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精选7篇)

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篇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万碧玉博士在2013年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建设部工作小组已经开始推行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其中包括引导指标(SCGI)、技术标准(SCTS)和评价指标(SCEI)等方面。

万碧玉表示,引导指标(SCGI)领域目前已经发布了多项指标,而包括建设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在内多部委目前正在评估引导指标(SCGI),其指标主要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等57个,涉及教育、医疗、工业信息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该指标体系也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T)等国际标准相关组织的引用和关注。

此外,万碧玉还透露相关目前技术层面标准制定已经从18个专业分项126个行业分项里选出3294个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标准,其中急需研究的标准267个。他表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基础设施的部分,除了信息化外,还包括能源、交通、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万碧玉指出,在建设部指导下成立的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有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等知名企业加入,且较少外国企业参与。此外,万碧玉表示,此前相关部门同国开行签署了未来三年的800亿元融资额度,而更早先相关部门已经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签署相应的授信额度,以支持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智慧城市相关内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2013年1月29日又召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

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篇2

3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明确了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并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国家标准委此次编制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旨在明确城镇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未来几年急需制修订的关键标准, 以便系统有效地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

据了解, 此次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将包括4个方面: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二是绿色建筑建材相关标准,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标准;三是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相关标准, 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四是新农村建设相关标准, 现代农业相关标准。

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编制工作;编制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15-01

一、关于编制类型与编制管理问题

现在我国的人员编制按照单位的性质基本分为三种,分别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机关单位采用事业编制,事业单位采用行政编制,本该合并的编制却单列,这样引发了一系列后果,比如超编现象严重,人员结构比例失调,最终导致了编制管理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对于编制类型没有进行科学严密的划分,导致编制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规则和标准来进行约束,最终结果是编制类型的综合使用变成了交叉使用,交叉使用变为了胡乱使用。

首先,现有的编制分类与其对应的机关性质有着不符合的情况。目前我们把行政编制定义为党政群和人大政协机关的编制,这种定义范围太过广泛,内涵模糊不清。但是机关职能各有不同,性质也有差异,对于人员的结构比例等各方面要求也难以达到一致,如此随便的把这些人员编制划分为同一个类型,是很不合理的,最后也难以避免出现很多问题。

其次,事业单位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环境进入了市场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多种服务活动进入了市场,这样就可以用市场供求规律来衡量其价值(用货币表现)。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不仅有社会性和服务性,同时也存在着产业性。编制管理应该早日认识到这种变化,否则就会不利于以后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根据以上的种种分析,本人认为对于目前存在的编制分类应该进行适当地改动,根据各个机关的经费来源、职能性质和其发展变化特点再次分类,以增加分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分为五类,一是人大机关的工作编制,二是各党派以及人民团体的人员编制,三是行政机关的工作编制,四是产业性比较强,但是经费要财政进行补差的事业单位,五是产业性不强但是需要财政拨经费的事业单位。这种分类方式满足了每个机关单位的客观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关于编制效益与编制工作效率问题

类似于行政管理,编制管理最终的目的也是编制工作效率和编制效益,这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也有着紧密的联系。编制效益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只要是指编制管理部门对编制机构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包括:是否对机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的运转是否正常,编制的配备与职能和工作岗位是否相匹配,编制工作人员能否以职能的目标为方向进行相应的操作等等。编制工作效率是一个定量的概念,主要是指编制管理部门在对机构和编制管理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相对量。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编制工作效益是编制工作效率的前提,编制工作效率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编制效益的实现情况。如果编制工作效益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就算编制工作效率再高也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编制工作效率高,对于提高编制效益是有促进作用的。

任何时候编制主管部门都不能脱离编制管理的目标而随意运作,因为编制管理目标是编制主管部门的工作方向和行为准则,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实现编制管理目标,特别是实现编制效益不仅是编制主管部门自身的事,更是各个单位和部门的事,只要所有部门同心协力,共同合作,那么编制主管部门的工作就会轻松得多。有些部门对关心自己部门的利益,一味地要求扩大部门机构和投入,使得编制主管部门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还有的部门只是单纯地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编制效益却不管不顾,在申请调整机构时只是不停地催促其尽快办理,却不管一旦这样做时能否得到预期的结果。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一系列后果,比如以所设机构的名义从事其它事情,人员无法在编制配备完成后按时到岗,最终无法正常地履行政府职能。

要想编制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编制管理部门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先工作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于部门提出的要求不能只看书面材料就草率的审批,而要对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还要保证整体的利益。最后进行审批后也要对其进行了解和监督,以便发现问题事能够及时地解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编制效益。

三、关于行政首长负责制与编制法规问题

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面对法制法规对其施加的压力,依法行政作为现代行政的关键特征,需要编制工作人员共同去遵守。同时对编制管理进行法律法规的束缚有助于处理各类编制问题,提高编制效益。

编制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颁布了一些规范性的文件,却始终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下以行政指令为主的管理方式,但是以行政指令为主的管理方式通常人为因素过多,比如很多都是领导做主,这样就使得编制管理部门对机构与编制的管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只能通过书面发文的方式来行使其职能,难以实现其真正作用,最终会导致机构林立、职责不分,人员冗杂等问题,滋长了官僚主义,破坏了编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编制管理工作的局面,就需要制定相適应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的依据是编制管理的特性和我国编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这样编制和机构设置的条件、方式和程序等的制定都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任何编制管理部门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否则就按照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将行政指令管理变为法制管理,但是法制管理并不能取消行政自身特性所决定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所以,编制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依法行政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系。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实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客观需求,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行政管理不是以行政指令为主,行政命令与行政法律法规也并不是同等的位置,相反,行政法规是要高于行政命令的。所以在编制管理工作中,行政首长要依法办事。

为了提高编制工作的效益,行政首长对于行政体制的构建、职权的配置和人员的编配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每届行政首长对编制都具有一定的调整权和变革权。这样就能提高行政活力和行政效益。但是这种权力是法律法规范围内的正常权力,它并不是行政法规之外的权力。所以,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时要以法律法规为前提,处理好行政编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政府行政管理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07).

