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1

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临近尾声,在分析总结人物个特征时,我提问:同学们,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部分同学都说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顾全大局,还有的说喜欢黄盖的忠诚、爱国……这些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正当我要结束这个问题时,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喜欢课文中的周瑜”,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回答,同学们也惊讶地望着他。说实话,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每次都向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可从来没有学生提过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与众不同的思维,作为教师,我应尽责任对他的创新思维加以呵护,想到此,我没有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接着说:周瑜年少英才、武艺超群,他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因为诸葛亮的才干超过了他,周瑜才忌嫉他,忌嫉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成为天下第一的,这也是一种进取精神,忌嫉是一种挑战,是一种竞争,没有忌嫉,你就会自我满足,就会停止不前、他又例举了一个他曾经忌嫉过的一个同学的例子,他说正因为有忌嫉心的“激励”,才使他超过了这个同学,多么有理有据的发言呀,我立即对他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同学们也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说真的,对于学生的这种逆向思维,我平时是很少见的,尤其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学生竟有这样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呀!为此,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构建一种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而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然而, 却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是思维的载体, 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古人所云“言为心声”,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 更容易关注的是诸葛亮的外在表现, 比如, 借箭成功, 神机妙算,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等。但是通过这些表象的背后, 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神机妙算的呢?为什么在周瑜要设计陷害时, 他就能想到去向曹操借箭呢?他怎么就能想到如此周密完美的借箭计划呢?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不太关注的, 但是这也恰恰是教师该让学生触摸的, 也就是说只有真的让学生触摸到了诸葛亮的思维, 他们才能真的认识到诸葛亮这个形象。另外, 在学生的眼中, 周瑜也好, 鲁肃也好, 曹操也好, 诸葛亮也好, 多数人认为他们就是个体独立存在的, 为推动故事发展而创设的, 很难有立体的思维, 很难想到作者写作的思维。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领学生建立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作者之间的联系, 形成关联阅读的思维, 融触摸文体、理解内容, 领悟表达, 感悟形象, 揣摩章法为一体。渗透读文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使学生原本个体的、点状的思维, 能够渐渐地变成面状的立体的思维, 这对于高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品味一点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所以在小说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通过研读重点字词段落, 让学生通过建立环境、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 感悟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在文章中有很多能统领全篇的词句, 如:“你借给我二十条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 我的计划就完了。”因此,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能统领全篇的词句, 通过关联阅读的方式, 体会诸葛亮语言背后的弦外之音, 体会他的博学、识人、善思的才干, 感知人物形象。在教学中, 我们应力求达到在品读文中语言的同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发现一些方法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 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而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 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那么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像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的那样“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呢!

《草船借箭》是一篇小说, 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在阅读和学习小说时, 我们只要紧扣“人物形象”这四个字, 就不至于在黑暗中摸索, 而是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对于本课而言, 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和故事情节, 以及环境描写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诸葛亮来服务的, 只有将人物、情节、环境联系起立体阅读,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安排材料与凸显人物形象的关系, 才能引领学生真正感知人物形象和作者塑造人物的特点。

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抓住“才干”一词, 首先引领学生将诸葛亮的才干和故事内容关联着看, 发现文章的主要情节 (诸葛亮用计借箭) 和诸葛亮不同于周瑜的思维 (周瑜想到的是造箭, 诸葛亮想到是借箭) 。接下来是抓住主要情节 (从哪能看出诸葛亮想要去借箭, 他心中所想的借箭计划是什么) , 引领学生关联着想, 深入感知诸葛亮的思维, 然后在诸葛亮的语言和他心中所想的借箭计划当中关联着找, 从而发现诸葛亮博学、识人、善思的才干。最后是将周瑜、曹操、鲁肃和《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章节关联着读 (周瑜、鲁肃、曹操这三个人物与诸葛亮的博学、识人、善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揣摩到了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 在不露痕迹之中渗透读文方法, 使学生明白, 小说读什么, 怎么读。

四、拓宽一道视野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 就意味着他的路能够走多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视野决定着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 教师可以适时出示我们祖国的年代表并介绍三国鼎立这段历史, 再加上《三国演义》这部书中与诸葛亮有关的章节的介绍和刘备等人物形象特点的说明等, 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利于更加突显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激起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兴趣。

五、延伸一生习惯

课有尽而意无穷, 课的结尾时, 教师可以出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章节:定三分隆中决策、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用智激周瑜、七星坛诸葛祭风、诸葛亮智算华容、孔明一气周公瑾、孔明巧布八阵图……教师还可以展示张飞、刘备、曹操等鲜活的人物形象的章节,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他们的特点:曹操———奸诈多疑, 刘备———仁厚贤德, 孙权———深谋远虑, 关羽———义薄云天, 张飞———耿直鲁莽, 赵云———骁勇善战……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对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书的期待,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从而使语文课堂是开放的, 立体的, 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建立大语文的学习空间,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草船借箭”的秘诀 篇3

