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精选8篇)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 篇1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在国务院颁布实施《宗教事务条例》两周年之际,苏州市民宗局于3月16日下午组织召开宗教

界人士座谈会,回顾总结《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宗教界人士对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意见和建议。

两年来,我市围绕《条例》的学习贯彻做了大量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措施,对学习贯彻《条例》作出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局根据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各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2个市、区共设咨询宣传点10多个,悬挂横幅标语50多条,分发《条例》等宣传资料3000多份,张贴《条例》宣传海报200余张。先后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党政干部500多人,民族宗教干部近200人,宗教教职人员700余人。通过学习宣传扩大了《条例》的知名度,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法治环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了多层面、有重点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条例》颁布前,我局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宣传计划,《条例》颁布后,我们根据计划先后开展了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统战民宗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不同层面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的学习培训。2005年3-4月间,我局先后分两批在东吴饭店举行了苏州市宗教教职人员《条例》学习班。各宗教团体副秘书长以上成员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共180人参加了培训。局领导亲自担当起培训授课的主要任务,每位局领导都根据工作分工承担了《条例》相应部分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条例》的学习解读,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也自行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条例颁布后,苏州市人大外事民宗侨台工委、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分别召开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邀请了外事民宗侨台工委委员、五个宗教团体的省、市政协委员们学习座谈《条例》,我局王科军局长应邀参加并就《条例》作了专题讲座。

通过学习宣传,使宗教界人士能够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做到自觉按《条例》办事。

二、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在贯彻落实《条例》过程中,都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1、治理乱建寺庙工作。2003年,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对农村地区乱建寺庙、假僧假道乱做佛事道场、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情况开展专项治理。我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理活动,共清理整治私搭乱建小庙2200多处。为巩固这一专项治理成果,我局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为契机,根据条例精神,加大了复查工作力度,坚持每年开展治理乱建寺庙“回头看”活动,2005年、2006年复查力度更是一年比一年大,并改明察为暗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稳步进行。

2、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宗教行政执法是实现宗教工作“保护合法,制止违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旨的具体实践,多年来我局围绕开展宗教行政执法做了大量工作,行政执法工作在全省走在了前列。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为开展宗教行政执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条例》颁布后,我局在宗教行政执法工作方面,进行了认真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两年多来,我们依据《条例》精神,先后开展行政执法40多起,较好的贯彻落实了《条例》精神。

3、宗教活动场所甄别工作。《条例》首次将宗教活动场所明确区分为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两类,《条例》颁布后,国家宗教局很快发布了2号令,即《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省宗教局据此下发了《关于<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的实施意见=,这两个文件都是与《宗教事务条例》相配套,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性文件。我局根据《办法》和《实施意见》,结合我市的实际,开展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甄别归类工作,前后花费了3个多月时间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清查,最终确认了86处寺观教堂上报省宗教局已获批准,目前我们正着手开展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甄别工作。

三、取得的工作实效

一是加大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同时,我们管理与服务并重,在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中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努力为宗教界提供服务,多办实事,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在不断深入学习《条例》的过程中,各宗教团体及宗教活动场所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并在两年间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如在增加宗教团体办公经费、调整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生活待遇,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着力解决落实宗教房产中的遗留问题。又如,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区各宗教场所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进行改扩建,有的原地翻建,有的需要移地重建,我们都能根据条例精神,给予各方面的关照和支持,全力以赴,帮助宗教界办理各类手续,协调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困难,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各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确保圆满成功。像西园三宝楼工程、基督教新区狮山堂、北寺塔维修等重大工程仅大大改善了办教条件,增强了各教的自养能力,为发展我市的旅游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这方面的事例很多这些措施受到了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欢迎。

二是指导、推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按照《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2005年以来,全市宗教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通过自己举办学习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如何学习、理解、贯彻《条例》,各宗教团体按照“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管理民主;诚信务实,团结和睦;遵纪守法,运转有序;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整体目标,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自养能力建设等七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苏州市道教协会和市基督教两会还成功换届,各宗教团体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联系政府与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区各宗教活动场所也在学习贯彻《条例》的基础上按照《条例》要求,加强了自我管理,重点抓好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宗教活动场所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大多数场所已经将制度制定上墙公布,并严格按照各项规章要求开展工作,推动了宗教活动场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是按照《条例》规定推动解决了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条例》的颁布,为解决宗教工作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两年来,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在贯彻《条例》过程中,注意针对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依法管理的角度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落实宗教包经租房产政策、制止乱建庙宇和露天佛像、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推进天主教苏州教区自主办教等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两年来,虽然我们贯彻实施《条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楚的认识到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尤其是随着相关配套文件的不断出台完善,随着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任务也将更加重,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谱写宗教工作的新篇章。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 篇2

