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内容(精选9篇)
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要贯彻政治要求,解决矛盾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对各类组织要加强政治领导、政治引领,对各类人才要加强政治吸纳。大局意识
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核心意识
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看齐意识
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文化自信是继制度、理论和道路自信后,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百年历史,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自信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越发重要。
一、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巨大优越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不断吸收借鉴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经验, 在遵循国情的前提下, 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带来人本质的异化, 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能彰显人的价值。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 走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告诉我们, 空想不能带来发展, 超越国情的发展只能带来曲折和徘徊。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科学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础上, 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是靠实力铸就的。在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 我们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引擎, 一路一带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给周边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因而得到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人民性。实现共同富裕,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位一体建设布局, 任何一次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出台, 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现阶段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带领人民进行不懈努力, 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给人民带来幸福。
二、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融碰撞下,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创立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坚强的领导, 就在于思想理论先进, 信仰坚定。
(一) 《共产党宣言》的理想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灯塔
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在哪里, 阶级压迫和人类解放如何才能实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我党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文化, 为消灭阶级和剥削提供物质和文化基础, 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是我党的历史任务, 也是人民的期望和梦想。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可以有效实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武装
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我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大众气派来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能够体现中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时代的呼唤下产生, 让存在于书本、会议、文件上的抽象理论以生动的大众的语言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国梦思想将民族梦、国家梦、人民梦和政党梦有机统一,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梦想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 让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认识到只有民族兴、国家好、人民好才能真的好, 每个人只有为梦想而努力, 才能成就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和精神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与中国梦在目标追求上同质, 人民群众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了自己在逐梦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和优势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民力量办大事, 在统一集中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 我国可以迅速有效凝聚起众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长江三峡工程、探月工程、高铁工程, 重大民生工程等都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优势;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 有效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需求, 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制度如果僵化, 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大的保障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济制度上是个创新, 它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有了积极性, 从此开启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改革开放。市场和计划是不是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制度的修订完善也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促进了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总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创新, 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和文明性, 为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动力。
四、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习近平同志指出, 文化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 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必须珍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具有独特民族魅力,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和思想道德资源。
中华民族蕴涵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横亘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 散落在大江南北的历史文化古迹数不胜数,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大漠敦煌、故宫等都可以让人叹为观止, 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给人们传承着丰富的文化滋养, 各地的民俗和习惯彰显着中国人的质朴。中华传统文化表达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敬畏上天, 尊重自然,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国人胸怀天下, 期盼太平盛世, 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中华民族重视人民, 提出过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中国人民乐于拼搏创新, 在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思想;中华民族注重道德修养, 提出了厚德载物、为政以德、勤勉奉公的思想;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注重承诺, 主张礼尚往来、仁者爱人、讲信修睦;中华民族富有忧患意识, 提出了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思想;中国民族热爱和平, 提出了和为贵、求同存异, 协和万邦、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些思想文化蕴涵丰富的哲学价值、人文思考和道德理念, 激励人们注重道德修行, 成为君子圣人, 奉劝人们积极向善,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智慧和启迪。
参考文献
[1]梅守福.习近平传统文化十论[EB/OL].求是网, 2015-01-13.
