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报稿子(精选12篇)
播报员: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三班的赵天亮,今天由我们班进行新闻播报,我们新闻播报的宗旨是“汇集天下新鲜事,聚集世界未所闻”-(PPT第一页)
播报员:下面请看本期内容导视(换到PPT第二页内容导视)第一个新闻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二个是杭州烟火表演烟花窜入人群,第三个是我们学院新闻,我院第六批交换生赴韩国学习。
新闻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播报员: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新闻(换到PPT第三页)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打开莫言获奖视频)
播报员:莫言获奖之后,他的作品专家销售一空(换到PPT第四页)大家也许对莫言还不是很了解吧,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莫言(换到PT第五页)
播报员:莫言,作家,1955年2月出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1981年开始了创作生涯。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他的一生并没有多少轰轰烈烈,但是他的创作生涯有三十一年之长(换到PPT第六页)共发表了八十余篇短篇小说,三十部中篇小说,十一部长篇小说,九部影视文学剧本,两部话剧作品,可谓是硕果累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偶然,是莫言先生几十年积淀的文学功底造就的!
播报员:我们来看一下网友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论吧!(换到PPT第七页)莫言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换到PPT第七页)
新闻二:杭州烟火表演烟花窜入人群
播报员:下面来看第二个新闻,杭州烟火表演烟花窜入人群。(换到PPT第九页)2012年10月13号晚,浙江杭州15万束烟花在杭州西湖和运河上燃放,然而在烟花燃放的过程中,在运河文化广场发生了突发事件,水中的烟花蹦到了看台上引起了爆炸,看台上一片火海,现场许多民众收到了惊吓,局部出现混乱,受伤人员全部送到杭州市第二医院救治。我们来看一下受伤者的图片(换到ppt播放图片到十五页,政府..)
播报员:目前,政府已经就事故公开道歉承诺经济赔偿,政府也将调查事故的原因以及烟花的质量问题。(换到PPT16页,启示..)
播报员:这个事件启示我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换到学院新闻页17页)
新闻三:淄博职业学院第六批交换生赴韩国学习
播报员:我们来看最后一个新闻,就是我们淄博职业学院的第六批交换生赴韩国学习,九月十七日,我院第六批交换生第一组一行四人飞赴韩国新罗大学,开始为期半年的交换生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换到PPT十八十九页)
例如,凤凰卫视及大量域外节目的引入使人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播报方式,新闻播报采用不同风格,主持人个性得以凸显,新闻播报千人一面得以改变,播新闻变为了说新闻,甚至将说新闻的风格也变活,变得轻松而非正式化,甚至是亲切、可爱又有些絮絮叨叨的“愉快谈话”风格。
与港台电视节目主持形成鲜明对比,内地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庄重有余而亲切不足,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社会需求和媒介竞争的需要,需要新闻播报风格的转变。2014年的首期《新闻联播》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档一向被誉为央视最严肃的节目在结尾时玩起了“浪漫”,向全国观众“卖萌”,主持人康辉在节目最后总结说道:“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2014爱你一世。”同时,2014春节初五请来可爱的大熊猫给全国观众拜年,节目一播出立刻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卖萌”一词之前就被使用,在网络论坛评论时最常出现,如论坛楼主发表了长篇大论的一篇文章,底下网民通常用“虽然不太明白,但是好像很厉害”的回复来卖萌,以显示自己的单纯、可爱或者是讽刺楼主的文章过于高深或过于肤浅。在网络用语中,卖萌一词偶尔也引申为无知、秀智商下限等含义,不过此含义的使用范围并不广,通常类似于俗语“装可爱”。在权威、严肃的新闻报道里出现卖萌的播报方式,足以说明《新闻联播》的转变,和新闻传播姿态的转变。
播新闻固然有其权威、规范的一面,但高高在上的话语姿态、过多的说教语气,以及不对等的交流方式,不经意间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新闻联播》“卖萌”话语的转变,让与多网友和电视观众直呼节目越来越有人文气息了。
纵观我国新闻播报,方式发生过很大的转变。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给观众耳月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新闻”摆脱了传统、严肃的播报形态,新闻播报方式出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同时,个性化播报在各省、地方台开始遍地开花,纷纷效仿。新的播报风格的转变,大大拉近了和受众的距离,主持人在原来语言组织基础上进行改变,在播报状态、语言风格、特色张扬上都进行了调整,如各地方电视台出现的方言主持等,主持人将新闻稿件文体稍偏口语化,用“播”的状态进行“说”。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归因于以下两点:一是新闻节目呼唤个性化播报风格。随着新闻传媒的飞速发展,网络、自媒体的介入,新闻媒介进入到个性化的分类细化阶段。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乃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受众群体,为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需要,传媒业都将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定位明确、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局面,个性化的新闻播报方式应运而出。二是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时政新闻是各级电台、电视台的主打节目,要求在表达上要规范完整、严肃大方,不能太随意、松散、拖沓。而现代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在工作之余都希望放松一下神经,所以电台、电视台严肃的时政类节目后辅以政治性相对较弱、故事性较强的新闻,播音员不是用“播”而是用“说”的方式使节目具有通俗流行性。如《新闻联播》在稿件组稿、播报方式上进行调整,立即引起受众的喜爱和关注。
