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通用8篇)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1

本文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八年来的切身体会,论述了临床医学精品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感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精品课程; 医学教育

为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在4月8日,发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正式启动。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

第四军医大学从春季起实施了“精品讲座”工程,每一位学校教职员感悟其中,受益匪浅。

1 初涉精品

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全校已有近800名专家教授登台开展讲座,而初次参加精品讲座的经历却使我终身难忘。

从教以来虽然给护校中专、大专、医疗本科、8年制学员、研究生、进修生、护士长等不同层次授课对象讲了上百次课,但精品讲座的第一次预讲便被深深地触动,从授课内容、幻灯制作到讲授姿势、语调语态等所有细节无不涉及。

几十次的修改每一次都是一种提升,都有一份收获,对“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古文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觉、思维、语言等,作为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主动去掌握知识。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教师教任何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为了避免授课内容与教材雷同,不把课堂变成单纯的问答会,笔者的设计理念是先不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主动去掌握知识。

出血是许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原因的共同的临床表现。

不论是否从医,从事何种专业都会遇见出血这一常见问题。

出血现象虽然并不复杂,可是要能准确分析出血的原因,把握治疗的尺度,确实是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

如何让学员意识到这一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对教员来讲是一个挑战。

在讲课中,以临床实例为引子,列举临床上不同的出血特征,让学员有直观的感觉,启发学员去思考,把握不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特征。

精品讲座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图文并茂,达到了最佳的课堂效果。

2 感悟精品

为实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四型”大学目标,全面提升笔者所在院校本科教育质量,学校党委做出了“实施精品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决定。

同年学校决定,在本科教学中实施《精品课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是学校为提高全校教员课堂授课水平、提高学员对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又一重要举措,它让每个学员能享受到“精品”,体现笔者所在院校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水平和实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精品课程”的讲授内容是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精练内容,突出重点,授课方法应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力避“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推进师生互动,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吸收率,让学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的魅力、感受教员的风范。

精品课程课堂授课内容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能明确授课目标、教学进度和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重点、难点。

(2)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标本、模型等)、教学设备、典型病例或案例等教学方法。

(3)授课章节内容,能包括教材章节内容,能适量增加本课程前沿内容或删除陈旧内容,确保授课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4)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使用已经获得的教学成果。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集中创新的重要形式。

作为医院教学督导专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笔者参与了全院几乎所有教研室的课堂教学预讲督导工作,亲眼目睹了精品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员授课能力上所带来的益处。

“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德国教师)。

精品课程的教学首先培养的是教员,要求教学内容先进,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教员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上给学员带来了诸多益处。

通过督导点评,不仅使教员收益,同时听课学员更是收获颇多,他们能明显感受到精品课教员的风采,听完课便能大致区分出哪些是精品教员了,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大提高课堂吸收率。

3 收益精品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1-2]。

八年精品是感悟精品、收获精品的八年,从精品讲座、精品课程、精湛医术、精尖成果、精英人才、精优论文到精细管理、精品党课、精彩年画和精良设备,涉及到教学、医疗、科研、政工、后勤等,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八年回头望,从20的精品讲座原稿到5年来精品课程终审会(-)精品教员授课视频,作为的精品教员笔者感受颇多:“教员不是拿所得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精品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员投身于教学工作,教学相长是我这次精品课程建设最深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任新玲,张艰,吴昌归,等.如何准备一堂生动有趣记忆深刻的临床医学精品课[J].中国医学创新,,30(7):150-151.

[2] 张侃,粟文彬,蔡锋雷,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促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12(6):96.

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2】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院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本文对如何科学合理设置来华留学生课程,开展辅助课程、加大留学生见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为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词: 留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扩大,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多,留学生教育工作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我院招收了首批南亚地区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在近年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们不断对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的课程建设进行思考与研究,并根据留学生教学特点合理建设留学生课程。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科学合理的培养临床医学留学生是我院开展国际化办学、促进师资建设及提高医学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留学生课程设置既不能完全根据本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安排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又也不可以完全单纯以学生考取本国医师执照为目的授课。

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调整,我院临床专业留学生教育将两者有机融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即在达到国际化医学要求的前提下,开设了汉语、临床医学汉语等中国文化课程,同时加大了临床见习力度,增加了临床见习学时数,将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相结合,使留学生更好地深入和胜任临床实践学习。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授课