回首职教行知路,踏平坎坷成大道:2009年,学校跻身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之列;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创建学校;2011年,成立全国首家省级非遗职业教育集团;2012年,捧回中国职业教育最高奖 “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行知职教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增强四个自信,职教大有作为。
事业自信
事业自信是基础。一切成功首先都来自对所从事事业的自信,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面临种种困难,还在艰难跋涉的情况下,自信显得尤其重要。30多年的坚守,行知人坚信:职业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
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来自行知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满天下的情怀。因为人人都要生存,人人都要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是民生之基,教育是民生之源。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来自行知人对“中国梦”的期盼。世界各国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个“秘密武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个强力“助推器”。
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来自行知人生活的这片土地曾诞生了“职教奇迹”——煌煌徽商执中国商界牛耳三百年,支撑起这面辉煌旗帜的是教育,是职业教育,徽商曾办过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先进的职业教育。
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更来自行知人盼望已久的“职教春天”正在走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终将实现。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明灯。我国职业教育走了很多弯路,发展严重滞后,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一味盲目崇洋或盲人摸象式的改革,最终结果往往南辕北辙。行知人对职教事业的自信,不仅仅来自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是行知人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信仰。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生利为主义”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方法论。30多年来,行知人一直以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引领行知职教事业,以陶行知的“求真、生利、创造”为校训,学陶、师陶,更践陶,成立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行动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行知职教事业在正确的职教理论指导下不断前行。
模式自信
模式自信是根本。有了对职教事业的执著,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关键是要在正确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实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0多年的默默坚守,30多年的艰辛探索,行知人从一个个职教具体问题入手,着眼职业教育宏观课题,从“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等“难”中突围,直面“为谁办职教?怎样办职教?何谓真职教?”等中国职业教育重大课题,成功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面向人人”改革办学模式,回归职教本源,体现职教本质属性,诠释“为谁办职教”;“校企育人”改革培养模式,回归天然盟友,体现职教根本规律,诠释“怎样办职教”;“生利成人”改革评价模式,回归职教宗旨,体现职教终极目的,诠释“何谓真职教”。
模式自信,使行知职教平台更大,职教中心、职教集团、社区学院、培训基地应运而生;模式自信,使行知职教机制更优,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入企实践、入企实习、入企办班,共建、共享、共研、共育、共进,校企育人红红火火;模式自信,使行知职教精彩频现,成才典型层出不穷,人人出彩不再是梦。
特色自信
特色自信是生命。行知职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职教之路,力争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校办学特色,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有特色才有生命。长期以来,以行政思维管职教,以普教模式办职教,已成为中国职教之顽症,职教千校一面的现象由此而生,而这正是职业教育的死穴。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下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为特色办学开辟了道路。行知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彻底摈弃行政思维、普教模式,在大胆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同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遗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专业,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工艺美术大师请进学校,让学生的作品成为企业的产品,进而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商品、艺术品。联合各界、携手各方,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特、长、非、短四轮共转,通过“行知现代学徒制”“职教小先生制”“职教课程量身制”“大师职教合作制”等一系列创新,执著探索中国非遗教育体系,徽雕艺术学校、非遗教育集团、非遗研发中心相继成立,力争通过“一院”(创建中国行知非遗学院)、“一场”(中国非遗产品市场)和“一区”(中国非遗文化保税区)建设,真正提升非遗传承品位,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
理论自信、模式自信、特色自信,支撑起行知人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无比自豪和自信。行知人深知: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万里长征才开始了第一步。但只要有自信,就不会停止脚步。坚持四个自信,行知职教收获今天的硕果;增强四个自信,行知职教必将迎来明天的灿烂!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镇领导同事积极响应,满怀热情投入到学习十九大精神活动中,作为普通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学习和讨论,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教育,同时将其中领悟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收获良多。
一、正本清源,牢固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始终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必须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思想步伐。二是强化大局意识,始终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三是强化核心意识,坚决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团结就是力量,核心就是灵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党中央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关键在全党的集中统一、共同奋斗。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含糊,落实中央要求不打折扣,集众智、汇众力,攻坚克难。四是强化看齐意识,始终坚持看齐标准、做好看齐动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二、不忘初心,坚定树立“四个自信”
一是坚持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的结果。二是坚持理论自信。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实践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各项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前途广大。三是坚持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四是坚持文化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篇一】
读陈希对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真正感觉到哲学知识的光辉照亮着我华夏。每一个哲学知识的运用并不强大,强大的是我们把他运用到恰到好处,“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就是最好的体现,这对于目前刚入统计工作中的我更是获益匪浅。
