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精选11篇)

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1

杨录金

摘要 :随文小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随文小练笔的内容要有张力,时机要准确把握,评价要开放。关键词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因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用。下面谈谈,如何有效地设计随文练笔呢?小练笔是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的,设计练笔时,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补白、凸现思想、显化情感等。

一、寻觅“空白”处,补充“写”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辞优美,意蕴深长。作者在文中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的“空白”,发掘教材的内在因子,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去激活这些“空白”,并予以生成,从而挖掘文章的内涵,升华对课文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教材中,有些课文没有把事情的结果写出来,常常使人觉得意犹未尽,令人浮想联翩。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续编课文。

如第九册的课文《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

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那么南郭先生的结局会怎么样呢?学生意犹未尽。教学至此,教师再引导学生续编《滥竽充数》……通过续编故事,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是行不通的。

二、抓住“概括”处,拓展“写”

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多是经过锤炼的美文,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地方,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这就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可抓住这些“概括”处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拓展出来。如第十册课文《灰椋鸟》灰鸟归林后不愿过早地安眠,“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这么多的鸟儿在鸣叫,它们在说些什么或唱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灰椋鸟的世界,去写一写鸟语吧。”

生:“我是一只快乐的灰椋鸟,我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和许多快乐的伙伴,我们尽情地歌唱美好的生活。”通过小练笔,想象鸟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鸟儿欢乐的原因,进一步感到树林就是鸟的乐园。

三、发现“典型”处,模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来看,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针对名家名篇高超的表现方法,随文练笔是最有效的方式,它是从阅读到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典型”之处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小镇的早晨》一课,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仿写训练。

(1)仿写句子,课文中的句子:“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出示填空练习:穿城而过的公路犹如。路上,路两边。

(2)仿写段落,模仿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这一中心句写一段话,把“热闹”写具体。

(3)仿写篇章。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集贸市场、工厂、校园等,要求学生模仿《小镇早晨》的篇章结构写一篇文章。透视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出“随文练笔”的特性:随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写促读,学生通过练笔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在具体设计和实践操作时要注意:

1.练笔的内容要有张力

随文练笔设计的关键是选取的内容要有张力,即有比较大的空间或空白,可以让学生一展思维、想象的羽翼。

2.练笔的时机要准确把握

有了好的练笔内容,还得把握好练笔的时机,即练在当练时。练

笔应该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

3.练笔的评价要开放

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2

一、挖掘内容, 进行拓展

小练笔要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 我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 抓准训练点, 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仿写、改写、想象写等训练。

如我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后, 我让学生续写故事:当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表情后, 它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写一写。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浓, 续写了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了《火烧云》一文后, 我启发学生想象, 火烧云的样子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几种外, 还有哪些形状,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又如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 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把他们见面时的经过写一写。

二、欣赏古诗, 进行改写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 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如《赠汪伦》可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的叙事文章。让学生把李白和汪伦在岸边依依惜别的经过写下来。《望洞庭》可让学生改写成一篇写景的美文, 让我们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三、精彩篇目, 进行仿写

《桂林山水》一文, 首尾呼应, 脉络清晰, 自然流畅, 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学完课文后, 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 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 抒发感情, 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 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断练习。包括对句式的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方面的仿写。仿写时, 先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秦兵马俑》中对各种兵马俑神态的描写, 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 在写法上运用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学了课文后, 适时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与写作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让学生及时掌握作文的表现方法, 可充分利用随文练笔这一有效的训练方式。

四、积累语言, 进行运用

有些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是很好, 特别是农村孩子, 知识面相对较窄, 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 让他们写一篇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的好文章确实很难。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看书十分种, 每天摘抄十个好词, 两个好句, 从而加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 有一段描写了大榕树长得很茂盛的句子, 班上的有一位同学写《校园的一角》这篇作文时, 他主要抓住校园的树木来写, 他写道:“校园里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樟树, 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都展示给我们看……”我想, 学生如果能够把自已积累的语言引用到作文中, 这也是作文能力的进步吧!