[2]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经济, 2009.

[3]肖侠.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模式研究.财务与金融,2010(02).

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篇4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前身是由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和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协会联合编写的一本内部使用技术手册,已于2013年8月正式施行,主要供广州市共五十多家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在开展房屋安全鉴定业务时进行参考。该手册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编写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技术服务。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放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已有十年,随着今年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城市房屋安全鉴定费取消收费以来,可以预见未来广东省其它城市乃至全国各省市地区开放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将该手册升格制定为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房屋安全鉴定市场,确保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技术质量,从而促进广东省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健康持续地发展。

在房屋安全鉴定行业领域,从国家建设部到广东省建设厅都已经发布了相当数量的鉴定或检测类技术标准和规程,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专门针对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编制内容发布的技术规范。本标准的制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房屋安 全鉴定报告编制技术规范方面的空白,并为今后建立房屋安全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打好基础。

二、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是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4]566号)进行起草制定的。

本规范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由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协会和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

三、制订原则

1、以明确的语言表达房屋安全鉴定规范的要求 对标准的编写,要使文字尽可能易于理解,且不产生歧义。为了清晰表达,我们一般采用精简的表达方式,且确保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术语和词汇保持一致,采用广大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熟悉的词汇。

2、充分借鉴国家标准经验

掌握现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及其应用情况,借鉴其成熟的模型和思路,提炼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要求。

3、以补充完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为原则 充分分析国家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和规范,以补充完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为原则,清晰界定《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范围,避免与国家相关标准重复的同时,保障《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实用性、可行性。

四、制订过程

1、规范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鉴定报告通用技术要求、各类型鉴定报告专项技术要求、各类型检测结果数据表格示例、各类房屋鉴定报告格式模板。

2、规范编制的主要过程

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开展基于原有的工作基础,大体情况如下:

1)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起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

2)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组织《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专家研讨会,收集修改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3)2015年5至7月,组织《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行业及全省的意见征求工作,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4)2015年8至9月,申请召开《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标准审定会; 5)2015年11月24日,由省质监局组织召开了标准的专家评审会,会上专家提出若干条款仍需修改完善,建议按照本次评审会的意见完善后再进行审核。

6)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项目组按照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修改后,进一步完善了标准的内容,于3月份申请对标准再次进行审查。

7)7)2016年4月22日,省质监局再次组织召开了标准的专家第二次评审会,会上专家认为该此审定的标准版本内容完善,编制组按照专家的最终意见修改,并提交向省质监局申请报批。

五、标准相关技术释疑

1、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定义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规定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各类型鉴定报告编制要求。

2、标准结构的确定

本规范规定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鉴定报告通用技术要求、各类型鉴定报告专项技术要求、各类型检测结果数据表格示例、各类房屋鉴定报告格式模板。规范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中所涉及的各类术语和定义;确立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的原则、基本要求以及鉴定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要求;完善鉴定报告通用技术要求: 包括建筑物概况、鉴定目的和依据、图纸资料调查、结构检查情况、结构检测情况、结构承载力验算以及鉴定意见和处理建议等内容的编制要求;各类型鉴定报告专项技术要求:包括房屋完损性鉴定、房屋危险性鉴定、建筑可靠性(安全性、正常使用性)鉴定、建筑抗震鉴定、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和施工周边房屋安全鉴定等报告的编制要求;各类型检测结果表格示例:包括常用材料强度检测结果表格示例、构件配筋检测结果表格示例等内容;各种房屋鉴定报告格式模板:包括房屋完损性鉴定报告、房屋危险性鉴定报告、建筑可靠性鉴定报告、建筑抗震鉴定报告、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报告等格式模板。

六、贯彻和实施建议

物业管理各岗位人员编制标准 篇5

一.公共事务人员劳动定额

1.15万平方米以下住户服务中心配设管理员3人。

2.15万平方米以下不高楼宇巡查组,只设住户服务中心;15万平方米以上设置楼宇组。巡楼组管理员每增加5万平方米,增设1人。住户服务中心管理员每增加10万平方米,增设1人。

3.干部配置:15万平方米以下设置主管1人,不设班(组)长;15万平方米以上,设置主管1人(可由管理处副经理兼),住户服务中心班长1人,巡楼班(组)长1人。

二.保安人员劳动定额 固定岗保安员每人当值时可监护面积为3000-3500平方米。全封闭小区每入口需设置3个(三班倒)。巡逻保安员每组(两人一组)可监护面积为5万平方米左右。封闭停车场每出入口处应设置3人。30万平方米以下保安干部的配置为主管1人、班长3 –4人。30万平方米以上可增加组长一级干部,平均按每5-8万平方米配置组长1人。智能化小区(大厦)已设置治安、消防监控系统时,可适当养活保安人数,但每个消防、保安监控中心应至少配置屏幕监控保安员3人。保安人员综合劳动定额:每2000-2500平方米配置1人。

