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评价(精选9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及实施评价方式呢? 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当她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我决定明天带你们去春游。春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春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
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③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如:某超市有两种品牌的豆奶正开展优惠措施:①品牌的豆奶写着“商品大酬宾,每袋1.6元,买五送一”;②品牌的豆奶写着“×××豆奶每袋1.6元,八折出售”。小明正准备买10袋豆奶,他想请你来决定买哪个品牌的豆奶比较合算?为什么? 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例如:一位老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段练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段——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段——变化题;三段——开放、实践题。并建议自己喜欢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公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综合性作业
教师要建立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习了《税角和钝角》一课后,可以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教师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你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很多简笔画作品。跳远的、跳舞的、做操的简笔画。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优化作业评价
用常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常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
“等级+简语”来评价描述学生的作业水平。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在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喜欢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解题思路与众不同;优+奇思妙想;优+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马虎,对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想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
一、作业这一环节的意义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作业, 教师可以检查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并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通过作业,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作业, 可以熟悉掌握所学知识, 并得到灵活应用。这充分说明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
在新课标下, 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以多元的形式, 展示开放的内容, 采用有效的策略, 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
1. 设计的作业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它能激发求知欲望。因此, 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 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的练习。在小学生的眼里, 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 让他们做数学作业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
2. 设计的作业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 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都能得到提高。层次性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多个层次设计给学生, 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3. 设计实用性的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 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是贴近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 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 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 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 创新知识。因此, 设计数学作业, 要考虑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会思考, 善思考, 使学生学会创新。例如, 学生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后,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各小组进超市看看那些东西打折, 折扣是多少, 打完折后是多少, 比原价便宜多少钱。这样有询问调查, 有自主思考, 有同伴讨论的作业, 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 而且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 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学生设计的自主性作业主要有:根据老师本节课讲的内容布置的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要做的作业, 如果懂了, 也可以不做, 只要学懂、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即可。学生可结合所学内容从课外资料中自我找题、自我选题、自我编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 做课本中带“※”的题和课外资料中难度较大的题, 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 设计综合性作业。
教师要建立数学课本各章节之间, 以及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 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1) 小学数学中四个知识领域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 数学课本各章节之间所学内容, 都能给学生以不同方面的锻炼,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数与代数,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空间与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 培养、发展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 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意识;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的掌握和运用。老师要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设计出综合性作业, 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 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这类作业主要是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自然知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但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必须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 才能补充完善。这就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
三、数学作业的评价
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 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很重要。笔者认为, 对小学生评价总的原则是:使用肯定的评价, 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要使用消极的评价, 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数学作业的评价除从作业正确率、书写规范程度、整洁度进行评价外, 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使用“等级+简语”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等级:有优、良、差或者直接用分数。短语要使用学生期待的语言, 例如“解题思路与众不同”、“真棒!继续保持”、“看到你的进步, 老师真为你高兴, 继续加油”等。这种评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看到希望、产生动力, 以学好数学。老师绝对不能用否定性的评价用语, 如“笨蛋”、“笨猪”、“你真笨”、“你太不可救药了”等。即使对待学生的错误, 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2. 交流评价。
对于班上做得比较优秀的作业, 老师应让学生互相传递浏览, 或是把这些优秀的作业在班里展示出来, 让同学们互相评价, 相互学习。通过交流, 同学们会更加明白, 要认真对待作业, 力求做到最好。
总之, 学生作业的合理设计和评价非常重要, 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很的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卫兵.浅谈小学数学的学生作业[J].教育论坛, 2012, (9) :44.
[2]谢利敏.探索数学作业设计之“三巧”[J].“信息教研周刊, 2012, (10) :124.
