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二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二(精选11篇)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二 篇1

一、1、1819202、19.73、3:44、6、3:57、1808、67.59、二、1、√

2、√

3、X4、√

三、1、C2、D3、A4、C

四、1、x=

12、x=55、4.567.5121310、6 552193、(1)10(2)x=364、127210 330

五、1、58.875平方厘米

1、七、1、2、21212015)=9(千米)(60×15+1800)÷(1-5505502、68015

641680(元)7

3、B追上C第一次30÷(5-3)=15(秒),B道追上C第二次90÷(5-3)=45(秒),列表为:15,60,105,150,95,……A道追上B第一次30÷(10-5)=6(秒),A追上B第二次90÷(10-5)=18(秒),列表为6,24,42,60,78,96,…… 从表中可以看出3只爬虫从出发后60秒即1分钟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

4、速度提高20%,则原来需要的时间比现在所用的时间多20%,现在所用的时间是1÷20%,原来需要的时间是5+1=6(小时),先行100千米,再提速30%,可提前1小时是这后面路程中少用的时间,这段路程原需要的时间比现在多30%,现在用时130%=3(小时),原来这段路需要3

时),原来速度是100÷1131112+1=4,则前100千米路程原来需6-4=133332=60(千米/小时),两地之间的路程为:60×6=360(千米)35、足球40元,篮球32元

6、设需要x千克水。依题意得:

12020%8% 120x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二 篇2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不是简单地从六年级升入七年级,对数学学习而言,这是一次知识和思维的飞跃.小学的数学,内容不仅直观形象,而且比较单一,而初中的数学,不仅内容更加抽象和复杂,而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较强的计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对图形的感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这对学生学好初中数学有很大帮助.

下面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概率与统计三个领域中选取一些“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中的典型例子,借此谈一谈在教学衔接中,教师该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在数和式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转化能力

例1计算:

【评析】学生进入初中后,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有理数的运算.计算时,除了要考虑数值以外,还要考虑符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准确运用法则,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灵活使用运算技巧,减少计算量,提高正确率.本例中的四个小题,直接求解非常困难,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技巧,采用简便方法巧解复杂的计算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阶段数和式的运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例2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的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方法1:

5500-5000=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

500÷5000=0.1=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十.

方法2:

5500÷5000=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

110%-100%=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十.

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3完成下列计算:1+3=?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讲解这道题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也可以提供如下帮助:

如图1,教师可以列出点阵,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进行猜想.再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的“函数”部分时,教师往往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函数图象,探讨函数的性质.

解:数形结合,易得:

【评析】教师一定要通过课堂教学和习题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数形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他们以形助数,数形结合,探寻不同题目中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巧解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在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他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例5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5千米/小时.

在初中数学中,本题常用的解法是: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千米,则平均速度为:

【评析】算术平均数是指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相应的数量关系式为: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式.通过对比初中和小学的解法,可以看出,虽然解法不同,但模型思想相似,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4.“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例6(“归一问题”)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已知的一组对应量,用等分法求出每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解: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0÷(4774÷31)=45(天).

答:需要45天.

例7(“归总问题”)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式为: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个数.

本题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归一问题”是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而“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0×6÷4=1200(米).

答:每天修了1200米.

【评析】“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体现了数学逆向思维的特点.

5.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8体育馆内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篮球比排球多6个.篮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

分析:在列方程解答和倍、差倍问题时,要注意找准单位“1”的量.通常情况下,设单位“1”的量为x,再根据另一个量和单位“1”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量,最后根据它们的和或差列出方程.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是把篮球的个数看作单位“1”.{

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

等量关系式:篮球-排球=6个.

解:设篮球有x个,则排球有75%x个.

答:篮球有24个,排球有18个.

你会自己检验吗?

检验:24-18=6(个),符合篮球比排球多6个.

18÷24=75%,符合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

【评析】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比学生用算式解决问题更容易,体现了方程思想和模型思想的运用.

6. 从特殊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例9(“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解题规律:

(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一只鸡和一只兔子脚数的差=兔子的只数;

兔子的只数=(总脚数-2×总头数)÷2.

