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一面作文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尊严的一面作文

尊严的一面作文 篇1

每个人都有尊严,乞丐也有。

一个晚上我和妈妈去散步,看见一个乞丐,他的衣服已经破几个洞,手黑黑的,头上的头发乱成一团。我刚想把我的十块钱给他,就有一个人抢在我的前头,是一个手上戴着戒指,穿着很时尚的男子。那个人走到乞丐面前,脸上带着一丝坏笑,从钱包里拿出一百块钱在乞丐面前晃了晃,然后把钱踩到鞋下面说:“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再叫声爸爸,这钱就归你了。”乞丐回答:“就算你给我一千块一万块我也不会那样去做。”“为什么?”男子气愤地说道。乞丐平静地说:“没有为什么。”男子无趣地走了。看了这一幕,我深深地陷入了深思。妈妈弯下腰贴着我的脸说;“是什么让乞丐拒绝的呢?”我突然想了起来是尊严。无论是谁都有尊严。乞丐也一样。

尊严的一面作文 篇2

一.指导学生写好“两点”

(一) 写好开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把如何开头作为一个重头戏。开头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 尽快入题, 少绕弯子;第二, 力求新颖, 引人入胜。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 直入正题。文章一开头, 就直入正题, 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 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而且还不会跑题。

2、回忆联想, 倒叙开头。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 联想、引出下文, 展开情节, 给人一种亲切, 自然的感受。

3、描写环境, 渲染气氛。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进行必要的描写, 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大雪山》的开头:“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 没有花草树木, 连条山路也没有。一年四季, 山上都覆盖着厚厚的雪。夏天, 别的地方热得摇蒲扇, 大雪山还是白雪纷纷, 寒风刺骨。”

4、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在写事的文章中, 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 以引起读者的疑问, 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

5.对比开头, 引导思路。在文章的开头, 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 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开头的方法还有很多, 像引用法, 叙事法, 故事引入法, 提出问题法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一点作文开头的基本知识, 拓展一下作文开头的思路, 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 写好结尾。精彩的结尾, 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用的结尾方法有:

(1) 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 事物叙述完了, 文章随之结尾。

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 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 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2) 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结尾要呼应开头, 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 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 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 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这种方法, 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 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 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4) 激励读者的感叹法。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 也不是启发联想, 而是作者直抒胸臆, 表达强烈的爱与憎。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 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 静静地站着, 站着, 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结尾与开头一样, 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 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 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 不能生搬硬套。

二.指导学生写好“一面”

指导学生写好“一面” (文章的中间部分) ,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材。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定时间内, 能否选准新颖恰当的素材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怎样选材呢?

(一) 真实。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 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的编造, 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 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 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 新颖。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 不落俗套。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 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 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 典型。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 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 力争做到少而精, 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 而不是以多求胜。

关于尊严的作文:单臂撑起的尊严 篇3

在超市入口的边上,我又看到了一个乞丐,这是一个中年人,虽然衣衫褴褛,但四肢健全、健康壮硕。只见他盘坐在毛毯上,时不时抬起头,双手合并,不停地叩首,嘴里喃喃地说着:“各位行行好,行行好啊!”然而他的“虔诚”没感动多少人,路人们对他视而不见,匆忙赶路。

进了超市,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一个仅有一只手的残疾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去维持生计,而那个健全的男人却依靠乞讨为生呢?为什么他不靠自己的双手和力量来挣钱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看到了那个中年乞丐,他换了个匍匐的姿势,在路人的脚下仰着头,招着手,人们依然置之不理匆匆赶路……那个残疾人身边却还是围满了观众,只见他又是一个团身前空翻再接一个单手侧翻倒立,单臂着地、经脉暴起,撑起沉重的身体,双脚直指天空,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滑过他的眼睛,滑过他的头发,滴落在地面上……人们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他面前的盒子里已是满满当当了。

这时,我豁然明白,残疾人的单臂撑起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人性的尊严。当一个人懒惰成性,成天只想着不劳而获,纵使匍匐在地,失去了尊严的“虔诚”依然分文不值,被人唾弃。

小作者:吴星颖

指导老师:占社平

最好的一面留给自己作文 篇4

人到中年,心慢慢地开始静下来。

平常爱喝酒,虽然如今已承受不了太多的量,是故减少了许多的应酬,但有时独自未眠,看书累了,打开电视,看一眼新闻或其他节目,不自觉地想来一杯,当然是白酒。于是跑到厨房,打开冰箱,看有无下酒的菜,果真没有,自己拌个黄瓜,甚至白菜心,反正也没那么讲究,且饮且看,消磨个把小时,然后安安稳稳的入睡,也不失一点散淡的情调。

家中藏了一些酒,占据了储藏室较大的空间,妻每每愤愤不平,威胁我赶快腾出去。年轻时候表演了太多的酒后无德,妻不满的是那种状态,大概迁怒于酒了。

酒总是有贵贱,有品质上的差异,体现则为价格上的巨大悬殊。国酒在千元以上,二锅头、小烧类的,大概几十元钱,不一而足。尽管家中并无太次的酒,但每次去拿,总是思忖,到底该喝什么,通常犹豫过后,总是拿比较便宜的。内心的现实是,好的、贵的还是拿来招待客人,或备一些人际交往之需,自己一个人,就随便对付一下。如今的岁月,遇事请客送礼,是尽人皆知的事宜,关键自己终究是要面子之人,饭局的.档次,一定程度上靠酒来画龙点睛,装点门面,好长一点自己的所谓尊贵。

年轻时山吃海喝,不会去顾及身体,如今年龄渐长,认识到并不美妙的后果,但仍然放不下,毕竟俗人一个,毕竟自己有许多求人的时候,另外二十多年的酒龄,令身体中时不时,有个意念诱喊自己,需要那个麻醉感,理论上的依据则是,中医讲,少喝点酒对身体有益,我相信我们的国学,所以从没打算真正的放下它,只是心计于量的多寡。

按照专家的建议,少喝酒,喝好酒,好酒不伤身。那天晚上又去取酒,又犹豫。上面的茅台,下面的汾酒,中间还有一些朋友送的地方杂牌酒。突然之间,我觉得总是挑便宜的酒自己喝,是不是太委屈了自己。取悦别人没有错,而将就了自己就对?脸面重要,自己真正的享受就那么卑微吗?对一种生活的享受是为了自己舒服,还是为了让别人欣赏?