为了能够了解国际上医学发展现状与成绩,鼓励来华留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留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我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授课。

1.邀请国内外境外教师、客座教授等专家学者为留学生开展医学讲座等内容,使留学生面对面与专家学者在专业知识上沟通、交流。

2.组织留学生参加学校各种形式的国际医疗学术会议。

在学校和附属医院召开国际研讨会期间,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

例如: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ICGEB)肿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讨会;中美加齐齐哈尔医学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暨腹腔微创和妇科宫腔镜技术继续医学教育会等国际会议等。

定期为留学生开设医学讲座,拓宽留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留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管理与考核相辅相成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要做到两手抓,相辅相成。

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考核内容上,要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为基础,尽量保持与南亚地区国家职业医师考试科目和要求一致,与国际接轨顺利衔接。

2.考核中,注重日常学科知识的训练与积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做到笔试与实践相结合。

3.试卷答题形式上,改变以选择题占大部分分数的考试形式,加大论述、病例分析、口试考核比重,以此实现留学生课程考核的科学性。

四、严把临床见习、实习关

临床见习、实习是来华留学生走上医师岗位前的关键学习阶段,我院在临床医学来华留学生教学工作中,自留学生大二时期加入了大量的临床见习课时,分别在学院三所直属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学习效果和秩序情况良好。

在留学生见习、实习期间,要制订带教方案和安排留学生岗前培训,指派临床教师指导,制订留学生教学讲课计划和留学生导师指导记录册;配合留学生见习医院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留学生见习生的管理,另外,对留学生见习和实习进行中期检查,强调带教的规范性与示范性,为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南平,刘先哲.留学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5(8):724-725.

[2]应丽君.留学生中医学本科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3):11-13.

[3]马兆明,李艳芬.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6):620-621.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2

1 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的制度意识薄弱。在学生管理、教学安排、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成绩管理、教学环节衔接等方面的管理偏重于经验和人性化的一面, 而缺少对管理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管理中 “无章可循”和“有章不依”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无教师授课的评价标准或虽然有评议条款, 但是评价缺乏经常化和制度化, 方法缺少客观性;无见习或实习带教考核与评议制度;无学生奖惩制度及记录等各项制度。

带教师资素质有待提高。在部分教师中还存在“教书育人”意识不强、教学经验和技巧欠缺的现象, 组织见习或实习生“小讲课”缺少计划性、系统性和联系性, 较多地采用“因病施教”的随意性讲课方式;教学查房不规范, 雷同于临床医疗查房。不懂得教学查房不但要解决临床医疗问题, 还应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序贯性和可接纳性。

临床教学理论研究不够, 缺乏经验总结。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满足于完成带教任务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缺少能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或发表教学论文, 不能使临床教学进入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毕业考试和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有待提高。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学得不扎实, 忽视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和患者都不愿意让学生动手操作, 严重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准备考研或就业应聘等因素的干扰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主要原因。

2 临床医学院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从教学评价重要性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标准》中已明确提出的以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项为主的一级指标和以经费、床位设置、师资队伍、基本设施、教学领导、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讲课及带教、学生学风与医德、教改成果等为代表的二级指标, 均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例如《教学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法规之一;《医德医风规定》是《执业医师法》的重要内容;国家与军队分别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德规范》;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法的具体规定;《临床课程管理和考核制度》、《见习管理和考核制度》和《实习管理和考核制度》等项教学制度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具体措施贯穿着课堂教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效地落实这些制度和由此产生效果的过程。

从教学成效的可预测性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临床医学院良好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严格的医德医风教育可以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教研室管理责任制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评教评学制度体现了教学相长、同功共荣的新型师生关系。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教学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从教学问题可防范性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在临床教学中, 由于医疗工作繁琐和忙碌, 有时可能出现备课不充分、缺少预讲试讲程序, 发生推迟上课、延误下课甚至于误课的情况, 原因是缺少制度的约束。《集体备课制度》和《预讲试讲制度》不但保障了教师有一定的时间用于教学工作;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条件。《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意见》可以明确界定教学差错、事故, 同时也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不但对于每个教员都起到了警示作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防范意识。

3 临床医学院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的自评和校院的教学检查工作, 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现将教学流程及其相关制度总结如下。

