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共7篇)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篇1

日期:2012-04-13 来源:未知 作者:网友 点击:次 细胞实验技术

经典的培养基有很多种,Invitrogen(GIBCO)、Thermo Fisher(HyClone)、Sigma等公司都可以提供。其中DMEM、RPMI 1640、MEM、DMEM/F12都是应用最广泛的培养基。其他如M199、IMDM、L15培养基等也用于某些细胞的培养。

◆ MEM是由Eagle’s基础培养基(BME)发展而来的,其中增加了组分的范围及浓度。

◆ Dulbecco改良的BEM(DMEM)培养基是为小鼠成纤维细胞设计的,现在常用于贴壁细胞的培养。DMEM的氨基酸浓度是MEM的两倍,维生素浓度是MEM的4倍,采用双倍的HCO3-和CO2浓度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最初的配方中葡萄糖含量为1000 mg/L,后来为了某些细胞的生长需要,将葡萄糖含量又调整为4500 mg/L,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低糖和高糖了。

◆ aMEM含有附加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核苷和脂肪酸,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类型,包括对营养成分要求苛刻的细胞。

◆ Ham’s F12是为在低血清浓度下克隆CHO细胞而设计的,现在也广泛应用于克隆形成率的分析及原代培养。F12还可以与DMEM等体积混合使用,得到一种高浓度与成分多样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培养基已应用于许多原代培养及更难养的细胞系的培养。

◆ RPMI 1640培养基是专为淋巴细胞培养而设计的,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

以前经常听到有人问,这种细胞该用哪一种培养基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好复杂。此话怎讲?如果这种细胞是购自ATCC或其他的细胞库,那很简单,问供应商就行了。或者找到相关的文献,作为参考。Invitrogen网站上有一个Cell Line Database的工具,也很好用。选择你感兴趣的细胞类型,它就会弹出推荐的培养基、血清和转染试剂等,有时还有优化好的转染步骤,很方便。Sigma网站上也有一个Media Expert,包括了培养基所有成分的功能描述、使用推介和参考文献等,它还是一个解决问题能手,对于细胞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如细胞贴壁不好、培养基变色等,它都会列出可能的原因,并提供补救办法。这个Expert果然不简单!但如果你是着手建立一种全新细胞的培养体系,根本找不到任何参考,那你就得花点时间自己试验了。万事开头难嘛。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MEM中培养的细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样很容易生长。总之,首选MEM做贴壁细胞培养、RPMI 1640做悬浮细胞培养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你也可以购买几种培养基来,然后花大约两周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细胞生长实验,来选择其中最适合的。有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最佳培养条件与文献报道的不同,就算是同一种培养条件,细胞的生长状态也时好时坏,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试剂、水、不同批号的血清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要提高培养基的稳定性,可以从培养基和血清两方面入手。

以前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用干粉培养基,但配制过程就较为繁琐,要溶解、调pH值,过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浓度误差,而且有些实验室的水质并不理想,所以培养的效果会有差异。如果使用液体培养基,这种人为的误差会减少,因为毕竟是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批间差会很小。大家是不是感觉液体培养基会贵很多,以前是这样,但现在非也。HyClone和Invitrogen都在国内建立了液体培养基的生产基地,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所以现在的价格也只是50-60元/500ml,比干粉培养基贵不了多少,而且还帮你省了过滤器和时间。

血清含有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的繁殖,含有附着因子可促进细胞的贴壁,同时还具有抗胰酶活性。血清同时也是矿物质、脂类及激素的来源。最常用的血清有小牛血清、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和马血清等。牛血清是按照采血时间的早晚来分类的。采血时间越早,营养物质越丰富,所含抗体也越少,因而胎牛血清适合要求高的细胞系和克隆化培养。由于疯牛病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仍然禁止从北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区进口牛血清,因此市面上的牛血清大多来自澳洲、南美洲,或是国产的。

