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篇1

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付,由制证人员根据合法的原始凭证制证,审核人员审核,专人加盖印签章,出纳人员根据手续完备的凭证付款,记账人员记账。

三、印章分开保管,银行结算专用章和现金收付章由出纳人员保管,印鉴名章由专人保管。印鉴保管人不得动用本人管理以外的印鉴,无关人员不得动用印鉴。

四、银行存款调节表由出纳以外财务人员按月编制并负责,按月存档保存,针对存在问题的未达帐应查明原因,如发现问题,及时向财务负责人反映并及时做出处理。

五、由出纳以外人员定期对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清查、对账,保证账、钱一致。

六、发放工资时,工资核算人员编制工资单,工资核算人员向银行提供打卡人员工资单软盘,出纳人员向银行提取现金和发放工资,记账人员记账。

七、档案由专人保管并负责,查账应通过档案保管人员,内部人员查阅后应及时归档,外部人员查帐应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后应及时归档并做记录。

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篇2

一、内部牵制制度的应用价值

财务管理活动是保障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的基础, 只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相关经营活动提供最佳的参考依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可比性、合法性, 只有使用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 才能保障所有经济活动可持续、稳定的开展, 从而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财务活动中, 分工比较明确,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各个环节都存在紧密的联系, 才能保障经济业务顺利的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源的安全性, 若无法严格执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 容易出现财产滥用、盗窃等情况。所以, 必须设置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 从而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各种财务物资作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 例如完善内部牵制制度, 常常导致单位财产物资被盗窃或滥用的情况, 致使单位遭受严重损失。所以, 单位必须创建优良的内部牵制制度, 从而降低贪污、盗窃等不法行为发生率, 保障财产物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职能薄弱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薄弱,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各个部门的预算并不合理, 费用支出存在无计划、无定额的情况。财务部门一般对费用的管理进行事后核算, 没有把资金使用前后的预测和控制考虑其中, 设置的考核制度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并未对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考核, 所以, 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 未设置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 没有严格把关, 供应范围较宽。因财政部门或上级实施调拨专项资金, 项目缺少相必要的论证, 导致使用资金及代办项目严重脱节, 致使各级财政预算、决算中全部的支出都列出专项经费, 使用范围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资金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税制的实施, 同时也为那些挪用专项资金份子提供可乘之机。

(三) 企业核算不合理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依托, 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汇报支出。如果企业不进行恰当的成本核算, 因此不能有效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 并不能对资金使用效益展开评价。部分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并未设置各项项目资金。有些单位只根据专项项目归集所有费用, 没有安装科目展开核算, 严重影响单位各项费用的控制管理。

(四)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基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 部分财务人员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有些财务人员年级较大, 这些人的知识结构比较老化, 且不能使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相关工作。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由其他人员兼任, 这些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学习, 因此不能协助单位领导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基于政府集中采购、支付制度下, 并未深入了解相关政策, 实际工作时常常出现不同的错误, 致使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无法获取有效的提升。基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 部分财务人员不能有效使用计算机软件展开各类信息的处理工作, 实际核算效率不高, 不能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随着财务管理专业程度的提升, 显然某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三、企业内部牵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具体要求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员、经办员财务保管员等明确划分各自职责, 并相互制约。必须明确划分财产清查范围, 会会计资料定期展开内部审计办法。各个单位还要健全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稽核制度。建立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必须根据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统一考虑。

(二) 创建财务预警机制

各个企业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并使用现代科技手段, 逐渐创建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机制。通过相关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展开比较, 对财务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 提出最佳的控制对策, 将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

(三) 强化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在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时, 必须明确划分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单位由上而下共同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 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也可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度, 把责任风险与决策层相挂钩。经济责任制要按领导分工进行纵横健康, 规定相互的职责, 从而促使各个员工各尽职责、相互制约的目的、同时, 创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从而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和制约。为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发挥, 各个级别的审计机关要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状况, 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重点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遵循, 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何某项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 有可能造成何种后果。对严格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 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存在的违规情况, 必须做到压力与动力相互结合, 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展开。

(四) 开展单位动态监控

内部监控是动态、持续的, 因时间、地点、执行人员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仅仅依靠各个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自主执行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经常会因有关部门人员的串通或不作为情况。所以, 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展开评估, 这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活动, 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制度, 最佳的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就是评判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对有关财务部门和人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 加强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必须借助教育培训, 让社会各个方面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各个企业的切身需求, 为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时, 必须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 除了要培训财务专业人员, 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 从而提升决策者和执行人员的素质。其素质控制目的重在保障财务人员拥有正直、忠诚的品质, 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与单位每位人员密切相关, 因此单位必须重视职工的后续培训, 从而满足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昕松.浅议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 2012, (9) .

