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激活组织活力(精选7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之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组织环境和技术环境带来了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作为直接联系人民联众的基层工会组织,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政治挑战,保障人民民主,保障民生,打造高素质人才,助推企业发展,必须迸发出新的活力。工会组织如何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其“大学校”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激活组织活力,是当前基层工会组织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创新 载体 打造 人才 活跃 基层
一、新时期工会组织担负的历史使命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者昌,用人者兴,育人者远”,员工素质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机制,为人才的成长搭建舞台。然而我们生活在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质富裕,却精神空虚,衣食丰足,却礼义欠缺,行动自由,却感觉闭塞,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或衰退,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基层工会组织是工会整个肌体的细胞,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在这种矛盾凸现,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特别是在鄙视劳动、热衷投机的世风之中,如何将工会组织这根助推企业发展的桩打进时代的激流;应如何在三基工程建设中创新工作载体,发挥其工会大学校作用;应如何激活工会基层组织活力,调
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领悟劳动对人的崇高价值和深远意义,让员工顿悟每一天孜孜不倦工作都是在践行最尊贵的“修行”,从而磨炼灵魂,提升思想境界,沉淀厚实人格,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并能好好珍惜上苍赐予给每个人的每一天和每一个瞬间,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这些都是工会组织在新时期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每一个工会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始终坚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研究探索工会组织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效果分析、评价和总结,走出一条与本企业特色相适应的工会工作之路。
二、工会基层组织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改制的力度很大,发展的步子很快,与之相比企业工会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显得滞
后,许多认识仍然固守传统模式,工作习惯于上级布置,如果上级不布置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缺乏创新与活力。二是工作方法滞后。对新时期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任务的变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与基层实际和职工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显得被动;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动,活动方式也是墨守成规,缺乏调查研究和把握宏观形势的能力。三是工作内容滞后。长期以来,企业工会的职能是“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能力都要全面铺开,导致职责交叉,战线过长,内容过多,职工希望干的工作没作好,不该做的又穷于应付。四是作用发挥滞后。当前职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会组织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保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权利。而在实践中,工会往往为职工做不了主,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有的工会根本没有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失去了职工群众的信赖。五是工会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仍然有流于形式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的现象,年复一年,工作成效不明显,业绩平平,个别工会还以人手少为由,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企业工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导致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束手无策,工作越来越难展开。
三、激活工会基层组织活力从培育人才开始
㈠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员工思想素质
新时期部分员工缺乏责任感,欠缺认真和激情,许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更是缺少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这关乎着企业的强盛和衰败,所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会组织要利用多种载体和媒介,如知识答卷、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组织员工学习“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和人生哲学。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再加以学习文化精神,引导员工比学习、乐分享。
㈡树立新型学习观,提高员工文化素质
学习是我们企业员工每个人成长的必要渠道。以“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为观念,工会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新理念。
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分享大课堂、读书角、虚拟图书馆、职工之家等阵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吸引员工广泛参加。定期组织员工、管理骨干、技术标兵等进行专项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素
质。激励员工自学,增强自我提升的自觉性。要合理利用薪酬制度,拉大岗位收入差距,驱动员工自学,提高自身素质;要设立奖励专项基金,对自学考证书、考职称、升学历等事项分层次予以奖励,及时加入岗级评定中,激励员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
㈢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员工技能素质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员工作业环境的一项基本职能,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平台,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工会组织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员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并将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纳入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规划和工作目标。激发员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和创造发明兴趣,不断提高他们技能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培养更多的知识性技能型员工。
㈣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员工心理素质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加剧,员工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有的人对工作缺乏热情,应付了事;有的人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员工的人际关系,不善于正确认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还有的人不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这类员工经常处在焦虑、孤独、自卑、怨恨,懒散、消极、厌倦甚至
愤世嫉俗作、厌倦人生等极度不良心态中。
