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通用12篇)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1

浅谈能源生态农业与农村环保

能源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生态模式,在整个现代农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生态农业是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基础上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一种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模式.其模式之一就是利用人、畜粪便和生活废弃物为原料人沼气池生产出沼气--沼气人室作为炊事燃料--沼液、沼渣入地入田作为肥料--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养殖业--能提供更多产生沼气的原料.仅从以上这一个周而复始循环的链条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就是能把人、畜粪便既能产生可作燃料的沼气,又能转变出优质肥料的一个转换设备--沼气池.沼气池是这一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能源生态模式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种非常实用的生产模式,不但能为农民增收获益,而且对农村环境保护也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 者:韩初强 作者单位:刊 名:广西林业英文刊名:GUANGXI FORESTRY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2

一、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生态安全反映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关系必须保持相互协调, 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顺应资源环境, 自然资源环境不能因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而遭到破坏和恶化, 而应该建设的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生态安全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一样, 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国家生态安全则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

生态安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 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因此, 保障生态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生态安全的重要部分

农业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 农业现代化建设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农业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 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节。现代农业开发技术的生态功能就更为拓展和突出, 如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中的保护性耕作, 测土配方施肥, 按标准化作业程序生产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资源再生、良性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功能。

赤峰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大市,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农牧业生产条件显得格外脆弱, 在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突出生态功能成为迫切和重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模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统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平、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品牌效益和竞争力, 实现资源型农业向生态环境替代型农业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赤峰市现代农牧业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理性选择。

三、保障生态安全的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农业生态安全, 应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 走改造与适应相结合、恢复与保护相结合, 以保护为主的路, 必须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退耕还林还草是以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为出发点, 改变传统农业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方式, 实行集约化经营, 实现减地稳粮、优化结构、恢复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 调整结构, 提高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种植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作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而在调整结构时要注意作物品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突出地方特色, 优化资源配置, 把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统筹起来考虑, 形成多元化的种植结构, 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 在增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同时,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 注重耕地保养, 培肥和恢复地力

要坚持用养结合的原则, 积极采取措施, 保养耕地, 培肥地力, 促进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一要抓好农村有机肥积造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做到人有厕、畜有圈, 大力积造有机肥, 扩大有机肥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二要加大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力度, 积极推广免耕法, 强化土壤保肥、保墒蓄水能力, 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劲。

(四) 加强节能减排农村能源建设

农业农村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搞好农村牧区节能减排, 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 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有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减缓能源压力, 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农户为基本单元, 系统整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 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根据各地区不同条件, 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技术、多种经营方式, 因地制宜地发展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多元化循环农业模式。

(五)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生态规律, 尊重农民意愿强化政府的公益服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管理等都具有公共服务特征。这些服务的提供, 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通过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来实现。关键是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全面提高政府的公益服务水平。

(六) 强化资源开发环境监管, 提高农民生态安全意识

坚持保护与优先防治相结合, 严格控制不合理开发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从源头上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特别是要控制地表植被的开发, 重点检测控制农牧交错地带区域的土地退化沙化。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维护生态安全, 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 让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氛围,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 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仅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其中生态安全不容忽视。通过分析赤峰市新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找到症结所在, 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保障生态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从而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农村 环保 生态

一、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保问题

(一)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受各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环境管理滞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虽然这些现象得到部分遏制。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

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畜禽粪便随意堆存和排放,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不容忽视问题。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威胁食品安全。

(三)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较低

农村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主要表现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低、饮用水处理设施简陋、水质不达标、水型地方病严重等。同时,受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多重污染,部分河流、湖、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突出、绿藻泛滥,许多地区已经出现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

(四)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郊地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大量农田被城市垃圾占用和毁损,因污染引发的民事纠纷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产业布局调整的加速,一些重污染工业项目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企业废水、废气、废渣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破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农村社区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存在盲目追求“高、大、新、全”的现象,从而导致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布局有些零乱、土地配置有些失当、功能分区不太明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环境的治理难度

(二)环保意识薄弱

环境保护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忽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导向,未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重开发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盖厂兴镇不治污,毁林建房不绿化的现象在依然存在。

(三)自然资源的过量利用

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成效。在人类将自然资源加工成产品、又将生产排泄物返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那么生产排泄物将会积聚过多,就可能会造成污染。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滞后。相当一部分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不高,使一些常规技术很容易解决的诸如烟尘、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五)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效益容易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与人们的自身权益直接相关联。但如果只是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三、农村社区环保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明确近期农村环保工作重点,优先解决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和河沟池塘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较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针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地方县市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3、科技先行,创新机制

