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精选11篇)
—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
班主任是干什么的?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我们应该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月朗,以无愧于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又无愧于生命中这段历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一整天中和老师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都要长。从这点来说,班级就是他们的家,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班级又是一个小社会,由它踏上大社会;班级是一座长长的桥,使人们跨向理想彼岸。
魏书生是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改革家。他的班主任经验的精彩报告和著作激起了“魏书生热效应”,指导了许多人。他干得出色,讲得精彩,写得漂亮。听他报告如沐春风,读他的著作如饮甘露。
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管理学生的宝贵经验。这本书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中,从细微处看恢弘,言辞恳切,入情入理,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做人、育人实例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
感触最深的是他的科学、民主的管理班级的方法。
他说: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但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意味着人们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原谅学生的弱点和缺点,从不训斥,也从不挖苦,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地商量商量,再商量商量。在这样民主与和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得到了解脱。他从不以老师的威严来压人,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他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信条,他认为应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听。这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
在他的班级中,人人肩上都挑有责任,每个人都有活干,都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充分发挥了民主,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激情。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每个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班上通过选举产生常务班长,老师不在时代替老师行使职权。学生选干部、对学生的处罚、班级内部事务都由民主投票,尊重大家的意见,把学生真正看成了班级的主人。班规班法也是大家讨论共同通过。
班级采用承包制,有学习组长、卫生组长、文艺组长等等,各尽其才,各司其职,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他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干起活来,目标明确,自然效率就高,所以大扫除15分钟结束,两分钟收好学费,一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这些不训练很难达到一个班级要进步,有好的班风、学风,离不开一群有能力的班委成员。他的学生干部很有威信,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老师不在时,也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能组织学生上语文课,这尤其显现出了魏老师在学生培养尤其是班干部培养的功力。他能放开手脚,知人善任,抓好班委,以点带面,整个集体就会在这些“领头羊”的带领下大踏步前进。
他们不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简直就是“小老师”,甚至比有的控制不住课堂的老师还要高。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差距真是太远了。我要出去开教研会,就一上午的时间,心里老是放不下。担心班上的捣蛋鬼又会干出什么事来?好打架的会不会打起来?老迟到的今天上学了没有?卫生值日的是不是又偷懒不好好干呢?尽管提前跟班长嘱咐了一遍又一遍,也还是不放心。这样的学生不能自治,遇到问题只会束手无策,大眼瞪小眼。今后,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学生自己管自己,第二就是他的特殊育人方法。
班级中最令人头痛的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自觉性差,隔三岔五就整出点事来,让你措手不及。平时老师的主要精力就花在这些学生身上,结果还是教育不好他们。面对他们犯的错,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方法是发一顿火,大批一顿,要么写检查,罚值日等,这些都是以惩罚为主。学生大多心里不服,暂时的所谓服也是慑于班主任的权力,口服心不服。还有的当面就和你顶撞起来,把你的肺气炸,让你感觉自己作为老师的尊严全没有了。于是再加压,我就不信制服不了你,好像是师生之间的一场竞赛,非要分出个高低输赢,其结果也往往是两败俱伤。这样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还容易反复。
对于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
其次要实行自我教育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魏老师也提出思想教育的最有效的、最根本的方法——自我教育。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能太露痕迹,政治化的说教,给人的感觉是牵强附会。应该结合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大道理,透过一滴水来反射太阳的光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他对学生进行教育决不压服,也没有令人憎厌的说教,而是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让犯错的学生写说明书,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这和写检查相比,一样的过程,不一样的效果,学生更愿意接受写说明书。他还让犯错的学生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犯错误时,心里也在做着斗争,做还是不做呢?斗争之后,脑子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那一方,自私的那一方,狭隘的那一方,懒惰拖拉的那一方获胜了,于是指挥着自己犯了错误。这如同在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浑浊、肮脏的浊流,污染了心灵的原野。这时一般人都有一种懊悔感,一种负疚感,一种痛苦感,有的还有恐惧感,但眼见浊流污染心田又想不出办法来控制。人做好事的时候,一般都是积极、昂扬、上进、助人、善良、真诚、勤奋的那一方脑细胞指挥着自己行动。这便如同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这清水便可冲刷受污染的那 片心田,使人重新恢复自尊、自信、自豪,重新感觉踏实、安全、幸福、快乐。
对于问题学生不能奢望在他们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这些方法比一般的惩罚更容易让人接受,做起来也更愉快。使学生每一分钟都有实事可做,点燃其上进之火,进而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愉快。让学生自己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别人以及整个班集体带来的损害,想办法去弥补,以后他会尽量少犯错误。
