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考试(共8篇)
《普通化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普通化学是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环境科学专业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判断
简答题30%20%
计算题50%
(四)参考书目
马家举主编,普通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08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主要内容: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溶液(酸碱平衡、配离子平衡、沉淀反应、多相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包括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共价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考试作为检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的手段, 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考试中极少数学生作弊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且作弊之风呈曼延趋势, 则引起了广大高等院校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地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从而透彻分析考试作弊现象的症结所在, 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2 研究现状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作为教育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关研究颇多, 笔者检索了近十年来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112篇, 以下是对这些相关研究现状的综述, 分为国外和国内两部分。
国外的研究较少, 李宗玲翻译国外的兰迪L·吉纳鲁克斯等人的论文展现了国外对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冰山一角”, 兰迪L.吉纳鲁克斯等人的研究聚焦于一些影响作弊的关键特征上, 尤其调查了计划作弊的主要因素有:难度、压力、教师人格、社会模式和对课程的兴趣 (李宗玲译, 1996)
国内部分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研究现状可以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不同学科的取向进行解释。
心理学取向的解释以学生对考试的态度、作弊的心理为出发点探讨考试作弊的原因, 现有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调查两类。在定性分析中, 综合主要文献 (马建辉, 1994;龚惠香, 1999;李远贵, 2001;刘晓君, 2002;鲁剑伟, 2002)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因分析主要有:过关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心理、功利心理。在实证调查中, 兰刚对60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呈现本位化特征, 即学生自身的主观心理因素成为考试作弊的主要因素 (兰刚, 1997) 。段鑫星对376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 从学生个体看, 心理不成熟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容易作弊,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看, 主要是内心道德观念的弱化, 学生总在寻找作弊的合理化理解, 很少有学生从自身找原因 (段鑫星, 1999) 。王灿楠等人对296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三个原因是“怕不及格”、“别人作弊, 我不作弊吃亏”以及“为了高分, 评上奖学金” (王灿楠, 2001) 。王英国对420名大学生的研究中列举了8种可能导致作弊的客观、主观因素, 调查发现作弊者主要是因为担心考试不及格、为了获取利益和因为别人作弊 (王英国, 2003) 。
经济学取向的解释虽然突出了作弊者的主动性, 但更加强调考场管理等客观因素, 郝玉柱认为考试作弊的一般原因是考试拜物教, 即学生对考试的崇拜,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命运的考试制度是产生考试拜物教的直接原因 (郝玉柱, 2003) 。黄素霞认为考试作弊和考试管理之间存在着零和博弈关系, 即学生和学校都因作弊而受损害, 增加考试作弊行为的成本对减少作弊发生起关键作用, 调查数据表明, 考场管理不严是触发作弊企图转化为作弊行为的直接原因 (黄素霞, 2003) 。
此外, 社会学取向的解释倾向于把作弊视为大学生群体的行为, 对考试作弊这一群体行为进行解释, 对影响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有强调。
从这一问题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来看, 对国外的研究了解相当欠缺, 而国内研究虽然较为丰富, 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但从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来看, 笔者认为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对作弊原因进行定性分析, 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 只有少量的实证研究, 但在研究内容上又缺少对策性的研究, 没有做到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很好地结合。因此,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防止作弊的对策, 无疑是对这一问题实践研究的一种丰富。
3 研究方法
抽样:本研究主要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某学院文、理、工、农、医等八个学科门类共20, 000余名学生, 其中医学生有4, 000多人, 从近三年来的考试情况看, 在因考试作弊受学籍处理的学生中, 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因此, 本研究调查对象选取医学2003级-2006级共四个年级50个班的在校生, 每班各包括男生、女生、学生干部、普通学生20人, 共计1, 000名学生。
收集材料:本研究采取调查研究的观察方式, 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研究和面对面访谈收集材料。
问卷调查设计了考试作弊的16条原因供学生选择。在某日学生晚点名过程中, 研究者给2003级-2006级50个班共发放问卷1, 000份, 每班20份, 由班主任组织包括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在内的男生、女生各10名学生匿名填写, 回收有效问卷982份。
访谈内容也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展开, 并进而了解学生对于作弊这一现象的认知。研究者本人是该医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 有机会接触各类学生, 为本研究专门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 地点选择学院内某教室, 由研究者随机按学号抽取20多学生到会, 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平常工作中, 研究者也经常性地与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交谈, 获取了大量资料。