《新闻联播》节目的出现已长达30年,每晚19点,关注度最高,其主持方式成为播音主持学习的标杆。在结尾的“卖萌”播报,在稿件上有所变化外,其播音时“字正腔圆”的典范规格依旧要遵守,即新闻播报语言要说清楚,切不可认为“卖萌”等个性化播音即等同于夸张造作。
“字正腔圆”,在学术的范围内浓缩着播音这门有声语言艺术的语言特色,它不同于随意的生活语言。是在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亲切朴实、严谨生动的播音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更需要尊重受众需求,让语言变得更加亲切、有活力。
主持人要在说清楚的基础上,从宣传策略和宣传目的需要出发,有分寸地把握文字和有声语言的表达。“说清楚”是新闻播报的首要任务。主持人应从新闻的结构和重音方面加以理解和体现,以形成新闻播报特有的风格,使播报风格兴奋积极、声音外放明亮、吐字归音严谨规范,并有所创新,让新闻播报呈现的风格和基调是鲜明饱满、明快流畅、大气简洁、亲切自然。
摘要:2014年,国内第一期《新闻联播》主持人“卖萌”结尾,成为了网友和观众纷纷议论的焦点;同时,“卖萌”一词也悄然走进新闻传播领域。笔者分析新闻播报方式的转变,由“播”变为了“说”,并加入许多个性化元素,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创新播报方式也要注意到度,切不可夸张造作,而应使节目亲切自然。
关键词:新闻播报,卖萌,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张利箭.探寻新闻播报方式的转变[J].中国电视.2008(4).
[2]宋瑜.对电视新闻播报方式多样化的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2004(3).
2016年4月23日上午,本刊联袂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举办了“阅读·成长”文化沙龙。主编谢胜瑜,副主编李贤平、曹雯和编辑郭绪书、祝海霞与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校长万立凭,副校长何香兰,南昌县文联副主席、南昌县作协主席姜钦峰,南昌县作协副主席万建平等出席“阅读·成长”文化沙龙,与300余位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一起探讨阅读与成长的话题。[具体情况请加本刊微信公众号(jtbstok)予以了解]。
精干儒雅的校长万立凭为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师生气质,呼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并称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校园书屋、年级书吧、班级书架三级全方位阅读架构。
我们博学睿智的谢主编则拿出送给自己儿子的成人礼——为儿子而写的专著《要成功,先成人》《如果没有一个明星爸爸》,以自身的育子经验告诉大家作为父亲应该如何存在,并呼吁“母系教育时代”父亲不应缺席。听他侃侃而谈,我们禁不住慨叹,有此主编,我们“育儿有方”栏目何愁做不好?
此次活动是我们杂志社“牵手校园 品味书香”欢乐行的“首站”,得到了《南昌晚报》《经济晚报》《江西广播电视报》《江西工人报》《东方女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未来,我们还会面向全省,与不同的学校举办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持续营造校园浓厚的阅读氛围。
亲爱的读者,我们在行动,你们在哪里?
生源地贷款成助学贷款主要途径
本报北京9月7日电(记者赵婀娜)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途径。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审批贷款金额120.67亿元。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起,国家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许多地区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由校园地向生源地的重心转移。
我国1999年在北京等8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试点,贷款为担保贷款。2000年国家将担保贷款改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贷款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高校。国家于2004年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按发放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对经办银行给予补偿。并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使高校在校生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比例达到了12.88%。
据了解,贷款学生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支付,毕业后的利息由借款人全额支付。
女汉子求爱男神网友称抹布女的春天
近日,一位网友分享了一段“女汉子求爱男神全程”的截图,引发网友热议。这段被称为史上最长的爱情记录拼图,记叙了一段让人回味的爱情经历,并以其纯爱感动网友,令很多网友围观后直呼抹布女也有春天。
如今社会上普遍男生追女生,女孩则扮演着被保护的角色,这位女汉子在网上分享了自己2年来苦追男神求爱全程曝光,男神终于从了女汉子,网友纷纷围观,为他们这份纯纯的爱恋所感动。其实女人应该更好的爱护自己养护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幸福。
女汉子恋爱还是很彪悍的,强势异常,总能将男人驯得服服帖帖。
欢迎来到《天下奇观》的直播现场!我是马睿真真,今天将带领大家参观钱塘江大潮。
现在是农历八月十八早上八点,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现在已经站在了观潮台上,在我身边,已经围满了观潮的人群。观潮台上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据说当潮涨到最高时,高度可达两丈多高。大家可以换算一下,一丈等于3.3米,那么两丈就等于6.6米,哇!相当于两层楼高!仅凭它的高度也是足以让人感到它的壮观了。到现在,只有巴西的亚马逊河可与其匹敌。
现在是午后一点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虽然看得很模糊,但声音却很大。此刻人声嘈杂,再加上如同闷雷滚动般的潮声,我身边比蜂窝还要吵。
白线在江面上疾速飞奔,所及之处,皆为风号浪吼。白线如蛟龙出洞般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之间白浪翻滚,咆哮着,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水墙瞬间幻化为千万匹奔腾的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驰而来。霎时,潮头奔西而去,眨眼的工夫变没了踪影。只有堤下已涨了两丈多高的江水可以提醒你:钱塘江刚刚涨过潮。
“小姐,今天过得怎么样?”