几年前,我无意中听到两个朋友的辩论,他们在讨论一家创业公司新业务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一位朋友对另外一个朋友说,“但我不能肯定它是最好的名字。”在技术应用服务方面,也常常发生同样的与名字有关的事情,通常也有很多人用新业务的名字来吸引消费者。像网络营销与邮件营销这样的一些传统的战略常常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它们还是没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想要以最快的方式促使顾客用现金购买你的服务,这里有一种很少使用的方法,我们叫做主客两益关系(host-beneficiary)法,即利用一个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契合目标受众的爱好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特价优惠向顾客群体推广自己企业的业务,而这种优惠看起来就像是原来的业务附带的一件礼物。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业务关系,初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不断地传达到大批高质量的潜在顾客中。很多企业也会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是一种花很少费用来奖励客户忠诚度的方法。新企业将获得新的客户,而老的企业则获得更多的顾客满意和忠诚度。

女性服装专卖店和宝马车的故事

一个初创的高档女性服装专卖店使用这种主客两益关系方法取得了成功。专卖店将丝绸和服免费送给当地宝马经销商的女顾客,但她们必须带着一封经销商的信到专卖店领取,信的内容则是说由于她们过去的贡献,宝马公司提供一套丝绸和服作为回馈的礼物。

这个计划获得了600多名女性顾客的响应。送一套标价100美元的和服,专卖店的成本只是16美元,但是这600名妇女初次访问专卖店的平均消费为400美元。做一个简单的算术,你会看到只耗资9600美元,但是产生了24万美元销售额,而且还不止这些,因为你已经开始和她们建立起了服务关系。

主客两益关系营销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相对低廉的过程,但是会提供实实在在的效果。下面有六个基本规则,可以帮助你成功地利用这种方法获得新的客户。

精确界定你的目标受众

“35岁至55岁的妇女”只能是划分用户群体的开始,这样还远远不够。要对你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一个详细的轮廓分析。你对顾客群体划分越细致,越能发现更多的潜在顾客群。

妇女服装专卖店把衣服销售给了宝马女车主。例如,你也可以确定自己潜在的客户将可能会喜欢哪些类型的汽车,光顾什么样的发型屋,会加入一个什么样的健身俱乐部,这些都有可能起到桥梁作用,把你和顾客联系起来。一个鸟饲料商店的顾客名单中可能也包括户外装备消费者,或者他们也有可能与当地的环保团体有关系。

确定服务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本地产品和服务

这样做的话,你不仅可以使人们接受你最初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为他们再次回来成为回头客增加了可能性。比如,一个雪茄店,从逻辑上来说,对这些客户还能提供可能的需求的合作伙伴还包括呢绒衣服经销商、高档鞋店、豪华汽车经销商和乡村俱乐部等。当然,也不要忘记非商业组织,例如扶轮社(Rotary)或国际同济会(Kiwanis)等这样的组织。

为每一种潜在顾客群体提供一种有价值的优惠的服务

为消费者设计具有很高价值的,但是成本很低的产品或服务,并以免费或高折扣的形式提供给顾客。比如,一个新的计算机支持业务公司为本地小型企业客户的会计师们提供价值两小时的免费电脑维修,珠宝店为美发沙龙的客户提供免费的珠宝清洗。行销顾问公司为当地报纸的广告客户,就如何经营销售提供一个免费的研讨会,相框店为图片洗印店最大的200家客户提供免费相框。

对顾客回馈

执行回馈计划,突出主营业务的价值,要强调是因为客户对现有业务的支持,而对他们进行奖励和回报,而且他们不用任何花费和周折就可以获得奖励。这也是一种去接触那些还没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新客户的方法。

征求意见

向主要的合作伙伴征求意见,提供一份产品和服务的“建议”信,通过信笺的形式发送到主要客户手中,这将有助于将新计划很快付诸实施。同时,这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合作伙伴觉得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参与进来。

有些企业将这样的信插入到他们每月的通告或者新闻简报中,这样也没有任何费用支出。其它方式是通过另行付费邮寄。这其实是一个以很小的代价获取主要客户群的方法。

制定战略、提高顾客忠诚

制定一项战略,将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发展成回头客。这毕竟是你的长远目标。对女性服装专卖店来说,它提供了一套和服,其实策略是鼓励更多顾客光顾和吸引更多顾客穿各种衣服。对于一个新的面包店来说,赠送一块法国巧克力,是为了送出面包买五赠一的贵宾卡。

