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陈述材料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入党陈述材料(推荐6篇)

入党陈述材料 篇1

尊敬的党组织:

我是来自……学院……专业的学生,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大一入学时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与同学和老师们的肯定,我于~年~月~日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下面我将就思想政治、学习能力、生活作风、工作能力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陈述我成为预备党员以来的努力和表现。

思想政治方面,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以后我从两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一是继续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加强对党的理论的认识;二是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国家大事,积极思考,努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此外,我不仅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预备党员除了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给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此期间,我积极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在一次次学习和实践中成长。通过党员同志们的帮助,与自身的勤奋学习,我逐渐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深深知道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好榜样,不仅需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一年中,我继续保持勤奋学习的习惯。通过努力我获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并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结合前两年的优良表现,我申请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额,最终以学院排名……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我还参加了学科知识竞赛,获得了……。

正所谓学无止境,我所取得的只是许多需要学习的知识里的一点成绩,为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会继续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积极学习对以后学习工作有帮助的技能。

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未有过违纪现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尊重老师和同学,为人真诚热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与本专业教研室的老师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与专业老师探讨学术问题。积极结交各年级同学,主动帮助学弟学妹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妹顺利地完成入学到适应的转折。以身边的党员同志的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不能够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要继续虚心学习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工作方面,我在预备期间曾担……一职,组织了……等活动,参与了……,工作勤勤认真,工作能力获得了社团工作人员以及团委指导老师的认可,授予了我“优秀社团成员”、“优秀社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任职期间,我付出了汗水与努力,收获了荣誉与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在我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给予我许多帮助,使我能够做到认真踏实、学以致用。

我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精神。预备期间,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了……,在这次比赛中,我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开展……,获得二等奖的成绩。~年~月,我以申报人的身份……。

除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预备期间我曾在……有过实习经历,暑假期间,我在……实习两个月,在……公司的……担任……,在此期间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预备期间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和实践方面的表现。通过一年预备期的学习与实践,我更加清楚地理解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懂得了先提高个人素质而后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道理。要想服务社会,就要从服务身边的同学开始,要想服务社会,就得从掌握专业技能开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自觉运用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我将会继续在以上方面努力,学好理论知识,并且主动寻找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

入党陈述材料 篇2

现行入党志愿书从栏目构成内容上看可分为入党志愿、申请人有关情况和党组织对其入党审批三大部分。从逻辑上分析, 第一部分提出请求, 第二部分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审批意见, 三者结合形成典型的申批性材料结构, 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主要表请求或意愿的文字形态。

现行入党志愿书有两大功用, 一是留作日后备查佐证, 二是用于个人入党审批记载。它虽是个人入党的重要和关键材料, 但不是个人能否入党的基础材料。从材料方面认定一个人是否有入党意愿, 是看他是否向党组织递交有入党申请书, 而非是否填写有入党志愿书;他是否具备入党条件, 是看其培养考察记载、思想汇报情况、现实与历史表现鉴定、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清楚程度、党内外群众评价意见等, 而非是否填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是在党组织认为入党申请人培养考察成熟, 具备预备党员条件, 上列的培养考察、思想汇报、表现鉴定、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证明、群众评价等材料齐全且无问题, 计划发展其入党时才让其填写的。在申请人填写了入党志愿等后, 党支部、党委依次对其入党做出决议, 进行审批, 决议、审批意见填入志愿书相应栏内。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也必须有预备期内表现情况材料甚至包括个人转正申请材料等, 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才依次研究其转正问题, 做出同意其转正的决议、审批等。转正决议和审批意见亦填入相应栏内。这些情况表明, 现行入党志愿书在使用功能性质上属兼有个人申请和组织审批两方面而重在后者的申批性材料, 而非像其名称表征的那种单纯的意愿性文字, 或以个人意愿为主的材料。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看, 好像现行入党志愿书材料的名称是忽略了其各部分以表格形态组合一起这个形式特征, 或是在其个人申请和组织审批前后两个功用的主次侧重的判断认定上发生了偏差, 实际上问题的根本是这个材料的设计者认为表格中入党志愿部分在个人入党过程所有材料中是个人入党意愿的最主要和最重要体现, 看重并主观上放大了其与入党申请书的差异, 从而看轻和低估了入党申请书在体现个人入党意愿方面的功能价值。毫无疑问, 现行入党申请书和志愿书是有差异的。首先申请和志愿二词意义有差异, 申请表明请求, 而志愿则表明志向、愿望。其次入党申请书产生于个人对党有一定认识, 意欲投身党的团队为其事业奋斗时, 志愿书则产生在申请书之后至少经过一年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考察以后, 当事人的认识前后肯定有变化, 志愿书内个人的思想境界较申请书必定有进化。这样看好像志愿书中的志愿部分较申请书更有价值, 应突出其体现个人入党志愿和作为组织审批依据的功能。然而这只是从道理上单纯地将二者进行简单的浅层推断比较。客观实际是: (一) 凡申请必包含申请者意愿, 具有政治性选择的申请也必定包含申请者的志向。《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 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里的申请就包含申请者的意愿和志向。 (二) 现实入党申请书的申请部分和志愿书的志愿部分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宋琼、田济民主编的《党员手册》概括, 前者内容主要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对入党的态度等;后者内容主要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自己的决心等。表面比较, 前者比后者多“对入党的态度”, 后者比前者多“自己的决心”, 实际上前者的“对入党的态度”和后者的“自己的决心”主要都是表达个人对组织批准与否的态度承诺, 两者表述不同, 实质差别不大。申请书和志愿书各自附言的个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等则完全相同。由于两文书内容产生至少相隔一年, 其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等内容肯定有变化, 申请书好像不能替代志愿书。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在申请人上交的思想汇报中有反映, 而且因志愿书篇幅有限, 这种思想认识变化在思想汇报中的表述较志愿书中更为详细, 所以, 有思想汇报作补充, 志愿书这部分内容完全可由申请书替代。 (三) 前文已言及, 人们 (包括党组织) 认定一个人是否有入党志愿是看其是否交入党申请书, 而不是等待到党组织欲发展其时他填的入党志愿书。