而血清批次间的差别就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制备方法和除菌方法、动物的年龄差别及血清的储存条件等,而且与取血动物的来源关系密切。不同的牧场、不同的气候天气及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血清的质量。因此选好了一种血清就要尽可能长期使用它。在需要更换时,也要尽量保持与原有的一批血清相似。现在很多公司都提供血清预留,你一旦选定了某个批次的血清,最好备足一年的量,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血清固然是细胞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正如上文所说,血清的批间差异大,更换血清时需要做大量的测试以取保替换的血清与原来的相似。而血清的供应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由于气候或疯牛病的影响,说不定哪天血清就突然没得卖了,那对实验的影响可非同小可。另外,血清的价格也很昂贵,虽说现在也有便宜的国产血清,但是高品质的澳洲血清价格仍旧高企。因此,也有一些实验室开始换用无血清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a),通常以SFM表示,顾名思义,就是在细胞培养中不需要添加血清,但是在某些应用中可能要添加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了血清的主要成分:粘附因子、生长因子、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能减少上述血清带来的不利因素,使细胞培养的条件更稳定。但它也不是完美的,从有血清培养过渡到无血清培养的条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直截了当。处于发育的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例如干细胞与定向前体细胞相比)需要不同的配方,对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选择尤为重要。而且在去除血清的同时,也去除了一些血清蛋白具有的保护、解毒作用,因此对试剂、水的纯度和仪器清洁度的要求更高。另外,它的价格也比普通的培养基贵很多。

现在有很多厂家生产无血清培养基。GIBCO这个细胞培养的金字招牌当然少不了,它也是最早研制无血清培养基的。目前已经开发了ES细胞、杂交瘤、CHO、293、昆虫细胞、神经细胞、淋巴细胞、角质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上个月还推出了首个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使MSC维持未分化状态超过9代。HyClone公司也有CHO、293、杂交瘤细胞、昆虫细胞、病毒疫苗细胞的多种无血清培养基。Sigma则刚刚收购了澳大利亚JRH公司,有了JRH的EX-CELL系列,无血清培养基的选择也更多了。

这么多种,要选择起来也是个头疼的事情。除了部分培养基是公开配方的,如用于培养内皮细胞的MCDB 131(Sigma),大部分液体培养基都是专利配方的,也就是说其中的成分是保密的。那么你只能是检索文献、让供应商推荐,然后用自己的细胞做几次传代培养来选出最合适的培养基。毕竟实践出真知嘛。

P.S.附上一些细胞培养中的小Tip,可能会对您有所启发。(部分摘自Invitrogen的中文Focus)• 切记,细胞培养基的储存条件是2-8摄氏度。如果细胞培养基不小心被冻,您应该融化培养基并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培养基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出现沉淀,只能丢弃这些培养基。

• 贮存在冰箱中的瓶口已开的培养基,可能在放置几天后颜色变紫。这主要是由于在暴露到周围的CO2水平时,碳酸氢纳导致了pH值的上升。您可以在使用前松开瓶口,在CO2培养箱孵育培养基10-15分钟,来校正溶液的pH值(确定松开瓶口以保证气体交换)。

• 当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时,降低至少在有血清培养基中所使用浓度的50%。血清蛋白会结合和灭活一些抗生素。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抗生素不被灭活,可能对于细胞达到毒性水平。

• 一旦您在新鲜培养基中添加了血清和抗生素时,您应该在两到三周内使用它。因为一些抗生素和血清中的基本成分在解冻后就开始降解。

• 总之,大部分添加物和试剂最多可以冻融3次,如果次数更多都会在包含蛋白的溶液引起一定水平的降解和沉淀,将会影响它的性能。

• 血清的热灭活在免疫分析时可以灭活补体系统。在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热灭活是以往公认的操作步骤,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这样做是有益的。相反,对大部分细胞而言,GIBCO和HyClone都不推荐热灭活血清。因为加热可能使血清中的沉淀增加,使您误以为污染。

• 如何避免血清中沉淀物的产生? 1.解冻血清时,请按照所建议的逐步解冻法(-20℃至4℃至室温),若血清解冻时改变的温度太大(如-20℃至37℃),实验显示非常容易产生沉淀物。并随时将之摇晃均匀,使温度及成分均一,减少沉淀的发生。2.请勿将血清置于37℃太久。若在37℃放置太久,血清会变得混浊,同时血清中许多较不稳定的成分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而影响血清的质量。