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案,新的业务要迅速吸引大量的目标客户,主客两益方法是惟一最有效的途径。瞄准所有的客户,随意地推出广告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你可以有针对性进入具体的消费群,从而获得很大的销售成果。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已经建立起牢固的客户基础的企业的渠道,借道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因而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你无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及资本来做这件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创业公司都面临着许多挑战,这样做才是精明的商家。 (译者:刘明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篇4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在教学时,我也按照教材,逐步分析,力求把课文讲细讲透,让学生充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学习他。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以说,这让我们对全文的理解和对诸葛亮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诸葛亮之所以要借箭,是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那么,对周瑜来说,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诸葛亮完不成任务,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所以,他必然十分关注诸葛亮的一举一动。众所周知,诸葛亮虽然堪称三国时期的第一聪明人,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那么,诸葛亮虽然料定鲁肃会帮忙,鲁肃也确实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准备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并且没有告之周瑜。在这里,我就有疑问了:诸葛亮把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藏在哪里?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三天时间,六百名兵士不用生火做饭吗?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可以说是因为好胜心强。既然要自己胜,则必然要对方败。所以,周瑜应该是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文中也确实写到了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那么,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又不是蠢才,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课后,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是蠢才,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现在明明知道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努力拼搏,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教学成绩。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篇5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描述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干,以“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难题陷害孔明。而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一、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选取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透过语言,能帮忙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武松,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十分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二、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主角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期望学生能够透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到达了最高点。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范文 篇6

今天,我执教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材选取的这几篇课文,来了解中国的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句话叫做: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教学这一单元,教师的眼光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这几篇文章上,而应该借助这几篇课文,让学生亲身感悟到中国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

《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应经被拍成了电视剧,搬上了银幕,很多同学看过,还有的同学看过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任务的性格特点也有所了解,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讲三国”,了解多少就讲多少。通过讲三国,学生对这部著作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这节课我设计的比较好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的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刚开始提问的时候,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我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刚才分析的三个任务的性格特点,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已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有的说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有的说诸葛亮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教师总结,同学们,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事,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对鲁肃、周瑜、曹操这三个人物的分析还不够深刻,原因是教师启发引导的不够。还有就是学生朗读的时间比较少,教师应该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7

一、历史题材的演绎化

三国时期, 确有获得敌方箭支的记载, 主人公是吴主孙权。鱼豢《魏略》云:“权 (孙权) 乘大船来观军, 公 (曹操) 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 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 复以一面受箭, 箭均船平, 乃还。”[1]卷47《吴主传》裴注引《魏略》, 1119

此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 (213) , 割据江东的孙权与占据北方的曹操在濡须 (今安徽无为县境内) 一带摆开战场, 孙权数次派兵挑战, 曹操坚守不出, 两军成对峙之势。为了了解曹军虚实, 孙权乘坐一艘轻便快船察看曹军阵营, 曹操命令军士乱箭射击, 孙权虽然躲在船舱内没有被射中, 而众多的箭支射在船体一侧, 造成了船体倾斜以致几乎出现翻船的险情。为了保持船体平衡而不至于倾覆, 孙权只得下令掉转船头使曹军的箭支射在船的另外一面。孙权退回军营以后, 军士从船上取下箭支, 其中的绝大部分还可以再次使用, 无意中从曹操那获得了许多箭支。从事件发生的过程来看, 孙权掉转船头使船体两边布满箭支, 不是事先有计划的, 而是危难之时的应变措施, 这一无奈之举的结果却是意外地从曹操那里获得了一批必备的武器, 这也是孙权始料未及的。

《魏略》的作者鱼豢是曹魏的郎中, 乃当时人记当时事, 可信度应该较高, 所以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之书, 以《魏略》为最多。宋代高似孙说:“魏氏别史五家, 盖可与陈寿《志》参考而互见者, 亦一时记载之雋也。而鱼豢典略, 特为有笔力。”[2]卷2《魏氏别史》, 36鱼豢《魏略》的史料价值, 受到了后世认可, 被誉为“殊方记载, 最为翔实”[3]卷1《魏书·武帝纪》, 147。魏亡以后, 鱼豢耻于仕晋, 被看做是忠于曹魏的典范, 他对濡须之战的记载原则上不会有意赞扬东吴的孙权。所以, 曹操箭射孙权, 反被孙权所用, 应该是真实的历史。