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要针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三、加强农村社区环保,建设生态农村的思路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加强环保意识

当今许多城镇问题都是由于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的,因此必须从普及和提高意识着手。历史的经验向我们警示,不能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人和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村城镇化建设应该体现生物圈和技术圈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2.制定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建设规划

在实践中人们对农村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局限于眼前利益的行为,是造成农村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根源,因此必须掌握农村环境和生态的特点及规律,搞好近期和长远农村环境建设规划,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合理利用能源,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对农村生活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使其资源化加以利用。只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践城镇环境的优化。

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财力保障机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应当加强对环境项目的财政倾斜和信贷投资,创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村镇,用足用好按规定筹集的环保费用,根据“污染者负责、开发者保护”的原则解决环境优化问题。

4.强化政府对农村社区的环境管理

政府在协调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村社区管理中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环境保护提到工作的重要地位中来,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把握发展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落实环境质量领导负责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5.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农村村镇建设的环境

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减量排放,有利于农村城镇的环境保护。一是大力推行环境无害化技术,比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在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二是调整乡镇企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高效型、生产环保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三是加快村镇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和加工的专业化协作、企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杨家栋,秦兴方,单宜虎.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4版

[2]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新华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周海乐.城镇化与小康社会[M].苏州人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4]冯华.二十一世纪的热点——发展小城镇推动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5]李宇,艾华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城镇环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25卷第1期

[7]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6卷第2期

2011年农村能源环保工作总结 篇4

我县农村能源环保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建设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为目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省、州、县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及州农村能源办和荔波县农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现将2011年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今年对我办的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每项工作由专人负责,使职工各尽其能、各司其责、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2、在总结了“十一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荔波县农村能源环保建设“十二五”规划》。参与《荔波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部分编制工作。

3、编写2011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农村服务网点建设、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建设示范、荔波县农业局节能减排工作、荔波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等项目的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

4、参与《荔波县志》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相关材料提供。

5、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口,完成下达任务数500口的100%,容积4000立方米,年增产气量14.4万立方米;

6、继续完善拉鱼乡村清洁工程和建设塘上乡村清洁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7、落实2012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500户农户建设任务和201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320户太阳能热水器、867户省柴节煤灶的建设任务。

8、完善去年各项建设任务相关验收材料。

9、沼气综合利用的推广。沼液浸种种植、施肥、防病治虫12600亩,完成上级年初下达目标任务数12000亩的105%,其中:水稻沼液浸种种植、施肥、防病治虫5000亩,玉米沼液浸种种植、施肥、防病治虫2000亩,沼肥种植果树2000亩,沼肥种植蔬菜3600亩;沼液养鱼450亩,完成上级年初下达目标任务数450公顷的100%;沼液养猪720头,完成上级年初下达目标任务数450头的160%。

10、积极筹措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11、积极组织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

12、大中型沼气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根据省办要求,认真做好项目规模、环境、场地等的审核,配合省市专家准备立项前材料、手续等。协助编制了荔波县晨维养殖场和明德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已批复。目前晨维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已开始实施。

13、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申报太阳能热水器320台,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努力在桔杆汽化、太阳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等方面有所建树。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秸秆气化、太阳能热水器、省柴节煤灶和沼气池的综合利用等农村能源技术的推广上。

14、加大农村能源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的力度,今年我办举行农村能源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数100多人次,项目建后培训3次,培训人数650多,后续培训1次,培训人数50人次,并利用科普宣传等形式进行科技推广和安全生产教育,共发放资料1千余份,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做好前期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2011年沼气建设项目任务的全面完成,在项目实施前我办组织了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逐村逐户调查,落实项目户,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成片、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重点发展具备建设条件的农户。对具备条件而又极积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户,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逐家逐户走访、查看、核实,以村为单元拟定出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使沼气项目户得到了全部落实。

2、搞好沼气施工人员培训

为搞好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要求的建设沼气池,建池技术员规范化安装及管理,安全使用沼气,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做到沼气池建设一户、成功一户、安全使用一户。对技术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及安全使用培训,在此基础上要求技术员对项目建设户进行强化培训,要求建设户严格按照培训的操作规程使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培训内容为:

①沼气安全使用须知

②贵州省省2011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技术要求

③《农村家用水压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4752—2002)

④《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GB/T7636—87)

⑤《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GB/T7637—87)

⑥《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GB/T9958—88);

⑦《家用沼气灶》(GB/T3606—83)。

3、加强管理,推进项目进程

结合各项目乡(镇)的实际,制订了行之有效实施方案,把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切实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明确建设目标、内容、任务及具体实施要求,我办每名职工分片区管理项目村的具体实施,同时根据建设的需要,与承担建设任务的技术员签订建设合同,做到计划到月、目标到人,并将项目建设列入目标考核内容,推进了项目的进程。