虽然如此说,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如今的高年级学生年龄大了,与老师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了。上课时对老师的问题不予理睬,下课时忙着自己玩。是什么使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起来。有时我也抱怨,课堂上的问题没有几个人愿意举手回答,上课连一点激情都没有。埋怨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时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魏老师提到:“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是的改变学生很难,那就改变自己吧。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变自己,来带动学生。
一、依然要多表扬
我一直认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很懂事了,很多时候可以用成年人的思想去考虑问题。但事实并不都是如此,错误不断,摩擦不断,对于这些状况现在总是批评的多。知道表扬的力量不可低估,一般不会轻易说出口,说明我对表扬很吝啬。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能够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成长轨迹。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让我开心很长时间,得到老师的肯定是对我学习莫大的鼓励。现在想来虽然我们的学生已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表扬不分年级,在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对他们还是适用的。记得我班的一同学因口齿不太清楚,发音不是太准,很少举手读课文。一次课上学了“埋怨”这个词,我找了2位学生读,音都很准,这时我看到这位同学手举一下但很低,于是我就大声地叫了他,他读的不准,大家都笑了,我想就因为这样他的自信心就没立足之地了。我应该帮他的自信心建立根据地。大家笑过之后,我表扬了他的长处:“我发现,朱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敢于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了。”同学们先是一怔,紧接着大家为他鼓起掌来。再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如果一个同学在交际的过程中一时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我就会说:“其实你的意思老师已经明白了,老师相信你能让同学们都听懂你的想法。”当有的同学说话声音小,我就会鼓励他:“你说得条理非常清楚,如果把声音放大点,你将是最棒的。”这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
二、降低自己的“身价”,跟学生做朋友
平时好学生犯错,轻言轻语说几句,所谓的差一点的学生同样犯错,我们可能会盯着他的缺点不放,还会把他的陈年旧账翻出来,大肆宣扬。这无疑是在伤害他的自尊,没了自信的孩子哪会学得开心、有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后进生不缺批评、埋怨,你越批评、越埋怨不会改变现状,只会使得学生自暴自弃。让我们换个方位,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去想想他的难处,帮助他解决困难,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三、多交流,多沟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一个班级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人性格各异,要想全面了解学生除了做好家访等工作外,得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时了解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并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鼓励,有了问题,别老揪着他的错误不放,每个错误都有着错误的理由,不妨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跟学生谈谈,只有这样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嬉戏玩耍、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成人无权泯灭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的权利。在一定的场合,强调纪律性是必要的;而在另一些场合,则不妨让孩子尽情地玩耍打闹。找一千个喜欢的理由去真正的理解和关心学生,我想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学生一定也会唱出心中的歌共同谱写美好的明天。
摘要: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魏老师那么一指点都被乖乖收服了,我被深深折服了,魏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
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关正飞
很幸运地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魏书生老师大型教育思想报告会,我深深地被他的睿智所感动,被他对教育所倾注的热情所感动,更被他谈笑风生的乐观态度所感动。一整天的讲座,年逾六十的魏老师一直站着,而且面容一直是那么的亲切,精神仍然是那么的矍铄,妙语连珠,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我的思想又一次震撼,心灵又一次净化,认识又一次提高,观念又一次转变,真让我受益匪浅。
带着对魏书生老师的崇敬之情,我在这个假期拜读了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感触颇深。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教育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育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立、自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合理安排、统筹学习的能力。
从魏书生老师的书中,我看到魏老师总是将班上的一切事物教给学生自己管理,“班规由学生自己决定”,作业只给出等级范围,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出了他们的自主作用,最终达到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我参加了培训之后,就一直学习着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获得了颇丰的收获。
我学习魏书生老师鼓励同学们为班级做贡献,主动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主动领任务。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例子就是陶佳鑫管理桌布一事。
我们几位老师习惯地称陶佳鑫为“小桃子”,一是因为他长得小;再就是这样称呼他也比较亲切,这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其实叫他“小桃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比较淘气。他平时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好,上课溜号是常事,甚至会和同学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非常令人担忧。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小桃子”那不可撼动的“学困生”印象。但是,恰恰是这个我们眼中的无可救药的“学困生”却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他主动找到我,要承担监督同学们的桌布使用情况的任务。当时我故意对他说:“你能做好这件事吗?”“一定能”他回答得斩钉截铁。从那以后,我惊奇地发现,班级同学的桌布每天都带得非常齐,这不禁让我对“小桃子”刮目相看。直到有一天,“小桃子”的表现让我对他有了全新的评价。班级的一名同学因交通的问题,来得晚了一些,当时我正在组织同学上自习。当这名同学进入教室回到座位打开书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带桌布了,于是一脸歉意地准备向我道歉。我也觉得班级可能会因为他的桌布问题扣分了,正在这时,“小桃子”不紧不慢地从书包中拿出来两个桌布,挑了一个崭新的交到了那位同学的手中。我看到了那位同学眼中的感激,看到了同学们眼中的赞许,看到了“小桃子”眼中的快乐,是的,那是快乐的眼神,当然,同学们也看到的我眼中的震惊和欣慰。我想,这时的“小桃子”已经征服了所有人,他的做法足以让同学们和我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他的学习成绩不好,却无法抹杀他对待自己的工作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他的成绩是不好,但是,凭着他对待自己的工作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谁又能认为他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不会创造出辉煌呢?我们评价一名学生真的不能仅仅靠学习成绩啊!