五、读文有感, 进行体会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 讲的就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作文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 同时也感染了我们的学生。学完课文后, 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写自已的反思和体会。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超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 而且也会永远绿着……

六、抓住空白, 进行补充

如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而有些插图, 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进行看图作文, 把课文中没有描写的内容补充完整。又如,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省略号也意味深长, 可安排学生把省略的内容展开想象。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总之, 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空间。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改写、仿写、运用、体会、补充等训练形式中, 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及时有效的小练笔, 再加上长期的训练, 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显著的提高, 作文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在随文练笔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篇3

关键词:一课一练 一课一得 举一反三 潜移默化 终身受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46-0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随文练笔的渗透,使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收到了明显效果。

1 读写结合、尝试仿写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陶,提高语文修养,更重要的是能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悟出写作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1 仿典型句式练笔

在《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带着学生反复诵读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细细品味,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写,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练笔的兴趣。

1.2 仿典型语段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典型的语段,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如《燕子》一课中描写燕子外形一段,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抓住燕子外形的特点进行了描写。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仿写一段话,学生有“本”可参,有“法”可依,写起来得心应手。

1.3 仿典型写法练笔

《早》的第三小节描写了“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段中运用了很多方位词,如: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等等,使得描写更清晰,更富有条理。这种典型的描写方法很值得借鉴,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教室、书房等熟悉的处所,学生有章可循、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2 拓展情节、填补空白

教材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

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化空白为练笔场,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尽量不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

如《负荆请罪》一文,廉颇“负荆请罪”部分,写得极为概括,我让学生结合插图,把握住廉颇、蔺相如二人的性格特征,想象廉颇亲自登门向蔺相如请罪的经过,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

3 立足原作、恰当缩写

文本缩写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梗概,但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意思。如《鲁滨孙漂流记》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保留主要故事情节,把原文缩写成300字的短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 根据材料、合理改写

改写即以现有课文内容为基础,可转换角度或体裁,但主题思想不变的一种写作形式。如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改写对小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是一个训练作文、开阔思路的好方法。在学《宿建德江》时,我让学生把诗改写一篇记叙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小练笔”。有学生这样写道:秋天的一个傍晚,薄雾笼照着整个大地。在宽阔的江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船。透过薄雾望去,像一片叶子浮在江而上,船慢慢地向江中的小洲驶去,当船靠近小洲时,从船里走出来一个人……

5 创设情境、想象续写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假设情节的延伸、发展,让学生有感而发,动心动情地写出“眼中景,心中情”,加深对课文的自悟自得。

在教学《七颗钻石》中,我用深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可怜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借着微弱的星光,找遍了所有曾经有水的地方,荆棘撕破了她的衣裳,划伤了他的胳膊。脚底磨出了一个个水疱,破裂的水疱流着血水,钻心地疼……但她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对妈妈的爱,让她一直坚持到累倒在沙地上。小女孩睡着了,进入了梦境。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放飞想象,想想小姑娘会梦见什么呢?这会是一个让她欣喜若狂的美梦,还是一个令她伤心绝望的噩梦?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到了一个个灵感在你们的脑海中闪现,那么,就让我们整理一下思绪,把它化作一段条理清晰的文字吧。

随文练笔《游子吟》作文 篇4

随文练笔《游子吟》作文

房子里暗暗的,十分简陋,破旧的窗帘随风飘着,地上垫了一些草席,旁边放着一床棉被,房子里只点了一盏柴油灯,借着这微弱的灯光,一个青年正在看书,一位老太太正在仔仔细细的缝补衣服,这个青年就是孟郊,老太太是他的母亲,孟郊要出远门了,他母亲在为他缝补衣服。这位老婆婆眼睛不太好,穿针很费力,她舔舔手中的线,把针举到灯前,认认真真的.穿好针,小心翼翼地缝补,困了,揉揉眼睛继续缝,灯光映得她的满头银发闪闪发光。这位母亲的眼里布满了血丝,应该很疲劳了,她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补着衣服,眼睛有些花了,轻轻地揉揉眼睛,尽量不打扰儿子看书,她佝偻着背,一定很累了,头一沉又立刻醒了过来,母亲轻轻地缝着,一不小心扎了一下手,鲜血流出了一点,她毫不在意,用嘴巴舔一舔,继续缝补衣服。母亲的眼光中满是希望和担心,儿子是她的希望,儿子穿得暖吗?吃得好吗?都是她担心的,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全都体现在这密密麻麻的线中了,儿子是她的一切,她对儿子倾注她所有的爱。孟郊有些困意,一抬头,见年迈的老母亲坐在垫子上经脉突兀,满是皱纹的手上拿着正准备给儿子穿的衣服。满头的银发有些凌乱,母亲比以前更老了,可对儿子的爱却一点儿也没减少,一阵暖流、一股感激在孟郊心中荡漾,对他来说,这幅母亲缝补衣服的画面就是最美的画了。随文练笔《游子吟》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5