A genuine hello accompanied by a heartwarming, three second smile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highly effective ice breakers there is. Often, we brush simple things aside as being too simple not realizing the simplest things can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in life.
一句真诚的问候搭配上一个温暖的三秒钟微笑是最基本也最有用的开场白。我们总是忽略一些简单的东西,并没有发觉那些最简单的东西可以在生活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Think about the people who say “good morning” or “howdy” to their neighbors. This simple greeting is usually followed up with “how are you” or “how are the kids?” Before long, the two parties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families and even favorite sports teams.
想想那些对邻居说“早上好”或者“你好”的.人。这种简单的问候通常会得到“你好吗”或者“孩子们好吗”作为回应。很快,双方就开始谈论他们的家庭甚至最喜欢的球队了。
2. “Nice earrings!”
“你的耳环真漂亮!”
This comment represents a classic technique that is quite effective for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Regardless of whom you are talking to, saying something genuinely nice about their outfit, accessories or even mood will usually be received well.
这句评价代表了开场白中十分有用的一种经典技巧。不论你在和谁聊天,真诚地赞美一下他们的着装、配饰、甚至是心情,对方通常会很乐意接受。
The person receiving the compliment will thank you and possibly say something nice about you in return. In doing this, a dialogue begins. Keep the dialogue going by asking a question like “Where did you buy the earrings? I really like them.”
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播报相比, 经济新闻有其特点:专业术语多、数字多、内容逻辑性强等。所以, 经济类新闻播音也必须与时俱进, 从内容到形式都主动创新, 通过播音员的用心体会、播报, 让听众感受到经济新闻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而成, 它有着真实新鲜的温度;它在述说着我们身边生活的变化。使我们在传播经济类新闻的积累中, 也让节目成为听众获取经济生活经验“大、小经济”的认识来源。
1 对重大经济方针政策的学习
《经广早新闻》在及时传递播报重大国家经济政策的同时, 把握住宏观经济的主脉, 这是经济广播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主要功能。比如从每年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 和其后不久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看出这一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同样, 很多领域都获得了国家重点支持和着力加强, 这些都十分契合我省发展需要。
这种对重大的经济会议深入学习, 精确的把握经济方针政策对《经广早新闻》记者采访、稿件编辑都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一些报道虽然不直接阐明政策条文, 但也渗透着政策精神。比如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创建初期, 《经广早新闻》开设“滔滔皖江起大潮”专栏, 宣传介绍示范区, 把专栏打造成听众了解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渠道。《经广早新闻》中报道的《自主创新, 安徽的品牌》, 见证了安徽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如何走好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 再到品牌创新的发展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9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 安徽经济广播的早新闻节目派出记者采访, 把“双创”在安徽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2 了解经济大事, 把握经济术语
经济大事件往往决定着我们经济新闻播出信息的主基调, 比如每年召开的中博会、徽商大会暨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等诸多重要经贸活动, 都会给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经广早新闻》关注了安徽自主创新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安徽与央企对接、安徽与全国知名民企对接、安徽国企改革、安徽文化产业大跨步迈向世界、安徽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困惑等, 围绕安徽一系列重大经济事件开设了《中小企业发展巡礼》《滔滔皖江起大潮》《徽风皖韵耀皖江》《专家学者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从2011 年起, 在每年岁尾年初播出的安徽年度经济盘点《精彩201X》等专栏, 使《经广早新闻》的经济专业性更加突出, 同时对经济报道的权威性更加凸显。
另外, 经济新闻中的很多提法、词语都是与时俱进的, 如双轮驱动、三化同步、实体经济、“千百十”工程、战略投资、兼并重组、宏观调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经济、农业经济、GDP (国内生产总值)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 、PMI (采购经理指数) 、外汇占款、工业增加值、经济一体化、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知识经济、低碳经济、调转促、安徽“4105”行动计划、“四大发展目标”等等这些词语, 这就需要播音员及时学习、认真了解, 那种机械的播报是不会被听众认可和接受的。所以, 播音员在播报经济新闻时不但要学习把握宏观经济政策, 更要及时理解其中的精神, 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 做好称职的新闻播音员。
3 解读数字, 理解数字中的感情, 正确播报