[2]黄雪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6) .

[3]姜华.完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2) .

探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篇3

关键词:财务;财务内控制度;对策

一、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现状

(一)企业忽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在外资企业纷纷建立起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我国企业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受到来自外界的各方压力,迫使企业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上逐渐与国际市场经济运行规章靠拢,部分企業建立其制度并逐步完善,但但更多的仅仅是流于形式,未能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导致我国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诸多漏洞,且相当一部分领导层在思想上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结果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权责混乱

当代企业基本上都做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但容易出现总经理等管理层滥用经营权的现状,出现了独断专横、以权谋私等滥用职权操控财务问题,比如部分企业的财务操作不规范,企业的相互牵制制度等不完整,或者有部分制度,但并未认真执行,中小企业的财务操作上尤为明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严格执行,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会计核算程序上,易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等不良现象,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此,混乱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不规范的财务操作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三)企业监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由于财政部在内部控制体系上要和国外趋同,企业被迫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由于企业并未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对上级单位的要求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工作,一旦上级检查过后,企业很大程度上会懈怠执行、维护及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内部控制程序执行,同时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执行效果欠佳。例如,各个部门合作无序、工作量陡增、工作效率低下,部分企业由于未能健全监督机制,经常具体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上会引起权责不清的矛盾,比如,企业的领导层、中级管理层、员工之间的责任界定模糊,相互制约的机制尚不健全。

(四)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能力亟需提升

部分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主管不是科班出身,尤其是在一些国企,更多的是参进了公司内部的子弟掉入了财务部门,这就使财务人员、财务经理等难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只是考虑当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影响了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难以做出正确决策,难以满足实际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难以延续正确的路线,发生偏差。

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

首先企业应设置严格、有效、合理的财务约束和激励机制,保证有法可依;其次应招聘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的严格管理,使其有法必依。通过有效的财务评价机制和职业经理人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激励财务人员遵守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做到相互监督会计流程,共同督促学习规章,以维护企业利益,产生良好内部控制效果。

(二)提升财务数据的安全防护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多采用是财会系统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做账处理。但信息化财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数据易遭到篡改,在该环境下,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及时联系财务软件的供应商,确保及时升级财务系统,做好财务软件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漏洞,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财务主管应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软件的安全培训,宣传严格遵守相应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非授权人员不得接触任何财务硬件和软件。同时加强对财务数据处理时的监督职能,使得工作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健全内部财务的审计制度

企业高层领导应当给予审计部门适当的授权,以便内部审计人员能在外部审计不足以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良现状进行合理的完善,同时应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以确保公正性,并在企业内部实行风险导向的审计制度,避免企业财务部门出现舞弊和错误等现象,进而逐步改善企业的运营能力。并应及时向企业高层传达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以及时排除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合理向人事部门说明招聘财务部门人员的要求,测试招聘人员的素质高低,考察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财务部门应充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开展各项财务课程,提高财务人员的更新会计知识的意识,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使其深刻理解财务内部控制不规范的危害,并激励他们提高执行财务内部控制的强度,以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三、结束语

与此同时,企业在吸收并执行上述的改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过程中,还应做好风险管理措施,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做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尽可能的使风险降到最低,以最大化程度达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最优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矜,张艳.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

[2] 贾晓晖.浅析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J].中国外资,2012(17).