三.机电维修人员劳动定额 每个高压配电房值班电工3人。水工每10万平方米配置1人。

3中央空调每10万平方配置1人。电梯工每10部电梯配置1人。

5维修电工每10万平方米配置3人。

6综合维修工每10万平方米配置2人。

7干部配置标准:

★30万平方米以下,配置主管1人,不设班组长;

★30-80万平方米以上,配置主管1人,运行班(组)长1人,维修班长(组长)1人。

★80万平方米以上,可考虑配置主管1人,运行班(组)长1人,机电维修班(组)1人,综合维修班(组)长1人。综合劳动人数定额:每10万平方米10-12人。

四.清洁人员劳动定额 梯级清扫:14层/小时/人。地面清扫:300平方米/小时/人。拖楼梯:13层/小时/人。

4擦楼梯扶手、通花铁栏、地脚线:12层/小时/人。洗地毯:360平方米/小时/人.6 刮玻璃:4平方米/分钟/人.清洁电梯轿箱(抹钢油):1个/10分钟.8层以下楼房(无电梯)1梯10栋/人;9层以上楼房(带电梯):1梯8栋/人.干部配置标准:10万平方米以下,配置主管1人,不设班组长;20-50万平方米,配置主管1人,技术员1人,班(组)长2人;50万平方米以上,每增加20万平方米增设班(组)长1人 保洁人员综合劳动定额每8000-10000平方米,配置1人..五.园林绿化部人员劳动定额绿篱及灌木修剪

(1)墙状绿篱:人工20米/小时;机剪:50米/小时;

(2)丛生或块状绿篱:人工:25平方米/小时;机剪:50平方米/小时;(3)球形:直径1米球形,4棵/小时,直径大于1米的适当降低平均数;2 大树修剪:

(1)冠径15米以上,需三个配合.1棵/8小时3人,平均0.05棵/人.小时

(2)冠径10-15米,需三个配合.3棵/8小时3人,平均0.125棵/人.小时;(3)冠径5-10米,需二个配合.12棵/8小时2人,平均0.75棵/人.小时;(4)冠径5米以下,高3米以下,单人操作,平均2-5棵/人.小时;3 剪草

(1)特级、一级草坪:360平方米/人、小时;

(2)二级草坪:280平方米/人、小时;

(3)***草坪:用汽垫机剪180平方米/小时;割灌机剪60平方米/小时;

(4)四级草坪:用割灌机剪,40平方米/小时。施肥

(1)粒肥:撒施,550平方米/小时;点施灌木,240棵/小时;点施盆花,900盆/小时;点施小乔木(环施),50棵/小时;

(2)液肥:机施两个配合,平均250平方米/人、小时;手喷,室内大盆植物15棵/小时;室外大棵植物24棵/小时;手淋,200棵/人、小时; 喷药:机喷,平均350平方米/人、小时;壶喷,室内大植物15棵/小时;室外中小植物25棵/小时;小型盆栽壶喷200棵/小时。淋水:自动喷淋平均8000平方米/人、小时,人工淋平均2000平方米/人、小时。花苗上盆:时花平均250盆/人、小时,苗木平均200盆/小时。花木出圃质量修整:时花平均500盆/人、小时,小盆观叶植物150盆/人、小时;大型观叶植物平均10盆/小时。

9盆景

(1)修剪:小盆平均10盆/小时,中盆平均5盆/小时,大盆平均2盆/小时;

(2)换泥转盆:小盆平均8盆/人小时,中盆平均2盆/小时,大盆需两个人以上配合,平均1盆/人小时。插花

(1)一般插花:

★盆花。小盆8分钟,中盆20分钟,大盆35分钟。

★花束。小束15分钟,中束25分钟,大束35分钟。

★花篮。小篮10分钟,中篮15分钟,大篮25分钟。

(2)创意插花:

★盆花,小盆20分钟,中盆40分钟,大盆90分钟。

★花束,小束25分钟,中不40分钟,大束60分钟。

★花篮。小篮20分钟,中篮40分钟,大篮80分钟。

11.机械检修:正常的周期性检修每月2天/人,突发性检修按机械故障的修理难度而定。残花清理:.报废残花的清理平均400盆/人小时;可重新利用残花的处理平均300盆/小时。

13.杂物清除:人工除杂草密度平均每小时2-55平方米/人不等;化学除草坪平均每小时700平方米/人。

14. 按绿地面积计:每6000平方米绿化室外绿化面积需绿化工1人,每5亩花木生产地需工人4人。

15.建筑内绿化管理:按每20000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或每200户业主)配1名绿化工。

16.干部配置标准:

30万平方米以下,设主管1人,园艺师2人,不设班(组)长;30万平方米以上,设主管1人,班组长2人,园艺师每10万平方米配置1人;如有花木基地时,可增设花木基地主管1人。

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篇6

依照住建部委托行业协会组织制订行业技术标准的建办标函[2014]127号文件,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报送了住建部12个标准立项。根据住建部关于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增加“社团标准”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本会试行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CBDA) 标准。

目前, 12个编委会由全国19个省直辖市、95家单位、169位编委组成, 其中, 高级职称124人占总数73%, 总工程师76人占总数45%。编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 我国经济由历时7年的“转方式调结构”在“稳中求进”中进入了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 为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行业标准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

