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网培作业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网培作业(推荐5篇)

浅谈有效地理作业 篇1

一、扭转学生对地理作业的错误观念

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地理是小科目,大多数学生轻视地理作业,所以必须扭转学生这些错误的观念。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地理教师要特别强调学好地理的重要性。从小处看,学好地理对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和有意将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有着巨大意义;从大处看,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布置适当的地理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知识,夯实基础。作为学生,主观上应积极接受地理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地理教师要合理选择作业

目前,地理教辅资料较多,而有些资料是从高考的角度编写的,并不适合高一学生。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不建议学生利用教辅资料来学习高一地理,并坚决取缔依靠教辅资料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因为机械重复的训练只是延长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对提高学习质量意义不大。所以地理教师应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和教辅上的练习进行整合、取舍,编拟适合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样做表面看来虽然舍弃了大部分题目,但重要知识点都得以保留,是“节能高效”的做法。

三、地理作业要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潜力不同,对所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地理作业时,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如我们设计的地理作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关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这部分作业为将来学生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服务;还有一种是冲A题,不硬性要求每个人都做,为有志于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A的学生服务。分层后的地理作业满足了各类学生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了成功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

四、作业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所以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机械性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应尽量少布置。除基础知识的记忆外,应当布置一些能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通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地理作业题材生活化

地理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布置的地理作业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例如,周庄镇西大街的改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修路能拉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有的说路宽了,便于出行,多了很多停车位和交通标志,交通秩序得到了改善;有的说管线入地,路两边店铺墙面刷新,街景变漂亮了;有的说自己家的房子比以前值钱了。但也有人说原先的绿化带面积变少了;在与其他道路交汇处,下大雨时还存在积水来不及排的情况;晚上休息时间还经常听到外面车辆发出的各种声响。作业题材生活化,需要地理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作业。作业题材生活化能使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学思结合,自然提高了地理作业的有效性。

六、地理作业形式多样化

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和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绘图作业:画出周庄镇区主要干线的大致分布图,标出商业区等功能区的位置,并说明它们的分布是否合理。小论文作业:学习了意大利新工业后,完成一篇关于周庄镇乡镇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的报告。谈谈自己的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看法。调查作业:请调查一周内,班级同学丢弃了多少个饮料瓶?浪费了多少粮食?家用轿车耗了多少升汽油?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行为对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些形式不一的地理作业,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只有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地理作业,那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地理作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才是真正有效的地理作业。

如何设计有效的地理作业 篇2

地理作业初中有效性一、什么样的地理作业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从地理教学的角度看,地理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但是,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作业做的越多就越能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大多数教师搞“题海战术”,无味的重复,偏题、怪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个别教师把“罚抄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叫苦叫累,教师叫烦叫重。于是,作业成了“令人头疼却必须做的辛苦差事”。因而,我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对“什么样的作业才有效、高效”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1.作业,只有在适当、适量和适时的时候才会有效。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作业,那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练习和作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学习要求,对作业进行预设,分重点内容摘抄(课本为主)、图表分析(填充图册为主)拓展提高(地理配套练习册为主)三个部分,紧跟教学进度,精练试题,由易到难,分步完成,学生感到作业量适中,易完成,准确率高,有成就感。

2.作业内容要有趣味性、开放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效性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作业也一样,只有学生在付出劳动的时候有了收获、有了提高、有了进步,才能激发作业的兴趣。学生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开放性的作业,教师要把地理作业融入生活,同时把题型设计得符合中学生兴趣特点,以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与解答,提高他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西亚和北非》时,我抓住学生对热点问题易关注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组阿拉伯人的生活图片或媒体视频,然后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片中人物的人种、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吗?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么地区?其服饰与所在地区的环境有何关系?

(3)你知道西亚、北非地区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吗?

问题很贴近生活,教学中,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轻松愉快的获取新知识。

3.把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过去,我们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所以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作业不能做,也不喜欢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拿到作业以后,自己不能做,就干脆不做,去抄。有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看到作业太简单了,就没有兴趣做,为了应付老师,干脆还是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这就说明,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智力特点,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我在作业的设计中作了大胆的尝试,按7∶2∶1的比例。所谓的7∶2∶1是这样分配的:“7”是基础题大家都要完成;“2”是针对重点、难点拓展拔高让地理成绩较好的同学,“1”是尝试链接中考题让激进的同学。通过地理作业选择权的变化,激发了学生作业兴趣,基础差的学生不用每天忙于抄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做一些有难度、挑战性比较大的题目,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做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如何设计有效、高效的地理作业

作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切中要害,难点问题要有变式训练,组题要有梯度。错误率高要有纠错练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1.发挥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设计学生易感悟的预习型作业