“四个意识”要求自己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而“四个自信”要求自己要对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初入职场的自己难免带着“校园”的气息,实际工作往往与理论有所偏离,这就需要自己从意识上转变自己的某些肤浅的认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性质要求自己有政治意识,从全局出发要求自己要有大局意识,抓住事物的本质要求自己树立核心意识,团队的力量才是成功的关键要求自己要有看齐意识。追逐中国梦的道路自信,马列主义等的理论自信,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自信,你身后有一个强大自信的祖国,强烈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是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
以“四个意识”的要求为目标,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次升华。实现梦想需要不断继续前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需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初心不改需要秉持对自己所选取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要求自己,选择的路,除了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更要一步一印,不贪冒进,退进有序。要有梦想和实现梦想,不论万一实现,只争朝夕努力。
【篇二】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在学思践悟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坚决维护好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首要的政治纪律,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之以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切实增强学习自觉,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学,做到“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当这“四个意识”作为一个整体,并频繁出现在重大新闻报道里,越来越受到全党上下关注时,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这一政治新话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正确认知“四个意识”的基础上,如何把增强“四个意识”转化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行动。从根本上来说,每个党员干部都是社会主义的宣传员。要善于宣传,成为网络上和生活中的引导者,积极纠正偏激言论、引导正常舆论走向。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责任担当。
二是敢破题,不懈怠。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贯通起来,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作为极端重要的课题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不懈抓作风改作风转作风结合起来,增强工作主动性,提升组织力、创新力、行动力,善于识变、应变、求变,精准识别新矛盾新问题,敢于动真格、破难题,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三是敢担当,不躲闪。担当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质。管理机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务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研究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要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积极谋划拓展和提升。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工作当中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为民负责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始终,做到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敢担当,把承担责任作为建功立业的动力,主动承担后果,才能使自己不辱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应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播到群众中去,带动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团结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篇三】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重视并抓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特别是县级地方党委要把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责任保障,推动《条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加强学习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手机、网络等媒介,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尤其要宣传到每一个农村党支部,使其全面掌握《条例》内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真正贯彻落实好《条例》。要组织开展培训,把《条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校(行政学院)教育课程,对县、乡、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轮训,提高做农村基层工作、抓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本领。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条例》贯彻落实中的有关问题。中央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贯彻执行。农村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动员和带领群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组织发展乡村致富产业,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合理开发,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篇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不懈地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党员四个意识,树立党员的灵魂和风骨,通过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管理,从严治党,切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以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引领实践,教育管理好党员,让广大党员能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铸牢“党性之魂”,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把从严治党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使党员干部永远坚守精神家园。
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自信”,确立了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了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担当尽责。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坚定理论自信,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坚定文化自信,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坚定制度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当前我们正处在决战全面脱贫、共建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不平等发展间的矛盾急需得到解决,在这一场全国人民参与的大会战中,更加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尽责,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必将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迈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