解:兔子的只数:(170-2×50)÷2=35(只);

鸡的只数:50-35=15(只).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脚数)÷2;

兔子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其他几种特殊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170÷2=85只脚.笼子里的兔子就比鸡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85-50=35,就是兔子的只数,所以鸡的只数为:50-35=15(只).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让兔子都抬起2只脚,那么,现在就有50×2=100只脚,原来的脚数和现在的脚数之差为170-100=70只脚,这些都是每只兔子抬起2只脚,一共抬起70只脚,用70÷2得到兔子有35只,用50-35得到鸡有15只.

方法三: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170-50×2=70只脚,这时鸡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脚,而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70÷2=35只兔子,有50-35=15只鸡.

对方法三附图解析一下:

假设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鸡和兔子都抬起一只脚,地上站着170-50=120只脚,鸡肯定都“金鸡独立”,兔子则成了“三脚猫”.

再吹哨,地上只站着120-50=70只脚,这时,鸡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则两只脚着地,进化为直立行走,兔子共有70÷2=35只,而鸡有50-35=15只.

【评析】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可以优化解题方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果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既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又可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总体来说,难度大大降低了.

7. 从整体代换角度解决问题

【评析】本题灵活性较强,对思维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运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来简化运算,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转化与化归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这样的思维值得借鉴和推广.

8. 注重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例11甲、乙两地相距162千米,一辆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走48千米,一辆快车从乙地开出,每小时走60千米.试问:两车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54千米?

解法一:(算术方法)

当两车相遇之后,相距54千米;

当两车相遇之前,相距54千米;

答:两车相向而行,1小时或2小时后两车相距54千米.

解法二:(方程方法)

设两车行驶x小时后,相距54千米.

当两车相遇之后,相距54千米;

当两车相遇之前,相距54千米;

答:两车相向而行,1小时或2小时后两车相距54千米.

【评析】本题是相遇问题中的分类讨论问题.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处处都渗透着分类讨论思想.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分类时,要求学生能够理清分类的界限,选择分类标准,做到不重不漏.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这种思想,并提炼相关的解题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在平时作业中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强化这种思想方法.

9. 在图象信息中渗透函数思想

例12小明和爸爸去北京香山游玩.下图是他们两人登山比赛情况的统计图.

(1)10分钟时小明行了()米,爸爸行了()米.

(2)()在途中休息了()分钟.

(3)出发()分钟后,两人行的路程相同,是()米.

(4)()比()早到达终点,早()分钟.

(5)爸爸登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米.

解:(1)10分钟时小明行了300米,爸爸行了200米.

(2)15-10=5(分钟).答:小明在途中休息了5分钟.

(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出发15分钟后,两人行的路程相同,都是300米;

(4)27.5-25=2.5(分钟).答:爸爸比小明早到达终点,早2.5分钟;

(5)500÷25=20(米/分钟).答:爸爸登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20米.

【评析】解答此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函数图象,读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1 0. 面积计算中常用的割补思想

例13(1)右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梯形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5+9)×5÷2+9×9÷2-(5+9)×5÷2=40.5(平方厘米).

(2)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6×3-3×3÷2=13.5(平方厘米).

(3)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四分之一个大圆的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14×4×4÷4-4×4÷2=4.56(平方厘米).

1 1. 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思想和随机意识

例14某校宣传栏中公示了担任下学期七年级班主任的12位老师的情况(见下表),小凤准备到该校就读七年级,请根据表中信息帮小凤进行如下统计分析:

(1)该校下学期七年级班主任老师年龄的众数是多少?

(2)在下图(1)中,将反映老师学历情况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下图(2)中,标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老师的职称为初级和高级的百分比;

(4)小凤到该校就读七年级,班主任老师是女老师的概率是多少?

【评析】本题涉及统计图表,结合图表进行分析,第(4)问渗透随机意识.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1)平均数是2118,中位数是1500,众数是1500.

(2)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收入与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评析】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再进行分析.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习者来说,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一旦形成,便会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

学生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提升其解题能力,才能提出新观点,获得巧解法.中高考试题中,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十分重要.