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 篇4

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

相互牵制的机制。

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其目的是为了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时,要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

能更好地实施会计的再监督作用。

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

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严格控制和规范运作。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小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审

批权限私签字组合制度,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也要定期向管理当局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

进财务会计工作。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内部控制之内部牵制创新 篇5

(一)内部控制起源于以“职责分工”为特征的内部牵制

公元前3600年,在当时原始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开始出现“点、勾、圈”之类的简单对账符号,用于当时简单的数据核对工作,这标志着内部牵制的萌芽。

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会计复式簿记产生,出现了记账和保管的工作分工。

15世纪末,随着管理需要,会计借贷记账法的诞生,开始形成“钱、财、物”分管的岗位设置,通过彼此间的相互核对和检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目的。内部牵制的雏形初现。

20世纪初期,生产资料所有者与经营者开始分离,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准确,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一些企业管理者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部门)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要远低于一个人(部门)舞弊的可能”的思想认识,逐步摸索并建立起了一套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岗位分离和交叉核对为手段的控制机制,并称之为内部牵制。内部牵制的理论和方法很快在会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原则。

(二)内部控制在财务报告丑闻下“催生”,并与管理不断融合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1936年美国《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并定义了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1949年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积极研究下,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目标充分实现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理论和管理体系;1958年,AICPA下属机构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992年,受信息产业和高风险行业迅速发展的影响,加上会计造假的不断发生,在吸收了管理学新理念的基础上,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影响重大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至此,由于管理需要,内部控制吸收和融合了会计学、经济学、审计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并快速发展成为了一门全新的管理学科,通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与评价、信息和沟通等重要环节和各种控制手段,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由于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同时快速地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2001年底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以及泰科、世通等许多国际知名大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的频频曝光,审计行业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再次充当内部控制发展的外在动力,推动内部控制更加快速地向风险管理领域扩展。

21世纪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快速,基于管理需要,我国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研究。后来,随着我国能源、电力等骨干国有企业在美国的上市,安然公司、蓝田事件等国内外会计造假事件的爆发,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有效地防范风险,内部控制迅速成为我国的热点问题。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导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实施。

纵观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管理的需要作为内部控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审计行业这个外部推手的不断推动下,极大地促进了内部控制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的的局限性及原因剖析

(一)内部控制受限于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要求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严格实行“职责分工”;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必须进行流程分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分别负责,以达到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目的。理论上分工越细,舞弊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分工越细,相应的管理成本也随之越大,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内部控制受到了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不能超过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否则将会舍弃部分的内部控制措施,使得内控不能全面有效地实施。

(二)内部控制受限于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会因领导决策时的人为判断错误而失效;会因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限而带有“先天性”缺陷;也会因执行人员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等原因,导致心理和行为达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而导致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之中,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也会因内部控制的监督者如内部审计人员的有限理性,以及内部审计抽样检查等技术的局限性,而使内部控制监督无法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全部问题,不能有效地评价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不能及时得到改进和完善。

(三)内部控制无法应对恶意串通与权力泛滥

内部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而内部牵制是基于人们几乎不会串通舞弊的前提,把一项经济活动交由不同的人员来分别完成,以达到互相监督和制约的效果。因此,一旦有人合谋串通,内部控制分工制约的前提就会不覆存在,内控就会失去其效力。此外,如果高级管理层只是把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下级的工具,允许自己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权,那么内部控制也会变得荡然无存。

(四)内部控制对例外业务不具控制力

企业处于一个变化莫测的市场中,而内部控制通常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因此其对于不经常发生或难以预料的“例外”业务不具有控制力。

三、内部牵制创新

我们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局限性的根源在于内部牵制的两个前提假设和人员素质。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内部控制发展到今天,内部牵制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是应当把内部牵制发扬光大,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还是应当另寻他法?

(一)内部牵制仍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尽管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已经成为一门融合了会计学、经济学、审计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众多内容的新兴学科;尽管“内部牵制”这个名词现在已鲜被人提及,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部牵制已经失去存在价值、不发挥作用了,相反,它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责分工”的形式一直贯穿在单位和组织的各个层面、各个项目和各个业务等所有控制程序的全过程,以各种制度的形式约束和规范着单位和组织内部的所有人员,因此,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控制的灵魂,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再在实践中提升,实现螺旋式上升。与内部控制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是,作为内部控制的根本思想和方法的内部牵制不能缓行,必须及时创新,赋予新的内涵,保持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内部控制一直前行,否则,内部控制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陷越来越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摒弃。