规律, 就是常态。标准, 就是总结规律并作制度化安排。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要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兹将2014年3月~12月, 本会9个月以来受住建部委托组织制订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总结如下, 并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本会对行业技术标准工作新要求、2014年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中形成的若干共识或规律, 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供各标准编委会以及业内参考。

本文分为六部分:一是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新常态;二是装饰行业标准基本制度框架;三是首批中装协标准 (CBDA) ;四是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进展情况;五是住建部标准编制标准工作计划;六是当前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新常态

1. 协会工作新方向

2014年7月8日, 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20号) , 第二十五条,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 其中要求: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规划和政策法规。

2014年7月1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 (建市[2014]92号) , (二十) 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 (BIM) 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 提高综合效益。 (二十三) 提高协会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国务院以及住建部的文件, 指明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行业协会工作的新方向, 明确了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目标, 极大鼓舞了行业标准编委会。

2. 政府职能新委托

2014年3月6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征集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的通知》 (建办标函[2014]127号) , 委托行业协会组织编制行业技术标准。

3月14日,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做出批示, 将住建部委托的这项政府职能工作交办行业发展部, 由主任黄白牵头负责 (3月10日中装协[2014]21号文件卸任会刊《中国建筑装饰》总编转任此职) 。

这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首次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组织制订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在实践中, 集思广益, 边摸索, 边总结, 边推进, 有序展开, 循序渐进。

3. 标准体系新决策

2014年6月12日, 经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同意, 我会在苏州召开了由12项标准主编副主编参加的“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会议”。这是本业自有了第一部国标《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5-66) 48年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30年来、住建部系统第一个行业协会组织的第一次专门研究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会议, 意义重大。

本会李秉仁会长、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标准规范处陈国义处长出席并讲话, 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大政方针, 做出了重大决策。

根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关于“政府抓少而精的全文强制性标准和骨干标准, 积极培育社团标准, 构建新时期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改革发展思路, 试行建筑装饰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 Association) 。简称:中装协标准 (CBDA) 。

4. 本会工作新要求

2014年12月11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召开七届五次理事会, 在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所做的工作报告中, 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成为重点。

关于2014年的工作回顾, 在继续做也常规性工作中指出:特别是在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方面, 2014年取得重大突破, 受住建部委托, 协会举行了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会议, 根据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改革方向, 试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简称中装协标准, 形成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的一大新系列, 目前, 已有12项报送住建部待立项, 协会也组织了各项标准的编制组, 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成为协会工作的新亮点。

关于2015年的工作安排, 第二项是“完成协会标准编制工作, 健全协会标准工作机制”:2014年协会报送住建部的12项协会标准, 2015年都进入了正式编制阶段。12项标准共有参编单位95家、编委169位, 主要由业内领先企业的总工程师及专家组成。为了高质量的完成12项协会标准的编制工作, 一方面协会需要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协会也要加强领导, 及时总结经验。同时, 2015年还有建筑装饰行业职业标准等国家标准需要协会参编, 都要求协会建立相对完善、稳定的工作机制, 为标准编制工作的长期深入开展奠定好基础。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充分肯定了2014年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并提出了2015年的工作要求。

二、装饰行业标准基本制度框架

1. 装饰行业标准调研

2014年4月8日~5月9日, 我会在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申报项目, 重点调研了北京、温州、杭州、上海、苏州、常州、太原、石家庄、深圳、成都等10地, 与当地建筑装饰协会和业内领军企业交换意见。

通过行业调研, 我会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工作的情况。到9月下旬, 历经半年时间, 在住建部标准定额司的指导下, 在副司长田国民、标准规范处处长王果英等领导的关心下, 在我会会长李秉仁、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的直接领导下, 在全行业、特别是有关地方建筑装饰协会、业内领军骨干企业的鼎力支持下, 本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初见成效。

2. 装饰行业标准历史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工作, 始于1966年的建筑工程部 (后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了, 压舱石是国家标准《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5-66) 。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 同时也细分为公装、家装和幕墙三大行业, 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 (GB) 、行业标准 (工程JGJ、产品JG/T) 、地方标准 (DBJ或DB) 、社团标准 (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和企业标准 (QB) 五级递进式互为补充彼此协调的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也可分为政府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社团标准、企业标准三大类标准。

建筑装饰行业历经48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来的努力, 与住建部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相协调, 初步形成了由建筑装饰三大细分行业组成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据我会不完全统计, 本业现有技术标准133项, 其中全国的84项、地方的49项, 成就非凡。

但相比之下, 建筑装饰行业133项技术标准, 只是全国现行6100多项各类工程建设标准的2%, 4496项国家工程建设标准 (国标、行标) 的3%, 829项房屋建筑标准的16%。

此外, 在我国房屋建筑标准的9个分项 (建筑设计、地基基础、结构、施工质量、维护加固与房地产、环境与设备、施工安全、电气、给水排水) , 建筑装饰没有单列。

这与本业为建筑业三大行业之一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同时, 也给本业行业技术标准工作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3. 标准编委会选择

我会选择业内主编、参编单位并组成相关标准编委会的思路是:出人、出力、出技术、出资金、出智慧、出思想。

基本条件:一是关心行业发展, 行业公益心强;二是知道参编的“好处”, 自觉自愿提出;三是进入了良性循环, 不再为生计所累;四是为本企业的技术优势或特点;五是出任编委, 并参与编制资金的筹集。