对上述收集的材料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4 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 无论是优秀学生、学生干部, 还是普通学生或曾经考试作弊的学生, 都对考试作弊的原因作了认真回答, 通过对学生关于16条不同原因的回答进行编码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功利型。此类学生占了43%, 他们有很强的虚荣心, 他们很在意自己的荣誉, 或想取得好成绩, 或想获得奖学金, 希望得到教师的宠爱和同学的尊敬。②应付型。此类学生占了57%。目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影响很大, 学校周围充满了电子游戏室、网吧等, 有些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投入玩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学习, 导致学习成绩日下;也有极少数学生主要是学生干部因为参加社会活动过多作弊来蒙混过关。③客观无奈型。由于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且教师教学方法满堂灌的传统方式, 使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 对专业不感兴趣, 持此类观点的学生高达43%, 考试制度落后同样成为考生作弊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考试只强调理解、记忆, 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而对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置于一边, 使大学的课程多, 内容深, 要求学生把每门课的所有内容都记住是不可能的, 因此有26%的学生只有通过作弊来求得好的成绩。④被迫型。有30%的学生因为死啃书本, 虽然付出了很多时间, 学习也很努力, 但仍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担心考试不及格, 也不得不冒险作弊。⑤投机取巧型。此类学生占了相当比例, 他们认为考场纪律不严格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抱着作弊成功的侥幸心理, 以期取得好的成绩。这说明了考场管理的松懈及监考教师的不负责任, 会姑息纵容学生的作弊行为。
学生座谈会和与学生随意交流的非结构式访谈内容集中反映了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及认识。很多学生对考试作弊持无所谓态度, 也有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可耻的, 还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一种聪明的行为。但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又对考试作弊这一现象持有如下几个观点:①破坏了教育环境, 使考试失去意义;②导致学风败坏, 考风日下, 影响学校的名誉;③导致学习成绩不公平, 使学习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 学习差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消极, 使作弊学生更加肆无忌弹, 投机取巧, 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 不利于知识的学习,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人才贬值;④使人的性格和心理发生扭曲, 消极对待人生, 对待工作, 对生活失去信心。
通过对上述系列调查陈述进行分析, 得出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方面大学生作弊动机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 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 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考试管理都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其次, 由于受社会上和学校各种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 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 或者认为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 只要不是自己作弊, 对别人作弊采取无所谓态度, 因此淡化了大学生作弊的羞耻感, 引发、纵容、加剧了大学生的作弊行为。再次, 作为大学生也深深明白考试作弊带来的严重后果。
5 讨论
综上分析, 大学生作弊尽管原因、动机各不相同, 且此现象毕竟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 表面看来无可厚非, 但却深层次地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 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历程。创立“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英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即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并非决定于其学习能力的高低, 而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 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适当的学习条件就是以学习时间为基础的。因此, 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或机会, 再加以正确的指导, 学生就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尽管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 但它在选拔人才, 激励竞争, 衡量优劣上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考试是必须的, 问题是如何改进考试方法, 改进考试内容, 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从根本上抓好考风、学风, 把杜绝作弊作为学校常抓不懈的重心工作之一。
5.1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从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 能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 这是认识的主流, 是值得大力保护和发扬的;对部分虚荣心膨胀而考试作弊的学生, 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成绩与荣誉, 荣誉是一时的, 真正的本领才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对于是非观念淡漠, 对考试作弊持无所谓态度的这部分学生对其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也要加强他们的道德规范教育,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要让学生明白,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只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5.2 更新观念, 加强素质教育
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主观能动性, 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系统中, 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判定手段, 但作为高等教育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主攻方向, 我们应转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 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 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 在教学方法上, 变满堂灌型为引导型, 变重知识传授型为重方法和思想启迪型, 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的学习目的从“应考”转移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上, 走出“一考定乾坤”的怪圈; 在学生的综合测评、测优、评奖上, 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技能表现和特长贡献, 学生不但要专业基础扎实, 基本素质优良, 而且要能够适应竞争, 勇于竞争, 有所专长, 有所创新。而学生也应该在考试合格的基础上, 淡泊应试的过程, 注重提高素质, 自觉培养自己走上社会后所必须的顺应社会的自学能力, 以便离开学校后, 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以此从根本上来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5.3 加强考试改革, 实行创新型考试
