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推荐8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 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 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 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
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 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
1、∠5是什么角?∠
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
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
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锐角钝角)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4.认识周角。
(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为什么? 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演示)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画图)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
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
出示周角定义。
(4)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5)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三、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先画射线;(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3)再画射线。
3.画角。
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的角)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4.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 观察, 相互介绍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自主归纳角的测量方法, 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 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 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交流汇报时, 让学生学会倾听,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以及对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牙签 (或小棒) 、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 炮兵某部正在进行一场军事演习 (多媒体出示画面) , 炮兵战士连续两次射击都没有击中目标。在指挥员的指挥下进行了调整, 第三次终于击中了目标。
师:炮兵战士调整了大炮的什么, 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此情境的创设既能围绕知识的关键点, 又彰显了创设情境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 也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急切学习的心理。)
二、引导观察, 揭示课题
1.回顾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师: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出示课件。
师: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师:你知道∠3比∠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 问题就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 在导入环节, 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 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3比∠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 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 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 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 学生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2) 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并介绍量角器。
师: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 (顺时针方向) 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内圆刻度 (逆时针方向) 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 学生自学教材第37页的内容。 (单位度及1度角的介绍)
(6) 学生汇报, 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 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的角, 记作1°。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 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 要想知道角的大小, 就要用量角器来测量。在让学生认识1度角时, 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 可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度量角。
(1) 让学生尝试度量教材第37页的∠1, 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 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一:量角时, 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 应看里圈, 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2) 同桌学生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 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4)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5) 教师一边演示量角, 一边让学生对着教材上的∠1, 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 学生自主度量教材第37页的∠2, 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7) 教师再次强调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在教学量角时, 先让学生尝试度量一个角, 并与同桌交流,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 经历思维的碰撞进一步了解度量角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小结, 并跟着教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模仿) 巩固量角的方法;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强化度量角的方法, 然后通过自主度量教材第37页的∠2, 这样由感知—了解—掌握—强化—应用实践, 巩固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
3.分析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8页中的两个角, 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 谁大谁小。
(2) 让学生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 并标出数据。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
(3) 学生汇报。
(4) 教师拿出活动角放在量角器上验证, 叉开两条边, 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的越大, 角越大, 不然则反之。
(设计意图:分析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由猜测到验证, 再到结论的得出, 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 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4.摆角 (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 摆一个直角。
(2) 摆一个30度、45度、60度的角, 同桌互评。
(3) 摆一个120度的角。
(4) 教师多媒体演示对比, 注意与直角形成对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摆一个90度的角, 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 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 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 还是外圈, 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题卡纸上, 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 注意提醒学生量角时, 可以先在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尺上的角比一比, 估计一下多少度, 再进行度量。
2.教材第39页第3题。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每增加一个整时就是增加30度, 进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180度和360度, 为下节课做铺垫。
3.思维拓展。
你见过这样的简笔画吗?
试着创作一幅, 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可以把你的作品与同伴交流、欣赏。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收获的?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课前先布置学生自学, 通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我发现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够深入, 原因之一是教材对量角器的介绍过于简单 (只有一幅图片) ;之二是学生缺乏观察。学习角的度量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 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备课时我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 但是课上下来还是不尽人意。如, 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 学生看量角器时, 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 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 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 有时把六十几读成五十几, 从哪边读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学困生根本不会使用量角器, 不会读度数。根据以上学情, 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让学生认识量角器, 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量角器上, 建立刻度与读数的联系, 认识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 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内外圈刻度的不同读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 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二层次:交流、总结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 并已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课堂上就先让学生讲量角的方法, 然后规范量角的步骤, 接着进行量不同方位的角,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使用量角器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简析:
关于角,学生在2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现实性和意义。本节课联系角的度量这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对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很少接触。小学4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关于角的知识,你知道哪些角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学生汇报。)
师:角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你来探索,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让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1)折出的角是什么角?有多少度?把刚才用纸折的直角打开,这个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构成的?(是由两个直角组成的。)
(2)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两个直角变成一个平角。)(从顶点开始,向两边各伸出一条水平的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平角。)
(3)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想一想平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边找边议。)(1平角=2直角)
(4)出示两个图形:一个是直线,一个是平角。
师:哪个是平角?为什么?