参与此项工作获得的行业收益是:于个人, 利已、帮企业、助行业、了心愿、获尊重;于企业, 增强话语权、竞标优势、品牌影响力, 完善核心技术、创新产学研;于协会, 提升行业公信力、影响力, 共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首批报送住建部标准

5月26日, 我会组织9个在相关细分行业领先之一的单位, 作为共同主编单位报送住建部12个标准待批立项, 作为附件的《关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的调研报告》, 受到了部标准定额司的好评, 并载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综合新闻”中。

12项标准中, 工程建设标准10项、产品标准2项。住宅厨房装修一体化、住宅卫生间装修一体化2项标准, 已是我会厨卫工程委员会组织制订的CECS标准。

三、首批中装协标准 (CBDA)

1. CBDA标准

2014年6月24日, 根据“苏州标准编制工作会议”精神, 我会做出《关于首批中装协标准立项的批复》, 12项报送住建部待批立项标准, 均在其中。

CBDA标准, 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重大制度创新, 是自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后, 住建部部管社团的第二个社团标准。

2. 行业新平台

“苏州编制工作会议”后, 渐起行业影响, 一大批业内优秀企业踊跃要求参编, 至2014年底, 12个编委会由全国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4个, 到了19个, 参编单位和编委由此前的63家和105人, 发展到了95家和169人, 分别增加了32家和64人, 分别增长了50%和60%。

12项标准编制计划起止时间是2014年6月~2016年12月, 平均工期二年半, 是一项可持续稳定的工作。

本会现已搭建了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平台, 集中了业内19个省直辖市的一大批很有才华和作为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其中, 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24人 (次) , 占编委会总数169人 (次) 的73%;总工程师76人 (次) , 占编委会总数的45%, 其中女性编委29人 (次) , 占总数的17%。

12个编委会中, 有行业知名工程配套材料制造商22家, 占95家编委的23%。暂无技术职称的编委有13人, 占编委总数的7%, 主要是材料制造商、房地产开发商, 技术职务也多偏低。

这一平台和新常态, 同时还创造了可持续发挥业内知识分子、特别是以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为代表的行业中高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机会, 共同去做与公与私与国与民有价值有乐趣有意义的事。有舞台, 就好好表演;没有, 就当好观众。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3. 编委会支撑

主参编2项及以上标准的有7省直辖市31家单位, 占95家参编单位总数的32%, 其中本业著名知名承包商24家;包括深圳12、北京6、江苏5、河北3家;共主编11项、参编92项, 分别占主编12项、参编169项 (次) 的90%和54%。

参编标准数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8项浙江亚厦 (副主编5项) , 7项深装集团 (主编3项) 和金螳螂 (主编1项, 副主编4项) , 6项深圳广田 (主编1项、副主编1项) , 不愧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中又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深圳广田、三局装饰、中国装饰、南京金鸿、清华大学等, 显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中深装为业内后起之秀的榜样。

5家权威知名科研机构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材测试中心、苏州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和5家著名知名高校 (清华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突出产学研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中的作用。

编委会编委成员, 我会限定的一般不超过20家, 现已有2项达标、1项超员。

4. 高新技术企业

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基础, 除企业标准外, 还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已把本业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分国家级和地方级。

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标准主要有四项:一是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 (主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 经研发得到的) 、软件著作权、设计专有权、新品种) ;二是研发组织管理水平;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四是资产与销售额成长性。权重分别为30%、30%、20%和20%。

国家科技、税务部门规定, 高企享受国家财政优惠政策:所得税率可由25%减免10%, 按15%所得税率征收, 即所得税额每年可减免40%。

据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布, 2008年到2014年底, 本业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4个省直辖市96家。其中, 国家级 (GR) 8省市32家, 地方 (GF) 的10省市64家, 2013年新增20家, 2014年新增23家, 其中, 国家级13、地方的30家。内装 (产业链延伸到设计、智能化、净化、展陈、历保、剧院、园林、太阳能光伏、遮阳、节能、实验室等) 54、幕墙42家。

按地区, 位居前三名的是江苏23、广东22、北京21, 此外, 上海11、浙江5家。其中国家级高企, 广东深圳13、江苏9 (苏州7) 、北京6、浙江2, 内装17、幕墙15, 金螳螂5, 亚厦和广田各2家。地方高企, 北京15、江苏14 (苏州6) 、上海11、广东9 (深圳4) 、浙江和山东各3、湖南和河北各2, 内装37、幕墙27家。

全国现有高企4万多家, 其中本业仅占0.17%。本业由劳务型转变为科技型行业, 任重道远, 大有希望。

本业现有12家高企参编了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 占本业96家高企的12%。其中, 国家级5家、地方的7家。

参编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7家, 其中, 金螳螂8家 (国家级5、地方3) , 江河4家 (国家级1、地方3) , 亚厦、广田国家级各2家, 北京金龙腾国家级和地方各1家。

这是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中流砥柱。

四、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1. 标准编制工作会议

2014年7月1日~9月27日, 近三个月, 我会与相关主编企业共同主持召开了9项标准的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 (开题会) 。

到2014年底, 砂浆、BIM、泳池3项标准分别召开了第二次编制工作会。

2015年1月, 磨石、人造石材、商铺3项标准分别召开第二次、砂浆召开第三次编制工作会。

多数编委会呈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第二主编主动负责, 编委积极参与并要求承办, 共同认真履行责任。