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胡丙杰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倍感棘手。写作也让很多小学生产生“谈文色变”的恐惧心理,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或者写出的东西很空洞、乏力,层次混乱、不清晰,也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鉴于此,笔者认为小练笔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小练笔降低了作文的要求和难度,这种练笔方式既能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小练笔”的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下的自己的做法:

一、要学会观察,寻找练笔素材:

1、观察要按一定顺序。如果是平时玩玩看时,尽可以是东一眼西一眼的,爱咋看咋看,但是写作文是向别人介绍景、物、事,只有顺序清楚,大家才读得明白,如临其境。另外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在雪的世界里,除了看,还可以听听脚踩厚厚的积雪发出来的声音,鼻子吸一吸那雪后清新的空气,皮肤感受一下雪花的冰凉等等;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想象,如看到飘落下来的雪花,想象这是芦花,是柳絮……看到亭子顶上全白了,想象这是老天爷送给他的一顶帽子等。

2、描写时注意层次清楚,内容具体。如写雪花,可以从雪花的颜色、形状和飘落时的形态来写。写小朋友堆雪人,可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人物连贯的动作。写雪中景物的变化,可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

观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坚持把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使学生逐渐养成勤观察,勤练笔的习惯,因而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习作水平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二、要增大阅读量,开阔练笔视野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有如神助。强调的是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写出沉甸甸的作品。这也说明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增大阅读量,才能开阔学生练笔视野,积累文学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除了鼓励学生阅读好书本和《阅读80篇》之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比如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名著等,除了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之外,还学习一些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学生的语言积累得越多,思维也越开阔,练笔时也就越容易,越轻松。

三、要坚持写日记,养成练笔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练笔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日记的内容不限,可写在学校或家里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练笔的乐趣,而且对提高练笔能力大有益处。

四、要利用教材资源,丰富练笔形式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习作的好典范。小学语文有很多课文,为学生练笔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合理的小练笔活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如下练笔形式:

1、仿写课文(或段落);

2、续编故事;

3、缩写课文;

4、读后感;

5、写导游词;

6、趣味改编等等。我在摸索中尝试着不同形式的练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巧用 篇6

孙晓霞

【摘要】“随文小练笔”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那么如何用好“随文小练笔”呢?我认为可以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练笔,促进学生深悟文本内涵。

“随文小练笔”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下面就 “‘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和“‘随文小练笔’之巧用”两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随文小练笔”亮点一二三

1、促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易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而“随文小练笔”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的出的,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这样做,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可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单元作文训练,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誊写,有一个较长的写作过程。我们教师批阅一次作文往往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及时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而“随文小练笔”就不一样,学生动笔的时间短,我们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促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而“随文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适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获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 1

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

3、促学生文本内涵的深悟

我们部分老师认为语文课就该是学生说说笑笑,热热闹闹40分钟,那才叫“精彩”,我认为有点偏差。而如果仅仅把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也未免有失偏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再说,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满足于阅读与表达对话,一些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不能丢。如,品味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等等。而“随文小练笔”就能促学生达到这种效果,深悟文本内涵。“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最佳时机,使“随文小练笔”在促学生深悟文本内涵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随文小练笔” 妙用前中后