2.认识周角
(1)我们认识了平角,下面看老师手中这把扇子。边说边演示,一条边围绕着顶点绕一周后和令一条边重合。
(2)当射线绕着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旋转一周回到它原来的位置,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用课件演示角的一条边旋转了一周。)
(3)学生把纸折的平角再打开,找一找周角。
(4)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样的角?
3.进行分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角和周角,下面我们就来根据角的度数,把各种角进行分类,说一说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1)你想分成几类?说说按什么标准分的。
(2)请同学以组为单位,按度数将角进行分类。
(3)引导学生归纳出:
锐角 小于90°
直角 等于90°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
平角 等于180°
周角 等于360°
1周角=2平角 1周角=4直角
【设计意图: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动手操作
用活动角摆出相应的角: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学生口述各种角的特征。)
2.加深理解
师:这节课学习了几种角?哪几种角的度数是固定的?哪几种角的度数不固定?
(学习了5种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是固定的,锐角、钝角的度数不固定。)
师:你们能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你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
3.将一张圆形纸对折3次后展开,看看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4.把下面的度数按要求填在圈子里
…………
5.下面两个图中的∠1 与∠2 是不是相等并说明理由
…………
(最后得出结论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4个角中: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灵需求,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根据角度数的大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且能根据角的大小正确地进行分类。把你的收获和体会也说给大家听。
(作者单位:鸡西市铁路小学)
421800 湖南省耒阳市前进小学:陈小芳
职称:小学高级
联系电话:***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第七册课本第41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角、周角。
2、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时钟。
一:情境引入
1.说角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认识了角,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做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课件演示)
2.转角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使之成为一个直角
3,议角
(1)用什么办法可以很快地检验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三角板,量角器)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都是90°呢?
通过验证,使学生明确,直角的度数是一定的,所有的直角都是90°。(3)我们之前还学过哪几种角?
谁来说说这两种角和直角的大小关系?
那么锐角会大于多少度小于多少度呢?钝角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锐角
小于90°
直角
90°
钝角
大于90°
(4)想一想:有多少个锐角?有多少个钝角?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角
(1)课件演示 如果活动角的一边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使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还是角吗?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疏导。
(3)归纳说明
它也是由两条有公共顶点的射线形成的,只不过形成角的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而已,所有它也是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4)你们想知道这个特殊的角叫什么名字吗?你们在哪儿见过平角呢?
(5)指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7)你会画平角吗?
展示学生作图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平角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射线。
(8)平角是多少度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指出并板书: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
谁来概括一下直角和平角之间的关系?
板书:1平角=2周角
2:认识周角
(1)猜一猜 把活动角的一条边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猜一猜,活动角的两条边会怎样?
(2)动手验证
(3)讨论交流 活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这还是角吗?
(4)归纳小结 因为它也是由两条有公共顶点的射线形成的,只不过形成角的两条射线重合了而已。所以也是角。
(5)说一说 让学生指出此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6)你能给这个角取个名字吗?
周角是多少度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画周角(课件演示)
3: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共认识了几种角呢?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它们排列吗?
(3)回头看看老师的板书,你觉得哪个角的特点还需要补充?
引导学生得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学生活动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测量了钟面上每一大格之间的夹角,谁来说出下面每个钟面所指的时刻,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是多少度。
(1)当钟面上的时刻是2时、4时……整时,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2)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3)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平角?
(4)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周角?