一、迅速掀起宣传热潮, 在营造《农机监管条例》贯彻实施的浓厚氛围上下功夫

最近, 省政府法制办、省农机办联合下文, 就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提出了意见。各级农机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学习宣传方案, 大张旗鼓地开展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要针对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民等各责任主体的特殊性, 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宣传培训, 送法到基层、到市场、到企业、到农户, 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培训, 确保各行为主体学法、懂法、守法。要把条例的宣传培训工作与“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要着力推进条例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区、进农机服务组织、进农户、进田间地头。通过电视、广播、信息网络、报刊等媒体, 采取发放明白纸、印制宣传手册、开展宣教和座谈、播放宣传教育片、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 为条例的顺利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在准确把握制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农机监管条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全面总结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成效和经验, 对涉及农机安全的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服务与监督等相关环节分别作出了规定, 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化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相应职责, 规定了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机所有者和操作、维修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内容详尽, 可操作性强。它和《山东省农机化促进条例》、《山东省农机管理条例》、《山东省农机事故处理办法》一起构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统一完整的农机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为农机依法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逐条逐款地认真学习, 准确把握条文内涵, 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严格贯彻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 不断提高依法监管农机安全的水平。

三、迅速掀起执法检查热潮, 在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上下功夫

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结合今冬明春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以农机安全“三率”集中整治为抓手, 严格依法行政, 把《农机监管条例》各项制度和规定落到实处。要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操作人员牌证核发和农机维修的许可管理, 严把准入关, 加强农机使用安全的源头管理。要切实履行好安全检验职责, 做到定期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机进行安全检验, 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档案, 保证农机安全技术状态完好。要依法处理好农机产品质量和维修质量投诉, 省农机办将根据投诉情况和安全生产需要, 认真组织开展特定种类农机安全鉴定, 并及时公布结果。要切实履行农机安全监督检查职责, 做到监管标志统一、执法规范、准确到位, 及时消除重大农机事故隐患。要强化农机报废、回收的监管工作, 制定科学可行的农机强制报废标准, 对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 督促其实行报废, 并做好监督工作。要切实做好农机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工作, 为事故损害赔偿等后续事宜提供便利, 维护社会稳定, 并认真做好事故统计工作。要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四、依法履行职责, 推动全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贵州省宗教事务条例 篇3

1、尽职尽责,按要求巡视校园,维护校园正常学习、活动秩序,制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及时处理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值日教师要与学校卫生人员一起先送医院治疗,再同时通知家长。

3、认真检查班级、学生文明情况,教育学生爱校守纪,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形成。

4、值日人员每天按时到位:早上7:30;下午2:30,组长负责值日考勤,并填写“值日教师登记本”。

二、值日分工:

(检查:升旗、早操、眼操、早餐、午读、路队、红领巾、校服、文明礼貌、卫生)

1、值周行政除检查升旗(全校)、早操、眼操、早餐、午读、路队外,每周抽查一个年级的文明礼貌情况。

2、值日组长一周检查升旗、早操、眼操、早餐、午读各一次。

3、值日教师一周检查升旗(分年级)、早操、眼操、早餐、午读各一次,每人负责一栋教学楼的班级。

4、值周行政、值日组长、值日教师一同检查路队(分工保证每天有人检查)。

5、值日人员每周抽查两次教室卫生。

值周教师工作职责

值周教师带领值周学生,负责全校学生的常规(纪律、卫生)管理。

值周的内容:见高区一小班级(纪律监护)考核细则和高区一小班级(卫生监护)考核细则。

值周的时间和方式:

1、纪律值周:通常早提前半小时(7:00)到岗,中午提前半小时到岗,上午和下午须清校后离校。卫生值周:一般提前20分钟(7:10)到岗,中午提前20分钟到岗。

2、原则上每一位教师纪律值周一周(五天),卫生值周一周(五天)。

3、值周教师要组织领导好值周学生,佩带好值周标志,规范教育值周学生的行为。

4、发现当天或本周严重违纪、卫生状况很差的典型要及时通报;发现当天或本周遵守纪律和卫生管理好的班级或学生个人(典型事例)要及时登报表扬。

5、加强课间操、课间和活动课的巡视处理偶发事件。

6、值周教师要做好当天和本周的值周记录并及时登报公布,周末做好总结和交接工作。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 篇4

第七条宗教教职人员,是指担任一定宗教职务并履行职责的信教公民。

第八条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爱国守法,有较高的群众威望和宗教学识。

第九条宗教教职人员由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举荐,信教公民讨论同意,经宗教团体审查核准并颁发证书。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宗教活动场所委派、指定宗教教职人员或撤销其宗教职务。

第十条宗教教职人员应当在本县(市、区)范围内选定。本地确无适当人选,需要跨县(市、区)、州(地、市)聘用的,应当分别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宗教教职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胜任宗教职务或有违法行为的,由宗教团体解除其职务或解聘。

第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清真寺、寺院、教堂、宫观及其他固定处所。

第十三条一切宗教活动场所,都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登记。新建、改建宗教活动场所,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备案,其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或者其所属的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证书。

第二十七条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团体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停止活动、注销登记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宗教教职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听教育、劝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宗教团体给予警告、解除宗教职务的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请有关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有关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时,应当作出书面处罚决定。

省贯彻巡视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篇5

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巡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党内监督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省委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

省辖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党委实行巡察制度,建立专职巡察机构。巡察是巡视监督向市县的延伸。

巡视、巡察机构负责对同级党委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巡察监督,形成全省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上下一盘棋的巡视工作网络格局。

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巡察工作的主体责任。

第三条

巡视、巡察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化政治巡视,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着力发现问题,发挥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四条

巡视、巡察工作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问题导向、纪挺法前;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

巡视、巡察工作机构设立

第五条

省委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省巡视工作。接受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向省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县党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所辖区域的巡察工作。接受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六条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省委巡视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县党委巡察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设在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七条