2. 编委自愿退出机制

2014年11月, 随着各编委会对各自编制的行业技术标准需求的明确, 编制经费标准的明确、缴纳时间的确定, 在得到编委企业积极响应的同时, 有9省直辖市的17家原参编企业主动提出申请退出各自的编委会。其中, 广东6、上海、河北和湖南各2, 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福建各1家;包括承包商8家、材料商9家。

深圳市中深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另有主编1项、参编4项;苏州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建工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捷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3家另有参编2项;万峰石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荣冠玻璃建材有限公司2家另有参编1项。实际退出11家, 其中承包商4家、材料商7家。

本着“自觉自愿、有进有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尊重编委企业和编委本人的选择。编委会将不断优化其组成, 包括调整副主编、编委及其排序。

3. 编制经费收取机制

12项标准编制经费预算总计456万元, 其中编制单位自筹276万元、申请补助180万元。三方面平均分别为38万元 (15~60) 、23万元 (10~40) 和15万元 (5~30) , 分别为60%和40%。住建部近年来平均制订标准每项60万元。可选择的范围是:38万元~60万元。

本会已经召开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的标准, 编委会研究制订的编制经费标准多为3万元/家。编制会成员如20家, 则达到60万元, 与住建部平均制订标准的编制经费一致。

我会要求由企业主编单位统一收取, 科目以“××标准编制服务费”为宜, 并按规定使用好。大家的事大家办, 希望各参编企业按各自编委会编制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 按时足额缴纳编制经费标准, 取信于行业。

请各企业主编单位认真落实, 编制经费收齐后可发放 (补发) 编委的专家评审费;若超期一个月还没有到位的参编企业, 将视其自动退出该编委会。

此通知自2014年9月27日下发后, 各编委会均立即告知所属编委企业, 得到了积极充分广泛地响应。

五、住建部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安排

1. 住建部征求标准意见

2014年8月27日,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标准规范处向我会提出《绿色室内装饰装修技术标准》编制的有关问题, 一是与现行绿建标准、公装、家装规范的关系;二是该标准的编制依据。我会当日按要求给予书面答复。

9月4日,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发出“关于征求《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和城建建工行业产品标准制修订计划 (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通知” (建标标函[2014]126号) , 书面意见截止于2014年9月30日前。征求意见, 相当于公示。

在“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中, 包括我会与深圳市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共同主编制订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成品保护技术规程》 (原申请名《建筑装饰工程成品保护及运营养护技术标准》·序号是103) 。

在“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中, 包括我会与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轻质砂浆》 (序号5) 。

这是我会报送住建部的12项标准中, 最先入围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征求意见的2项标准, 意义重大。入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企业标准。

深圳市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现有的工作基础是:2012年获得深圳住建局备案的《深装集团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标准》中对于各分项工程的成品保护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 在此基础上深装集团于2014年3月又推出《深装集团成品保护标准》、《装饰工程移交说明书》等, 对于装饰工程的成品保护和运营期装饰项目的养护做出了规定。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 对标准的可行性、有效性都进行了跟踪分析, 对于此项工作有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工作基础是:已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35项。轻质砂浆, 以粉煤灰为基材。为此, 深圳广田在我国第三大粉煤灰产地 (年均1000万吨) 和存量地 (1.5亿元吨占良田6000亩) 的山西朔州, 与晋能集团成立了“晋能广田 (朔州) 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研发生产此产品, 并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立项 (2015年验收) 。建筑装饰装修是最能够变废物粉煤灰为绿色产品的行业, 如能形成产业, 意义重大。

深装集团 (我会惟一四、五、六连续三届副会长、七届名誉会长) 、深圳广田 (五、六、七届连续三届副会长) , 站到了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前列, 为新时期企业、行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并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了榜样, 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企业标准与其丰富的实践, 是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的基石和台阶。

2. 其他公示行业标准

目前, 除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三大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大户外, 有关行业社团、地方建筑科研机构、建筑业企业等关联性资源, 也积极进入建筑装饰行业的技术标准编制工作领域, 既说明各方面十分看好这一广阔市场, 也表明不断提高的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竞争性。

根据建标标函[2014]126号文件, 有关部门牵头的标准有9项。

3. 住建部2012年编制安排

2012年6月8日,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发出《关于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编制工作分工的函》 (建标标函[2012]72号) 。

因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规范 (JGJ/T304-2013) , 已于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目前有关建筑装饰行业的标准共16项, 其中, 制订13项、修订3项。

2015年我会组织编制的CBDA标准以及报送住建部的立项标准, 需考虑表16、17的因素并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

六、当前装饰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

实践表明,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把行业技术标准编制作为协会和行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的制度创新工作是正确的, 以绿装和BIM作为纲领性、通用性的行业推荐性标准统筹其他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方向是正确的。

1. 指导思想

2014年11月9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APEC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 中国经济新常态,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生产小型化、智能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 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建筑装饰行业在“转型升级”的国策指引下, 也连续7年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由前15年年均14.8%的高速增长转为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应成为新常态下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主体。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要成为促进建筑装饰行业在新常态下“中高速、优化结构、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

2. 工作安排

(1) 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计划2014年试点, 2015年适当扩大, 2016年逐步展开。

(2) 2015年3月, 启动2015年第二批中装协 (CBDA) 标准的申报立项组织工作。与此同时, 根据住建部的委托, 组织报送2016年住建部标准立项工作。

