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优秀评课稿(共10篇)
本教案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内在逻辑美。
首先是将几个重要概念即“写景、状物、抒情”给以了界定。这几个概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但许多教师从未想过其真正含义,有关的语文参考书上也往往不作解释。而本教案将“写景、状物、抒情”作为教学重难点之后,能够知难而上,以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表述简明有效的作了阐释,让学生们恍然大悟。
其次是在“点教学”(以清晰的概念为前提)基础上进行内部延伸(局限于课文内),本教案的延伸设计极有特色,不仅有知识点的强化,而且能让学生由被动听讲到主动入文(课文),由理解进入操作,由学生心态体会到教师角色。而所有这些又都紧扣教学的重点展开。
第三,教学内容丰富而有序,围绕新知识的学习还组织复习了诸如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语法和修辞知识。而且这些内容既落实到阅读又引向写作,短短一节课学生获益颇丰。
第四,本教案的.内在逻辑美还集中体现在板书设计中:板书的上方是3个醒目的概念并用横线表明它们之间的 关系,可以说这是整个板书的纲、也是整个教学的魂,它是教学系统性的具体体现,有了它板书的所有词句就成为了语文知识的浓缩,语文能力的指南。而且板书设计时还有意留出空白让学生参与逻辑的推理、参与课文的解读、参与词句的提炼。
稿 课 说 杨发鑫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南门滩学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杨发鑫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南
门滩学校《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下面就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
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逐一说明。
一、说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1931老舍在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拟人等修辞,中所学到的比喻、《春》步掌握在的写法,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在前面一篇课文《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不能感受用文字生动形象描写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感。同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品析优美语句懂得 写景的一些方法技巧,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结合学情分析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文的特点确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和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2 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说重、难点及确立依据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9——7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感情,揣摩和品味有特
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抓住重点语段,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教学重点
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教学难点 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五、说教法与学法所谓“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我认为只有教法与学法、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通互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而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课堂状态,新课程理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 设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为此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点,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品读三部曲”: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诵 读教学法、示范品评法、点拨引导法。、说学法2《初中语文新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 授之以渔。
六、说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如文中精彩的写景语段,层次分明
的结构布局,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等,因此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进行。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和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第二课时通过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同时让学生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感受 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精读课文重点语第二课时中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本说课稿重点说明第二课时。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这是在第一课时:“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基础上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在研读品析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美需要 我们去发现。(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做如下说明。)
七、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片段展示,感受美 学生展示《我家乡的冬天》的描写片段。学生展示描写家乡冬天的片段,通过对比,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所描【设计意图】绘的济南冬天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特点,也为下一环节学习写作方法后,修改片段成文做准备。这也是语文课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要求的体现。
第二环节:研读课文,欣赏美
(一)阳光普照下的济南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济南的可爱?试找出来说一说。
(二)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交流研讨: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最妙是下点小雪呀。1(? 之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进行烘托描写的进物有哪些”)全段写“小雪2()此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可爱?试找出
一、两处说3(一说。)这一段的写作顺序(标志性词语):4(朗读中不仅要读好中的描写(、朗读感悟:朗读片段,体会作者其中蕴含的感情。2“就”“吧”” 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
“太”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感情。
小水墨画(淡雅)--------
(三)城外远山在描写城外远山时,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笔墨,但让我们能够从文字中描绘中想象到 那种美,如何描写的?写出了什么特点?