摘 要: 课堂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民主的环境,评价要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多鼓励,用赞许的眼光赏识每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它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它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和颜悦色,态度要诚恳,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子,俯下身子,聆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投以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学生会毫无顾忌地大胆地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自己的见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
二、课堂评价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过去课堂评价都是教师直接点评,现代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表达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感受、体验。评价时学生可以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通过师生平等交流、互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评价多元化,形式要多样化
1.同桌互评
同桌互评避免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专心,不听别人发言、应付等现象,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广纳众家之言。
2.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评价,并要求学生评价要客观、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观地指出同学的不足。如在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怎样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说“谢毅用以前学过的拼的方法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吴洋用的是沿梯形的一条高剪拼成长方形,这种方法好”“杨成东改变不愿动手的习惯,这次也积极动手拼图”“梁倩发言积极,但声音不洪亮”等。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学习方法、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欣赏,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较好。
3.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每位学生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每堂课的课堂反思环节我都要求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在学习解行程问题时,学生会说“这节课我学会了怎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学会了一题多解的方法”、“我解题的思路很巧妙,老师表扬了我”,等等。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4.“捆绑式”评价
每个学习小组平均分配优中“差生”,整组间水平相当,给每组冠名,如红星组、智慧组、明星组等,根据整个小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建立积分制,每周进行评比,获周冠军的组在荣誉栏贴上一个小五角星,获月冠军的获一个大五角星。通过合作学习和“捆绑式”评价,较好地激化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5.阶段式评价
这主要用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像学月检测、半期检测、期末检测等,针对学生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学生自我评价或教师点评对一阶段的学生的学业得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家长评价
家长积极参与评价,实现评价多元化。对综合与实践课型,要求学生课外调查探究实践,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我要求家长通过班级微信群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如综合与实践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时,要求家长协助学生一起探究把8本同样的书包装成一本,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动手操作时,学生与家长交流畅所欲言,积极性高涨。同时也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督促和帮助学生课外探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更有利于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
四、评价的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激情
1.评价要有分寸
评价要把握准确度,同时也要找准时机,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能学生完成一件很容易的事就表扬,也不能对学生每做的一件事都说“你真行,你真棒”,久而久之学生会毫无激情,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2.评价要有激励性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激励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如对粗心的学生可以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别当马大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说“你回答真棒”、“你说得比老师还棒”、“我非常欣赏你”。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带侮辱歧视性的话语,否定的语气,而语气要委婉,幽默。如可这样说“你虽然与正确答案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虽只做对了一半,已经很不容易,下次再努力”,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真切、感人,能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采用多元化、多形式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微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希望和鼓励中吸取成功的动力,在快乐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评 价 改 革 的 探 索 与 尝 试
老颜集乡仲楼小学刘鹏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老颜集乡仲楼小学刘鹏
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侧重纵向比较,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关键词:评价比较多样化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标还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实践,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略谈一二: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引导和鼓励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因此,我们应将数学学习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的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与事件的评价,其重点是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它的突出特点是及时性和有针对性。但我们很难在一道题目里测量到所有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很难在一天里观察到所有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但我们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与方法,单独地进行测量和观察。为此我尝试使用了课堂学习过程评价表。它可以在上课时根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的各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如:“最佳纪律星”、“积极参与星”、“优秀合作星”等。这些奖项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如“最佳纪律星”、“积极参与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一课时,学生根据学习过程评价表中的五项内容,积极主动的交流讨论,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在合作探索的教学环节里,同学们有的动手操作,有的记录操作结论,有的滔滔不绝的发表见解。他们个个聚精会神,配合默契。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井然有序。同学们时而仔细聆听,时而切切交流,时而相互辩论,时而低头沉思。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堂学习评价表的使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具有及时性和有针对性,达到了激励和调控的目的,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强的导向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侧重纵向比较,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听到有些教师经常用“太棒了”、“好极了”、“你真聪明”、“老师太喜欢你了”等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本人认为,这种评价用词过分,用得多了,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指向,并且是浅层次评价。国外有的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用“你真努力”比“你真聪明”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那么,怎么做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呢?