3.1 课堂教学流程及其相关制度

课堂教学流程见表1。相关的制度有:《教研室实施教学制度》、《任课教员资格审查与审批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室教学准备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调课申请制度》、《教学联系会议制度》、《教学事故防范与处理制度》、《考试与成绩分析制度》、《教学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制度》、《课终教学总结制度》。

3.2 临床实习与见习教学流程及其相关制度

制度建设是临床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转的保证。要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持续发展, 必须有健全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证。临床实习与见习教学流程见图1。相关的制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已述及以外, 还有针对临床实习与见习环节制订的制度:《实习与见习科室管理制度》、《实习与见习医生管理制度》、《临床实习与见习教学大纲》、《实习与见习带教人员资格审查与审批制度》、《实习与见习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室实习与见习准备制度》、《实习与见习教学查房制度》、《实习与见习评价制度》、《实习与见习督导制度》、《调组调时申报制度》、《实习与见习联系会议制度》、《实习与见习事故防范与处理制度》、《实习与见习考评与成绩分析制度》、《实习与见习出科考试制度》。

为了保证制度建设的落实和效果,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制度建设系统化;②制度管理规范化;③制度落实经常化;④制度监督公开化。

参考文献

[1]线福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5 (4) , 43-44, 67.

[2]许劲松.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2) :76-77.

[3]李延保.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调查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 2006 (6) :46-47.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3

摘 要: 临床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打破了以往以病人为主要练习对象的教学模式。目前以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平台的模拟实践教学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形式。通过标准化病人、各种穿刺模型及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等,对医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及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急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 模拟实践教学 医学生 临床技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诊断与治疗知识,训练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技能。按照我国当前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医学生经过三四年的医学理论学习后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但因为医学生扩招、医疗任务繁重、医患关系变化等原因,教学医院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任务越来越无法圆满完成。为提高整个临床教学质量,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保证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能力培养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现代化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创设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的高仿真患者和真实环境开展临床教学和考核,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为医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极好条件,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意义重大[1]。

一、模拟实践教学概述

传统医学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为临床见习和实习,通过跟随带教教师进行诊疗活动,参加教学医院及科室开展的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利用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的方式完成,具有接触病人数量有限,非常见病种不易遇见,患者不愿配合技能操作,不便多人训练,操作失误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等缺点,使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离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越来越远。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以仿真模拟人、局部技能训练模型、计算机交互模拟系统、虚拟训练系统、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等各种人为创设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以更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独特的优势。

二、模拟教学实施

2013年,我院共投资400余万元扩建成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现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示教室,体格检查室,技能训练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和护理等),配备先进的模拟教学模型设备和计算机模拟病例在线考试系统。其中有功能齐全的仿真高端多功能综合模拟人两个,模拟实践教学系统设备先进,种类齐全,使用率高,完好率达100%,形成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平台,满足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两年来,承担我院临床毕业实习医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竞赛和医学生毕业考试工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和本院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培训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实践教学。

1.培训对象

选择2014年度在我院实习的2010年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76名医学生为培养对象,从实习20周后开始,每周下午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集中培训,针对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欠缺部分选择培训项目,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对其进行分组集中培训。

2.培训内容和方式

实习生按照临床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分组,每10至12人为一组。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培训三小时,共培训两个月。除周四下午进行技能操作理论授课外,其余时间都安排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所有项目轮流操作,每组学生培训内容完全相同。培训过程中由培训教师记录每位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点评指正。技能训练依照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掌握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技能。如①体格检查: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让医学生写出主诉、现病史,并进行模拟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相关训练。②内科基本技能:利用各种穿刺模型完成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临床常用操作的强化训练。③外科基本技能:利用模拟手术室及其相关设施进行外科无菌操作(如洗手、穿脱手术衣、切口消毒、铺巾等)和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包括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拆线等)训练。④妇产科基本技能:利用教学模型进行产科和妇科检查,包括女性骨盆测量、四步触诊、肛查、阴道检查、后穹隆穿刺、正常分娩机转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等培训。⑤儿科基本技能:利用模型和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格检查、人工喂养及心肺复苏的急救训练。⑥综合急救技能:利用多功能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的初步训练,重点培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由计算机控制,能模拟临床各种场景,要求指导教师提前将各种类型的临床病历编辑在计算机软件中,对病例设置问题并进行编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最后由培训教师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效果评价。