四:巩固练习
1、分一分
180°、15°、150°、89°、60°、125°、90°179.5°、360°
锐角:
直角: 钝角: 锐角:
平角:
周角:
2、判断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2)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3)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4)3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5)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3、综合应用
算一算 课本第43页第4题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平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角的分类和画法》的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平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一个口袋。所以,我们不能将知识塞到他们的脑袋中就可以了,也不能给学生定好方向。我们要重视他们实际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注意启发,这不仅要求在口气上,还要重视在问题的提出上。如: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我出示:60度、70度、135度、90度,目的是想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角,但是我想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这些黑板上这些角的度数你能想到什么?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刚才的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动演示一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在对板书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我存在一个误区,这次上课使我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可能由于我的粉笔字写的不怎么样,我最怕在黑板上写字,认为尽量用黑板书写下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平常的上课中,板书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我觉得今后我在板书上要下不少功夫,要注意设计的合理、巧妙,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尤其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系统,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2、提出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解决对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节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说出是什么三角形,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在本节课中,有良好的预设,同时又有一些随时动态生成的信息。例如:在要求学生分类的环节,初始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去分类,可以按自己的标准给三角形进行不同的分类,可又担心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也许各有不同,可能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也许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按角进行分类,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在汇报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按要求进行分类。
4、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在整过教学过程中,也有足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混乱,无条理。
2、按角分类,并且给它命名时,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应让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使学生有一个阅读、认知的过程,这样会更好一些。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今天的内容比较少,讲授结束后,我让学生看了一遍书,然后问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或是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提出:有没有比周角大的角?我知道当然是有的,但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支理解我一时还没有想出来,就把问题给了学生:你们说有没有比周角还大的角?有学生说:周角是最大的,没有比周角大的角了。想了一会儿,有学生说:要比周角大,多转几周就行了。又有学生说:没有,如果超过一周,又要从0开始计了。
听到这里,我想到在奥运会的跳水和体操比赛,就对学生说,上个月在北京的奥运会比赛,大家看过跳水比赛没有?在跳水比赛时,解说员说的某个运动员跳水过程中在空中转体720度等大于周角360度呢?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有这样比周角大的角的存在的。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说:体操比赛中也有这样的大于360度的角。
也不知我这样举的例子是不是合适,请大家看完给我提一提,但我有两点感想:
一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来举例说明,学生容易理解,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是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学生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惊喜的。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平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们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平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量角,根据角的读数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各类角的特征。2、认识平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平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平角——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平角的读数——探索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和第2环节相似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周角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疑问:在认识周
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
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度之后就是360度,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在评课时,有老师指出:增加这个环节有点超纲,给学生增加负担,到底有没必要增加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疑问。
不足: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学习。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量角的那个环节不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然后课堂上再小组活动按照角的度数分类即可,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本节课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然后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渗透集合思想。这样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修正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有效的,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系统,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特别是在小组汇报时,抓住按角分的关键,让其他各组同学也试着分一分,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按角分的这种方法。在按角分类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为最后游戏中让学生猜角做好铺垫。这两点算是本节的成功之处吧!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类型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画一画、连一连、折一折、分一分、拼一拼、猜一猜等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应该说准备是很充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现作个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片段一:
有一点确实在备课过程中疏忽的,那就是:学生对角和三角形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例如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观察图形,说说这个图形中有个直角三角形;有()个锐角三角形;有()个钝角三角形。在作业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有10个锐角三角形。