省委设立若干巡视组,承担巡视任务。巡视组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县党委设立若干巡察组,承担巡察任务。巡察组向同级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节

巡视、巡察机构职责

第八条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贯彻中央、省委和同级党委有关决议、决定;

(二)研究提出巡视、巡察工作规划、计划和阶段任务安排;

(三)听取巡视、巡察工作汇报,审定巡视、巡察反馈意见;

(四)研究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分类处置,提出问题整改及问题线索移交办理的意见和建议;

(五)向同级党委常委会和“五人小组”报告巡视、巡察工作情况;

(六)对巡视组、巡察组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七)研究处理巡视、巡察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市县党委巡察工作的领导,加强综合统筹,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分类实施。

省辖市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党委巡察工作的领导。

第九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的职责是:

(一)向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传达贯彻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二)统筹、协调、指导同级党委巡视组、巡察组开展工作;

(三)承担政策研究、制度建设、服务保障等工作;

(四)对派出巡视、巡察组的党组织和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以及巡视、巡察移交的事项进行督查、督办;

(五)配合有关部门对巡视、巡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监督和管理;

(六)负责巡视、巡察宣传和信息管理工作;

(七)办理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节

巡视、巡察机构工作人员

第十条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成员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同级党委组织部和同级党委巡视办、巡察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组织实施巡视、巡察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第十一条

省委巡视办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为省委工作部门正职,副主任为省委工作部门副职。

市县党委巡察办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正职,副主任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副职。

第十二条

省委巡视组设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由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视工作需要一次一授权。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厅级领导干部担任。

市县党委巡察组设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由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察工作需要一次一授权。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与同级党委工作部门领导职级相同的领导干部担任。

第十三条

巡视组、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是落实巡视、巡察监督责任的第一人。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

省委巡视机构设厅级、处级巡视专员和其他职位。巡视专员为领导职务。

市县党委巡察机构设置相应级别的巡察专员和其他职位。

第十五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四)熟悉党务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沟通协调、文字综合等能力;

(五)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

选配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标准条件,对不适合从事巡视、巡察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第十七条

根据巡视、巡察工作需要,可以借调、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巡视、巡察工作。借调、抽调人员在巡视、巡察期间由同级党委巡视办、巡察办和所在巡视组、巡察组共同负责管理并对工作表现作出鉴定。

建立巡视、巡察人才库。根据工作需要,每轮巡视、巡察前从巡视、巡察人才库中抽选人员参加巡视、巡察工作。多渠道选配熟悉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检察、信访、财政监督、公安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充实人才库。全省巡视、巡察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第十八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由编制所在单位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第十九条

巡视、巡察机构应建立党的组织。巡视办、巡察办负责同志兼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巡视、巡察期间,巡视组、巡察组成立党支部,巡视组、巡察组组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巡视、巡察机构应当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以问题发现率、问题线索成案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提拔使用巡视、巡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巡视、巡察干部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对所在巡视组、巡察组实施问责。

第二十一条

充分发挥巡视、巡察机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作用。

第三章

巡视、巡察范围和内容 第一节

巡视、巡察对象和范围

第二十二条

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和范围是:

(一)省辖市、县(市、区)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

(二)省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省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省委要求巡视的其他单位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三条

省辖市党委巡察组的巡察对象和范围是:

(一)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巡察的县(市、区)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其他县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

(二)市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市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省辖市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党委巡察对象范围主要是:

(一)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成员;

(二)县(市、区)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县(市、区)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派出机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县(市、区)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行政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五)县(市、区)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五条

省市县党委每届任期内,对规定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视、巡察至少开展1次。

第二节

巡视、巡察内容

第二十六条

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对巡视、巡察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其他党内法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

(二)违反廉洁纪律,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

(三)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以及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等问题;

(四)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

(五)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党委巡察组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基层党的建设缺失、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突出问题;

(二)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问题;

(三)在救济、补助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

(四)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

(五)执法不公,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等问题;

(六)侵占集体财务、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

(七)县(市、区)党委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八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区、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巡察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巡察。

第四章

工作方式和权限 第一节

巡视、巡察工作方式

第二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一)听取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的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

(二)与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

(三)受理反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

(四)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五)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

(六)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七)召开座谈会;

(八)列席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有关会议;

(九)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

(十)以适当方式到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下属地方、单位或者部门了解情况;

(十一)开展专项检查;

(十二)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十三)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

巡视组、巡察组采取上述第(四)、(五)、(十一)和

(十二)项方式开展监督,应提出书面申请,由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按规定报批后,提请有关部门按程序协助办理。

第二节

巡视、巡察工作权限

第三十条

巡视、巡察期间,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巡察组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一条

巡视组、巡察组依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不对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作个人表态。

第三十二条

巡视组、巡察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巡视、巡察工作中发现的下列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一)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同级党委管理的其他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

(二)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影响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

(四)巡视、巡察工作人员违反党的纪律,特别是严重违反巡视、巡察工作纪律等问题;

(五)巡视组、巡察组认为应当及时报告的其他事项。

特殊情况下,省委巡视组可以直接向省委书记报告;市县党委巡察组可以直接向本级党委书记报告,或向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十三条

巡视、巡察期间,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巡察组可以将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政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一节