(四)济南冬天的水 作者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学习课文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设计意图】而且方法少,品析能力不是很强,可是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想象力,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一幅图画的赏析中设置针对性的题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研讨后,鼓这样也体现了教学理念中所提倡的课堂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说出来。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环节:运用写法,创造美济南的暖冬在老舍的笔下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是那么的美好、? 可爱。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写得如此动人呢在以上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写景散文的方法,其一将【设计意图】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其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 睛,学会在生活、自然中细心观察。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 分讲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作文的方法,其一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设计意图】 自然中细心观察。学会在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其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缺少美,第五环节:作业布置、背诵第四自然段。1、请用你学到的方法,细心修改完善片段《我家乡的冬天》成文。2第一道题通过背诵,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从而加深感悟。第二道题【设计意图】则是写作训练。“成果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这一环节的写作运用让学生立足课本,将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将阅读教学与 写作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八、说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济
天 冬 的 南
(一)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秀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秀、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二)德育目标以及德育因素的渗透:
1、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
(三)认知目标:
1、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4、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能力培养: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景物描述方法。
3、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练习与作业:
1、在分析课文中师生共同来完成,并结合练习二来完成修辞手法的教学。
2、课外练习写作:
以“——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填入所在地的地名;○2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二、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中采用放录音、学生齐读的方法进行。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4、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三、说学法:
1、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要求学生在听朗读录音以及齐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2、在听朗读录音以及齐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结合课文,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为: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三)理解题目
(四)给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五)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小组讨论: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4、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的方法,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今天要说课的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课文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大约是老舍19xx年冬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教授时写的。原文是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本课只是其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1卷第6期上(19xx年4月版)。本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是一篇精湛的散文。济南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之中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语言大师的笔下,它的山光水色无不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成为令人神往的地方,这就是老舍妙笔生花的神力。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在教学上有三大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心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其次是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再次则是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本文作为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时必须向学生重点讲解作者是如何得出济南冬天的独特天气特征的,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写法。
四、说教学难点
教学中如何去组织好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学习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说可以进行讨论,他就来劲了,以为可以自由发挥了,也就不会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疑问,然后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必须做到放得开,还要收得拢。至于品味文中优美语言则是另一个难点。刚进入七年级的同学,说要让他们自己去赏析精美散文的语言,他们还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说可以从修辞的运用这一方面去分析,所以教学时就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五、说教学设计
本文作为讲读课文,可以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解说标题,简介作者,积累字词,整体感知并探究课文内容第一段;第二课时探究课文内容第二至五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品味文章精美语言,总结全文并拓展延伸。
六、说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语
一篇课文的导入语,要求短小精悍,新颖别致,能很好地吸引住学生。本文的教学可以从本单元的第一课,也就是朱自清的《春》导入。
2、解说标题
这一过程要做到认真细致,理解了标题,文末那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理解也就非常容易了。可以从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这一方面来理解,标题是特定环境(济南)里的冬天,而文末则是特定时令(冬天)里的济南。
3、说作者
抓住老舍的原名,字,称号,两部著名小说《四世同堂》和《骆驼祥子》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即可。
4、说字词积累
这一环节,我觉得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不过也简单,就几分钟,可以从读准字音,区分形似字,解释并积累词语等几个方面着手。
5、说整体感知
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例如老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等,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去感知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济南冬天的景物,对济南冬天的感情以及全文的层次结构等。当然也可以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
6、说具体内容探究
这个环节是重点,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内容探究可以逐段逐段进行,同时要落实到具体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涵盖每个段落,或者内容方面,或者层次结构方面,或者修辞方面,或者语言方面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可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讨论,质疑,也可以由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作答。例如文章第一段的探究,就可以设计问题为以下几个:济南的冬天气候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是“听不到风声”的跟“没有风”有什么区别?“宝地”一词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至于作者观察角度选择和变化,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调配,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情景交融等方面的探究则必须是站在全文的高度上来进行。
另外在探究之前,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一可以锻炼朗读能力,二可以培养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
七、说学生学法
学生刚刚学习完本单元第一课,朱自清的《春》,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基础,因此本文的学习,可以进行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质疑。当然每组的任务要明确,讨论时也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成为闲聊。最后每一个问题我都得归纳明确。
八、说拓展延伸
评课人:张晓梅
教学理念:
感知雪花与生活的关系,体现学生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关爱;充分挖掘教材中快乐的因素,采取各种快乐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快乐的学唱歌曲、学会歌曲并有感情的表现歌曲。使音乐课处处充满了快乐,使快乐音乐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鉴赏,学会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通过唱、演表现歌曲的意境。