三、结果与讨论

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全部参加模拟训练)毕业技能考核成绩总体高于同期其他实习点实习生成绩。在2015年1月举办的校内临床技能竞赛中,前10名选手中8名均来自我院。学生代表参加2015年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别获华东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虽然少数学生成绩不能代表全部样本,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模拟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对临床教师进行的访谈中,绝大部分教师均表示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单纯依靠传统的床边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借助模拟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模拟实践教学能够减轻临床带教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

新形势下,模拟实践教学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有效缓解教学资源不足,可同时制作大量教学模型模具供众多学生训练和考核而不必担心病人病种不足,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模拟特定场景或特定罕见病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其中“教与学”的矛盾[2]。对于临床教师,使用模拟教具为学生培训排除引发医疗纠纷的顾虑,特别是对于有创性操作的考试和牵涉患者隐私方面的检查项目的教学,对于学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临床教学病例不足、操作训练少、患者不配合教学的缺陷。训练考核可重复自由进行,不受时空限制,根据教学需要任意设置教学项目,根据情况随时反馈或中断,不断重复,有利于临床技能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建立客观、标准化评估系统。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模型模具的使用,使批量训练考核的记录、反馈得以轻松进行,有助于建立综合、客观、科学化的临床技能训练、考核系统。

当然,尽管模拟实践教学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永远不可能替代真正的临床训练。模拟实践教学会使学生的爱伤观念淡化,以求速度和标准为主要目标,长期训练会养成简单的思维模式[3]。模拟环境或模拟病人毕竟不是真实临床环境或病人,它是复杂临床环境和复杂病例病种的简单再现,尤其是医患沟通不具备双向性,学生主要通过它进行技能操作型的练习,同时存在教学模型较昂贵,品种更新太快、无法齐备等问题,使模拟实践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要与传统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总之,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医学道德伦理,尊重患者权益,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情的感染、理的启迪和美的陶冶,推进知、情、意、行、品德诸要素协调、全面的发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4]。

参考文献:

[1]高萍,吴小燕,夏冰,等.医学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3):96-98.

[2]文宏,邓东红,程鹏,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1,32(3):67-68.

[3]孙经武,刘成霞,马莲环,等.基于实训中心的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13-414.

[4]王春梅,张湘富,刘伟,等.临床医学现代模拟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4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模式存在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分散和考核手段单一等问题.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校对临床技能教学与考核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作 者:尹凯 桂庆军 文格波 涂玉林 姜志胜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医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2.44 关键词:临床技能   教学   考核   新模式   实践  

★ 学校工人年度考核总结

★ 教师工人年度考核总结

★ 工人安全生产责任书

★ 生产车间工人辞职报告

★ 生产考核通报范文

★ 生产车间工人的辞职报告

★ 劳务工人安全生产协议书

★ 职业生涯与规划范文

★ 安全生产考核方案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5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1选择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1],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2]。知晓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的、合理的、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2],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技术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信任[3]。因此在检验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以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有权威性。

2.1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不合乎要求[2],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难以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都能符合要求,且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分析中质量控制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虽然符合要求,但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检验质量要求,大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首先,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其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第三,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积极参加室内质量评价活动,以此推动科室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2.3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这是检验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必要时采取复检,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3开展新业务,引进新科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1]。科室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2],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找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室的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于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