草船借箭的第二条素材, 可能源于唐肃宗在位时期雍丘 (今河南省杞县) 城守将张巡的草人借箭。安史之乱期间, 令狐潮率领叛军数万人攻打雍丘城, 张巡率领的城中守军约一千余人英勇抵抗, 尽管众寡悬殊, 由于张巡指挥得当和守城军士的浴血奋战, 仍然多次挫败叛军的进攻。雍丘城池不大, 物资储备有限, 在叛军的围困下又难以得到外界的补给, 几个月后, 粮食和守城器械几乎断绝。《新唐书·张巡传》记载:“城中矢尽, 巡 (张巡) 缚藁为人千余, 被黑衣, 夜缒城下, 潮 (令狐潮) 兵争射之, 久, 乃藁人;还, 得箭数十万。”[4]卷192《张巡传》, 5536为了解决燃眉之急, 张巡利用夜色掩护, 用绳索将草人慢慢缒下城墙, 令狐潮的叛军不辨真伪, 以为是城中守军出城夜袭, 于是万箭齐发射向草人, 为张巡送去数十万支箭。张巡之举与孙权有着很大区别, 孙权是无意中得到曹军的箭支, 张巡则是事先经过周密的计划, 主动诱惑叛军送上门来。

为词汇的“草船”, 最早见于宋朝进士范致明撰写的《岳阳风土记》, 其文云:“民之有疾病者, 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 为酒肉以犒棹鼓者, 或为草船, 泛之, 谓之送瘟。”[5]46这类草船可能是祭神祈福的道具, 而非用于载人和战争的船只, 而用于载人和战争的“草船”应该是元明时期的“哨船”。“哨船”最早见于元代, 称为“海仙鹤哨船”, 主要用途是“往来警逻”, 多“列戍江海诸口, 以诘海商还者, 审非寇贼, 始令泊船”[6]卷183《王思诚传》, 4212。明代王鹤鸣《登坛必究》云:“草撇船式, 今名哨船;草撇船, 即福船之小者。”[7]卷25《水战》, 3528又云:“福建船有六号, 一号、二号俱名福船, 三号哨船, 四号冬船, 五号鸟船, 六号快船。福船势力雄大, 便于冲犁;哨船、冬船便于攻战;鸟船、快船能狎风涛, 便于哨探或捞首级。大小兼用, 俱不可废。”[7]卷25《水战》, 3526王鹤鸣所说的“草撇式哨船”, 在其他人的著述中则被称为“草船”, 《续文献通考》云:“王鹤鸣《水战议》详论各舟之制, ……三号哨船, 又名草船。”[8]卷132《兵考十二》, 3972这些记载说明, 元明时期的“草船”是一种轻便快捷的战船, 是“草撇式哨船”的简称。

显然,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草船”并非绑缚草人、草垛的船只,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 对方射来火箭无异于作茧自缚或者说玩火自焚。事实上,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是元明时期的一种快捷战船, 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将孙权的船、张巡的草人经过演绎加工并借元明时期的轻便快船之名而成的, 并非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一种道具。

二、事件主人公的演绎化

从三国时期的文献来看, 诸葛亮一生之中并没有“借箭”的相关记载。即使在宋元以前的历史平话故事中, 诸葛亮也没有成为“借箭”的主角。

宋元时期, 以讲述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话本不断出现, 三国时期的许多事件被演义化, 逐渐与历史事实相分离。三国时期许多事件的主人公在演艺人员笔下也在不断变化, 孙权的借箭故事在宋元话本中被移植到东吴名将周瑜的名下。宋元《三国志平话》云:“周瑜用帐幕船只, 曹操一发箭, 周瑜船射了左面, 令扮棹人回船, 却射右边。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 约的数百万支箭。周瑜喜道:‘谢丞相箭。’曹公听了大怒。”[9]卷中, 79