搬个凳子,爬到最高处,那里放的是年代最久远的国酒。便呈现戏剧的一幕,吃着剩菜,就着茅台,自己也禁不住哑然失笑,有些矫枉过正了。

其实仔细想来,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享受是默默地献给自己的,有多少时间是社会人,又有多少时间是真正的自己。穿衣吃饭,坐车住店,人前人后,总是做着不同的思想斗争,生怕失了可贵的面子,生怕违背了做人的那么一点尊严,总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哪怕自己背后受尽委屈。而我们长期以来,把这视为一种美德,家中最好的东西,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这本无可厚非,但虐待自己也要满足别人的眼光,实在不足取。

体面很重要,但不能牺牲舒适,更不要刻意去掩盖了固有的平凡;光鲜很靓丽,但不能化为内心的虚无,更不能湮没为此而吞没的辛苦,以及由此而流淌的泪水;荣耀很光芒,但不能消耗一生的背负而满足展示的愉悦。为了呼风唤雨而松根动土,无异于饮鸩止渴。

待人之道,贵在真诚、平等,而不在倾己之囊。真实的自己才是对别人的尊重,别人接受真实平常的你,也许才是对你真正的认可,否则,短暂的热闹过后,你落寞时,可能是相反的结局。

但为了荣耀而活在虚无中的人实在不少,这没有什么,如果这种荣耀能带来更大的快乐,应该尊重,同时也有不少人为了追求速成的良好局面而装阔,以此忽悠,我只能佩服人家的智慧。有时还自以为是地替人家合计,到底累不累?

我们都曾经装点过门面,我们都曾经设法取悦过别人,我们都曾经活在自以为是的光鲜里,我们都曾经希望吸引别人的视线。

许是老了,越来越想放下这些,回到真实里,让别人看到庸常的自己,取下自己套给自己的面具,同时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自己,最多再加上那几个在意你的人。

一面墙的记忆作文 篇5

过去的过去像一面高大厚重的墙,载满了荣誉、泪水和血汗,不可推翻,无法跨越。有些人被深深地镶嵌在这面墙上,璀璨如星。

风醇如酒,一顶斗笠,一身素衣。

抖落十三年的陈污浊流。手撷菊花,向着南山亮出翅膀,并以盲人摸诗的姿势归遁田园。

与你相伴的飞鸟,凋零成季节的泪水,在一个叫春天的河里,去探寻桃花林的方向。

只为江州祭酒的愤恨,把饥肠辘辘的田园磨亮,却不知,世人因饮你馈赠的美酒——

一醉再醉。

落雨如剑。一支狂放不羁的大笔,含在嘴里岿然独存;一壶金龟换得的老酒,醉倒整个大唐江山。

嗜酒如命的.四明狂客,当你喝到八十岁的时候,风风光光地大病一场,醒酒后你不再会写诗,放生池的白雪也在这个时候爬满了你的胡须和发梢,于是一年的时间你成了老人又成了孩子。

柳叶交缠春风,春风亲和水波。

贤明的道士啊,你看,故乡的明月正高高地捧着一碗酒,梦里梦外,洒向你风雨中凋零的茅屋。

夕阳如血,多少樱桃红,多少芭蕉绿,你的倩影,仍湿漉漉地倚在窗前。

你不能洒脱世俗浇灌的羁绊,借以三杯两盏淡酒消愁,无奈一袖忧愁漫散心头。

一剪梅花,把晚风裁成梧桐细雨,点点滴滴,湮湿人杰、鬼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个多情的女子,遥望雁来雁去的影子,憔悴的相思生出绝唱的黄花。

冷月如霜,牵一批踱步的瘦马,佩一柄长长的宝剑,平生好侠却不能征战沙场。

把一生的淡泊蹭蹬倒入,搅拌五月溢香的楚辞;灵魂归隐,悲怆滋润世人干旱的眼睛。

古林深处,霰雪飘坠。

一滴凄苦的韵脚,砸痛痴情的女神。

许多年的梦,也梦了许多年,能长出飞鸟的翅膀,在端午之时,扇动滴血的羽翼,在悲怆的汨罗江作亘古的飞翔。

他们就像是挂在墙上的艾草,愈陈愈醇,愈陈愈香。

人生关注的另一面 篇6

一位园丁告诉我, 不是所有的花都适于肥沃的土壤, 沙漠就是仙人掌的乐园。人生许多成败不在于环境的优劣, 而在于你是否选对了自己的位置。

一位羊倌告诉我, 他很快活, 因为他可以与鲜花攀谈、与飞鸟对话, 随白云飘荡、随绿草起舞。人生的许多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 而在于心的寂寞。

一个厨师告诉我, 鲜活的鱼没有挂糊油炸的, 真正的好汤从不加味精, 而是慢慢熬成的原汁。人生的档次不在于外在的包装, 而在于内在的品质。

一位山民告诉我, 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 苦涩的野菜常常败火。人生的智慧不在于观察, 而在于分辨。