3.血清的热灭活非常容易造成沉淀物的增多,若非必要,可以无须做此步骤。

4.若必须做血清的热灭活,请遵守56℃,30分钟的原则,并且随时摇晃均匀。温度过高,时间过久或摇晃不均匀,都会造成沉淀物的增多。

• 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我们强烈推荐进行台盼兰活性记数。研究者常常通过一个简单的稀释(1∶4或1∶2)进行传代,不进行活性检测,您可能接种比你认为的低的多的浓度的细胞,这常常可能导致生长缓慢或培养物根本不生长。

• 贮存在4℃冰箱中的液体胰蛋白酶溶液只能使用一周。胰蛋白酶在4℃就可能开始降解,如果在室温下放置超过30分钟,就会变得不稳定。

• 在订购的细胞到达后,应立即复苏,如果培养基还没有准备好,可将其放入液氮中,尽快复苏。千万不能放置在-20或-80℃的冰箱内。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原菌来源选取2010 年1 月1 日~2012 年12 月31日本院从6720 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的菌株, 多次培养且菌种相同的患者, 仅采用第1 次结果。

1. 2 方法

1. 2. 1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血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 Vitek-2 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物敏感纸片和各种培养基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根据2013 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 制定的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

1. 2. 2 试验材料血培养瓶、细菌鉴定卡、药敏试验卡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1. 2. 3 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2 结果

2.1送检量及首次分离阳性率2010~2012年送检标本阳性率为6.4% (432/6720) , 其中2012年阳性率为7.1% (107/1516) 、2011年阳性率为4.4% (102/2341) , 2012年阳性率为7.8% (223/2863) 。

2.2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菌群的分布检出的432株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株 (38.9%) , 大肠埃希菌61株 (14.1%) , 肺炎克雷伯菌39株 (9.0%) , 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 (7.6%) , 鲍曼不动杆菌16株 (3.7%) , 屎肠球菌11株 (2.5%) , 铜绿假单胞菌9株 (2.1%) , 肺炎链球菌8株 (1.9%) , 沙门菌属6株 (1.4%) , 其他肠杆菌科12株 (2.8%) , 真菌16株 (3.7%) 以及其他致病菌53株 (12.3%) 。

2. 3 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哌拉西林 (82.0%) 、复方新诺明 (80.3%) 、头孢唑啉 (72.1%) 、头孢呋辛 (62.3%) 、头孢曲松 (62.3%) 。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复方新诺明 (82.1%) 、头孢唑啉 (79.5%) 、哌拉西林 (74.4%) 、头孢呋辛 (74.4%) 、氨曲南 (56.4%)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头孢曲松 (81.3%) 、帕拉西林 (68.8%) 、头孢他啶 (68.8%) 、头孢吡肟 (68.8%) 、庆大霉素 (68.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90.9%) 、复方新诺明 (87.9%) 、红霉素 (72.7%) 、克林霉素 (57.6%) 、庆大霉素 (42.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91.7%) 、红霉素 (85.7%) 、苯唑西林 (76.2%) 、复方新诺明 (70.8%) 、克林霉素 (51.8%) 。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72.7%) 、红霉素 (72.7%) 、氨苄西林 (72.7%) 、左氧氟沙星 (36.4%) 、庆大霉素 (36.4%) 。

3 讨论

3 年全院送检血培养总阳性率为6.4%, 低于宋娟等[2]报道的9.3%, 本院的血培养阳性率偏低, 可能与本院的血培养采样的质量有关, 另外本院只进行需氧血培养, 且通常临床上血培养仅单侧送检1 次, 这也是本院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

本院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 分布状况与其他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 可能是由于临床用药、时间段及地区差异所致。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在前2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与国内大多医院一致。16 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有7 例为ICU患者, 6 例为儿科ICU患儿, 3 例为其他科室, 这与孙迎军[3]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基本一致, 其报道92.3% 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 52.9%的菌株分布于ICU , 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入血后导致血流感染, 应引起医院感染监测部门及医护人员的重视。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处于第2 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首位, 由于该菌是皮肤定植菌群, 所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既是最常见的污染菌, 也是血流感染病原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本院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比其他医院报道的高, 8 例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均为5 岁以下, 且1 例患儿死亡。导致该菌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本地区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率较低及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PNSP) 比例增高有关。

本院尚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8.5%, 但肺炎克雷伯菌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 这可能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所致。16 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 株为广泛耐药细菌, 9 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本院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耐药的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喹奴普汀- 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低,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喹奴普汀- 达福普汀全部敏感。11 株屎肠球菌中5 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 1 株对氯霉素耐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达到76.2%。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菌株耐药性分析可为院感监测提供有效的信息, 让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本院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菌株的耐药性, 给予患者正确的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周庭银, 倪语星, 王明贵.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84.