对此,工会应该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激烈竞争,并做好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他们待人处事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机制,使他们遇到问题时敢说并有处说,及时找到温暖和力量,以尽快扭转心态,找到心理平衡,在人生和工作中重新充满燃烧般的热情,最终以平和、愉悦的心情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㈤加强自身建设,提供素质保障
工会组织要加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加大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各级工会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职工群众组织。要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为充分发挥工会服务员工的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四、如何激活工会基层组织工作活力的思考和建议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是公司各级工会组织的共同责任,工会领导机关要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克服“行政化”倾向,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协商解决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在“活”字上做文章,尊重和支持基层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和推广基层大胆探索和尝试的新鲜经验,加强示范引导,推动基层工会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全面提高公司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㈠提高干部素质是激活基层工会活力的基础
面对企业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
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
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工会干部要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
四、要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作为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才不致于出现偏差。
五、是要有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特别在工会领导机关,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因此,工会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
㈡维护合法权益是激活基层工会活力的切实保证
基层工会要根据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愿,依靠会员特别是工会积极分子开展基层工会工作,不断推进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长效机制。以《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是要规范基层工会工作,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和服务,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㈢增强领导重视是激活基层工会活力的关键因素
党委重视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关键。首先要求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党建工建一起抓,共同发展”,促进了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健康发展。只有党委的高度重视,工会战线的同志才能干有目标,干有劲头。从而形成 “党委领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㈣组织有益活动是激活基层工会活力的有效载体
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有效载体,也是工会工作虚工务实,软工硬作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
实现工会组织有为有位有效途径。
一是通过“建家”活动,把基层工会建设成温暖的职工之家。职工群众是这个“家”的主要成员,所以,要建设温暖的职工之家,就要开展以“建家兴企、建家育人、建家强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建家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激励了职工爱岗敬业、努力完成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劳动热情,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巩固和发展了企业工会的组织建设。
二是通过送温暖和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活动,大力推进 “民心工程”。各级工会通过送温暖和帮扶活动,把企业和工会的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困难职工当中,既对困难职工进行紧急救助,起到雪中送碳的作用,又加强了工会与员工的密切联系,真正起到了企业与员工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各种评优推先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以树立正气、弘扬精神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各级劳模的评选和推荐活动,在全企业形成学习劳模、爱护劳模、崇高劳模、争当劳模、赶超劳模的良好风尚,用劳模精神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各级工会贡献企业的一项很好举措。加强基层工会工作,激活基层工会活力,在提高基层工会工作中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通过各种工作途径,努力使工会工作做到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说实话、办实事,让职工群众满意;顾全大局,维护好国家和企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和国家富强,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带领职工群众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六、结束语:
工会是群众联系各级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建设的大局,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牢记群众的嘱托,努力发挥工会的职能优势,积极打造书香企业、人文企业,让工会成为广大员工的娘家,让公司成为广大职工实现个人成长、满足内心需求的精神家园。
七、参考文献:
【1】彼得·J.威尼士 改变人生的哲学讨论课:怎样思考才正确[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稻盛和夫.活法[M].日:东方出版社,2005。【3】黄凤祁.国学:乔布斯的哲学——成就智慧人生的9 堂课[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一、做法及效果
(一)立足岗位,区分不同生产形式,以车间为载体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
目前以车间为单位开展的建功立业劳动竞赛,自2010年开始在我站已持续三年,趋于稳定健康发展。车站工会与路局工会同步每季度开展车站岗位明星评比,以车间的劳动竞赛为基础,推荐劳动竞赛中的优中之优作为车站的岗位明星,把车站的岗位明星进行推敲后上报路局工会推荐为沈阳铁路局百日岗位明星。
(二)突出中心,结合实际活化劳动竞赛形式,保持竞赛持续活力
根据不同时期路局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活化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安康杯”竞赛活动、冬运立功竞赛活动;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开展“短平快”的多元化竞赛,如运转车间冬运夫妻共保合同竞赛;围绕冬运、暑运立功竞赛,保证劳动竞,赛常赛常新。评选春运十大风采人物、暑运十大风采和年度的感动车站十大风采人物,使劳动竞赛延伸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各项活动之中,保持竞赛持续活力。
(三)选树典型,注重培养宣传引领,感召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车站工会注重在生产一线选树典型,强化日常培养宣传和引领作用。对典型好的的作法,感人事迹强感召、大力度的宣传旨在为职工树立学习的榜样,让职工在工作中学习有方向,赶有奋斗的目标,这是沈阳站工会建功立业劳动竞赛要达到的终极品牌效益。劳动竞赛打造出了“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客运车间创建了“轮椅哥”爱心服务团队等局级特色品牌、售票车间培养除了多名“全路服务明星”、“营销标兵”。优秀的先进典型感召着身边的普通职工,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榜样、在生活中有目标,引领着职工的正能量。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对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车站安全稳定、效益提高和服务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二、当前开展劳动竞赛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劳动竞赛的难点是传统模式面临全面走向市场的挑战