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然后以好的为榜样,要求后两类向他们学习。受到表扬的总是好的一类,受到批评的总是差的一类。考试好的还是好的,差的还是差的,差生进步了还是比好生差。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进步的动力。所有这些都是同学间横向的学习评价造成的。可以说这对整体而言是公平的,但对个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关注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特点、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发生的变化。而纵向评价是指自我前后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是与横向评价相对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呵护,是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征的关注,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让学生获得真实成就感的关键。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你比以前进步了”、“你的作业认真了”、“这几天你的计算正确率很高”、“你的字写得更漂亮了”等等。虽然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评价,学生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除了课堂上侧重纵向评价外,还利用数学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有个同学在数学周记中写到:我这一周听课非常认真,课堂上的内容我都能听懂,可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为此我很苦恼。为什么我总比不过别人?针对该同学的问题,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的努力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也看到了,其实这一周你的收获很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还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这一周我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我最怕的应用题,现在做起来比以前轻松多了。可不知为什么,第五单元的考试中,我还是出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影响了成绩。我该怎么办?为此我在批语中写到:你进步了,这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确实该引起重视。但好成绩是急不来的,它需要勤奋加细心的积累。只要你“厚积”了就一定会“薄发”的。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听到表扬。尤其是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得到肯定。只要教师在评价时,侧重纵向化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学生与自己比,淡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就能切实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真实的成就感,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强化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表现时,教师是评价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有助于避免单一评价带来的误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主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用了学生自评表和小组评价表。学生自评表主要是填写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可以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小组评价表主要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别人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学生自评表(填满意、一般、不满意)自评项目 自评结果
1、积极举手发言
2、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努力解决课堂上每一个问题
4、遵守纪律,专心听讲
5、作业认真完成
6、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小组评价表 姓名: 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
1、(他或她)上课认真听讲吗?
2、(他或她)能正确响亮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吗?
3、(他或她)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吗?
4、(他或她)作业认真吗?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得以提高。以前由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失败的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很难产生兴趣,加上教师、家长的不当评价,不少学生惧怕数学。实施新的评价方式后,学生逐渐找回了自信。有位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以前我从未想过如何把数学学好,我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在老师监督和催促下进行的,感觉自己好像是接受训练的动物,被反复地要求这样做那样做,累极了,厌恶极了。现在好多了,老师总在说你比以前进步了,再努力一下一定会更好的。感觉自己好像是在母亲呵护下咿呀学语的孩子,总在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数学课堂氛围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争先恐后的讨论和交流无不体现了这种改变。第二、数学学习成绩明显改善。由于以前对待学生学习上的失误,都是采取加大训练量的方法解决的,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这些机械重复的训练针对性较差,因而不能起到很好的转差效果。新的评价方法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习过程,由于评价的及时性、科学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善,有效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因而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三、师生关系得以改善。由于以往的学习评价过于重视考试分数,学生感受到巨大压力,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从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新的评价方式更侧重纵向化评价,总是把学生与自己以前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退步,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新的评价方式的着力点是激励与调控,所以它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体验等发生的变化,评价更具针对性,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尊重。因而激烈的批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抓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的及时表扬,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成就感,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课堂教学气氛围更加和谐。
四、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例如:三年级“元 角 分与小数”学生学后,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在商店买东西,认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化,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体验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了什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我们提倡学生通过活动,写“数学日记”。有许多学生都谈到学会了买东西,学会了怎样买东西合算,怎样精打细算。总之,在日记中记载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如有一生这样写到: “以前,妈妈从不让我买东西,我也不会买,可是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怎样买东西合算,现在妈妈也信任我了,也让我帮她买东西了,我用学会的数学知识去买东西又合算,又不算错帐,妈妈夸我能干,我多么高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学数学了。”在实践活动中尝到甜头,并对自己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情况都能正确评价。将日记及评价结果放入个人成长袋。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并及时评价;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让学生自评和互评。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要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与体会
田闯电话:***