[2]宋娟, 华川, 于颖, 等.血培养标本8223例中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 (1) :60-62.

牛寄生虫病的常见种类及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牛寄生虫病;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4-01

牛寄生虫病主要分为内寄生虫病和外寄生虫病。内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线虫病、吸虫病、绦虫病及原虫病等,而外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螨、虱、蝇等。对于牛寄生虫病应以预防为主,应用抗寄生虫药物时必须根据牛寄生虫病的特点,进行程序化综合防治,才能达到驱虫效果。

1 牛绦虫病

牛绦虫病的流行呈地方性,病原寄生虫有多种,危害最严重的是莫尼茨绦虫,犊牛感染该病可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育不良。病牛感染严重时,会混有成熟的绦虫节片在粪便中,此时病牛会出现贫血、回旋运动或痉挛,甚至出现死亡。

防治措施:为消灭虫卵,应将牛粪便沤肥2~3个月或将其集中堆积发酵。同时,对牛群定期进行驱虫,驱虫采用吡喹酮,或在饲料中拌入硫双二氯酚(按说明书数量),1次/d,连续2~3 d,可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2 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属于牛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主要特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一般春、夏、秋较为多发。病牛初期大便稍稀,带有少量纤维性黏膜或血液,少数病牛还排出血块,导致血便污染牛的肛门及后肢,常伴有恶臭,食欲减少,病牛日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严重者1周左右死亡。

防治措施:对于邱氏艾美耳球虫病,使用敌菌净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无副作用,剂量根据牛病情而定, 1次/d,连续治疗3 d。此外,为防止牛肠道出血,可肌注维生素K或磺胺嘧啶钠8 g,连续注射3 d。

3 牛虱

牛群生虱的主要原因是牛体不清洁、牛舍不卫生等,一般在秋冬季时该病最容易蔓延,牛此时的被毛密而长,再加上温度不高,牛虱大量增长,若牛只混在一起,还容易互相传染。牛虱主要靠吸血为生,每次吸血0.1~0.2 mL,每天至少吸血2次。因寄生大量的牛虱会导致牛贫血、消瘦,同时因虱子的叮咬还会引起牛皮肤瘙痒,使牛的食欲、睡眠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治疗牛虱宜采用溴氰菊酯,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用药1次便可彻底杀灭。将含有6%溴氰菊酯(敌杀死)用温水配置成0.3%~0.5%的溶液,对牛体全身进行喷洒即可。

4 牛肝片形吸虫病

牛肝片形吸虫病又称之为肝蛭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胆管炎、慢性肝炎或急性肝炎。该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一般慢性型较为多见,病牛主要表现为消化障碍、腹下水肿、贫血及消瘦等症状;急性型病牛体温会升高、腹泻、食欲减退,走路蹒跚,并伴发卡他性肠炎等。

防治措施:由于青贮饲料和干草长时间发酵或干燥后会出现寄生虫幼虫,因此,合理调整饲料结构有利于降低牛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夏秋季雨之后,片形吸虫会游离水中,并在青草上形成囊蚴,故雨后不食青草,能够有效避免牛吃有囊蚴的青草而感染片形吸虫病。同时,在春秋季节对牛群进行驱虫。一般常用以下几种药物:①口服40~50 mg/kg硫双二氯酚;②在饲料中拌入3~4 mg/kg硝氯酚,或按0.5~1.0 mg/kg剂量进行肌注,具有较好的效果;③服用10 mg/kg碘醚柳胺,能够有效驱虫。

5 牛螨病

牛螨病又称癞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湿疹性皮炎、高度传染及脱毛等。病牛大多呈痒螨和疥螨混合感染,牛感染后剧痒,并会长期摩擦患部,而导致病牛患部皮肤增厚,脱毛,严重则蔓延至全身。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策略 篇4