一位炼工告诉我, 铸钢有一道重要工序叫淬火, 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冷水急骤降温。人生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地宣泄, 而在于冷静地凝结。

一位教师告诉我, 他发现, 上课积极提问的学生比认真听讲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人生的许多境界不在于跟随, 而在于自我探求。

一位画家告诉我, 大师的作品常常留白, 太满太挤容易使人失去想象的空间。人生的许多魅力不在于完美, 而在于对缺憾的回味。

一面温暖的镜子小学作文 篇7

我们小区有个拐角处,既是我们入小区的进口,也是我们入小区的`出口。因为看不见对面的路况,再加上这一带的孩子很多,导致会有急刹车,偶尔也会有一交一通事故。所以很危险。人们都害怕这个地方,大家虽然抱怨,但是谁都没有办法。

有一天,我坐上一妈一一妈一的电瓶车去上学。突然,一妈一一妈一喊了一句:“咦!这个拐角处怎么多了一面凸透镜呀?”“凸透镜?”我也惊讶喊道。这几个星期来,一交一通事故明显地减少了许多。‘‘是谁装上这面镜子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迷惑不解。可是我却知道许多人经过这里已经没有怨言了。

有一天,一妈一一妈一正在炒菜时,发现盐所剩不多,便让我买一小包盐。小店的主人是个老一奶一一奶一,在小区里面卖点油、盐、酒勉强维持生计。小店门紧闭着,隔壁阿姨告诉我:“李一奶一一奶一去擦镜子了。”“去哪擦镜子?”我好奇地问。“拐角处呀!她每过两天就擦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才知道这面凸透镜是她出钱请人装的.

我来到拐角处,只见李一奶一一奶一那这个水盆和抹布,把布打湿又扭干。身一体颤颤悠悠地站在那里,小心翼翼的拭擦着。“明天搬张小凳子来,上面还 有些没擦。”李一奶一一奶一自言自语道。老人又洗了洗抹布,继续一丝不苟地擦着,像呵护宝贝似的……看着李一奶一一奶一的举动,我急忙走向,从李一奶一一奶一手中拿过抹布,我对老一奶一一奶一说:“以后,擦镜子的事情我来做,您放心,每两天我就过来一次,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李一奶一一奶一谢道:“没关系,我自己可以的。”我赶紧说道:“一奶一一奶一你身一体不好,还 要顾小店。还 是我来。”李一奶一一奶一看争不过我,就笑道:“那谢谢了!”

父亲的另一面作文 篇8

我爸胖胖的,很可爱,弯弯的柳叶眉下有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红红的,吼起来的声音比狮子都大,可怕极了。我爸还有一双长而有力的腿,别看他胖,他跑起步来可比我快多了。

我的爸爸有时温顺如绵羊。有一次,我的语文考试只打了九十分。我以为爸爸会大发雷霆,所以哭着跑回家,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默默地呆着。这时,爸爸进来了,我的心“突突”地跳着,感觉暴风雨就要来临。没想到爸爸坐下来,拍着我的肩膀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考好一点就可以了。而且,你考得也不是很差。”我听了,感动极了,热泪在眼睛里打转。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温柔老爸。

我的`爸爸有时凶恶如饿虎。暑假里,我做错了一道数学题。题目是:“72*5=”,我的答案写着“270”。爸走过来看到后,脸上立马青筋突起,破口大骂,嘴里还反复说着:“你有病呀,七十二乘五等于三百六十,不是两百七十!”爸爸一边骂一边拍桌子,声音都把我的耳朵震聋了。我被吓哭,直接跑出了房间。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严厉老爸。

千人一面的当代书法创作 篇9

重要的还不是风格

◎赵权利(《美术观察》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无论是“流行书风”还是“帖系书风”,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流行的书法风尚,反映了对书法的审美追求。但一种流行的风尚很难直接转变为成熟的艺术风格,因为在风格所包含的诸因素中,“个性”是最根本也是最先被重视的,而“流行”却恰恰需要个性让位。这样,不能成长为风格的“书风”,必有其软肋,屡遭书坛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从“流行书风”到“帖系书风”的轮替,仅仅是十余年间的事,可谓“走马灯”。实际上,在“流行书风”之前的一二十年间,书坛也有一些未加命名的书风曾经流行。据笔者对所谓“流行书风”及“帖系书风”的了解,此类书风各有其成败之所在。其成在势态意趣(不论高低雅俗),败则在千人一面。究其败之根源,在于书写者求成心太切,功力不济,笔法不精。

对书画而言,笔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注重势态意趣的“流行书风”,也未能轻视笔法,而“帖系书风”更是表现出对笔法的迷恋。但要做到笔法精,还需要加深对笔法的认识。但是,谈笔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笔法”二字虽然可以“用笔方法”简单解释,但要理解这“用笔方法”,仍与理解“笔法”一样难。世传钟繇曾向韦诞请教蔡邕笔法要诀而不得,捶胸呕血,后来才盗掘韦诞墓而取之,日夜钻研,于是笔法大进。这则故事足以说明古来书家对于笔法的敬畏心。笔法固然玄奥,也不是不可谈。东汉时蔡邕著《九势》,以八字言笔法;三国时卫夫人著《笔阵图》,论执笔七法及六种用笔;其后世谈论笔法者不胜枚举,识见即深,论述尤精,大可供今之学书者参阅领悟。

然而,正如蔡邕所说,此“九势八字”虽能妙合古人,但仍须“翰墨功多”才可“造妙境”。古人于学书用功的故事有很多,此处不列举,但今人于学书真正用功的现象,却似乎并不常见。这里所说的用功,并不专指写过多少纸,费过多少墨,出产了多少作品,甚至参加过多少展览,而是用过多少心。所谓“专意”、“神迷”,钻坚研微,不仅研读思索古人之书学体会,而且须以“笔成冢”、“墨成池”的精神,遍览群帖,心摹手追古人名迹。唯如此,始可言功成。