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对于究竟应如何渗透,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挖掘与引导,适当地训练与概括,合理地设计与运用,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 篇3

[关键词]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教学过渡

经过六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数学思维,获得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完成了数学学习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由于小升初的免试政策,使得进入七年级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背起定理等朗朗上口,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像蔫了的花儿,无精打采,手足无措. 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较于小学阶段,有着质的飞跃,无论是内容的难度还是广度,都有着跨越性的发展,可以说,这一级“台阶”的坡度可谓是陡然上升. 因此,从小学过渡到七年级的这一阶段尤为关键,教师需从学生的心理引导、知识迁移、方法转变等多维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衔接,让学生平滑地从小学走进初中,迎来数学学习的新挑战. 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正是对准“小升初”这一特殊阶段,就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这个课题,分享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希望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如鱼得水地畅游于初中数学的新海域.

心理引导,尊重学生的成长变化

从小学进入初中,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上了初中之后成绩比小学差了一大截,也有学生反映初中的知识点难掌握,他们不感兴趣甚至不愿学习. 我们长期在岗位实践中发现,初一基本成为学生之间成绩的分水岭,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听课成效也有明显的差距,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会让很多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进而“破罐子破摔”.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情绪动向,及时做好引导指正. 学科老师应多与班主任、家长交流合作,遵循《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独立克服困难的过程,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是做好小升初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正式开始理论课程之前,我们通常会开设一门导入课,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安排丰富多彩的环节,内容设置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 尽管这一堂课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数学概念,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但它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指引学生前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进入七年级新学期,我们都会利用它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随着知识的积累,数学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创造. 譬如,车票、身份证、商品条形码……这些常见事物上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今后我们会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因此,在这节导入课中,笔者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寻找自己的小组搭档,并开设了“数学新航线”的探究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地图”,以生活为“新大陆”,再次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找生活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笔者将重点放在寻找问题、探寻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聚焦的解决问题. 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小组成员还细心地翻阅了教材的目录,尝试从书中找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叩响了初中数学的大门,提前了解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了好几个问号. 相信带着这样的求知欲望,他们能够很快融入新生活、新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笔者会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疏导,并定期开展班会与数学活动以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

正面迁移,新旧知识相辅相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习得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和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当原有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积极作用时,我们称它为正迁移. 在小升初的过渡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发挥知识的正面迁移,用习得的知识或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新知识的摄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小学知识直观性和常识性强,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担心学生升入初一后,将这样的定式延续下去,会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度. 因此,他们忽略了正迁移的作用. 然而,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在新课中摸不着头脑,更容易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反之,趋利避害,正确运用正迁移作用,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彼此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学生更易接受,也更有求知的渴望.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课关于“比0小的数”的教学中,我们恰当利用了小学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在懂得比0大的数之后认识与之完全相反的“负数”. 在导入新课之前,笔者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全国12月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此时显示出广州17℃、福州15℃、北京0℃、乌鲁木齐-3℃、哈尔滨-13℃……对于经常接触电视与网络的学生而言,对于气温的表示方法他们并不陌生.

师:同学们,这些气温大家平时经常听天气预报员播报,那么每一个温度应该怎么读呢?

生:北京是零摄氏度,乌鲁木齐比零摄氏度还要少三摄氏度.

师:比0还大的数,我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比如1,100,那么比0小的数有哪些呢?

随后,多媒体开始播放天气预报的语音片段,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到“乌鲁木齐零下三摄氏度”时,马上就有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哈尔滨的温度为零下十三摄氏度.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小学所学的正数归类为“比0大的数”,而后在天气预报的真实情境下又得到“比0 小的数”是负数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记忆点很深刻. 可见,在小升初的衔接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迁移作用,充分发挥迁移的“正能量”,让学生们自主发现知识,以“所学”的力量认识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方法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入初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迁移非常关键,而作为教师,更要从思想上做出转变,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学生做记忆容器、做模仿者,要促进学习方法的更新,做思维的主人,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告别小学时的一味“听话”,自己做学习的主宰者.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七年级正式进入几何模块学习的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阅读与思考几何图形. 在小学阶段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因此在这堂课的导入阶段,笔者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列举出日常中的立体图形并标注出他们认为的图形名称,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数量竞争. 我们还设立了裁判组,负责判定与计分,全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自己观察生活. 当学生将他们列举的立体图形集中展示后,我们又一同探讨这些图形的名称与彼此的共同点,还在小组讨论中总结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不干预学生的思考与合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换,能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进入课堂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有着鲜明的思想性,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其逻辑性与抽象性也越来越明显. 而在小升初这一关键阶段,正确的引导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更加细心,仔细观察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点滴变化,挖掘他们数学学习中的内在潜能;更加耐心,循循善诱地启发并引导,静待他们的思维开花,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富有创造力,以充满新意的教学智慧,当好学生的“摆渡人”,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小升初”这个新的数学挑战,踏上新的数学旅程.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篇4