【篇五】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
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增强政治意识要做到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增强大局意识要做到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核心意识要做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看齐意识要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自信”,确立了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了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六】
强化政治意识,始终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必须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思想步伐。强化大局意识,始终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强化核心意识,坚决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团结就是力量,核心就是灵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党中央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关键在全党的集中统一、共同奋斗。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含糊,落实中央要求不打折扣,集众智、汇众力,攻坚克难。强化看齐意识,始终坚持看齐标准、做好看齐动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坚持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的结果。坚持理论自信。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实践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各项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前途广大。坚持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坚持文化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就能确保全党方向和立场坚定正确,确保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确保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队伍整齐有力。全体党员坚持围绕核心聚力、向党中央看齐,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就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全体党员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转化为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切实行动,就能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中,不断争取新的胜
立下“信仰Flag”,提高政治觉悟。年轻党员干部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系统学习,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内涵,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具体实践,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立下“需求Flag”,增强业务本领。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有过硬的本领,才有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底气”。年轻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肩负历史使命和重任,要精准查找与事业、业务需求的差距,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要主动更新知识结构,避免本领恐慌,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主动深入一线,开展实践锻炼,杜绝“纸上谈兵”,增强应对各类复杂局面、特殊情形的能力。要增强狠抓落实、服务发展的能力,练就应对挑战的“硬功夫”,在任务和困难面前勇作先锋、善于冲锋。
立下“担当Flag”,强化落实硬度。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年轻党员干部要保持积极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坚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决心,主动迎接挑战和机遇,向困难发起冲锋。要保持年轻心态,坚持自我革新,紧随时代步伐。要展现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发挥创新能力,立足自身岗位,用创新的观念、方法,推动工作更高质量开展。
一、强化教师必须具备高尚师德和对新时期神圣使命的意识
通过学习, 大家认识到,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因为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 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 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人民教师, 就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 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并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根据当前学校实际, 特别注意克服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努力使自己的言谈举止, 称学生的表率。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使高标准的,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要做一个“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受学生和社会尊敬的合格教师。科教兴国, 教育为本, 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我们应该明确自身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强化高尚师德主要体现在关心爱护学生, 并做到持之以恒的意识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因为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 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较低, 存在着种种思想道德缺陷的还占相当数量。因此, 广大教职工在培养思想品德合格人才方面的工作是相当艰巨的。师德的高尚与否不应该仅仅表现在对少数优生的辅导上, 而必须要看他在转化品德缺陷生中的态度如何。大家认识到, 各科教师应该努力提高优秀生, 尽力转化品德缺陷生,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并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只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才能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扩大办学效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这一大家期望的目标。
要实现以上目标, 情感的投入是最关键的, 它是密切联系师生的纽带。教师要象爱自己的子女或兄弟姊妹那样爱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才能去要求学生, 去做那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琐碎工作, 教师的教育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学习讨论中, 有的教师主动检查到过去对待学生有时态度粗暴, 产生了不良后果。现在认识到教师要放下架子, 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 要增强对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可盛气凌人, 要学生惟命是从。如果在学生面前急躁粗暴, 甚至体罚学生, 师生之间必然产生对立情绪, 情感不融洽的教育活动就是劳而无功的活动。不少教师认识到, 教师要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必须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才能使学生信服以至效法。要允许后进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允许学生有反复, 对学生多作肯定和表扬, 促使他们尽快进步。很多教师动情地说,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要全心全意去教好学生, 让学生欢迎,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只有教师不把教育工作当作一般的工作任务去完成, 真正对学生充满深沉的爱, 以学生为本, 才能真正搞好自己的工作。