宋元时期的《三国志平话》, 虽取材于历史而不拘泥于历史, 为了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加入了艺人的艺术创造。为了突出吴军都督周瑜的才能, 艺人将孙权借箭的地点由濡须 (今安徽省无为县境内) 一带移至千里之外的赤壁 (今湖北省赤壁) , 时间也从建安十八年 (213) 提到了建安十三年 (208) 。这一时期的艺术创造, 只是将孙权的被动挨打转变为周瑜与曹军在江上对阵, 船上也没有出现草人、草垛之类的东西, “也看不出周瑜是借箭, 只是得了便宜卖了乖”[10]84。宋元时期的平话故事中, 周瑜获得了一些箭支也不过是当年濡须战场的翻版, 只是剔除了真实历史事件中孙权的狼狈相, 还没有升华到军事智慧应有的水平。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基调是拥护刘备、奉蜀汉政权为正统, 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重要人物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贬斥, 而蜀汉政权的人物则或多或少地受到褒扬, 其事迹也多有夸大, 甚至被塑造成智勇忠孝的典范。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 也是蜀汉政权的重要人物, 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将历史上的许多军事智慧安在了诸葛亮身上, “草船借箭”便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以后, 以得胜之师南下荆襄, 不战而有荆州, 并试图顺江而下平定江南, 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急时刻, 孙权、刘备两家在鲁肃、诸葛亮等人的奔走斡旋下建立了联合抗曹的同盟关系, 与曹军在赤壁摆开战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为孙权和刘备的部下, 二人在一致抗击曹军的同时也展开了暗斗, 周瑜在劝说诸葛亮投效孙权失败后, 一心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为东吴也为自己除去将来可能潜在的敌手。出于刻画诸葛亮的需要, 罗贯中创造了“用奇计孔明借箭”[11]380的故事:周瑜要诸葛亮十日内监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看出这是周瑜为了杀害自己设计的圈套, 却爽快地答应三天就能完工, 并与之立下军令状, 周瑜心中大喜。为了麻痹周瑜, 诸葛亮每日饮酒酣睡, 暗中请鲁肃准备轻便快船二十只, 各船三十人, 并在船上准备了布幔、束草等物, 以备所用。第三日四更时分, 孔明请鲁肃到船中, 命令军士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 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 长江之中, 雾气更浓, 对面看不见人。当夜五更时分, 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令船上军士擂鼓呐喊, 趁着大雾的掩护佯攻曹军大营, 曹操不知虚实而不敢贸然出战, 派出军士约一万余人, 万箭齐发阻挡草船靠近, 正中诸葛亮借箭之计。曹军的箭支大都射落在船两边的布幔和束草之上, 被诸葛亮带回向周瑜交差, 既消耗了曹军力量, 也使周瑜谋害自己的阴谋流产于无形, 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罗贯中通过“草船借箭”的艺术创造, 不仅显示出诸葛亮具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 也凸显了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和超越曹操、周瑜等人的雄才大略, 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罗贯中通过历史事件的移植和艺术加工, 将历史上相关故事进行再创造, 使诸葛亮成为“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角和智谋超群的人物, 也使相关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影响后世的智慧典范。

三、艺术化的军事智慧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历程, 每个事件都是尘封于历史长河中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 真相只有一个。历史剧虽然讲述的是历史上的故事, 但可以不是真实的历史, 通常是作者依据历史素材的艺术化创造。茅盾说:“作家是以历史家身份做科学的历史工作, 他要严格地探索历史真实。此后, 他又必须转变其历史家的身份为艺术家, 在自己所探索的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思。”[12]37历史剧离不开真实的历史素材, 创作者只有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基础上, 才能把获得的历史素材通过艺术手段展现出扣人心弦的历史内容。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不是真实的历史, 是罗贯中依据历史素材的艺术创造。“草船借箭”能够成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是因为罗贯中将古代的兵法精要融于其中而蕴含了强大震撼力。《孙子兵法·作战篇》云:“善用兵者, 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战略物资的筹备关系到战局的胜负, 将帅如果能够从敌方获得必备的物资, 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补充自己的给养, 通常会被冠以“名将”的称号, 也就成了后世敬仰和传颂的著名军事家。

“草船借箭”戏说版 篇8

曹操大军压境,众臣降战不一,弄得主公孙权举棋不定。好不容易请来了诸葛亮说服了丰公,不料那周瑜忌贤妒能、气量狭小,欲借造箭之名加害孔明。再说这诸葛孔明,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明知周瑜设计陷害,却偏偏答应了周瑜的要求,还与周郎立下了生死军令状。这不,今天是交箭的最后期限,明日一早交不齐十万枝雕翎箭,可叹孔明将会人头落地!

鲁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大帐中转来转去。忽然,一道闪电划过鲁肃的脑海,鲁肃眼前一亮:何不前去看望孔明,若孔明有难,就让他趁着夜色逃走了事。主意已定,鲁肃便带着贴身家仆,驾一叶小舟直奔诸葛亮大帐而来。

此时,诸葛亮就在江边。他将鲁肃私自借给他的二十只小船排成了“一字长蛇阵”,第一只便是他的指挥船。船上悬挂着一只气死风灯,灯下一张小桌,桌上摆着四样小菜、一壶老酒、两套餐具。鲁肃走上船来,见诸葛亮左手摇着鹅毛扇,右手拿着鼠标,正悠然自得地在3G上网本上网游呢!鲁肃气不打一处来,一改往目的斯文,气急败坏地说:“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闲心在这上网……”“嘘——”诸葛亮打断了鲁肃的话,示意他在对面坐下。片刻,诸葛亮抬起头来,说:“我料你今晚一定会来。造箭之事我已成竹在胸。”接着,他话锋一转,手指江面说:“你看,天空繁星闪烁,江面平静如镜,你我何不饮酒赋诗,一同欣赏这赤壁美景呢?”