巡视、巡察准备

第三十四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每年初提出巡视、巡察工作建议方案,确定巡视、巡察的对象、批次和时间安排,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同级党委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开展巡视、巡察前,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了解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情况。

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及其他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十六条

巡视组、巡察组结合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历史文化特点、社会反映热点和行业廉政(廉洁)风险点,对收集和了解到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制订工作方案。

第三十七条

巡视组、巡察组建立组务会制度,巡视、巡察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经组务会研究决定。

巡视组、巡察组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在组长、副组长领导下负责与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和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协调相关事宜,配合组长、副组长做好日常工作。

第三十八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协助巡视组、巡察组与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沟通联络,筹备工作动员会,协调做好后勤保障等进驻准备工作。

第二节

开展巡视、巡察了解

第三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进驻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后,应当及时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通报巡视、巡察任务及明确有关规定要求。

第四十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要按规定以印发党内文件等形式通报巡视、巡察有关情况。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内部网络等渠道公布巡视组、巡察组进驻消息和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第四十一条

巡视组、巡察组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权限,开展巡视、巡察了解工作。

巡视组、巡察组对反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和线索,可以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节

报告巡视、巡察情况

第四十二条

巡视、巡察了解工作结束后,巡视组、巡察组应当形成巡视、巡察报告,如实报告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第四十三条

建立组办会商巡视、巡察报告机制。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及时与巡视组、巡察组对接,对巡视、巡察报告的政治定位、专项问题的精准度和深度、提出意见建议的可行性进行会商。

第四十四条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听取巡视组、巡察组的巡视、巡察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派出巡视、巡察组的党组织决定。

第四十五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应当及时召开“五人小组”会议,听取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每轮巡视、巡察情况汇报,对巡视、巡察成果运用提出具体要求。

第四节

反馈巡视、巡察意见

第四十六条

经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同意后,巡视组、巡察组应当及时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反馈相关巡视、巡察情况,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第四十七条

反馈相关巡视、巡察情况要分层次进行,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时,除涉及本人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原则上都要反馈,督促其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向领导班子反馈时,要对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提出明确要求。

第四十八条

根据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将巡视、巡察的有关情况通报同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及其职能部门。

第五节

移交巡视、巡察问题和线索

第四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要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分类,做到对象准确、内容完整、材料完备、手续齐全。属于巡视、巡察范围受理内的问题,填写相关表格,建立台账,移交同级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不属于巡视、巡察职责范围内的信访等问题,在转有关部门处理时,逐件登记并履行签收手续,移交目录要留底备查。

第五十条

对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作出分类处置的决定后,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移交:

(一)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

(二)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移交有关组织部门;

(三)其他问题移交相关单位。

第五十一条

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收到巡视、巡察移交的问题或者线索后,应当优先办理,及时研究提出谈话函询、初核、立案、暂存、了结或者组织处理等意见,并于3个月内将办理情况反馈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

第五十二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应当把巡视、巡察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巡视、巡察期间,被巡视、巡察单位的领导班子原则上不作调整。特殊情况,应当听取巡视组、巡察组的意见。

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纪律审查或组织部门考核调整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使用时,若涉及到已巡视、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听取相关巡视组、巡察组的意见。

第六节

巡视、巡察整改和督查

第五十三条

被巡视、巡察单位党组织收到巡视组、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应当认真整改落实,并于2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报送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巡视组、巡察组负责审核整改报告和公开的整改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在收到1周内应明确提出。

第五十四条

被巡视、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应签字背书,对整改情况报告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五十五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会同巡视组、巡察组采取以下方式,了解和督促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并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一)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和巡视组、巡察组与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同步建立整改台账,定期对照检查,办结销账;

(二)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会同巡视组、巡察组采取适当方式对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三)对巡视、巡察整改落实工作不力、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地区(单位)以专项巡视的方式开展“回头看”,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可以直接听取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有关整改情况的汇报。建立巡察发现属上级管理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上报制度、巡察移交问题和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第五十六条

巡视、巡察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

第五十七条

巡视、巡察工作资料应当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第六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五十八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和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切实加强对巡视、巡察工作的领导。对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开展巡视、巡察监督工作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的;

(二)不重视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特别是对巡视、巡察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压案不查的;

(三)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届内无特殊原因未完成巡视、巡察全覆盖任务的;

(四)对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九条

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信访等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如实向巡视组、巡察组介绍情况,瞒报真实情况、数据的,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数据,影响巡视、巡察工作正常开展的;

(二)对巡视组、巡察组提请予以协助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或者故意拖延,影响巡视组、巡察组对有关问题深入了解的;

(三)对巡视、巡察移交的问题和线索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的,或者研究办理无故拖延的,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不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的情形。

第六十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的;

(二)不如实报告巡视、巡察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

(三)泄露、扩散巡视、巡察工作秘密的;

(四)工作中超越权限,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利用巡视、巡察工作的便利谋取私利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有违反巡视、巡察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一条

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视、巡察监督,积极配合巡视组、巡察组开展工作。

党员有义务向巡视组、巡察组如实反映情况。

第六十二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该地区(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隐瞒不报,或者故意向巡视组、巡察组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拒绝或者不按照要求向巡视组、巡察组提供相关文件材料的;

(三)指使、强令有关单位或人员干扰、阻挠巡视、巡察工作,或者诬告、陷害他人的;