从发展党员的规定程序方面分析, 写交申请书是个人走向党组织在材料上体现的起点, 接着是党组织对其最少一年的培养考察, 并形成考察记录和申请者的思想汇报等材料, 党组织经综合考察认为其培养成熟, 决定审批其入党, 形成决议、审批意见等。这里的决议和审批意见是针对至少一年前个人入党申请书的回复。它们虽然是和党组织初步决定发展个人入党让其写的入党志愿一起填在现称的入党志愿书上, 并且在页面安排上紧随入党志愿之后, 但它们并非主要针对这里新写的“入党志愿”, 否则按惯例从个人在现称的入党志愿书上填入党志愿到党支部讨论其入党形成决议往往才几天时间, 岂不让人认为从个人表达入党志愿到党组织决定审批同意发展个人入党才需几天?

综上分析, 现行入党志愿书中的入党志愿部分不是个人入党所有材料中入党志愿的首要和标志性体现, 在这方面的功能它低于申请书。它不是也不应该是党组织对个人入党审批针对的主要材料对象和依据。因此在现称入党志愿书的材料中, 入党志愿部分不是也不应是该材料的最重要内容。该材料的最重要内容是有关党组织对个人入党的决议和审批意见。所以该材料应根据其最重要部分的内容性质重新命名, 改称入党申批表为宜。

入党志愿书这个名称始用于何时, 笔者不得而知。党章中规定入党材料中有称为本名的始于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不过八大党章是要求党组织批准申请入党者需认真审查其入党志愿书, 1969年党的九大通过的党章才正式规定申请入党人需填写入党志愿书, 其后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沿用此规定至今。入党志愿书名称始用时所指称的材料构成内容类型和其后所指称的有一些变化。如《党的建设》2008年第12期一篇文章提到1948年东北解放区一个入党志愿书上只填了158个字, 内容分别是个人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为何入党、对形势的看法、介绍人意见等共5项, 显然偏重于表明申请入党人的情况。195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制的格式化的入党志愿书较上文提到的志愿书内容有较大变化。它先印入党誓词, 接着设置申请人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与社会关系情况、个人简历、思想转变过程、入党动机等栏目, 内容较前丰富得多。不过总体归纳, 仍偏重表明个人基本情况。1956年以后, 入党志愿书除个人基本情况外, 增设了入党志愿、党委指定人员谈话情况、申请人作为候补党员的自我检讨及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等项目, 逐渐接近今天的入党志愿书内容设计。1982年党的十二大后, 基本确定今天的入党志愿书内容构成, 主要特点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了审批成分。从入党志愿书内容构成演变的历史看, 形式上它不断丰富、完善, 功能上则是从偏重方便对申请人的入党审批一方面, 到方便审批和记载显示审批两方面, 而由此则决定了入党志愿书材料从申请材料到审批材料的性质上归属的演变。