1 诊断玉米螟的方法及防治手段

玉米螟就是常说的钻心虫, 属于多食性的害虫。这一害虫的成虫呈现出淡黄色。大概有12~15mm长, 翅展24~25mm, 前翅与后翅的颜色不一, 前翅呈现淡黄褐色、后翅则是淡褐色。玉米螟的卵呈扁椭圆形, 有1mm长, 看起来像鱼鳞, 初产为乳白色。幼虫末龄体长20~30mm, 前胸与头呈褐色。在初期的时候是在卵块的附近, 以窗状“痕”的形式呈现出来, 幼虫钻穿叶卷, 展开后才呈现出整齐列排孔。长到孕穗的时候, 幼虫朝着花丝基部移动, 然后钻蛀植株茎下部、雌穗柄部, 导致植株折断。针对玉米螟虫害, 必须要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具体来说, 可以采取以下的手段进行防治。

1.1 农业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方法解决越冬寄主, 从根源上消除玉米螟的产生, 减少虫源的数量, 同时种植诱集田, 吸引更多虫害, 集中消灭。

1.2 生物防治

对农业防治无法抵御的害虫,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防治, 赤眼蜂是玉米螟虫卵的天敌, 因此, 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放蜂, 使其消灭玉米螟卵, 一般可以选在产卵初盛与盛期3次放蜂, 每次为75~150个/hm2;除了赤眼蜂外, 也可以选择白僵菌来达到消灭玉米螟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 然后将其撒在玉米的心叶丛中, 达到消灭玉米螟虫卵的目的, 减少虫卵, 消灭病害, 提高产量。

1.3 化学防治

如果经过以上2种方法仍无法解决玉米螟虫害的话, 就需要运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从当前采用的药剂来看, 主要是加入1%的硫磷颗粒、0.2%的辛硫颗粒、螟蛉畏颗粒2.5%, 在玉米到心叶末期的时候将其撒施到心叶丛中, 每株2g量为宜。

2 诊断与防治玉米粘虫的措施

玉米粘虫较为常见, 有淡黄色与灰褐色2种, 约20mm长, 展开翅膀约有40mm, 该虫的幼卵呈馒头形, 直径约0.5mm, 初产是乳白色的, 逐渐变色, 最终长成黑色成虫。玉米粘虫多是大面积的出现, 以吞食玉米叶为生, 对产量影响极大。针对这一问题,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防治。

2.1 采取人工防治

将谷草3根, 将玉米与高粱叶捆在一起, 插成田间, 一般要放置750把/hm2以上, 定期更换, 集中处理。

2.2 进行化学治理

将2.5%的敌百虫粉, 5%的马拉硫磷粉剂混合成喷粉, 以22.5~37.5kg/hm2的量在3齡前进行治理, 达到初期防治的目的。

2.3 采取生物防治

寻找玉米粘虫的天敌, 将其喷洒在田间, 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也可以撒施粘虫核多角体的病毒。

3 黑穗病的诊断与防治

俗称的乌米、哑玉米都是由这一病害所导致的, 该病害对产量非常直接, 而且这一病菌可以附着在粪肥、秸秆上越冬, 冬孢子在土壤中的寿命长达3a, 属于侵染性病害, 以年为周期发病。

在进行田间检查如果发现雌穗的穗短且下部膨大、顶部变尖但外部看起来与常果相同, 内部一团黑粉与散乱的丝状物, 这就是发病的特征;雄穗发病的时候则是花序被破坏, 发黑, 花器也出现变形, 雄花变成黑粉, 植株矮化。针对这一病害, 主要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 提高种子的抗病力;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 实行高温堆肥, 生肥严禁下地, 3a以上要轮作种植, 将病瘤与残体及时清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药剂除病, 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4 大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该病害主要针对叶部产生,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 主要借助气流与风雨达到传播的目的, 可多次侵染植株, 造成较大损害。该病害的诊断主要从叶片, 如果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或绿色半点, 后逐渐沿着叶脉方向开始扩大;中间颜色浅, 边缘深的话则该叶片就是感染了大斑病, 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对此, 同样需要提前选用对该病还有抵抗能力的品种, 适当的早播对病害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底肥要施足, 磷钾肥要适当增加;适当的密植降低田间湿度, 采取轮作与清除的方式将残体深埋。除此之外, 也可以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 75%百菌清800倍液隔10d防1次, 连续3次左右, 达到消灭该病害的目的。