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 万盛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摘要: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就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教学的趋向,调节着教师行为,改变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评价方式适时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真正地爱上数学。关键词:课堂教学及时评价延时评价科学评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就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教学的趋向,调节着教师行为,改变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评价方式适时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真正的爱上数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指向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过程和表现情况。传统教学模式,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处于被动甚至忽略的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者,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状况,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经常的进行多种针对性的评价活动。教师可以用这些评价调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快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情况,实现课的目标。教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应该继承、改善和发展,但这种评价体制处理不当回置教师和学生与对立面,严重阻碍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联系积极性。新的评价观要求师生平等对话,老师不宜象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发展,开拓师生彼此的潜力,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对话和交流中进行和完成的。只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就存在着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都传递着一种评价的信息。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当我让学生试归纳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时,我发现待优生张雨见也举了手。于是,我立即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回答的很好,自信心很足,我立刻说:“张雨见同学这节课踊跃举手发言,说明他听得很认真,我们应向他学习。”之后,整节课我看到张雨见满怀信心的样子,其他同学学习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自评发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自觉地加以克服。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这样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可以使老师在学生面前更具有亲和力,而且也体现了课堂上真正的民主性。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充分地认识自我,从而促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通过师生评价结合的方法,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发展。
二、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根据学生差异,科学合理地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较强,学习自觉主动,成绩优异的;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C 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超越自我,获取知识信息,树立自信心。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A 层学生的作业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8厘米,它的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B层学生的作业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C层学生布置的作业是: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分层次设置作业,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只要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了他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就应当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性评价,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能体现公平性,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
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反思学习过程,并使学生在不断调整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延时评价其评价动机是: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习差异,把握学习时机,调节学习心理。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教师语 气的停顿、眼神、表情的期待等给予学生的暗示,都可以使学生产生重新思考问题的意识与愿望。这种学习心理的调节必然带来学习行为的调整。即学生自觉地重新投入到学习活动,重新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延迟评价注重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学习处境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灵活把握课堂中的时机,进行及时评价或延时评价。如在上“比例的认识”一课时,当我在指导学生看书本中的插图时,其中有一幅是我国的五星红旗的比例图后,有一位学生说:“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他的回答感动了全体同学,而我也捕捉了这个闪光点,及时作出了评价。然后我让学生继续思考这幅图的比例关系,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延时进行评价总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两种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快乐乐地学习。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情商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
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总之,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3]《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在追求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培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带有个性特色。”那么怎样使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弘扬他们的个性呢?我觉得除了课程设置需要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作业设置与评价也同样需要改革。现代化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求知、求趣、求新的欲望日益增强,而现行作业的弊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们急切呼唤有个性的作业。
一现行作业存在的弊端
1、数量过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信奉“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忽视作业的精心设计,而追求作业数量的扩张。此外,有些教师把布置作业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罚学生重复抄写大量的作业。作业数量过多,且机械重复,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更糟糕的是,作业过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时间,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这无疑不利于学生个性特色的发展。
2、统一性
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规定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分量、同样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作业“一刀切”,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显然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差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无趣味性
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是一些重复性的“巩固型”练习,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得解题技巧,以便应试获得好成绩。教师作业设计时,无视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往往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故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抄呀、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到是负担、乏味,而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
4、作业评价缺乏关怀
现在的小学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作业的看法和评价,但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书面作业的正误和对错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师没有去或很少过问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业的批改只是在作业本上划勾、划叉,然后给个干巴巴的分数。在平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划着红红的叉,有时气得难过,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着。可见,在作业批改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人文性严重不足,教师没有把作业的评价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
二个性化作业的设置
1、定义