需要说明的是, 早期的入党志愿书在申请人入党程序中使用的时机与今天不同。因为早期的入党程序并未明确规定从申请到审批的最少时间间隔, 虽然对一般申请入党人也要进行一定阶段的考察, 但也有刚刚申请很快审批的情况, 故而入党志愿书在整个入党过程中作为表达个人志愿的依据地位十分重要。今天则不同。前述的现入党程序规定, 个人提交入党申请后至少有一年的考察培养期, 入党志愿书使用于党组织认为申请人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准备和进行审批时, 其作为个人表达入党意愿的依据地位低于入党申请书, 而体现的审批特征和作用却极为突出。这样说来, 早期的入党志愿书材料称为入党志愿书尚可, 而现在的入党志愿书材料再沿用此名则显得名实不符了。

毋庸置疑, 现行入党志愿书材料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其“入党志愿”部分既涵盖了申请人起初用入党申请书表达的入党志愿, 也蕴含了其“思想汇报”中表达的认识进化;其“介绍人意见”则概括体现了介绍人其前作为申请人的培养人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表中对申请人至少一年的培养考察评价记录。加上其“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等部分内容, 使审批者凭此可对申请人的社会状况和思想志向、境界状况有个大体了解。其党支部通过申请人入党的决议和党总支、党委两级分别对入党的审批意见栏目内所填内容则概括体现了有关党组织对申请人入党问题决定的中心思想, 便利人们查阅了解有关党组织对申请人入党的态度和意见。相比较而言, 有关申请人基本情况内容, “志愿书”中所概括及涉及的大多有专门材料且装入申请入党者个人档案中, 志愿书中所填的主要起概括代表作用。有关党组织对申请人入党的审批意见虽也有专门文件形成, 但那些文件往往不专对一人, 且不装入申请入党者个人档案中, 志愿书中所填的这些审批意见在个人档案中成了唯一正式专门记载, 具有不可替代性, 故而弥足珍贵。另外, 有关党组织对申请人入党的决议一般没有专门的文件形成, 只记入现称的入党志愿书中, 因而更加珍贵。也正由于此, 前文才指出对申请人入党审批意见 (这里包含决议) 是现行入党志愿书材料的最重要部分内容, 应据以重新命名其为入党申批表, 否定现名称, 而不否定现名称所指称的材料本身。

笔者否定现行入党志愿书材料名称除了前述的现名称与其所指称的材料形式和主要功能价值不符外还有另外的考虑, 即志愿书名称是否可用以单指称一类文书材料的问题。一个文书的名称应体现一类文书材料的功能特点, 蕴含着所指代类型材料的形式特征, 方便人们对类型文书的识别和选用。如果一种类型材料有突出的有别于他类的功能和形式特征, 应单立一类并赋予相应名称, 相反就应归于已有的与其功能和形式相同或相近的类别中。否则形成文书分类过多, 且类间有过多内涵交叉, 造成人们对类型文书识别和选用的麻烦。按此衡量现志愿书所指称的材料, 以用于入党方面为例, 若言现入党志愿书其形式和功能特征包含广为熟知、普遍使用的申批表;若只言其“入党志愿”部分, 其包含形式和功能特征为申请书, 志愿书就没有作为文书类别名称的必要。不仅无必要, 而且有弊。现实中就有不少人分不请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的写法差异。若从历史角度考虑, 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 现用的文书成了古老文献, 那时的人们能弄清我们现用的申请书和志愿书之间的差异吗?会不会像我们现在难以理解和把握几千年前同可用以指责人过失的奏和状的差异一样?这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007.

[2]宋琼, 田济民主编.党员手册.华夏出版社, 1988.

[3]施善玉, 鲍同主编.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集成.长征出版社, 2001.

[4]刘璇.老入党志愿书:总共填写了一百五十八个字.党的建设, 2008, 12.