1、学文前练笔,学生趣也浓浓,激其深悟文本内涵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此,我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头。而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在学文前练笔”则是课堂教学开头的一种好方式。如教学《捞月亮》时,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挺强,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我先不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而是让他们根据这题目自己来编故事。一听到“编故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他们充分想象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结果一个个故事都非常动听,什么“小猴子”、“小猫”、“大象”等动物都出现在故事中了。大部分学生都是讲这些动物不够聪明,把水中月亮的倒影当作“月饼”。这时,学生乐了,在乐中也懂得了凡事都要搞清楚后再行动。这时,我亮出了故事“我利用月亮倒影的原理哄表弟”。这“捞月亮”是完全出乎学生意料的,无需太多的言语就能让学生明白:遇事动动脑筋还可以把本属于“愚蠢的行为”变为“聪明的行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猴子观海图”和“仙人指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后描述一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后,然后再与文本对话,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自己学习,展开交流。这样学生通过比较不仅能尽情地领

略到了黄山奇石的美,还学到了里边独特的写法。

学文前练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孩子们在与课文的对话中能悟到自己试写时在观察、想象、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效、轻松地提高了写作能力。2、学文中练笔,学生意也浓浓,促其深悟文本内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除了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外,还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们一些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会打断教学的思路,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我想,如果我们能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抓住练笔的恰当时机,使课堂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可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设计“随文小练笔”。如:

(1)在“情真意切时”练笔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课文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果我们能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就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觉得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就是练笔的最好时机。我在教学《老师领进门》这一课时,教学到“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拄杖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时,我先告诉学生文中的“我”为何许人,当学生对刘绍棠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时,我安排小练笔:就是这样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见到教育他培养他的恩师时,会说什么呢?让学生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作者的成功与老师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作者感谢田老师传授给他文化知识,还有许多学生还写出了感谢田老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无形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作者——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对小学老师的尊敬,并对他又产生了几许敬佩。这样,抓住时机,及时训练,自然恰当,学生有话可说,且对课文的理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2)在“美妙绝伦时”练笔

有些课文,在描写美景时,能恰当地表现出当时的意境。如《林海》中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林”描绘得很美。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看大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的意境。画面上美好的景

色,唤起了学生的联想。此时,我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此时此刻,你走近了大兴安岭,面对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样的练笔,就能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一次绝妙的想象训练。

(3)在“情节空白处”练笔

有些文章,它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者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空白”。在阅读教学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作扩充和填补,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这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是常见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在此处适当地安排一些“随堂小练笔”。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挂两枝笔的孩子》的最后一段“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不久,小亮的两枝笔又挂起来了。”王老师说了什么话,文中没写,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这时,我便设计《王老师这样说„„》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把该内容具体化,写个小片断。这个练习必须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上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又一次促进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了。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对待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至于这评价对“我”的影响,以及我是如何看待的,我并没有把原文过早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充分读,激烈辩论中,自己去深入体会,然后我才告知原文。这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能取得“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再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文中着重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作出的贡献,为了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抗美援朝时期的有关资料后,我引导学生想“大娘想起„„”、“小朋友想起„„”、“大嫂想起„„”从而把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作的贡献都补充进去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很显然,这样的“随文小练笔”,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3、学文后练笔,学生情也浓浓,助其深悟文本内涵

为助学生再进一步领悟文本内涵,在学习课文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的不

同特点设计再“随文小练笔”。如学习了《台湾蝴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台湾蝴蝶吗?请运用书上的词语来写写,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这样不但促进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深悟文本内涵,而且尊重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还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于是,我用课件出示了“海底世界的鱼”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可仿照书本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写其中几种最有特色的鱼。再如教学完《万里长城》后,我用课件出示了万里长城气魄雄伟的图片。对学生说:“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当一回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这样,就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万里长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7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习作练笔形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随文练笔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 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文水平的提高。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崔峦曾说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学生阅读理解、感悟深入之际,在学生激情满怀之时,在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之后,就可以适时进行课堂随文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找准读写训练点, 就可以在阅读与习作之间架起一道亮丽的桥梁。

一、精彩篇章,仿一仿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 写得具体生动。学完这课后,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杨梅果的段落写法,写家乡的一种特产。如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外, 还有哪些颜色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按着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下来,要写上变化快的词语。这样, 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