5 茎基腐病的田间诊断与治理

茎基腐病俗称青枯病, 属于土传病害, 主要依附与土壤达到越冬的目的, 该病害的诊断要从根部着手, 一般都是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的扩展, 导致植株萎蔫, 呈现青枯状, 直至死亡。发病的时候茎基部变软, 内部出现空松, 风大的时候就会折断, 发病较快, 一般7d就会全株发病, 该病主要是在灌装期发病, 蜡熟期达到高峰。针对这一病害, 除了要选抗病的种子外, 还要适当的延缓播种期, 保持良好的田间透气性, 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 防止病害的发生。

6 结语

文中所提到的病虫害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 除此之外, 种植过程中还要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以达到防病虫害的目的, 促进产量的提高, 提高当地玉米种植的水平。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产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农业增收。在玉米栽种过程中, 对于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单纯靠书本和培训, 而要结合自己本地区具体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肥力状况、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等诸多情况具体考量, 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技术。通过人们对玉米病虫害控制的不断探索, 我国的玉米产业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我国农业也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篇5

1 常见玉米苗后除草剂种类

1.1 2, 4-D丁酯

又叫2, 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或2, 4-滴丁酯, 是一种选择性很强而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激素类阔叶杂草除草剂。主要防除禾本科作物田中双子叶杂草, 莎草及某些恶性杂草。在玉米3叶期~4叶期施药, 用药量10 m L/0.067 hm2左右。大豆等阔叶作物对该药剂高度敏感, 施用时要保持一定的间隔区。对向日葵、大豆、马铃薯等有药害。

1.2 莠去津

莠去津即阿特拉津, 是内吸选择性苗前、苗后封闭除草剂。根吸收为主, 茎叶吸收较少。易被雨水淋洗至土壤较深层, 对某些深根草亦有效, 但易产生药害。持效期也较长。莠去津的杀草谱较广, 可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适用于玉米、高粱、果树、苗圃、林地等旱田作物防除马唐、稗草、狗尾草、莎草、蓼、藜、十字花科、豆科杂草, 尤其对玉米有较好的选择性, 对某些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玉米在出苗后用药, 适期为玉米4叶期, 杂草2~3叶期;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 每0.067 hm2用50%可湿性粉剂或40%悬浮剂200~250 g。兑水30~50 kg喷雾。为减轻或消除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 增加除草效果, 可用莠去津减量与烟密磺隆、砜嘧磺隆、硝黄草酮、苯唑草酮、2, 4-D丁酯等除草剂混用。

莠去津是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 也可芽后茎叶处理。使用中干旱对药效发挥影响很大, 主要作用于双子叶杂草, 侧重封闭, 对大草效果比较不理想。

1.3 百草枯

可防除各种一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但其地下茎和根能萌出新枝;对已木质化的棕色茎和树干无影响。适用于防除果园及林带的杂草, 也可用于防除非耕地、田埂、路边的杂草, 对于玉米、甘蔗、大豆以及苗圃等宽行作物, 可采取定向喷雾防除杂草。百草枯和草甘膦一样, 接触土壤会失去活性, 田间无残留, 不飘逸, 在苗前化除, 或玉米生育后期垄间防除大草, 不仅效果理想, 对玉米也较为安全。

应用草甘膦、百草枯应注意的问题:应用百草枯和草甘膦, 药液要尽量均匀喷洒在杂草的绿色茎、叶上, 不要喷在地上;除草适期为杂草基本出齐, 株高小于15 cm时;光照和高温可加速发挥药效, 晴天施药见效快;耐雨水冲刷, 药后下雨对药效影响较小。

1.4 苞卫

苞卫又名苯唑草酮, 是一种广谱苗后茎叶处理剂, 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对玉米高度安全。在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玉米田当家禾本科除草剂和HPPD类除草剂中, 苞卫对玉米的安全性最好, 而且可以用在甜糯玉米苗后除草上。可以有效防除的杂草有:马唐、稗草、牛筋草、野黍、狗尾草、藜、蓼、苘麻、马齿苋、苍耳、龙葵等。苞卫加入莠去津后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除了对上述杂草具有优异的防效外, 还可以对恶性阔叶杂草如刺儿菜 (小蓟) 、苣荬菜、铁苋菜、鸭跖草 (兰花菜) 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20℃的温度下, 一般在喷药2~4 d就可以见效。所以苞卫是目前杀草速度最快的苗后除草剂之一。