(3) 对于已入围住建部征求意见的成品保护、轻质砂浆2项标准, 争取2015年获得住建部批准立项。

(4) 2014年第一批CBDA标准, 按原编制计划有序推进, 2015年再次报送住建部立项。

(5) 厨房装修一体化、卫生间装修一体化2项标准, 按照CECS标准程序进行, 并同时成为CBDA标准。

(6) 支持并协调其他有关单位组织编制有关本业的技术标准。

3. 工作思考

(1) 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 技术标准要在行业“能用, 好用”。前者是能力, 后者是目的。标准引导行业秩序, 行业秩序引领行业发展新常态。

(2) 根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 努力满足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投资者、消费者、承发包双方等多方面多层次产业链的市场需求。

(3) 本着“出人出力出思想”的安排, 积极探索一条以企业家精神 (竞争、创新、成本收益、需求决定供给、增值产品、高效转化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市场化方式编制行业标准的道路。

4. 工作方针

(1) 去除功利性, 把握服务性和细分行业特点, 通俗易懂, 可操作性强, 起到行业“教科书”的作用, 降低编制过程和在业内能够迅速普及推广的成本。

(2) 既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又要能适应业主的不同层次需求, 可分级, 如可按LEED分“认证”等四级, 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可由“企业标准”解决。

(3) 能够解决工程质量出现的规律性问题——通病, 对标提出相关误差的基本标准, 编制的核心工作是妥善处理装饰装修与机电设备安装、结构、幕墙、强弱电等交叉点界面问题, 预留对应的接口。

(4) 依据工程立项、设计、施工、采供、验收、交付、运营等全生命周期顺序的时间轴和主线展开。

(5)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不能“等靠要”, 现在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 发挥“抢工”的优势, 拼速度保质量, 尽可能简化, 越简单越易于培训。

(6) 标准先行, 指南同步, 相关解释或说明可用附录、图集、培训教材等给予补充。

(7) 能够作为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的依据之一、行业评优的基本条件之一, 是预期的最好的市场评价。

5. 规范运作

(1) 建立编委会组成的制度, 包括主编、副主编、编委单位的选择、加入和退出、准入和清出的标准和方法。

(2) 根据2011年12月12日住建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编制工作流程 (试行) 》 (建标标函[2011]151号) , 指导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3) 编制行业技术标准, 是一项政府委托的职能, 涉及国家、行业、社团、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经济利益, 各编委会成员要共同自觉维护本标准编委会、中装协、住建部的公信力和本企业、本人的诚信度。

(4) 编委会在把握话语权 (不仅有机会表达, 而且有影响力) 与集思广益中取得平衡。编委企业在宣传、营销、投标等涉及各自标准的经营活动, 以其编委会的相关会议纪要为准。

6. 资源整合

(1) 本会内部协调。如B I M装修标准, 现在编制的为《室内装饰装修BIM实施标准》, 室内设计BIM标准、幕墙工程BIM标准, 分别由本会设计委员会、幕墙工程委员会牵头组织编制。

(2) 敞开大门订标准。继续充实有关标准编委会, 采取各种形式、方式和方法进行海内外相关工程业主、科研、教学的调研、合作、交流和研讨, 适应市场需求, 同步培训, 与时俱进。注意与其他标准、特别是关联性最强的绿装、BIM等标准的对接与协调, 聘请相关权威专家, 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 同时与相关社团加强沟通协作。

(3) 情报共享。编委成员要主动积极为本标准作贡献, 向本标准编委会提供相关竞争性的先进技术信息情报, 并在本标准编委会内部分享。

主编企业需建立相应的研究分析机构, 成为本标准编制的信息情报中枢, 各编委成员单位建立相应的机构对接。

7. 标准体系

创建新时期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新体系:企业标准→地方装饰协会标准→CBDA标准→住建部标准。

(1) 企业标准。提倡各标准编制单位和本业大型企业, 进一步发挥“总工程师、办公室、项目经理、资料员”四位一体的工程创优机制, 在争取行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 积极增加专利、工法、高新技术企业等附加值, 在此基础上, 组织编制本企业的技术标准, 并建立本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希望各编委会成员先行先试, 为行业做出示范。

(2) 地方装协标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 具有引导、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自现在起试行CBDA标准, 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推荐性技术标准。地方建筑装饰协会可参照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办法, 制订地方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为晋升地方和全国行业技术标准奠定良好基础。

希望并相信各编委会, 不辜负政府的委托、协会的信任、行业的期待, 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工作预期, 创造新的历史, 身心愉快, 名利双收。

欢迎业内更多的成长性良好的企业、中高级知识分子、总工程师参与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在参编的过程中, 享受工作乐趣, 受到市场尊敬, 实现人生价值, 为新常态下企业和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做出贡献, 为新常态下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附: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编制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师 工作压力 量表编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ollege working stress scale for using in university teachers. Mehtods :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the intra-structure of the scale. Results: ① Explorator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items indentified that the scale had seven factors, explaining 66.518% of the total variance; ② Internal consist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onbach’s a coefficient, split-half coefficient were respectively 0.9184 and 0.8981; ③ The structure 、 content and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all very perfect.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working stress Scale Development

0.引言

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每一个工作着的人都感受到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难度的提高,工作压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也不例外,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教师压力己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我国,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尤其是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在这种双重重担下,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各种身体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压力症状,并且这种不良影响也会波及到学生,甚至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在我国相关的研究却很少,所以开展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是迫切而必要的。本研究就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编制一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了解高校教师的主要的压力来源,可以为高校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供参考。