二、动情之时,抒一抒

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或想为他们改变一个环境。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个小女孩,你们想说些什么话?”同学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后, 接着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练笔,抒写自己的情感,道出自己的爱。学习《小音乐家扬科》当学生正为扬科的遭遇而惋惜时,适时引导学生变写“神笔马良救扬科”,“假如扬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会怎样?”使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怀,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

三、空白之处,补一补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 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让学生想象: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邱少云是怎样忍受着巨大痛苦做到纹丝不动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学习 《再见了,亲人》一文,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四、文章结尾,续一续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 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

依托文本资源 巧设随文练笔 篇8

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随文练笔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练在情感喷发处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方能“辞发”。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展开与文本与万物的心灵对话。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寻找到了这个“情感共鸣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他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请想象,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断地对自己、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课件再现当年洛杉矶地震的恐怖镜头,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想象,七岁的阿曼达在面临死亡时,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在学生笔下喷涌而出。虽然有的孩子只有三言两语或四五句话,但这次练笔却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发”。

当然,要抓住情感共鸣处,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自己先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练在文本空白处 综观小学语文课本,文中含蓄、简练处,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找准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

1.课文空白,补一补

《五彩池》第二自然段,作者对于彩池的种种形状的描写运用了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作一番想象,并用文中的句式写出五彩池的形态各异。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在学生的笔下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悬念结尾,续一续

好文章往往有意留出“空白”给人一种“字里乾坤天地宽”的感觉,它或含蓄,或简练或由于表达的需要,结尾处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萨特说:“作文就是自由的梦。”教学中,我们应该教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未叙述完的故事,顺着情节的发展线索,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或描写。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穷人》一文,文章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都在这里啦!’”这句话结尾,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在充分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贫穷而又善良时,对他们九口之家以后的生活展开续写,促使学生对文章蕴意的的反思和语言的内化,从而拉动内需,真可谓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班上一名同学以《温暖的小屋》为题续写的文章,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感情足以打动每位读者的心。

三、练在拓展延伸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以整体的观照,回马一枪,在课堂的结束处,指向文本的整体,往往能给予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驰骋,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 2 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

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1、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

2、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

3、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

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孩子们“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四、练在技能迁移处

在技能迁移处运用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

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二节的样式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她把,她把,她陪着,„„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有的孩子这样写道: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小草往绿里涂,她把蝴蝶变成了小仙子,她把白云照得笑红了脸,她陪着我茁壮的成长,把快乐洒到了我的心窝上„„

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

五、练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以上教学环节看似偶得,实则是教师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作了一次人物外貌写的练习,新颖有趣,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态的凝固的“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进入了“饱经风霜”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提高学生对小练笔自评互改的能力 篇9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作文教学难,这是不争的事实。难在何处?语文教师用一大堆理论与模式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本身就有问题。为了降低作文的难度我们帮助学生在此设置一个坡度即小练笔(片段式的小作文),从而为大作文打下基础。小练笔是学生张扬个性、舒展心灵、表达思绪的过程,但是教师硬性指导反而给学生习作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将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把教师应有的权利(抑或说是责任)也一并交给学生,这就值得商榷了。针对以上的具体情况,我们重点进行了小练笔自评互改方法的实验和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无人问津了。小练笔内容简单更是对于修改意见视若罔闻。

“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练笔评改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创造性自然殆尽。久而久之,教师越改越累,越改越烦,而学生却养成依赖、怠惰的习惯。叶圣陶所倡导的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理念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学生的小练笔水平止步不前更何况习作了。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二、课题实施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修改大作文牵扯的面广容易打击积极性,所以我们给学生降低难度增强自信从修改小练笔开始即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让学生自己评改自己的小练笔。这就是作文自评方法,所谓作文自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小练笔并进行比较。通过对内容、用词、修辞等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标点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小练笔成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评改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出作文中的问题,准确修改,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本方法重视“评”──“逐条评”、“综合评”、“说一说”等,在会评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确,“改”的行动更自觉。因此评是改的前提,改是评的归宿。

三、研究对象

全体五年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方法

小练笔自评互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重在实践,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练笔指导、修改的反复实践,发现规律,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五、具体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作文评改时,教师精心准备,采取“简要总评──逐条引评──综合评价──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编辑成集”这几个环节进行。