合理制定考试标准, 应从培养目标的全局出发, 来决定每门课程让学生掌握些什么, 掌握到何种程度, 在考试内容上不片面追求难度, 不出偏题、怪题, 少考教材中查得到的不具代表性的零散知识, 着重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应既能满足培养需要又能让中等程度的学生经过努力有把握通过, 以此减少学生考试的压力, 减少学生重修的数量。改革考试方式, 变全部闭卷为综合的开卷、半开卷考试, 既考核心知识、思维能力, 又考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70% 考察核心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可以通过闭卷来完成, 30% 是创新部分, 属于发挥个性的范畴, 考生只需交上平时做的作业, 内容包括对思考题的解答, 难题的一题多解, 自己所发现问题的讨论等, 要求有新意, 为防止抄袭, 每篇小论文采取人均分制, 即一篇小论文的绝对分值若为m分, 有n个人雷同, 说明独创性下降, 那么每人得m/n, 这样做合情合理, 也鼓励首创者保护自己的成果, 这样, 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 学生平时必须主动思考, 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 积极创新的轨道上来, 把创新教育与创新型考试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实行开卷考试, 学生的压力减轻了, 发展的空间开阔了, 就会去主动追求新的目标, 跨越新的横杆, 选择自己热爱或擅长的领域去攀登,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4 严格考场纪律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焦虑 影响 原因
一、引言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焦虑反应, 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大学里, 在现阶段考试仍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 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其评优资格, 甚至影响毕业与就业。因此, 久经考场的大学生, 有考试焦虑的人比比皆是。本文中考试焦虑指由一定应试情境而引起的担心、恐惧、自卑等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 包括考前焦虑、考时焦虑和考后焦虑。严重的考试焦虑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影响大学期间社会化的顺利完成并易导致一些越轨行为, 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现象进行正确认知和合理归因,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矫正,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对大学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对国家的人才培养工程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
1.大学生考试焦虑基本状况
调查显示, “几乎每次”和“从来没有”考试焦虑体验的学生在总的被调查人数中所占比例都不大, 前者占5.6%, 后者占18.7%。而“经常”和“偶尔”考试焦虑者分别占21.2%和54.5%。两者之和占总被调查人数的75.7%。说明大学生考试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还很严重, 5.6%的大学生几乎每次都有考试焦虑的体验, 有81.3%的大学生有过考试焦虑的体验。
2.大学生最易出现焦虑的考试课程
最容易让大学生感到焦虑的考试是必修课, 比例高达91.5%。这是由于各种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对各种课程的要求不一样所带来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排名时, 只计算必修课的成绩, 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 只要及格就能获得学分, 学生从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的成功中所得到的报偿要远远低于从必修课的成功中所得到的。这一现象用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命题中的成功命题和刺激命题都可以得到解释。霍曼斯的成功命题: 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 那么, 他就越有可能重复这一行动。此命题是说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报酬的活动。必修课得高分可以相应地获得报酬———奖学金。刺激命题的内容是: 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其基本意义是用过去所发生的情况来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必修课考试得高分后, 在综合测评中便可以获得高分, 这就有可能获得奖学金。奖学金的刺激促使大学生重视必修课的考试。
3.大学生最易出现考试焦虑的考试形式
高校由于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的形式上提倡多样化, 一般来说目前考试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开卷考和闭卷考。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闭卷”这一形式的考试普遍感到焦虑,所占比例为53.1%。笔者在访谈中探索了个中原因: 闭卷考试的科目考核内容多而广, 答案相对固定,这些成为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开卷考试的题型活,答案相对开放, 并且在考试前可以广泛搜集资料甚至可以将一些资料带进考场,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考记诵的闭卷考试来说是大学生比较欢迎的出题形式。
4.大学生最容易产生焦虑的考试科目
调查显示, 相对而言, 英语科目是大学生最感焦虑的科目。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高校对英语越来越重视, 要求也越来越高, 前几年, 有的学校甚至把英语是否过级与能否取得学位证书相挂钩。最近, 教育部虽对四、六级英语考试进行了改革, 在制度上制止了把“英语是否过级与能否得到学位证书相挂钩”的现象,但是对英语的重视这一事实已深入人心。
三、影响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
对于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许多学者从内因和外因各个方面都有过研究和论述, 本文对前人研究中几种常见的因素进行了再度检验,同时, 对前人少有提到的而本文认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经济状况、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也进行了验证。
对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外因素分别是性别和家人的期望。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不同, 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较男大学生强,这既与男女大学生的不同的人格特质有关,更主要的原因是男女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就业形式不同。在当前仍然广泛地存在着性别偏好, 特别是在职业领域, 在性别偏好并没降低反而不断强化的形势下, 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式比男大学生更加严峻。
四、对于大学生考试焦虑自我调适的几点建议
1.大学生对考前焦虑的调适
经统计发现, 出现焦虑前, 52.1%的学生采取的缓解方法是“适当娱乐放松、调节自己”, 22.6%的学生“找同学或朋友谈心”, 5.4%的学生采取“向父母诉说、找老师谈”。但还有16.0%的学生对其置之不理。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了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说明大学生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社会是抱着负责的态度的;当然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消极情绪持漠视态度, 长此以往,这些不良的情绪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对考试中焦虑的调适
大学生在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时,45.1%的大学生采取心理暗示的方式, 35.4%的大学生采取深呼吸的方法,以上都是一些必要的和积极的缓解考试焦虑的措施,但也有1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考试焦虑情绪不采取任何措施,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危害身心健康。
3.大学生对考试后焦虑的调適
调查结果显示:53.3%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以缓解考试后的焦虑情绪, 27.1%的学生选择向同学或朋友倾诉, 2.8%和0.9%的大学生选择家人和老师作为倾诉对象来缓解。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5.0%的大学生在考完试后也不采取任何措施, 任由该不良情绪蔓延。