共30分)1.(3分)相邻两个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相邻两个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 2.(3分)刘大爷家去年收大豆1200千克,今年比去年多收30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_______(填成数)。

3.(3分)用小数计算. 3千米260米-960米=_______ 4.(3分)六年级(1)班有女生21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全班一共有_______人? 5.(3分)在一幅平面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

6.(3分)2017年2月12日天气预报显示当天西安的气温为:-6℃~7ºC,这一天,西安的气温温差为_______℃。

7.(3分)如图,有一座四层楼房,每个窗户有4块玻璃,分别涂上灰色和白色,每个窗户代表一个数字。每层楼有三个窗户,从左向右表示一个三位数。四个楼层表示的三位数有791,275,362,612。第三层楼表示的三位数是_______。

8.(3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都是右面图形的形状,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需要_______个小正方体。

9.(3分)下图是由同样大小的小方块堆积而成,每个小方块的棱长是1分米,这堆小方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分米。

10.(3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2cm,它的长与宽的比是4∶3,它的面积是_______cm2。

二、判断题(共5题;

共15分)11.(3分)一种商品打七五折销售,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12.(3分)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这两个数是倒数。()13.(3分)20÷6≈3.3,所以6不是20的因数。

14.(3分)至少要用4个棱长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15.(3分)因为 =60%,所以 米=60%米.()三、选择题(共5题;

共15分)16.(3分)一杯糖水的含糖率是20%,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

A.1:5    B.1:4    C.4:5    D.4:1    17.(3分)张阿姨给孩子买衣服,有红、黄、白三种颜色,但结果总是至少有两个孩子的颜色一样,她至少有()孩子. A.2    B.3    C.4    D.6    18.(3分)等底等高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A.正方体体积大    B.长方体体积大    C.圆柱体积大    D.一样大    19.(3分)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40厘米,它的面积是16(),周长是160()。

A.平方厘米  厘米    B.平方分米  分米    C.平方厘米  分米    D.平方分米  厘米    20.(3分)下面()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A.B.C.四、基本技能(共4题;

共50分)21.(5分)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875+450÷18×25 ②36÷0.8÷1.25 ③ ④ ⑤ ⑥ 22.(15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4÷0.5÷0.2(2)12.8×4×0.25(3)3.22÷1.4+0.47(4)12.57-4.464÷0.93-5.2 23.(15分)计算。

①46×101-46 ②254-36+145-44 ③0.72+2.8+1.28+7.2 ④33.45-(3.45+9.72)⑤125×32×25 ⑥1400÷25÷4 24.(15分)巧解密码。

(1)(2)五、操作题(共2题;

共11分)25.(6分)旅游公司新推出了“快乐体验一日游”的旅游活动,看下图回答问题。

(1)“快乐体验一日游”有哪些旅游项目?分别在什么位置?请用数对表示出来。

(2)旅游者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6个项目,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选择?画出你的旅游路线图。

26.(5分)(只列式不计算)(1)六年级二班有科普读物21本,其中故事书比科普读物多。故事书有多少本?(2)求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可以直接用 表示,也可以取3.14(3)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是一列火车速度的。一架飞机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 倍。这架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六、图形计算(共2题;

共10分)27.(5分)一种儿童玩具——陀螺(如下图),上面是圆柱,下面是圆锥。经过测试,只有当圆柱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圆锥的高与圆柱的高的比是3:5时,才能旋转得又稳又快,试问这个陀螺的体积是多大?(保留整立方厘米)28.(5分)一种铝制面盆是用直径30厘米的圆形铝板冲压而成的,要做1000个这样的面盆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铝板? 七、看图填空(共1题;

共2分)29.(2分)下图是8路公共汽车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行驶情况。

(1)汽车的最高速度是_______千米/时,保持了_______分。

(2)从学校到图书馆共用了_______分。

八、综合应用(共10题;