(二)内部控制研究的新动向

内部牵制产生于物质相对不是很发达的15世纪末,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是那么强烈,基于思想的限制,当时提出的内部牵制的两个假设也同样存在其时代局限性。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现代社会物质富足,人们需要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如道德、名声、地位等等,因此,我们要在努力发展内部控制的同时,适时充实内部牵制的内涵,创新内部牵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人为本”,融入更多道德、文化和廉政等思想元素,进一步完善内部牵制的约束、激励机制,以适应内部控制的发展要求。

在内部控制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检查错误、防止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强调的主要是制度建设等硬控制;而进入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以后,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开始关注和利用控制环境、信息沟通对控制活动的影响,以防范串通舞弊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已经着手从思想角度、精神层面对内部控制加以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不失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

(三)文化控制不能替代内部控制

有学者主张舍弃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转向文化控制。诚然,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员工实施精神层面的文化控制,可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和奉献精神。但是文化控制作为一种软控制,只不过是内部控制机制的润滑剂和弥合物,只能作为内部控制中硬控制的有效补充,而不能替代内部控制。我们不否认,在内部控制这个复杂的制度体系中,当不同的制度发生冲突时,需要精神文化充当制度的润滑剂,协调各方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在制度的“真空”地带,需要精神文化作为制度间隙的弥合物,充分渗透到组织内部的每一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但文化控制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强调内部控制理念和企业文化等软控制,不应否认内部控制制度等硬控制的重要性,更不应该全盘否定内部控制。正如巴塞尔委员会所指出的,尽管再强有力的文化控制都不能保证一个单位或组织达到它的控制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文化控制的重要性,否则,那将极有可能出现一些本应可以避免的错误、舞弊和腐败行为,甚至造成无谓的重大损失。也就是说,软控制无法替代制度的硬控制,文化控制不能替代也不可能替代内部控制。硬控制为主,软控制为辅,两者相辅相承,互相补充,有机地结合,才是完善内部控制最有INTERNAL CONTROL PROBE效的方式和途径。

(四)内部牵制的创新途径

1. 柔性创新

内部牵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来控制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设计得再完善的控制制度都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过去的内部牵制制度中,其局限性就在于过于强调制度的硬牵制,而忽视了人性化的东西,因此导致制度不能有效地实施,甚至出现串通舞弊等道德缺失行为。泰勒曾经指出,引进了最好的制度也并不等于就获得了成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在员工中的威信。因此,内部牵制需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注重人文关怀,消除员工的敌对心理,加强内部控制思想、意识的潜移墨化,充分发挥文化控制的软作用,丰富内部牵制的内涵,创新内部牵制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牵制,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员工积极的商业伦理和诚信意识,从而把内部控制制度深植于人们的意识中,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等途径,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人为的偏差。

2. 刚性创新

随着现代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先进技术和手段不断出现,内部牵制的传统“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责分工”理念也应当及时进行更新、扬弃和升华,实务中许多与传统内部牵制完全相反的合作式牵制方法已经出现,如内部环境中的信息公开,集体决策等已渗透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中,应当适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根据内部牵制手段的特点,我们可把传统的内部牵制称为分离式牵制,后者称为合作式牵制;再加上柔性创新产生的思想牵制,构成了新的内部牵制体系。新产生的内部牵制体系刚柔并济,将推动内部控制更进一步的发展。

四、内部牵制的新内涵与新形式

(一)分离式牵制

根据《柯氏会计辞典》对内部牵制的解释,内部牵制是为了防止错误和非法业务的发生,保证单位的经营活动有效开展而进行的一种业务流程设计。其设计的重要原则是采用交叉检查和控制的方法,对每项经济业务实行严格的分段控制,任何个人(部门)不得单独完成一项业务计划、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目的。这是传统概念上的内部牵制,其更多地被理解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或职责分工”,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我们应当根据其特点将其改称为分离式牵制。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内部牵制方式,这种理念一直应用于内部控制之中,而且在现代管理中也得到很好的运用。应当注意的是,一是在现代内部控制中,以“不相容活动”代替“不相容职务”更为恰当;二是企业运用“不相容活动相分离”原则应当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和外部环境来合理掌握好分离的度,处理好与成本效益原则平衡的问题。