小课题陈述材料 篇3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蜀河镇中心学校 赵敏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低段学生经常存在着:缺乏耐心或不听,急得插嘴、抢着回答,只顾自己表达,没有认真去倾听别人发言,一再重复着别人的发言;或不能切入重点,出现词不达意、所问非所答的情况;合作交流流于形式,表面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低效;课堂互动多了、讨论多了,仔细“听”的却少了,互动交流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平时做练习时,不读题释题,审错题意,不按要求做、我行我素等现象。由此可见,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倾听的习惯和倾听的能力。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开展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就是为了纠正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表面上“热闹非凡”背后“放任、随意和低效”的现象。剔除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去关注表述的过程而缺乏关注倾听的过程之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议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议。让课堂倾听习惯成为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任务能真正得到落实。

二、课题研究目标

鉴于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普遍性。课题组针对以上提到的一些存在的现象制定相应的研究目标:

1、根据学生的倾听现状、指导学生正确的倾听姿势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的基本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3、寻求培养学生数学课堂中倾听习惯的正确方法和有效措施。

三、研究措施和方法

(一)分析现状,寻求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1.认真、细心了解学生数学课堂的倾听现状。

首先,我们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带班级学生进行了 “数学课堂倾听现状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了一些有关数学课堂倾听情况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课堂上没有全神贯注听讲的同学确实占有很大的比例,约70%左右,很认真听的人居然只占10 %左右;还有20 %的同学在上课的前十几分钟专心听讲,但到课的后半部份或当其他同学发言时就不爱听了,根本没养成一种良好的倾听习惯。数学课堂上还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在精神和物质奖赏面前会表现得截然不同,当老师表扬了某个小朋友很棒或很认真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能马上表现出认真积极倾听样子。绝大多数孩子不专心听讲的主要原因是管不住自己,占90 %左右。而只有很少的孩子们认为不专心听课的原因是不喜欢上课内容或上课的老师和发言的同学。倾听与表达是紧密联系的,表达能力及表达习惯对学生的倾听影响较大,约80%以上的孩子只想自己说,不愿意听别人发言,可见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讲评练习时,学生大多数只管自己的,别的同学怎么样说,说什么好像根本就不关他的事,不善于与同学交流。

2.使学生明确数学课堂倾听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中,明确向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老师讲课时要专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老师的讲解,才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二是同学发言时要耐心,不随便打断同学的发言,要听完同学的发言,再举手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也可以补充说明;三是讨论分析时要用心,听取同学发言时要多加思考,要有选择地听取,再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提高;四是批评指正时要虚心,当其他同学对你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虚心地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是作业练习时要细心,如果有同学作业汇报出错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提出正确新颖的解题方法。这五点要求经常提醒学生,每天评比一次,谁达到了给谁发智慧星。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听课习惯明显好了很多。

3.利用口令训练学生数学课堂中正确的倾听姿势

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看着书上或者老师出示的教具,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发言时,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或者点头表示认可。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常常坚持不住,我在课堂中就训练了一些口令,如“一二三,请坐端”、“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不说话”等,采用师生对口令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姿势和倾听习惯。

4.教给学生数学课堂倾听的正确方法

一是听辨法,要求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以后,要仔细想一想,分辨出同学发言是否正确,是否有道;二是猜想法,一个同学在说,其他听的同学边听边猜想发言同学的思路,看看跟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三是归纳法,当认真听完同学或老师发言后,能及时准确地把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正确采用以上倾听的方法,学生的倾听能力自然提高了许多。

(二)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利用生活课程资源,拉近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倾听效率自然提高。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们有着相同的认识,自然产生了共同的语言,听与说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时,我们利用新教材中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如“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机灵狗”,学生特别喜欢。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供平台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

为了使学生学会倾听,我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换一下角色,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经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4.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物质上的奖励,因此上课有认真倾听的孩子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对那些能听出别人都没听出的问题的孩子,可以多得一颗智慧星,10颗智慧星可以换价值两元的学习用品。例如:“你看这位孩子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孩子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针对合作学习老师随机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

5.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1)老师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自己首先带头认真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像老师一样好好倾听。

(2)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的低年级的孩子都有喜欢模仿的心理,在课堂中让学生评评“最文明的听众”“谁的耳朵最灵”,或者让他们学学xx的样子等等,使学生的行为有个可以依托评价、模仿的标准,既是对受表扬同学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激励。

(三)设计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近一年来,我让孩子们参与搜集,举办班级类的专题故事会,讲了许多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数学故事,让孩子们从看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中受到启发,让他们明白:说是表达你自己意思,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听是尊重别人的意思,并要听懂别人的意思。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不但要敢说还要会听,这样才能吸取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使学生从有趣的小故事中领悟到数学课堂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还在课前经常会做一些小游戏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做 “我是顺风耳”的小游戏。教师先轻轻说一句话,看看哪个学生能听到,把听到的话又轻轻地说出来,小手一直放在耳朵旁做个顺风耳的动作,这样练习几次以后,当学生一看到老师做这个的动作时,就会条件反射,很自然地做端正使自己认真听。