找了几个学生面谈,发现他们在数锐角三角形的时候是数这个图形中锐角一共有几个。看来学生将锐角与锐角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混淆了。
回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请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在巡视中发现有几个学生画的是锐角、直角和钝角。但是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候仅仅是提醒他们几个学生“画的是三角形”,他们就更改了过来。
我想这次教学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的。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再将最后一个题目提起来,让学生找找这个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样的话应该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片段二:
本课在教学“猜一猜”这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展示性能好的特点,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猜测第三个图形的时候,开始100%的学生认为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经过多次质问,有两三个学生举手说还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回答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带着疑虑的神色看着老师。此时,用课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种情况后学生们恍然大悟,连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相信这样的呈现方式会给学生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这节课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角,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而对于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自学时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本节课不足之处
1、对于教学平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状,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评价方式太单调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实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每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从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小组合作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设计练习有技巧
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而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甚至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组织。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在下达分类任务之前,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首先按角进行分类,然而,可能是因为学生有事先的预习,或者是没听清我的分类标准,竟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按角进行分类,汇报的时候,直接就按边进行了分类。有的学生马上就有了不同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就被带到了按边分类的方法上,这时,我及时的调整教学过程的预设方案,直接就把按边分类的方法拿出来请全班学生进行研究,之后,再学习按角分类的方法。经过这样的顺序调整,适应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顺畅的展开。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学生在之前三年级时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课是在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活动角做角、用纸折角、用量角器画角等各种活动,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能初步的估计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认识各种角,第二环节是画角。对于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带了学具盒中的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一种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画角,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新课的内容就这样结束了,可随之而来的课后一大堆练习,又让我们头疼。《补充习题》上,要求用量角器量出2时、3时、4时、5时、11时30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由于要求是用量角器量,由于角的边比较的短,需要延长后再量,结果学生量出的角度是五花八门,而且误差都在5°左右(平时量角我们允许的误差是1——2度),5时很多学生量出是145°、155°,11时30分的答案更多,有160°、150°、155°、170°各种各样都有。于是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寻找最佳的方法,联系学生之前举的例子,12时可以看作是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马上想出可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半大格是15°,所以11时30分应该是165°。练习四中,要求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角,并且说说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就这道题目足足用了半节课,先是用两个角合起来,先拼再交流,得到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的角,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三角板画出几度的角,得到可以用60°-45°=15°或45°-30°=15°的角,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可是练习上出现用三角板画角时,发现好多同学还是习惯在拿量角器画角,真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他们。
《补充习题》上还出现了由两条交叉的直线引出的4个角,知道了一个角的度数,求出另外3个角的度数,还要说说发现了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要根据一直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来求出另外的一个角,在全部算出来后,学生会发现4个角的度数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还发现对对面的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1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为了在课堂上有效地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 我先创设了一个数学情境,让学生给教室里的学生按一定标准分类,(小组讨论)如:按性别 可分为男生和女生;按小组 分 ...... 按年龄分 ......目的让学生为多角度地给三角形分类做好铺垫,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情感心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动手探究 合作交流
一节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自己动手剪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学生在探究三角形分类过程中,我首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有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师生共同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又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乐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三)、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
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自己探索平角和周角,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什么是平角和周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平角和周角,说说什么是直角和周角?在操作中领会平角和周角形成的过程,让后用我做的活动角展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平角、周角的概念和度数就被学生掌握了。
2、让学生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画好的三种角为接下来的角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3、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弄清楚了直角、锐角、平角、钝角、周角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给同学们展示了平角和周角的折纸。同学们较好的完成了这个课教学任务。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1、应该让学生质疑题目问学生想学到角的分类的哪些知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导学案自学的内容较多,做一个平角和周角比较难,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时间不够。在预设学生的能力不够。
