是有益的。克林顿的这一说法与共和党人的认识是相似的, 他还表示认可减税、平衡预算、福利改革等共和党人主张的政策。这一做法也使得克林顿获得了政治三角的胜利, 并在一些传统上支持共和党的州获得了支持。

家庭趣事 叙事的作文700字 篇7

游戏规则是:每人说一组数字,说完后还要把它的用途说出来,谁说的多就是获胜者。大家都明白之后,在表妹的一声令下,激烈的游戏便开始了。

急性子的打了个开头炮:“110,它的用途可真不小。如果遇到小偷,赶快拨打110,短时间人民卫士到,说神奇不神奇!”说完,高兴的不得了,第二次机会被我抢走了,高兴地说:“119,它的用途也不小。如果谁家着火了,赶快拨打119,神兵从天降,损失最小化!”又说:“114查询、112交通事故报警……”她一下子说了好几种。

我和妈妈都说了,可爸爸一个也没说。我和得意洋洋地看着爸爸,心想倒数第一非爸爸莫属了。可就在此时,不慌不忙地说:“们不说,我可要说了。小霸王486中英文电脑学习机;999感冒灵冲剂;6路公交车;12345胃必治……”一口气说了十几组,可把和惊呆了,呆真是真人不露面呀!

游戏太激烈了,连裁判员表妹也忍不住了,也加入了比赛。表妹说:“上次姐姐眼睛下面划破了,幸亏及时拨打120,才转危为安!”

这时大家都不说话了,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可是刚才说的太多了,暂停了有将近1分钟,这时爸爸说:“我们暂时改变游戏规则,谁再说出一组,谁就是冠军!”话音刚落,这时电话铃响了,小机灵表妹脱口而出:“6xxxxxx,如果有事可以用电话和别人联系,方便又省事!”这是们家的电话号码。真没有想到最后是表妹夺得了冠军。

家庭趣事的小学生作文 篇8

春天的桃花开得很茂盛。桃花不仅香,而且还好看,我一摘就是七八枝。人家看见我手上拿这么多的桃花,问我要这么多桃花干啥,我便会说:我摘这么多桃花,是用来做东西的。

夏天,林子里的树是一片片的绿色,树上的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叫着,鸟儿也飞来飞去的。我家的院子里有一个鸟窝,早晨,鸟儿便会卖弄着那清脆的喉咙,唱着美妙的曲子,妈妈最爱听鸟儿的曲子了。

秋天里桂花开得很好,我也是一摘一大把。我把桂花给妈妈,让妈妈给我做桂花点心吃,还会用来坐香包,放在房间里头的床头柜上。

冬天是腊梅盛开的季节。我家后面有一棵腊梅,所开的腊梅香气是独特的,房间里放上几朵花,就能把整个房间充满香气。我特喜欢腊梅的香气。

文人趣事 篇9

邹韬奋在中华职业学校教英文课时, 学生第一次答不出问题, 被罚在原位站。第二次答不出, 罚上台上去站。第三次答不出, 罚上放在台上的那张桌子上面站。

老舍某次讲演:“青年作家们应该有创造心理, 不能模仿。比如说今天人家说‘祖国’, 我也写‘祖国’, 明天人家说‘大地’, 我也写‘大地’, 这是没有进步的。诸位请看, 我老舍的文章里, 就没有一个‘大地’, 也没有一个‘祖国’。如经发现, 我愿罚银一元。”听众哄堂大笑。

1945年, 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 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 参加首展剪彩仪式。席间, 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 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 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 哈哈大笑, 说:“噢, 我明白了, 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 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1926年的一天下午, 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请沈雁冰 (茅盾) 、郑振铎、夏丐尊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 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 请雁冰兄助兴。”沈雁冰酒兴正浓, 便说:“好啊, 以何助兴?”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 来一段怎么样?”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回目, 沈雁冰随点随背, 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 一字不差。同席者无不为他的惊人记忆力所折服。

家庭趣事优秀作文 篇10

一天,我得到了一架玩具大炮,大炮是迷彩色的,有细长的身管,很大的炮口,炮口里可以装两颗子弹。

回到家,我拿出大炮瞄准正在烧饭的妈妈,大吼一声:“举起手来!”妈妈扭头一看,吓了一跳,说“你别打我,小兔崽子。”“凭什么呀?”我说,“除非你给我买两包陀螺。”“不行,家里已经这么多了……”这句话还没说完,一颗子弹就打到了妈妈的屁股上。妈妈生气了!她扔下铲子马上过来追得我满屋跑。这时,忙了一天的爸爸进了家么,我一下躲在爸爸的身后,说:“来追我呀,我好怕啊,哈哈!”

爸爸急忙问:“怎么回事?”我把事情说了一遍,爸爸笑着说:“你们俩一样大吗!”妈妈只好不再追究,继续烧饭去了。

家庭趣事优秀作文 篇11

这不,今天又是星期天,吃过晚饭,妈妈说:“今天是周末,不如我们还玩智力游戏吧!”我和爸爸一听,连忙答应。

我既是主持人,又是参赛选手。“成语接龙比赛现在开始!”我一声令下。妈妈起头:“一叶障目!”太简单了,“目不转睛!”我自豪地说。爸爸也不甘示弱,“精疲力尽!”我立刻抗议:“‘睛’和‘精’同音不同字!”可妈妈却向着爸爸。二比一,我只好败下阵来,少数服从多数嘛。比赛接着进行,“尽心尽力!”妈妈大声说。我接不上来,只好让爸爸接,“力所能及!”唉!我捶胸顿足,这么简单的题目却输掉了一分!不过我相信这分数还是能争取过来的。我重新振作起精神,心想,这回该我先说,我可要出一个难点儿的,争取把失去的分数赢回来。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来了,“疾恶如仇!”“愁眉苦脸!”我的话音还没落,爸爸妈妈就异口同声地接上了。

第一关成语接龙结束了,我输掉了一分。第二关脑筋急转弯,这可是我的强项啊,我一定要抓住机会。比赛开始了,因为上一关我输了,所以这一关由我起头:“什么帽子不能戴?倒计时五——四——三——二——一!时间到!”老爸老妈还没想出来,我只好自问自答:“当然是螺帽了!”老爸老妈恍然大悟。哈哈!这么简单就赢回了一分,今天我赢定了!该老妈出题了:“什么池长年没有水?”“电池!”爸爸马上抢答。气死我了,我也知道啊!“咳咳,最后一道题谁抢到谁就赢!”爸爸发出了挑战,“4+4+4+4,猜一个水果!”天啊!这明明是谜语嘛!不过让我好好想一想,四个四相加等于十六,咦?这不是石榴的谐音吗?我看看妈妈还在冥思苦想,赶紧大声喊道:“石榴!”“正确!”爸爸宣布了答案。耶!我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上一篇:好玩的亲子游戏下一篇: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