在“小桃子” 的带动下,班级现在有主动管理灯管的,有主动负责暖气的„„班级中出现了良好的态势。
二、赏识教育,让学生有了自信。
魏书生老师在《放声高呼、我能成功》这篇文章中谈到让学生一齐高喊“我能成功”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的方法,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在没看魏书生的书时,我也曾用过这样的方法,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发现,许多的学生有着很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有的甚至不太愿意与别人说话,特别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比较辛苦,或者是没有休息好,因此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鼓励他们,一是大声地对自己说:“我最棒!”二是大声地对你的同伴或同桌说:“你最棒!” “我最棒”“你最棒”„„声音整齐而响亮。
我总会不失时机的用激励人心的话语鼓励他们,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发挥特长,倾注亲情,巧借故事,打动内心。
魏老师用慈父般的贴心话语与学生交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特别是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用合适的故事去打动学生,这一方法用得很巧。这里我也有一个案例与其相似。
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他们的父母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这道鸿沟经常会出现的学生和家长之间,如果处理得不得当,必然会让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变淡,甚至会有更可怕的结果出现,如学生离家出走等。我在处理班级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做双方面的工作,让他们从激动的情绪中走出来,平静地看到彼此对对方的在乎与珍视,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
李博同学个性十足,人长得也很精神,从他的头型就能够看得出来。他的头型总是比较新潮,虽然符合学校的要求,但总是力求与众不同。他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从事个体养殖工作。遇到孩子的问题,总是急于求成,而且不注重语言,甚至会打骂孩子,这样就造成了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不融洽。好在他的母亲一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时,就会给我打电话,这就没有错过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个早上,我还在去学校的路上,就接到的李博母亲的电话,他的母亲哭着讲述了他们早上发生是事情。因为早上,李博向家里要当天的零花钱,他的母亲给钱的同时,嘱咐他要少花钱,结果很小的事情由于他们原本关系的不融洽,就发生了争吵,于是李博哭着离开了家,连学生服都没有穿„„
当我走进教室时,并没有发现李博,这让我很担心,怕他因为心情不好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好在,没过一会儿他就和一位同学走进了教室,眼睛肿肿的、红红的,哭过的痕迹特别明显。他先请示我由于难受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我没有阻止。当我辅导完几个学生之后就将他带出了教室,首先倾听他内心的感受,让他把自己内心的苦楚都发泄出来。当他说完之后,我说:“我能理解和体会你的心情,其实你在我的心里是一个懂事、孝顺但又爱冲到的大男孩,我不想劝你什么,只想与你共同分享一个故事。”于是,我带着感恩的情感,娓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李博早已泪流满面。我知道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说:“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我们真的应当像韩伯俞那样尊敬和善待我们的父母啊。”
这时,已经不用我再说什么了。李博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李博回班级后,我给他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让她放心的同时,告诉她该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第二天,我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到他们母子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我很欣慰。„„
今天,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学习那位智者几十年前的教育经验,而我想说的是魏老师能几十年坚持做一件事,这正是我所欠缺的。坚持,是最值得我学习的精神。
早就听说过,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2012年7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青海大学举办的“魏书生教学思想报告会”。聆听完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他不怕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科学民主的教学理念让人震撼,给我心灵的净化和启迪。寒假里我特意拜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读完这一书,让我受益匪浅。魏书生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蕴含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由衷地感到魏书生真不愧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他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理念。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魏老师的下述理念:
一、学习魏书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敬业的精神
魏书生教育情结之深,缘于他的一颗善心一颗爱心和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分生存的价值”。“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于是我迷恋上了教书”。魏书生热爱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学,离不开学生。他敬业奉献,对待每项工作都非常认真。他的爱心,他对教育的忠诚,他的敬业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习魏书生热爱生活,坦荡乐观的人生态度。
魏书生尽管是身兼数职,但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在讲台用粉笔干活的人”,把自己归于平凡。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经历着不平凡的人生,干出惊人的业绩。他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他认为多干实事是享受生活。他有一颗乐观坦荡之心,更有一颗和谐包容之心。他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就是他的艺术人生,更是他的人生艺术。
