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切的需求和主动的兴趣。

一、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扬主体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意识,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动机是一种内驱力,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自主学习需要的一种内在激励力量。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觉自主学习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磨练自主学习意志。如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事迹,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依赖、畏难心理,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给予“你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起“说我行,我就行”的自主学习勇气和自信。

二、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方沃土。

1、教学中努力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应具有生命意识,视学生为有潜能的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人文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三不”,即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长辈。从儿童的心理需要出发,采用四个“激励法”,即设置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百花齐放、开放宽容、情理交融的课堂教学景观。

2、教学中有意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可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桥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诸如:问题情境、矛盾情境、图像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儿歌情境、悬念情境、探索情境等等。

三、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好比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主学习能力水涨船高。小

学基础教育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的渗透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途径主要有:

1、让学生会“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舞台”。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①预读。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发现知识的可疑点,注上适当的记号。为避免预读放任自流,执教者可提供导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想提出的问题记下来,以便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②精读。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点拨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瞻前顾后,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深入思考,窥探书中的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③串读。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要求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线组成知识网,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让学生会“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之力。”(洛克语)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③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④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让学生善“问”——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导谬、串联、排谬、反问、比较、转化、递进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心理障碍,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4、让学生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

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角色也发生转换,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应倾听些什么?换言之,该启发学生说些什么?启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时应做到二个保证:①为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保证;②为训练学生会“说”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三个注意:①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语言进行严格的规范;②要注意训练学生表达算理概念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可以让他们想想再说,先想后说;③要注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叙述,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能力,研究

一、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近年我国的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现状,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我国历年坚持的教育存在的弊端:学生为提高成绩、为升学和就业而匆忙应付,把学习作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缺乏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一旦升学和就业的目的达到了,这个工具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主探究能力是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有了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如,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强调教学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任务,这也是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基。同时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改变能耗大收益小的语文教学现状。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得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曾担任两班的班主任,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时间到各地讲学,但是他的教学任务能够照常完成,他只是做一些测试和弥补工作,而学生的语文成绩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既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三、培养探究能力方法

探究能力的形成有三个要素: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方法即会质疑解疑、形成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者最强大的动力,学生对有兴趣的活动可以废寝忘食而不知疲倦,对索然无味的活动既是不会产生参与的热情,也不会坚持下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学习的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如教师的表扬、鼓励等,内在动机是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时应注意从两方面入手,既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赞扬与认可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本能需要。”因此对与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各种积极尝试,那怕是极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与肯定。二是多向学生介绍科学家、艺术家自主探究进行科技创新和艺术创新的事迹,因为小学生有成才的愿望,也有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所以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榜样示范,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三是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发现新知识,学到新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快乐,因此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兴趣逐渐的转移到对新知识的探究方面,只有这种乐趣才是持久的,影响深远的,即使没有老师肯定,学生也能体验到探求新知的成功与快乐。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和解疑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一是学生的年龄因素,年龄较低、自控能力差、学习能力也差,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低、思维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中,但模仿能力又很强。根据这两个特点,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重视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质疑,小学生往往对生活知识容易提出问题,而对写作手法等还不会质疑,教学应该一方面肯定学生的质疑,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对写作和表达、语言运用等进行质疑,使他们的学习和质疑更加深入。解疑方面教师要多作示范,多作引导,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解疑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在小学习低年级的生字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学查字典,在较高年级,引导学生写作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近观察和体验的对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并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师生共同写作,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引导中学会解决问题。

3、创设探究式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平台,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课文、研究课文、质疑课文、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教学方法上注意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比如在教《草船借箭》时,老师指导学生圈点勾划,划出诸葛亮的语言,然后分析语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特点。其中国有一处“笑着说”,这个“笑”字是怎样的笑,这样分析抓住了关键,便于深入人物内心,通过探究这个问题,使学生理解了诸葛亮的智慧是多么高人一筹。

