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推荐10篇)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1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中卫一小李爱莲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2人,男生38人,女生34人。本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懂礼貌、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思想积极健康,学习目的明确,上进心较强,并能积极主动参加班级各类活动;部分同学爱好读书,学习态度较端正,课堂表现活跃,思维敏捷,善于开动脑筋解决疑难问题,但也有个别学生惰性较大,家长平时又疏于督导,因此他们对学习语文,尤其是作文有极大的畏惧心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缺乏主动性;一部分中等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初步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能主动积累好词佳句以丰富平时的日记及习作内容,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知其内涵。

二、教材内容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

三、教材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3、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4、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5、“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写出本册80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明确每一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4、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形成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5、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能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五、本学期教学的目标及任务: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本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80个生字,会写80个字,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帮普通话交谈,能生动地讲述故事。能主动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共同讨论提高。

2、能力目标:

能用钢笔书写本册80个生字,做到规范、整洁。继续学习有感情朗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能不拘形式写下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事物,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习。继续用字典、词典查字词,有独立的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清白的讲述事情;有独立查获资料的能力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流。

3、情感目标:

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在学习中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解周围环境,国保护家乡环境出力;主动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观察与发现,了解民风民俗,感受外国名篇名著,逐步培养科学精神,共度难忘小学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教改意识,准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尺度,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任务。重视教法、学法的研究,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获取教改新信息,探索教改规律,力求教学上的突破。

2、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

3、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篇章训练是本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篇章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本年级的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片段,要避免以句解句,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词句段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5、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6、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7、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篇章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8、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地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9、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10、合作促进学习。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是孩子们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天地,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学会协作。学会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时间分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篇3课时

精读课文10篇20—25课时略读课文11篇20—25课时

选读课文9篇9课时

综合性学习1个16课时 语文园地5个

习作6篇

综合复习9篇

六、教学进度安排。(安排表附后)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2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编排, 每单元基本围绕一个主题组织3~5篇课文。笔者实施的单元整体教学, 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编写的特点, 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目标、教材, 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突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系统建构, 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现实教学中, 很多教师仍停留在思考一篇课文甚至每一课时“教什么”“学什么”的操作层面, 忽视教材编写意图, 缺少对整体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的建构。孤立解读与运用文本, 缺乏科学的教材观、课程观与教学观, 使语文教学“模糊一片”。单元整体教学将改变教师往学生的筐里“装树叶”, 无法生长能力“树”的现象, 改变忽视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整合,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学生“勤”, 教师“拙”或学生被动“等学”的现象,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优化学习过程;改变一味面向考试的教学技巧, 注重言语积累与实践, 把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等整体设计, 使学生能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单元整体教学将运用其整合、优化、积累、运用的特点, 克服教学的随意盲目, 增强教学的连续与阶段性, 突出教学重点与系统认知, 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并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遵循学习规律的需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格式塔学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韦特墨认为, 人的思维是整体性有意义的直觉, 而不是各种映像的组合。统整式语文学习理论是又一种能够支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 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的一种学习观点。“抱持统整式语文观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共同拥有他们的语文课程。老师设计、发展长程的研究单元 (称之为‘主题式单元’) , 如此学生才有充足的机会在各种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语文。”[2]从语文能力的评价理论看, 国际阅读评价体系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大致包括: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从国际阅读能力测试的发展形势来看, 更重视联系与整合, 这就带来阅读形式随着目的的改变而改变。[3]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分解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定, 应考虑到依照课程标准, 做到单元整体架构。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课时内容结合起来, 就要教师有意识针对性地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单元整体目标与课时目标。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三级目标比照落实:

“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一致, 简单地说, 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5]单元整体教学和单元教学相比呈现出内容整合, 目标精简, 以及学习方法的自主探究性。依据课程内容设定合理的单元整体目标, 分配课时内容, 将“整合”的思想融入阅读与实践, 贯穿于学习始终。

二、整合教学内容

1.整合教材

表达是集语文听、说、读、写为一体的一种能力, 语用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基于表达解读教材, 促进言语运用。“学生阅读课文获得信息, 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在性的行为。学生阅读课文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 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6]关注作者表达就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 围绕“表达”层面对教材进行整合、比较, 并以此为载体训练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根据言语运用的目的合理调整单元教学顺序, 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有趣的实验》, 教学目标之一:“品读科学家斯帕拉捷好奇猜想到四次实验得出结论, 学习文章中实验过程描写得生动有序, 并尝试练笔。”教师把单元习作4“有趣的蚂蚁实验”作为了这篇课文的延伸练笔, 让学生制作和12课相似的实验记录表, 根据“试验目的”记录实验过程的四次“猜想”“操作”“结论”, 然后写自己的有趣实验。学生能感悟到观察、思考、实验, 因为好奇心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运用表达的技巧。