五、结语
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多发生在考试之前; 对 “必修课”的考试最易焦虑; 在“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形式下最易焦虑; 最易焦虑的考试科目是专业课; 男女生在英语与数学两门课上的焦虑比例不同, 男生较多地对英语科的考试感到焦虑, 女生则较多地对数学科的考试感到焦虑; “家人对自己学习的期望”与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家人的期望越大, 大学生越易产生考试焦虑。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课。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概念解释题15%
简答或论述题15%
会计分录与计算题 40%
分析计算题30%
(四)参考书目
财务会计学(第6版):戴德明等编,2013年3月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第2版):刘淑莲主编,2010年7月第2版,东北财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财务会计
1.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等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3.会计基本业务的处理
4.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5.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二)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涵义、目标、内容与基本理论
2.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股利决策理论与方法
一简答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
1.什么是创造性?
2.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2.终身教育
二论述1.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2010教育综合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2011学校管理
一.简答
1.学校管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2.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
3.学校组织机构这只应遵循的原则
4.怎样全面抓好学校的科研管理
5.如何理解“现代学校制度”
6.中小学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
7.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与实质
二论述
8.如何提高校长领导的有效性
9.如何全面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10.学校与文化的意义及如何塑造
三.分析题
因缺乏严谨治学态度违反一般学术规范,虽不属于造假、篡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但在学术活动中损害他人合法利益或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行为属于(学术不当行为)。
入学资格初步审查时发现身心状况暂时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医院诊断,认为经过休养和治疗,可以到校学习的,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一学年)。
研究生在参加课程学习过程中缺席课时数或者缺交作业次数超过教学规定总数(三分之一)的,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课程成绩按(F)记载。
在学位申请有效期内,可以提出学位申请的次数是(两次)。
研究生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是否有权撤销已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是)
对于因违纪受到处分的研究生,(一年),不得给予表彰和奖励。
关于科研不端/不当行为的危害,以下表述错误的是(但不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害)。
研究生在学期间个人信息发生变化的,由本人提出学籍信息修改申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经所在院系审核后,报研究生院核准修改。研究生学籍信息修改申请至迟应于拟毕业学期的第(4周)前提交。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培养类别,以招生录取信息为准,入学后(不可以)更改。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博士两年、硕士一年)。
复旦大学校训是(你猜),出自《论语•子张》。
研究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注册的,应当在注册日期前向所在院系提交延期注册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获得批准后,研究生可在当学期注册日期起(2周)内到校注册。逾期不注册的,予以(退学)处理,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导致无法及时提交延期注册申请的除外。在不可抗力等事由消失后(1)周内,研究生应补妥注册手续。
我校对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发表学术论文篇数的要求是(由各学科制定具体标准)。
研究生在学期间因国家或学校公派任务需要,预计一学期内出国出境时间超过(6周)的,应当持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正式邀请函与确定的研修计划,申请(保留学籍(联合培养))的学籍变动手续。
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德、智、体考核合格,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严福庆出任首任院长。(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
研究生入学后,如因个人兴趣转变、家庭经济状况变化等自身原因需要转专业的,应当在入学满(一学期)后、进入基本学习年限(最后一学期)前的期间内,按照《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程序申请转专业。
研究生因故不能按时参加所在院系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预计一学期内累计缺席时间(6周)以内的,应当请假;预计一学期内累计缺席时间超过6周的,应当申请(休学或保留学籍)。请假、休学或保留学籍期限届满,研究生应当按时返校,并在返校之日起(2周)内办妥销假或复学手续。
以下不是学位公共课的是(公共选修课)。
我校对学位论文答辩次数的规定是(第一次答辩未获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可申请重新答辩一次)。
研究生一次可以申请休学 1 学期,但学习年限内休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学年。研究生应当在休学届满后(2)周内提出复学或延长休学时间的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在实施研究、撰写论文、实验报告或申请课题、参加各类评选活动或申报奖项过程中故意实施的造假、篡改、抄袭、剽窃等严重违背学术诚信的不良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学籍信息管理和学籍变动的基本工作流程是(排序):(2143)。(1)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未确定指导教师的情况除外;(2)研究生提出书面申请;(3)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4)相关院系审核并出具意见,必要时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院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
博士和硕士学位申请人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已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数,所有成绩合格,其中学位课程(即所有必修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的平均绩点达到(2.0以上(不含2.0))。
研究生在基本学习年限内无法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时间。研究生一次可以申请延长 1 学期或者 1 学年,学习年限内延长学习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学年。