三、学习魏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宗旨,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魏书生是个不平凡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宗旨。他有两件法宝: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所谓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科学,即是从管理的角度组织教学。他靠这两件法宝建构了卓著的实践绩效和精深的理论造诣。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突出一个“育人”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时间上,突出“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从空间上,突出“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他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社会与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上,使借鉴和创新达到完美的结合,使学生这一主体的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四、学习魏书生强身健体“松、静、匀、乐”的养身之道 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教师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作为学生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做到四个字:“松、静、匀、乐”。“松”就是“身体松”。教书、写字,做题各部器官放松,注意力就集中了,轻装上阵,感觉是世界最轻松的人。“静”就是“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匀”就是呼吸匀畅。保持匀畅的呼吸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五口”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乐”就是确保自己处于快乐之中,以乐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以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态上讲台,就能使课堂充满欢乐,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缺乏朝气,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必然就差。有些教师把自己不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此乃师之大忌。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
“改变了自己,你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日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日更蓝。”在教学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时我们总喜欢找客观原因,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观原因。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感这句话的真谛:“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方法太少。”是啊,遇事我们如果能不断地找自己的原因,并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相信脸上会多一份笑容,工作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埋怨。
感谢魏书生老师,是他让我知道了我需要进步,是他让我重获对读书的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多读书,多学习,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教的学科。
读丛书学名师———
读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漫谈班主任工作》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敬佩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和魏老师相比,我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
在魏老师书中一是民主化“育人”,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建立互助的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好学上进的一方面;二是科学化“育人”,要有计划性,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读完魏书生老师的《漫谈班主任工作》,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在这方面他主要讲了四条: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的懒惰而无奈,更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二、善待后进生
魏老师在书中说,做老师的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说不定后进生将来比你眼中的优秀生有出息,更会赚钱。虽然学生屡考屡败,但却屡败屡考,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控力!虽然听不懂课,但却三年如一日,坐在课堂上不干扰、影响他人,这需要多强的意志!如果是老师你自己,你能做到吗?魏老师做到了,他对待后进生是从他们身上找优点而不是缺点。魏老师的教人方法很巧妙,他引导这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物体,你会发现有不同的结果。听了这个故事,我敬佩魏老师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觉得真是汗颜,自己对待后进生从没有如此做过,从没有像魏老师那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自己也从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接进他们。我们真的应该像魏老师那样,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时,善待他们,力争站在学生心里,发现他们的长处,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这里找到自信。
三、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本书中,魏书生老师一直在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在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在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在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学生不爱学习,听课的秩序不好,那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读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有感
冯如兰
“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书生老师如是说。听过魏书生老师两次精彩的讲座,今年寒假,我又翻出了压箱底的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本意是为了完成学生处的作业,却在读书过程中如沐春风,心领了一位教育实践家的风范;领略了一位在中国教育界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教学艺术。之前对魏书生“神话般传说”的不解和疑惑也渐渐散去,代之而来的是对他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他的大度豁达、自爱爱人、善想会干、敢说真话、为书而生相信感染着每一位读书的人。同时,也使我们从中收益非浅。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教师应该是在快乐中教,而不能仅仅是在教,更不能是在痛苦中教。“蜡烛精神”固然值得赞叹,但一个教师教育业绩的取得,并不必以身心损伤为代价。优秀教师应该是能够获得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双丰收的教师。是啊,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却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又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与其让做事成为自己的负担或在一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还不如坦然面对一切,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这也不正是魏书生的“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艺术魅力所在吗?