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6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包括了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三门学科的知识。国内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都将它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凸显其重要性。本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桥梁课程,与中医药临床联系十分密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有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对现代医学的掌握和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早在三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学与免疫学紧密联系的基础;中医外感病邪的疠气往往与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有关;西周时期的《周礼·疾医》里描述四时皆有疬疾,而秋时有疟寒疾,其中描述的疟寒疾即是人体寄生虫学的疟疾。而且,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广泛开展,科学工作者发现某些中药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与免疫增强的功能,可以保护免疫器官、滋养免疫细胞、调节增强免疫分子的活力,发挥抗感染、抗肿瘤等多种免疫作用。目前,中医药界已经从多种中草药中提取出具有广泛免疫作用的多糖,比如,甘草活性多糖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还可广泛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活性,从根本上强身抗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从这些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中医药与《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中医药专业特别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好《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技能,对于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中医内科学和将中西医有机结合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国内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我们发现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由于中医院校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多,学校教务部门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倾向于以中医学科和中药学科为主,而《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作为一门西医基础课,往往不能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加之在一些中医院校,很多专业都是将这门课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因而不少同学都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临床实践用处不大,因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二是中医院校内西医基础课的课时数普遍不足,对于《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大部分中医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都只安排了60~72学时的教学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64学时,试验教学8~12学时),部分专业(如护理学专业)仅安排了48学时,而在西医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和相关的临床专业都将本课程拆分为《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这三门课程,往往安排的180~210教学学时。从学时安排上来看,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时数的严重不足使得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充分展开,而《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临床医学各课程的联系紧密,因而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本课程中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以及人体寄生虫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才能得到理解和掌握。然而在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安排方面,中医院校由于受课时安排不足的限制,往往仅仅安排12~16学时的实践教学,与西医院校安排的60~80学时的实践教学相比,仅为其五分之一,这使得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受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全面掌握。然而,期望像西医院校那样大规模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的课时也不现实,这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而言势必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因而要在较少的实验学时安排下提高《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反思

1.确定课程定位,强化教学理念。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功能应从原有的知识定位向着知识、技能和创新并重的定位转变。

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是课堂教学的范本。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新构建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重新编写和出版供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工作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4.基于综合性和创新性试验,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目前医学院校开展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即由老师设计好,由学生按一定的程序实施让学生直接观察,由此来验证课堂所学理论。这种传统的、单一模仿式的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的学习兴趣及创造热情,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开设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我校目前开设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也是如此。如:玻片凝集试验、补体溶血反应、病原微生物形态与结构观察、细菌代谢产物的鉴定等,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低;有些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方法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合于临床和科研应用,如:单向琼脂扩散法、双向琼脂扩散法5]。因而,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意义重大。目前,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应用广泛。所谓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而完成的复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所涉及理论知识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像验证性实验那样单一,要求的是要有综合能力。因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要熟悉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体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达到实验既定的目的和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促进实验教学的效果。每次实验教师抽取一个小组对当前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汇报,提出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一起讨论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式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选择使用的实验材料,要自己配好试剂,实验的仪器要调整,操作、记录、结果分析等均由自己独立完成,其中每一步骤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充满挑战,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完成,不仅提高了查阅文献的能力,而且学到了传统教学中不做或由教师代做的许多实验方面的技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养成独立的分析、动手、反思、创新的精神,对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应用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7

关键词: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临床医学, 获得我国的医学学位后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这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也给现今的医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挑战, 因而临床医学类留学生的教学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不仅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带动了师资建设和学科建设。自2005年江苏大学开始招收成建制临床医学留学生 (MBBS) , 现有的医学留学生规模已经发展为每届90人左右, 学生也已从来自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 扩展到东南亚的泰国、中东地区的伊朗、叙利亚、非洲的加纳、南非、尼日利亚国家以及北美的美国等。尽管生源的这些所在国的语言各不相同, 但英语大多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 所以英语基础较好, 读写能力强。但因其英语口语都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口音, 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标准“美式”或“英式”英语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 他们的英语发音也不尽相同, 常常难以听懂, 而留学生来华时间短, 汉语水平普遍较低, 使得全英语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语言交流障碍进一步加大。

留学生的医学教育与国内医学生比较, 有其突出的特点,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在受教育层次、文化背景及思维观念等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1], 在知识水平和个体素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而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尚处于起始阶段, 国内许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开始了积极的尝试,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郭彩霞[2]等在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辅导;高艾[3]等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人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及该学科的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个人的预防医学全英文教学实践, 就医学高等院校教师如何进行留学生预防医学全英语教学, 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预防医学的重要地位和主要内容

由于社会上重治轻防的观念影响, 加之预防医学产生的效果往往是远期效应, 导致了部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习重视不够, 从而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时缺乏主动性。这种现象不仅在国内, 国外的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也面临这种问题[4]。因此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 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用预防医学为主的思想, 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 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 以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在本校,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营养学设有专门的课程, 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我校《预防医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安全、环境与健康、食品卫生、社区预防、毒理学、少儿与妇幼保健以及初级卫生保健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培养临床医学留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和思想, 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学习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概念, 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 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是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掌握作为全科医师应具有的预防疾病, 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2 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预防医学系对新引进的取得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都要用英语试讲, 严格执行首次任课教师试讲制度。具有江苏大学任课资格的教师, 承担来华留学生教学任务时, 必须进行试讲, 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试讲合格, 方可给来华留学生上课, 并接受定期考评。任课老师要定期积极参加校、院及课程教学小组的教学研讨活动, 相互交流、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留学生教育教学的根本。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是在强调教学的规范性的同时, 挖掘自己的教学特色, 使主讲教师形成一个既相对统一又有各自特点的有机整体。进一步优化课程组教师结构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 备课