(四)对巡视组、巡察组的反馈意见,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存在的问题,或者不按照要求整改的;

(五)提交的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内容不实,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拒绝对整改报告真实性签字背书进行承诺的;

(六)对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打击、报复、陷害的;

(七)其他干扰巡视、巡察工作的情形。

第六十三条

巡视办、巡察办履行综合协调、沟通衔接、督促整改等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十四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干部群众发现巡视、巡察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六十条

所列行为的,可以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巡视办、巡察办反映,也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直接向有关部门、组织反映。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委负责解释,具体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巡视办承担。

第六十六条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 篇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杨祖龙、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张德文、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马春文、研究室副主任白茫茫、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黄旻、省工信委副巡视员谢晓阳、省散办主任胡易明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杨祖龙副秘书长主持, 新华社云南分社、人民日报云南记者站、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等20家中央驻滇新闻单位及省、市新闻单位的记者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由张德文副主任作了《条例》的新闻发布, 并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条例》发表了重要讲话。张德文副主任强调指出, 首先要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发展散装水泥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政策,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发展散装水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符合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发展目标。《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把云南省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 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其次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宣传, 积极营造《条例》实施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认真学习宣传《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扩大贯彻实施《条例》的社会影响, 要切实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培训。最后是要齐抓共管, 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要抓紧研究制定《条例》的配套政策措施, 要严格依法行政,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 积极做好服务, 要切实加大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省工信委谢晓阳副巡视员从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角度就如何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作了发言。

随后, 谢晓阳、胡易明应法制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及生活新报记者的提问, 分别就发展散装水泥对减少PM2.5的作用、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效果、昆明市发展预拌砂浆工作成效、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建设、重点工程使用散装水泥监督等问题作了回答和说明。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 篇7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件

桂发〔2009〕18号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 实 施 意 见

(2009年7月17日)

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规范和指导党校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为更好贯彻执行《条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条例》规定和全国、全区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把本级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切实把我区党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明确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任务。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根据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根据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党校的基本任务是:(1)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2)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3)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4)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5)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干部素质能力提高的多种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6)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7)完成党委和政府交给的其他任务。

各级党校要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5)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三)充分发挥党校的“五个作用”,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各级党校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作用和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校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校姓党、忠诚于党作为党校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始终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党校工作必须汲取的不竭动力;要牢固树立勤俭意识,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作为党校工作必须保持的政治优势;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始终把从严治校、从严管理作为党校工作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

二、完善党校设置,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四)优化党校布局。自治区、市、县(市、区)党委分别设立自治区党委党校、市委党校、县(市、区)委党校。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自治区直属国有大型企业党委可设立党校。原来未设立党校的县(区),可设立市级党校的分校。市级党校可根据培训、轮训的需要,设立市级党校的市直机关分校。

继续贯彻落实我区《关于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化县级党校在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乡(镇)党校工作步伐,乡(镇)党校实行业务上接受县级党校的指导,行政上隶属乡(镇)党委领导的管理体制。

(五)完善党校领导体制。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工作由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

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校委委员按同级党委部门副职干部选配。校委委员职数,原则上按县级3—5人配备,市级5—7人配备。

乡(镇)党校校长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副校长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党员副乡(镇)长兼任,并有一名具有教育或管理经验的干部主要负责党校工作。

(六)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1.把党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党校发展。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工作摆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考虑,摆在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去考虑,摆在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去考虑,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科学部署,积极推动,切实把党校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党委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党校工作,深入党校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到时间和精力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要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与学员座谈的制度。

2.统筹协调好党校与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要根据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不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党校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帮助党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动工作。进一步完善干部参训机制和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严肃干部调训纪律,把培训规划和培训人选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为党校的社会调查、人才选聘、干部交流、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各级党委要协调好党校同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关系,发挥好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3.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为办好党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选好配强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要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开拓创新、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配充实进党校领导班子。

4.推进和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各县(市、区)党委要站在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入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整合培训资源,抓好县乡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工作,切实把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七)加强对下级党委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促进全区党校全面发展。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对下级党委党校贯彻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检查;加强对下级党委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整合教学科研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学科研新格局;通过师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安排下级党委党校管理骨干到上级党委党校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强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全区党校系统的重大课题研究、科研成果评奖、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表彰制度,提升全区党校系统的科研水平。

三、根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校的班次、学历

(八)明确党校轮训培训对象、班次。各级党校根据广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分类别、分层次地举办进修班、培训班、研修班和专题研讨班。

自治区党委党校主要轮训和培训副厅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级后备干部、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正县处级后备干部、市县党校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主体班次为副厅级党员领导干部、县处级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等进修班;新任厅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理论宣传干部、市县党校师资等培训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需要,围绕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举办各类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和培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主体班次为:副县处级领导干部、乡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需要,举办各类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县(市、区)委党校主要轮训和培训副乡科级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新经济组织的骨干党员、乡(镇)党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乡(镇)党校重点轮训和培训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农村基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县、乡党校要按照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坚持办好主体班和搞好理论教育的同时,切实发挥党校作用,实现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两个拓展。

