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歌内容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天的诗歌内容(精选5篇)

春天的诗歌内容 篇1

一、抒怀诗

抒怀诗主要是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态度,最能体现唐寅的思想和心灵世界,也是其作品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唐寅半生“坎坷落魄,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

早年的唐寅是意气风发的,他幻想自己可以像唐朝文人那样立功边塞,青史留名,如《陇头》《侠客》《出塞》等。然而现实并不是唐寅所想象的,他的壮志无法实现,才华无处施展。在《过闽宁信宿旅邸人悬画菊愀然有感因题》中,他以象征手法,借菊花的孤芳自赏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全诗以菊花自况,菊的气质与命运和作者融为一体,虚实相衬,旨趣尽出。其《题友鹤图为天舆》诗云: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

这首诗全用象征或比喻,寓意深刻。将置身于名利场之外的诗人和悠闲不羁的鹤放置在一起,突出形象的一致,写出了作者傲岸不屈的姿态和旷达精神。集中表现其壮志难酬的,莫过于《又漫兴十首》:

十载铅华梦一场,都将心事付沧浪。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发长。髀里肉生悲老大,斗间星暗误文章。不才剩得腰堪把,病对绯桃检药方。

全诗善用对比与典故,诗情含蓄蕴藉,充分地表达出唐寅壮志难酬而产生的无奈与凄凉之感。最能摹写他人生失意、进而主张及时行乐心态的当属这首《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日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诗人在花下独自酌酒,想到人生苦短,正应该及时行乐,诗歌一气呵成,用语淳朴无华,通俗浅近,又因为与作者坎坷的处境十分切合,所以诗意真挚。

晚年的唐寅贫困潦倒,卖画为生的他经常食不果腹,这种状况在《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因题绝句八首奉寄孙叔和》中有细致的描写:

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二、写景诗

唐寅的写景诗主要是题画诗,与他的画作相得益彰。正如愚斋藏抄本《六如集》上朱批:“人谓子畏画笔之妙,余谓子畏诗词中有几十轴也。”他的写景咏物诗,很注重画面感,色彩的饱满与对比,构图的比例与视角。而且,既注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从而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如这首《题画》:

晚云明漏日,春水绿浮山;半醉驴行缓,洞庭金叶间。

全诗以明亮的色调,描绘出一幅春日傍晚图。诗人半醉后骑驴缓慢行走,在这繁茂的树叶掩映之下,是美丽的洞庭湖。这里,“绿”与“金”不仅色彩对比分明,而且写出了春天傍晚的盎然生机。

唐寅将视野投向整个苏州,他写过许多歌咏姑苏的诗歌,姑苏美景在他的七言古诗《姑苏八咏》中一一展现。这些诗歌既描写了姑苏古城独有的情韵,以及对名垂姑苏历史的人物的追念,又写到了现在姑苏城的美景和都市发展、商业兴旺的时代特色,更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热烈而深沉的爱。

三、咏物诗

唐寅的咏物诗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如《美人蕉》:

大叶偏鸣雨,芳心又展风;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

这首诗歌写雨中的美人蕉,笔调清新。唐寅不仅将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现,还能将枯树写得兴味盎然,如这首《题枯木竹石》: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

诗人在这首诗歌里以“古柯”来形容人世沧桑,同时与“翠竹”,“苍松”等具有“君子气节”的自然意象并列,使全诗意蕴深厚,语隽意丰。

四、佛理诗与学道诗

唐寅的佛理诗和学道诗大多思想较为消极。他的佛理诗和学道诗更集中的表现在其《叹世》六首和《警世》八首中。《叹世》反映了生死有命,万事不可强求,一切都由上天注定的宿命论思想。如: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警世》为八首组诗,感慨时光易逝,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不能贪婪,以平淡心态处世,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对明哲保身思想的歌颂,宿命论思想比较严重。如其六:

贪图名利满世间,不如布衲道人。鸡笼有食锅汤近,海鸥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向生前悟,一失人身万劫难。