每一节数学课开始几分钟,都要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计算和倾听能力。在评讲作业抽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辩论评析。听辨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同学所表达的观点,更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判断对方观点的正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试着让学生进行辩论,讲清楚怎样想的和为什么这样想,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倾听成为训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研究效果

1.通过此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态度达到了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时基本都能做到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一是老师讲课时要专心;二是同学发言时要耐心;三是讨论分析时要用心;四是批评指正时要虚心;五是作业练习时要细心。

2.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研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会倾听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扎实。

3.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能力得到了提高 经过我对他们接近一年的努力训练,这些孩子在数学课上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能回答到点子上可以看出这一点。为了让大家看见明显的效果,就再次调查了本班学生课堂倾听情况,将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对比。

4.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师与生、生与生信息交换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只有在老师的组织下频繁交换信息,处理消化信息,也就自然地不断的接受信息过程学会新的知识。信息的源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老师、学生和教材。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就是倾听,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授课语言,也要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表述,以便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我们通过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针对影响学生倾听的相关因素,探索教师有效的数学教学行为,使学生养成专注的倾听习惯,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结论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上好每节课。

2.设计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并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把自主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4.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5.奖惩分明,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6.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自己首先带头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的基本教学策略。1.课前做两分钟口算。

学生课间活动往往活动过于激烈,上课不能尽快安静下来,让学生新课前做两分钟的口算,可以让学生从课间活动的躁动中平静下来,为上课倾听老师提问做好心理准备。

2.新课导入要精心设计,通过倾听要有吸引力。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因此,数学课前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3.课中利用口号培养学生行动一致的习惯。

在重点关键部分时,运用一些“提示语”——“身体,坐直”“小手,放平”“小眼睛,看黑板”来提醒学生,在需要结束独立练习时,用到“手放,笔放”等口号,借以这些口号达到学生行为的统一。学生在吟诵口号的同时,产生与之相应的条件反射,手口并用,思想相对集中,每时每刻都有事可做,条理很清楚,不容学生开小差。只要因材施教,就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最终使他们善于倾听,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4.达标检测设计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单调、机械、重复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降低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三)有助于学生认真倾听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为了增强学生倾听的意识,老师们应该将倾听作为评价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物质上的奖励,因此上课有认真倾听的孩子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对那些能听出别人都没听出的问题的孩子,可以多得一颗智慧星,累积到10颗智慧星可以换2元的学习用品。在教学时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通过激励使学生把认真倾听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课题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及其学习习惯都得到培养、发展。最后要说的是,对学生“不令而行”是教师的追求,是学生思想解放的前提。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低年级小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课堂上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控到自控。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倾听”这把金钥匙!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过错鉴定陈述材料 篇4

第一,要尽可能获得全部的病案材料,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医疗行为不当之处;

第二,首先要查看各医务人员有无相应当行医资格;

第三,患者就诊科别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第四,医疗机构医疗措施的选择是否得当,在采取相关措施前后有无侵犯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情况;

第五,医方用药的准确性、正确性及范围适当性(有时会出现医疗机构用药不到位,药性温和情况及村级卫生室超范围用药的情况);

第六,出院时的医嘱是否到位,有无不当医嘱;

书写陈述材料时首先应当以患者病情的发展为顺序进行书写,在病情发生突变时应写明具体的时间点。此后,逐一分析医方的行为存在过错之处。之后分析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陕西正义司法鉴定中心

韩宗连起诉西安141医院医疗侵权及申请医疗过错鉴定的缘由说来很简单,内科疾病住院,住院期间受医生诱导将正常左眼晶体摘除。术前双眼视力都是1.2,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术后双眼视力都严重下降,和医院协商总是被敷衍搪塞,无奈之下被-迫提起民事诉讼和申请医疗过错鉴定。下面我就韩宗连病情经过和西安141医院医疗过错事实陈述如下:

一、病情经过

韩宗连,女,63岁。2008年2月18日入西安141医院呼吸内科,入院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肺部感染;

3、冠心病?3月1日转心内科,4月16日转眼科,4月“18日”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月30日转外二科,5月6日出院。