(九)加强党校学历管理。党校学历是干部在校学绩的标志,各级党校必须抓好学历管理工作。主体班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因故未按规定参加党校培训轮训或者未达到培训轮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补训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十)开办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各级党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要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干部实际工作需要,主动开办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进修班、学习班,帮助党员干部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能力。自治区党委党校要继续办好研究生班,积极开展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工作,为党员干部素质的持续提高服务。

四、优化党校教学布局,创新培训方式,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十一)优化党校教学新布局。各级党校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

(十二)增强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党校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学员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行政层级,设置不同的主体班次、教学模块和课程内容,把组织需求、社会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党校教育培训内容贴近中央要求、贴近自治区党委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

(十三)突出党校教学内容的特色。党校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其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各级党校要把理论教育摆在教学的首位,以理论教育引领和带动党性教育、知识教育,使学员通过党校教育培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优良的思想作风,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县乡党校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能力培训同步推进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抓好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十四)创新党校教学方式。各级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现场式、答疑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有条件的党校要加强区内外教学基地建设。

(十五)加强党校教学的组织管理。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培训需求调研、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评估、课程淘汰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学员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十六)推进党校学科建设。各级党校要围绕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重点学科建设。要从我区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形成具有广西特色和党校优势的学科体系。

(十七)加快党校系统教材建设。自治区党委党校要加强对全区党校系统教材编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根据广西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加快组织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广西区情、满足不同层次领导干部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系列教材,逐步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教材体系。

(十八)尽快推进和完善全区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党校信息化建设要以提高信息化软件、硬件水平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重点,以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核心,为实现党校系统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管理的现代化服务。

自治区党委党校要成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典范,切实担负起指导全区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各级党校要在自治区党委党校的技术指导下,尽快建立和完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远程教学网络;要加强具有党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的建设,为全区党校系统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要推进党校系统的专网建设,以实现全区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全区党校系统的信息网络资源,在为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管理服务的同时,要积极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服务,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五、加强党校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十九)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提到党校科研工作的中心位置。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广西区情,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科研,深入研究和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实践问题。党委和政府在开展重大调研工作时,要给党校下达相关调研课题,吸收党校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要真正做到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二十)建立有特色、开放型的党校科研体制。党校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和以科研项目为枢纽的科研管理体制,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境)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协作,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要注意加强各级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创新科研协作形式和科研协作平台,使全区党校系统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要充分发挥学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组织教研人员开展科研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学员的科研资源,鼓励教研人员与学员联合,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重大思路、重大对策和重大措施的研究,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二十一)加强图书馆(室)建设,重视党校报刊工作。各级党校要加强图书馆(室)建设,要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把图书馆(室)办成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图书馆(室)的数字化水平。党校报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努力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六、严格对学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党校的熔炉作用

(二十二)加强学员管理。各级党校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对学员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对学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党校优良校风的教育,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在紧张规范的学习生活中强化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党风意识和纪律意识。要把学校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以管促学,以学促管,不断提高学员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十三)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各级党校要加强学习管理,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要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并严格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要加强生活管理,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学员体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员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活动,严格组织生活,增强党性教育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促进学员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党性锻炼。党校各班次要建立学员党支部,在校委会领导下、学员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十四)选好配强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党校各班次设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从事学员管理工作的专职组织员岗位,原则上应根据培训对象职级,配置相应级别的干部。

(二十五)建立健全干部训用结合的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派人对培训后备干部的有关班次跟班学习,加强日常管理和跟踪考察。要把党校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把学员在校培训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培训和使用有机结合。

各级党校要加强对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的考核。学员在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和党校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的党校教师和干部队伍

(二十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各级党校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不断更新人才观念,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的人才观;科学制定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体制机制的革新与突破,营造培育人才的良好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

(二十七)着力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在自治区内外和当地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研骨干。各级党校要建立党校教师学习进修制度,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上级党委党校、干部院校或高校进修,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师资。要组织教师通过参加中心工作、实地调研、应用课题研究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指导社会实践的综合素质。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要积极拓展外聘教师渠道,建立一支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一线人员等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要建立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

(二十八)认真执行党校人事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各级党校中,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等事业编制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

广西党校系统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和自治区党委党校、市委党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要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党校系统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根据党校教育和学员的特殊性,党校可设置特设岗位,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二十九)切实做好党校人才的交流和引进工作。各级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党校做好优秀人才选调工作,要从党校队伍建设的需要出发,注意选调有真才实学、立志党校事业、党校也急需的人才到党校工作。要切实建立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的交流制度,并纳入整个干部交流工作统筹安排。

挂职锻炼是党校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建立党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党委和政府综合部门及基层挂职锻炼制度,党校教师挂职时,可根据其从事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的特殊性,按其专业技术职务确定挂任相应的职务。

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帮助解决人才引进中的相关问题。

八、加强党校机关党组织建设

(三十)建立党校机关党的组织。党校机关党组织在上级机关工委和校委会领导下,负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工作,协助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党校的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党校机关党组织的书记一般由本单位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所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设专职副书记。

设立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党校,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设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党校,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中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九、保证党校工作所需经费,改善党校办学条件

(三十一)切实保证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各级政府要把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党校工作经费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拨给当地党校引进人才、师资培训、党委和政府重大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

(三十二)加大党校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将其列为自治区专项投资建设项目,由自治区、市、县三级共同投资,通过3年时间的集中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党校的基础设施。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教职工按规定应当享受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各地要根据党校人事实行“双轨制”的现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好教职工的工资和津贴补贴等各种待遇。各级党校要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方针,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