在《经广早新闻》播出的经济类稿件中, 经常有很多数字, 特别是总结性质的稿件, 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 比如产值、利税、环比、同比增加值、多少百分点等。
广播是线性传播, 频繁的数字会让听众一头雾水, 听起来有流水账的感觉。所以, 对于经济类新闻中的数字, 要突出重要数字, 认清重点, 这样会使稿件的层次更分明、节奏更明快。同一篇稿件中的数字之间, 存在着对比, 播报时重音强调听众关心的数字, 其他数字相对削弱, 这样的处理就能使数字不再枯燥变得灵动。
有人说, 经济类新闻呆板枯燥, 怎么有感情播报?所以对于感情的投入我们还要把握适当有分寸, 有感却又不入。“不入”的前提是“有感”, 调动起积极性, 不要让自己陷入感情中, 在不改变稿件的基础上却能让听众从语句中感受到意义。经济类新闻中, 我们要尽量从生硬的数字里梳理出其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 发出较为明确声音的传播, 通过不同的播报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经广早新闻》中有些稿件涉及到的因为安全事故或因为灾难损失的金额, 是令人惋惜的;而像“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1.5 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3.5%, 连续8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增幅在全国居第10 位。”这种稿件中的数字带给听众的就是振奋。
自己情感是否正确的抒发, 对于经济新闻中的事件和数字是否进行详尽而正确的研究判断与分析。处于运动中的思想调动情感创造语气节奏, 这样的语气节奏会吸引听众的注意, 产生新鲜感。经济新闻中的数据都是呆板枯燥的, 但播报者只要细心体会了, 也会使这些呆板枯燥的数字“活”起来。
【关键词】 高中 政治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当下有的学生并不喜欢政治课,是因为他们觉得经济学理论枯燥、政治学理论假空,但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却十分热衷,说起黄岩岛事件、美国总统大选头头是道。因为高中生平时学习紧张,课余很少有时间完整、持续关注时事,而一些焦点事件发生后,马上会成为他们临时兴奋点和即兴谈资,他们充满好奇、似懂非懂,继而甚至会引发唇枪舌战。因此,时政播报就成为了同学们喜爱并学习政治学科的一个很好的交流介质。
在我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堂课前5分钟是新闻播报。实践中,同学们自主创新,由起初的每节课两位同学相继播报,到两位同学模拟新闻主播同时播报,由最初的我安排甄选到如今的形式创新、内容改版,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他们充分准备的国内国际时政热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并不时加上自己的见解,或青涩,或深刻,或生动。他们播报之后就是我的点评和小结,对他们播报内容及正确见解予以肯定,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有时还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提升对时政现象的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并注重不失时机地运用同学们创设的学习情境,引导同学们将时政内容与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联系起来,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分析、理解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交流、善于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同学们,让他们去思考、实践、总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时政播报锻炼了他们新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也逐步提高了他们评论水平和语言组织能力,播报后还有师生互动,给同学们提供了别样的展示自己机会,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学相长长效机制。
例如:针对中菲黄岩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的时事,我设问:“中菲、中日为什么会因岛起争执?其地理位置在哪里?历史归属状况如何?有哪些自然资源?周边国家及美国对对峙事件持何态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顺利完成了“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教学目标。不仅理论上生成了“1.人口、领土、主权、政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2. 维护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是维护我国的安全利益;3.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4.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课上还有一同学附打油诗一首:“日购钓鱼岛,伤透中国人。百年三侵华,血仇似海深。旧仇尚未报,又增新怨恨。据岛视己有,欺负中国人。欺你中国人,因你不够狠。陆军数百万,只能谈维稳。何日出一招,吓坏小日本”。经历了这个过程,同学们不仅增了知识,长了能力,还有了积极良好地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不言而喻吧。
三、师生共同成长 实践中实现共赢
现代教育不仅用教材教,而且回归鲜活的生活,不仅着眼学生现在,更面向学生终身的发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长流水”,信息时代需要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否则,现在尚有“知识优势”的教师,将失去自己的优势。
时政播报过程就能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因为教师要对同学们的播报内容作出中肯的评价,肯定其优点及成果,指出其不足及努力方向,并针对播报内容中不足及错误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正,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才能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博闻强识,点评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因此,平时必须做到:1. 关注新闻30分、新闻频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2. 看报、读书。看报,看的是新闻时评,一方面丰富知识底蕴,明辨是非,澄清模糊,领悟真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一份机智,多一份自如,多一份洒脱。读书,读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书籍,有助于了解发生问题的根源所在,来龙去脉,更好的全面分析问题,把握事件的本质;3. 上网浏览。最方便快捷的获取资讯方式,看凤凰网的新闻及其相关评论,但鱼龙混杂需谨慎使用。