3、未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手的聊聊无几,这与四年级的课堂氛围有关,也与我自己的能力有关。
4、自学、对学、群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群学里,组长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讨论过程流与形式。展示时,孩子们对整个流程不够熟,这也与我们平时的训练有关。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从别的老师身上收获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自己探索平角和周角,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什么是平角和周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平角和周角,说说什么是直角和周角?在操作中领会平角和周角形成的过程,让后用我做的活动角
展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平角、周角的概念和度数就被学生掌握了。2.让学生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画好的三种角为接下来的角的特征做好了铺垫。3.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弄清楚了直角、锐角、平角、钝角、周角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给同学们展示了平角和周角的折纸。同学们较好的完成了这个课教学任务。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应该让学生质疑题目问学生想学到角的分类的哪些知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导学案自学的内容较多,做一个平角和周角比较难,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时间不够。在预设学生的能力不够。3、未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手的聊聊无几,这与四年级的课堂氛围有关,也与我自己的能力有关。
4、自学、对学、群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群学里,组长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讨论过程流与形式。展示时,孩子们对整个流程不够熟,这也与我们平时的训练有关。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从别的老师身上收获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4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直观地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新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自由、民主、快乐的空间里,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动”起来了,思维真正“活”起来了;一个个思维火花的迸射,一个个创新思维的产生,都告诉我——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很喜欢。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里明方法,在“操作”中学会探究。教学中,我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以及我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标新立异的青睐,这些都是我对“以人为本”这一教学观念理解后的运用。也使我充分品味到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另外最主要的是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媒体辅助教学,我感到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学,已基本实现了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中,不管是“三角形的分类要求”、“猜猜我是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后面的练习和作业,我都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了展示,既清晰,又帮我解决了一些运用常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困难的问题,另外这些鲜活的图画又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猜猜我是谁”的环节中,即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猜这个是什么三角形的趣味题,在学生们猜出答案后,我还把他们猜的结果展示给学生看,这给学生很大的新鲜感,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是在猜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时,学生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兴趣非常高。我想这里真正实现了由模仿地学向创造性地学发展。
通过这次的教学使我有了很多收获,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收获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培养。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有更大的突破,上出有自己特色的数学课。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1、直角、平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本课以学生主体探究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平角与周角的学习,为沟通角的联系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平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在小组合作旋转操作中,探究“我们还发现了新的角”。学生很快的发现了平角与周角,并能准确的描述出它们的特点。这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在这个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有些拘束,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可能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平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对它们的特殊性应该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今天的内容比较少,讲授结束后,我让学生看了一遍书,然后问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或是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提出:有没有比周角大的角?我知道当然是有的,但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支理解我一时还没有想出来,就把问题给了学生:你们说有没有比周角还大的角?有学生说:周角是最大的,没有比周角大的角了。想了一会儿,有学生说:要比周角大,多转几周就行了。又有学生说:没有,如果超过一周,又要从0开始计了。( 励志天下www.lizhi123.net ) 听到这里,我想到在奥运会的跳水和体操比赛,就对学生说,上个月在北京的奥运会比赛,大家看过跳水比赛没有?在跳水比赛时,解说员说的某个运动员跳水过程中在空中转体720度等大于周角360度呢?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有这样比周角大的角的存在的。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说:体操比赛中也有这样的大于360度的角。 也不知我这样举的例子是不是合适,请大家看完给我提一提,但我有两点感想,1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来举例说明,学生容易理解,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是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学生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惊喜的。
师:小朋友, 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
生:红领巾。
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师拿出一条红领巾) 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 (板书“认识角”)
师:大家说说看, 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生:黑板上就有角。
生:墙上的图片里有角。
……
师:是啊!生活中到处都藏着角, (课件展示一些角的图片)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物体, 你能找出它们身上藏着的角吗?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片段二:做角并感知角有大小
(1) 做角。
师:我们刚才看了很多角, 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角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请你们根据材料或者自己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 并且把你创造的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小组里的朋友看看。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
(2)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做的角? (请两名学生将所做的角用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3) 感知角有大小。
师:谁用硬纸条做的角比这两位同学的大, 也贴上来。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请你猜一猜, 角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小组交流)