书成既难,绝非朝夕可就。古往今来,书艺皆年高历久者成就愈高。而窃观今之“流行书风”、“帖系书风”者,却多早成,年岁不老,成就不低。笔者以为,一种书风之所以能够流行,盖因其简易;一种书风之所流行,亦成其浅薄。由于在笔法上用心不够、用功不深,往往只得古人意态法式之皮相,便匆匆用来“创作”。殊不知熟能生巧,力可出奇,见性须在笔熟,得妙必于功深。因此,此类书风只见产量多,不见质量高。更有甚者,某些“流行书风”常显恶态、怪态、俗态,某些“帖系书风”也不乏媚俗之气。“笔无力而奇怪生”,“心若不坚,字无劲健”,古人所言不虚,可是为什么今人不汲取古训呢?

当然,笔法不是书法的全部,好的书法不仅笔法精,结体、章法亦精,所谓“形势生”、“神妙出”。但是,笔法却是结体、章法的根本和出发点,孙过庭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书者若于笔法狠下工夫,做到点画精妙、得力,必可去除各种恶态、怪态、俗态、媚态,这样的书法,想要让它流行成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摆脱皮相的藩篱,除了用功于笔法,也要去除急于求成的心态。若求成心切,以为“创作”才是作品,于是不待基础坚实,便伸张个性,其结果,性情依托不实,不是“妄想”占据上风,就是真实的性情被屏蔽,于是,千人一面的书法风气,必定会浮出水面、应运而生,我们也就不必妄谈艺术的风格了。

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对书法而言,风格并不是最重要的。既然笔法不精,风格即不出,则笔法亦为风格之根本。很多学书者急于求成,实际上是急于追求形成风格。而事实上,风格显然是不能直接追求的,必待技法精熟之后,性情自然显露,日久即成风格。反过来,如果一种风格可以得到流行,那么也便失去了风格的真实意义,充其量只是一种“风气”而已。因此,无论“流行书风”,还是“帖系书风”,留给当代书坛的和当代书学者的,恐怕不仅仅是因“流行”而换得所谓的成功,还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汲取的教训吧。

“文脉”的断裂与“人”的不在场

◎姜寿田(《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协学术委员)

当代书法创作与传统的最大不同,体现在观念、形态、展示传播方式各个方面。古代书法创作以“文人化”为鹄的与价值追寻,书法创作成为体道的方式,它与人的存在状态和人文化成的文化追寻密不可分。对古代书家而言,不存在与文化价值相分离的单纯创作行为,“人”成为书法创作的起始,也构成书法创作的目的。“道”与“艺”自然安处,不存在任何价值冲突。这种对书法的文化价值的推崇,直接影响到书史对书家的价值判断。从汉末魏晋以至近现代,“文人化”始终构成书家赖以自立进而获得书史认可的前提。

与古代不同的是,当代书法创作是在传统文化断裂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当代书法的非文人化性质,而对书法经典传统的颠覆更加剧了当代书法的非文人化性质与取向。在创作观念上,当代书法以职业化、专业化为追寻目标,以展览机制为中心,从而导致形式至上的创作倾向。这种非文人化,以展览为中心机制的创作模式,导致当代大众化书法泛滥与个性化风格的弱化与消失;同时,展览机制的泛社会性,更造成趋时竞利与千人一面的流行书风的形成。

当然,从当代书法史层面考量与检讨流行书风的形成,无疑有着较为复杂的书史诱因与成因,不过概括说来,对经典传统的颠覆与对书法文化性的漠视,以及以展览机制为中心所导致的形式至上观念,是造成流行书风产生的根本原因,西化思潮与外部书法审美改变只是诱因而已。对书法经典传统的颠覆导致“无法”的泛滥与流行,人人都是书法家,只要受到初级的造型、线条训练,所谓的书法家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批生产出来,就像培养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一样。

实际上,在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技与道的分疏始终构成书法艺术形上与形下的价值分野,而书法与绘画之所以从魏晋开始成为文人的专利,就在于文人使书法、绘画由技匠不断向精神提升转化,离开了这一点,书法与绘画就不可能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占据崇高地位。从艺术史立场而言,区分“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并不单纯表现为话语权的争夺或正统与非正统之别,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艺术价值所决定的。

当代“流行书风”的沉沦,以及“帖系书风”新的流行与千人一面,从本质上说,便是作品背后“人”的消失。书法创作成为不反映人的存在与文化精神的纯粹技术产品,这种技术复制由于丧失了人的个性化风格与精神心印,从而成为定型化的、可以相互模仿抄袭的低劣品。苏轼曾说:“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可见,作为道德人格与文化精神象征的书法是单纯技术手段——即使这种技术手段再高超——所无法表现的。

我们自然不能无视当代书法的整体成就。但是单就个体书家所达到的艺术文化审美高度而言,当代书家无疑还无法比肩书史上的前贤大师。从而,整体上的繁盛与个体上的创造力矮化、低下,便构成当代书法的基本特征。其中,“千人一面”的创作风潮是导致当代书法缺乏原创力与书史高度的痼疾。其实,从“流行书风”到“帖系书法”新的流行,所反映出的无不是创造力低下与对书史的宏观洞悉与体悟的缺乏。