(二)合作式牵制

传统的内部牵制只考虑通过“活动分离”的机制实现牵制,但实际上,许多情况下采取集体行动、共同研究的方式也能达到相互牵制的效果。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如税务机关外出执行稽查公务时通常要求至少2人同行的方式,这就是合作式牵制的体现。所谓的合作式牵制是指同一事项由若干部门或个人共同实施完成,让参与的部门或个人在共同的活动中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以避免舞弊受贿行为的发生。合作式牵制的基础是对人的双重人性的认同,即人既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利己性是合作中相互监督的源头,利他性则是人际合作的基石。内部控制中已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合作式的内部牵制形式,如“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大项目会审机制、由两人共同采购等等。合作式牵制与分离式牵制同等重要,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思想牵制

思想牵制是一种非正式、内隐的牵制方式,通过内控思想的渗透,从精神层面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以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的发生。

思想牵制建立在“以人为中心”这种全新管理思想之上。要求企业领导者为了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创建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企业文化,诸如企业精神、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品牌文化、文化理念和企业环境等等。思想牵制通过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员工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诸多问题;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帮助员工消除消极、敌对心理,让员工远离舞弊三角;思想牵制通过“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的渗透,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植入员工的思想中,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降低牵制成本。

思想牵制不仅对全体员工起作用,也对企业高层起到道德的牵制和制约作用。思想牵制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廉政文化建设。大量的事实证明,贪污腐败的发生主要根源在于人们放松了对思想道德的把控,产生了思想偏差,形成了价值观扭曲。内部控制应当加强特别是对企业高层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利用廉政文化引导企业高层注重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平衡好利益与事业的关系,控制好对金钱的欲望,把握好人生发展的大好方向,使道德要求内化为领导层的自觉追求,构筑起牢固的思想牵制,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篇6

一、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

内部财务控制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器”职能。整个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的内容、目标以及管理方法。

1.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本身,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稳定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来书,财务内部管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财务活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二,财务风险的管理。资本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企业通过内部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纠正企业的财务漏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隐患和漏洞的存在,使得企业财务活动面临各种欺诈和舞弊等行为,所以企业通过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良好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

2.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目标

管理的目标是管理内容的方向,也是财务内控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在实际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保证企业财务的完整性;第二,保证企业财务的合法性;第三,保证企业财务的作用的有效性。

3.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职务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属于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对于当前市场较大波动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实用性不强。根据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应当利用三种方法开展。第一,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是目标化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它是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计划职能的体现,对于内场的控制提供了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较为适用。第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财务预警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中,要加强内部管理的风险意识,从多个层面强化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预算。第三,内部审计控制。审计是财务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财务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对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认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二、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设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性制度。

1.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从内部财务管理目标出发,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合法性。合法形式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体系建设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能仅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管理。第二,适用性。这一层面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应当考虑的内容,由于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资金、人员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所以在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更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市场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制度建设。第三,可行性。财务管理制度应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并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第四,健全性。财务管理制度应规范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覆盖产、供、销的全过程,涵盖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

2.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步骤

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准备、调查、设计、试行等几个过程。在准备阶段,要确定制度设计范围,落实设计人员,安排进度;调查阶段要总结企业内外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明确制度建立的目标;设计阶段是对各个制度方案进行规划、比较的过程,最终实现良好的制度体系;试行阶段则是为了对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的验证。

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管理与优化

与企业财务管理相似,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从反角度对制度的试行进行评价,明确如果脱离了整个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否能够超过企业發展的承受能力,从这个角度对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制度完成的条件和发挥的作用进行良好的反馈,对制度调整的频率和范围进行界定;还要综合管理制度的实行状况以及企业财务管理运行的状况,从企业、市场、社会等三个方面出发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良好的优化,使内控制度达到管理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发展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时期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对这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更高要求,也才能对财务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保障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企业内部实行有效管理和健全的控制,不但能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还能对企业的资产提供保护,规避财务上的风险以及营运中的风险。因此,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一、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的一些基础内容,包括:财务方面的管理、生产方面的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和销售方面的管理等诸多内容在内部的一种统筹安排。财务管理中企业经营环节与财务的信息两方面紧密联系,财务管理还能为企业在资本筹集和使用中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是企业内部正常运作的必要保障。若是放松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警惕,没有有效管理与控制,严重的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上的瘫痪。