传统的地理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地图册、网络等为主要资料来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类作业应选取立意较新、情景新且紧扣重点的基础题,让学生在预习课本,了解考点知识结构及体系的过程中尝试训练,找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所在。例如,在学习《非洲》一课时,让学生提前观看《人与自然》,初步了解热带、稀树草原、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動物、雨季旱季等知识点的链接。

2.课堂和课后,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基础型作业

在课堂上和课堂后,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些与上课内容基本一致的作业,作为巩固和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础型的作业,即是主要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本身掌握程度而设计,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全体学生都应达标。

3.课后,针对“吃不饱”的学生设计拓展训练型作业

在课堂教学后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提升题,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优等生“吃不饱”而设计的,它可以成为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开阔思路。

4.课堂和课后,针对中考为学生设计的链接最新的中考综合型作业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走向社会,多渠道、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针对考后的反思纠错设计变式训练作业

平时的测试卷,无论试题怎样好,其考查的知识点都是非常有限的。若在讲评试卷时变换题支或题干,不仅可以融合更多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讲评试卷教师再根据失分统计表中共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作业,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作业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复习。此训练层次可浅可深,可根据学生状况和时间适当选择深度、广度。在进行变式训练时要更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三、有效、高效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作业的量

学生学习时,所有的学科都要学,每个学科都要布置作业,但地理作业量一定要适中,不宜用“题海”来压得学生透不过气,应将作业的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一般在时间上不宜超过半个小时;数量上限定为两页。如果作业量过大,学生花费时间多,很容易疲劳,就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所以教师就需要去先做题,哪些题目值得做,哪些题目学生做了有收获,然后进行选择,大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经历、体验中,获得收获,获得成长。

2.注意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高中地理如何有效设置课堂作业 篇3

关键词:地理作业;作业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一直在探索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学生作业的设计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地理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

从作业形式上看,结构单一,总量大。当前地理作业以传统知识、传统模式和应试教育为指导,注重强调对教材知识的通式检测。主要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因而,学生的思维常常受制于教师的预设和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作业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

从作业内容上看,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地理作业没能从多角度切入,更多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和再现。作业设计缺乏通过地理情景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维的思想。例如,没有层次的作业多,有梯度的作业少;对新知检测的作业多,对旧知巩固的作业少;理论性的笔试作业多,实践性的操作作业少;需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学生合作探究性的作业少。

从作业评价上看,教师评价的多,学生评价的少。没有将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同学互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一种整体、多元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理念明显忽视了课程标准中“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的要求。

以上问题是目前地理学科作业设计中最常见的,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很好提升。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意识到其负面影响,从优化作业设计着手,促进有效教学。

二、地理作业设计不合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地理作业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否得到保证。作业设计上如若不合理,必然会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1.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地理作业是地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如果地理作业的设计不合理,就不能科学反映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教师也会因为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反馈无法提升地理教学水平。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2.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所学的课程很多,每门科目都有一定的作业量,每天各科的作业,让学生烦不胜烦。要想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除了学生自己对地理感兴趣外,地理教师的作业设计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不感兴趣的作业是无法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若每次的作业设计都一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了。

当然,不利影响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就不一一列举了。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仅仅看到作业设计不合理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不够,更要找到作业优化的策略。

三、新背景下地理作业优化的策略

学生的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教师对教学任务完成得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教师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纠正、作出评价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地理学科特色的作业,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以兴趣为先导,让作业形式多样化

地理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学生对地理作业有反感情绪。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爱好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地理作业设计要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完成作业的要求。考虑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以学情为基础,让作业设计系统化

地理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了解,学会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加强对地理规律的掌握。地理作业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时要做到三点:

第一,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课前作业设计要简单化,能突出教学内容的框架即可。课堂作业设计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涉及的面很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很多题目。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对应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解决,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影响较深,同时形成了相应的做题技巧,对学生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的帮助很大。课后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续和补充,此类作业设计要做到质高而量精,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第二,作业难度要有层次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过难、过易或者“一刀切”的作业都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采用分梯度布置作业更能凸显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把布置的地理作业分为A、B、C三类,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容易的题目、中等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分别对应给全班差、中、好三类学生。一则可以避免学优生“吃不饱”现象,二则可以避免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第三,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因为学生在教师批改后对作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优化地理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理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53-02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业布置多为简单的填空题或定义背诵,学生很难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抄袭作业,最后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作业不能是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任务,教师不应通过题海战术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作业题目也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和选择,而应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以及优化其策略入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初中地理作业的种类

(一)认知型

认知型作业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识图题等。认知型作业既能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巩固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能在当节课后布置,更能优化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上对学生实时指导。

(二)实践型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在地理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抽象的知识,教师布置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更清晰。

(三)探究型

探究型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探究型作业需要贴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总结规律与方法。此类作业多需要学生分小组探究完成。