二、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为了这个教师、学生、家长都皆大欢喜的目标,我们教师总会在班上制定出许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等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表面上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试想,如果我们真的了解学生、对他们的思想状况了如指掌,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学生的心和自己相通相印,息息相关,那么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就是一种幸福和享受了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想必定会是另一番新的天地了吧。
三、两个自我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已学的辩证法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而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其实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啊!
这是一部充满教育思想的书籍,但隐藏在琐细的实践之中,需要读者一点点思索、提炼;这也可以作为一部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完全可以按照书中所列方法管理一个班级;这也是一部中学生的故事集,一个个小故事带我们进入中学活泼的生活;也是不了解学校生活的家长进入孩子心理世界的一个通道,让我们了解中学阶段也是一生的重要历程,而不是什么成人的预备队。通过阅读,可以更平等的对待学生的一切行为,尊重他们独立的思考与生活,真正帮助他们愉快的渡过美好学生时代。
我们读这本书,可以从教育思想系统归纳、教育方法、管理思想、管理措施、激励措施方面着眼,都会有所收获。班级的管理方法完全是管理学的一个侧面,教师的学习课程为什么不加入一些企业管理知识?
读书之后可以发现,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有不同的角色参与――学生、教师、家长,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左右。中学时代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社会的一切都会直接或间接投射到学生的思想建构过程,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与自身的主动性选择倾向、家庭生活环境、教师的导向都有密切关系。首要问题是学生、班主任、家长都能为这一特殊环境都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三者来说都是一个学习、实践、适应的过程。书的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第二章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第四章最后两节(调解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好)都是讨论这方面的内容。只有三者具有统一、谐调的认识才有可能努力向一个目标前进。
第三章科学管理班集体、第七章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则讲了一些具体的班级管理措施,特别是第七章,更是将班内的学生活动讲的面面具到,使班内事务井井有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章可循,又不死守规则。
在学校教育体制中,身为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重,但并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成功、失败、失意、狂放等各种状态,也需要鼓励、放松、休息,怎样做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在第五章提高学习效率、第六章体育・美育・旅游有很具体的方法,学习作班主任的教师很好的参考。只是很羡慕可以野游的条件,现在好像没有哪个教师敢带学生出游了,因为学生安全问题成了老虎的屁股――碰不得。
曾治琳
这段时间看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可以说是补充了心灵鸡汤,心里减轻了点工作十几年的职业倦怠;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是那么头疼,只是想找方法,怎么样让它变得更好;对自己工作时间的分配,也常常提醒自己要向效率看齐。这本书我认为真的不仅仅是适合班主任看,适合每一个位为着教育事业而战斗的人。下面,我从三方面说说阅读感悟。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教书这么多年来,在乡下和城里的都工作过,我不是一个牢骚很多的人,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暗示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是环境、是学生、是学校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我从来不追求出类拔萃,总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说,“乡下的孩子就这样,基础不够扎实,读书氛围不够浓厚”;在城里工作的时候,总说;“城里孩子怎么总这样,娇气吃不了苦,不好教。”心里总在暗示自己,你负了责任就可以了。至于想办法想的比较少,如何改变自己和超越自己,更是动脑筋动的少。读了这本书,我明白,要多交流,多观察,多看书,多学习。办法总会有的,放开心怀,这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第二点,高效学习有方法
这本书让我明白,首先,做事要有时间观念,背一首诗,同学们要多长时间?写篇文章要多长时间?做一篇阅读题,要多长时间?要让同学们有时间观念,按照时间来做事,同学们心里会清楚,是自己做题前找东找西,还是自己做题时中途发愣,让同学们找出原因,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下次才会有提高。
其次,我比较喜欢,魏书生说的用好边角料,早上起来路上背15分钟的英语书,中午演算15分钟到数学题,晚上看20分钟的课外书,那么你一天就比别人多学了50分钟。如果,一天天的坚持,这真的是个很可怕的数字。而这种习惯很好,他会懂得如何惜时如金。第三点,个案处理个性化
在教学处理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他真的让我很头痛,有时也会让我很被动,气的真的不想管他了。在心里不知暗暗骂了多少回,没良心的东西,死不悔改的人!但是在慢慢的摩擦过程中明白,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软肋,他总有怕的事物,有的人害怕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她害怕把她的检查贴出来;有的人害怕父母,如果告诉她的父母,他爸爸可能会把他打死的;而有的同学只是缺少疼爱,你不要骂他,只是关心她,对她好就行,他慢慢心里就会接受你;而有的同学一直和你作对,只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很优秀,而你一直不关注他,不表扬他,他缺少学习的热情。所以上课会和你作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揣摩,多交流,总会找到突破口的。