从书史立场来看,一个统一的、带有时代主导动机的书法审美思潮,并不必然表现为同一单调的审美创作趣味,更不必然表现为低层次的模仿。如北宋尚意思潮中的苏、黄、米、蔡,明代表现主义思潮中的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清代碑风中的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蒲华、吴昌硕,无不风华各异,彪炳一代。这些书法史上的大师并没有因处于相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有着相同的艺术主张或审美趣味一致,便相互因袭模仿,而是各自面向伟大的书法传统,探得灵珠各有源,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表现出十足的张力。即便是在书法最具创造力的晋唐宋明时期,在统一的书法审美思潮中,也并没有产生过所谓“流行书风”。事实上,书史上的“流行书风”只存在于“干禄体”中,而这与“艺术”已是毫不相干了。

书法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产物,它由工具本体上升到精神本体,恰恰是文化主导的作用,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风格无不是技道合一的产物。书法的精神性,使得求雅的文化品格成为书法风格建立的前提,一般技术性熟练的平庸风格与人文化成的伟大风格不可相提并论。拥有一幅熟练的笔墨并不能够成为拒斥文化的理由,在传统书法中,单纯的笔墨表现是不被看重的,技巧笔墨表现始终附着于文化表现之上。因为失去文化的支撑,所谓“风格”只是习气而已。

由此联系到当下书法创作中许多中青年书家对文化的普遍冷漠与“不读书”的风气,创作上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痼疾表现便不难理解了。常常碰到一些中青年书家面对文化所表现出的无知与傲慢,他们将一幅熟练的笔墨以及与文化关怀无关的平庸风格当成显名傲世的资本,露出胸次和人格的卑琐。事实上,离开了文化这一伟大的“通灵宝玉”,所谓的“风格”,只是工匠熟练手工活计的代名词,而与艺术史通常所论定的“伟大”无关。

“展览体制”与“流行书风”

◎李吾铭(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新时期以来,曾经作为文人精英艺术的书法,在创作主体身份、审美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标志之一,或许就是书法展览赛事的兴起。从接受美学理论看,大展厅受众的接受态度会影响书法艺术的创作。而直接决定一件作品是否能够进入展厅的,则是展览主办方(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所组织的评审委员会,尤其是官方展览的评委会。鉴于书法展览赛事对书法创作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书坛上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流行书风,正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展览体制的直接产物。

(作者/于明泉,供图/李吾铭)

当代书法创作的流派很多,或自封,或自然形成,如新古典主义、新帖学、民间书法、“流行书风”、新文人书法、“书法主义”、“学院派”等等,似乎当代书法创作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所谓的各种流派之间曾一度发生过论战,纷纷想通过流行的方式(包括占领媒体阵地和展厅)获得在书坛的主导地位,尽管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因为争论本身就说明了谁都不是书坛的主流。在当前展览作为书法创作成果的主要展现形式的情况下,无论何种书风都不过是暂时流行而已。一种书风通过展览而流行,同时又很快被新的流行书风所取代。当代书法创作正是以这样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状态走过来的。

书法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追求流行很正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书法作品已成为可以变现或投资增值的商品,它要求短期内实现传播的最大化,得到最多消费者的肯定。要想使书法作品得到大众的喜欢,当然要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不能随波逐流。但是受众作为一个整体其审美倾向具有趋同性,这又会导致创作者跟风而使其书法沦为流行书风的一员。这是当代书法创作悖论之一。

无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风格,在理论上似乎都是平等的。然而由于展览主办方组织的评审委员会的存在,能够进入展厅的书法作品风格必然要受到评审委员会的艺术标准的制约。评委会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而这恰恰会造成书法风格的不平等。同时评审委员会对书法创作者而言,正扮演了权威的角色。这是当代书法创作悖论之二。

大众文化看似崇尚多元化,当代书法创作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多元选择的余地。但是在特定的某一时期,书法创作的风格却显得较为单一,这可以解释不同主张的书法流派之间争当主流的论战。虽然展览赛事评审委员会并不希望,也不愿意因为评审而造成某种特定书风通过展览而流行,但实际上历届展览的评选结果正是如此,如第五届“中青展”的“广西现象”等。此乃当代书法创作悖论之三。

(供图/李吾铭)

流行书风在当前展览体制和大众文化背景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当前的展览体制通过制造流行的方式,对促进提升书法创作的基本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流行书风的弊端必须有意识地预防和避免。流行书风致使书法创作者对书写技巧、作品的形式感,以及对作品视觉冲击力盲目追求,同时忽略甚至摒弃了对书法精神内涵的追求。这对书法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此外,展览赛事评审权力对书法创作的导向作用过大,对书法创作风格多元格局的形成具有消极作用。这些都是与流行书风相关的弊端,书法创作者必须予以重视和反思。

当代书法创作之所以在相当程度上沦为了流行书法创作,应与这些悖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流行”本身与书法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追求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如何解决,还有待于书法实践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根本上讲,它无法依赖于体制的改变,而要最终依靠创作者自己的身体力行。

当代书法何以趋同?

◎李阳洪(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讲师)

不可否认,书法学习者会受到一定时期书风的影响,但这一行为因无法自我调整而形成“跟风”之时,就往往导向一条不归路。十年前曾经一度占据书坛主流的“流行书风”曾受到了种种诟病——缺乏方块汉字字形基础的“假端庄”,生拉硬扯的“乏骨力”,轻飘浮躁缺少内质的“伪意气”,本无稚拙性情的“装天真”等;而这种风潮没有持续多久,近年的书法展览中就又开始涌现出大量“二王”一路书风的行草作品,“帖派书风”取代了“流行书风”,形成了新一轮的“跟风”潮。

与清代、民国时期地域书风现象的形成不同,当代书法风潮的形成时间短、变化快、跨越地域的趋势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值得深思。究其原因,首先是书法评展的导向性作用。书法展览是近三十年来推动书法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书法征评展也带来了名利追逐,引导了不正常的书法风气和面貌。简单的集字式作品或者经典字形的放大集合,甚至前任获奖者技法的简单吸取,以其视觉熟悉程度和带来的经典认同感,成为“获奖”的一条捷径。