4、通过课外探究式学习,巩固探究能力

语文学习的范围是无止境的,它和生活的范围同样大小,因此学生学语文的更多机会在课外学习中,对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听说等语言运用都是课外语文学习,如果学生形成了语文探究能力,语文学习的机会就无处不在,所以教师要树立大语文学习的观念,指导学生处处思考语言的运用,学生看电视、读书、看报、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等都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笔者指导的一位学生在看电视动画片《西游记·恶僧盗袈裟》一节中,老和尚说“这是五百年道行(hɑng)的袈裟。”第二天这位同学就提出“道行(hɑng)这个字音读错了,”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查字典明确了这里应读“héng”,老师肯定了学生的成功探究以后,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强了。象这样的语文学习的机会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习机会就会大量增加,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5、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习惯是反复强化以后形成的自觉的行为模式,任何行为只有形成习惯时,才能真正长期发挥作用。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只有形成习惯以后才能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培养习惯的方法一是引导小学生参与并掌握探究的方法,二是通过反复强化,使探究方法和探究意识形成自觉行为,反复强化的措施既要多鼓励,又要多运用、多检查督促。

参考文献

[1]柳菊兴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魏薇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法》齐鲁书社2010年1月。

[3]吴效锋:《新课程高效率教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自主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内自主阅读,二是课外的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阅读行为。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不但能够丰富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也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语文老师应尽力激发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老师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读书时不愿深究,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等。

①教师的讲解多于引导,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自主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②教师没有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当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往往懒于思考,更懒于表达,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自主阅读。

③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兴趣不高,现阶段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课文较长,每当准备教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课文不熟悉,可见他们课前自主阅读课文的兴趣不高。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策略研究

2.1学习兴趣的培养

2.1.1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2.1.2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2.2.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2.2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2.2.3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内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2.3重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2.3.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学生如果掌握了阅读技巧,就能读通其它课文,并能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读懂词句,以“美丽”为线索把握中心内容,着重体会文章写“小兴安岭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并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画下来。然后老师通过诱导、点拨让学生明确这种学习方法,理出思考问题的路子。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其它有关的课文分析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收到“学一篇明一类”的效果。

2.3.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步骤

阅读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情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中体验并掌握阅读的几个步骤——“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如《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学生边读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 结束语

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人,教师是阅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各项有利于阅读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提高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感悟更多的语言精粹和懂得更深的人生哲理,从而达到教师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的提高,学生阅读范围的广泛和理解能力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单云萍.用阅读推进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1,(16).

[2]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0,(12).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4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中主要的活动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密切相关的。新课改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因此,要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用、自主探讨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变传统观念,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目前,有的老师仍保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学习内容“灌”给学生,典型的“我要你学”“我教你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思想,磨灭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小学生的灵性。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因此,语文老师要从思想上改变教学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富有“人性化”气息的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低年级小学生心理脆弱,教师更应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小学生上课的心理压力,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2、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可以在讲授完课本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把课文编成课本剧,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展

现自我。

3、在上课时,通过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讲授课文《春天来了》时,可通过对春天的讲解引导学生,鼓励小学生自由畅说,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学生的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比如,在讲授《田忌赛马》时,可使用不同样子的器具代替赛马,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换马,了解田忌换马的顺序并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探索者、求知者,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学”为“导学”。比如,在学习课文《要下雨了》时,要分步骤、多环节的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说出在下雨的时候,燕子、蚂蚁都有怎样的特征,然后让学生们自由起来: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也可以通过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回答„„但不是漫无边际的乱说,这关键就在于老师的“引导”,看老师怎么把握这个“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把学生思维往“要下雨时动物的特征”引导,紧紧围绕主题,课文的难点和重点也就迎刃而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学”,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对课文中的“空白”部分创造性的补充,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教会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自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不可对课文逐字逐句的机械性的讲解,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学,可通过重点讲授阅读评注的方法,让学生边读书边圈划评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学习,从而更高的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比如说,指导学生边阅读边用笔画出重要词句,通过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并自己在旁边加上评注,评评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为什么要用,用了有什么好处。比如,在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春景时,可指导学生标注出描写春天特征的词句,通过通读课文,思考这些词句都写了什

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象的,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春天是怎样的美丽。然后,让学生按照此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景、秋景、冬景,欣赏小兴安岭的四季是怎样的美丽动人。

五、科学的激励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开展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科学的激励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自主性教案,教师应该对语文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始终自主参与到教学学习中,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画风》时,可以提出谜语让学生猜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发挥合理的想象参与画风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在课堂上自由讨论。通过对学生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自主的进行语文的学习。