关于研究生学位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下面哪种描述是不正确的?(只要在正常学制内,可以自行决定修读时间)
根据《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擅自在校园内传教,或者(进行宗教活动)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根据《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七十四条规定:在学生宿舍内(饲养动物)并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处分。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所修课程仅限申请二次补考
新生报到后,由学校按当年研究生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发现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不一致,且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取消学籍,予以(退学)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研究生学习年限届满,应以毕业、(结业)、退学等形式之一结束学业。
根据《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十八条:书写、张贴、展示、散发或者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标语、条幅、漫画、传单、书刊、光盘等材料,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扰乱公共秩序的言论和谣言,或者煽动闹事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尚书大传》)中的“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本义是追求光明,含有自主办学、复兴中华的意味。
研究生如有课程考试不及格,可以申请补考。补考合格,课程成绩按(D-)记载;(学位课程)补考后仍不合格的,予以退学处理。
我校对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发表学术论文作者排名的要求是(排名在第一位)。
研究生违反考试纪律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不合格”),(且不得申请补考)。
研究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的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必须进行(考试)。
研究生每学期应当按照学校校历规定的注册日期,持(本人学生证)到(所在院系)进行注册。未经注册,研究生不得选、退课程,不得参加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不得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
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主要有:()。全选
以下关于研究生违纪处分归口主管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是()。除了“所在院系”那一项全选
以下关于选课的表述,正确的是()。
研究生网上选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第0-2周。其中,第0周为选课时段;第1-2周为试听和调整选课时段,未参加试听的课程不得选课;第3周起,选课系统关闭,研究生不得再选课、退课,学校根据学籍注册名单确定最终选课名单。
跨学科入学、以同等学力入学、或入学后导师认为有必要补充某些专业基础知识的研究生,须补修课程。研究生参加补修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但所获学分不得计入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数。(不正确的是:
研究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课。
研究生对于在选课系统内选过的课程,试听后觉得不合适,可以不去听课,也不用在系统内退课。
以下情形中,学校可予以退学处理的包括(): 全选
根据《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在学生宿舍内的哪些违规行为,可给予警告处分?()全选
必修环节是研究生毕业和申请学位前必须参加并通过考核的培养环节,其形式可包括(): 全选
以下情形中,学校不予注册的包括(): 全选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经济分析。该课题从河北省10所骨干院校的考试风纪调查入手, 发放考试相关调查问卷, 收集所需数据, 并基于学生的理性假设 (即行为目的在于个人利益最大化) , 采用博弈论方法、成本收益方法以及多元回归方法, 剖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 探究调查问卷及经济分析所折射出的我国考试制度方面的欠缺, 进而比较、借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大学的教学和考试理念以及我国历史上考试制度及作弊防范措施。第二部分着重进行构建绿色考试制度研究。基于增加学习收益, 增加考试作弊成本视角, 提出构建我国绿色考试制度的“疏堵并重”的双重目标:即“强化考试管理为堵, 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为疏”。围绕素质优先的教学内容、互动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提出全过程考核、在线考试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从学生不能作弊、不想作弊、不用作弊、不敢作弊四个视角, 全面论述了我国绿色考试制度体系的合理构想。
(二) 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历时6年, 在河北省内10所骨干院校, 发放20000份有关考试的调查问卷 (内含21个类别、72个指标) , 收集学生对学生考试作弊的态度、作弊经历、作弊动机、学校考务管理及作弊处罚态度等方面相关数据, 并深入剖析调查问卷折射出的我国考试制度方面的欠缺。
2. 成本收益函数多元回归法
借鉴犯罪经济学原理, 构建考试成本收益函数, 将作弊影响因素内生化。结合问卷所收集的数据, 利用EVIEWS 5统计软件对考试作弊成本及学习收益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确定出影响考试作弊各种制度因素的危害程度。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当努力学习收益小而考试作弊成本低时, 考试作弊将成为行为主体的理性选择。
3. 比较借鉴法
比较、借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大学的教学和考试理念以及我国历史上考试制度及作弊防范措施, 为构建我国绿色考试制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
4. 文献查阅法
研究查阅了35篇硕博学位论文, 21篇历史考试制度典籍, 期刊论文79篇。文献查阅为本文提供了理论的创新空间, 也为相关对策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 调查问卷结果及经济分析
表2-1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 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考试成绩。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下,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表现的关键指标, 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奖学金、评优、入党、提干、推研、就业和心理满足。大学生普遍认为考试不及格是很丢人的事情, 53.6%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越高越好, 不管是用什么手段得到的分数, 说明“唯分数至上”的观点在学生中间是很普遍的;同时, 只有23.9%的学生认为作弊是关乎个人道德的事情。因此, 看到别人作弊时有65.1%的学生不会去检举, 在考试中拒绝帮助他人也会被认为是不讲义气 (41.6%) , 这些都说明当代学生的价值观是有待引导的。
第二, 存在考试投机心理的学生主要是平常没认真学习的, 害怕考试挂科,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错, 但其他人作弊让他心理失衡而效仿。
第三, 对教师或课程设置等不满意, 从而影响了学习兴趣, 只好依靠作弊来获得学分。
第四, 调查数据还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作弊的一些新特征。以往作弊是成绩差的、不努力的、准备不充分的学生, 现在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出于种种目的开始作弊, 也就是说除了“60分万岁”的考试过关因素外, 作弊还有其他的动机, 从现有文本资料分析, 作弊学生除了担心自己考试不及格, 拿不到学位证书而作弊外, 还存在为了拿高分、评优、评奖而作弊。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看到别人因考试作弊获得了优异分数和种种利益, 于是产生心理不平衡感、不公平感, 从而作出考试作弊的行为。问卷调查还发现,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内容与考试制度对考试作弊有一定影响。