其次,当代书法技法的平行借鉴。借助精美的经典复制品,对技法做一定的分析和反复练习,形成一定程度的熟练性和风格形态并获得好评,这样的书写状态和水准,其实是对“二王”经典的浮光掠影式的理解。这样的技法很容易被后学者进行平行借鉴,上手很快。长此以往,作品面貌千篇一律、技法水平旗鼓相当也就成为必然。

再次,是当代书法教学方式的弊端。同一所院校内部的“近亲繁殖”,极容易使得师兄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摹仿;同一位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因老师的审美理念、技法示范,一招一式都呈现出极大的趋同性。往往老师名气越大,追随者书写面貌就更像,而且往往因为没有走过老师临习的过程,直接取其面貌和操作办法,造成内涵不足,缺点被更加放大。最终呈现的面貌,就像是一群都剃光了头的和尚——和尚能相互分辨,自觉面貌各异,外人看来却都是一群和尚罢了。

最后,是书法文化内涵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缺失。这直接造成了众多当代名家的创作无法继续深入,甚至有倒退的可能,也影响了青年学习者的学习、理解的深度。书法家自身的文化深度、人生内涵和对书法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书法创作是否能朝着经典方向不断深入。唯有书家不断深入和提升文化修养,才不会在当代书法创作趋同的大潮中平行借鉴、随波逐流,从而推进书法创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说到底,“流行书风”也好,“书谱风”也罢,其实其中都有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因此,书法爱好者并非不可借鉴,甚至可以此为参照和超越的目标。将其作为阶段性目标并无不可,但当代书坛必须意识到种种“风格”只是书法探索过程中一个个并不完善的阶段,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方可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书家还是书匠?快感还是美感?

◎杜浩(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当我们走出“流行书风”的阴霾,迎来“帖系书风”的新生时,便不断频传“捷报”:某某作者似乎已经跨越了历史时空,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云云。这曾经令我们欢欣鼓舞,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逐渐发现,完成“穿越”的竟不是一个人,而是接踵而来的一群人!套用一个现代艺术中的“符号”概念:同一个符号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般,竟然可以是“如法炮制”出来的!

当然,我们太需要技法了,因为唯有如此才可以将投机者排除在外,体现公平合理的“天道”,才可以将一部分“假书家”划出这一范围。然而我们还忘了一个区分,就是古人常常提到的“书家”和“书匠”的区别,大浪淘沙,真正留名书史的书家并不多,可见诞生一个书家是多么不易;然而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书匠”,尤其是古代以毛笔为基本的书写工具,十里八乡必然有精于此道的善书者。

我们知道,技术含量低的东西更容易复制,技术含量高的东西相对困难。考索古之书家,必然有独立的审美理想,唐之颜真卿,宋之苏轼、黄庭坚,元之赵孟頫……书家已然以自己独特的眼光超越时代而脱颖而出,在他们身上何曾存在雷同现象?相反大量被历史淘汰的馆阁体、台阁体书匠,无疑就是因“雷同”而遭遗弃的。

快感和美感之别是同书家和书匠之别紧密相连的另一个问题。这两个概念在美学范畴中并不等同。我们所探讨的书法现象与展览和展厅是共生的,于此我们听到最多的概念便是“视觉冲击力”,这一概念和我们古人提倡的审美标准可有相当大的差距,“视觉冲击力”和快感具有极其相似的特性,与真正的美感不同,这是一个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问题。真正的书家是会仔细甄别其中微妙的差别,创作出令人反复品味而具有美感的作品,没有此认识的人则浑然不觉,沉浸于低级感官刺激的漩涡。

由“视觉冲击力”而造就的追求“快感”,无疑是“千人一面”现象的又一重要根源。

与什么的一面之缘作文 篇10

——题记

我喜欢画画。

我很享受一张白纸在手与笔的巧妙勾勒下,慢慢显出一个迷人的轮廓;还喜欢在轮廓的基础上细致地添上它的体态特征,使得这样东西独一无二,变成一个立体的灵魂展现在你的纸上、你的心里。

这不必说,是画画带给我的快感,让我爱上了笔尖与凹凸不平的纸面所发出的“刷刷”声,体会到了一幅“大作”跃然纸上的惊喜,联想到了著名画家凡。高的作品《星空》中那一种在心潮中涌动的、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

我的第一位画画老师——谢老师,是他教我画素描的。素描有很多规矩,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例如你必须在那块立起来的木板上夹纸作画——手臂的酸痛感以及抖动是我受不了的;你必须改变握笔姿势——老师说那样做,手腕才会灵活;你不能用尺子画——不管你画得多扭曲都不能用尺子画……光是规矩就够让我受不了了,我却还是要在这些“基础”上画出阴影,光的强弱度。何况这可以显得它很立体。

望着老师桌上凌乱的石膏像、在竹篮里堆着假苹果、假梨,我竟被这一切蒙住了心,自认为学素描是/>-->鲜活的灵魂被勾勒在纸上的样子。成就感油然而生。

与舞蹈的一面之缘作文 篇11

缘分早在前世就已注定,注定的那一刹那的回眸与转身,牵动着心,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在印象中的舞蹈只是女孩的专利,前世既然已许了愿要在今生看一场曼舞,那我亦无悔于发现舞蹈后的艰辛。