有教无类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教师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教学上的疑难杂症
正所谓教学相长,后进的学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天然试验田
教学相长”应该是指教师本身既要教,也要学,它们相互推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从而使教师不断进步。但是它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
水到渠成,不用花多少精力和功夫就可以达到目的,就如同高山上的流水,在无需人为的努力下,飞流直下,一泻千里。
对后进生的转变方式
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有教育,有爱的课堂才是一个活的课堂,无爱就如同一潭死水,平静但无生机盎然
教师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教师不能像清洁工一样把后进生当成无用的垃圾从自己的视线中抹去,视而不见。
对于班级中所谓的优生,由于平时给予的小恩小惠太多,给予的关爱太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反而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后进生就不同,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露,对于他们来说也如同上天的恩赐,节日里的礼花,久旱之后的甘露。也许就是那不起眼的一个微笑,一句褒奖,一个慈爱的抚摸也许就是他们心灵中的一缕阳光,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带来一片欢声笑语,在学校这个花圃中绽开一朵美丽的花朵。
用一句话打开孩子稚嫩而天真的心灵,功德无量,何乐而不为?
“一个彼此信任理解的抚摸亦可能让后进生的心装满整个春天。”
我很赞同??教育家的提出的白板说,他认为,孩子出生时的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纸张上画什么,画的怎么样,主要在取决于后天教育这支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是后进生的问题在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这两把推手下被放在了日光灯下,折射进了师生的视野中,被 放大了
对后进生的转化,在学习上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选取恰当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教授孩子其所能及的东西。分层教学
经验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指导生活
黄兆梅
思品探究课《我的班规我做主》和《纪律是集体生活的保证》两节课,涉及到纪律内容,我让学生学习了《魏书生的班规班纪》,学生一片哗然,有的说会有这样的班规吗,有的说这是什么样的老师,学生犯了错要写2000字的说明书,那不要活啦,听了同学的反映,我才意识到,时代不同,对象不同,班规就不同,魏老师的班规适合那个时代的那个班级,魏老师的学生可是甘心乐意地去执行班规呀。
魏书生老师,辽宁盘锦人,18岁当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他,身为市教育局局长没有手机,坚持每周都到学校讲课,自己照着镜子理发,不吃请也不请吃;他,嗜书如命,买书、读书,自己写书,在3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他把教书当成享乐。
80年代,我们就学习过魏老师的事迹,印象不深。现在,有了网络,可以看到魏老师讲座视频,看了讲座,觉得魏老师平凡而非同寻常,他的博大精深不是想学就能学到的,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教学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方法。
魏老师有一套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学习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由学习委员解决,学习委员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这样的学习管理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真正把“老师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魏老师还把“早上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打开教材,等着老师来上课”改成这样的说法,“早上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学室,打开学材,开始学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魏老师的班规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内容包罗万象,事无巨细,写入班规。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规第一部分是岗位责任制,有专人管学习、管思想、管纪律、管体育卫生。管思想的是宋君,职责是,检查日记,没按时完成者,当天补完,写500字说明书;每拖一天加500字。未经本人允许,私自看人日记者写1000字说明书。管学习的王磊,负责检查作业。可定期检查,亦可抽查。未完成者,立即补上,打水一桶。管纪律的雷蕾,负责自理叫别人外号或骂人者,叫别人侮辱性外号者写2000字说明书,赞誉性外号另当别论。骂人者,写2000字说明书;王海鸥负责监督不爱护粉笔者。知乱扔粉笔头,一次写500字说明书,擦窗户一扇。管体育卫生的 吕冰,负责监督眼保健操。发现有一次睁眼者,写250字说明书。张士英负责检查是否有电子游戏厅的同学。发现认进一次,则罚其写1000字说明书,并每天早自习扫操场,连扫一周。这些条款都是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有可操作性。第二部分是各种常规,分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这个班实行岗位责任制,所有事情责任到人,每个同学知道自己做什么,违反班规要受惩罚,写说明书。