(二) 调查问卷及经济分析中折射出的考试制度欠缺
第一, 应试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对学生的作弊成因有着较大影响, 该课题组调查了河北省10所大学的教学情况, 发现尽管各院校都在高调宣扬着素质教育, 但仍在继续坚持着应试考核的老一套, 围绕着考试而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考试的需要来决定教学内容和形式。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教师教学管理松懈以及教材质量欠佳;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角色等现象是当前高校教育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单位:%)
第二, 僵化的考试模式。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期末一次考试并且采用统一的一套试卷。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 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 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没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考定成败”, 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过关, 而不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三, 考试监惩力度不足。当前考场纪律不尽严格, 监考教师考虑到一旦学生作弊被抓会影响到其学位的获得及将来的就业, 或经不住学生痛哭流涕求情, 或怕学生打击报复等, 对作弊态度较为纵容, 通过采用口头警告等方式, 很少记录在案, 上报部门处理。还有的教师干脆对作弊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没有很好地维持考场纪律和考试的严肃性, 对作弊学生的惩戒力度不足。
(三) 构建绿色考试制度对策建议
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正面临着教育界及社会的质疑,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呼声日益强烈。构建绿色考试制度, 培养新型人才, 是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对我国大学教育考试制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考试制度比较, 借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大学的教学和考试理念, 剖析我国历史上考试制度及作弊防范措施, 从中发现差距, 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基于增加学习收益, 增加考试作弊成本视角, 创造性的提出构建我国绿色考试制度的“疏堵并重”的双重目标:即“强化考试管理为堵, 改进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水平为疏”。围绕素质优先的教学内容、互动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提出全过程考核、在线考试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从学生不能作弊、不想作弊、不用作弊、不敢作弊四个视角全面论述了我国绿色考试制度体系的合理构想。构建我国普通高校的绿色考试制度, 以利于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 即高校应在保证考试制度可靠、有效、公正、实用的基础上, 辅以考试形式的灵活多样化, 将有助于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使高校学生将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
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高校课程考试不是抽象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一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是具体课程教学活动有机体的一部分, 通过考试来检查和促进课程目标系统实现。构建绿色考试制度的核心问题则是涵盖教什么、如何教、考什么、如何考的整体性问题。要改革“应试教育模式”, 确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改革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和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合理确定各种教学目标的权重, 建立科学命题制;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 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 建立科学评分制。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并非易事,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应试教育中,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直接, 也容易规范, 透明度、公平性都较高。但是在创造教育中如何合理公正地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却相当困难。这是因为创造力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多维性、多质性等特征。因此, 我们不应对传统考试制度全面否定, 而应对现行考试加以改革, 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下将从学生不想作弊、不能作弊、不用作弊、不敢作弊四个视角加以说明。
1. 让学生不想作弊
转变学生自身对考试的看法, 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在国内的高校, 考试结果直接表现为分数, 目前仍然是考核学生优与劣的最基本指标之一, 同时绝大多数高校还普遍实行着一门课程成绩不合格就不能评奖、评优、入党等所谓的“一票否决制”。从个人理性出发, 经权衡得失, 综合比较, 导致平时学习不努力, 成绩差的学生想作弊, 就是平时学习成绩优良、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 也想通过作弊谋得高分。他们没有将考试看成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定期性检查, 而是为考试而考试。
2. 让学生不用作弊
改革以考试定成绩、以成绩评学生的评价体系, 寓评于教, 寓评于学。10所院校都是采用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 即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 占比30%, 期末成绩占比70%。绝大部分院校的基础课采用固定题库抽题的方式, 统一出题, 有题型和题量等方面的要求, 考试题目类型包括选择、填空、判断改错、计算、简答和论述题等形式。通常满分为100分。而专业课由任课老师出题, 其中专业必修课程采用闭卷笔试, 在期末考试周进行, 考场纪律严格。闭卷考试的内容多为知识记忆类, 占比50%以上, 甚至有些试卷高达90%, 部分试卷包括综合分析判断类的题目形式。专业选修课程的考察形式比较灵活, 由任课老师自选, 可以是期末小论文, 也可以是闭卷 (或者开卷) 考试。约有20%的理工科类高校在此基础上, 添加了对上机操作和动手实验的考核。80%以上的师生认为当前我国高校考核评价方法过于倚重知识记忆, 对未来工作和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 纯粹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因为未来学生的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不确定, 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学习无用论”的观点, 先应付考试, 将来用到的时候再重新学习。以上调查虽只在河北省内10所骨干院校进行, 但足以说明我国高校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校所培养的不是优秀的考生, 而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才是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树立素质优先的考试目标, 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的收益来自于知识的习得和精神的愉悦。