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把同主题的文本表达在对比阅读中, 走向学生可选择的言语运用。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描写祖国风景的文章, 表达上风格迥异, 《三亚落日》作者连续观察, 按照时间顺序细致描绘, 文中比喻、拟人, 联想丰富。《烟台的海》以冬春夏秋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 把景与人融合一起。《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 移步换景的手法, 让读者鲜明感受到游览的顺序。作为指向言语运用的单元整体教学, 延伸练笔可以设计为“运用2、3、4课学到的一两种描写方法, 写一处自己熟悉的风景。”还可以让学生批注自己的作文, 点评伙伴的优秀习作方法。

以单元为整体基于写作进行解读, 可以多角度出发, 特级教师魏书生对一篇文章基于写作进行解读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7], 他从“分析思想”“分析选材”“分析结构”“分析表达方式”“分析语言”五个纬度展开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从表达运用的角度调整适合的高度。

2.整合学情

学校设计校本的探究方案, 作为学生前置性学习材料, 同时也是学情调查。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然产生阅读差异, 教师能否把这用差异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利用差异推进教学, 让不同学生获得多层次发展。

利用学生前置性学习产生的问题, “你自己的疑问”“团队交流后还无法解决的疑问”, 根据学情反馈, 合理地调整教学的核心内容, 同时把不同的疑问和解决的问题化为教学推进的资源。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诗文精粹, 走进经典”, 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喜欢读《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的青少版, 因为读原著困难。教学中, 教师把本单元的探究重点放在经典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 探究发现。学生对比阅读《三打白骨精》, 探究原版描写的特色, 咀嚼文字, 感受精彩;学生又把课文《螳螂捕蝉》与寓言成语原文故事对比, 发现原文故事用词的精准、精炼。学习后, 引发了学生读经典名著原版的热情。

依照学情整合探究内容, 还可以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差异与层次, 捕捉整合的信息。例如:针对一篇文本不同的阅读批注, 教师指导学生灵活有效地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个性思维的碰撞, 培养他们的研究性思维;针对一组文章的比较阅读, 学生对比探究同一主题的不同写作角度、表达方法、语言特色, 而达到单元整体阅读的立体认识, 从而深入理解, 悟得方法。教师要能从知识传授转向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上来。

三、优化教学方法

1.落实“四类课型”

教师整合教学重点, 展开单元整体教学, 主要的学习流程为:基础整体感知———重点体验运用———提升整体感悟, 课型可分为单元导读课、单元探究课、单元延伸课、单元整理课等四种。

2.推进“三性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份“探究方案”既是学情调查, 又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前置性学习的手段。例如:

准备性学习让学生了解目标、提出疑问、尝试学习、搜集资料, 是学生进行单元自主学习的首要策略。学生在准备性学习中需要团队交流合作的部分可以放在课前早读时间。教师利用学生交流的重难点, 及时删减或调整自己的针对性教学内容。

针对性学习利用问题呈现、引导提升、合作探究、实践运用, 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满足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需要, 要求设计教学时要进行差异性设计,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 还是教学策略的筛选、教学过程的安排, 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8]关注学生学习起点水平, 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学力水平, 让学生“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产生变化, 能够提炼学习方法, 适时迁移学法。

延展性学习的策略选择为回顾与冥想、反思与评价、积累与发现, 呈现同类主题的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

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合适的整体教学的“探究方案”, 并合理使用,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方法。探究方案的设计建立在科学设定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实际需求, 同时考虑教学的快捷有效, 尽可能避免学生大量书写, 以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单元预习。调整难于操作的设计, 考虑团队合作交流的方式和时间。对方案的评价可以让团队评定和教师评定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方案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3]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 24~28.

[2]C.C.Pappas, B.Z.Kiefer, L.S.Levstik.林佩蓉, 蔡慧姿译.统整式事文教学的理论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3:2.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2~13.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0.

[6]王荣生.语文教学的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17.

[7]魏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13:129~130.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3

土城小学教师陈发喜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51名学生。其中女生有28名,住宿生33人。学生年龄都比较小,独生子女特多,家长对子女都很娇惯。本班学生基础一般,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优等学生与差等学生的学习成绩悬殊很大。复习期间不仅需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更需要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

三、复习目标要求:

1、通过复习, 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进一步突破教材重难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复习阶段,教师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培优辅差,使优生更优,差生有较大进步。

四、复习内容及重点: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内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隔音符号、轻声、儿化;大、小写字母;

重点: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2、字词

内容:复习所学生字词;音序、部首查字法,能够据词定义。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并运用;谚语、歇后语积累、运用。

重点:能够据词定义,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并运用。

3、句子

内容:运用常用词语、关联词造句,掌握几种常用句式的变换(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缩句、扩句;修改常见病句;复习巩固名言警句、格言、对联、古诗