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渊源尽管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但真正的个性化教育,也只有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才能产生。什么是个性化教育?现代教育学家以为,个性化教育是能满足每个儿童发展需要,使其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特性是能满足每个儿童的发展需要,使儿童的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个性化作业就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具体措施之一,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个性化作业设置的研究,就能更加具体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具体表现
A、作业内容丰富,体现整合性
所谓整合性就是对各学科个性化作业进行有机重组,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各学科作业系统中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作业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在数学作业中有语文、常识、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思维精华,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数学,用文学的头脑来理解数学,用科学的眼光来研究数学。
【口头作业】在低年级可以布置此类作业,例如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交流,告诉父母,在整理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中年级学生中可以布置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感悟数学的魅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学习的方法,探究的策略,发展学习能力,为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书面作业】数学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有其科学的规律,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练习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和同学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当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时,教师也不一定要以增加练习题的形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这些形式的作业虽然同样是书面作业,但能够充分兼顾不同的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践作业】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应该减少学生知识性作业的数量,优化其质量,增加实践性作业,加强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作业回归生活世界。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和学生自身的资源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当数学课讲到计算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放学后与家长一起去购物,由孩子自己学着付钱,并计算找零头。在学统计时,可叫学生统计自己家一个月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在学习比例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重新设计自己的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鲜活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理性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主题作业】这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学习百分数后,可以确定主题为“树种成活率”的研究内容;学习长方体的知识以后,可以确定“为家乡特产设计包装盒”的主题;学习正比例的知识以后,可以进行“不同时间段,物体与影长的关系”主题研究。无论是哪一个主题,都是一个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分析、输出的过程。学生需要多人合作、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信息、归纳整理、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可以调查报告、手抄报、黑板报、演讲汇报等形式来展现成果。
B、作业形式多样,体现层次性
在这里提出的形式,主要是指作业布置的方式。一学期中统一由老师布置同一规格的作业是不科学的,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别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成作业的热情,从而优化个性,使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分层作业】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学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练习:A 求几个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B求由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新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C 研究这几个图形如何组合表面积最大(小),有什么规律?这些作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弹性作业】就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种共同的最低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弹性。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的开放性和作业体系。如对班上学习能力强、资赋优异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进一步充实作业;而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作业要求即可。真正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个别作业】所谓个别作业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所布置的不同的作业,可以针对学生的优点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缺点来进行。例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弱,可以要求他每天做准确几道计算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可以要求他每天读对几道数学题;而有的学生好思考,可以让他去研究简单数学规律的推导。
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
我们应该意识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个性化作业的评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知识显现固然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看似简单的作业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因此,教师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显现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
1、评价标准个性化,体现人文性
爱因斯坦说过:“任何一种伟大的高尚的事物,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与独立的个性。”按照多元智能的基本思想,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种标准进行评价,例如:“计算大王”、“发言积极分子”、“提问能手”等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在学生的强、弱项之间架起桥梁。可以说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可以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多维化,体现人文性
《标准》中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成长记录本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记录内容可以划分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作业认真状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四大块。每一块内容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继续细分,全面评价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给予学生前进的方向与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3、评价主体互动化,体现人文性
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的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在成长记录本中,让学生自行设计“评价”栏,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并制定发展目标。尤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某部分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理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允许重新解答。当学生有了进步以后,教师可以对第二次内容进行评价,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暂不评价”的方式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能够反映学生的纵向发展。这种全方位的互动式评价,能够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让学生赏识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新型评价模式的人文性。
有研究结果发现, 在新课教学部分,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主要表现在通过对其增加、删减、调整顺序和替换等方式来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例题、习题与一些铺垫性知识;删减的内容主要有教材上同类型的练习题与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讲授的内容 (有时是限于时间而删减内容) ;调整的主要是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替换的主要是教材上的例题。