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 提高学生上课精神上的满意指数。所用教材限定于近三年内出版物, 学科设置具有的时代感。这样学生认为所学有用, 自然会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取舍上, 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 以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造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爱上上课、爱上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是根本之道。我们不妨借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 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明确综合能力的内涵和价值, 包括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学校不仅仅是通过将来毕业时的一纸成绩单来判定学生的优劣, 尤其是评奖评优搞推荐的时候不要只看数字成绩单, 这样学生就不会只看重成绩, 考试作弊也就没有了必要。同时, 从教学制度安排上可以尝试建立弹性学制或学分制, 不必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和时间, 不必设定整齐划一的课程安排, 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甚至自主选择专业;只要学生最终按照整体要求完成了既定的学分, 就可以顺利毕业。
3. 让学生不能作弊
考试方法与考试内容的改革并举, 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是有效遏制、杜绝考试作弊行为的又一重要措施。考试方式应多样化, 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 可采用口试、课程设计、模拟操作以及开卷等方式开展考核工作, 也可以实行教考分离, 或将考试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 增加平时实践实验环节的考核比重等, 力争达到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的综合评价,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考试内容上可以加大理解应用题型的分量, 尽量减少以记忆性为主的题型, 让学生没法作弊。当前“一卷定终身”的方式, 只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 而不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本质, 要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建立科学试题库, 推行在线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4. 让学生不敢作弊
规范考试制度, 严肃考风考纪, 加大惩罚力度。通过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放弃考试作弊行为的过程, 是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外部因素。在这个进路中, 学校要扮演主导角色, 起主要推动作用, 完善并严格执行大学生考试的规章等强制性制度, 加强监考力度并配以科学的处罚措施等, 都是可行的具体举措。然而, 我们必须明白:惩罚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惩罚不是制裁过去, 而是面向未来。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考试焦虑 学习成绩
[作者简介]金光华(1973- ),女,邯郸学院讲师,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董好叶(1964- ),女,邯郸学院副教授,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河北 邯郸 056005)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03-02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Bandura在1977年的《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最早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具备实现某一行为目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心,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因此,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有类似于动机的作用。
焦虑是一种适应性情绪,是个体在面对危险时进行的一种身心准备。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考试焦虑是指个体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担心他人对自己评价下降的体验,是一个人面对考试情景时的紧张程度。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势必会影响个体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影响学生面临考试时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最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两者之间一致关系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的Betz和Hembree的研究发现,较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高的考试焦虑及大多数的成绩下降之间有显著相关① ②。Schwarzer研究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0.30到-0.66③。Topman 则报告考试焦虑与学术能力知觉(r =-0.29)、考试能力(r =0.55)成负相关 ④。类似地,Pajares和Miller的研究数据也证明了此点⑤。Schunk认为考试焦虑者通常自我效能较低 ⑥。Finch(1987)研究发现,消极认知对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技巧均有显著的影响 ⑦。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 =0.28,p<0.0001) ⑧。
国内相关的研究有:(1)王才康、刘勇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TAS)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田宝、郭德俊的研究发现,考试效能感是考试焦虑作用于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
综上所述,发现以往的研究考察的多是自我效能感中的某一方面(如一般自我效能感或学业自我效能感等)与考试焦虑等其他影响因素对学习成绩的作用,或在单科领域(如数学)中考察两者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作用,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综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希望能够以此突破口为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邯郸三所高校(专科)三个年级中各随机抽一个班,共468人,发放问卷468份,全部回收,有效卷400份,详细资料见表1。
2.研究工具。《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北京师范大学研制)。
3.测量程序。期末考试前两周同时施测,期末考试结束后三周内从所在学校收集学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
4.数据处理方法。用Excell(4.0)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由Spss11.5 for Windows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其一,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中数据可知,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R=-0.531);学习成绩与考试焦虑在0.01水平上也呈负相关(R=-0.181),但相关关系比上者弱;而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R=0.290)。