共50分)30.(5分)甲数是80,甲数同它的50%的和是多少? 31.(5分)四年级李老师带48名同学到动物园游玩,买门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票价:成人票30元      儿童票15元 32.(5分)一个养鸡场要运出322.5千克鸡蛋.如果每个木箱最多能装15千克鸡蛋,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木箱? 33.(5分)六年级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女生有18人,相当于男生参赛人数的。比赛结果,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40%,获奖的有多少人? 34.(5分)一间房子用方砖铺地,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共需要360块;

如果改用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一共需要多少块? 35.(5分)小红和小明住同一栋楼,小红住5层,小明住15层,某天电梯坏了,小红走到家,一共走了40级台阶.则小明走到家要走多少级台阶? 36.(5分)(π=3.14)(1)制作这个薯片筒的侧面标签,需要多大面积的纸?(2)这个薯片筒的体积是多少? 37.(5分)张经理的公司今年盈利500万元,按国家规定应缴纳20%的税款,张经理最后应得利益是多少万元? 38.(5分)a=,b=0.25,c=27%。

(1)请分别在上面图中涂色(或画斜线)表示出a、b、c。

(2)c与a的差是_______;

b与c的和是_______;

a比b小几分之几?_______ 39.(5分)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20米,宽100米的。小军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了两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填空题(共10题;

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判断题(共5题;

共15分)11-1、12-1、13-1、14-1、15-1、三、选择题(共5题;

共15分)16-1、17-1、18-1、19-1、20-1、四、基本技能(共4题;

共50分)21-1、22-1、22-2、22-3、22-4、23-1、24-1、24-2、五、操作题(共2题;

共11分)25-1、25-2、26-1、26-2、26-3、六、图形计算(共2题;

共10分)27-1、28-1、七、看图填空(共1题;

共2分)29-1、29-2、八、综合应用(共10题;

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 篇5

小升初数学试卷满分为100分,常见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和应用题五类。试卷统计中,一般填空题(15分)和应用题(30分)是得分率最低的两类题。

考察知识点分值分布:整数8分,小数7分,分数37.5分,百分数9.5分,量与计量2分,几何初步知识16分,比与比例8分,代数初步知识9分,综合内容3分,统计初步知识和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很少涉及。由此,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比例的应用是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很大。具体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

1、整数部分

第12小题:“一个数用3、5、7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106)。

2、分数部分

第6小题:“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这道题的疑难点在于单位“1”的转换,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是以水为单位“1”,而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是以冰为单位“1”。正确答案应是。学生失分原因是“冰化成水后”仍以水为单位“1”计算。

3、比与比例

第5小题:“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20,差与减数的比是2∶1,减数是()。”解这道题首先得掌握和熟练运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才能得出“减数+差=60”,再根据条件“差与减数的比是2∶1”,得出减数=60× =20。这道题人均得分率才达21%,原因一是不会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知识,二是没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代数初步知识

第8小题:“六年级同学订《少儿报》x份,比五年级多18份,式子2x– 18表示的意义是()”。这道题得分率才17%。答案是“五六年级共订多少份”。

(二)判断题

第2小题:“钟表的分针旋转一周,时针旋转的角度是30O。()”。这是一道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题。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通过“角度”来检测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周转速度的认识情况。分针旋转一个周角,时针就旋转一个周角的,而周角的角度为3600,所以时针旋转的角度为300。

(三)选择题

1、整数部分

第2小题:“用10以内的三个不同质数组成同时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有()个。① 1 ② 2 ③ 3 ④ 4 ⑤无数。”这道题以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点为契机,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属难度较高的题。组成的三位数就只有两个数:375和735。

2、几何初步知识

第5小题:“一个长方体长ɑ米,宽b米,高h米,将这个长方体的高增加2米,体积增加()立方米。(1)2ɑb(2)2ɑbh(3)2(ɑ+b)(4)(2ɑbh+8)”。体积应增加2ɑb。

(四)计算题

第2①小题“2.4÷1.2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简算题,难度不大,但学生

得分率却相当低,多数做法为(2.4×100)÷(1.25×100)=240÷125,仍然没有起到简算的作用。解这道题应该认真分析1.25这个数的特点,想法把它变成整十整百数,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8倍,使原题变成(2.4×8)÷(1.25×8)。“

(五)应用题(有3类必考题目)

1、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

第1小题:“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60个,2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实际多少天完成?”