一般的玉米苗后除草剂只能在玉米的2-6叶期用药, 超过此时期用药就会有明显的药害。苞卫不受此用药时期限制, 玉米超过6叶, 甚至达到12叶期也能使用苞卫, 没有药害。在杂草2~5叶期, 杂草出齐时 (老少三辈均出来) 喷药。每0.067 hm2用5 m L苞卫+90 m L专用助剂+70 g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兑水15~20 kg。在气候较为干旱或草龄较大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除草效果, 需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即每0.067 hm2用7.5 m L苞卫+135 m L巴斯夫专用助剂+105 g 90%莠去津;兑水15~20 kg。

1.5 烟嘧磺隆

烟嘧磺隆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杂草受害症状为心叶变黄、失绿、白化, 然后其他叶由上到下依次变黄。一般在施药后3~4 d可以看到杂草受害症状, 一年生杂草1~3周死亡, 6叶以下多年生阔叶杂草受抑制, 停止生长, 失去同玉米的竞争能力。高剂量也可使多年生杂草死亡。防治对象为稗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苘麻、田旋花、刺儿菜、苣荬菜、金狗尾草、野黍、龙葵、苍耳、鸭跖草、风花菜、问荆、蒿属、大蓟、野燕麦等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阔叶杂草。生产上主要用于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除。

玉米苗后2~5叶期, 一年生杂草2~4叶期, 多年生杂草6叶期以前, 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药, 除草效果最好, 对玉米也安全。在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适宜时, 有利于杂草对药剂的吸收传导。长期干旱、低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时不宜施药。一般应选早晚气温低、风小时施药;干旱时施药最好加大表面活性剂。长期干旱如近期有雨, 待雨过后田间湿度改善, 再施药或有灌水条件的灌后再施药, 虽然施药时间拖后, 但除草效果会比雨前施药好。人工施药最好选用扇形喷头, 顺垄施药, 一次喷1条垄, 定喷头高度、压力、行走速度, 不能左右甩动施药, 以保证喷洒均匀。

2 苗后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 化学防治省时、省力, 但有些农户由于应用除草剂的水平不高, 效果很不理想,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农户选用了对玉米有负面影响的除草剂品种;有的随意加大了除草剂的施用剂量;有的不适当地与其他农药混合配施;有的施用时间把握不严, 特别是在中午高温时喷药;有的是上茬作物残留的除草剂残毒;有的施药不均匀或者重复1次用药;有的是相邻大田施药当天风力较大飘移过来;有的是施药时期土壤墒情较差, 增加了施药剂量。所列这些因素, 都有可能造成玉米不同程度的药害。喷药后, 玉米出现轻微药害不需要处理。玉米生长只是暂时退绿或轻微的发育迟缓时, 经7~10 d即可自行恢复正常生长, 不会影响产量。如果药害较重, 可采取如下措施补救。

2.1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浇水、增施碳酸氢铵或尿素等速效性肥料, 促使玉米根系吸收较多水分, 提高玉米的代谢能力和烟嘧磺隆在体内的降解速度, 促进玉米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发育。适当中耕, 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增强玉米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2.2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施肥

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50~200 m L/L的赤霉素 (920) 溶液或1%~2%的尿素水、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雾, 可有效减轻药害, 促进玉米恢复正常生长。

2.3 稀释

对于一些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 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 效果好。还应足量灌水, 促进根系吸收, 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 缓解药害。对于施药过量的排出, 能有效减轻药害。

参考文献

[1]沙洪林, 林秀峰, 杨建, 纪东铭.几种玉米苗后化学除草剂杀草谱及混用试验[J].吉林农业科学, 2008 (06) :59-62.

[2]徐明慧, 于晓东.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 2010 (01) :128-129.

[3]田平增, 陈世雷.正确使用玉米田苗后除草剂[J].农村新技术, 2010 (19) :16.

[4]岳维峰.如何选择玉米田苗后除草剂[J].现代农村科技, 2015 (10) :28-29.

[5]杨东风, 黄健.玉米苗后除草剂施用六不准[J].农家参谋, 2016 (06) :41.

[6]战传彪.玉米苗后除草剂使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农业信息, 2016 (12) :80-81.

[7]曹涤环.玉米田使用苗后除草剂讲究多[J].农村青年, 2015 (06) :60-61.

