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传染病传播措施(推荐13篇)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以及相关控制传播措施。
一、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做好医院内传染病的控制
(一)做好传染病的报告
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的手段之一,也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要做好传染病的报告,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很好的监测传染病流行动态。
(二)做好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1.病人
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一经诊断为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就应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实行分级管理。只有尽快管理传染源,才能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必要时可请公安部门协助。
2.病原携带者
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
3.接触者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三)做好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医疗环境的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四)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做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二、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做好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控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染病预防,公共卫生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基地和信息中心, 其基本任务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是广大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公共场所, 馆内的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 直接影响到馆员和读者的身体健康。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 高校图书馆馆舍在不断新建、扩建, 馆藏量也在逐渐增多, 由于多数图书馆空气流通性差, 图书、期刊等资料和仪器设备被渎者反复使用, 却很少进行消毒处理, 这就极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而影响师生们的健康。目前, 国家尚未针对各类突发传染病对图书馆提出明确的防范要求, 相关部门也没有对馆内的图书、期刊、设施携带病菌情况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监测。但高校图书馆理应在满足读者知识信息需求的同时,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主动做好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以保证读者和馆员的健康。
1 高校图书馆内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1 空气传播
当病原体携带者在呼吸、谈话, 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 通过飞沫漂浮于空气中, 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迄今为止, 人类已知的能引起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就有200多种, 如结核、流行性感冒等, 还有近年来爆发的SARS、人禽流感、甲型流感等都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
1.2 接触传播
在图书馆内, 由于书刊、报刊, 阅览桌椅、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等被读者反复使用, 极易引起使用者的二次或多次感染。书刊由于其流通量大, 对间接传播疾病的影响很大, 因为病原体携带者在借阅与浏览书刊文献资料时, 有可能将各种致病细菌沾染在书刊上。
1.3 虫媒传播
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 并在体内繁殖, 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子、虱子、螨虫等重要的传播媒介, 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 如流行乙型脑炎等。
2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2.1 图书馆自身因素产生的卫生问题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受到建筑设计观念的限制以及图书馆自身防尘的考虑, 在通风设计上不尽人意, 加之由于投入不足, 建后未配备通风、抽湿、消毒等设备, 所以只能处在擦擦桌椅、门窗的初期卫生控制阶段。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大量图书、期刊、报刊等文献资料均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 书刊报刊在流通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类的污染, 这些细菌主要来自空气和人的体表、鼻咽部, 它们对于疾病的流行、传染病的发生等有一定影响。再有大量图书、过刊、特别是三线典藏书刊, 由于长期存放在温度、湿度不佳的室内, 必然会受到细菌、病毒、霉菌以及虱子、尘螨等有害生物的侵袭。而图书馆馆员和到馆读者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书籍后, 就极有可能感染上传染性疾病或发生各类皮炎。
2.2 馆员或读者健康状况引发的卫生问题
工作人员或读者中如果有人患有传染病, 就会把病毒传播给周围的同事或者读者。另外, 作为公共场所的图书馆, 人员流动性大, 每个读者的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一旦患有传染病的读者进入图书馆, 由于馆内的人群相对密集, 人员停留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极易造成某些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3 高校图书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与对策
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加强健康教育等。
3.1 控制传染源
高校图书馆人员流动性大, 读者健康状况各不相同, 其中不乏有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因此, 图书馆一方面应大力宣传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逐步建立健全健康体检制度, 及时发现馆内患有传染病的读者或工作人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可能减少他们接触馆内的健康人群;另一方面, 想办法要劝阻患有传染病的教师和学生读者进入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避免发生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3.2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确保来馆读者的身体健康。