二、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针对上文所述三种初中地理作业的类型,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观察生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来设计与优化地理作业。

(一)作业需体现观察生活

初中地理作业的布置要突出鼓励学生经常观察并善于观察生活,以此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地理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到某一些知识点时,应多留出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并布置学生给他人讲解此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或联系生活中其它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现象,促使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细节,并在循环往复中更好理解知识。但教师也应注意,在教学中还需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教师的用意,切忌表面化布置作业和片面化看待学生的回答。

例如在教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本课的难点,即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接着布置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产业,以及气候等,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长江三角洲的概念,熟悉所学知识。在正式授课时,让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生或者去过长江三角洲的学生介绍当地的人文、经济和气候情况。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各项数据的图标,让学生观察,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生活所遇到的各种情景、积极思考问题,能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可让学生借助实际生活学习地理知识,也可以在地理学习中更多了解生活,既可增进地理学科知识,又可增加生活经验。

(二)作业要鼓励动手操作

地理学科的动手操作性较强,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绘制各类型图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掌握学习其它地理知识的正确方法。以下以两个案例介绍教师训练学生操作能力的作业布置方法:

1.布置调查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并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增强记忆与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先讲解知识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课下画图和制作表格等。如,在讲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内容时,首先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某家化工厂为了利润将污水直接排入小河中,因此引发了与周围群众的矛盾,如果你是厂长,你该怎么处理?

(2)对附近的工厂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这些工厂的分布和运行情况是否会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2.布置作业前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以及点明与其他相似知识的差异,减少学生学习时产生不必要的混淆。例如在教学“等高线、等深线、等位线、等压线”时,因这部分内容容易混淆,教师应让学生亲自绘制出来加强理解。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四种线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接着通过画图讲解教会学生绘制图表,包括比例如何分配、数值的高低点如何表示和不同图例代表的不同含义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制图知识;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绘制不同类型和比例的图,让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内化成自身的地理能力。

(三)作业应重视归纳总结

在地理学习中,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不少学生容易遗落或混淆知识点。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总结的好习惯,巩固知识,对学生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应布置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的作业,让学生灵活记忆和使用地理知识。教师需仔细分析各种地理知识的特点,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说,首先是教师在课上做好板书,让学生用特别设置的地理复习本做好笔记,课下不定时用这本笔记本对同类知识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而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顺口溜来记背。

例如在“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的划分”这一章节中,内容琐细,笔者的做法是布置学生在地图上填写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牢记各个行政区的顺序,细化知识点,加深每一个区域在脑海中的印象。而在记录中国煤矿时,笔者则先编出口诀,指导学生根据煤矿所在省份记忆——“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补充完善余下的煤矿及相关地域。这些内容都可收录到学生的地理笔记本中,随时取出翻阅。

归纳与总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在课上做好引导,在课下做好监督,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总之,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提出的“更好提升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设计作业的理念,积极采用新思路设计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浅谈初中地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作业布置 作业批改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封闭于课本之中,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机械训练,“题海”作业,给老师与学生都造成沉重负担,违背新课程“学习生活中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一、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及批改的现状:

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发展。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点。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课外习题所困,继而表现出应付、交差的被动作业态度。长此以往,学生写作业、教师批作业都疲惫不堪,大大降低了效率。庆幸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问题已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初中地理作业布置、批改的重要性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准确而全面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因势利导,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而作业是教学反馈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业布置有助于帮助学生作好课前的准备;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作业可促进同学互动。

而作业批改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地理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效果的反馈,作业批改便是反馈的反馈;通过作业批改,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态度、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重视每次作业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思索普遍性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自身寻找根源,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作业批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作业批改,可以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找到不足之处,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提高初中地理作业布置与批改效率的对策

(一)优化地理作业的设计方法

1.作业的内容要精练

首先应注意地理作业的质量,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也不能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地理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地理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作业的题型要多样性

布置作业力求形式上的多样性,除了课后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是口头作业、回家小制作、查资料和制作小海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稍有改变的东西,都会有特别的好奇心,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发挥学生的其他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形式作业被完成的过程中,起到巩固课堂知识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原则的本质,在于教育者因学生的差异而采取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开办“作业超市”,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等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地理能力都得到展示。

4.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需要求。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教学完《34个省级行政区》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比赛。用小品表演解释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前店后产合作模式。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形成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方法

现在的地理教学评价比较偏重分数,而把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给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严肃认真,以身作则;

(2)作业批改要及时;

(3)记录作业信息。

另外,在作业批改的具体实践中还应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1)学生校对与老师抽查相结合;

(2)学生互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3)试题征答与教师讲评相结合;

(4)全员登记与重点批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研究. 江苏教育杂志社出版 .

[2]现代中小学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上一篇: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推进服务水平提高下一篇:校车排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