4、严格技术要求

一是在沼气池建设的技术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凡无证人员一律不允许从事沼气池施工。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池和配套炉具标准,在确保成功率的同时,努力提高达标率。三是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合格沼气池实行责任追究。

5、掌握进度,监督质量,抓好检查督办

为了确保建设进度,我办多次走访、调查、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协同项

目乡(镇),在既不影响农业生产,又不影响建设进度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了统筹安排,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进程。在建设期间我办项目管理人员不定期到建设现场, 检查督办任务,解决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进行了跟踪管理,质量监督,按照《贵州省农村沼气建设技术要求》对符合建设要求达到建设标准的项目户,建设一户,成功一户,投入使用一户。

6、健全沼气服务体系,确保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搞好沼气池后续服务,对沼气池的农户大力推广沼液浸种、沼液肥料、沼液杀虫等多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开展“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能源模式,在缓解农村能源供应紧张的同时,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网点服务的技术员加强沼气池后期维护、安全操作和沼气池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农村沼气发展是根本,利用是目的,服务是关键,重点在服务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乡(镇)、村各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做到“七有”即:有机构、有人员、有报酬、有摊子、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零配件专柜,真正建立起“三支队伍”,即:建设沼气的技术队伍,使用沼气的群众队伍,管护服务的管护队伍。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乡镇和部门认识不足。在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中,个别乡镇及部门对农村能源建设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认识不够,对农村能源建设新思路的理解不充分,未能将农村能源建设与其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被动,发展步伐缓慢。

2、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在我县的边远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对建设沼气池及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不明确,观念未能根本改变。

3、技术力量不足。虽然举办过多次培训,但有证技术工人的工资太低,技术工人流失太严重,还在参与建设的技术工人不多,技术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资金投入不足。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造需要投入3500余元需

要投入3500余元,对经济收入本来就低的我县广大农民来说,在经济承受能力上有一定困难,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农村清洁工程等项目都需要地方自筹,中央国家投入太低,地方投入有限,有些设计项目无法开展,无法达到申报书的要求。

三、下一步打算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能源建设,县委、县政府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了全县总体规划中,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措施。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办下一步主要工作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一是加强同上级和下级部门的紧密配合,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二是加大科技学习力度,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推广工作,提高能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四是继续开展示范点的建设,采取以典型为龙头带动全县以农村能源建设为纽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完成新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2座,容积1600立方米,其中一座目前已开始建设。另一座处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计划明年年底投入正常运行。

2、完成2012年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建设任务。其中300立方米沼气池2个,100立方米沼气池2个。

3、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户。

4、建设太阳能热水器320户。

5、推广省柴节煤灶867户。

6、完成福利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7、继续实施农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

8、组织实施贵州省荔波县野生长穗桑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9、继续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完成推广任务目标。

10、搞好农村能源科技技术培训

荔波县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5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群众健康安全与全县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针对环保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审时度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止目前,全县已解决农

村安全饮水5.6万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生态文明村2个;无公害农区面积达到20.6万亩,无公害养殖基地13个,建设户用沼气池2.4万座;完成了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县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切实把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强化农村环境监管,加强农村污染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全县地下水调查,摸清了全县地下水水质状况,制定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分步实施。今年,我县又把解决白河沿岸居民饮水问题列入以项目为主的重点工作,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采取打深井、配套集中供水设施等措施,力争3年内使沿岸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

二、以治促建,稳步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清洁的环境是农民安定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县在2006年制定下发了《新野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年实施纲要》,把改善农村环境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几年来,不断加大了“一池三改”的实施力度,按照“四清、五改、三化”和“六通、六有”的标准,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完成户用沼气建设7800座,同时还建设了果园村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和南阳市种猪厂沼气工程。全县47个示范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按照生态创建标准,采取政策引导,资金项目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使一部分环境优美村乡镇脱颖而出,目前已有两个市级和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通过了验收。

三、防控结合,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我县一是完善乡镇工业企业发展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布局,便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二是严格环境准入,对建设项目多部门联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落实,坚决做到“四个不批”,即: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布局不合理,不符合选址、选线和规划的不批;对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不批;对增加排污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批,杜绝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去年以来,我县先后否决10个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投资额达2亿多元。三是狠抓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加强环境监管,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限产限排,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三年来,全县已关停粘土砖等污染严重的乡镇工业企业29个。