随着铁路公司化改制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劳动竞赛模式面临挑战。国有的计划经济模式要向以市场的经营形式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要向创新为主体的生产转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劳动竞赛引向深入,必然成为工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一课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二)内容和范围局限于生产环节,没有实现从体力型竞赛向智能型竞赛的转变
现有竞赛形式和内容仅限于结合本单位和班组生产任务的实际,有自己的特色,可行性,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没有从体力型、生产型向智力开发和创新型上转变。要体现不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的目的,不但要组织职工保证安全生产,还应适时开展引导职工在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技能上开展竞赛活动,达到人人参与、个个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劳动竞赛没有同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劳动竞赛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激励。通过这种激励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职工潜质,创造更大的生产价值。车站认识到了这种精神层面的意义但是缺少系统的升华。如果能把劳动竞赛所产生的精神价值营造出文化氛围并融入到车站安全、经营及服务的企业文化中来,这种完美的结合将使车站劳动竞赛和车站文化建设碰撞出火花。
三、建立科学劳动竞赛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强5化教育,引领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加竞赛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必然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必然冲击每个职工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劳动竞赛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教育职工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旧的经营理念,要从头脑根除铁老大思想,要牢固树立企业的兴衰与我息息相关的新思想,新思维。工会组织更要适宜市场经济的要求,研究掌握市场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加劳动竞赛。
(二)强化创新,持续为劳动竞赛注入新的活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既要在方式上创新也要在内容上创新。传统的劳动竞赛往往注重安全生产任务、搞突出重指标,职工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类竞赛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职工主观能动性的高度发挥。要把劳动竞赛逐步从体力型、生产型向智力开发和创新型上转变。让职工在劳动竞赛中挖掘创造企业最大效益的浅能,发挥职工的创造力,寻找车站劳动生产与提升职工素质有机结合的最佳点,提高劳动竞赛的含金量,使劳动竞赛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强化激励,建立有效的劳动竞赛激励机制
传统的奖励办法已不完全适应职工的需求,要实现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激励方式,使竞赛优胜者既有政治上的荣誉,又有物质上的实惠。一是名誉奖励。职工在单位往往追求的是“求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有时这种需求的满足甚至比金钱和物质的激励更加深入人心,以劳模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岗位冠名”、“成果冠名”让职工的名字永远留在车站,供后人借鉴和学习。二是政策激励。对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职工实行优先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劳模等政策,对职工的政策性激励。更好地、更长久地保护和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强化融入,把竞技文化延伸到企业文化中去
一度以来,“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传来传去。最终问题是哪里来哪里去”,曾困扰着政府和老百姓。去年以来,**县**镇 “一线工作法”推行以来,通过创新举措,落实便民措施,破解难题,机关效能焕发生机。如今,政府对老百姓的事更“上心”,干部跟群众更“贴心”,老百姓办事更“称心”。
为切实抓好效能政府建设,该镇强化工作目标任务管理,锻炼干部,提升效能,把工作成效考核棒、说话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说了算,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性明显提高。两年来,该镇通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镇、村(社区)班子,提高了镇、村发展能力。全力落实了各项重点工作责任制度,让干部走基层,到一线,怀揣一本民情簿,带着一份真感情,走村串户,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谈群众生活,问群众疾苦,探致富路径,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分担一份困扰,解决一道难题。
在群众实践中,在一线工作中,干部干事创业范围浓了,勇争一流激情高了,干劲足了,作风实了,群众心平气顺,干部聚力给力。今年以来,广大干部围绕***重点工程建设,采取“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加班加点,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生活一起,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全方位、网格化深入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和帮扶工作,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争取了群众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作风转变,带来机关效能全面提升。如今,在***政府机关
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自始至终都是忙碌的状态,从领导到一般干部,从机关到站所,从城区到农村,一切都在围绕城关发展目标和全县发展大局努力着、工作着,不等不靠,不讲条件,忧患意识、赶超意识、竞争意识写在每个干部脸上,行动落在每一份工作中。在重点工程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上,合理协调,主动应对促和谐;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积极协调,全程服务促建设;在重大问题面前,审时度势,驾驭问题不凌乱;在发展思路上,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有成效。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激活组织》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激活组织》读后感1陈春花教授阐述了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如何应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结合了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先进企业案例,从理论延伸到实践,给我们讲了绘声绘色的“一堂课”。
每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面向未来,提前布局,寻找变化以及未来的机会,发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这就要求企业有增长型思维和管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些不确定性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
书中提到组织需要驾驭不确定性,而组织成员拥有持续创造力是根本解决之道。组织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化,来应对或转化不确定性的风险。个体作为组织的基础,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融合就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依附组织的个体来说,只有不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和组织一起成长。