这首诗歌以“有食”的“鸡笼”作比喻,人获得利益的时候,危险也随之而生;而“无粮”的“海鸥”没有利益的牵绊,反而自在飞翔。比喻生动形象,劝人们远离名利场,同时,诗歌中的“六道循环”“万劫”“悟”等,体现出佛教思想以及宿命观念。

五、描写女性的诗

唐寅的诗歌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女性的,主要集中在他的题画诗中,如《题仕女图》《题海棠美人》《佳人对月》等。这和唐寅擅画美人图有关,也和他内心充满无法倾诉的隐痛有关。我们细细梳理唐寅的女性诗歌,会发现他笔下的“女性”都是冰清玉洁但又命运坎坷的。他是在借助这些形象来比喻自身的沦落之感。如《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多谁不逐炎凉?

诗画题材出自西汉著名女文学家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以出众的才华和高洁的品质受到了汉成帝的欣赏与宠爱,但后来却因为赵飞燕而失宠,做了皇太后的侍女。相传班婕妤内心的苦闷之感无法倾诉,就写下了《怨歌行》:

心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1

唐寅显然对于班婕妤的遭遇深有感触,但他并没有对于这样的史实给予评价,而是把这样历史的,远离百姓生活的“事件”,由“世态炎凉”这个角度切入,表达了有才华却不被欣赏的感伤。此外,唐寅还创作了《咏美人》八首,分别吟咏卓文君、王昭君、绿珠、碧玉、梅妃、杨玉环、薛涛和崔莺莺,这些女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寅还描写了生动的普通女性,如《佳人对月》:

卸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首诗写夜晚“佳人”难以入眠,满腹心事只有说给青天明月,画面感很强,人物的内心世界愁肠百结与空明静寂的外部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衬,显得内紧外松,张弛有度。《妒花歌》就是写男女相悦之情的代表作: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全诗真趣天然,袁宏道的评价是“竟能画态,说得有理”,2可见这首诗的动人。

诗歌鉴赏之诗歌内容的分类 篇2

一、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等。

2.边塞诗思想内容归纳:

(1)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 。

(2)表达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的理想。

(3)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心境。

(4)抒写边思乡愁。

(5)对士兵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

(6)盛赞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

3.边塞诗歌鉴赏要点:

第一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二、赠友送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或情随景迁、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4.赠友送别诗常用的意象:

(1)春草,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多喻离恨。

(2)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好友送别的离愁别绪。

(3)水,表达送别之情。

(4)美酒,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5)明月、高楼、行舟。

(6)此外,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这些地名如:长亭、渡口、江边、南浦、谢亭、阳关、古道、霸陵等。

5.赠友送别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悲凄,催人泪下。但也有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者;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思想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4.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5.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四、咏史怀古诗

1.定义: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

2.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情况: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就史论史,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借题发挥,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3.咏史诗几种常见思想感情

喟叹朝代兴亡今昔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4.写作方法:

(1)融情入景。(2)衬托。(3)用典。(4)讽刺。(5)对比。(6)拟人。

五、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写春天的诗歌 篇3

诗歌一:春天

晨曦,隐约

火车的鸣笛

划破长空震动大地

满载着春天

来华夏定居

你来啦

春天的你

面容是何等的熟悉

千年的轮回

终成儿时的伙伴

中年的友谊

我悄悄拉开一点

窗子缝隙

你清香泥土的气息

迎面扑鼻

如北京的早班地铁

拼命地挤向屋里

你帮我换上啦

春的新衣

我的一颗心啊

就像碧波的早潮

泛起层层涟漪

陪我一起走天涯

你拉着我的手说

外面到处是春的生机

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桥流水和花香鸟语

换啦人间

换啦天地

你说每日的晨

每年的春光里

我们必须奋起

寻那黄河的源头

观滚滚长江奔流不息

祖国的山山水水

留下我们的足迹

我们手牵着手

奔跑在春天里

一刻也不停息

我爱春天的你

诗歌二:春天

阳光灿烂时,花朵绽开笑脸,冬天阴暗的目光,变得明媚。

鸟儿欢歌,微风妩媚,勃勃的生机,造就生命的盛会。

即便阴雨绵绵,也是春意的积累,晶莹的雨滴,让万物披上高贵。

春天!怎样都最美,这生机盎然的盛会,万物沉浸其中,令人陶醉。

诗歌三:春天

一夜春风,是花草艳盛的馥郁。你在半山中,向我招手

就像我的会唱歌的花骨朵

河水银光潋滟,捧起绚丽的春天

轻欠粉唇。努成一朵桃花

月儿满满的,你的半盏茗香里

一定有我圆圆的思念

这一片片一簇簇的葳蕤氍毹哟。我就是你的曦霞羔羊

偎在广袤无垠的绿野中

咀嚼春天

诗歌四:春天来啦

充满期盼的季节

聆听你少女般走来的足音

渐渐地近啦

心就不免怦怦的跳动

嗅着你淡淡的芬芳

那片心灵早已灿烂

想把距离缩短

想把时间缩短

急切的拥你入怀

沿着隐约的味道

寻觅日浓的身影

那刻委婉的时光中

看你轻歌曼舞

亲吻着大地的每一寸肌肤

忘记啦城里的喧嚣

不纠结太多的烦恼

谁言无意苦争春

在您恩赐的幸福里感知你稍纵即逝的短暂

你会轻轻走远

一直望断雁阵南飞

就像一首歌再好听也会唱完

没关系

我们已经按下相机的快门

把你珍藏

我们已经点触心中的快门

把你定格

永远

永远

诗歌五:春天的愉悦

春天的愉悦

在大地的皮肤里

那里近似疯狂孕育一场难得机遇

春天的愉悦

在天空的雨滴里

争先恐后赶赴那场荷尔蒙的传奇

耳畔充满静夜拔节的声音

眼前鼓荡着日新月异

暂短的疯狂,又迅速消逝

唯有那直上云天的山峰哟

不为春天的愉悦所动

一年四季我行我素荣辱如一

诗歌六:暮色里的春天

你说在繁华的春天里也有简单的相遇,尽管你我碰撞出的热情比不上火山爆发,比不上心灵的独白

但这一份心疼,一份暖意的到来

摩擦出的温柔,也许在一瞬间化作啦唯一和永恒的丰采

垂柳羞赧低眉,溪流轻歌燕舞,驱赶啦手中的阴霾

归来的燕子再也不会挟裹着南方的寂寥和无奈

把它随意丢在沿海滨城的每一片碧海蓝天和九宵云外

用欣喜等待着收获春天花事里最柔婉的龙姿凤采

你说你我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不是顾盼多情,不是隔屏的絮语,独自醒来

春有蝶的梦,春有花的香

春一定也会有轻轻地笑意,润啦思念的目光

春一定也会有醉意的梦蝶,美啦朝暮的荷塘

就算你我只有翘首,只有彷徨,恰似啦蝶梦一样美丽的飞翔

我也会在开满萌动的暮色里翻卷着你的时光

弹奏着你懂我懂的诗句和篇章

诗歌七:那姗姗来迟的春天

亲爱的小伙

轻挥着牧羊鞭

骑着马儿

将那羊群驱散

茫茫的大草原

欢腾着

变成啦羊儿们

幸福的乐园

突然

一阵子狂风

将几个世纪以前的灾难

带上雾霾的阴险

一并撒开

把这个安静的世界

打乱

小伙子寻找

奔跑的羊儿时

掉进啦深渊

草原狼称火打劫

将那可怜的物种

一个个灭绝

于是

不知道那年那月

大草原变成啦

仇恨的火焰

人世间的痛苦

还有灾难

汇集成罪恶的大海

靠着这冷漠的流言

拒绝着你呀

牧羊小伙

轻挥着皮鞭

那姗姗来迟的春天呀

诗歌八:春天的心

三月的雨淅沥沥下,初春的心隐隐作痛。

雨后嫩草甜美喜悦,心烦意乱情绪低落。

春风迎来百鸟齐鸣,怎能打动潮湿的心。

柳枝萌绿景色宜人,琐事太多无法心静。

万物复苏增添活力,心底空荡无人理解。

大雁成双返回故里,孤单凄凉独自品尝。

阳光明媚暖人欣慰,偶然敞开心扉陶醉。

蓝天白云分外美丽,瞬间消失依旧压抑。

夜空圆月星星满天,此时惆怅泪双双落。

忧伤歌曲反复在听,麻木头脑处于静止。

痛饮苦酒能解忧愁,笔下长叹为何而写?