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工作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变。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十、坚持从严治校方针,加强党校管理工作

(三十三)加强党校的学风建设。各级党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全区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坚决贯彻党校姓党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校训,教育引导广大学员在学习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党校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力戒照本宣科、无的放矢。各级党校要对教师的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要严肃政治纪律,绝不为错误观点、错误思想提供讲坛。

(三十四)严格党校内部管理。要严格对党校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的管理,鼓励他们爱岗敬业,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突出细化管理、科学管理,大力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规范管理意识,将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以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一、切实加强督促检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十五)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实施意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十六)各级党委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本《实施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党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上级党委党校要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委及党校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未按规定执行本实施意见的部门和单位,必须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自治区党委党校负责将各级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报送自治区党委。

十二、其他

(三十七)各市、县(市、区)党委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党校、自治区直属国有大型企业党委党校,可参照本实施意见精神执行。

(三十八)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10月3日发布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实施细则》(桂发〔1996〕26号)同时废止。

(此件发至县团级,可登党刊)

主题词:党校工作 条例 实施意见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2009年7月17日印发

北京市实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意见 篇8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1号,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为全面贯彻实施《条例》,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及厉行勤俭节约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主线,以推进机关事务统一集中管理和制度机制标准建设为重点,按照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健全、完善、落实机关经费、资产、服务等管理制度、标准和监督检查机制,研究制定有关机关事务管理的政府规章,深化机关事务工作社会化改革,构建统一集中、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保障制度以及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机关事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为政府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实保障。

二、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北京市贯彻实施《条例》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推进本市贯彻实施《条例》工作,研究审议工作方案和制度措施,协调解决贯彻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秘书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审计局、市政府外办、市国资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组织宣传、学习和培训。

1.加强普法宣传。将贯彻实施《条例》纳入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并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重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检查。以开展北京市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依法行政”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重点宣传包括《条例》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牵头单位:市司法局)

2.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学习培训。将《条例》培训纳入“北京干部教育网”在线学习必修课程,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法规解读、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年内将本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要充分体现改进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的新风,务求实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二)加强机关运行经费管理。

1.推进机关运行经费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健全市级行政机关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健全完善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根据预算支出定额标准,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性质和特点,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采取定员定额方式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2.加强“三公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的规模。对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支出实行经费总额“零增长”,进一步压缩公务接待经费支出,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境)。(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政府外办)

3.健全完善本市机关运行经费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凡属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信息一律及时、主动公开,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推进本市预决算公开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协办单位:市财政局)

(三)严格规范政府采购活动。

1.健全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根据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健全落实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需要招标投标的,应当遵守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应当采购经济适用的货物,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国资委)

2.加强政府采购重点环节管理。着重对采购范围、方式、程序等重点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制定年度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扩大协议采购和服务类采购范围。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不得违反规定自行采购或者以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政府集中采购。(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国资委)

(四)加强机关资产管理。

1.完善落实资产管理制度。根据有关机关资产管理的规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节能环保要求和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本市实际,完善落实市级行政机关资产配置标准等资产管理制度,统一调剂使用或者按规定处置市级行政机关闲置资产。市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资产配置标准编制本部门的资产配置计划,完善机关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账卡和使用档案,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2.按照集约、规范、效能的原则,加强市级行政机关用地和办公用房统一集中管理。健全办公用房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市级行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完善落实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物业管理标准,对办公用房用地计划、建设规划、新改扩建、调配整合存量、使用管理等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积极推进办公用房统一建设,探索建立“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加强办公用房建设、抗震加固和维修、使用安全和维护保养等各项管理工作。办公用房的建设和维修应当符合简朴实用、节能环保、安全保密等要求。(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审计局、市编办)

3.规范公车使用管理。贯彻落实中央及本市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标准,严格审批公务用车购置和更新,指导和监督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建立健全公务用车配备、更新、使用、维修等管理制度。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并对油耗和维修保养费用实行单车核算。(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政府办公厅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五)创新机关服务管理。

1.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方向,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市级行政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降低服务成本,保障机关高效运转。(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市编办)

2.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市级行政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后勤服务资源。(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厅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协办单位:市编办)

3.加强对公务接待的规范和管理。坚持简化礼仪、务实节俭的原则,管理和规范政府公务接待工作。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公务接待制度和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完善落实市级行政机关公务接待制度和标准。(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

(六)推进机关事务统一集中管理。

1.加强机关事务统一集中管理研究。开展本市机关事务管理规章立法和体制机制调研工作,为制定本市有关机关事务管理的政府规章奠定基础。(市政府办公厅、市编办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法制办)

2.成立本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采取调查研究、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机关经费、资产、服务管理的指导,促进完善本市机关事务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办)

(七)加强政府机构节能管理。

严格落实本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相关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能源计量、在线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建立能源消费的统计台账。开展政府机构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和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设立节能减排管理岗位,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能源利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探索推动低碳城市试点的相关工作。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厅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八)加强对机关事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1.强化审计监督。将机关运行经费和项目经费支出情况作为本市统一组织的年度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的关注重点。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市级部门违反《条例》的问题,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问责专项考评实施细则》中的“审计结果行政问责考评”范围。(牵头单位:市审计局)