2008年7月14日西安市第四医院检查,裸眼视力:右0.6,左0.05,鉴定材料《医疗过错鉴定陈述材料》。2010年1月19日西安141医院门诊视力检查:右0.2,左0.1。术后韩宗连先后配置7付眼镜矫正视力,其中医院给配置了2付,自己配置了5付,但视力始终无法恢复,且一直伴有头晕、头痛、眼眶痛等临床症状。

二、西安141医院医疗过错事实

1、晶体摘除没有手术指征

手术前141医院给韩宗连做了两份视觉电生理检测,两份报告单标准对数视力检查记录显示左右眼视力都是5.1,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1视力对应小数视力表的1.2视力,即韩宗连手术前是正常视力,且看报、看电视、打麻将等日常生活不受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晶体摘除没有任何手术指征,没有手术指征实施手术,违反医疗常规,侵犯人身权利。

2、手术前没有进行专科检查

手术病人入院后或手术前进行必须的专科检查,并进行检查结果记录,是医疗操作的起码常规。专科检查结果,是视力确认的原始依据,没有专科检查记录依据,手术前视力情况何以认定,病程记录里描述的视力从何而来,没有进行专科检查的医疗违操作反医疗常规。

3、双眼视网膜功能重度减退的检查诊断不能成立

手术前141医院做的两份视觉电生理检测,其中一份检测报告提示:双眼视网膜功能均重度减退。患方认为这个检查诊断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是制式报告单的内容按规定是应该全部打印上去的,而这份报告单唯独此项是手写上去的,不符合常规。二是病人在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视网膜功能复查,结果并未发现异常。即141医院视觉电生理检测报告单手写诊断部分与实际不符。

4、晶体材料的规格、型号与适用不符

植入晶体材料的产地,医疗费用清单显示为国产材料,医疗结算发票显示为进口材料,手术记录单上的标识及医院提供的材料包装盒显示为美国材料。产地不同,材料的规格、型号难免不同;材料的规格、型号不同,临床适应、治疗结果难免不同。术中临时变更晶体材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地和价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病情适用和疗效选择的问题。晶体材料的选择因不同情况而定,不是没有限制拿来就可以随便使用的,而且是要履行必须的签字手续的。

5、违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第2条第二款规定: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第5条规定:邀请医疗机构邀请会诊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须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第10条规定: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诊疗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给原告进行手术的主刀医师系交大一院眼科医师裴澄,裴澄外出会诊未经单位同意,属于个人私下行为。手术前没有亲自诊察患者,不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未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手术后没有按规定书写医疗文书,没有按规定访视病人。以上违反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业医师法》首诊医生负责制的相关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58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即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事实,医疗机构应该承担过错责任。

6、医院篡改病历

竞选乡镇长公开陈述材料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参与乡镇长的公开竞争,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因素。

一是多岗锻炼,使我具备了担任乡镇长所必须的综合能力。在参加工作的13年时间里,我先后曾在不同才的岗位工作,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担任双店乡团委书记时,我组织开展了“五四”文艺演出、“青年农民培训”等大型活动,锻炼了组织协调的能力。在担任综合办主任时,我承担了乡镇的文字工作和后勤事务,增强了写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任李渡镇副镇长时,我分管民政、综治、信访、工青妇等工作,熟悉了政府工作,锻炼了统筹安排能力;在任招商局副局长时,我参与招引了很多大型项目,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增强了交际能力;在担任李渡镇党委副书记时,我分管组纪宣工作,负责实施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农村远程教育,总揽全镇的挂包帮活动,提升了我的大局意识和

决策能力。

二是勤政为民,使我具备了担任乡镇长所必须的个人品质。我真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法设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脱贫致富。2010年,我走访了困难群众125户,组织发放救灾救济资金80余万元,争取资金为13户无房特困户修建了新房。同时,帮助阁老坟村栽植枇杷80余亩,修建村级水泥路1条,有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勇于创新,打破常规定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针对李渡镇场治安差的状况,我筹建了全区第一支乡镇治安巡逻队,有效改善了辖区治安状况。我敢于碰难,工作中遇到难题和矛盾不回避不退缩不推诿,敢于担当。近年来,李渡镇征地拆迁的上访人员特别多,我发挥女干部的特点,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答复工作,认真解决他们反映的合理诉求,多次到外地劝回上访人