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经预习或者学生在听课时阅读教材例题解答过程, 从而不认真听课和思考, 也可能担心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在小学数学评优课或公开课活动中, 执教者经常会更换教材中的例题, 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日常教学中也是如此) 。对此, 更换教材中例题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更换例题要考虑是否符合教材体系的要求。 (2) 更换例题要考虑是否具有原例题所没有的特殊功效。 (3) 更换例题不宜将教材上的前后内容置换。姚新付等分别从学生、编者、教者和新课程理念等角度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21页分数连乘应用题例题进行了四次调整, 以追求教学的艺术化, 求得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 为一线教师如何研究例题, 从而较好地进行例题教学提供了借鉴。
当然, 在小学数学例题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误区, 造成例题教学异化,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于正军认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时存在例题教学“习题化”的现象, 即强化对算法的掌握, 弱化对算理的追问, 忽视对算法意义的建构, 使学生只知道“算”, 不知道“理”, 只知道机械模仿, 不知道探索发现, 从而使计算教学趋于简单化和肤浅化, 抑制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技能的发展。另外, 有些教师对例题功能认识不足, 或者把它仅仅当做是概念、法则和公式教学的延续或补充, 从而照本宣科;或者把例题教学单纯当做是教师的解题示范与技巧输出, 而使学生机械模仿等等。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 很多教师会过分地强调对方法技巧的使用, 转化为比较容易的运算, 这样尽管也是为了习题教学, 但是并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在讲解例题的时候, 可以突出解题的方法, 但是我们并不能一直强调这样的解题方法, 要从重点分析, 把学生可能难理解和不好理解的部分, 较详细地讲解, 使学生容易接受, 在做练习题时, 也会得心应手。
综观上述,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在数学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此,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从例题文本研究的教材版本看, 大多都是对不同版本所进行的比较研究, 有的是不同国家的版本对比研究, 有的是国内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 (2) 从例题文本研究的数学内容主题看, 对于例题文本研究有的是关于一个或几个年级的内容, 有的是关于个别的内容主题, 如分数加减法。 (3) 从例题文本研究的维度看, 研究的维度很多, 如例题情境类型、语言类型、插图使用、波利亚解题模型阶段、启发方法、解题步骤, 解题方法、认知复杂性、完整性、开放性等等, 但没发现例题情境的城市化倾向、例题是否含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引导、例题间的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维度为本研究例题编写特点文本分析框架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4) 从研究方式看, 有的以定性为主, 有的以定量主。 (5) 例题的使用和教学研究为本研究进行例题编写特点的认同度研究提供了感性认识。然而, 已有例题研究却很薄弱, 远远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材建设尤其是例题编写的需要。
总而言之,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上的教学效率, 还可以较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尤其现在的新课程改革, 例题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更准确地理解知识。因此, 例题教学的作用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 在备课的时候更加注重例题教学的作用,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终达到学生的整体发展。
摘要: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但是, 例题讲解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 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 教师应使用例题进行教学, 从而有效地开展讲解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例题讲解,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徐金梅.小学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6) .
关键词:设计原则;评价路径;创新思路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把握
1.设计理念上要体现创新性原则
育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多个纬度多个层面。作业内容设计要合理,不能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搞题海战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教师设计作业时,一是要有启发性,二要从经典的老题中提炼精华,加以发展创造,再次还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创新。通过载体的创新变化,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价值情感上要体现自主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自主,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一是数学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在自主学习中要多关心学生,二是作业设计本身要具有合作探究的特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3.知识结构上要体现连贯性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注意知识结构的连贯性。一方面要注意已做作业和新做作业前后之间的联系;另一面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比较强,教师设计作业时要融入多个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网状的知识面。同时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注意知识的反复性和前瞻性。
4.基本技能上要体现实践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的内容上要贯彻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通过搜集数学信息资料、撰写数学日记、设计数学小报、开展数学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数学技能。
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路径选择
1.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促进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分层教学,根据个体差异、性格特点、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评语,指引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创新思路的开拓
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树立信心,改变缺点,完善自己,同时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谋求更多的老师表扬。其次教师在评价时既要主客观统一、多鼓励,多引导,致力于学生思路的拓宽,学习效果的提升。再次教师应引导师生情感交流的构建。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严重影响学生与老师的有效沟通,所以,教师需要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小学数学作业合理设计与科学评价,对培养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情感价值、基本理念和方式方法去着手。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对坊中心小学)
张树有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时代发展,价值取向更易,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也不断变革。在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下的传统教学评价从功能、内容、方式和评价主体上都显示出一元化的趋向。首先评价功能重甄别,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秀,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常。为此,评价就要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较低成绩。这样,评价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其次评价内容重知识,传统评价侧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这样往往导致重知识,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再次,评价方式重笔试,传统教育以选拔和升学为目的,依据为笔试所得的分数,缺少体现现代评价思想的新方法。另外,评价主体重教师,传统教学师道尊严,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掌握评价学生的“生杀大权”,导致了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传统教学评价把许多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因素都摈弃至视野之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精神。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被确立后,传统教学评价欲益显出弊端。教学评价的主旨必然从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关注,教学评价也必然要走出“一元化”的藩篱,迈进“多元化”的世界。它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决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评价不应成为“筛”,而应成为“泵”,所以评价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还具有反馈调节功能、积极导向功能,另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其一,展示激励功能。现代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所配合的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换个角度看,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其二,反思总结功能。现代评价更看重个体的参与。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将有可能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这将有助于养成个体建立反思与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其一生受益。其三,记录成长功能。现代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可以较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注重过程这一核心特点的具体体现。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数学评价关注人本身,与人的丰富性相适应,评价内容也应是丰富的,除了传统的一些评价内容外,还应注重以下内容:
1、多一把“过程之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结果有意义但学习过程本身就具有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取的远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可经历一个合作交流、自我反思、总结经验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特设了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过程。所以评价要到过程中去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如何?数学思考的过程又怎样等多方面内容。如在“测一测,你能将实心球投多远”?这一活动中,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上述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多一把“情感之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是否有好奇心,求知欲是否旺盛,有无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能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等等。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怀学生的精神家园,要善于通过引导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如,对数学兴趣极高,积极参与活动、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同学,即使成绩不是出色,也要高度表扬,对具有相反特性的同学,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一瞬间的“闪光点”,激发其情,如下面几句评语:“今天你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棒!”“你今天像个数学家一样很有探索精神”。
3、多一把“个性之尺”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品质。”现代教育要抛弃模式化的培养方式,不要求千人一面。首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改变以往那种从目标、标准到命题全部一刀切的僵硬面目,转而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如,设计的问题要求具有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这样就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其次,现代教育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倡有差异地发展,所以评定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90分与90分不同”,也就是即使学生所得同样的成绩,也要依照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习惯态度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评定。
4、多一把“实践之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实践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数学知识,或靠题海战术取得的熟能生巧的解题技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可以设计一些具现实意义的、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对同学喜爱吃的水果进行系计,设计安排一次茶话会”、“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园”等。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增进教学生机,促进学生发展。
1、优化“笔试之尺”
笔试仍然是评价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试评价应把学生引向:要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而不是机械做题,要开放思想而不是满足于一种思路,笔试评价需要改革试题的内容与形式,塑造生动活泼的真面目,使学生不再惧怕它“冰冷无味”的旧容颜。试题内容要具真实性、情境性。传统试卷中那种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验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而教育价值更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评定问题的设计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可考虑一些开放问题与综合问题,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可用文字式、图画式、表格式、操作式等。
2、融合“多种之尺”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除笔试之外,还可采取口试、课题活动,日常观察等等,下面着重介绍四种评定方式:
①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或称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的“故事”,是评价其发展水平、努力、反省和进步的理想方式,相对于纸笔测试和其它快照式评价而言,它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应用档案袋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儿童的重要信息。档案袋十分注意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参与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他人分享,档案袋评价提供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档案袋评定要注意三个问题:收集学生作品样本的代表性、评价标准的说明和档案袋的运用范围。例如,在对小学第二学段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学生可利用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②延迟评价。数学教学的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延迟作出评定的方式。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延迟评定”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延迟评定”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③合作评价。我们在重视学生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的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在评定中的小组合作方式。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臵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索,使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这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现代评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也成了合理的评定内容。这种评价方式称之为“合作式评定”。
④体态语评价。评定方式可以日常化、通俗化,如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或制止的表情,点头或摇头,都属于教育评价,我们提倡这种体态语评定,它使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有“润物细无声”之效。每种评价方式各具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如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习态度,从档案袋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合作活动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等等。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教学评价应使评价主体与客体从二元对立中摆脱出来,消解“评”与“被评”的矛盾,并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发展10-2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11-22
德育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关系10-29
益智课堂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07-08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法10-0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05-31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研究09-16
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浅探09-1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06-20
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与改革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