3.2.1 空气消毒
为了有效防止室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首先各图书馆要做到经常开门开窗换气, 或用空调、排风扇换气, 以避免多种病毒、病菌滋生与繁殖。其次, 使用物理化学方法消毒, 如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用紫外线消毒车照射0.5h以上, 可消除空气中90%左右的微生物, 但使用中不能直接照射到人, 以免引起皮肤粘膜损伤, 应在闭馆时进行;也可用15%的过氧乙酸消毒室内空气。
3.2.2 书刊消毒
有条件的图书馆, 可以请专业人员采取穿透性熏蒸消毒法, 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甲烷等化学药剂.对图书进行熏蒸消毒。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书库应配备紫外线消毒车, 对图书定期进行消毒。对于贵重图书, 为了避免化学药剂的腐蚀损坏, 可采用中药苍术烟熏的方法进行消毒。
3.2.3 公物消毒
对图书馆内读者重复使用的阅览桌椅、书架、公用电脑、鼠标、键盘以及门把手等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物体, 定期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或二氧化氯消毒剂250mg/L擦拭, 进行重点消毒。对于面积大、数量多的公共用品可以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另外, 应加强图书馆内环境卫生, 对馆内地面、楼梯、和1.5m高度的墙壁, 可以用0.1%~0.2%过氧乙酸或500~l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拖地) 。在疾病流行期间, 门口还可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湿润脚垫进行消毒。
3.3 加强健康教育
当代社会, 面对频频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流感疫情,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公共卫生意识, 努力创造健康、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保障读者与馆员的身体健康, 这不仅是应对传染病疫情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 更是高校图书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广大读者宣传健康知识,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让读者认识到保持馆内环境及设施整洁的重要性。对患有传染病的读者应教育他们在传染期不要涉足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对健康的读者应教育他们增强自我意识, 注意个人卫生。同时, 图书馆还应加强对馆员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 让馆员了解公共场所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有关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文, 陈洁.图书馆应重视传染病的预防[J].科技开发与经济, 2009, 19 (32) :54-55, 58.
[2]刘敬苍.中小型图书馆馆内环境污染与消毒[J].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10) :927-928.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G478;R183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发情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传染病及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一)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鸭、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腮腺炎、结核等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有效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二)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学校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学生统计工作。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校园内常见的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避免滞留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9、加强校内食堂与饮用水管理,减少病菌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10、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传播模型综述
摘要:建立传染病传播模型是理解传染病流行机理,预测流行趋势,进行防控决策的基础.将传染病传播模型分为单一群体模型,复合群体模型和微观个体模型三类.单一群体模型从宏观角度刻画了集计量的变化,以经典的SIR为基础,在仓室设置、年龄结构、随机性、异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复合群体模型将人群划分为多个子群体,子群体之间因人口流动而耦合,适合研究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跨地区传播问题.微观个体模型的出发点是个体状态和行为,所有个体形成接触网络.这类模型有理想网络和现实网络两个研究方向,理想网络关注接触网络特性对传染病传播动力学的影响,现实网络致力于揭示社会接触的实际特征,构建足够真实的模拟网络,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这三类模型各有特点,分别具有各自的适用领域,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作者: 张发[1]李璐[2]宣慧玉[2] Author: ZHANG Fa[1]LI Lu[2]XUAN Hui-yu[2]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西安71003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期 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EIPKUCSSCI 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年,卷(期): ,31(9) 分类号: N949 R131 关键词: 传染病模型 仓室 复合群体 接触网络 综述 机标分类号: TH7 S85 机标关键词: 传染病传播模型infectious diseases个体模型理想网络群体接触网络空间异质性类模型复合群传播动力学研究方向问题特点网络特性适用领域社会接触人口流动年龄结构模拟网络流行趋势 基金项目: 传染病传播模型综述[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31(9)张发李璐宣慧玉建立传染病传播模型是理解传染病流行机理,预测流行趋势,进行防控决策的基础.将传染病传播模型分为单一群体模型,复合群体模型和微观个体模型三类.单一群体模型从宏观角度刻画了集计量的变化,以经典的SIR为基础,在仓室设...