母亲说女孩子气质最重要,于是二年级的时候便带我去观舞,想让我学习。

我第一次在舞蹈房里看到舞蹈老师时,她已经穿好了舞蹈服。我们到齐后,她亦不言语便翩翩起舞,好像所有的旋转和抬头都成了可以尽态极妍的翩幅,动作的到位令我惊叹不已。我已经记不清那是什么舞,她穿着长裙,并不欢快地表演着舞蹈中的人物,柔美的动作和妩媚的神情极好地与外面粗矿的麻雀作出对比。她的手镯上有着闪亮的光泽,雕工细腻,一看便知一个是有故事的饰品。她舞出了凄凉,令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没有背景音乐,只有她偶尔两句哼唱。她并不是绝世佳人,却能表演出那种落落大方的优雅气质。她走过的地方,只留下一阵令人回味的香水味,仿佛透着香草味。

她的舞蹈如打碎瓷瓶的`响声般干脆利落,她的舞姿象轻盈蝴蝶一般回的动作,回味无穷!她的美在于她永远不会停滞的动作,即使你不懂她的意味,也好像懂得了她的心情。

我被舞蹈的极大魅力震撼,也不知她为何不在自我介绍后跳舞。是想留一份神秘,给人更深的感受吗?我无从知晓。我无法忘怀那美妙的心情,当时心想,就算再苦,我也要守住与舞蹈的那份缘。

君子的尊严 篇12

君子既不肯与人争利,就要安于清贫。但有时不是钱的问题,是尊严的问题。前些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北京的一位人大代表发言,说儿童医院的挂号费是一毛钱,公厕的收费是两毛钱。很显然 ,这样的收费标准有损医务工作的尊严。当然,发言的结尾是呼吁有关领导注意这个问题,有关领导也点点头说:是呀是呀,这个问题要重视。我总觉得这位代表太君子,没把话讲清楚———直截了当的说法是:我们要收两块钱。别人要是觉得太贵,那你就还个价来———这样三下五除二就切入了正题。这样说话比较能解决问题。

君子不与人争 ,就要受气。举例来说,我乘地铁时排队购票,总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前面加塞。说实在的,我有很多话要说:我排队,你为什么不排队 ?你忙 ,难道我就没有事?但是碍于君子的规范,讲不出口来。话憋在肚子里,难免要生气。有时气不过,就嚷嚷几句:排队,排队啊。这种表达方式不够清晰,人家也不知是在说他。正确的方式是:指住加塞者的鼻子,口齿清楚地说道:先生,大家都在排队,请你也排队。但这样一来,就陷入与人争论的境地,肯定不是君子了。

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流氓横行不法,围观者如堵,无人上前制止。我敢断定,围观的都是君子,也很想制止,但怎么制止呢?难道上前和他打架吗?须知君子动口不动手啊。我知道英国有句俗话:绅士动拳头,小人动刀子。假如在场的是英国绅士,就可以上前用拳头打流氓了。

既然扯到了绅士,就可以多说几句。从前有个英国人到澳大利亚去旅行,过海关时,当地官员问他是干什么的。他答道:我是一个绅士。因为历史的原因 ,澳大利亚人不喜欢听到这句话 ,尤其不喜欢听到这句话从一个英国人嘴里说出来。那官员又问 :我问你的职业是什么?英国人答道:职业就是绅士。难道你们这里没有绅士吗?这下澳大利亚人可火了,差点揍他,幸亏有人拉开了。在英美,说某人不是绅士,就是句骂人话。当然,在我们这里说谁不是君子,等于说他是小人,也是句骂人话。但君子和绅士不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绅士 (gentleman) 是指温文有礼之人,其实远不止此。绅士要保持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甚至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业户。坦白地说,他们有点狂傲自大。但也有一种好处:真正的绅士决不在危险面前止步。大战期间,英国绅士大批开赴前线为国捐躯,甚至死在了一般人前面。君子的标准里就不包括这一条。

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 ,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 (勇斗歹徒)。我觉得人还是有点尊严的好,假如个人连个待的地方都没有,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

杂文包点评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眼中的君子,内心充实,外表典雅。君子的尊严之所以引起作者王小波的注意,是因为尊严牵扯到面子问题。中国的君子是士和礼的代表。自然好面子。文中所指“不动手”“太文弱”“太窝囊”“太受人欺”,确是事实,也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文化熏陶的作用。但这样的君子,本身是缺失尊严的,更不可能树立尊严的范本 。他们有 悖于孔子 的“文质彬彬”,有合乎礼仪的外表,内心却不充实,虚荣而懦弱。虽有点“克己复礼”的味道,但终究有虚伪之嫌。这虽与英国的绅士认为“绅士是一种职业”有些类似,但二者的根本区别是“真正的绅士决不在危险面前止步”,本质上就是对待个人与国家 (公众) 的价值观 不同。作 者指出“尊严要靠自己捍卫”,可谓一针见血。孔子也说“以直报怨”,强调的就是“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 就是守住 君子的尊 严。

我心中那一面国旗的作文 篇13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蓝天下迎风飘荡的五星红旗像一团燃烧着令敌胆颤的火焰,挺直的腰杆撑起民族不屈的脊梁。悠悠岁月,愤怒的人们在呐喊,顽强斗争,碧血丹心万古流芳。

终于,“雄鸡一唱天下白”,历史翻开了新 篇章。当天安门前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您第一次出现在欢腾的人群面前,全世界都目睹了您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此后,您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浩瀚无边的广阔宇宙,到冰封千里的南极雪原,从联合国总部的广场,到奥运会颁奖仪式。怎能忘,当你第一次升起在香港、澳门上空的时候,那血染的风采,映透了巍峨的山川辽阔的海洋。亿万华夏儿女热血沸腾,为我们的祖**亲而骄傲。

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护红领巾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我们现在还是一株幼苗,有辛勤的园丁在关注,有阳光雨露滋润着我们,我们将是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二十一世纪将因为有我们而自豪。