工程问题要弄清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这道题难点在于把谁看着单位“1”。如何理解“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在复习巩固时,这类题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让他们充分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第6小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6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只用了4小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16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两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考查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认识,“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往往还涉及到时间、地点和方向等诸多要素,因此,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认准哪些是“变化的条件”,如何在解题中准确运用“不变的公式”。

3、简单的几何问题:面积、体积问题

我们在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剪、拼等方法,对图形进行转化,从而得出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的总和,所以要先求各部分的面积,然后相加。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1圆柱的体积:V=Sh;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

311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3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往往是概念、公式的应用,应加以记忆。

概念: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上海小升初数学试卷 篇6

解: 还原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答。买圆珠笔后余下2.8+0.8=3.6元, 买钢笔后余下(3.6-0.5)×2=6.2元, 小明带了(6.2+0.5)×2=13.4元

2. 儿子今年6岁,父亲前的年龄等于儿子后的年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是在公元哪一年?

解:儿子20年后是6+20=26岁,父亲今年26+10=36岁。 父亲比儿子大36-6=30岁。

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儿子的年龄就和年龄差相同,那么到那时儿子30岁。

所以,是在30-6+=2031年时。

3. 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黄甲虫在8:20从右端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向左端爬去;8:30红甲虫和蓝甲虫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去,红甲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间?

解:“恰好在中间”,我的理解是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假设一只甲虫A行在红甲虫的前面,并且让红甲虫一直保持在蓝甲虫和A甲虫的中点上。那么A甲虫的速度每分钟行13×2-11=15厘米。当A甲虫和黄甲虫相遇时,就满足条件了。

所以A甲虫出发时,与黄甲虫相距12×100-15×(30-20)=1050厘米。

需要1050÷(15+15)=35分钟相遇。

即红甲虫在9:05时恰好居于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4. 一支解放军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某地抗洪抢险,如果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20分钟赶到;如果先按原速度行驶72千米,再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3,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30分钟赶到.这支解放军部队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解:车速提高1/9,所用的时间就是预定时间的1÷(1+1/9)=9/10, 所以预定时间是20÷(1-9/10)=200分钟。

速度提高1/3,如果行完全程,所用时间就是预定时间的1÷(1+1/3)=3/4, 即提前200×(1-3/4)=50分钟。

但却提前了30分钟,说明有30÷50=3/5的路程提高了速度。

所以,全程是72÷(1-3/5)=180千米。

这题我有一巧妙的,小学生容易懂的算术方法。

如将车速比原来提高9分之1,速度比变为10:9,所以时间比为9:10,原来要用时20*(10-9)=200分。

如一开始就提高3分之1,就会用时:3*200/4=150分,这样提前50分,而实际提前30分,

所以72千米占全程的1-30/50=20/50,

所以全程72/(20/50)=180千米。

5. 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那么甲、乙两个码头距离是几千米?

解: 逆水行的18÷2=9千米,顺水要行12×2-9=15千米。 所以顺水速度是12÷(15-9)×15=30千米/小时。

逆水速度是30-12=18千米/小时。所以两个码头相距18×2+9=45千米

解: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意味着前2小时只行到了离乙码头18/2=9千米的地方。 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多行12千米,那么2小时就应该多行 12*2=24千米,实际上少了24-18=6千米,从而,顺水只行了:2-6/12=1.5小时。 逆水行9千米用了2-1.5=0.5小时, 逆水速度是:9/0.5=18千米 顺水速度是:18+12=30千米 甲乙两码头的距离是:30*1.5=45千米。

18÷12=1.5(时)就是回来时顺水所用的时间,那么去时所用的时间就是4-1.5=2.5(时)

那么去时的速度就是18÷(2.5-1.5)=18(千米)

路程就是:18×2.5=45(千米)

6. 甲、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的比是5:4,如果从乙班转走9名学生,那么甲班就比乙班人数多2/3.这时乙班有多少人?