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的目标,着力改变了靠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粗放生产方式,转变为实施沃土工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低毒高效农药,扩大农家肥、有机肥施用面积,使区域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我县的3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平均施用化肥和高毒农药量不到全国平均值的一半,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水准,打响了无公害蔬菜的品牌。与此同时,我县不断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科学养殖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实现了养殖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大力营造人工植被,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新野一马平川,缺乏天然植被,天然生态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针对于此,我县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重点,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环境为目标,大力营造人工植被,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和加大地方投入,采取种植环村林、环路林、环水林、环田林,不断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扩大绿化面积。2005年以来,我县植树造林32.96万亩,美化了自然环境,增强了区域生态调控能力,并通过了平原绿化高级达标验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县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是有利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安全型农业发展不足;农村环境保护组织网络还不够完善;乡村工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6

1 我国新农村环保能源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保能源的应用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主观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观念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 广大农民群众对环保能源的作用、意义的认识还比较片面, 很多人仍停留在“点灯做饭、省煤省电”的阶段, 而且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主要是将高品位能源供应、能源短缺等现实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忽略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节能减排的推动, 因此降低了环保能源的实际应用效率及效果。

1.2 投入机制有待完善

环保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公益设施的范畴,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实际情况是, 虽然政府部门对农村环保能源项目建设进行了一定的补助, 但是补助范围过小, 仅针对一些示范项目来进行, 需要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

1.3 后续管理无力

一些环保能源在应用过程中对后续的管理工作要求比较高, 比如沼气的应用, 要保证农民群众在短期内安全、合理的使用沼气技术还不太现实, 如果没有配套的后续管理机制, 则会影响到其高效的应用。现在很多农村虽然建立了沼气服务体系, 但是大部分乡镇都未设置能源服务站, 即使有一些服务网点, 其工作人员主要也是以农民技术员为主, 其主要从事沼气生产, 这些网点人员没有固定的运行经费及补助资金, 因此需要向农民收取相应的费用来维持网点运行, 收入少且不稳定, 影响到网点的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 甚至有网破线断的危险。

2 提高新农村环保能源应用效率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新农村环保能源的应用效率。

2.1 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环保能源投资项目, 丰富投资结构, 从现阶段以单一的沼气工程建设补助转变为向环保能源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补助。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越来越大, 包括太阳能路灯, 一些农村地区还推出了省柴节煤的炉灶等, 政府部门可以将补助重点向这类项目上倾斜, 丰富环保能源项目的种类。针对某个环保能源项目要提高补助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建材、劳动力等价格也水涨船高, 农村环保能源项目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因此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以增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此外, 还要专门拨出用于环保能源推广的经费, 要实现农村环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以科技研究为依托, 政府要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 加大新项目、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经费支持。

2.2 构建长效机制

要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可借鉴国内外环保能源投资项目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身专项资金的配置水平, 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完善环保能源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改变现有的服务方式, 在环保能源服务网络中引入现代物业化管理理念,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 支持建立环保能源施工队伍、设备经营管护与技术服务企业等;要构建完善的环保能源项目建设机制, 将各级政府组织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将社会各界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整合起来, 提高农村环保资源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形成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能源项目推广应用工作责任体系。

2.3 加强技术培训

农民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会对环保能源的应用效果及应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要加大农村环保能源生产管理的职业技能培训, 面向广大农民普及宣传农村能源科学知识,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而从事农村环保能源建设的施工建设人员、管理人员要实行职业准入制, 即相关人员要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相关的资质认证方可上岗;各级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农村能源工作机构, 乡镇应建立农村能源技术服务站, 并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人员, 充实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3 结语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7

本刊讯:11月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贯彻落实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岁末年初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收尾工作,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对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打好明年发展基础、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重点工作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切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年底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统筹兼顾、一抓到底,为明年農业农村经济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一要继续做好秋收秋种工作。组织人员和农机,加快南方晚稻等农作物收获进度。着力稳定冬小麦面积,抓好冬季田间管理。抓好鲜活农产品生产,切实保障“两节”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二要抓好农产品流通,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和天气变化。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搞好产销衔接,提高流通效率,防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会商,强化灾情调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认真做好草原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三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要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开展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大检查,统筹做好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以及仔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病的防控工作。五要积极开展冬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田建设。抓住冬闲和年底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冬季农民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冬季农田水利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六要抓好重要规划和文件出台。进一步加大规划编制和上报审批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七要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要密切跟踪、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明年工作计划,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目标和任务确定得更合理,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0年12月23日 08:30:31 来源:中国政府网