2.强化机关运行经费支出管理。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统计报告和绩效考评等制度,组织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评价等工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审计局)

(九)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因公出国(境)的规定,落实本市因公出国(境)相关制度,对各部门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的事由、内容、必要性和日程安排进行审查,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和人员数量、在国(境)外停留时间,不得安排与所属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考察和培训,切实提升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市政府外办)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加强机关事务管理,对于保障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办公厅作为本市机关事务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推动本市机关事务统一集中管理。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的高度,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条例》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提高贯彻《条例》的自觉性、主动性、协调性、前瞻性,把贯彻实施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推动贯彻实施的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对照《条例》规定认真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周密安排,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把贯彻实施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各区县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贯彻实施工作牵头部门及职能,理顺与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统筹推进本区县贯彻实施工作,认真清理、规范现有制度标准,确保机关事务工作制度与《条例》的一致性;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县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施方案,于20xx年8月2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重点抓好本市机关事务工作制度机制建设,对于现有制度和标准,要尽快完善汇总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新建制度和标准,要抓紧研究制定并于20xx年年底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体制机制建设工作,要结合本市实际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务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条例》规定和本市有关制度标准,完善本部门日常管理制度,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管理,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三)报送信息,加强沟通。探索建立本市机关事务工作层级统计调查制度,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每年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机关事务工作相关信息。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学习贯彻《条例》、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总后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及时反映本市在贯彻实施《条例》中取得的新进展。

(四)强化检查,确保实效。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机关运行经费、资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同时,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由市政府绩效办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于每年年底进行统一考核。接到对违反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标准行为的举报,要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在机关事务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受贿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本级政府机关事务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统筹配置资源。

政府各部门应当对本部门的机关事务实行集中管理,执行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和标准。

第四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机关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导下级政府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等工作,主管中央国家机关的机关事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指导下级政府有关机关事务工作,主管本级政府的机关事务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机关事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机关运行经费、资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接到对违反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标准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条 机关事务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章 经费管理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机关运行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本条例所称机关运行经费,是指为保障机关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实际,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组织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预算支出定额标准,结合本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性质和特点,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采取定员定额方式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

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境)。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结合本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实际情况,统一组织实施本级政府机关的办公用房建设和维修、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后勤服务等事务的,经费管理按照国家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政府各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采购机关运行所需货物和服务;需要招标投标的,应当遵守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政府各部门应当采购经济适用的货物,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

第十五条 政府各部门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采购的项目,不得违反规定自行采购或者以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政府集中采购。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政府集中采购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低于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统计报告和绩效考评制度,组织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评价等工作。

第三章 资产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和组织实施机关资产管理的具体制度,并接受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机关资产管理的规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节能环保要求和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实际,分类制定机关资产配置标准,确定资产数量、价格、性能和最低使用年限。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资产配置标准编制本部门的资产配置计划。

第十九条 政府各部门应当完善机关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账卡和使用档案,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益。

政府各部门的闲置资产应当由本级政府统一调剂使用或者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处置,处置收益应当上缴国库。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政府机关用地实行统一管理。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应当统筹考虑政府机关用地布局和空间安排的需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机关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对政府机关新增用地需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审核,并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制度,对本级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权属登记;具备条件的,可以对本级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实行统一建设。

政府各部门办公用房的建设和维修应当严格执行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维修标准,符合简朴实用、节能环保、安全保密等要求;办公用房的使用和维护应当严格执行政府机关办公用房物业服务标准。

第二十二条 政府各部门超过核定面积的办公用房,因办公用房新建、调整和机构撤销腾退的办公用房,应当由本级政府及时收回,统一调剂使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人员退休或者调离的,其办公用房应当由原单位及时收回,调剂使用。

第二十三条 政府各部门不得出租、出借办公用房或者改变办公用房使用功能;未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租用办公用房。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定期发布政府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执法执勤类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具体规定,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政府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下级政府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政府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建立健全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制度,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或者超标准租用车辆,不得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不得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的车辆。

第二十六条 政府各部门应当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

政府各部门应当对公务用车的油耗和维修保养费用实行单车核算。

第四章 服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确定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加强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后勤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后勤服务资源。

政府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部门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不得超出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提供后勤服务。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简化礼仪、务实节俭的原则管理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

国务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政府机关公务接待的相关制度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接待标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公务接待的范围和标准。政府各部门和公务接待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和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务接待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级政府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政府公务接待工作。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会议管理,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会期,充分利用机关内部场所和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召开会议,节省会议开支。

第三十条 政府各部门应当执行有关因公出国(境)的规定,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的事由、内容、必要性和日程安排进行审查,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和人员数量、在国(境)外停留时间,不得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考察和培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接到对违反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标准行为的举报不及时依法调查处理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超预算、超标准开支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或者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因公出国(境)的;

(二)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的;

(三)出租、出借办公用房,改变办公用房使用功能,或者擅自租用办公用房的;

(四)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或者超标准租用车辆,或者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豪华内饰,或者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其他单位车辆,或者接受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赠车辆的;

(五)超出规定的项目或者标准提供后勤服务的;

(六)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境)考察或者培训的。

第三十三条 机关事务管理人员在机关事务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受贿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其他国家机关和有关人民团体的机关事务管理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

上一篇:后勤工作述职报告范例下一篇:礼仪部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