解:甲班比乙班多2/3,说明乙班3份,甲班3+2=5份,份数刚好没有变。

说明乙班转走的9名同学刚好是4-3=1份。 所以这时乙班人数是9×3=27人。

解:乙班转走9人后两班人数之比为5:3

则这个9人就是乙班原来人数的1/4,现在的1/3。 所以乙班现在有9*3=27人`

7. 甲、乙两堆煤共重78吨,从甲堆运出25%到乙堆,则乙堆与甲堆的重量比是8:5.原来各有多少吨煤?

解:后来甲堆有78÷(8+5)×5=30吨。

原来甲堆就有30÷(1-25%)=40吨。

原来乙堆就有78-40=38吨。

8.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2天完成,如果这件工作先由甲队做若干天,再由乙队做完,两个队共用了14天,甲队做了几天?

解:如果14天都是乙做的,那么就会多做14/12-1=1/6。

乙做一天就会多做1/12-1/20=1/30。

所以乙做了1/6÷1/30=5天。

如果全是乙队做要用12天,实际上两队做用了14天,比乙队独做多用了14-12=2天,

这是因为甲队的工作效率低的缘故。

甲队一天比乙队一天的工作量少;1/12-1/20=1/30

所以甲队做了:1/12*2/1/30=5天

回答者:晨雾微曦 - 高级经理 六级 1-10 13:05

9. 某电机厂计划生产一批电机,开始每天生产50台,生产了计划的1/5后,由于技术改造使工作效率提高60%,这样完成任务比计划提前了3天,生产这批电机的任务是多少台?

解法一:

完成1-1/5=4/5的任务,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以工作时间就相当于原来的4/5÷(1+60%)=1/2。

那么原计划的工作时间是3÷(1-1/5-1/2)=10天。

所以生产这批电机的任务是10×50=500台。

解法二:

生产了计划的1/5后,实际的天数:3÷60%=5天

计划的天数:5+3=8天

总计划的天数:8÷(1-1/5)=10天

总共有10×50=500台

生产了计划的1/5后,实际的天数:

3÷60%=5天

计划的天数:

5+3=8天

总计划的天数:

8÷(1-1/5)=10天

总共有10×50=500台

10. 两个数相除商9余4,如果被除数、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等于2583.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解: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时,余数也会跟着扩大的,商不变。

因此商还是9,余数就变成了4×3=12。所以,被除数=除数×9+12。

所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9+12+除数+9+12

整理可以知道:除数=(2583-12×2-9)÷(9+1)=255

所以被除数是255×9+12=2307。

小升初数学试卷试题参考 篇7

一、计算题:(25%)

1、直接写出得数。(5%)

20+0.02=2.5-0.25=3-==

-==8-8=

44=30.5-0.53=3.2+-3.2+=

2、计算下列各题:(12%)

125-25630(+)451.8+4.3+0.7+4.2

8.39.9+8.30.12516500.13+0.450.9-

3、求未知数X。(8%)

1-X==2X+37=53―X―X=

二、操作计算题:(14%)

1、量出下图角的度数,是度,再以这个角

的顶点为顶点,在角内画一个直角。(3%)

2、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量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它的面积。(3%)

3、(接上题)从上底的左端点到下底的右端点画一条线段,

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的面积比。(3%)

4、下图是一个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根据图中给你的数据,再测量出你所需要的数据,

小升初数学选择试题模拟测试 篇8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再括号里。每题1分,共6分)

1、在数a(a不等于0)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2、用100克药粉和1千克水配制成一种药水。药粉和药水的比是( )。

A、100∶1 B、1∶100 C、1∶10 D、1∶11

3、大圆周长和直径的比( )小圆周长和直径的.比。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4、下面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

A、成活率 B、发芽率 C、出勤率 D、增长率

5、对称轴最少的图形是( )。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D等边三角形

6、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必备模拟检测小升初数学试题 篇9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数学试题

1、某小学校园网站成立至今浏览总人数已达到2176847人,读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2、a=2×3×m? b=3×5×m(m是自然数,且m≠1),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1,则m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在31.4%、3.14、3.014、3、3.10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小明从家到学校1.2千米,如果每分钟走200米,早上7:10从家出发,他到校时间是(???)。

5、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块。

6、买2千克荔枝和3千克桂圆,共付40元。已知2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1千克桂圆的价钱。荔枝每千克 元,桂圆每千克? 元。

7、把一根8厘米长的铁丝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的长是(??)