(据中国政府网 12月22日)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成功应对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常的显著成就。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农村民生和公共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会议强调,明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明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会议强调,夺取明年农业丰收,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打好“十二五”时期第一仗,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黑龙江、江苏、安徽、宁夏等省、自治区和吉林省榆树市、河南省新乡市、广东省增城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篇9

情 况 汇 报

2月20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我镇及时在全镇范围内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为目标,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确定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贯彻传达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2月23日我镇召开党委会,由党委书记、镇长肖尤利同志传达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我镇实际情况作了具体安排。根据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目标,确定了我镇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及工作措施。二是2月27日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委主任、镇直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市县会议精神予以传达,并对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要求以上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二、明确了我镇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一)2009年工作奋斗目标 2009年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达到2884万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增300元。最终实现全镇农业农村工作质量和效益大提高,集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大提高,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大提高,将胡家营建设成郧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特色门户镇。

(二)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2009年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一主四化”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确保稳定为主线,突出实施“生态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开放活镇”战略,培育壮大桑蚕、木瓜、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加快我镇土地沟村的桑沙保健枕等系列产品的品牌入市;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具体措施如下:

以产业为纽带,谋划我镇的农业农村发展。要立足实际着力抓好“桑蚕、木瓜、药材、牲畜”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稳定桑蚕、木瓜、药材种植面积,力争做到稳中有增。突出完善设施、科学管理和扩大规模三个重点,一方面要对现有基地进行改造,完善产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扩大木瓜、桑蚕、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和家禽牲畜的养殖规模,推进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控,推进科学管理,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突出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强化农民培训,进一步发展打工经济。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兴办特色产业的能力。要完善机制,认真解决好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培训与就业对接、就业与权益保障落实等重大问题;依托市场,规范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加快农民劳务经济的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09年,政府将加强信息引导,规范劳务合同,增强维权服务。同时,大力鼓励打工能人回镇创业,不断

形成农村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高度关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认真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检查督办和专项审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申报审批程序,用足、用活“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政策,健全并完善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致力培育全镇的品牌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采取多项措施,扶持和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要在做大蚕沙保健枕时,力争有新突破。同时,紧紧围绕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保证原有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桑蚕协会、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外、继续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济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过硬的政策措施,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为亮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撑。一是要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小农水建设项目。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争取生态农业、荒山造林、“一池三改”沼气、生态能源等重点工程项目。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村通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寄宿制中学改扩建工程。四是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启动农村新型社会养老工作,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办好农民学校,实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完成村级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等。六是积极争取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师范村项目。

总之,干事业关键在人,而好的精神状态、明晰的工作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的干部队伍、良好的组织纪律、规范的公务行为、高效的行政效能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必备要素。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今年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做好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年献礼!

胡家营镇人民政府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10

一、搞好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建档工作,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出现了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流转,土地流转面积和涉及的农户每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建好、管好、用好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对于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避免土地流转纠纷,统筹农村各项改革,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档案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积极指导,提前介入,制定和提出切合本地区实际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收集、管理、移交的具体意见,按照县、乡(镇)、村、户四级建档管理模式,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并坚持做到无偿为农民提供服务,保证土地承包、流转、征用等严格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規执行,并体现民意民愿。

二、适时建立和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也随之出现了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报酬等方面正当权益屡屡受到侵害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规范档案,并切实利用档案,使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时之需。

当前,档案部门要积极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部门,建立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把有关用工意向、用工协议、求职报名、教育培训、考核录用、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各个环节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建立动态的农村劳动力档案管理网络,并及时发布,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自发分散流动向合理有序流动转移,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管理和良好服务,减少农民工求职的盲目性。同时通过建立劳动力转移档案,将档案作为维权依据和法律武器,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支持建立农民信用贷款档案,为农民发展经济服务

中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档案部门帮助和指导建立农民信用档案的做法,将会对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有效地得到金融资金的支持,积极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起到推动作用。

四、积极探索农户建档模式

知民情、知地情、知乡情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前提,农户档案正是广大农民基本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反映农村总体情况的基本信息。建设以人为本、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实现农村稳定和村社文明,农户档案将是反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晴雨表”,村风民情的“参考书”,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推动营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农村社会环境。例如吉林省梨树县关东村的李京府在县档案局指导下建立农户档案6大类290多卷册,借助档案使其养殖业有了大发展,收益可观,在当地小有名气。

五、深化村务公开档案,架起干群“连心桥”