鲁肃半信半疑地端起酒杯。俩人推杯换盏,不知不觉船已到达江心。这时江面上大雾弥漫。一军兵走过来向诸葛亮禀报:“启禀先生,小船已达曹军水寨。”“什么?”鲁肃吓得真魂出窍,酒杯差点掉在地上。诸葛亮微微一笑说:“子敬兄莫委惊慌。如今江面上大雾弥漫不辨虚实,那曹操生性多疑,我只需略施小计,谅曹操必不敢派兵来追。来呀,擂鼓呐喊!”顿时,江面上鼓声如雷、杀声震天。

此时曹操正端坐帅帐上网玩“开心农场”。忽然一名军兵慌慌张张跑来禀报:“启禀丞相,东吴军趁大雾锁江前来偷营。”只见曹操不慌不忙轻点鼠标,屏幕上显出一段文字:

猴年马月狗日赤壁是日大雾锁江。诸葛亮带二十只草船以袭营为名到曹营借箭。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便派出一万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诸葛亮满载而归。

“哈哈哈……诸葛村夫,老夫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曹操拿起令箭刚要派兵,嗯?屏幕闪烁起来:“你的电脑已中木马病毒,正在杀毒中……”

几秒钟之后,电脑又显示:“病毒已清除……”再次显示出“猴年马月狗日赤壁”页面,内容已变成:

这一天,东吴军队趁大雾锁江,派精兵强将作诱饵,诱使营兵出战,另派水性好的士兵驾二十只装满稻草、火硝等引火之物的小船,悄悄接近营营水寨,待曹军出寨迎敌、寨门大开之际,点燃小船,冲进水寨,然后跳船逃走。曹营内顿时火光冲天,曹军死伤无数……

“好险呢!”曹操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故作镇定地况:“来人!速派一万名弓弩手多带弓箭射退敌军!”众将领命。顿时,江面上箭如雨下,直射草船……

頁面再次刷新。屏幕上出现了诸葛亮的身影,背后是一只只插满箭枝的小船。诸葛亮轻摇鹅毛扇,朗声说道:“曹丞相,早上好!刚才那份关于赤壁的资料还请您多多指教!顺便说一句,你电脑上的杀毒软件太落伍了,回头我传一份蜀国最新研制的“都江堰”软件给你,这个杀毒软件病毒库时时更新功能强大,杀毒效果很好。看在老朋友的分上,就按八折卖给你了。这可是保本价,不准还价哦……哎呀,糟了!我该向周都督交令去了。改天再聊啊……886……”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篇9

这篇课文曾经参加过教学比赛,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对这节课感到胸有成竹。拿出当年的教案和课件,略翻一遍,唤醒当年的记忆,就上了课堂了。真正上起课来,却感觉完全不是自己预想的那样。一方面,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准,虽然讲过多次,但对文本的解读、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并不是那么准确,时隔两年,很多细节已遗忘。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文中周瑜、诸葛亮、曹操、鲁肃,个性鲜明,要想准确把握他们的特点,光凭这个故事来感受是不够的,必须去读原著,了解时代背景、历史时事、人物关系等。

记得当年讲这课时,课前功课是做了不少。布置学生读《三国》,看电视剧《草船借箭》这集。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我吃惊的发现,他们中大多数都读过三国,对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物分析得头头是道,并且个别同学还能背诵期中的语句,我由衷佩服。但在今天的课堂上,当我问到谁读过原版《三国演义》时,竟然没人举手,只知道三国中的人物名字,其他就了。我也是无语了。于是,我只能在课后给他们补课了。接下来的其他几篇名著节选,我提前布置学生读相关章节的原著,并剪辑电视剧视频给他们看,这也激发了学生读名著的热情。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教学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人物的个性化有所认识、了解,并能突出地表现出来,通过同桌对话,分角色读课文,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及言外之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加深理解,表现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章节,从而对学习本课有所帮助。但学生对社会历史了解的太少,对三国时期的混战局面,历史背景,知道甚少,对地理位置,孙刘为什么联合抗曹不太懂。

本节课,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比较好,部分学生在分角色读课文不熟练,也读不出感情来,达不到作者要求的目的,教师指导读太少,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也不熟,部分同学们读不成句,对为什么能借箭成功说不完整,有待于加强朗读训练。

草船借箭时为何不放火箭? 篇11

以下是各方人士对此事件的看法:

1.大批量使用火箭成本过高,硫磺烟硝在当时是“高科技产品”,很贵的。(经济学家)

2.使用火箭不利于回收再利用,射出去就烧坏了,拿回来也只剩半截了,典型的“一次性”产品。(环保专家)

3.火光会暴露火力点,容易招来敌军火力打击。(现代军事专家)

4.使用火箭会增加箭头体积,增加箭的重量,加大空气阻力,大大降低有效射程。(空气动力学专家)

5.当时是大雾天,再加上江边风大浪大,空气湿度过高,影响火箭的使用。(气象专家)

6.据曹军探报说,东吴水军的战船普遍使用防火涂料。(室内建材商)

7.弓箭手怕影响射击精度。(CS玩家)

8.主将于禁不会战斗特技“火矢”。(三国志玩家)

9.曹军用的弓上面没有火属性。(暗黑破坏神2玩家)

10.曹军文明还没有进化,还差2个科技才能用火箭。(帝国时代玩家)

11.不用火箭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周星驰)

12.要是放火箭烧着了东吴的船,万一撞过来,火烧赤壁不就提前了?(作者的弟弟)

13.烧死了诸葛亮谁负责?我后面的书还怎么写?(罗贯中)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12

音乐艺术的特性与审美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愉悦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审美能力培养的特殊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克服对现代教育媒体的依赖,拓宽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将其提升到科学理念的高度。以音乐教学为载体,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有选择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感染功能和美感功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即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并能积极投入其中,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发现音乐美的能力

由于阅历浅等原因,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内容蕴含的美甚至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探究音乐美的方法与手段,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可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然后用音乐师生互相问候。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也是很好的组织教学形式,同时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为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们一边聆听教师对曲子的曲式结构和主题的分析,一边观赏粼粼的波光和沿岸的美丽风光,并倾听华丽优美的旋律。这样,通过知识、想象、音乐的完美结合,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喜欢音乐的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背对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拼命书写, 既费时又乏味。而使用电教手段, 教师只需课前把准备写的内容精心绘制成图片, 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图片呈现在投影仪上, 还可以通过电脑演示文稿的制作, 使各种字体用各种颜色带着不同声音用各种形式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如器乐教学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艺术实践课, 以往教学中, 往往要把学习的曲谱事先抄在黑板上, 如今, 使用电教媒体, 把课前准备好的曲谱放在投影仪上, 使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而且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网络视频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推进审美教育大有帮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品味、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学科内容包含着丰富的色彩美、形象美、自然美、情感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欣赏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正确指向性和稳定性。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内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录像视频的播放可以是很好的一种选择。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2.“美之风”艺术鉴赏网页,帮助学生在课外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学校的校园网上增设了“美之风”艺术鉴赏网页。其中的“音乐天堂”分为“佳作欣赏”、“舞蹈世界”、“音乐教室”、“累累硕果”和“艺术之星”的版块,学生在这儿可以点击自己喜欢的艺术节目,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开阔视野,更广泛地欣赏音乐作品大有帮助。相信可以成为大家鉴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一块“风水宝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表现、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学生耳濡目染,内化、深化、升华,就会产生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滋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

1.课前韵律操,以动促美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律动作为一种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综合反应,从根本上说是听觉、运动觉参与其间的一种审美活动。除了在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律动外,还在每堂课上课前进行三分钟的课前韵律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动作,并师生同舞。通过律动来体验音乐情感,用身体对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作出即兴反应,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最终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 课堂器乐教学,以奏建美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属于一种需要身心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在五、六年级课堂进行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借助媒体展开教学,并定期请学生当众表演,以相互学习,相互指正,使学生的表演欲望得以宣泄,合作精神得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得以提高。

3.“红领巾”电视台,以演展美

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是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我们校园文化展示的窗口。通过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学生尽情地表达着对音乐艺术的美的感受。“童心”艺术团与电视台联袂开设的“艺海拾贝”栏目更是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节目。艺术团的小团员们在这儿为全校师生展示自己在声乐、舞蹈、器乐、书画、剪纸、摄影等方面的作品,使自己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得以表达与宣泄。通过表演,既对作品进行二度、三度创作,也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13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干超群。教授本课时本人以新课改为指导,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学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首先让学生掌握好生字词,然后再深入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

2、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做打桩机:在本课教学时,我重点选取了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展开教学,以点带面,进而加深了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时,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默读、分角色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读书不够。更多的时间是在回答问题,缺乏充分的感情朗读,以读悟情。

2、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且太少。新课改要求要以形式多样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3、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过渡不够好,有时显得牵强、突然。今后要在每个教学细节上仔细推敲。

总之,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努力拼搏,力争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2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透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资料,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透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天必须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十分人所能及。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生瑜,何生亮”,能够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那么,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但是,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怎样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于是,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太自负了,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此刻明明明白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须“学到老”啊!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3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如何做到长文短教,让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这是我很想要去突破的一个难点。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尝试着这样去做:

一、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

生:什么是“草船”?/为什么要借箭?/谁用“草船”借箭?/用“草船”怎样借箭?……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中的“草船”指的是什么?