员,维护了辖区的稳定。

三是正直随和,使我能够和同事们形成和衷共济的干事氛围。“子欲令人,先正其身”。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参加工作以来,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处事、廉洁自律生活。我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劳动纪律,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但却从不声张,任劳任怨,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不同意见我能听得进,容得下,让忠言入耳、入脑、入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同志的缺点和错误,我宽容而不姑息,总是耐心帮助他们查找根源,改正缺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不计一时一事之好恶,不计一丝一毫之私利,有为不越位,添力不添堵,营造了团结

共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各位领导,假如在这次公开竞争中得到组织的认可,走上乡镇长的岗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

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那就是:找准角色,增强能力,做好答卷。

找准角色。就是要迅速完成由“领导交办、办就办好”向“怎么去办、怎么办好”的转变。在党委的领导下,立足当好战斗员的同时,切实按照合格指挥员的要求,找差距、明方向、理思路,着力培养自己看全局、想全局、顾全局、揽全局的意识和能力,从建设经济强区的高度出发,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订出本地近期和长远的工作规划,让本地的干部群众能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事业同干。首先,当好决策的参谋,搞好调查研究,积极为党委的决策提供参考,做好参谋。其次,当好执行的助手。及时、认真落实好党委确定的工作部署,使政府工作始终与党委工作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当好协调的帮手。积极协助党委处理好与上级各部门、本乡镇各单位的关系,充分

调动他们参与、支持本地发展的积极性。

增强能力。那就是要适应乡镇长这个岗位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第一,保持工作激情。一个乡镇就是一个舞台,作为乡镇长应该具有“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敢同勇的争”的人生追求,做到想干事、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第二,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执政理念,以学习来增长自己干事的能力,让别人的智慧化为己有,用别人的经验指导工作,达到知识与岗位、能力与职务的统一。第三,注重联系实际。既要善于统筹协调,学会“弹钢琴”,又要善于见微知著,增强工作的科学性。要深入一线,把握实情,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问题实质,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

做好答卷。乡镇长对上承担着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作用,对下肩负着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这是一张全新的答卷,等待着写出正确的答案。一是谋划好本地发展。以项目为龙头,审时度势寻找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落实好中心工作,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做到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提高抓落实的水平。三是切实关注民生。深入到群众中,与群众面对面谈发展、找出路、解疑虑、化矛盾。准确

掌握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集中有限财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我要说的是,给我一个舞台,我会还你十二分精彩。作为一个基层乡镇干部,我希望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为,作为这次竞争的参与者,我期望成功,但绝不回避失败。不以一时之得意,自夸其能;更不以一时之失意,自坠其志。无论这次竞选成功与否,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

人。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篇6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内,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 普通基础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们, 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对教学目标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相当数量的教师, 对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教学实施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仍然处于“无知”状态, 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最主要因素仍然是习惯的传承, 缺少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支持, 这从整体上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 制约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课堂教学实施的层面来考察, 对于什么是“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等问题还处在低效和混沌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学会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着手实不为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着手教学准备, 进行教学设计时普遍认为“教学目标”是多余的, 对教学实施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是为应付检查才不得不完成这一环节。这种将教学目标虚化的主要原因是, 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理解何谓“教学目标”, 不了解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知识, 不了解教学目标构成的基本要素和阐述的基本要领。那么, 将教育理论专家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转化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行为, 让教师在备课时能正确地运用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目标陈述的误区

不论是结集出版的教学案例集里, 还是在各种教育网站中, 甚至是教科书的编纂者精心打造的教学参考书上不难看见, 所谓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中, 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出现的偏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淆

教师在描述课堂教学目标时经常使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本课学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等“放之四海皆准”的表述, 看上去绝对正确, 但实际毫无作用, 人们戏称为“正确的废话”。

下面是关于《游历华夏》一课教学目标的陈述。

(1) 知识目标: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 区域的差异性及区域间的交流与互补, 理解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共进、爱国爱乡的情怀。

分析这一陈述, 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共进、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这不仅是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也是学习人文类课程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不仅是人文类课程的目标, 也是自然科学课程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初一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也是高中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甚至是人的一生学习都应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目标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 它已不是教学目标, 而是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目的。

目的和目标是不同的。目的是通过某项活动要取得长远的预期结果, 而目标则是通过某项活动要达到的近期效果。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 它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教学目的体现了社会的意志和客观要求, 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更多地带有强制性。而教学目标只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它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操作性。教学目标则较多地体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 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学目的是某一历史时期学校教学的规范, 不容许随意变更, 而教学目标则是一种策略, 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混淆