总之,时政播报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适时、适度活用时政资源,还生态课堂之原貌,找到同学们的最近生长点,高效自不待言。这种探究式的学习,一改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关注同学们自己思考,自主获取知识,更有助于实现其主体地位。
电视新闻播报受制于新闻播报传统、习惯的约束。电视新闻播报的语言面貌、题材安排、背景衣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电视新闻传统和习惯的影响,同时,电视新闻播报传统和习惯也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
电视新闻播报受我国政治体制的约束。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了我国新闻战线要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以大局为重,以稳定为重,不能影响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蓝图。电视新闻播报要以国家经济建设和长治久安为前提开展新闻播报工作,尽管改革开放后,电视新闻播报出现了从语言到形式的变化,但是电视新闻播报时刻谨记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不能违背时代主题。电视新闻播报导向性强、影响力大,在创作性上,要权衡目前的形式和市场情况,不能逾越电视新闻播报的政治底线,否则电视新闻播报将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其有限的开创性举措也可能前功尽弃。
电视新闻播报受电视新闻管理体制的约束。电视新闻播报管理体制是我国党管宣传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电视新闻作为党的重要宣传窗口,作为教育人、团结人的重要平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早在我党建立之初,就尝试建立一套新闻管理体制,时至今日,电视新闻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体制也出现了调整,但是原则上依然没有大的变动,这也是电视新闻播报创作不同程度上受到管制的重要因素。
开创性与约束性之间的博弈
电视新闻播报的创作性与约束性是两种发展现状在探索前进道路过程中的交集,是我国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电视新闻事业反映着我国新闻工作战线的活跃程度,反映着我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情况,通过失衡与平衡的状态体现,可以窥视出我国电视新闻播报事业发展的梗概,更可以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与现代。电视新闻播报的传统继承了从延安时期传承下来的播报规范,这些规范沿用至今,已成为电视新闻播报的重要指导原则,电视新闻播报发展了几十年,依然在语言样态上没有出现过大的调整,基本保持了电视新闻播报开始之初的状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的搞活,电视新闻播报战线试图尝试新的播报形态。
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规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样板,几十年播报语言面貌基本没有变化,甚至连播音员都没有增加几人。中国其他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上星的卫视频道,新闻播报一般都采取模仿、跟随《新闻联播》的播报样式,这就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卫视新闻播报风格。但是新的电视新闻播报形态正在对传统的播报形式提出挑战,目前,卫视除了严肃类的新闻内容外,其他新闻也在尝试新的电视新闻播报形态,例如:卫视为当地居民服务的民生新闻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新闻播报的语言也开始由严肃、正规的腔调,变为和蔼、温和的腔调,这种腔调的变化,是电视新闻角色转变的重要体现,传统上新闻都是严肃的、不容置疑的,而民生新闻却是平易近人、为普通百姓服务的。新时期,电视新闻播报正在不断挖掘电视新闻的潜力,开创性地破解电视新闻发展的困局,调整电视新闻播报的.腔调、播出时间、节目样态等。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与当代的电视新闻播报新变化、新体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正在电视新闻领域展开博弈。
体制与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社会的各项事业彰显出越来越强的活力,电视新闻作为市场经济展现活力的一扇窗口,反映了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同时,市场经济也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活力。电视新闻播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显示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电视新闻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逐渐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事业单位性质转变成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这种转变意味着市场经济的特性注入到电视新闻主体的电视台中。但是,电视台作为我国重要的宣传阵地,却不是体制改革能够彻底改变的,我国目前对新闻媒体的审查制度依然很严格,对从业者的政治素质依然要求很高,这就为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有人戏称:媒体是戴着脚镣跳舞跳得最好的机构。
博弈最优组合要求博弈的双方利益最大化,如何在体制与市场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实现电视新闻播报既能够保障电视新闻事业的开创性,又能够保障制度对电视新闻播报的约束性,这两种电视新闻播报的理念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市场的活力,影响着我国新闻业能否在加入WTO十年之后迎接国际化的调整,能否走出国门,参与世界新闻业的竞争。
国际化与区域化。电视新闻播报的开创性一方面根据本土新闻发展规律和受众诉求而创造了很多新的语言面貌和节目形态;另一方面就是国际化视野给中国电视新闻播报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参照,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很多新闻节目样态,播报语言面貌都与国际上最新的新闻业态有关。