整改措施
一、传染病管理工作
1、传染病报送中存在的问题:我中心门诊病人少且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此为客观原因。但临床医生传染病报送意识不强,未将传染病报送工作纳入日常诊疗工作中的一部分。认为报传染病是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复杂为避免出错不报送。
2、整改措施:①望中心领导履行《西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管理奖罚制度》,于2018年6月、11月对传染病报送工作进行督导。发现迟、漏报送一例扣五十元。及时准确报送一例奖五元。将传染病报送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门诊日志书写规范传染病报送及时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奖励。②履行中心管站职责时,对下属站开展传染病管理工作督导,敦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准确的向中心报送传染病。
二、死因调查工作
1、存在的问题①新系统于2017年下半年启用,开了专项工作培训会。我中心收集到的信息多为家中死亡,死因大多不够准确。尤其ICD编码的要求十分精准,适用于医院死亡患者。在督导时请教了上级工作人员被告知家中死亡的死因可
自行推断,存在疑问时可及时沟通但死因调查工作必须开展。②目前死亡证明仅在医院有开具的资格,农村报送的信息中就存在已填了死因调查表的人在上级检查工作时发现并未死亡。因此死亡调查表必须准确真实。
2、整改措施:死因调查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但我中心老年人旧档案中有很多未更改过的死档。建议医师团队能筛选档案中80岁以上老人旧档,通过入户、电话咨询、走访邻居等方式确认该居民是否存活。如已死亡可追访死因填写死因调查表。如存活可进行体检工作使死档变为活档。为体现对医师团队辛苦扎实认真的开展此项工作工作的认可,建议每报送一例死因调查给报送人员奖励十元。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存在的问题:部分相关规章制度有纸质版,未上墙、未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
整体措施:以学校幼儿园为重点,重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报送工作。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工作。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81年全国性的洪灾、1998年的洪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 我国发生的这些特大自然灾害, 使我国积累了大量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怎样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经验。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 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 只要能做到提前预防、严格救灾过程各项传染病关联因素的控制, 是可以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1]。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临床学上的定义是:一类可以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者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互传播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部分病原体是微生物, 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只占一小部分, 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又称寄生虫病。传染病具有地方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的特点。根据传染程度的强度和广度分类, 可分为:流行性传染病、大流行性传染病、蔓延性传染病和大爆发性传染病。
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后, 人们生存的环境有了巨大改变, 这些改变为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主要有下列改变导致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大:
1.传染源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传染源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在正常情况下, 传染源排出病原体, 病原体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 感染易感人群或动物, 通过传染后的人或者动物的互相感染而引发传染病, 感染病原体的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在自然灾害发生后, 这些传染源依然存在, 但是人类的生存状态和自然条件却发生了改变, 正常情况下可以预防控制的传染病在灾害面前是否能预防和控制住, 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2.自然灾害后, 因为人类生活设施的毁坏, 人群一般是暴露在传染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中的, 集中居住、环境被严重破坏和污染、滋生出大量传染病传播的昆虫媒介, 这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很广的, 极易发生传染病。
3.灾民们受灾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一般的灾民此时都处于惊恐、无助、悲痛及失去亲人后的巨大心理创伤之中, 没有了正常的生活条件, 人群的免疫水平整体急剧下降, 成为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4.自然灾害发生后, 人员流离失所, 正常的传染病防控流程被破坏, 人群整体失去早期发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能力。
5.防治传染病的药品、疫苗、器材、消毒剂、杀虫剂等临时短缺。
上面列举了自然灾害中易导致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 自然灾害发生的季节不同、发生的地区不同, 其容易发生的传染病种类也不尽相同, 这对自然灾害发生后有针对性的防控治传染病提供了依据。
针对上面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总结出在自然灾害过程中,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对居民进行正常情况下传染病防治教育, 使人人都具有防治传染病的意识,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机构强化并尽量分级细化、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医药和器械的储备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控紧急预案的建立和演练, 这些工作是灾后防控转染病的基础[2]。
2.自然灾害发生后, 政府应尽快恢复和建立灾害期间的卫生医疗组织机构, 了解当地易发传染病种类, 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比如灾民防控传染病教育、进可能进行针对性的疫苗普及, 对有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的患者, 加强传染病的筛查, 发现疑似传染病得患者, 应迅速进行预防控制工作。
3.启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建立灾区疫情监测网。
4.合理选择安置灾民点:一般来说, 灾民安置点应选在地势相对较高、通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通畅的地方。
5.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使其增强救灾信心和生活乐观, 对灾民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恢复心理健康, 增加当时的预防知识, 主动参与并配合各项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的落实。
6.饮用水的管理:这是灾区传染病防控应该首要注意的一项工作, 很多传染病是通过水源进行传染的, 而水又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 因此, 灾区的安全用水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灾区的临时供水水质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饮用水饮用, 饮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最好的方式是饮用前经过煮沸, 阻断疾病介水传播[3]。
7.预防接种工作不可中断, 要严格按照当地免疫计划接种疫苗;根据受灾的地区条件、季节和预防传染病的需要, 开展对灾民和相关救灾人员关联疫苗的接种工作。
8.按照防疫专业机构的意见, 对灾区环境加强消毒杀菌杀虫工作, 对灾区灾民和救灾人员加强防虫杀虫工作。
9.加强野生动物、家禽、家畜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
10.保持灾区环境清洁、有序, 包括建立临时厕所, 垃圾集中处理, 人畜粪便、医疗垃圾等无害化处理, 防止蚊虫苍蝇的滋生消灭蚊蝇滋生蔓延。
1l.加强救灾物资的管理, 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所需药品、器械、设备的供应保障。
12.加强异地救灾人员的传染病防控, 避免发生传染病引入灾区事件的发生。
摘要:近几年世界级的自然灾害频发, 各类传染病往往伴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发生, 因此加强对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近几年发生的由自然灾害导致的传染病流行做一分析, 总结自然灾害中传染病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常见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海啸,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曾光, 訾维廉, 于国伟, 等.中国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公共卫生服务[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2) :87-89.