你是我的一面镜子作文 篇14

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曾悲痛地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魏征走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生前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每每太宗有过错时,敢犯颜直谏,毫不姑息。太宗把他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谨慎自己的决策是否利民,这样,君臣合力成就了大唐盛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不是智者,更非明者。我们的眼睛面对这五光十色充满诱惑的世界,欲渐迷离,不能洞察秋毫,不再明辨是非。我们的心也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样,涟漪荡漾,失去了原本的宁静淡泊。变得越来越躁动不平,对这个世界更是充满了欲望贪求。我们在嘲笑别人无知的时候,却感觉不到自己的愚昧;在乐道他人缺点的时候,也想不到自己也非完人;在看到人们因自己的过错而自食苦果时,不能有所惊醒;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他。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镜子,若看到他人的不足,说明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干净,能感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这说明我们还有一颗未泯的心。

古人云:见贤思齐,见恶内省。遇见贤德的人是我们一生的幸运。他们的忠孝、他们的仁义、他们的智慧、他们的诚信,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灯塔。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举止、他们的为人、他们的处事,是我们学习的指南。与他们如明月交辉的形象相比,我们渺若星尘,黯然失色。但只要我们发心悔改,勇猛精进。有一天会与他们并肩而行。碰到恶人,我们也要庆幸。他们能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不敢丝毫怠懈,他们的恶言恶行。会让自己返观内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们的恶果恶报,会让我们悚然心惊,不敢越雷池半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谨慎小心处事,谦虚恭敬为人。

事能知足心常态,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者常乐,无求者无私。人生如流云,弹指一挥间。荣辱得失,名闻利养,只不过是幻影浮萍,切莫为得所喜,为失所悲,为名所累,为利所害。遇事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知足的心,无求的心,我们一定会随缘顺畅,做人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无私的心,喜舍的心,我们一定会自在快乐。

职业尊严的来处 篇15

一天中午,笔者去珠宝店维修一件首饰。正在这时,店里进来一对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围着柜台转了一圈之后,女生小声地说:“请问有没有那种不带钻石、宝石,完全素圈的戒指?”一听就知,这是到了定情的紧要关头,男生要送一件贵重的信物,女生则是奥黛丽·赫本的粉丝。而且,彼此又颇为对方着想:男生让女朋友自己来挑一枚可心的戒指,而女生则想着尽量替男朋友省钱。这种甜蜜、羞涩而又动人的微妙感觉,在旁观者看来,简直是每一则珠宝广告里拼了老命才能营造出来的煽情氛围。

可惜,此时身着漂亮制服的店员非但不解风情,反而“一秒钟COSPLAY”白雪公主的后妈,摆出了国内奢侈品商店里最常见的“晚娘脸”:虽然勉强维持着僵硬的微笑,但是从身体语言到每一句对话,傲慢而又略带不耐烦地应付着。偌大的店堂里其实并没有其他客人,我一边替这对小情侣感到不值,一边又对这个店员的行为感到遗憾,她只配给暴发户服务。其实珠宝销售本身是一个十分甜蜜的工作,因为你永远都在随喜和见证客人们的美好时刻。而此时善待一下囊中略显羞涩的情侣,举手之劳,成人之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相信随着日后的发展,这样的客人会给品牌带来有可能是终其一生的持续回馈。

我们不要把话题扯到年轻人究竟该不该买奢侈品上面去,那是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自由。我感兴趣的是店员这个研究样本。永远无法理解那些板着脸撅着嘴工作的人,因为无论你表现得有多不情愿,你都得做这件事,而你的不高兴除了导致对方不高兴从而让你自己更不高兴之外,别无它用。这样的人,即使天天在嘴上喊着“传播正能量”,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职业尊严。

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而且歧义颇多。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一张嘴就有话筒往前递。窃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对特权的追求,恰恰是没有尊严的人才拼命去做的事。

去年笔者到青海湖旅行,包车认识一个司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每天笔挺的西装衬衫,永远提前10分钟到门口等,车子每天擦座套每天换,车上免费准备垃圾桶、矿泉水、湿纸巾和睡觉盖的薄毯。自带单反相机一台,默默拍下客人观景时的背影或远景,分别时送给客人。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做家具认识一个木匠。生意很大,手工极慢,对于我所想出来的所有省事儿提速的主意都嗤之以鼻。虽然我订的两件东西并不贵重,就相当于“不带钻石的素圈儿戒指”,但是量尺寸时他亲自来,为的是要“看看你家的壁纸究竟啥颜色,用这个木料行不行”,送货时他也亲自带着徒弟来,生怕安放得不合适,连我放的位置不合他意都焦虑得要命,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剪头发认识一个发型师。收费比大部分人贵,但是绝不染发,绝不烫发,绝不向客人推销任何东西。他的理由是:第一,用最简单的方式能让客人满意才算手艺;第二,我的专业是剃头的,不是推销的。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10年来用同一个保姆。前几天她第一次跟我请假一周。回家之后我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地套上了七层垃圾袋。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反复看杭州的大巴司机吴斌在人生最后时刻的视频资料,每看一遍都沉默良久,对于这样的人,沉默是无以复加的致敬。他被击中之后的那一瞬间,根本没有时间做价值观判断,没有可能做是非得失的取舍,完全是10万小时级别的专业、严谨的积累而产生的直觉反应。他在生死之交展现出最高水准的职业尊严。

这些人身上有一种引而不发然则绵绵不绝的力量。职业尊严在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常常为很多“社会精英”级的人物工作。但是,即使在这个人群中,“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者有之,“卖弄风情扮演公知”者有之,“常在河边走主动去湿鞋”者亦有之。可见,职业尊严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甚至眼界都没有必然联系。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