多年来,大部分地区档案部门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纳入村级归档的主要内容,在维护农民利益、规范村务管理、保持农村稳定、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有效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供了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村务公开档案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和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集中力量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和矛盾纠纷排查档案,指导乡(镇)村两级将村民普遍关心的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税费交纳、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电费、电价等热点问题的有关材料收集立卷,并定时公开,自愿查阅。要通过完善村务公开档案,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真正明明白白,“让事实说话”,“给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给农村干部群众和各项工作都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使之成为农村干群的“连心桥”,改善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六、立足“三农”需要,做好小城镇档案工作

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小城镇建设进程将大大加快,在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多,涉及的部门也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了原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范畴。因此,小城镇建设档案集中管理工作应该尽快提到档案部门业务指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一是要积极指导帮助建立起以镇机关综合档案室为核心、相关业务科室和建设开发企业为重点的小城镇档案管理体系,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真实、准确、齐全和妥善保管及有效利用;二是要加强指导和执法监督,规范建设开发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动小城镇档案依法管理与规范建设;三是要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确保小城镇档案符合小城镇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促进新农村和城市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服务。

七、做好“一网三站”建设,延伸服务领域

一网: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即在巩固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搭建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及网页,充实内容,逐步使档案科技信息交流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三站:建立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即以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与涉农部门一道建设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指导各涉农部门和农户做好档案立卷、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农民,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从而实施科学种植和养殖;依托乡(镇)档案馆(室),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将已公开的涉及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等方面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提供给农民,使农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服务,使农民能够真正感受到各级档案部门转变职能、延伸服务,拓展档案工作,为“三农”社会化服务的好处。

环保局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农村环保,环境质量,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政策支撑

近几年, 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完善相关法规、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增加环保投入、优化工作机制, 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关系到农村的青山绿水, 也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华东某市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

1.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2013年该市农村生态指数为63.8, 与上年基本持平, 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其中距离城市最远的一个长江以南的郊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位居首位, 比市区高10以上, 其环境质量指数在95以上。而另一个以发展化学工业为主的江北郊区和市区一样, 为58。

2. 农村空气质量优于市区

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远郊好于近郊, 农村优于市区。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为86.8%, 农村地区平均90.4%。江南远郊优良率最高, 达97.8%, 江北近郊优良率最低, 仅85%, 与主城区相当。PM10 (可吸入颗粒物) 年均值0.079-0.100mg/m3, SO2 (二氧化硫) 年均值0.023-0.048mg/m3, NO2 (二氧化氮) 年均值0.022-0.047 mg/m3, 均达国家二级标准, 但比上年有所增加。农村平均降尘每月每平方公里6.4吨, 低于全市平均8.6吨。

3. 农村水环境质量污染偏重

根据环境质量2013年度报告, 当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全市监测的53个饮用水源地, 11个区县级以上水源地全部达标, 42个乡镇水源地中, 达标率为90.5%, 不达标水源地主要在江北远郊边远山区。农村主要河流秦淮河上游段为IV类水质, 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下降约10%;秦淮新河近郊段为IV类水质, 城郊段为V类水质, 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28.4%和6.3%;滁河近郊段为IV类水质, 总体上优于上年。郊区的主要湖泊均达三类水质标准。地表水乡镇河流达标率86.9%, 行政村水质达标率81.4%, 但地下水中潜水井水质普遍较差。

4. 农村土壤质量不容乐观

2013年对全市基本农田区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分析, 近郊部分蔬菜种植基地土壤PH范围为4.31~8.27, 均值为6.70, 偏酸性。11种重金属污染物和3种有机污染物, 在全市20个点位中共有2个点位超标, 超标率为10%, 属于轻微污染。但由于样品少且为一次性检测, 这些数据不能反映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情况。走访和座谈中发现, 郊区化工和重金属企业、加工作坊对周边土壤质量造成较大破坏, 部分土壤受到污染, 长期得不到修复。

二、农村环保工作特点

随着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自身污染也在不断增加, 形成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 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全, 环保机构力量不强, 农村环境污染形势比较严峻。

1. 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 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上世纪90年代初, 该市通过城乡联合, 引导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之后随着各类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城市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十一五”以来, 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力度, 促使城市工业企业基本转移出城, 工业成为郊区经济发展首选, 郊区工业占GDP比重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13年5个远郊区二产占经济比重均在50%以上, 其中最高达62.50%, 最低52.99%。在市政府强令关闭小化工、小矿山等企业的同时, 有的区仍在引入有污染企业, 使郊区工业污染长期得不到缓解。目前, 五郊区 (含经济开发区) 工业污水约占全市86%、工业废气占全市的75%, 工业成为农村最大的污染源。