醉在梦里不愿醒来,烦恼忧愁不约而来。

现实生活有何所求,困惑难解谁人能懂?

无奈是非难辨难论,何时才能散去淡远?

厌倦世间争争吵吵,清净度日难上加难。

祈盼人生随心所愿,今生能有几多岁月。

光阴匆匆遗憾重重,来世能否再续年华。

略论《文选》诗歌的思想内容 篇4

一、讽谏说教,歌功颂德

宣扬儒家正统思想,为政治生活服务。萧统将西晋人束广微的六首《补亡诗》置于《选》诗之首,其中头两首(《南陔》、《白华》)纯属对孝道的宣扬。我们联系萧统的生活经历,发现这方面的诗歌被置于《选》诗首要位置并非偶然。萧统自幼受儒家道德观念熏陶,在母亲病重及去世期问,他“朝夕待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回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自是至葬,日进麦粥一升。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每入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泣。”显然是一个大孝子,从萧统的生活经历来看,他重视这两首《补亡诗》是理所当然的。

封建的孝道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萧统本人就是一位集忠孝于一身的人物,“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忠”和“孝”,就是被萧统用这种可以说极端的方式自觉贯彻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了。他选录西汉韦孟的《讽谏诗》就写出了作者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可谓“谈经圣笔,亦不能删”。

明代诗人谢榛提出:“书孟诗,雅之变也;昭君歌,风之变也;三百篇后,二作得体。梁太子不取昭君,何哉?”《昭君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亚于“韦孟诗”,萧统取韦孟而舍昭君,显然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虑。有“天下皆称仁”,“仁德素著”,之誉的萧统,把张华的《盛志诗》、颜延之《秋胡行》也编入了《文选》,它们大力鼓吹“仁义”、“礼教”,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歌功颂德之诗,有些颂扬英雄人物的文治武功和道德情操,如谢灵运的《述祖德诗》;有的属应诏而作,一味恭维、赞美,言不由衷,如陆机兄弟在诗中都把白痴皇帝司马衷吹捧成一个盛世明君;也有些诗,如曹植《责躬诗》、《应诏诗》反映了他窘迫的生活处境。这些诗在歌功颂德之余,也暗含了对清明政治的憧憬和追求,在《选》诗中还是应占有一席之地的。

二、描写动荡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和统治阶级腐朽生活

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它们或抨击时政,或抒发抱负,或倾诉不平,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王粲《咏史诗》、曹植《三良诗》都取材于春秋时代子车氏三子为秦穆公殉葬的史事,表现出他们的仁政爱民思想。潘岳《关中诗》、王粲《七哀诗》(其一)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陆机《从军行》写出征军人生活的艰辛,都给人深刻印象。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乱,固然使人民滇沛流离,苦不堪言,但志士豪杰,应时而起,或中流击楫,逐鹿中原,或闻鸡起舞,扬名塞外,都希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刘琨《扶风歌》、鲍照《出自蓟北门行》都写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言之有味,掷地有声。曹植《白马篇》塑造了一位少年英雄形象———“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位少年为保卫边疆,骑着一匹白马,转战四方,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体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是这类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三、抒发壮志难酬的感叹,描写思念之情

鲍照《咏史》叙述上流社会“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的生活之后,对比自己“身世两相弃”的寂寞处境,不平之意,溢于言表。左思《咏史》(其二)也写了一个君子失意,小人得志的社会: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刘琨《重赠卢湛》末两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抒写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惆怅。欧阳建《临终诗》更是写得凄婉动人。