三、强化只有提高自身素质, 才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意识
在21世纪激烈竞争中, 学校必须面对生存发展的挑战。我校虽然是一所有90年悠久历史, 过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现在实则在夹缝中生存, 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我校要扩大生存空间, 实现发展目标, 成为真正有影响的巴渝名校, 必须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 还应当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强烈的“校荣我荣, 校衰我辱”的爱校意识, 坚守高尚情操, 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争做师德的表率, 育人的模范, 教学的专家。要以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坚持育人为本,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树立人才多样化, 人人能成才观, 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要进一步办好宏志班, 逐步扩大办班规模, 要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进一步抓好艺体生, 职高生的培养, 努力办出特色,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牢固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才能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高尚师德的形式, 必须自觉用有关规定自律的意识
我校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我校实际和发展的需要, 制定了《道南中学师德规范 (试行)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21世纪后,“农民低保制度”“两减免、三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再一次见证了党和政府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政策初衷。
尽管目前党和政府对三农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早应该被历史所遗弃的观念仍然在农村大地上若隐若现。全新的形势和诸多的三农问题,对三农期刊的办刊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一、三农期刊要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办刊意识
“悠悠民生,关乎国运”。
目前,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农业方面仍然存有许多问题——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制约性因素,从根本上加快解决三农这一历史性课题,已经进入一个历史性转折期。伴随着对关注三农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关三农的研究和建议越来越多,近年来,三农问题已提升到了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8年10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宣传文化工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都离不开文化建设,在为三农服务这个问题上,宣传文化工作不但不能缺位,而且应当有所作为。
对于三农期刊新闻报道来说,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责任和担当,特别是三农新闻报道更是如此。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想洞察到在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要想捕捉到最翔实的三农信息,就必须涉足到相对偏远的城镇农村。相较于城市交通的便利,物质的富足,财力的丰厚、人文的浓重、采访客体的强势……在农村则显得偏僻、缺失、贫穷、苍白和弱小……在农村做新闻报道,少不了的是艰辛跋涉、风餐露宿,如果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支撑,是很难做好的。
据了解,目前媒体疏离三农的状况非常普遍,中国尚未实现城市化,许多媒体已经率先城市化了,城里信息泛滥,农村鲜有雪中送炭。许多媒体在对三农报道的观念、工作兴趣点、市场的开发点、相关资源的配置,都与中央的要求、现实的国情和三农对媒体的期待,存在明显的滞后、脱节、错位等不适应的状况。而这些状况的有效改善,新闻报道的责任意识更是不可或缺。
新闻报道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记录和推动的作用,在三农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新闻报道才能深入人心,能真切地做到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去追踪、记录和反映三农进程,为和谐三农的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三农期刊要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办刊意识
宣传三农,旨在服务。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农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是最辛勤而朴实劳动群体。对于三农这样一个特殊主体,新闻报道在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上,应该满怀激情、责无旁贷地宣传好、引导好,绝对不能蜻蜓点水般地一蹴而就。要使党和国家的政策有效传达,要使农民的心声及时反映,要让新闻报道自身的桥梁、纽带和号角作用充分发挥,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报道不能缺少。
2008年6月份,笔者曾经策划了一篇《鹤壁,村官嬗变》的新闻报道。
2008年3月份,中央政策强势引导,规划未来5年内,10万高校毕业生将融入乡土、融入“村官”行列,当许多地方正处于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新奇,还在懵懂中反复思考的时候,鹤壁已经用了6年的时间,在“大学生村官”的道路上迈出了含义丰富的坚实步伐,成为这项计划实施的引领者。
为了让鹤壁一枝独秀的“大学生村官”成就在河南乃至全国起到“星火”的作用,笔者安排了《乡野大地上崭新的阳光》《“大学生村官”进行时》《淇县样本》《村头,那朵粉红的云彩》《观念撬动的长屯村实践》《村官“拔节”的声音》《“大学生村官”的乡土化实验》8篇文章,从党和国家的政策,鹤壁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和具体举措,典范县乡的成功经验,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事业的展望,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认知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这一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式的全方位报道。
报道的效果超乎预期,这次报道,在给饱含活力的鹤壁大地倾注了新的精神动力的同时,也让河南乃至全国那些正面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迷茫徘徊的地方,感知到了这种滋生在农村大地上令人振奋而悸动的清新气息。
三、三农期刊要具有舆论监督和政策宣传有机结合的办刊意识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每一个新闻媒体都起着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报道功效。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制、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舆论监督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实,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新闻报道都不能脱离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能把舆论监督与政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则能相得益彰,收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2008年12月份,河南某县在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中存在暗箱操作、厚亲贿友等与国家农村低保政策相违背的现象。经采访调查,这种现象不仅在农村,甚至在城市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政策传达的中途断裂,致使国家这项充满关怀的惠民政策不能有效地温暖民众。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策划了《城乡低保:一个时代的温暖关注》,安排了《百姓福祉:低保的意义》《农村低保在路上》《潢川:城市低保的民生化探索》《农村低保乱象调查》4篇文章,分别对国家城乡低保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对当前国家城乡低保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城市低保政策实施成绩显著的城市进行了宣扬,对群众举报的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了曝光。