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组成因素的确定

(1)分析、比较、总结以往的有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文献资料,并且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分析,初步确立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的组成因素。

(2)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并且为了使访谈结果更有代表性,访谈将按照教师的年龄结构(老、中、青)、职称结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学历结构(博士、硕士、本科)、婚姻结构(己婚、未婚),从中国民航大学选择24位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组成因素。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谈谈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来源,并按照压力程度的大小排序;解释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带来的影响;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根据文献研究和个别访谈结果确定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7个因素: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经济压力、学校制度、身体状况

2.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的项目来源

参考以往的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量表,本研究主要参照了陈超然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白少君编制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及刘丽丹编制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等,结合个别访谈的结果,初步形成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表》,该量表共有40个题目组成。并且聘请压力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分析,看它们是否代表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根据专家意见,我们对量表题目进行了修正,由40个题目简化为35个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调查表的内容效度。

问卷项目形式主要是自陈式,问卷项目采用四点记分法,1分为没有压力;2分为轻度压力,3分为较重压力,4分为很重压力。得分越高,说明压力程度越大。

3 测试及结果分析

3.1 测试样本

问卷编制过程中的测试分初测和复测两次进行,初测样本来自中国民航大学各个学院,随机选取200名教师(男84人,女116人)进行测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00份;复测样本来自于天津市各个高校,随机选取教师350名,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男152人,女172人)。

3.2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4.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量表的结构。

3.3 结果分析

3.3.1 项目分析

运用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对相关较低(<0.4)的项目予以删除,共删除了2个项目。检验各项目的辨别力,再对剩下的32个项目分别计算区分度。具体方法为:先将量表总分从小到大排序,抽取所有被试的前27%和后27%设为两个极端组,然后对每个项目在这两组间进行T检验 ,32个项目的区分度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P<.001)。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样本的KMO系数为0.840,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679.301,P﹤0.0001,表明适合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转(Promax)的方法。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并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40的题目,经过分析,最终确定29个题目,从中抽取7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66.518%。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因素负荷表

根据表1各个因子对应的项目内容进行因素命名为:职业发展-涉及教师的研究方向的定位和职称的评聘带来的压力;工作负荷-涉及课时量和科研量要求带来的压力;人际关系-涉及与同事、领导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带来的压力;自我发展-涉及自身的学习、培训和晋升方面带来的压力;经济压力-涉及收入水平,日常消费和买房带来的压力;学校制度-涉及对学校制度适应,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带来的压力;身体状况-涉及各种生理、心理疾病带来的压力。

3.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再测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该量表的结构模型,所得的拟合度指标见表2。

表2: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数

由表2,χ2/df 值小于5.00,标准拟合指数(NFI)、拟合优度指数(GFI)、比较拟合指数(CFI)都大于或接近0.90,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45。拟合度指数都基本符合标准,结构效度比较理想。

3.3.4 信效度分析

3.3.4.1 信度分析

本研究用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检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同质性信度的指标用Cronbach’s a系数来表示。从表3可以看出总量表的a系数为0.9184,各分量表的a系数在0.5384~0.8385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981,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6739~0.8511,说明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较高。

表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信度

3.3.4.2 效度分析

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之后,本研究为了测量教师的总体压力感,还列出了一个题目为“如果压力分值最大为100分,没有压力为0分,您认为您的压力分值为: 0-25;26-50; 51-75 ;76-100”,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在四个分级中选择。对这个题项的回答可以作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一个效标。计算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得分、各分量表得分与该项目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

表4: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得分、各分量表得分与效标的相关

注a:*P<.05;**P<.0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得分、各分量表得分与效标的相关都达到了0.4以上,处于非常显著的水平,效果比较理想。

此外在编制问卷项目时,已经聘请有关专家对问卷项目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4. 讨论

(1)量表的结构

本研究分析以往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文献资料,分析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责,结合访谈结果,初步确定了问卷因素,共7个: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经济压力、学校制度、身体状况。参考以往的相关量表及访谈结果收集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对量表项目进行评定,经过多次修改,形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初稿,共包括35个项目。经过初测、再测,最终形成正式量表,共29个项目。

对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删除项目6个,从中抽取的因子仍然为7个,7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6.518%,与理论构想非常符合。对再测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模型与数据能够很好的拟合,量表的结构非常理想。

(2)量表的信效度

本量表的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系数都在0.53以上,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84,分半信度为0.8981,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构已经表明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以高校教师的总体压力感作为效标,结果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与效标的相关性都在0.4以上,表明该量表的效标效度也比较理想。此外,该量表的理论假设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科学性,项目来源比较可靠,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也比较的客观、合理,量表的项目也经过专家的多次审查和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研究不足

本研究取样主要是在天津市各个高校进行,这使研究结论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样本的容量也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些方面也是我们今后研究应该改进的地方。

5. 结论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共包括7个因素,分别为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经济压力、学校制度、身体状况。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参考文献

[1]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心理系.2004年。

[2]兰继军.刘真等.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水平的测试及其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02-103。

[3]石林.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心理科学,2003,26(3):494-496。

[4]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05-109。

[5]靳捐.靳静毅.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5):39-43。

[6]刘丽丹.沈阳市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6年。

上一篇:公司法律顾问制度下一篇:三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