诗人们多抒发哀怨之气与他们的身世也是有关的。他们中虽有不少人出身显贵,但战火纷飞的社会却不能成为过安逸生活的庇护所。他们置身于风云变幻、如火如荼的斗争环境中,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往往历经坎坷,哀怨至深,结局悲惨:曹植后半生屡遭压迫,汲汲无欢,抑郁而终;阮籍终生潦倒,以酒浇愁;陆机、陆云成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左思出身寒门,不为当世所重,虽博学能文,但始终沉于下僚;谢灵运获罪被杀;谢眺下狱而死;郭璞、王赞、刘琨、卢谌、谢混、王僧达、欧阳建、殷仲文、范晔等人皆为当权者诛杀,鲍照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多少辛酸苦难,又怎能一语道尽。诗人们坎坷飘零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作品的总基调是抑郁深沉而非活泼明朗,是面对现实吟咏情性,而非远离尘世构筑富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世界。大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民歌未被《文选》收录,使这一基调更加鲜明。

此外,曹操《短歌行》、张华《答何劭》、陆机《赠弟士龙》、潘岳《悼亡诗》、古乐府《伤歌行》、曹丕《燕歌行》等都抒写思念之情,真挚而沉痛,此类诗在《选》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描写游仙、隐逸、山水、田园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两教很盛行,由佛道结合形成的玄学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就出现了大量的玄言诗。刘勰说的“诗必柱下之旨归”就道出了这种情形。《文选》中王康琚的《反招隐诗》、陆机的《招隐诗》、何劭的《游仙诗》、孙楚的《征西官属送于涉阳侯作诗》等诗歌作品都流露出浓厚的老庄思想,反映出诗人的消极情趣。与之相适应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游仙诗,在当时影响很大,但萧统仅象征性地收录何劭的一首,却收录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多,他对“游仙”这类诗的态度可由此推想而知。郭璞《游仙诗》借“游仙”来咏怀,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他在《诗品·序》借“游仙”来抒发人生忧郁,反映了那个苦难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其思想成就非一般游仙诗所能比拟,这样的游仙诗实际上已突破了玄言诗的范围。

描写田园生活的杰出诗人是陶渊明。萧统曾专门作《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对他推崇备至。陶渊明的诗歌,描写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非一般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所能媲美。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表现出的那种清新、平淡、敦厚、淳朴、率真的生活气息,使人难以忘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诗收录陶诗不多(只有八首),但所选录的诗歌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选》诗中那些模山范水、流连光景的诗歌,往往把高尚的情操寓于对山光水色的细致描绘之中。诗人们笔下的名山巨川,风姿绰约,秀美如画,给人美的享受。这方面诗歌的代表作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他们的诗歌,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在用语上颇有讲究,确有自己的风韵,《选》诗选录较多。

总之,《选》诗的思想内容复杂多样。有些诗句深刻慨括了诗人们生活旅途中的真实感受,比如傅玄“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友长”(《杂诗》);曹摅“富贵他人台,贫贱亲戚离”(《感旧诗》);江淹“大厦须异才,廊庙非庸器”(《杂体诗》);就写得精深美妙,富于哲理成为《选》诗众多佳作的一部分。。清人宋征譬指出:“《选》诗,‘衣葛常衣寒,穴处识阴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俱是格言。”但由于诗人们几乎都来自社会上层,阶级的束缚使他们囿于个人主义的小天地中,以个人为中心来抒情咏怀,少有忧国忧民的作品,反映的几乎都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有明显的局限性。另外,萧统主张文质并重,一些艺术上较有特色,但在思想内容上不符合他选录要求的作品,如为数众多的乐府民歌及一些风格艳丽的爱情诗均未收录,也影响了《选》诗思想的深度和内容的多样性。应该指出的是,《选》诗有辞藻华美的特点,但它所写的内容却比较庄重严肃,许多诗篇流露出的思想往往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联。这与萧统认为诗歌应“有助于风教”(《陶渊明集o序》)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南史·萧统传[M].

[2]杨文生.杨慎诗话校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4.