2、掌握带有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的旋律的演唱方法。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动物、热爱雪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恰如其分地表现小动物们在雪花的呼唤下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的意境。教学难点:
掌握临时升记号的演唱方法,含有十六分音符旋律弱起拍的演唱。彭老师是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新老师,却能自信、自如地在讲台上进行授课,让人感到欣慰和赞许。教师在教学导入部分,设计了听歌曲找动物的游戏,使学生认真地对歌曲进行了初步的欣赏,和对歌词中的内容进行了关注,这对进一步学习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练声环节,教师以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进行了吸气和换气的练习,设计非常巧妙而新颖。在学习环节中,教师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在进行难点的突破“升记号”,此处略有不妥;因为,一旦学生学会了错误的唱法,想要再纠正过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解决歌曲的重难点,给学生加深印象,使后面的学唱更加顺当。
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活处理。
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
1.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镶边宽敞卧水藻贮蓄慈善
2.学习作者运用精确词语和精当手法描绘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3.结合领略课文的自然风光美,进行热爱扑克、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反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点拨。
2.多媒体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在调动各种官能感受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品味。
3.导读法。地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几个能引发学生举、有助于课文理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年周而复始。春天的生机与稚嫩,夏天的茁壮与炎热,秋天的丰硕与肃杀,冬天的蕴藉与冷酷,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特性展示于人们面前,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感慨。古今文人墨客面对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态更是浮想联翩,感慨万端,这便有了无数咏叹四季的诗文名篇。阅读这些诗文不仅能领略到各地四季的自然风光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美,体悟出某种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解题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篇幅虽短,却是现代散文的精品。文章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客观描摹上,而是把所写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课题《济南的冬天》,从结构是看是偏正短语,“济南的”对“冬天”作了限制。作者见过那么多地方的冬天。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就能解开这个谜。
老舍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人民艺术家。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一生创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他于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饱尝了异国生活的辛酸,1930年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他在异国生活了五年,回国后异常兴奋,印象鲜明,写下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归来游子的满怀喜悦和对祖**亲的由衷热爱,课文就节选于此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不看课文,全神贯注地听,听完后朗读,朗读后默读。默读时要求:除理解“教学目的1”中的词语外,还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响晴、毒、响亮、摇篮;说明课文第二、三、五自然段首句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
响晴:天空无云,非常晴朗。
毒:日光极强烈,晒得人难受。
响亮:这里不是写歌声,而是形容热带天气的晴朗。
摇篮:可以摇动的婴儿的卧具。这里用来比喻济南周围的小山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段首句是过渡句,由上段总写济南的天气转入描写济南的山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第三段首句是该段的总领句,一个“最”字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可爱;第五段“那水呢”,一个“那”字既使上下段文气贯通,又指明这正是继上段的写“山”来“水”。这几段的首句不仅从结构上展示了作者思路,又标识出各段所描写的对象。
(2)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已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这是阅读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顺序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提示:课文先写对济南天气的总印象,然后写济南的山水,最后又总写济南全城在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第一段作者以亲身感受通过三个对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和温暧。第二开始写济南冬天独有的山光水色。在具体写山水之前,先交代其地理环境,用比较手法烘托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暖和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慈善”。下面紧扣这一特点,用二、三、四段共三段文字写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着的山、济南城外的远山,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清丽淡雅水墨画。第王段写济南冬天的水:碧绿温情、澄清,与蓝天融成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最后一笔双宕开去写整个泉城鲜明美丽的景色,全文前后紧密衔接,自然推进,层次清晰。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上面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也领略了济南冬天的独有景色,已经进入了课文阅读的门径,下面还要登堂入室进一步具体研读。请同学们找出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并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济南冬天景物特征的?
提示:第一段用耻对比手法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没有风声、响晴、温暖,并用这在北平是“奇迹”,在伦敦是“怪事”加以突出。以下几段运用了贴切精当的比拟手法,对济南冬天山水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写得形神兼备。把小山环绕的济南比作一个“小摇篮”,把小山拟成“看护者”,写出济南这块宝地的理想的地理环境,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慈善”。把小雪覆盖下的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衣动处“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多么美丽动人。还有写夕阳斜射下薄雪的色彩,用了少女“害羞”的神态和“粉红”的面容;把水天一色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所有这些贴切的比拟精心描绘出济南冬天的多彩多姿、慈善温情。
(2)下请同学们再一步阅读,看作者在这色彩鲜明美丽运动人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篇课文乍一看是着力描写景物,细心品读就会发现作者已把所写景物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亲切感受和对祖**亲的热爱之情。这就是作者把济南冬天写得如此鲜活动人的原因所在。那济南冬天的慈善温情的天气,那孕育着盎然春意的山山水水,无一处不洋溢着一个在异国生活了五年饱尝艰辛的游子归来后无比兴奋喜悦之情和对祖**亲的由衷热爱。这样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于所写的景物之中,使笔下的自然景物成为自己生命和感情的一部分。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借助这充满主观感情色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用心灵去感受体味作者渗透其中的那份深切的情感。
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或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
3、欣赏品味。
以上我们对课文进行了诵读感受和研习品味,同学们再看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并对该段进一步欣赏品味。
估计学生选二、三、五段的多,下面对这三段分别品赏。
第二段:这段写济南城周围的小山以点出济南这块宝地的地理环境。作者先读者一齐想:这有山有水的老城是不是个“理想境界”?接着对济南进行人格化描写,一“晒”、“一醒”,更烘托出环境的温暖舒适;又用一个“小摇篮”作比喻,加上“看护者”这一温存抚慰的形象比拟,更从济南人冬天面上“笑”的情态,把一个“慈善”的济南的冬天写得亲切动人。
第三段:北国冬天常常是朔风紧,大雪飞,冷酷肃杀,济南的冬天在雪后却是最妙的。作者抓住小雪覆盖下济南的小山,山上、山尖、山坡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精笔细描。矮松的苍翠与薄雪的洁白相映生色,银白的雪与蔚蓝的天辉映生趣。小雪的覆盖“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衣动处现出“更美的山的肌肤”。既有静态,又有动感。更妙的是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小女,“粉色”的面容,“害羞”的情态,形神皆现,美妙极了。
第五段:有山有水才有灵气。济南既有山又有水。这段写了济南冬天的水北中国冬天的水大多结为寒冰,可济南冬天的水呢,“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一个转折句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的独有温情。这里冬天的水啊,绿得精神,绿得多情。由于这水充满生机和乡情,为了垂柳能个影儿,“也不忍冻上”。这人格化的写法,使济南冬天的水充满亲切的人情味。至此作者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写济南碧绿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并且宕开笔去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织成了一幅天光水色、玲珑剔透的水晶图。
《美丽的小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过程,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文章图文并茂,人物语言活泼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课文。在听吴燕芳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几点做的非常好: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吴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吴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师:还记得鸭先生门前的那条小路吗?那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生:一条美丽的小路。
师:让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会很舒服!