如何激活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正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书中有一半的内容都是实践的精华,作者指导我们从七个方面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结构、文化、激励、工作习惯、绩效检验、价值共同体以及领导者角色。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对其中“结构”变革方面有以下三点感悟。
第一、消除结构障碍的方式
陈教授提到激活组织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内部平衡,我们一直学习到的公司组织结构有职能、矩阵制、事业部制等,但这些都是按职能划分不同部门组成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形式,这会造成重复管理成本高、职能部门员参与业务程度低,如此公司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缺乏协同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未来的组织,是有组织无结构的。”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工作就是以任务团队结构取代层次结构,按照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按照只能进行组织,从而形成以工作小组、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对客户需求情况的反应速度,适应变革的持续性。作者举了韩都衣舍的案例,该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不再是层级结构,而是小组结构,让每一个小组从设计开始,可全程对最终价值负责,让组织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重组组织要素。这种划分小单元、责权利统一的方式,更有利于激活每个团队的战斗力。
集团公司采取的也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职能部门在每年做预算的时候,就体现了工作重复的问题,子分公司需要给人力资源、经济运行部、财务部、研发中心分别提供各口径的预算,数据既有交叉重复,报送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存在矛盾。因此,这项工作应该由一个小业务单元完成,可每年从各部门选取一名员工,组成预算管理小组,只下发一套统一的表格。子分公司先填报表格中业务口径预算,预算小组成员审核完毕后,通知子分公司可以开始填制财务预算,整体编制完成后,预算项目小组最终审核汇总,如此,这套表格涵盖业务口径和财务口径预算,便于后期跟踪分析。
第二、请划分小单元的功能
稻盛和夫创造的“阿米巴经营”的经营原则是“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为了在公司实践这一原则,就要把组织划分成小的单元,一方面,小单元成员直接接触市场,对顾客的需求可以从各方面进行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小组成员共享利益,就从控制成本转向主动协同提高效率。
划分小单元可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并培养出具有经营意识的人才,各个小单元的领导会树立起“自己也是一名经营者”的意识,进而萌生出作为经营者的责任感,尽可能地努力提升业绩。同时,小单元的成员更容易清晰的知悉该团队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并且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利益,那么自然能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举了“打造小碧桂园”的成功案例,碧桂园按照区域划分成10个“小碧桂园”,每个区域的总裁都明晰旗下每个项目的.状况,一个地区负责人说,“这就像碧桂园给了我一个最完美的创业平台”。这也是碧桂园成倍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集团公司正在组建混装部,这一举措就类似于将公司一项业务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小单元,如果权责利分明,团队目标清晰,那一定是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公司旗下三家爆破公司,也适用于按不同地区整合成小单元,按地区划分便于项目跟踪和设备管理,读书笔记同一地区项目团队之间相互帮扶,共同达成这一地区利润最大化。整合的过程涉及股权的变更、人员的调配、资产的划分等诸多复杂的问题。但混装替代包装已成必然的趋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打破内部平衡,让组织更具柔性是必要的选择。
第三、小单元更利于打造团队文化
首先,小单元更容易打造轮岗的机制,给予员工最大化的获取新机会的可能,不允许固化员工的角色和岗位,更有利于每个员工的成长,同时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同力,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打造团队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双向沟通,一方面让公司信息透明化,另一方面允许员工自主表达。设法让小单元信息处于全透明的状态中,利于公共平台发布团队的各项信息和工作成果。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提高每个员工参与度,提高业绩与每个人相关的时候,员工就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也就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如此便能购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的氛围,营造平等、理解、信任的组织文化氛围,保证成员在组织中的长期发展观,促进成员和组织共同成长。
最后,给予员工组织的支持感,让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并且能够对他们工作努力成果进行回报,不管是工资增加还是发展机会等重要资源,员工就会增加义务感,并且按照互惠原则,通过增加角色内和角色外的绩效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集团公司也是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班组培训,短短三天收获颇丰。每一个团队都是小单元,组员为了团队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陈教授的书中开篇和结尾都提到的一句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这是一本前沿的管理类读物,信息量巨大,初读此书写下这篇读后感,我会再读第二遍,一定会写出不同的感想。
《激活组织》读后感2本书一共五个章节,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依赖于组织成员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激活个体成为组织管理新范式的核心”,其核心是组织转换自已的管理功能,从管控转向赋能,陈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效率来源于协同而非分工
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强调分工带来效率,所以陈教授的效率来源于协同而非分工这一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整个管理理论的巨大的挑战。作者通过共生逻辑阐述了这一观点,而且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等都是互相依存的,否则将越来越验证以存活。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是今天企业应对变化的基本选择,而创新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构建共生逻辑,以达成价值共生,共同生长。
第二、激励价值创造而非绩效考核
我们的工作习惯就是,你指引什么就做什么,你考核什么就做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习惯。而如果你很严的绩效考核就会带来很大的绩效,但可能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掉。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很大的组织改变,这个改变就是,从考核绩效转向激励价值创造,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改变。
第三、新文化
价值观是否能够产生绩效,不仅取决于价值观本身,更取决于价值观的管理。华为总裁任正非提醒华为管理者“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出决策”,他创造性地设计了“轮值CEO”带领这家已经站在行业高端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组织转型。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啊啊米勒预言:“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家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联想到集团公司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有很多工作和书中的内容是贯通的。通过控股新疆玉象胡杨公司、沙雅丰合能源公司,是构建共生逻辑的创新商业模式,将供应商变成合作伙伴,是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最佳选择。集团公司决定成立基质混装站的战略决策,在硝酸铵生产线旁建立基质混装站,减少了硝酸铵的配送,形成了地面制备站集中生产乳化基质,配送车远程物流配送,装药车现场敏化、混合、装药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形成“一站多点”的服务体系,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了区域辐射面积,并便于现场作业点的灵活拓展,非常具有战略眼光。集团公司周一视频会议主持人每月由一位高管轮流主持,我想究其原因,也是希望每一位高管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从管控转向赋能的一种具体做法。