中国电视业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但是本土电视台和新闻机构在迎接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是保守和封闭,一些区域性电视新闻机构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改变,不愿意偏离制度内的保护,不希望市场化越来越深,这就对电视新闻播报的开创性带来了约束,电视新闻播报要想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增加市场竞争的筹码,迎接国际化挑战,就必须开创性地开拓新闻从播报到内容的各种样态。这两种潮流的博弈归根结底是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两种态度,是积极准备好迎接挑战,还是加快步伐走出去参与国际电视新闻竞争,甚至是维持现状、坐吃山空,这些选择直接关系到中国电视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电视新闻播报的开创性。
中国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离不开电视新闻播报样态的探索,离不开国家对电视新闻事业的宽松管理,我国电视新闻播报及新闻运营模式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走在改革创新的前沿,为中国民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麦克卢汉[加拿大]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版。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修订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版。
2.俞虹:《电视受众社会阶层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版。
4.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广播电视播报主持业务》,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版。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版。
一、新闻播报的口腔状态
新闻是一种具有真实感、严肃感、庄重感的媒体节目,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重要的内容工作之一, 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成为这个台的标示性人物, 往往他们的播报水平和主持形象也是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
(一) 口腔开度
整个口腔就像是一个包装车间, 在发声时, 字音饱满程度完全取决于口腔的开合度, 如“大家好” (da jia hao) 中“a”是所有字母里口腔开合最为明显的一个, 如果口腔开合度较小, 那么发出的声音是扁的, 很难听。口腔的整体形状应该是“马蹄形”, 然而“打牙关”也是呈现“马蹄形”的重要环节, 牙关的开合度应该是一根筷子的粗细。把牙关打开也是为了让舌体在口腔中更好地运动, 所以需要每天把牙关打开到最大程度去练习上下“弹舌”的口部操, 这样当身体放松时, 牙关也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开合的最佳状态。
(二) 咬字器官
咬字器官由口腔中的唇、齿、舌、腭组成, 在发声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声音正是通过它们的变化才具有表达功能, 唇、齿、舌、腭的不同动作形态都可以创造出各不相同的字音来。因此, 口腔这个咬字器官被形象地称为语音的制造场。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就是口部操, 这也是新闻播音员在掌握播音技巧时的一个基础。如果把基础掌握好, 在播报新闻时就会做到“吐字清晰”。在电视台里做新闻配音, 最影响工作效率的就是在配音时因为某一个字没有叼住, 导致新闻内容要重新再配。这一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咬字器官练就得灵活有力。所以, 口部操也是很重要的, 绕舌、弹舌、立舌要时常反复练习, 当口部肌肉疼痛的时候, 要立即停止, 避免舌体过于僵硬, 但是在出镜和配音前绝对不能长时间练习, 这样会直接影响唇部的控制。
二、新闻播报的气息控制
对于播音员来说, 在用声的基本功方面应该抓住三个主要环节:呼吸、共鸣和吐字归音。气息在播音中的重要作用一直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吐字归音的准确与规范乃是播音员的基本功之一。
在主播台前播报和在录音棚里配音时, 气息和平时完全是不同的, 因为面对镜头时, 由于紧张, 气息很难沉到底。这不单是紧张, 也有环境的影响, 会直接影响到气息的控制。例如, 读到“金龙山开发旅游业项目, 奠基建成”时很容易把“金龙山”和“开发旅游业项目”断开来读, 因为气息不够, 所以导致了播报时“停连重音”是错乱的。
怎样运用气息, 笔者有一个口诀———“松肩, 打肋, 腰涨, 腹紧, 气下沉, 气流成横向走势”。只要把这个口诀在心中默念一遍, 就可以缓解环境对气息控制的副作用。
三、新闻播报时的状态
(一) 镜头感
所谓镜头感, 就是指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时的状态。具体是指当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 现场是对着摄像机说话, 主持人需要通过一种心理暗示, 将“静”的摄像机虚拟化成为“活”的人。主持人通过与虚拟化的“摄像机人”的交流与主持工作状态相辅相融, 从而准确传达主持人结合节目内容所要表达的神态表情等身体语言和心里感觉等。说某个人的作品镜头感好, 就是说他的作品在构图、节奏、调度等的把握上做得很好。要做到这些, 必然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对艺术的感知达到一定境界。
(二) 对象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没有对象, 这些话就不可能说的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为什么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表情呆滞、面部表情僵硬不自然、语言表达平淡呆板、没有起伏, 或者速度快得像自言自语, 或无目的地拖沓, 让人听而无趣, 观众难以接受, 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播音主持时缺乏对象感。为了产生对象感, 在播报新闻时, 仪表首先要仪表端庄, 主持人整体感觉要向上拔, 给观众一种积极的状态, 身体因该是前倾的, 这样才会有讲述感和交流感。在面对镜头时, 把身体微微扭转20度, 这样人的整体形象也是最好看的, 同时可以弥补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的缺陷。
四、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全新认知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远远不够去发挥, 所以在大学时期, 要学会充实自己, 因为要想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生存, 必须全能。而学好语言艺术也是做一个全面媒体人的必备素质。
摘要:新闻播报是一项庄重、严肃的媒体节目, 新闻播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 对新闻播报的技巧做了粗浅的分析,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闻,播报,技巧
参考文献
[1]胡黎娜.播音主持艺术发声[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2]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8.