2.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增加了污染治理难度

该市农村耕地总面积为238.57万亩,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现代农业发展中, 各种污染不断增加。一是化肥污染。现在种植业已很少使用有机肥, 全市年化肥使用总量 (折纯) 约8.5万吨, 近70%流失, 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二是农药污染。农药种类繁多, 使用总量约为2150吨, 其中除草剂和杀虫剂各占40%, 杀菌剂20%, 由于利用率仅40%左右, 大量农药对农田和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三是农膜污染。大棚农业的普及, 地膜的广泛使用, 年消耗农膜约5000吨, 残留率近20%, 造成农田“白色”污染。四是秸秆污染。油菜和小麦秸秆焚烧污染, 水稻、玉米秸秆的腐烂污染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五是灌溉污染。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 造成农田污染。以上这些污染年复一年, 几乎没被治理, 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不断变差。

3. 养殖业成为农村重大污染源

该市农村畜牧业总产值 (现价) 51.17亿元, 水产养殖总产值65.46亿元。全市出栏生猪近百万头、家禽三千多万只, 规模化养殖场298个, 产生的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肥和生产沼气的占29.7%, 直接用于农业还田的占31.46%, 39%未经处理。而面广量大的畜禽养殖专业户、季节性养殖户根本不对粪便进行处理, 直接排入河流、鱼塘, 给附近的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该市水产品总量20万吨以上, 内陆水域养殖面积4.6万公顷, 大量喂养的饵料、防病的鱼药、优化水质的药剂, 使养殖水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不少乡镇领导说, 养殖业是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 但畜禽养殖是重污染源, 养殖水面几乎全面污染。

4. 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农村污染

导致该市农村生活污染逐年增加的原因:一是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地和大量农民新居厨厕污水大部分直接入河进田;二是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形成大量的磷化工污水;三是大量生活垃圾因农民不再需要农用肥而随意倾倒, 形成意想不到的污染。按该市目前农村人口327万, 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80升计, 全年生活污水9500多万吨;每人每天生活垃圾0.8公斤计, 全年约95.5万吨;而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50%, 垃圾处理率不足40%, 产生的污染是十分可观的。

三、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问题

1. 领导重视不够

在观念上, 重工业、轻农业, 重城市、轻农村, 农村环保工作时紧时松;在工作规划上, 农村环保严重滞后;在法制建设上, 农村环保的一些环节成为真空地带;在技术规范上, 农村环保远远落后于现实要求;尤其是少数地方, 在环保与GDP发生矛盾时, 把防污治污丢到一旁。

2. 工作力量偏弱

郊区环保机构人员偏少, 许多工作无法展开;环境监管人员不足, 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环保投诉案件;监测力量十分有限, 农村大部分地区监测工作很不到位;街镇环保无机构、无编制, 5个远郊区仅有2个区各街道有1-2名环保人员编制, 其它区都由农经站、企业服务中心人员兼任, 或为临时机构、借用编制。据统计, 2013年远郊5区环保机构仅有310名在岗人员。

3. 经费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不多, 目前该市支持农村污水厂和管网建设的经费年仅2000万元;维护投入更少, 一些地方环保设施建设自生自灭, “晒太阳的多, 发挥作用的少”;环保、住建、农村等部门对农村环保的支持不协调, 各搞各的, 使本就不多的资金作用更加有限。调查中发现, 一些乡村污水处理厂有厂无管道, 设施不到位, 技术不配套, 被群众称为“有钱建设, 无钱运营, 有名无实, 摆摆样子”。

4. 长效管理缺失

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政府会议推动、上级项目推动、查处问题推动, 得不到体制、机制方面的保证。没有形成责权明确的工作体系、规范完整的环评体系、广泛有效的环卫体系, 没能建立刚性的污染管控机制、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合理的费用承担机制, 少数地方的工业污染治理很不到位, 农业污染则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

农村环保工作面广量大, 任务繁重, 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 又起步较晚, 欠账较多, 必须由政府强力推动, 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不断增加投入,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 防治结合, 长期坚持。

1. 建设精干有效的农村环保工作队伍

一是增加郊区环保部门的人员数量, 重点加强监理执法力量;二是街镇设置独立的环保机构, 编制2~3人, 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三是行政村明确一名环保工作联络员;四是增加农村环境监测点, 尤其要加强水质量监测;五是加强农村环境评估机构建设, 环保部门把好资质审查、人员准入关。

2. 增加农村环保投入

一是各级都要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加大对农村生态工程、绿色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环保部的连片整治项目经费, 大力争取省生态建设补偿经费、综合利用补助经费及以奖代补资金。三是在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农村环保, 在企业排污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四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建设, 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环保建设和运行。