本书的第五章,是陈教授用最多的篇幅来阐述的,因为这是激活组织的7项具体工作内容,从组织的结构、文化、激励、工作习惯、绩效、价值共同体和领导者角色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第一项工作:打破内部平衡
传统组织结构的弊端:一是严格的层级制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部门之间难以协作;三是知识型员工自主行动自由与自我价值实现受到限制;四是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组织结构的弊端在生产保卫部还是比较突出的,本部门工作往往沟通比较顺畅,一旦牵扯到其他部门,往往就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文章中所讲的突出平等、速度与效率,以任务团队结构取代层次结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通过互联网模式消费的销售公司比较适用,我们生产保卫部如何借鉴仍需要思考。
第二项工作:基于契约的信任
华为强调责任而非感恩,保证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单纯的、基于责任的平等交互关系。从根本上管理员工的期望,可能采取的做法有以下五种:第一,尽可能地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关系是正确而合适的,即把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第二,让员工感受到责任承诺与组织对个体的承诺是明确而可靠的;第三,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适当的交流,在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时,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第四,确保人们因为好的绩效而得到承认;第五,确保人们因为努力而得到承认。我认为如果我们努力做到上面的五条,员工会感受组织公平,努力后得到肯定,会提升职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党的组织生活对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目前组织生活的整体成效来看,虽然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工作任务和党员特点的变化,组织生活也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组织生活形式还比较单调,其内容、参与度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归根结底,就是组织生活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组织生活在继承发扬传统形式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要注重实效、富有生气、丰富多彩,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的,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
近年来,化工事业部党委以“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为着力点和有效抓手,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一、基本经验和做法
1、角色创新
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的“主角”,一般党员是“观众”,因此,全体党员要自觉地增加民主意识,切实转变“一言堂”的组织生活形式,从“角色”转换中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让每个党员都有机会当一回“支部书记”,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与此同时,学习的内容则必须由党委或支部统一安排。采用以上形式有四大优点:
(1)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以往过组织生活,党员是受教育者;现在,轮流主持组织生活,轮到的党员成了教育者,即每位党员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而不是配角。他们对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组织发言、通知考勤、归纳小结等,即对组织生活的全过程,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从而大大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增强了党员的参与意识。党员要主持好组织生活,自己得先学习一步,学深一点,只有理解得透彻,才可能提炼出学习要点,概括出学习内容,引导大家学习。
(3)增强了党员的竞争意识。党员轮流主持支部的组织生活,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持人的水平,风格不一样,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也会不一样。这无形中造成了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促使组织生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跃,效果也更好。(4)增强了党员的合作意识。党员备课前,他们要主动与支委成员商量,提出本次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活动方式、方法和实施时间、地点。这就为党员与支部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2、形式创新
组织生活安排,讲求实效,倡导长话短说。组织生活改变过去那种只在会议室中进行的情况,尝试转变到另一空间。如学习参观陈云故居;组织一次围绕企业生产的义务劳动;走出去与其他部门开展共建文明活动等。通过支部共建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从中可以挖掘一些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典型事例进行公开交流和传播,形成资源共享。这种方法可以在某个支部进行试点,如罐区车间可同炼油事业部的“小凉山”储罐区进行共建结对,开展支部工作的交流活动或工作上的相互参观学习。这样可能来得更有意义。
事业部党委委员给基层支部上党课是组织生活的另一种有效形式。由于所处的层面不同,一方面党委班子成员可以给基层党员提供有关企业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更多信息,从而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也可以及时通过党委班子成员向上级传递,及时获得上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加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此外,可以组织党员听一些讲座,或请一些专家来为大家作学习辅导。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3、手段创新
信息发展日臻月异,已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平时通过网络等其他现代媒体获得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如果长期只是在组织生活上选几篇著作读一读,找几份文件资料念一念,只会挫伤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可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收看电视现场直播或教育录像资料片,观看后写出心得体会,在下一次的学习讨论会上交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促使党员认识、收看、思考。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生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科室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事业部的党建网络,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让科室党员上网学习党章党史等知识,并通过网络BBS等手段,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网络成为支部组织生活的新平台。
在组织生活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还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实践经验表明,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切合党员实际的活动载体,才能避免形式主义。
二、组织生活创新的作用
1、组织生活创新对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在我们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党员是工人党员、基层党员,他们党性强、业务技术过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党员是企业的生力军,是企业员工的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员工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角色的创新,不仅给党员教育、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拓宽了党员干部的思路、及时转变了党员的观念,也增强了党员作为群众表率的能力。