生:把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这就是课文中“草船”的由来。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二、汇总、提炼问题,解决本课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学生阅读文本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要做到长文短教,我指导学生从大家提出的众多的疑问中提炼出本课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借箭?(故事的起因)

2、怎样借箭?(故事的经过)

3、借到箭了吗?(故事的结果)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学生对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会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而在解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又可通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引导学生思考:是诸葛亮的什么让周瑜自叹不如的呢?由此可以过渡到感悟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学习:诸葛亮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即知人心;诸葛亮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识天文,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可知他晓地利,再加上他周密安排,巧妙部署,使得草船借箭成功。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以周瑜最后自叹不如。

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对课文进行解读与赏析,将篇幅较长的故事化繁为简,实践证明这的确可以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

三、复述故事内容,鼓励学生乐于表达。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省略,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全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了。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之前,我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说一说草船借箭这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将这三组同学所说的合起来完整地说一次。学生说完还不行,我还要求学生动笔将这则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好后经过修改,再请同学站上讲台进行现场复述课文的练习。学生借助复述课文这一环节,无形中会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许多句段当中的文字内化成为自己可用的语言,这对聋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方式。

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聋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勇敢尝试,大胆创新,用适合聋生的方法教他们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4

孩子们听说《草船借箭》在远程教育室上时,教室里一阵哗然。于是,我打开资源,同学们看着花花绿绿的课题,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显然,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了。这节课的导入,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课件就是不一样,当时,我就觉得这节课肯定能上得非常成功。想到此,我不禁感慨万分:素质教育倡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即使你是一个幽默大师,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没办法把孩子们带到这种历史境界中的,而远程教育资源恰恰做到了。

当教学进行到课件范读环节的时候,怎么有些人昏昏欲睡了?问打瞌睡的同学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一个胆大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课件中的范读没您读得吸引人,你的语气抑扬顿挫,有的地方加上动作,既夸张又幽默。”学生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们又接着上课,我一边点着课件,一边带着学生学习课文,我们的学习步骤可以说按部就班,接下来,有一个Flash动画吸引了学生,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派任务时的对话,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其次是鲁肃和诸葛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学生看得不亦乐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这节课快结束了,课文小结时,我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平时最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睁大了茫然的眼睛,我又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小声嘀咕着,可请起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我很伤心,记得前几年前,我也是教这一课,同学们又笑又乐,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谈得头头是道,还提了不少建议,其中课本剧的表演,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怎么,今天用了先进的现代化工具,结果会是这样的呢,我不禁迷惑起来。

一、过分依赖远程教育资源,准备不充分。

课堂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师生的权利,是师生之为“人”的具体表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要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切可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如果课件范读那个环节,我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闷的现象了。语文教学,虽可运用远程教育把语言符号及口头表述以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但一定要先让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和理解,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准备不充分表现在心理准备不充分,他们忘了自己是来学习的,带着好奇的心理,把学习的注意力全放在观课件上了。当然这里也有我引导不当的原因。其次学生准备不充分还体现在课文的预习没到位。我的反思结论是:运用远程教育,教师应该更认真地备课,不但备所上的远教课,还要充分备学生。这样才能成竹在胸,理清课文脉络,真正成为学习的倡导者和引路人。

二、没能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

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方能驾驭课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可以用,但传统的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可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课件,把自己的优势教育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曾有人说过,新的不一定是先进的,新的不一定是更好的,手段先进并不意味着理念先进,传统的不一定就是落后的,不一定就该摈弃。例如课件中的朗读,正如学生所说,字音虽标准,但缺乏生气,缺乏动感,缺乏表情。因此,教师的传统范读不可缺少,须知教师的范读,学生不但能感受其音,还可观其动作和表情,从而更好的模仿语气和理解课文内容。在以往的教育中,我重视课本剧的表演,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力。就这一点,我反思的结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可以用,但传统的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可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课件,把自己的优势教育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并不能一味地照搬、照用,它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运用。于是,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5

《草船借箭》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描述了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描述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干,以“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难题陷害孔明。而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一、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选取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透过语言,能帮忙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武松,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十分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二、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主角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期望学生能够透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到达了最高点。

上一篇: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下一篇: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