3、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习惯和年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编制儿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主中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在学“炮”字时,把生字“泡、跑、袍”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些易混淆的字进行充分的观察,说说它们的差别,然后和学生一起编制儿歌记忆这些生字:“有火我点炮,有水我吹泡,有脚我能跑,有衣我穿袍。”随着儿歌的传唱,小学生很快掌握并学会了这几个字,而且,这样的活动容易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六、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因为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许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难度,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学也要因人而异,不能在学习方法过度强迫学生,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选择合适的难度进行学习。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前,从易到难列出

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完成。当然,要有一个“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学习教学内容。

3、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不同的学生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内容是不清楚的。不同的学生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当然,有的问题是表面的,有的是有广度和深度的,教师要加以组织和疏通,逐个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习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转变观念,让学生学会发现和创新,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喜欢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扬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9(1).

[2]孙德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08(3).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5

主学习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要实施自主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在五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主动学习;分层作业,自主选择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我要学”、“我要知道”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在“为什么”的中去探索。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学心理、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最终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亲自实践,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味自己劳动成果所带给的快乐。

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点滴发现,不断激励学生自学。

2.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口语交际氛围 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能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潜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平等亲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相互尊重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这一个环境中体现“自我”角色。使学生在交际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有勇气去质疑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都有权力保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宽松、民主的交际氛围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启动了学生的联想、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实现:

2.1教师在课堂上应放下架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他们的观点给予尊重和肯定。教师应是学生忠实的听众,应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评价,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在学生交流时,要提高说话人的积极性和听话人的素养。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对好的观点和方法给予表扬,表扬立意新颖、思维敏捷的同学也应大加赞赏。鼓励其他学生拓宽说话人的说话领域,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

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一种敢于交流,乐于辩论的口语交际氛围。

2.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通过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到口语交际的乐趣。此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安排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表达能力的增强,是学生走入社会前的必修课。

3.重视学生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大纲的基础上明确了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数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集一体。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1强化中年级的读文教学,改变以往的“落后阅读”教育向“尽早阅读”方向发展。如:给五年级学生推荐六年级的语文课本,给六年级学生推荐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课本和优秀作文,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好字、词、句,增强他们驾驭高一级课文的能力。

3.2强化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让学生在教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信息,学到最多知识。让学生精读为主,以略读、快读为辅。让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这样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整理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提高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收集和整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在训练中既启迪了小学生的心智,磨炼了意志,又滴沥了品格。

4.“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巧“问”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会收到化石点金的效果。那么,教师的“问”要注意些什么呢?

4.1提问必须有价值。“是不是,好不好,会不会”等不利于调动思考积极性的问题不必提。

4.2提问必须及时,由浅入深,循序渐渐。4.3提问必须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深度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可用直接提问、间接提问、选择式提问、扩展式提问等。

5.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检验学生的书

面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品质。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学习语文的能力就越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越大。

5.1挖掘生活作文的审美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深挖生活作文的审美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捕捉如诗如画的生活美,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要强调: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好一篇文章,离开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的。鼓励学生多观察,善观察,在实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

5.2让作文评价充满人文关怀。学生的作文,充满了他们的智慧,表现了对所选素材的建构能力,影射他们的生活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应多鼓励,少指责。评价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延时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教师“延时”的这段时间里,可以做充分的修改。

(2)多元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方向不应相同。如:有的同学字写得好,有的同学作文内容写得好,评价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作文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内、校内,教师应拓宽学生训练的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克服为文而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6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必先让其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疑”的情境,使学生对当前的事物发生兴趣,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越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一“疑”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用“疑”的火种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最佳状态。

(二)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美国一著名学者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个性为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从而使教学活动充满激情,涌动着灵感。还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自由地讨论问题,努力地解决问题,要给他们充分的权利,包括出错的权利,要杜绝训斥性的评价,克服简单否定的评价,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成为他们学习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去探索、去实践,学出个性。当然尊重个性也不是一味地勉强,放任自流。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兴趣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让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使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应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四)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意、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五) 放手实践,鼓励自主创新

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篇7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 越学越爱学, 有兴趣地学习, 必定事半功倍。