[3]明·谢棒.四溟诗话[C]//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3:1145.

[4]粱书·萧统传[M].

[5]刘勰.文心雕龙·时序[M].

[6]钟螓.诗品[M].

略论《文选》诗歌的思想内容 篇5

关键词:萧统;《文选》诗歌;思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29-02

萧统《文选》共录诗444首,这些诗(以下简称《选》诗)反映了从战国末年到梁代七百多年间的社会生活,包含了复杂的思想内容。我们结合萧统的《选》诗分类,可将这些内容大致分成几方面:

一、讽谏说教,歌功颂德

宣扬儒家正统思想,为政治生活服务。萧统将西晋人束广微的六首《补亡诗》置于《选》诗之首,其中头两首(《南陔》、《白华》)纯属对孝道的宣扬。我们联系萧统的生活经历,发现这方面的诗歌被置于《选》诗首要位置并非偶然。萧统自幼受儒家道德观念熏陶,在母亲病重及去世期问,他“朝夕待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回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自是至葬,日进麦粥一升。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每入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泣。”显然是一个大孝子,从萧统的生活经历来看,他重视这两首《补亡诗》是理所当然的。

封建的孝道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萧统本人就是一位集忠孝于一身的人物,“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忠”和“孝”,就是被萧统用这种可以说极端的方式自觉贯彻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了。他选录西汉韦孟的《讽谏诗》就写出了作者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可谓“谈经圣笔,亦不能删”。

明代诗人谢榛提出:“书孟诗,雅之变也;昭君歌,风之变也;三百篇后,二作得体。梁太子不取昭君,何哉?”《昭君歌》在藝术上的成就不亚于“韦孟诗”,萧统取韦孟而舍昭君,显然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虑。有“天下皆称仁”,“仁德素著”,之誉的萧统,把张华的《盛志诗》、颜延之《秋胡行》也编入了《文选》,它们大力鼓吹“仁义”、“礼教”,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歌功颂德之诗,有些颂扬英雄人物的文治武功和道德情操,如谢灵运的《述祖德诗》;有的属应诏而作,一味恭维、赞美,言不由衷,如陆机兄弟在诗中都把白痴皇帝司马衷吹捧成一个盛世明君;也有些诗,如曹植《责躬诗》、《应诏诗》反映了他窘迫的生活处境。这些诗在歌功颂德之余,也暗含了对清明政治的憧憬和追求,在《选》诗中还是应占有一席之地的。

二、描写动荡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和统治阶级腐朽生活

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它们或抨击时政,或抒发抱负,或倾诉不平,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王粲《咏史诗》、曹植《三良诗》都取材于春秋时代子车氏三子为秦穆公殉葬的史事,表现出他们的仁政爱民思想。潘岳《关中诗》、王粲《七哀诗》(其一)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陆机《从军行》写出征军人生活的艰辛,都给人深刻印象。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乱,固然使人民滇沛流离,苦不堪言,但志士豪杰,应时而起,或中流击楫,逐鹿中原,或闻鸡起舞,扬名塞外,都希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刘琨《扶风歌》、鲍照《出自蓟北门行》都写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言之有味,掷地有声。曹植《白马篇》塑造了一位少年英雄形象——“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位少年为保卫边疆,骑着一匹白马,转战四方,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体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是这类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三、抒发壮志难酬的感叹,描写思念之情

鲍照《咏史》叙述上流社会“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的生活之后,对比自己“身世两相弃”的寂寞处境,不平之意,溢于言表。左思《咏史》(其二)也写了一个君子失意,小人得志的社会: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刘琨《重赠卢湛》末两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抒写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惆怅。欧阳建《临终诗》更是写得凄婉动人。