[3]付程.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也在想尽办法适应现在越来越挑剔的受众的需求, 服装发型、肢体语言、播报的语态等等, 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并且随着播音员走转改、下基层经历的不断增加和积累, 已经逐渐改变以前那种看稿发声的状态, 在节目中越来越融入了情感的因素, “走心”的状态受到了受众的喜爱, 和受众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小。
新闻播音员的角色相对特殊, 没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的余地, 这是由于节目的性质决定的。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公信力必须严格体现, 主持人的庄重性, 语言的规整性, 发生口误的机率性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是行业的基础要求, 也是播音员相比于其它节目的主持人要求更严格的原因。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一定的框架要求下实现“用心”播报新闻, 这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否则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做到用心, 是需要一定的储备的。
一、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心理状态与情感状态的提升
在播音员拿到稿件的那一刻开始, 一系列的状态反应就开始出现了, 对稿件的梳理分析, 理解等等,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种播音心理的准备过程是一种摸不到、看不着, 确让受众直接感知的东西, 它清晰的发映出了播音员的社会阅历, 知识结构和人文情怀。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播音员非常受人喜爱, 而一些播音员一出声就会让人觉得特假的原因。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新闻播报, 是一个听觉和视觉的综合体, 除了要把握新闻的播报主旨, 还要配合好画面的内容, 形成一个完美的组合, 这种心里的暗示和情感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电视新闻播音员良好心理状态的获得, 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 它要求播音员必须要有极强的带入感, 要以新闻画面中的随时变换情景调整自己的心理变化, 使其带动情绪, 进而不断调整自我的心理变化状态以适应内容呈现。
虽然现在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也在进行走基层等活动, 但是由于现实状况及人员调配的问题, 深入生活的力度显然不够。再加上现在年轻播音员对生活和行业的理解不深入, 会造成一定时间段播出新闻稿件不能用情、用心, 两张皮的现象。不深入生活, 不了解社会, 播出的新闻稿件就不会触动人心, 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二、播音员的“智汇”的过程与感受理解力的提升
“智汇”的过程, 是一个人智力与才能汇聚的综合体, 是由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吸收社会生活综合知识能力的一种汇聚过程。如何领会生活的细枝末节, 如何洞察社会的前进脚步, 如何把生活中的声音体现在自己的逻辑思维当中, 这是一种能力。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进步的守望者和传播者, 播音员作为最后的呈现者, 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提升自己的“智汇”能力, 是实现稿件更好传播的关键之一。
有了了解, 才能有具体的感受, 感受是一个复杂的心里变化过程, 所谓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任何美好的事物你不去亲自了解就不会有深刻的感受, 就像望梅止渴, 如果你从来没有吃过梅子, 就是看到它你的嘴里也不会分泌出更多的唾液一样。
“智汇”是基础, 感受是关键, 播音员只有具备了“智汇”和感受的心里储备, 才能在看到文字、播讲稿件时胸中有物, 挥洒自如, 从而有针对性地表现出稿件的精神内涵, 才能走心, 受众才会认可。媒体的传播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三、播音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技巧也是心理的一种暗示
用声音去打动受众和吸引受众是播音员的终极要求, 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不仅是新闻的播报者, 更是稿件内核的体现者和价值导向的引导者,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娴熟的表达技巧是必须具备的行业要求, 当我们面对镜头或话筒时, 才不用担心语言上的缺陷对我们心理上的不良暗示, 也才能全神贯注、自信自如地投入到稿件创作当中去。不然总会顾头不顾尾, 影响到稿件的二次创作。播音员的创作空间是十分有限和狭小的, 是在编辑记者完全创作结束后的再理解, 看似简单, 能够完整处理好确属不易。这就要求播音员在播报时把握住声音、情感、节奏、语气变化的幅度与界限, 使文字与电视画面和谐统一, 从而保持新闻播音在各种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的适应度和饱和感, 尽量将新闻事实通过播音员客观真实而又不失政治立场地展现给观众。
四、非语言传播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用心播报的体现之一
电视新闻播音员, 虽然面对的是镜头, 但是镜头背后确实一个个鲜活的受众, 虽不是面对面, 但形式背后的结果却是面对面。而播音员的非语言传播特性当中组成部分, 往往也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非语言传播包括播音员的面部表情, 眼神透露, 肢体语言、服装特点, 化妆技巧等, 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播音员的个人价值和审美情趣和用心程度等, 这都会影响新闻整体的传播效果, 这种“非语言传播”渲染着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色彩, 体现着它的整体基调, 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受众所关注。电视新闻播音员倾力于非语言传播的关注和提升, 是一名电视播音员自身修养和对受众尊重的体现。
五、用心学习, 才能用心播报新闻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是对学习的一种要求和肯定, 由于自媒体时代的普及和泛滥, 能静下心来钻研学习似乎依然成为了一种奢望, 但是学习是新闻播音员的必修课, 也是更好胜任新闻播音工作的一个要求, 它和播音员的长相一样, 是很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让大家评判的。不可否认, 现今处于娱乐至死、效益至上的阶段, 想一夜成名的居多, 但是作为党的喉舌的播音员, 不断学习既是更好完成工作的修为, 更是内心精神状态的修为, 这一点马虎不得, 不然满屏幕出现的知识“小白”就不足为奇。媒体是传播正确价值观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地方, 自己胸中无物, 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用心播报是一种要求, 也是播音员的必备, 用心、用情、用责任是做好新闻播音工作的一把标尺。
摘要:播音员的任务就是将语言文字变成有目的、有对象、有态度、有感情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 如何使播读的新闻入耳、入心、入脑, 既能很好的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 又能很好的接地气贴近市民生活实现温情播报, 需要具备很多的努力和积淀。