重点:掌握几种常用句式的变换,名言警句、格言、对联、古诗

(二)阅读

内容: 整体把握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技能;(表达主要内容方法:部分理解——归纳、提问题找答案,了解叙述顺序、读文章想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认识表达方法:过渡、照应、抒情、描写等;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觉;加标点符号;阅读作品体裁以叙事性为主,兼顾说明文,诗歌等;

重点: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习作

内容:能比较熟练掌握记实作文的写作方法,巩固常见应用文的写法。

明确作文的要求、常用方法,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准确掌握应用文的格式。会编写作文提纲。40分钟内写出500字左右的习作。

重点: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

五、复习方法及措施:

1、以分类复习为主,适时结合单元复习。

2、突出重点,基础和阅读相结合,以阅读训练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3、重视思想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正确对待期末复习,遵守纪律,专心学习。

4、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加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重语文实践,注重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教师辅导、学生互助。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重点放在辅导学困生上,要强化对他们的督促力度,帮助他们落实基础知识。

六、时间安排: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4

西 闫 乡 第 一 小 学

叶 晓 娟

把握教材 给力课堂

各位老师:

大家好,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有多深,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最好的教学方法就在文本中,就在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中,没有对文本的透彻研读,再好的教法也会苍白无力。因此我交流的题目是“把握教材 给力课堂”。

我的研读流程是:教材编排——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教材中需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

一、教材编排情况:

本册教材继续了上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形式编写,共8个专题:分别是“乐趣” “遗迹” “英雄” “生命” “冲突” “科学精神” “珍惜”和“告别童年”。各单元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情景,便于我们借“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单元之间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序”,每单元的内容没有“帮、扶、放”的前后序列,弹性空间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单元的选文借助单元主题创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从小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问题、基本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每单元分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单元小结四个部分。每篇主体课文安排了小资料、课后问题、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留白,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这四个提示性、引导性的资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发挥它们的最大效应。

二、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共有11 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点:

1、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

3、切实推进《语文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目标实现。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两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1、依据“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2、注意落实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教材对课文进行了严格筛选,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3、重视 “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设置了热爱生活“乐趣”专题、中华文化“遗迹”专题,热爱科学的“科学精神”专题,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告别童年”。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了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七年级上册有“感悟人生”的单元,本册设置了“乐趣”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在兴趣、目标方面有一定基础,到初中学习相关单元就不会有太大落差。

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点)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过度,使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23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除了指导,还要留写字时间,强调写好字和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勤查字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3.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具备了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中要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方法,自己学习、探究。

《金色的鱼钩》课后题 “读完课文后说说你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哪些句子中?”从找句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作文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其中题目和作文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让课外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和作文要多样化都很重要。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1)、让题目和作文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结合,让学生学会观察、摄取、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如“乐趣”单元,在学生作文时,我从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着手,在诱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工夫,设法了解学生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出的命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容易下笔。

(2)、作文教学,除了帮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他们写作规范和技巧,还必须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我们出的作文题应考虑到孩子们的情趣。

(3)、我们要想办法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感受、创造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社会,开凿作文的源泉。比如“遗迹”单元作文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的杨震祠参观,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观察,对那些平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入的认识,作文起来容易下笔。

(4)、《语文课标》指出:“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写作。”我们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使作文形式多样化,训练有实效。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形式:

A、演、讲、写相结合。

作文课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求写。如“科学精神”单元作文,我让学生先把自己看到的科学实验,边演示,边向同学讲解,讲好了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情有意。这样的训练体现了“人人能体验,个个有的说”的原则。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感受,能激发写作灵感,字里行间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

B、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学习珍惜单元中《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时,让学生懂得友情是永远值得珍惜的。六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离别,此时让学生回忆和朋友间建立的友情,面对离别该如何珍惜。学生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会生活的意义,理解“珍惜”的含义。

C、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口头语言是基础,说、写不应分家,口头作文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D、自改自评与互改互评相结合。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修改与评估活动中,评改过程中,学生充当了教师角色,无形中增强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写作能力。

五、本期教学活动建议

总的宗旨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着眼,整合教材内容,拓宽训练的形式和范围,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实用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要重视师生感知、感受、感悟情感的介入。具体教学应从这5方面体现:

1、课堂上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自读应当以摘录笔记,心得体会,预习作业等形式显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边阅读边品味的习惯,为老师的课堂点拨,师生互动做好铺垫。

2、课堂交流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个体主动性地阅读,缩小交流少的差距,充分利用教材中 “小资料”、“我的视角”等资源激发学生主动独立阅读的信心,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3、活跃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选择点拨的时机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引领作用,灵活机动地把握教材,让课堂活跃、生动起来。