企业内部控制则是指经过对企业确立经济目标,实现对企业组织与内部进行约束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实行控制也包括对内部控制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有:企业的经营及其评价出来的效果、企业的财务活动、与其相关的报告、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资产及债务等。

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企业财务及其营运活动方面的安全,保证企业内部各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时应遵循几方面的原则:首先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原则。其次是遵守合理的原则,最后是遵循全面的内部控制原则。

财务部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具有控制财务的作用,从管理角度来说,对财务进行控制本身就是财务部门实施的一项管理措施,在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时和企业财务的资源紧密相关,财务就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另外,内部控制的措施和理论又在财务的管理中不断的被运用,而企业对财务控制方面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因此,不难看出财务部门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具有的弊端及解决办法

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是以家族管理模式存在的小型企业,其知识水平及管理水平都达不到应有的高度,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市场竞争力。如:对闲置的资金没有合理的计划,没有将市场的特殊情况采取风险规避的方法,这样的财务管理就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危险的边缘,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存在的财务危机漏洞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另外,内部审计也没有独立性,受到企业规模与管理方面意识淡薄的较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多小型企业无法成立独立运行的审计部门,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起不到对财务管理上的监督,致使无法施展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企业首先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家族模式,依照企业各自具有的不同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正确分析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经营战略进行与现实接轨的深入调整,使其在财务的管理中形成有效的机制,不论是财务人员还是财务部门都要本着以公司为主的心态才能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三、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企业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其内部控制的管理相应的也就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控制属于一个超大超强的运行系统,是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形成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又一种策略和手段。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其充分发挥内部的控制效果,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或是持续化控制,改善和增强企业的组织能力,使其全面发挥出各部门的职能效用,使其内部团结一致等目的,这就是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在财务管理中,企业内部控制起著以下的作用:

一是确保企业财产信息方面的真实性,促使企业订下的经营目标有效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要做好其内部财务在审计与管理上的工作,将经营目标与内部控制无缝结合,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既然内部审计是财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一定要认真监督与核实财务部门的审计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

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对财务信息实行创新的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潮流与发展,财务上的创新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与财务管理的需要而加以完善的一种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现代化的企业也时刻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残酷的竞争,不做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无法适应现在的企业。因此,就更应该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上的创新以及内部的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健康的发展。

三是对于企业内部实行的控制在财务管理上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财务管理上的能力。企业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积极性,才能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实现人才资源方面的储备与建设,使企业处于一种人才济济,活力新鲜的健康发展型状态。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第一,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在考虑企业具有偿还债务能力的前提下,保障资金安全,降低使用成本,建立资金投入方面的保障机制,增强风险意识,从而建造出较好内部控制环境。

第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阻止采购上出现的漏洞,缩减采购中的风险,就需要加强对整个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在采购中要遵守集中采购和相互牵制的原则,建立全面而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让货物的采办和商品的销售分离开来,确保采购和付款、销售和收款这样的循环活动具有合法性及效益性。将预算管理当作是增强内部控制的一条主线,让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成为提升内部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只有不偏不倚的严格控制成本的开支标准,培养出财务工作人员依章办事的观念,才能最终确保筹资活动的有效与合法性,确切的提高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水平。

第三,企业应该要高度重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严抓资金的使用审批管理流程,要着重在资金的管理上章程化和规范化,有效化和安全化上下功夫。而在固定资产方面,就要做到在购置或处置固定资产时,审批人和执行人一定要分开;在工程项目中就要将预算的审批人和编制人分开;切实抓好资金在使用审批中的流程管理以及全面把控资金的流向;做到保持合理正当的筹资结构,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成本定额标准,以确保资金的充分运作及高效运转。

五、总结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内部所使用的控制制度也更是重中之重。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而言,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让其能够充分发挥出管理与控制的作用。只有通过完善和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管理,才能严格约束其内部成员的行为,真正对企业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与生产目标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河北通元担保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桂芬,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华章,2012(17)