(一)简要总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全班作文的简要总评和提示,使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而我们将引导学生从小练笔开始改起。

方法、步骤如下:(1)出示“练笔目标”,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练笔要求,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练笔情境。(2)教师简要评价初稿,指明优劣所在。例如在指导学生仿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练笔中,就要指出此次描写主要写的是云的形状具体会像什么等。因此,这一步就要提醒学生:他们的练笔可能在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这些方面,下面的评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条引评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练笔各方面的要求,发现自己练笔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这一环节的步骤和方法如下:依据“练笔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对重点条目(“简要总评”时指出存在问题的条目)逐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条评价自己的练笔。这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逐条评价。让学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练笔各方面的问题,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去评价自己的作文,将问题各个击破。例如评价“用词”是否恰当时,就暂不牵扯其他方面的问题,等评价完了“用词”后,再评价其他方面。

2.要依据“练笔目标”的顺序评。“练笔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基本反映了习文的程序,也是评改练笔应遵循的顺序。依据“练笔目标”顺序评改,有利于学生掌握评改方法,形成评改能力。例如,对前例作文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应按“内容→用词合理→修辞”这样的顺序去评改。

3.评价每一方面时,遵循从“评他”到“评己”,从模仿到独创等规律。并用上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三)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练笔的优缺点,以便以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步骤和方法是: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练笔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练笔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练笔了。

(四)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练笔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练笔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练笔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练笔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指导。

(五)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练笔,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六)编辑成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闪光点,培养自信心,激励上进,在编辑优秀作品集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步骤和方法是:1.精选自己练笔中的精彩词语(写出句子在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句子。2.精选他人练笔中的精彩词语(写出句子在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句子。3.从全班学生的作品中精选优秀小练笔。4.将上述精选内容抄写或打印在活页纸上。5.班级分成几个写作小组,轮流为每次作文精选的内容写前言、编目录、编页、补白、插图。6.编辑成册,全班交流,存档。

六、课题实施步骤

为确保课题顺利实施,特安排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1.10 ──2011.11):准备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写出实施方案,搜集有关小练笔评改方面的资料。实施方案要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突出实用性。

第二阶段(2011.12──2012.5):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选取优秀的练笔作为典范,从词、句、结构、修辞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课堂练笔的优势训练学生写作。在小练笔自评互改过程中,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总结及论文。

第三阶段(2012.6 ──2012.7):经验总结阶段: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七、预期目标

1.总结小练笔自评互改的得失,写出作小练笔的自评互改法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2.征集小练笔评改经验的教学论文,编辑内部交流学习的资料。

3.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力争使成果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作文自评法,可以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敢于动笔,易于表达,勤于修改,乐于交流。做好小练笔自评互改为习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让我们的孩子不惧怕习作,乐于习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研究 篇10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习作教学要“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作就是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随文练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运用所学之法,在情境中表达,有话可说,说真话,实话,心理话。

2、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作文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思想感情的表达,也要注重学生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要进行实践性的练习,在阅读中随文练笔,进行写作的训练,体现了语文课程特点。

3、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语文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内容,课文作为例子,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有效资源,加强随文练笔,是写好单元习作的基础。无论是从句式上,还是内容上,词语的积累运用上,适时有效的练笔,能为写作提示写法,提供素材,积累词汇。

3、语文教学提倡多读多写,课堂教学法蕴藏着作文之法,每篇精选的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或是篇章结构合理,或是语言描写精彩纷呈,或是内容取材详略得当,在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学生练笔的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说教材,说学法,说写法,学生听得多,练得少,脱离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阅读效果也低。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成为学生阅读写作桥梁,提高课堂教效率。

二、研究目标

1、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创设情境,提高随文练笔的质量,切实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2、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本解读,增加练笔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阅读教学中不拘形式,无论长短,适时练笔,训练学生语言,丰富学生积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通过开展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让教师认识并重视随文练笔。

1、理论提升

通过业务学习,网络教研让老师进行关于随文练笔的理论学习,从而让老师对随文练笔有正确的认识,并以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2、撰写理论学习心得。