(1)素质决定观念、观念提升素质。常言道:思想决定路子,观念决定步子。打不开转变观念的门就上不了走向市场的路。组织生活是一个部门政治思想工作的载体,确保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就必须从提升党员的素质抓起,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彻底剔除“等、靠、懒、守”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建立党员的企业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引导职工正确地审视社会、审视自我,让全体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乐观的态度、不屈的斗志去迎接挑战。
(2)素质就是效益、效益是企业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职工的素质是企业最大的、永不枯竭的资本。党员作为职工中的骨干、排头兵,其素质的提升,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强有力的推动力。它表现为高质量的管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服务。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企业走向高速高效、与世界接轨的阶梯,优质的服务是赢得市场的武器。通过组织生活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素质和个体竞争能力,时刻提醒党员牢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组织生活创新对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作用
支部的各项工作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组织生活健全与否、丰富与否,对党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组织生活是党员学习、交流的重要环节,把传统的组织生活提升为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这是推进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因素。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它对于一个组织的维系和凝聚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党员和群众有着很好的约束、规范和引导功能,执行得好,就会创造出公开、公正、透明、平等、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机制。支部通过组织生活创新,能更有效地吸引广大党员参与其中,通过思想交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从而使广大党员更紧密团结在支部周围,形成合力,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3、组织生活创新对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作用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中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学习机制、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长效的党员管理机制、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和长效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要求。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这也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强调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而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从机制和制度上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期实践中。
组织生活作为党内一种形成制度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让我们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重大会议精神,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适时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为党员先进性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从而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长效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生活,让党员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对重大经营决策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的党务公开,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也成为实现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4、组织生活创新对党建工作的作用
党建工作的成果要通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程度来体现。而这三个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来实现的。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党建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章规定的一项制度,是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组织措施。每个党员都必须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党性观念,努力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关键词】平易近“生”;以情促学;用声润情;以趣激情
我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中高等教育,都离不开情感教育的合理渗透,以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品德高尚的人才。随着我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力推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也出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操,为塑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笔者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以全新的视角参与教学研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渗透情感教育,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平易近“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求知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敏感而不稳定,情感丰富但自制力较差。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假如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平易近“生”的教学态度,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课堂效率事倍功半。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由于家庭背景、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个性的差异,许多学生渴望自己获得成功,但最惧怕失败后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嗤之以鼻,这种渴望别人理解的欲望和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使教师在教学态度上稍不留意就会给学生的情感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扭转教师担当主角的局面,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美妙境界;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们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利避免这些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总之,我们绝对不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优劣来倾斜关爱的天平,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之下成为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的新人。