教学活动可以分为课程、单元、课时等多个层次。因此, 教学目标就包括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多个层次。课程目标是指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结果, 亦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课时目标是对每个课时的具体要求, 即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亦即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通过系列探究, 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培养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关心社会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位教师关于《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目标的陈述。在这个陈述中, “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培养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关心社会的主体意识。”是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而非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

3.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混淆

一位教师在教授《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时这样陈述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 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 培养他们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对于这样的陈述, 且不说将教学目标割裂为所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是否恰当, 因为这三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渗透的。仅就“谁来完成教学目标”这一问题, 就使我们非常困惑了。谁“使学生了解”?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谁“提高学生对战争危害的认识”?显然, 这都是教师的行为。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发生期望的变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促使学生发生变化都是无效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说:“这个问题我都讲了五遍了, 学生还不会!这不能怪我。”实际上, 教学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而非教师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讲十遍、百遍, 学生没有发生期望的变化, 这种教学也是无效的。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对完成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认识有误。

4.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混淆

在对《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一课的教学目标陈述时, 有教师写道: (1) 知识与技能:一战中的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苏维埃、土地法令。这是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 最常见的错误。这种表述不做任何学习行为、行为条件和学习程度上的界定, 只是将教学内容罗列堆砌, 把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

5.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混淆

教学活动是教学中发生的事件, 它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而不是目标本身。但是很多教师这样陈述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在图书馆、网络上等查找资料, 组织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把握课本知识, 形成学科能力, 养成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这种陈述错在将阅读课本、去图书馆、上网检索、课堂讨论等教学事件当作教学目标本身。

6.表述目标行为动词过于抽象

在对教师教学目标陈述的考察中我们发现, 在教师的词库里“了解”“掌握”“理解”“应用”四个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行为动词。当我们提出何为“了解”、怎样的行为表明已“掌握”、如何衡量“理解”与否、“应用”与“掌握”有何不同等问题时, 陈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过于抽象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如果使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词汇是否比“了解”更具体呢?如果使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词语是否比“理解”更容易理解呢?如果使用设计、辨析、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表述, 是否比“应用”更具操作性和更易反馈呢?回答是肯定的。

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

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目标标的的作作用用又又是是什什么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结果, 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 是贯穿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 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指引学生学习。

2.基于行为主义的目标描述

1962年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杰 (R.F.Mager) 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陈述教学目标中发起的一场革命”。在这本著作中马杰提出了一种教学目标编写理论, 他认为一个优良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行为, 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 (或说什么) ;二是条件, 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即要求目标陈述提供什么样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行为 (反应) ;三是标准, 规定符合要求的作此标准, 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在学习国外教学目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教学目标本土化的认识, 其主要观点是:

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 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 其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图表……看完全文后……”等, 对条件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 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 如“在给定的统计图表中, 能……”;三是时间的限制, 如“在10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 如“课堂讨论时, 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等。可见, 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由此不难看出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陈述理论, 在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可以说是克服教学目标陈述模糊的一剂良方。虽然行为主义教学目标陈述理论存在着只强调行为的结果却忽视了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遇到某些教学任务, 往往会使教师只注意学生外在行为的变化, 而忽视学生内在能力和情感态度变化的弱点。但是, 从现阶段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毫无理论支持的情形相比较, 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有理论指导与无否, 其教学的实际效果会截然不同。当然, 行为目标理论存在的不足还可以通过设计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加以完善。

3.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教学目标陈述案例

以下是一位教师依据行为主义目标理论对教学目标的陈述。

案例一《什么是市场》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举例说明广义市场与狭义市场的不同;

(2) 中等生至少能从商品的生产、营销、供求等方面解释市场;

(3) 学生能从给定的材料中准确判定市场和非市场;

(4) 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 注意观察人与市场紧密关系的事例, 感受“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准则。

案例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举出三个身边实例, 说明“规则”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从所提供的制定“规范”的案例中, 归纳制定“规则”的三项基本原则。

(3) 学生收集制度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的相关资料, 感受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明确了行为主体是学生, 是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应发生的变化。

第二, 使用了“列举”“举出”“解释”“观察”“归纳”“收集”“感受”等较为明确、具体行为动词, 为评价反馈提供了标准。

第三, 提出了“从给定的材料中”“身边的实例”等行为条件。

第四, 制定了“从生产、营销、供求”三个方面、“举出三个实例”、“归纳三项原则”等行为标准。

上一篇:人事助理和行政助理的区别下一篇:金属工艺学课程实习教学大纲-合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