3、确定一篇课文来进行尝试课和赏析课的公开教学。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2月——8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学习并写学习心得。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探索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研读四至六年级课文,集体备课,进行同课异构,研讨、反思,初步探索比较有效的课堂阅读随文练笔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深入实践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组织关于随文练笔的教学设计评比、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形成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随文练笔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1月——2016年8月)

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同课异构、研究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反思等一些成果性资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请求课题鉴定。

六、预设的研究结果

1、通进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重视程度

2、通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构建不同类型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帮

助教师解决阅读教学中练笔的困惑,为教师改进阅读的教学提供借鉴。

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11

随文练笔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随机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合理地利用这种篇幅小、实效性强的写作形式,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随文练笔的空间和欲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活用教材,捕练笔时机

讲究时机是随文练笔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捕捉练笔的恰当时机,诱发创作的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例如《女娲补天》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我在教学中就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让学生进行想象小练笔。课文中写女娲找五彩石部分时,只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女娲是怎样找的。于是我让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写几句话:“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的?”有的学生写:“在茫茫的大雪山,女娲不顾严寒边走边用手摸着雪里的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整个雪山,终于在山顶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有的学生写:“女娲到过很多地方,她很渴,就到小溪边喝水。这时小鱼对她说:“茫茫的大海里有蓝颜色的石头。”女娲顾不上喝水就向大海奔去。她在大海里足足找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一个珊瑚丛中发现了蓝色的石头,女娲如获至宝把它放入怀里。”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又让他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二、巧施教法,激练笔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放飞思维,“写”出成果。如教《新型玻璃》一文时,我以活动课形式设计教学,以“产品销售大会”为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当推销员向顾客推销各种新型玻璃。课堂气氛热烈,情绪高昂,经过深入的自读自悟,一份份“推销新型玻璃”的方案新鲜出炉——有的写小品介绍产品性能和用法;有的编顺口溜、儿歌宣传自己的产品;有的则以新闻发报会的方式郑重介绍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学生写道:“Hello!大家好!我是阳光公司的推销员小李。本公司新开发了一种“吸热玻璃”。它冬暖夏凉,是家庭玻璃中的最佳选择。炎炎夏日用了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不用费钱买空调;严寒的冬天,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不用买暖炉,既省钱又方便。天气千百万化,用了它,家里舒服无比。想拥有它?快快到本公司购买吧。跳楼价65元一块!记住了,货不等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以各种身份上台介绍产品,把枯燥的知识创造性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台下的“顾客”热情有礼,不时发问,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买卖交易。师生多项互动教法的运用,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表达能力,还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结合的理念。

三、形式多样,让妙笔生花

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文,都能让学生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感受、领略、体验祖国语言的美感、诗意和情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随着教学进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随文练笔。

1、仿写

一位知名作家曾说过:“就像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样,作文也是从仿写开始的。”“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有意识地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学生“依样画葫芦”,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把写作的难度降低一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①公园里的花真多啊,_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公园里的花真香啊,________________„„

2、扩写

扩写能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进行“再创造”,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山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歌意境优美,形象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这儿着手,教师可以设计改编体裁,把古诗改编为故事、散文等。我所教过的一个学生曾把《望庐山瀑布》改编成这样:话说李白与汪

伦分手后,一路乘舟东游。这天,他来到江西,听说这里有座庐山非常美丽,于是就泊船上岸,来到庐山游玩。才来到山脚,老远就看见一个醉汉提着酒瓶从山上下来,边走边唱:“祖国河山美如画„„”李白走近一看,这不是好友杜甫吗?杜甫这时也认出了眼前的是诗仙李白,他忙说:“快、快去看看,山上那瀑布可壮观啊!”李白听了,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了去,只见瀑布从香炉峰上飞流直下,美极了。他兴奋得手舞足蹈,拿出身上那瓶“泰山特曲”边喝边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经过他的改写,原本干巴巴的古诗,变得生动、形象、可感。

3、续写

有些课文用省略号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要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深化情感,提高写话水平的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一文以省略号结尾,便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实践表明,凭借教材,充分练笔,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不仅体现了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如果能做到持之以衡,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浅议如何恰当合理地安排随文练笔

黄合少镇第二中心校

太平庄小学

上一篇: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调查报告下一篇:带横批的春联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