8、把10克糖放入4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糖水的含糖率是()% 9、1.2:35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第 1 页 10、4a=5b,那么a:b=(??? :??),a比b多()%。

11、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8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12、一种商品以盈利20%来定价,出售时打九折,这样这种商品仍盈利(?)%。

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数学试题,预祝大家好运,考上理想的学校

小升初数学模拟练习题数 篇10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模拟练习题。

1、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3、、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最小是( )。

6、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7、找规律填数。 (1)1、2、4、( )、16、( )、64

(2)有一列数,2、5、8、11、14、……问104在这列数中是第( )个数。

8、5是8的( )% ,8是5的( )% ,

5比8少( )% ,8比5多( )% 。

9、一件衣服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可以把( )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

10.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96% ,也就是( )是( )的96%。

11、做800个零件,有760个是正品,这批零件的正品率是( )%

12、一批货物有1000吨,第一次运走20% ,第二次运25% ,剩下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 )%。

13、一件商品480元,商场的优惠活动是满300元减120 元,实际上这件商品打了( )折。

14、跑完24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40秒,小亮用50秒, 小明和小亮所用时间比是( ),所走的速度比是( )。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篇11

【二年级】

课内知识:78+37+22+63+59

课外趣题:小花今年8岁,叔叔告诉小花说:3年前我的年龄是你那时年龄的6倍,叔叔今年多少岁?

【三年级】

课内知识:一队学生站成20行20列方阵,如果去掉4行4列,那么要减少多少人?

课外趣题: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的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那么在全部棋子中,白子共有多少枚?

【四年级】

课内知识:913+139+1113+149+613

课外趣题:一群奥特曼打败了一群小怪兽,已知所有的奥特曼均有一个头、两条腿,所有的小怪兽均有一个头、五条腿。战场上一共有10个头,41条腿,那么有多少个奥特曼?有多少个小怪兽?

【五年级】

课内知识:有336个苹果、252个桔子、210个梨,用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每份礼物中的三样水果各有多少个?

课外趣题: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一个角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如右图),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第一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操场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二年级】

课内知识:78+37+22+63+59

解答:原式=(78+22)+(37+63)+59

=100+100+59

=200+59

=259

课外趣题:小花今年8岁,叔叔告诉小花说:3年前我的`年龄是你那时年龄的6倍,叔叔今年多少岁?

解答:可以先求出3年前小花的年龄及叔叔那时的年龄,再求出叔叔今年的年龄。

3年前小花的年龄8-3=5(岁)

3年前叔叔的年龄56=30(岁)

叔叔现在的年龄30+3=33(岁) 【三年级】

课内知识:一队学生站成20行20列方阵,如果去掉4行4列,那么要减少多少人?

解答:20-4=16(人),=400(人),1616=256(人),400-256=144(人)

课外趣题: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的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那么在全部棋子中,白子共有多少枚?

解答:271+432+153=158(枚)

【四年级】

课内知识:913+139+1113+149+613

解答:原式=(9+11+6)13+(13+14)9

=2+3

=5

课外趣题:一群奥特曼打败了一群小怪兽,已知所有的奥特曼均有一个头、两条腿,所有的小怪兽均有一个头、五条腿。战场上一共有10个头,41条腿,那么有多少个奥特曼?有多少个小怪兽?

解答:假设10个头均为奥特曼的,则战场上应共有210=20条腿,故小怪兽共有(41-20)(5-2)=7(个),奥特曼共有10-7=3(个)。

【五年级】

课内知识:有336个苹果、252个桔子、210个梨,用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每份礼物中的三样水果各有多少个?

解答:(336,252)=(84,252)=84

(84,210)=(84,42)=42所以可以分成42份礼物

苹果:33642=8(个)桔子:25242=6(个)梨:21042=5(个)

课外趣题: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一个角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如右图),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第一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操场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解答:由于甲速是乙速的2倍,所以乙在拐了第一弯时,甲正好拐了两个弯,即两个人开始同时沿着最上边走。

上一篇:超限站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手术管理制度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