二、以情促学,提高学生的坚强意志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教师的正确指导外,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是关键,但是,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或者没有用“心”去参与师生互动,那提高课堂效率是海市蜃楼的幻想了。因此,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为顺利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奠定基础。譬如,我在执教苏教版九年级第三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就驾驭多媒体播放了真实的电影剪辑《千手观音》作为新课导入,并指出这些聋哑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平时通过声音的振动来感受所不能听到的音乐,并用肢体语言表达予以表达。不少学生为之情不自禁的流出了激动的泪花。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悟出了真谛: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人生难免有挫折,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只有以千手观音中的那些聋哑演员为榜样,学习她们的坚强意志和执著信念,才能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如此的教学过程,把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喜人。
三、用声润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正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声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执教生涯的主要手段,它以丰富多彩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仔细吃透教材,反复体味教材字里行间的深刻涵义,以便在上课时用三寸不烂之舌进行情感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以声绘情,以情伴声,才能使教学语言形神兼备,声情并茂,达到极佳的情感教育之目的。譬如,我在执教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秤”》一课时,面对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严厉惩罚恶势力的正义典范,我就满怀豪情之语加以褒扬与歌颂,学生的情感产生涟漪: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刻,才能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为民服务的甘泉,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我列举了目前社会上金钱至上、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并用低沉的语调予以抨击,学生也自然产生嫉恶如仇的情感。
四、以趣激情,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正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初中思想品德既没有语文教学中诸如诗歌、散文那样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但是,假如我们适度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氛围,那就顺利的进行由景入情化教育。譬如,我在执教《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时,就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少年犯》的片段,并用课件展示了许多青少年由于迷恋游戏导致身陷囹圄的悲剧,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盲目从众心理的危害性,只有坚决杜绝不良嗜好,不迷恋网络,才能健康成长。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我们应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诸如我在执教《人贵诚信》一课时,就讲述了一个故事:当年南京冠生园为了获取暴利,竟然用过期变质原材料做成月饼来坑害广大消费者,后来东窗事发,企业破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做一个诚信的人意义更加明朗,他们纷纷表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将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教无定法,关键有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但愿大家坚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探寻更佳的教学途径,让情感教学之花越来越艳丽。
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鲜活生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鼓励和首肯,它应贯穿于整个地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重视评价的过程机制,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地理教学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生命对生命、心灵对心灵、尊重对尊重的积极意义的理解和诠释行为。这种积极的评价应该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观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并且要作好相应的真实课堂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例如,在教师讲授完世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后,学生就会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既然世界上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那为什么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一些陆地东岸还有它们的“身影”?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掌声鼓励以下,好吗?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会意地向提出问题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同时向她伸出大拇指。)
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看一看这些地区都分布在哪里?
(有学生在翻书,有学生在看地图,有学生在张望,有学生在苦思冥想„„)
(教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查看地图。)(教室里有学生在讨论的声音。)
(约1分钟)师:好。请有发现“新大陆”的同学发表意见,好吗?——
生: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印度群岛东部。生: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师:很好。还有吗?(教师友好地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大家。)生: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生: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师:很好。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查看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等,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同时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看书、看图及思考。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及时指导学生看图。)
生:从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这四个地区的陆地东岸附近均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
生: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都是盛行信风地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对这些地区而言,都从暖流上掠过,给陆地带来大量而丰富的水汽。(教室里响起同学们的掌声。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喜色,洋洋得意。)
生:从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
师:说得好!(教师面露喜色,对这位同学树起大拇指。)请继续说——
生: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沿岸地区的暖流经过,加上信风带来的丰富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生:可是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而这些地区的降水类型却是地形雨,不对呀!
师:这位同学反问得非常有道理。掌声支持一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同学能够“帮助”刚才这位同学吗?