[2]杨文, 敖睿, 曹兆进, 等.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早期防病评估[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 24 (11) :835-839.
冬季是传染病横行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受传染病的传染,学校更是一个很大的传染源,为了预防学校发生传染病,大多都会采取预防措施。一起来看看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吧!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的减轻传染病所造成的危害。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道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道,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二、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教室、宿舍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三、建立晨检制度。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者,及时劝其就医,要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四、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五、预防接种。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六、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学校传染病预防制度
为了预防传染病在我校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此制度。
一、学校领导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传染病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做到物力财力投入,责任落实,检查逗硬。
二、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德育处平时组织各班打扫好教室/寝室/公共区的清洁,总务处组织产业服务中心所辖各部门承包人打扫好本部门的清洁卫生,做到全校无卫生死角。
三、德育处、保卫科坚持定时不定时对师生食堂/小卖部/豆奶房等饮食部门和学生寝室、教室、公共场所进行食品卫生和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隐患。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进行销毁处理。
四、班主任平时坚持对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在传染病易发期,学校统一主持预防传染病专题广播讲座,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五、总务处坚持在传染病易发期给师生熬预防药,并定期对师生食堂、小卖部周围、教室、寝室、楼道、厕所、阴沟等处进行药液喷洒杀菌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
六、饮食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健康检查,持证上岗,服装规范,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坚持餐饮具按时用无害消毒液浸泡或高温消毒处理。
七、师生必须坚持饮用歧坪水厂的自来厂,不得擅自食用不卫生的河水、井水等。
八、师生寝室必须坚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被絮衣物勤洗勤晒,如遇长期停水,必须报告学校处理。
九、师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自觉遵守《歧坪中学个人卫生制度》,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勤洗、勤浴、勤漱,不共用毛巾、餐具等,不乱窜传染病房和触摸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点乱吃乱饮,防止传染病菌侵入。
十、师生要坚持室外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若有异常症状,立即到医院就诊。
十一、校内若发现传染病例和疑肆病例,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启动我校《处置传染病预情应急预案》发病期内,实行零报告制度。
十二、各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接受县防疫部门关于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所发生的费用由被接种人承担。
十三、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管理和检测小组。组长:卢心海
副组长:李清俊、刘天中 成员:各班班主任
以上各人员负责学校的传染病的检测和管理。
一、天然气净化厂空氮房噪音的传播
在天然气净化厂空氮房的运作原理是:首先由空压机对吸进的空气进行压缩, 然后由其它的相关设施来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理, 最后, 给净化设备提供氮气、仪表风、工厂风。而在气体相关处理设施的运作过程中, 会从设备中产生大量的中、低频率的混合噪音。具体来说, 噪音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换气风机噪音
要想全面系统防控噪音产生, 就需要全面维护工作设施。由于室内需要换气, 就需要安置换气风机, 而该设备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主要是由于电机产生噪音、风机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噪音、换风机叶子旋转导致空气流动产生噪音, 低噪音低风速的换风机所产生的噪音大约为63分贝。