首先, 使语文教学生动有趣, 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与自己联系密切的东西学生会倍加关注, 这时你无论提出怎样的要求他们都会努力完成。其次, 提倡语文学习活动化。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其将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在学习《斑羚飞渡》时, 抓住学生对斑羚的跳跃技艺惊叹不已的情况, 布置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 它们为什么能有这些本领;人类都向动物学习过些什么;关于动物的故事。然后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讲给其他组的同学听。最后, 让他们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回家讲给家人听。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兴味盎然, 不仅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增进了对动物的情感, 激发了自己的爱心, 可谓一举三得。有的同学还主动把所得写成文章,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比平时写作水平高出许多。这又使他认识到了写作方面的技巧。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 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方面要做到:

1.给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是怕“乱”, 二是怕“错”, 生怕学生“节外生枝”, 打乱了教学思路, “干扰”教学进程, 影响了原定的教学计划。其实, 教师教学的系统性、严谨性并不能反映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 应该以学定教, 而非以教定学。“乱”往往反映学生认知活动的差异性和学习方式的个性特征。学生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 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活”, 只要教师合理导向,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于学生在探究中发生某些错误, 也完全正常, 学生正是在相互比较中认识错误、得出正确结论的。

2.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订, 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以往的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预设的, 而在自主学习中, 课堂教学目标有教师预设的部分, 也有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 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 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比如这节课大约可以解决哪几个问题, 解决到什么程度, 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 学得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课外材料, 学得慢的能“保底”就行。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例如, 在上语文课《一面》时, 我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描述鲁迅的外貌, 结果有的学生讲述, 有的学生画画, 有的装扮等等。这堂课上, 学生不仅对鲁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且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发挥。

3.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觉监控

在学习活动之前, 学生要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为达到这一效果,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 做出自我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第三册语文课本中第一个语文活动的内容是语文知识竞赛, 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制订活动方式。由谁来主持、做裁判, 比赛人的分组形式, 题型的组合, 赛中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等等, 都由学生自主设定, 我只为他们有争议的地方提供了一些建议。没想到活动时学生热情空前高涨。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8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学案”就是学习方案,也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课前学习资料。“学案导学”模式继承与发扬了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案”基础上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又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其通过“学案”以多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本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还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方法或者策略;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主设计学案,有助于自己对课本教学内容实现深层次地探究、解答、交流、反思,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主学习。

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其学案设计需要坚持“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理念,在学案编写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课前的预习活动不仅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基本作用,更是实现学生先行的重要举措,课前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例如:在设计《山中避雨》的课前预习时,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而难点是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因此,教师在课前学案设计时将课文的重难点融入其中,①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然后反复诵读课文;②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③课前小组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在课堂上研讨;④请同学们选择一首适合这篇课文所描述情景的乐曲,如:古筝曲“高山流水”一起欣赏。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仅调动学生的研读课本的积极性,而且在长时间的引导下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将逐步转化课堂教学过程,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研讨、课后自主练习”,以此实现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的朗读、观摩、感受,熟读教材、学案,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并延伸学习课文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及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文《孔乙己》的教学中,由于其属于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内容含义深厚,重难点较多。因此,课前学案设计时,教师将学习步骤进行详细规划:首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熟悉课文的故事情节;其次引导学生以“笑”为重点,共同探讨课文中所描述在众人嘲笑声中孔乙己凄惨人生的深刻含义;课后,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借助所谓“笑”的气氛,去感受人世间的人情淡泊、世态炎凉,去领悟在笑声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的孔乙己。

四、学案导学,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体现“学案导学”的内在价值。若要真正实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学案的引导下能够自然流露出学生的天性,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9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新大纲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我们也在努力朝这个方面迈进,但同时既怀疑学生的能力,又担心他们学不到知识,学生好象是一只只风筝,我们把他们放上了天,又紧紧拽着绳子,目的是不让他们乱飞。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只有放开手中的绳,让学生自由飞翔,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就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谈几点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教学《落花生》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学习课文,想学懂什么,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有的说我想通过多读课文了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生做出的决定加以肯定。相反,如果对学生说这不行那不行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剥夺。况且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发学

生进一步思考,深入讨论,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学习《落花生》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听了学生的提问,我就顺势地引导他们解疑:你们读书很认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能提出问题,真是技高一筹。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兴致来了,纷纷举手回答:花生种在后园的,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可以一边吃花生,一边看花生,品味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又如学习第三段时,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1、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

2、为什么说难得?

3、为什么实在很难得?

4、为什么加个也?