3. 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应重点补给生态功能区, 如林地、水面等, 而不能仅补在水稻、林木种植面积上;生态补偿应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价值, 不能仅以各地上报的生态建设项目定额度;生态补偿应考虑各区生态红线的落实程度、生态指标的升降情况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4. 严格农村各类项目环境评价工作

对工业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 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上;对市区搬迁农村、近郊转移远郊的工业项目进行环境评估, 达不到生态建设要求的不得搬迁;对近几年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复查评估, 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限期整改。组织开启对农业项目的环评, 凡规模化蔬菜瓜果种植项目、畜禽养殖项目、水产养殖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评估;对现有规模化种植园、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促进治理和减少污染。

5. 综合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杀虫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虫害新技术和生物农药, 培训农民安全使用农药, 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 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政府出台有关规定,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规范农药、化肥、农膜、兽药、渔药的科学高效使用。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清查和污染整治, 关闭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散小乱”养殖场;扶持发展一批标准化、环保化、现代化大型畜禽养殖企业, 配套标准较高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 减少污染排放总量;普及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方式, 降低水产养殖污染。三是重视生活污染防治。合理布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重在管理和技术, 管线配套, 确保已建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转;积极推广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除少数中心村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外, 大量自然村建村或联户厌氧发酵池、农户净化草池等处理生活污水;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全覆盖。

6. 政府切实重视农村环保工作

农业农村计划财务工作总结 篇12

一、财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1、及时调整村民主理财小组。全乡调整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为主的村级民主理财小组7个,21人。从组织上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

2、完善民主理财制度。,结合会计制度和我乡农村财务工作的实际,我们在往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下,重新修订了《木脚乡村级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木脚乡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发放到全乡7个村级核算单位和乡属有关单位,对今后指导、规范我乡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民主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操作意义。

3、开展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今年我们组织参加了县经管局和县财政局组织的村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和自己定期开展农村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

4、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对于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情况复杂的村,由乡经管站直接到村审计。今年来,我们先后对7个行政村进行了审计,从抓村级财务清理整顿着手,协助了乡政府对各村的工作开展,消除了一些干群矛盾。

(二)统一公开,提高质量,保证效果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我们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要求做到四个统一:

1、统一公开内容。全乡统一制定了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重大事情、村“一事一议”事项等必须要向村民公开。如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各项债权债务情况、村干部报酬、土地征用费收支、承包租赁上交和完成兑现、各项惠农政策补贴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情况。在公开的内容上力求做到具体明白,一目了然。特别是在财务公开中,有条件实行逐笔公开的村实行逐笔公开,收支帐目较多难以逐笔公开的村,尽量细化,使群众看得明白,切实达到公开的目的.和效果,做到了群众满意,干部清廉,干群关系好。

2、统一公开程序。全乡统一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公开程序。一种是对财务收支等能够量化的内容,采取乡财管理中心把关,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各方签章后再公开的程序。如上级各项惠农政策补贴、拨款、村干部工资及补贴、村招待费、承包收入、集资捐助款等,要进行详细公开。不仅要公开结果,还要公开具体过程。另一种是对不能量化的内容,采取分步公开的程序。如救济扶贫款及物资的发放,一般都采取先公布受救济的农户,然后再公布经村委会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的农户名单,最后公布经上级批准受补助的农户金额或物资,使广大群众对整个过程都详细了解,随时监督。

3、统一公开形式。全乡各村都在便于群众阅览的公共场所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将公开内容逐项填写,简明易懂,如实公布,并及时更新。

4、统一公开时间。根据我乡实际,采取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两种方法。我们规定每年底财务清理日和村重大事项完成后结算日为公开日期。公开内容在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的基础上再由乡财管理中心进行审核把关,各方签字或盖章认可后,上墙公开。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 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村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和遵守政策法规,办事多一分公心,少一份私心。对干部的约束多了,干部的信任度也提高了,政府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

二是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解除了干部的思想包袱,激发干部工作热情,改变过去干部好坏难分,有些问题群众不明真相,说三道四、牢骚满腹的现象。

三是村务公开为群众参与村级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变上访为下访,意见反馈及时,问题解决彻底,消除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四是推动了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由于财务公开同财务管理相结合,并注意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从而推动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1、有的村组干部对财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够,少数村民主理财小组没有很好地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2、部分村的公开栏没有及时修补,经长期风吹日晒,字迹模糊不清;另一方面专栏不专用,有时财务公开不久,便被突击性的检查占用,影响了财务公开的质量。

3、农村财务人员专业文化素质较低,影响了村级财务管理提升水平。

4、专项工作经费缺乏。没有能力进行系统的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关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下一篇: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