2. 气体管道噪音
这一噪音产生的原因是:阀门、管道、调节设备、储气罐等相应设备发生变化, 导致产生气流或者是辐射, 从而最终导致噪音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噪音, 第一是在不光滑的管道中有高速气流通过, 第二是放空噪音, 流速和气流压力的变化都对其产生影响。比方说, PSA的电磁阀组在进行切换的过程中, 在阀门区域的气流本来是0.7MPa, 却一下子膨胀, 降低到平常压力水平, 压力产生的波动会产生高达106分贝的辐射噪音。
3. 空气压缩机
在该设备中, 主要有四种噪音:机械、进气、电机、出气, 而这些噪音主要是低频率的宽频噪音, 而设备的排气量、设备功率、设备转速、工作压力会影响到这些噪音的强度。比方说, 低压螺杆压缩机是净化厂最为常见的设备, 该设备运作的主要声频范围是125赫兹到3250赫兹, 在这一范围中, 假设设备去掉原有的消音外壳, 那么, 其平均噪音将大于90分贝, 在1950赫兹时, 所产生的噪音高达100分贝。而加上消音外壳, 平均噪音则在83分贝到88分贝之间。
二、天然气净化厂空氮房噪声的防控手段
综合来说, 主要采取的防控措施有以下几点:消声、吸收噪音、隔绝噪音等。下面具体介绍了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1. 采光隔音窗
其窗户的窗体采用宽幅高品质的塑钢作为支撑, 需要达到一定的抗压标准, 在隔音窗户支架的边沿, 需要堪入墙体固定消除漏出的声音, 在窗户的上方, 需要有挡雨棚, 窗户面利用双层中空玻璃制造, 其间隔为15厘米, 玻璃之间有2到3度的不平行错位存在, 其内侧需要粘贴1厘米厚的吸声压缩棉, 以此来吸收噪音, 中空玻璃之间要形成真空状态, 以此切断声音的传播介质。
经过实际的实践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噪音进行处理, 可以将噪音降低到60分贝, 相对于资料中提到的双层单玻璃构造的隔音窗效果要好, 可以多降低10分贝的噪音。
2. 新建土墙, 隔绝噪音
在空压机房柱间, 本来有3面24厘米的墙体, 面对主设备去的北面方向并没有墙面, 墙体加上抹灰的厚度总共是29厘米。依照普通隔墙的相关要求进行堆砌, 其灰缝没有良好的饱和度、具有很多空隙, 同时, 门窗也是平常使用的。但是, 空氮房需要将噪音降低到50分贝以下, 以前的墙体显然是达不到这种隔音效果的, 因此, 必须要重新设计墙体。充分利用其支撑柱, 4面外墙体全部设计成37厘米厚, 空氮房的里面夹墙要达到24厘米, 依照隔声墙体的相关标准, 需要按照1:2的比例调制水泥砂浆, 内外墙面需要涂抹1厘米厚, 灰浆要饱满, 砂浆的含水量大约为20个百分点, 不能有空隙和空洞, 墙面干燥后, 空洞率要低;全部的管道和线必须由预备的套管出入, 其夹层内需填充吸取噪音的材料, 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
3. 室内噪音控制
由于空氮房是封闭式的, 周围的相关墙面等都是刚性光壁的围拢构造, 空间的高度比较低, 一旦出现噪音, 会在室内经过反复的反射, 就会形成一种混响, 其噪音分贝将提高5到10分贝, 所以, 可以在房间里设计百分之四十的空间水平和垂直吸取噪音的设施来对噪音做出处理。
吸取噪音的物体的支架为预定的薄壁型刚, 在其中间层填充一层再生布, 内外侧都铺上5厘米厚的极细玻璃棉, 外面包裹塑料窗纱, 并将其缝制, 然后利用穿孔率为20个百分点的铝板护面, 凭借极细玻璃棉多而且小的空隙, 让噪音被空隙充分吸收, 从而转化为热能, 最终得到消耗, 对于250赫兹到2000赫兹的噪音, 吸取的系数高达0.85。
经过实际的实践应用, 标准吸取噪音的物体在距离墙体10到20米左右安置后, 室内的混响噪音可以被有效地消除, 同时, 对于不同频率的噪音也有一定的控制, 可以达到1.2分贝到4.2分贝以上, 从主观感受来看, 室内的响度大大减弱。
4. 隔音门
这种门体是由双道密封材料、吸隔声材料、钢制护面板制作形成的, 虽然单层的钢制隔声门可以将噪音降低到50分贝以下, 但是, 需要充分考虑到制作安装质量的施工精度, 所以, 需要在外门安置外开双扇平开隔声门, 在内门中, 需要安置滑动的隔声门, 内外之间需填充吸收噪音的材料。
其门板采取多层复合式的构造, 钢骨架用角钢制造, 确保其强度和刚度, 在内外面用0.2厘米厚的不锈钢板进行封面, 在外开门中间, 需要夹8厘米厚高品质的整体发泡聚氨酯, 内侧的滑动门夹5厘米厚的, 其密度是大于或等于50千克/米的, 所以其隔音的效果是很好的。
需要利用门锁固定、冻库铰链, 确保和墙体良好的结合, 不会变形, 和墙体的密封区域用中空橡胶条进行压封, 门缝间做成企口, 并且使用橡胶条进行密封;内侧的滑动门利用角钢和槽钢作为导轨, 内外门的空隙上需粘贴高品质的吸收噪音的材料。
5. 室内进出风
因为在空氮房中, 其密封隔音是相当严格的, 所以, 为了能使散热换气和设施用风得到满足, 就需要运用自然进风和设备出风的方法, 设备的出风量为15000米/小时, 而自然进风量为17100米/小时。依据房间的布局特征, 利用夹道集中出风和三点分区进风的方式进行换气, 使用低噪音风机进行排风, 需要利用极细离心玻璃棉一起其它的吸收噪音的材料制造气流管道, 以此来确保送风的均衡、控制噪音从通风口传播、有效控制气流噪音, 在出口, 需要安置百叶窗。
总结
通过对比设施安装之前和之后, 采取多点实践, 经过专业的测评, 我们可以看到, 噪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马静;;浅议噪声污染与防治[J];北方环境;2010年04期.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必要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为了防止学校传染病流行,切实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我校根据有关部门的指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防控工作: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认真抓好防治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防治小组成员:组长:张理志(监督检查)组员:张理红(部署)董学仁(物资保障)冯秀华王彩云 韩国峰 张丽 王芬刘素勤(组织实施、教育宣传)