5、为什么加个很?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启思、质疑等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如教学《火烧云》时,我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地读,并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火烧云特点时,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火烧云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自然景象变幻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地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既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探究能力。

四、激发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我先用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运用投影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巾,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扩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幼小心灵进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再如,教学《新型玻璃》时,我根据教学重点,创设了蓝猫科技公司为举行新型玻璃展销会而招聘推销员的情境。我先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画片主题曲,学生在爱想爱问爱动脑的乐曲声中进入课堂。然后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了解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召开产品展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更使学生激动不已。他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为了解新型玻璃,当好推销员,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10

语文论文 http://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自主、探求能力的培养看作是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根据自己多年在教学中的探索,认为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的教学上。

一、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要让学生很快进入积极和自主学习的状态,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尤为关键。例如在教学《景阳冈》这一课时,先播放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曲《好汉歌》,要求会唱的跟着唱,不会唱的跟着哼。刘欢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引得学生热血沸腾,营造了浓浓的教学氛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好汉歌》。问:“你们知道《水浒传》中哪些英雄好汉和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阮小七智劫生辰纲。”“李逵怒杀四虎。”„„“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水浒传好汉武松,看他是如何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的。”由于课堂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兴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一种民主热烈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课堂发言持有宽容的态度,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对学生的观点不能进行片面的否定。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正确时,对学生应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很不错。”„„鼓励学生的发言行为,培养学生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欲望和行动。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独特见解。例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叫学生根据注释说说古词的意思。当说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有个同学说:“亡赖,是赖皮,不讲信用的意思。”全班大笑。有的说:“‘亡赖’即“‘无赖’,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有的说:“溪头是溪水源头。”有的说:“在这里应该是溪边的意思。”有的说:“古文和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家禽’就不是现在家禽的意思。”我让同学们各自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多种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读写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采用让学生表演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表演课文中一个小故事,要求按课文内容选好主角:楚王和晏子。其余每个同学都加入,可以是扮演晏子的随从,楚王的大臣、卫兵等各种人物。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主动去研读课文,琢磨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言,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从而更深刻理解课文。经过表演,学生热情高涨,教室里笑语连连。让学生自主学知识,长见识,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以后要求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驾驭课文的能力。上《丝绸之路》时,让学生搜集历史上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著名人物,如: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大破匈奴的班超;西天取经的大唐著名僧人玄奘„„他们都曾从这条路上经过,与它结下不解之缘。拓展学生的视野,体现生活中的“大语文”。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让同学看文中的插图,说明这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长工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时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照片写一写解说词。锻炼学生观察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大家都要讲礼貌》教学设计

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和助力,它能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快结束时,我提问:“课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字,借东西要征得主人的同意,也应该按时归还,可课文中的借箭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也不会归还,真的有‘骗’的味道。你们怎么认为呢?”这一问,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起来,自主思维的火花在闪耀。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11

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注意问题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却出现了写作功利化的现象,不少学生不再注重感情的表

达,而是东拼西凑、套用他人文章模式,沦为公式化的写作方式,完全失去了个人态度和个性特色,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思想,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自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开阔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和展示,打破固有的模式对学生思想的限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确定写作目标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作文题目告知学生,然后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公式化的写作。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将写作教学的目标转换成学生的写作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责任感,增

强写作的动机和意愿。

(1)以学生为主体,设定写作目标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导的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写作目标的制订,教师与学生要对写作目标进行沟通和交流。写作目标的制订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写作目标的制订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定的目标要具有现实性和可评价性。通过教师指导明确写作目标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且自主探究,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写作目标的制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进行目标的制订。这样,学生的写作符合自身的特点,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年前本人任教初一班级时在学习《我的童年》之后,发现学生对小说中外祖母的三次眼睛描写印象极为深刻,就因势利导安排了“____的眼”观察仿写训练,锻炼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到了初二教学《背影》之后,察觉学生对于外形特征为线索的构思很有共鸣,随即以“妈妈(其他人)的_____”为题展开本人回忆,并以此作文,训练以相熟人物的某一具体特征为线索来构思全篇的写作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收到巧妙谋篇的奇效。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拟题写作

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迫切需要表达自我。在平时写作教学或周记练笔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命题写作。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拟题指导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产生体验,挖掘题源。同时产生触类旁通的效应,体验感悟好题目对于佳作的重要性。