4、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熟读成诵依然是积累内化的重要手段。本册的古诗文教学,难在意境的感悟和韵律美的体会,不能仅靠一对一直译教学,要加强吟咏,词句教学的理解,不能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

5、习作练笔是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一定要培养呵护学生“我要写”的情感驱动力,营造轻松的练笔氛围,创设实践体验的条件,帮助学生充实习作素材,启发他们观察思考,抒发表述。如学习《吾腰千钱》时训练学生自己找词,看该抓住哪些词来展开、扩写故事。学习“告别童年”单元时,引导学生写临别赠言。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5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课题

重难点

1

1

画画自己的手

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2

1

人物速写

绘画技能训练

3

1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动态表现

4

1

我熟悉的人

刻画人物的体形特征

5

1

桌子、椅子设计

动手能力培养

6

1

泥塑彩罐

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

7

1

彩塑鸟

塑出具有浮雕效果的鸟类图

8

1

彩色纸筒人

人物脸部的刻画

9

1

邮票设计

>

设计一枚纪念邮票

10

1

古诗配画

培养再造想象

11

1

美好的童年

主题确定

12

1

板报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篇6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一、期初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分数计算。 1.说一说下面各式的得数。 2.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做期复习第5题。 提问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学生回忆互化方法。 2.做期初复习第4题。 四、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2.做期初复习第2题。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化简下面的比。 14:21 0.8:0.05 0.9: 4.做期初复习第6题。 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师巡视指导。 2)提问判断结果,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3题、第5题未做的三题。 一、期初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7~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圆的知识。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圆,在图中表示出圆心和圆的半径、直径。 2.指名说说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学生做期初复习第7题,在课本上做。 三、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学生读题,弄清每小题都有哪三个量。 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师板书。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学生读题,师问: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题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指名板演,列出算式或方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版式或议程。 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7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最大的通病是懒散,学习不肯下真功夫,作业马虎、应付了事。班级中还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以及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4篇。课文分精读、自读两种。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三、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二、教材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进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科大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8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大量积累语言,努力学以致用。能熟练背诵10首古诗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恰当安排教学的序。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六、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名,其中男生?名,女生?名。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良好。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去继续糊涂,得过且过,一点都没有危机感。上学期期末语文检测分析来看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七、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S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复习计划 篇9

新铺中心小学2010-6-15

指导思想:

本学期即将结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本册总复习按基础知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阅读;写作及实践活动几个方面安排复习内容。在进行以各部分内容为板块的分项复习中,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梳理、积累和迁移,进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复习内容:

一、汉语拼音

复习重点及要求:巩固汉语拼音,掌握大写字母,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复习题例:

1将括号内错误的注音画去。

2读拼音写词语。

二、识字、写字

复习重点及要求:本册要求会认常用汉字135个,会写159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准确辨析课文内的同音字、形近字、能用部首、数笔画查字法,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正确、整洁的写字习惯。难点:查字典(部首、笔画名称、选字义。)

三、词语和句子

复习重点及要求:会读会写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理解或领悟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会用指定的词语造句;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能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明白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能修改错误比较明显的病句;能完成对话改叙述、陈述改反问,改写成比喻、拟人句的句式练习;掌握句子的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的标点符号。难点是改病句,句式变换、关联词语填空。

四、积累运用

复习要点及要求:此部分复习以背诵和默写为主要形式,紧扣教材要求背诵部分以及要求积累的词语,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复习题例: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检查要求背诵和默写的课文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

五、阅读。

阅读是字词句、理解、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重点要抓好文章中心的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及如何完整回答问题。

六、作文重点抓好单元作文,要重点学习审题方法,确保学生不审错题,难点是指导学生写具体。

七、实践活动主要抓好单元的几次活动。特别是一些对联、歇后语、诗词、成语的收集。复习措施:

1.根据本册的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上好每堂复习课。以单元内容复习为主,着重抓好阅读与作文。

2.让学生进行有准备的复习。即复习前要求学生先找一找本单元自认为难读、难写、易错的字。不理解的词句,默写本单元中要求背的课文。

3. 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我复习情况,能者为师。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和解答。

5.检查巩固:读读写写、听写有关词语、每单元的重点段落在默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

6.对学生的复习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所布置的回家作业必须是老师亲自检查。对认真完成的给予鼓励,对少做或不做的要求补好。

7.对个别困难生除直接抓外,再请好生进行一帮一。

8.对好生一帮一让他们明白帮什么,对帮得认真,有成果的要给予表扬。困难生完成得好,进步大的,不但表扬,而且给予奖励。

9.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多给发言、板演、面批的机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力。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五、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六、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臵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我最好的老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六、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4.交流读后感受。

上一篇:初中优秀作文挑战作文下一篇:镇2025年度教育工作自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