二、要加强每日晨检力度,由班主任负责做好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做到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杜绝“带病(指传染病)坚持学习”现象,严防传染病流行,学校要切实做好对病休学生的补课工作,消除家长后顾之忧。
三、针对近期防传染病治形势,进行专题教育,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及时报告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并做好病人隔离。
四、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教室、寝室等室内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做到湿式清扫,有条件的可使用紫外线消毒。
五、加强学校日常消毒工作,消毒方法采用日晒、紫外线灯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等。
六、明确责任,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保证疫情信息报告渠道畅通,发现疫情要认真做好发病学生的隔离工作,且与家长进行联系,同时必须及时报告校长办公室。
七、已经发生流感暴发疫情的班级,按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院的指导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八、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通过学校网站、宣传窗、开设健康教育课等途经,经常性地对家长、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开县气象和地理资料来源于开县气象局和开县国土局。疫情资料来源于开县2004~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法定传染病。蚊种及蚊密度、鼠种及鼠密度、鼠蚤和钉螺及植被调查资料来源于开县2002~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与健康监测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开县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
1.2 方法
通过搜集开县气象和地理及植被资料,分析其对传染病传播的间接影响;通过搜集开县2004~2008年疫情资料,分析发病情况;采用人工小时法和鼠夹法开展蚊种及蚊密度、鼠种及鼠密度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收集鼠体蚤,进行分类并计算总蚤指数,分析蚊、鼠及鼠体蚤对传播鼠疫、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影响;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查找钉螺,了解开县三峡库区钉螺情况。
2 结果
2.1 开县气象和地理及植被资料
开县处于四川盆地东部温和高温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8℃~18.2℃。开县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最长;气候温热,无霜期长;降水丰富,多水旱风雹灾害。开县库区总面积达到55.5 km2,库岸总长度401.2 km,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三里河(江里河、浦里河、东里河)谷河床平坦、地势开阔,随长江干流水位消涨而出现大面积洲滩、沟渠等消落带。开县三峡库区库岸主要植被为蕨芜草、青苔等。
2.2 疫情概况
据疫情资料统计,开县2004~2008年无鼠疫病例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 0万),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处于低发病水平,见表1。
2.3 鼠种及鼠密度、鼠体蚤调查
2002~2008年开县三峡库区平均鼠密度为0.97%,主要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黑线姬鼠及食虫目,见表2。从开县三峡库区2004~2007年监测情况看,开县主要蚤种有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和猫栉首蚤4种,见表3。表明,开县三峡库区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家鼠鼠疫菌储存宿主黄胸鼠和能够染疫的褐家鼠、小家鼠等啮齿动物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1],且在蚤种构成中为优势种群。存在传播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
2.4 蚊种及蚊密度调查
2002~2008年,开县三峡库区平均蚊密度为113.90只/人工小时。主要蚊种为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白蚊伊蚊、三带喙库蚊,见表4。表明,传播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在开县三峡库区蚊种构成中占一定比例。
注:*总蚤指数=获蚤总数/检鼠数
2.5 钉螺调查
2007~2008年,通过对全县淹没区内的边滩、溪沟进行钉螺调查,未发现钉螺。
3 讨论
3.1 影响因素
3.1.1 开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毛以伟等[2]对三峡库区气温研究表明,三峡坝区水体对周边气温的影响,总体以增温为主。由于气温增高,使一些媒介昆虫成功越冬,并在春天提前活动形成密度高峰,且孳生繁衍季节延长。三峡水库成库后,开县将形成约55 km2的消落区。林建等[3]对重庆市开县的消落区研究表明,因开县淹没地带地势平缓,水流下降流速缓慢,水位下降后河道内各种污物很容易停留在河道两岸的消落区内,各种污染物在夏季高温中极有可能产生异臭,孳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疾病的发生。