生:我感觉花儿香香的,美美的!
师:让我们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谁愿意把心中感受到的这份美丽与大家分享?
吴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1、王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整堂课都回荡着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学生走进文本,在老师的激励、赞赏中,通过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他们朗读中,绘出形异色美的“彩池” ,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第二自然段。王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闪耀”这个词教学。分号的强调和学习等。这样巧妙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3、串读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内容,也是本课一大亮点。在学完第二自然段四个句子后,师生通过合作朗读,教师简洁、精美的引导语为学生的理解做了铺垫,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体感受五彩池的美。
总之,整节课,流程清晰,块面清楚,师生活动自然流畅,前后浑然一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现自我。
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想让王老师呈现一堂更为完美的课,下面是我们一年级段老师的一些小小的建议。比如:
1、王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细致、扎实,尤其是前面部分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指名读时,叫到的学生比较多,导致后面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很匆忙。我们在想,中间的教学节奏是否能紧凑些,舍弃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自然和谐。
2、根据年段目标,可以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王老师确实也努力在这样做,指导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但对课文语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优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否能从另一方面来进一步学习文章。比如对语言的模仿运用,学习作者是怎样写五彩池的美,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描写。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比喻句的运用,过渡句的使用等。
①比如学生字词的积累。可以给学生拓展积累词汇的空间,让学生在划、记文本中有关色彩词语的同时,再由学生联系生活中所见的色彩,仿说,动笔积累,从而培养学生感知色彩的能力。
②安排一个小练笔填补空白。第二自然段,可紧扣辐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写,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③ 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学着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也写五彩池另一处美丽的景物,进行交流反馈。这样在读写练习中巩固、积累,在迁移运用中内化、提高。
如果教学第三自然段来不及,补充上这个练笔的环节,应该能够使课堂充实了。
2.拓宽渠道,主动感知。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本节课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3.巧设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个例子都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了陈老师上的数学课-“比例尺”,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一、目标定位正确。
1、课内充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先让学生测量学校游泳池图上的长、宽,再分别求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以此揭示比例尺的概念,这样的安排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概念的引出有点教师强加于学生的印象。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因此,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图纸上的长度是实际长度缩小了一定的倍数画上去的,看了这幅图的比例尺1∶100,你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从而揭示: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地图,引出今天要学的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材的安排,充分利用了课外的教学资源,体现了学习综合性的课题思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让学生能利用比例尺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比例尺“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先让学生测量学校游泳池图上的长、宽,再分别求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以此揭示比例尺的概念;然后由数字比例尺引出线段比例尺;最后的例题是已知两村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为此,教师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积极落实新理念,通过教材内容、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课堂丰满起来。
二、引入自然,突出重点
复习巩固了比例的性质。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怎样计算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根据比例尺计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识点“讲死”,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学生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出示例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请学生上黑板上来进行演算,其他学生也在下面同时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做到了让全班每位学生都有事做。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画“地图”联系实际
应用比例尺意义计算图距和实距,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突出地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2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如:通过我的观察全班学生没有一位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大家都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四、教师方面
1教师基本功较好。如;板书书写工整有顺序,板书条理清晰。并能用较流利的普通话上课。
2老师能走下讲台巡视到学生中去搜集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
3、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
【《济南的冬天》优秀评课稿】推荐阅读:
济南的冬天的优秀说课稿10-28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6-06
《济南的冬天》分析07-04
《济南的冬天》读书笔记06-14
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06-22
学案12济南的冬天10-11
济南的冬天美文赏析11-14
仿写济南的冬天作文09-07
济南的冬天优美句子摘抄09-27
短文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