其二,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差异比较。以学生的期末各科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其学习成绩的衡量指标(原始分数均已转化为标准Z分数)。将学习成绩按照“Z>=1为好,-1<Z<1为中,Z<=-1为差”的标准把学生分为较好、中等、较差三组。对此三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表中数据显示,较好、中等、较差三组学生的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组分别是成绩较差组与较好组的学生。关联强度指数表明,学习成绩与考试焦虑间关联的密切程度小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
其三,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异。结果见表4。
表4数据显示:在0.01水平上不同学校学生存在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的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在考试焦虑方面,医学院校学生高于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则低于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关联强度指数也表明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感确实存在学校间差异。
其四,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结果见表5。
表5数据显示: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中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从大一到大三考试焦虑分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大一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其平均数差异为4.398),差异最显著。另外,关联强度指数也显示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确实存在年级差异。
三、有关讨论与结论
1.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在个体对待任务的选择、努力的付出、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及信息加工的策略方面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困难时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并能坚持更长的时间,选用更丰富的信息加工策略,从而减少对考试的担忧与紧张。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的表现正好相反。因而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要想真正全面提高和改善学生的素质,必须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差异大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组之间)在自我效能感及考试焦虑水平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体现出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及归因方式对个体的影响力度。优秀的学习成绩反馈的是成功的信号,成功经验的不断积累必将增加个体迎战下一任务的信心,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相反,多次考试失败的打击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面对困难时也更容易表现出退却和焦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有必要引入竞争机制,但必须考虑竞争的时机、频率,以及对竞争结果评价的多元化。
3.不同学校、年级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是以往的研究者大多忽略的一面,具体如下:
从学校看,从职业院校到综合院校、医学院校,学生的考试焦虑得分由低向高发展。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同性质的学校管理模式与力度不等,学习任务的难度不一,如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课程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职业院校与医学院校的学生往往感觉学习的知识实用性更强。
从年级看,从大一到大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增长后掌握的知识量增加了,加上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调试等,使他们越来越增加了对自我效能的肯定。而到了大三,必须更多地关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但由于人生阅历的匮乏与生活经验的明显不足,对未来产生更多的彷徨,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
另外,研究还发现,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学生的年级有关。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受考试焦虑影响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环境等影响较大,情绪波动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也在增强,考试焦虑的消极作用趋于减小。
[注释]
①Betz NE,Hackett G.Therelationship of self efficacy expecta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science based college majo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3(2):329-345.
②Hembree R,C orrelates.causesand effects of test anxiety[J].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1988(1):47-77.
③Schwarzer, R.Advances in anxiety theory: A cognitive process approach. [J].In Advances in test anxiety research,1992(7):2-17.
④Topman,R,M.Test anxiety,cognitions, study habit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 prospective study[J].In Advances in test anxiety research,1992(7):239-259.
⑤Pajares,F& Miller, M. D.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cept beliefs i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 path analysi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86):193-203.
⑥Schunk.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motiv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26):207-231.
⑦Finch.The effects of depressive cognition on test anxiety,academic self-efficacy expectances and study/test-taking skills[J].Dissertation Abstracts,1987(49):461.
⑧BanduraA.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J].g.Child Development,1996(67):1206-1222.
[参考文献]
[1]张鼎昆,方利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
[2]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3]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4).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考试】推荐阅读:
东北大学2013研究生考试 普通化学大纲09-16
东北大学研究生07-25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须知11-29
美国东北大学06-01
东北大学专业概况10-08
简介东北财经大学09-21
东北师范大学真题09-28
2019年东北电力大学11-27
东北大学健康教育11-16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