怎样使班规发生作用?魏老师的班级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讲民主就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讲科学,就要使班规有系统性。一要建立计划系统。二要建立监督、检查系统。三要有总结反馈系统。有了这个管理系统,即使遇到魏老师外出做报告,班级的日常工作也常进行。学生执行班规是会遇到困难的,遇到困难怎么办?魏老师凭着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让班规切实可行,他规定学生每天写一分钟日记,开学第一天,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不会写日记”,老师说,你这样写“今天几月几号,我背着书包来上学”。第二天,你写老师叫什么名字,多高个子,长什么样,脾气怎样。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告诉魏老师,“老师,我的日记,竟然能写到500字了”。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听来让我受益匪浅。
三年级组:施振兰
魏书生,一个教育界的神话,一个令千万教育工作者无比崇拜的人物。他创造了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到底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魔力,把我们看来枯燥的教学工作经营的诗意盎然呢?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寒假里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他的《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通过研读,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整本书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中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该书中记录了魏书生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实践和体会,可读性很强,操作性很强,虽然其中记录的故事已经过去近20年,但是现在看来其教育思想和理念依旧很先进,读来很有收获。他教书育人的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佩服。读了之后,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是习惯决定未来。我们都羡慕魏书生这个语文教师、这个班主任当得真轻松。那是因为魏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了一番大工夫。魏老师的做法是,先带领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每位学生明确每天、每节课的任务,然后严格落实。起初是每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同学们的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不完成者,就让他们及时补上。即使等到每一学期结束时,还要检查一学期的作业保留情况,缺多少,补多少,绝不姑息迁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要求,学生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也就到了轻轻松松教书的时候。因为学生无需老师去布置任务、去督促学习、去检查作业,这样当老师能不轻松嘛。我们老师们也知道习惯的重要性,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去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果却总不能令人满意,我想从魏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借鉴两点:其一,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知道干什么。二是制定了计划就要严格落实。
二是教师应该具备乐观、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魏书生老师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细致的工作态度魏书生老师一直坚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检查监督系统的保证下贯彻执行,确实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班上固定财产也采用了个人承包责任制。魏老师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制定出这么严格细致的班规,学生便有了条例可以遵守。这些都是做好班级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做人。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商发展都不如学会做人来的那么重要。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我们的学生犯错,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怒不可遏、大声批评,可是魏书生老师却能冷静地对待学生犯的每一次错误。从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魏老师善待学生的错误,但又有自己的“处罚”方式。我们要帮学生纠正错误,惩罚学生都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在学习上有所提高。“犯错误,做好事”学生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犯错误,写说明书”帮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错误;“犯错误,唱歌”在活动课上,让违纪的、上课迟到的学生唱歌„„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护学生的自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学生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很生气,更加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地进行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回顾我九年的教学生涯,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推荐阅读: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的体会11-20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初谈班级管理11-0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06-09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09-08
魏书生工作漫谈读后感10-29
读魏书生老师心得体会11-17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心得体会07-14
《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11-28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