关键词:播音员,用心,播报
参考文献
[1]程诗珏.播音主持如何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之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 (06)
[2]尹航.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业务能力的提高策略[J].新闻传播.2015 (03)
[3]安萧宇, 王鹏.播音员主持人创意自我效能提升的途径[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 (10)
[4]杨子涵.论高水平播音主持人的培养和打造[J].新闻传播.2014 (08)
突发灾难新闻的界定与特点
在资讯爆炸的今天, 究竟哪些新闻属于突发灾难新闻呢?理论上讲, 就是指那些人为灾难或自然产生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灾难的相关新闻, 其特点是影响的广泛性与不可预测性。
1. 影响的广泛性
突发灾难事件大多会对相对较大的人类群体产生影响, 而且其影响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 这类事件中的相关人对于自身及他人将会受到的影响都会格外关注, 并期待从媒体得到真实权威的信息从而在事件中趋利避害。因此, 突发灾难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大多会超过其他类别新闻的影响力。
2. 此类新闻的不可预测性
之所以叫“突发灾难新闻”, 就是指这类事件很难能够提前预测到, 因此, 报道起来也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临时整合报道资源的难度。在地震频发的日本, 有关部门研究出了一套能提前几十秒钟预报地震灾害的系统, 这次东日本大地震正是利用了这个预报系统, 日本NHK电视台以及其他有声媒体在系统发出警报后, 几乎同时将灾难信息发布出去, 这已经算是世界上能提前预报灾难新闻的特例了。
因此, 基于突发灾难新闻的特性, 媒体在对此类新闻进行报道时要格外地重视和谨慎, 而作为广播节目的输出终端——主持人来说, 如何处理好这类新闻的播报, 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广播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如何处理突发灾难新闻的播报
一、播报口径的把握
何谓新闻口径, 就是某一群体对某个新闻事件的看法或对该事件的处理原则。由于突发灾难新闻的特性, 主持人不太可能有太多时间进行前期口径学习和准备, 所以需要通过几个方式把握口径问题。首先, 将突发灾难新闻中的子新闻分门别类, 借鉴平时不同类别新闻报道口径, 形成大体的口径把握;其次, 搜集整理该新闻中的关键问题, 渐渐明晰口径要求;再次, 搜集整理过去发生的同类事件的口径要求, 根据现实情况补充完善;最后, 同一媒体主持人口径应该统一。
二、播报尺度的把握
由于突发灾难新闻的影响面广、影响力大, 因此, 广播主持人在播报尺度上也要做到不偏不倚。同时, 在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 尽量避免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
三、语言节奏的把握
不同的新闻、不同的传播对象、不同的传播环境、不同的传播途径, 主持人在对新闻进行声音创作时, 所应把握的语言节奏都有很大不同。
广播新闻播音因为没有新闻画面的配合, 受众只能从声音播报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因此, 要求广播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音创作时语速要相对电视新闻播音稍慢, 播音创作的各项要求也相对更高。
四、访谈逻辑的把握
有人说, 突发事件新闻中主持人访谈嘉宾可以不依据某种逻辑, 只需跟着最新情况发展进行互动, 提出最新的分析就好。但通过研究多次此类事件报道后发现,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即使是突发灾难事件, 在主持人和播音员对嘉宾进行访谈时, 也要严格按逻辑“办事”, 没有逻辑, 访谈就会像断线的珠子, 没有主旨、目的不明, 即使中间有出彩的问题, 整个访谈也是失败的。
那么, 在这种访谈中, 主持人和播音员应该如何设计访谈逻辑呢?
其一, 时间和空间的逻辑。根据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作为逻辑主线, 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嘉宾进行探讨;
其二, 灾难事件处置的逻辑。不同的灾难事件, 处置方式也不同。将处置方式中的关键步骤提炼出来作为重点关注;
其三, 灾难影响的逻辑。根据灾害已经造成的和可能造成的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影响梳理问题, 整理板块。
其实, 逻辑线的设定并不是固定的, 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事件设计访谈逻辑, 只要主线清晰、合情合理, 访谈效果自然就会加分不少。
突发灾难新闻最能检验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业务能力
对于广播新闻来说, 播音是信息传播, 更是一门艺术。由于没有电视的同期画面和平面媒体的图片配合, 声音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广播传播资讯的一切责任。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播音条件外, 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更要注重对各类新闻的二度创作。尤其是各种突发灾难新闻, 恰恰是广播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锻炼自我创造力的大舞台。如果能够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突发灾难新闻播报流程, 在口径、尺度、节奏、情绪等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持人和播音员自身的优势, 积极地参与到此类新闻的二度创作中去, 广播新闻播音一定会打造出自己的风格, 并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
同时, 任何一个媒体创作出的产品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尤其是在进行突发灾难新闻传播时, 作为输出终端, 广播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可以尝试成为这个团队中的核心, 主动与团队中的成员进行沟通, 整合来自各方的信息, 并锻炼自身的信息辨识能力, 抓住此类新闻播音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留良去莠, 灵活应变, 这样, 在进行突发灾难新闻播音时就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目标不明的情况了。
突发灾难新闻是最能检验广播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业务能力的项目, 也最具挑战性, 如果广播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突发灾难新闻的播音创作, 那么其他形式的新闻播音就都不困难了。
参考文献
[1]《中国播音学》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新闻播报稿子】推荐阅读:
新闻播报主持词09-22
新闻采编/新闻摄影简历09-14
小新闻新闻稿范文800字05-26
新闻编辑学 练习3 新闻报道策划06-03
新闻网络部——新闻稿的写作培训07-14
调研新闻稿件05-24
新闻选题说明05-25
时政新闻论文05-25
贸易新闻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