2009年4月份,记者对河南部分农村低保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兴奋。在许多地方,低保政策已经深入民心,许多农民一致表示,如今村里的低保申请,在制度和程序上,都比往年正规透明多了。
对于群众所反映的低保政策的不正常现象,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批评报道,其结果显然有失偏颇。在这次报道中,正是把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地区与政策实施到位的地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读,对政策在国计民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才起到了掷地有声的效果。这次报道,在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也进一步使低保政策恰如其分地传达到了民众的心中。
四、三农期刊要具有语言表达风格贴近三农的办刊意识
与文学有文学语言一样,新闻也有新闻语言。三农刊物的阅读主体是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有一个认知的缓慢过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三农刊物要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语言必须适合这些受众的口味,要想办法让他们对新闻读得下来记得住,这样,才能使报道具有贴近三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入乡随俗的亲和力。
三农新闻报道要想富有浓郁的“农味儿”和“乡土气息”,记者需要与农民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农民的酸甜苦辣,只有与农民拉近了感情,采写出来的新闻才能真正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用农民的话说三农的事儿。此外,报道上要运用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农民喜欢用的歇后语、惯用语和歌谣、快板等,都能为报道增色。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三农期刊要具有以上四种意识,唯有如此,三农期刊才算得上有所责任、有所担当,才能以更高的标准和全新的意识为三农工作铺路引航。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严守廉洁自律准则方面:一是艰苦奋斗的思想有所淡化,享受思想有所抬头。以前在基层工作时不分昼夜,任务以来,一整天不吃不喝也要完成任务,累了席地而坐,困了在长条椅上对付一下。随着职务的变动,养尊处优的苗头时有显现。二是自己放松了自己,降低了标准,有时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党员,没有很好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在严格管理家属和子女上做的不到位,总想着自己是女同志,职务也不高,对家属和子女的管理教育不能做到严格化和经常化。
(二)遵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政治纪律认识不清、了解不全、把握不准的问题。比如,对政治纪律的特殊要求理解偏颇,把行动上不出格等同于政治上合格,认为“过去没有做违反政治纪律的事、说过违反政治纪律的话,今后也不会有”的模糊认识。二是对一些政治敏感性、坚定性很强的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鉴别力,认识不到问题的性质,看不到潜在的风险。三是在政治纪律的执行上,存在遇事不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政治上认识的问题,特别是对上级要求,有执行不力、措施不当、打折扣的问题。
(三)遵守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党的政治规矩学习教育不够。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作为基层支部的书记在这方面引领学习教育不够、部署安排不够、着力践行不够。二是没有推动形成机制。在前期,虽然认真学习了《准则》和《条例》,收到了很好效果,但没有建立推动形成“常”、“长”机制。三是执行上有不到位的地方。存在着与单位、或个人关系不大,结合不太紧密、或者执行中有困难的,就采取开个会,要求一下就完事的情况,实际上是打折扣,搞变通的表现。
(四)遵守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强。存在随意性和简单化现象,尤其是在工作的决策上,事先没有征求股室负责人或同志们的意见建议,有临时动议现象,发扬民主不够充分。二是带头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经常。特别是在“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的落实上,存在有缺席参加的情况。三是在执行党组决策部署上,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还很不到位、很不见底的问题。
(五)遵守廉洁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上存在偏差。对新形势下管党治党责任认识不足,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党建工作上,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还没有真正的立起来、强起来。二是意识上存在淡薄。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自己用不着过问、用不着操心、用不着扛责的问题。三是责任上存在模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还不够到位,对业务工作强调抓好落实的多,重视质量效率多,对党风廉政建设特别强调少、要求少、过问少。
(六)加强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存在到参保单位少、到群众中去少的不接地气的问题,尤其是对参保单位指导工作不经常,存在听汇报多,深入实际少,一般性调研多,带着课题调研少的问题。二是在为参保人员服务上,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引导参保人员为我局建设事业建言献策不够、发挥作用不够。三是在机关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水、电管理上,存在浪费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解决办法。
二、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忠诚干净担当标准要求,对照正反两方面典型,深入反思存在问题的根源,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理想信念弱化。认真剖析存在于“严守党规党纪、做忠诚干净担当合格党员”等方面的问题,我感到尽管有多重因素叠加,但最根本原因是放松了理想信念的坚守。自认为系统地研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经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坚定的。但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又觉得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共产主义社会还很遥远,不自觉地放松了思想改造与信念坚守。同时总感觉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廉洁现象严重、社会风气不正、伦理道德缺失、贫富悬殊拉大等社会问题,距离共产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而在思想上,就潜移默化地弱化了理念信念,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有远大的志向、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才能真正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更好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一条红线。反思存在问题,主要是加强理论学习不够,自我提升不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理想信念。
(二)纪律规矩模糊。在党的纪律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和执行其他纪律的前提。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严于律己,就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犯迷糊,装糊涂,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能有意无意地议论传播有损党和党的领导人形象,误导周围人情绪的小道消息,奇闻逸事等;不能凭自己的喜怒哀乐,说任性的话、糊涂的话和不负责任的牢骚怪话;不能违反纪律,丧失原则,私下交易等。剖析自己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虽然是细枝、是末节,但也不能小看、轻看,更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就必定会出错,会乱套,会出问题,甚至走向事物的反面。反思自己在纪律规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强化理念武装不够、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够。
【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内容】推荐阅读:
坚持四个道路自信10-01
增强四个自信对照检查07-15
四个意识自查06-04
四个意识征文11-16
四个意识检查材料06-04
四个意识方面自查09-27
坚持四个意识11-07
四个意识自我剖析材料07-08
在工作中增强四个意识09-30
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