师:老师真高兴听到你们这么丰富的猜想, 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 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小朋友把活动角一起变大、变小。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有关。
引申: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角? (扇子、剪刀)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变化。
片段三:比较角的大小
其实,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生活, 到处都能发现数学中大大小小的角, 瞧老师随意转动分针和时针, 钟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角, 你们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吗? (出示两幅钟的画面)
生:有的说第一个大, 有的说第二个大。
师:那这样吧, 拿出画有这两个钟面的作业纸, 同桌合作想个办法来比一比到底哪个角大, 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汇报交流, 强调重合的注意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现在请刚才把角贴在这儿的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角, 其他小朋友和同桌比较比较谁手中的活动角更大。
教学反思: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动起来。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对象,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减, 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角的认识》一课的内容应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课一开始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 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拉近了学生与教学的距离,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 他们的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促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接着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数学活动, 体现以生活为依托, 以实践为第一, 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 找寻数学知识。最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大胆放手让他们主动探索, 通过观察、讨论, 自己总结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 个性可以得到尽情的张扬, 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2) 放手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 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 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如:在让学生动手做一个角时, 学生首先要从老师提供的材料里选出自己想要的, 然后根据对角的理解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 学生的手动起来了, 眼睛动起来了, 大脑更是积极思考起来了。这些不仅仅唤起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更激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页到38页《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4.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摆放量角器,明确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度数。
【课前预习】
仔细观察量角器,了解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出示课题
1.媒体出示两个角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1=30°,∠2=40°)。
2.利用拖动重合的方法进行比较
追问:比较这两个角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3.出示课题
哪个角大?大多少呢?如果能像量线段一样,用一个单位去量一量一个角的大小,就很方便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角的大小,使学生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1)启示:我们要测量这块黑板的长度,应该用长度单位,要测量这块黑板的面积要用什么单位?(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有没有单位呢?
(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板书:度),用小圆圈表示(板书:°)60度我们就可以简写为先写1个60,然后在他的右上方写一个小圆圈,读作六十度。
(3)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写80°,100°,1°。
提醒: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过渡:1度的角到底有多大呢?
2.认识1度的角
课件演示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指出: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
仔细观察量角器,找1度的角。每两条相邻的黑线之间都是1度的角,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度?(180个)
这样看上去密密麻麻的,我们把它简化、完善一下,这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课件展示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设计意图:采用电脑动态演示与学生观察、教师适当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角的计量单位;通过观察、体验,使1度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表象。)
3.完善量角器,认识量角器的构造
(1)學生认识量角器,同桌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电脑随机演示。
4.在量角器上找角,根据学生回答电脑随机出示
在量角器内圈刻度上找到5°的角。你是怎样找到的?20°,40°,135°呢?
能在外圈刻度上找出5°的角吗?40°呢?再找一个100°,为什么不读80°呢?
5.在量角器上读角
看量角器上的刻度,把各个角的度数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认识了量角器,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自主纠正、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充分展现了自我。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1.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同学们合作交流说一说量角方法。
反馈:利用量角器我们怎样量角?
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板书:点重合)
电脑演示点重合边不重合,问:能读出它的大小吗?不能,还要怎样?角的一条边和零刻度线也重合……(板书:边重合)
问:现在能读了吗?最后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行了?读哪圈刻度?就是50度。最后一步我们就把它叫做……(板书:读刻度)
(设计意图:用合作交流组织评价方式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即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既是语言的锻炼,更是思维的再一次提升。)
2.学生上黑板量,边量边说怎么做
3.先估后量
先估计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4.明确角与边的关系
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5.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测量方向也不同,从而理解两圈刻度的用处。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明确在测量过程中如果角的边太短无法读出刻度,可以先把边延长再读刻度。)
四、电脑出示巩固练习题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
2.选择练习
3.欣赏延伸: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三个练习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总结全课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还想知道什么?
3.如果你是量角器,你将和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有总结才有收获。总结不仅要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质疑和表达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作者简介:范华,女,出生于1978年9月,本科,就职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设计10-27
分类和整理教学设计10-14
分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5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10-01
分类与整理的教学设计10-24
分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5-28
多角度分类教学反思06-26
初中地理教学分类辅导计划09-20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06-22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