生: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而上述四个地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并且在回归线经过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盛行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温度高;并且因为盛行地形雨的缘故,降水丰沛,从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上看,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达到2000mm左右,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因此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位同学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脸都涨红了。)
(该同学谈完自己的看法,看着老师。其他学生也把目光转向教师。)站在学生们中间,看着眼前的前景,教师也显得有些激动,他把自己的右手平摊着指向该学生,高兴地大声说:您说得非常正确,非常正确!(并且同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养成随时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观察客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同时本节课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交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在本节教学知识点的学习交流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适时地或鼓励性的语言、或尊重的手势等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观察和记载,既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良性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尝试多维过程评价机理,使课堂教学评价充满生机活力,张扬人性美丽。
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人心,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将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我们应该主动、坚定、积极地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老师的客观、积极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等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双向多维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等课堂有机评价实践。例如:平时在探究性社区实践活动过程中,常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等自主组阁的形式“联动”学习,因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我就会在学生的课堂自练本上印上智慧星,并作为期末考的考核依据。如果学生的智慧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必将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价值。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高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地理问题,学生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正在不断提高„„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 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地理教学充满生机,用积极意义的“评价”点击莘莘学子们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地理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中学地理课堂评价的永久理想追寻。
三、开放式评价是开放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起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命本真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张。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后,有同学紧跟着就抛出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位置相同,可它们那里却形成了热带沙漠,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为什么?
同学们对这位同学冷不丁提出的问题似乎深有同感,大家都立刻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是啊,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着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答案就在其中哦。
(于是,学生们边看地图边讨论。)
生:两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撒哈拉位于非洲大陆的西侧,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生:暖流的影响。
生:亚欧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湿润。
生:非洲西北沿海地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减温降湿,气候干燥。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请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原因?(教师心中窃喜!)
生:有。我知道了。从右边的气压带风带图中,可以看到,非洲大陆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师:对,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掌声鼓励!(教室里响起久违的掌声。)请继续。(教师用鼓励的眼光扫视着大家。)
生:风,风向,对,风的影响。北半球的回归线附近,在非洲大陆西北海岸地区是离陆风,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师:好!又有学生发现了“新大陆”!请再观察。生:亚洲东南地区盛行东北信风,并且风从日本暖流上经过,把湿润的水汽带到了陆地,增加了水汽含量。
师:好!掌声响起来—— „„
这种“意外”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学生智慧理性的思考,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师生教学思想的“共鸣”,是地理课堂师生教与学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性凸显。我们呼唤这种“意外”多多呈现。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力才有活力。叶楠说得好: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教师充分利用互动生成的学习材料,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使“随机生成”的评价、激励生成新教学行为的创意点,它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观的真实意义的体现。
课堂教学原生态的生成性随机评价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需要“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以教师特殊的职业眼光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灵动的、鲜活的、智慧的亮点,地理课堂上就能生成更多的精彩。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是都能随机的,但由于教师的多元化弹性设计已为这些“意外”的发生留下了时空,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教师随机机智评价的理念和策略,就能做到不让精彩悄悄地溜走。因此,笔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师,没有您精心的动态激励和真情评价,就没有课堂教学精彩的生成。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对学生积极获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张扬青春个性行为评价标准的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社区实践活动表现等),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积极生命意义成长的健康档案。
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评价需要关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上,师生的平等互动与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有益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情景。师生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磁场的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积极的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的精神信仰的承领。例如,教师在讲授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册P79中的自然资源概念时,书本上的图4-1-1附有五幅图片,内容包括“棉花、清洁汽油、原始森林、山上的岩石和闪电”,师生之间就此内容展开一对话:
师:根据刚才的讲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五幅图片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生:原始森林、山上的石头是自然资源。生:棉花、清洁汽油不是自然资源,因为它们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是人类种植或按照人类的意愿而进行的能源转换形式。
生:闪电是自然资源,因为它是自然界的。
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闪电不是,虽然它来自于自然界,但它现在还不能给我们提供福利,还不能够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生:也许未来可以的。因为我们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天终究会把它变成自然资源的。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好。判断某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都要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它必须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其
二、它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即用于我们的生产或生活。比方说闪电,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去利用它,但是现在暂时还没有做到,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学生中的错误的想法或说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在课堂上,通过真心的“听”,我被学生纵横驰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思想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同时在真正的“倾听”中,使自己领悟到“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一些教学观念和理性上的见解,无形中在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充实和提升。
【持续激活组织活力】推荐阅读:
全面激活发展潜力07-06
转变观念激活课堂09-07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12-02
领会新课程标准激活美术课堂11-10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6-27
如何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07-23
运用远教资源,激活数学课堂09-10
激活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09-17
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与培养策略06-06
浅析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论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