3.1.2 开县三峡库区历史上无鼠疫发生,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处于低发病水平,但存在鼠疫、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由于三峡水库工程建设,库区蓄水,引起生态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库区沿岸鼠疫贮存宿主与人类一起向高处迁移,种群重新分布,形成相对的高密度,致使原来微小的疫源地中的鼠疫菌在啮齿动物中传播形成流行,也可能引起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扩大,极有可能导致鼠疫、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出现甚至暴发。
3.1.3 开县属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经调查也没有发现钉螺,但是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出现大面积洲滩、沟渠等消落带,库岸主要植被蕨芜草、青苔等适合钉螺孳生。肖邦忠等[4]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表明,三峡建坝后形成的瘀积滩地和移民点灌溉沟渠将成为适合钉螺孳生的场所。同时,随着人群流动和植物的远距离迁移,三峡库区存在传染源输入和钉螺向库区扩散的可能[5]。
3.2 防治对策
加强开县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建立由县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开展库区病媒生物等疾病传播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对疾病传播风险进行预警,以降低可能造成的危害。加强库区疾病监测,制定三峡水库疾病监测规划,科学开展与工程相关的疾病监测、传染源监测、传播媒介监测,如鼠、蚊、螨、钉螺等病原体监测和血清学监测。开展库区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库区群众防病意识,增强防病能力。规范开展库区人群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库区人群免疫力。做好开县三峡库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疾控网络建设、人员培训、设施设备投入和应急物资贮备。
参考文献
[1]季恒清,贾庆良.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132.
[2]毛以伟,陈正洪,王珏,等.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库周边气温的影响.气象科技,2005,33(4):334-339.
[3]林建,蒋林华,雷亨顺.水库小流域环境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开县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治理调研.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 (5):6-9.
[4]肖邦忠,廖文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热带医学杂志,2008,8(8):127.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福清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
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要通过晨会、班会、午间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对外出学生要加强教育,严禁去疫点和疫区走亲访友。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全校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值周教师负责疫情统计报告工作。班主任要详细学生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通过电话、家访等途径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尤其对于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的学生尤为关注。学生一进校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卫生保健教师进行筛查。一旦发现疫情,值周教师要立即向学校汇报,学校要即使向中心学校和卫生院报告。
(1)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健康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值周组组每月要制作一期防病宣传板报,上一节有关呼吸道疾病的健康课。各班每月开一次防病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健康讲座、每学期做一刊学生手抄报。并按上级部门的部署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5)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
【控制传染病传播措施】推荐阅读: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综述11-03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07-24
突发传染病应对措施07-15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09-11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措施07-25
节能控制措施10-29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06-26
地暖裂缝控制措施07-17
质量控制措施要点09-27
监理投资控制措施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