[2] 李学伟,论财务管理再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金融,2013(3)

[3] 杨欢,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4,10(22)

[4] 薛秋月,浅谈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16)

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 篇8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条件与根据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被看作是自动预警系统, 当企业内部出现任何的问题时, 都会发出预警, 以提醒企业决策者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常而言, 规模大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越加突出, 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 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合法性, 任何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都无法达到最终的效果, 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 因此这是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度最为重要的条件。实用性, 要求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站在企业控制的最高点, 适合本企业特点, 符合协调内部行为一致, 具有统驭全局的作用。能动性, 以全员协调和部门协调为目标, 提高全员的能动性, 挖掘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我国企业这种内控制度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自身特点进行设计。根据“两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责权对等的原则。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规章、程序、制度等有机的结合体。这个原则有三层含义:一是权力与责任对等;二是利益与责任对等;三是责任与过失对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指某两项或几项职务不能由一名职员全部担任, 否则可能出现弄虚作假、自掩错弊的现象。这条原则具体体现在四个分离上:一是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的经办人员相分离;二是审批人员与经办人员相分离;三是会计人员与财产物资保管人员相分离;四是出纳人员与会计人员相分离。

二、财务作业制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就是财务控制, 同时财务控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因此强化财务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十分必要, 其中强化财务作业制度更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 强化企业财务作业制度对提高企业内外部的竞争力都有突出的作用, 其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制定科学有效的现金作业制度。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 必然存在着内部牵制作用, 这种牵制作用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 将会促进企业发展, 现金作业制度的制定, 就是充分利用这种内部牵制作用的典型, 按照财务组织机构以及财务流程设置等各个环节来制定该制度, 这对企业系统控制以及预算控制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 制定科学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都应该你具备一定的存货, 存货要经历各大环节, 比如采购、流转等, 这一系列过程, 如果能够得到优化控制, 这对企业控制来说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次, 制定科学有效的销售管理制度, 该制度也是财务作业制度的重要构成成分, 销售是将企业生产的产品转变为资金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也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所以经历的一个最重要的内部循环环节, 这一环节成功与否, 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销售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所有的机构部门以及岗位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定, 进而形成整个的销售管理体系;最后, 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成本费用控制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为无论如何来对企业成本进行分类, 都无法完全的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 所以在制定该制度时, 既需要做好全面预算控制工作, 同时还应该做好组织机构的控制工作, 解决这个问题, 财务作业制度的强化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财务作业制度包括各方面的内容, 除了上述几点重要的制度内容之外, 实际上, 其还包括其他方面, 在建立以及强化财务作业制度时, 同样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第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管理制度, 其管理的重点是负债项目的管理, 短期以及长期负债都是企业现金资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关人员可以采取负债条目的方式来对其管理, 更有利于安排作业制度, 制定优良的筹资管理制度, 对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安排各项制度时, 可以采取分级授权管理的方式, 但是应该防微杜渐, 避免急功近利;第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管理制度, 作为财务作业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制定该项制度之前, 有关人员预先应该做好评估工作, 将各个投资程序变为合理化, 即要做好事前评估, 事中跟进, 事后评价等, 某些企业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在投资中, 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而某些企业却与之相反, 盲目投资带来了恶果, 因此具备良好投资管理制度, 对企业发展壮大影响重大;第三, 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是企业现金利润转化的一个载体, 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发展应该具备内外因的条件, 而固定资产就是其发展的内因条件, 通常而言, 固定资产使用的越长, 企业所花费的成本也就越低, 进而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作用, 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 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面, 还应该放在购置、转移、报废等一系列环节上面, 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第四, 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估制度, 这是企业财务作业制度控制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如果该项制度不够合理, 企业监管将会失去下效力, 很多违法乱纪的行为也会由此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通过建立财务作业制度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的确是一个非常好手段, 因为财务作业制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几乎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所有流程以及环节,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 才需要企业内部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 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财务作业制度, 发挥其效力。

参考文献

[1]周敬.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辽宁财税, 2003 (06) .

[2]周兴华.企业内部控制缺欠及完善对策[J].辽宁财税, 2003 (06) .

上一篇:小区物业管理内容下一篇:医疗满意度调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