诗人们多抒发哀怨之气与他们的身世也是有关的。他们中虽有不少人出身显贵,但战火纷飞的社会却不能成为过安逸生活的庇护所。他们置身于风云变幻、如火如荼的斗争环境中,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往往历经坎坷,哀怨至深,结局悲惨:曹植后半生屡遭压迫,汲汲无欢,抑郁而终;阮籍终生潦倒,以酒浇愁;陆机、陆云成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左思出身寒门,不为当世所重,虽博学能文,但始终沉于下僚;谢灵运获罪被杀;谢眺下狱而死;郭璞、王赞、刘琨、卢谌、谢混、王僧达、欧阳建、殷仲文、范晔等人皆为当权者诛杀,鲍照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多少辛酸苦难,又怎能一语道尽。诗人们坎坷飘零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作品的总基调是抑郁深沉而非活泼明朗,是面对现实吟咏情性,而非远离尘世构筑富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世界。大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民歌未被《文选》收录,使这一基调更加鲜明。

此外,曹操《短歌行》、张华《答何劭》、陆机《赠弟士龙》、潘岳《悼亡诗》、古乐府《伤歌行》、曹丕《燕歌行》等都抒写思念之情,真挚而沉痛,此类诗在《选》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描写游仙、隐逸、山水、田园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两教很盛行,由佛道结合形成的玄学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就出现了大量的玄言诗。刘勰说的“诗必柱下之旨归”就道出了这种情形。《文选》中王康琚的《反招隐诗》、陆机的《招隐诗》、何劭的《游仙诗》、孙楚的《征西官属送于涉阳侯作诗》等诗歌作品都流露出浓厚的老庄思想,反映出诗人的消极情趣。与之相适应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游仙诗,在当时影响很大,但萧统仅象征性地收录何劭的一首,却收录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多,他对“游仙”这类诗的态度可由此推想而知。郭璞《游仙诗》借“游仙”来咏怀,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他在《诗品·序》借“游仙”来抒发人生忧郁,反映了那个苦难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其思想成就非一般游仙诗所能比拟,这样的游仙诗实际上已突破了玄言诗的范围。

描写田园生活的杰出诗人是陶渊明。萧统曾专门作《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对他推崇备至。陶渊明的诗歌,描写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非一般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所能媲美。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表现出的那种清新、平淡、敦厚、淳朴、率真的生活气息,使人难以忘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诗收录陶诗不多(只有八首),但所选录的诗歌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选》诗中那些模山范水、流连光景的诗歌,往往把高尚的情操寓于对山光水色的细致描绘之中。诗人们笔下的名山巨川,风姿绰约,秀美如画,给人美的享受。这方面诗歌的代表作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他们的诗歌,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在用语上颇有讲究,确有自己的风韵,《选》诗选录较多。

总之,《选》诗的思想内容复杂多样。有些诗句深刻慨括了诗人们生活旅途中的真实感受,比如傅玄“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友长”(《杂诗》);曹摅“富贵他人台,贫贱亲戚离”(《感旧诗》);江淹“大厦须异才,廊庙非庸器”(《杂体诗》);就写得精深美妙,富于哲理成为《选》诗众多佳作的一部分。。清人宋征譬指出:“《选》诗,‘衣葛常衣寒,穴处识阴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俱是格言。”但由于诗人们几乎都来自社会上层,阶级的束缚使他们囿于个人主义的小天地中,以个人为中心来抒情咏怀,少有忧国忧民的作品,反映的几乎都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有明显的局限性。另外,萧统主张文质并重,一些艺术上较有特色,但在思想内容上不符合他选录要求的作品,如为数众多的乐府民歌及一些风格艳丽的爱情诗均未收录,也影响了《选》诗思想的深度和内容的多样性。应该指出的是,《选》诗有辞藻华美的特点,但它所写的内容却比较庄重严肃,许多诗篇流露出的思想往往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联。这与萧统认为诗歌应“有助于风教”(《陶渊明集o序》)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南史·萧统传[M].

[2]杨文生.杨慎诗话校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4.

[3]明·谢棒.四溟诗话[C]//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1145.

[4]粱书·萧统传[M].

[5]刘勰.文心雕龙·时序[M].

[6]钟螓.诗品[M].

[7]清·宋征壁.抱真堂诗话[C]//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7.

作者简介:张和群(1970-),男,福州市闽江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上一篇:党支部书记竞选发言稿下一篇:美国知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