常见细胞种类及培养基 篇6

关键词:血培养,病源菌,耐药性

近年来, 在临床广泛的应用着各种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 在收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 使得各种条件致病菌变为病原菌, 从而使临床上菌血症、败血症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从而被迫使用更强、更广谱抗菌药物,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1~3]。研究表明血培养是目前阻断这个恶性循环的最为关键和重要措施之一。笔者总结和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300份血培养结果, 以了解其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研所涉及标本均为我院住院的持续高烧不退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 共300份, 其中男175例, 女125例;抽取静脉血5~8mL注于血培养瓶内即刻送检。

1.2 设备及试剂

抗菌药物纸片 (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 M—H琼脂 (购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 全自动血培养仪 (美国BD公司) 。

1.3 标本处理

将血液标本注于血培养瓶后放入BACTE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进行培养。于仪器报警阳性时转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培养以及时分离出单个菌落;培养5d后仍未报告阳性者, 则认为该标本细菌和真菌生长呈阴性。所有操作过程严格的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版) 进行, 标准菌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和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单胞菌 (ATCC27853) 等。

1.4 细菌与真菌鉴定

将分离到的单个菌落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到种。

1.5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版) 进行, 采用K B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2005版的相关要求进行判断。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采用WHONET 5.1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培养阳性率及细菌构成

300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53株病原菌, 阳性率为17.67%。其中, 革兰阳性球菌27珠, 占50.94%, 革兰阴性杆菌23株, 占43.40%, 真菌3株, 占5.66%, 见表1。

2.2 病原菌耐药情况

肠杆菌科对青霉素、红霉素、奈替米星耐药性较高;非发酵母菌对红霉素、奈替米星、青霉素耐药性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 见表2。

3 讨论

血液感染是一种后果非常危重的全身性感染, 因此对于其进行相关病原菌的检测, 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4]。随着使用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 由此所导致地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血液感染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由此所导致的病死率可高达20%~50%[5]。笔者通过本研究发现在300例标本中分离出了53株病原菌, 阳性率高达17.67%, 这与国内处的报道基本相符[6~7]。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革兰阳性球菌有27珠占50.94%, 革兰阴性杆菌有23株, 占43.40%。肠杆菌科对青霉素、红霉素、奈替米星耐药性较高;非发酵母菌对红霉素、奈替米星、青霉素耐药性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张艳, 林选英, 耿奇.646份血液标本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表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感染杂志, 2007, 17 (8) :913~915.

[2]张世勇, 胡佳林, 许涛.636例血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3) :173~174.

[3]刘瑛, 谈意隽, 沈霞.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3, 18 (6) :364~365.

[4]任林, 陈超群, 吴移谋, 等.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 30 (7) :407~411.

[5]崔颖鹏, 唐蕾, 唐冰, 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2) :292~294.

[6]祝进, 徐礼锋, 陆军, 等.1323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 2005, 20 (4) :378~381.

平菇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 篇7

1 枯萎

培养基过干, 空气湿度太低, 菇蕾或子实体停止生长, 萎缩变干, 甚至枯死腐烂。应合理补充水分, 调整相对湿度, 正确掌握通风技术。

2 锈斑

喷水过多, 空气湿度超过95%且通风不良时, 菌盖菌柄均产生锈褐色斑点, 此时宜加强通风, 以降低湿度。

3 子实体畸形

形似珊瑚, 根粗, 柄特长, 菌盖小, 是缺氧和通风不良所引起, 应加强通风换气。

4 菌丝徒长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高时, 菌丝体表层会生出大量团状气生菌丝, 影响出菇, 故应降低湿度, 加强透风。

5 褐斑病

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绒毛状菌丝, 生褐色斑点, 菌盖萎缩干裂。防治办法:喷洒2%甲醛溶液或多菌灵500倍液, 并加强通风换气。

6 菌蝇

形如黑色小蝇, 在菌柄基部产卵。幼虫如蛆, 能咬食菌柄菌盖和菌丝体。可喷洒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也可以在晚上点灯, 并在灯上用硬皮粘虫纸或放一张涂满桐油的白铁皮进行诱杀。

7 跳甲

喜咬子实体, 可喷洒鱼藤精1000倍液防治。

8 红蜘蛛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下一篇:《晏子使楚》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