(3)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写作目标的更改

学生制订的写作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变写作的目标。这样,学生的目标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会充满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指导写作“我的未来不是梦”课中,通过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些同学临场改变了原定体裁,由记叙文转为其更为擅长的议论文,以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构思文章思路,鼓励展现思路的多样性

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想内容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中体现自身的个性,让学生在写作中展现真实的自我。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自行构思。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改变对于作文的厌烦和恐惧心理。因此,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意识。首先,要鼓励和表扬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动笔写作的动力。教师要用名人的经验鼓励学生只要多练习,就可以有进步,并且要对学生作文的优点进行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其次,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作文与情感是不能分割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关注生活,带着感情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建立情感的体验,将这种感情投射到作文中。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写作前准备

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单单是写作技巧的指导,而是对文章的形式、写作方法等进行全面的指导。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经历和独立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的储备,对于文章的构思方式也不相同。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开阔写作的思路,教授学生写出创意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此外,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作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①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学生充分了解作文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就会非常自信地进行写作。教师要对学生理解文章的命题和要求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②学生要做好材料积累工作

写作材料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和热情,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不同事物的方法。学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既要注意观察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也要注意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有顺序、完整地进行观察。并且要求学生对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进行记录。其次,要重视课本素材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而设置的,教师要注重课本的作用,引导学生挖掘课本中的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通过学习《背影》,让学生体会文章线索“背影”所蕴含的父子深情;在拓展延伸板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在作文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丰富作文内容。总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写作准备,能够使写作教学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价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文的评价阶段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教师根据写作目标组织作文的批改和评价,学生也要积极参加,互相对作文进行评价,并且分享写作的感受和体验。作文的评价就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传统的作文评价只是教师的工作,且对于作文的批改更多流于对作文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评价。但是,作文的评价不能单纯地是教师的个人活动,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自我完善和自我探索的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学生参与作文的评价过程,也是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评改的作文进行深入地思考,在作者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知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的知识整合与再创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注重生活的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指出写作教学要注重生活的实践。生活是一切的来源,学生的情感以及体验全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经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要积极参与生活,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作文的写作去表现生活,表达真实的自我。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经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加感性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写作材料。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体现过程的自主性

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写作,说明学生能够积极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始至终保持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当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学生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自主地进行总结和整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保证学生的自主性贯穿整个教学

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表达的能力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命题也会写出包含不同的思想和感情的文章。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制订自己的写作目标。写作教学的过程,要体现出学生不同的个性,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写作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新课改要求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学生正处在特定的年龄和心理阶段,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

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写作目标并做好充分的写作准备,自主地构思文章思路,并积极参与文章的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2]林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J].青春岁月,2012(24).

[3]高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2(11).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篇12

一、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乐于学习。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老师放下身段,和小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不要以“大人”自居,强行给学生们“输入”知识。而应该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然后才是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辅导者。只有和学生站在一个台阶,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所思所想,只有和学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指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也应该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赞美。当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同感,心里才会感到安全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重视课前预习的过程。

课前预习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小学生往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细化预习的每一个方面,再由家长进行协助,督促学生按时按标准完成预习,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以一篇阅读课文为例,好的预习要完成以下几个要求: (1) 扫除字词障碍。能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利用字词典工具弄懂字、词的意思;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在达到这两点后还需要能够对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区分;能够用生字、词造句; (2) 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作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3) 思考课文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 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请教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学习经验少,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做到会读、会认,能顺利朗读课文即可。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

如今,课堂教学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因而,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到上文所述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其次要结合课文的情况,设置适当的活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注意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小学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来说,导入非常重要。小学生好奇心强,但变化也比较快。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们的心。而在教学中,也要时时注意用新鲜的问题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使自主学习成为小学生的能力,就要启发学生的学习态度,最直接的莫过于质疑能力的开发。当学生们懂得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进行自主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正面引导。对提出质疑的同学进行鼓励,对好的质疑进行表扬,对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要肯定他们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良性循环,使同学们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肯定,也会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们应该在上面尽情挥洒。所以要运用恰当的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注重课外学习辅导、延伸自主学习范围

课外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无时不刻不被实践着。我们有必要对课外的语文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和利用。组织各种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于小学生大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思维,不会做学习计划,总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语文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安排一定的题目或活动,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课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无疑就是在进行自主的学习。相比于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课外学习延伸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延伸了学习的范围。

上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九十周年纪念日祝福语下一篇:幼儿园重阳节老人独特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