备课是确保预防医学全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有资料显示, 中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5∶1, 而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20∶1[5]。在讲授中文预防医学课程时, 与中国学生不存在交流上的障碍, 但是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 一些常见问题在备课时已准备好, 则可以轻松解答, 而一些突发性的问题, 往往让教师措手不及。所以, 充分而认真的备课, 可增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备课主要是备己知彼。备己是指备教学内容和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关于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参阅国内外最新版的教材及相关书籍, 查阅有关文献, 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和进展, 参考美国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名校医学院 Public Health 课程, 使教学内容丰富, 并有一定深度。

在留学生全英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和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课前一定要掌握规范的专业英语, 这样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教师的实用性英语水平, 重点是“听”和“说”的能力, 这是全英文教学要求的基本能力, 也是全英文教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途径加强自身的英语实用能力。为加强教师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学校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培训措施:如组织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英语培训、定期派教师外出进修、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等。学习英语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教师在工作之余, 可以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学习一些实用英语:如收听英文广播;收看央视九套的对话栏目;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下载英语学习的一些视听资料等等[3]。

除了备己还要知彼 (备学生) , 同国内学生相比, 留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较为普遍。课堂上经常自由发表意见, 有问题随时提出, 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甚至导致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他们在知识水平和个体素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他们更关注与自己国家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非洲一些国家的传染病问题) 。因此只有认识到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 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

4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准备图文并茂的课件, 增加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指导来华留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针对来华留学生喜欢研讨性教学的特点, 注重课堂提问与讨论。发挥来华留学生擅长收集、总结资料的特点, 组织小组研讨与学习交流, 让来华留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校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预防医学全英文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案例讨论、现场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案例讨论是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 (如制鞋女工的白血病、脑外伤的预防和通信行业职工过劳死、贫民窟的肺结核爆发等) , 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 讨论该事件的发生原因, 发展变化和结局, 以及怎样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努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实习是指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中心等单位参观, 带留学生们进入现场 (如污水处理厂、污染严重的化工厂) , 通过对实习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学习, 可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增加学习兴趣, 为建立良好的预防医学理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 而以“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课堂提问互动, 课堂讨论, 让留学生表达他们自己关于预防医学知识的观点, 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让学生结合所在国的公共卫生特点, 撰写《Public Health Problems in my country》, 并进行口头报告, 互相打分, 决出优秀, 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祖国的卫生问题, 找到努力的方向。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 调动留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学的学习不仅是追求知识, 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 国外的高等教育更为注重这一点。因此, 在讲课过程中, 在讲解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后, 布置一些阅读材料给学生们自学并完成作业。另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向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经典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网站, 以满足留学生快速和大量阅读的需要。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把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每一个培养环节。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紧盯学科发展前沿, 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搞好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尽可能地结合课程教学内容, 组织安排学生接触实际;进一步完善“主动参与式学习教学法”, 更多地采用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提问、相互提问, 自己提出课程小论文选题, 自学某章节然后提出问题和评价意见等方式;充分发挥好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的作用, 更多地借助现代网络等技术手段扩大教学空间和延伸教学触角, 在教学中积极应用网络资源, 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CDC及FDA, 同时, 应学生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结合学生所在国家的特点开展教学。如非洲国家的营养缺乏、职业病、环境污染等。

5 课后交流

教师除了在课堂对学生教授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外, 还应该注重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通过电话、短信、微博、邮箱、班级学习讨论会等形式, 多听, 多讲, 用更多时间与留学生相处,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 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江苏大学每年举行国际文化交流日活动, 通过参加留学生的业余活动, 拉近与留学生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留学生普遍善于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 如课间或课后多进行口头和书面形式沟通, 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途径, 也是一个熟悉他们发音特点, 锻炼口语交流的机会, 从而逐步听懂他们的提问。这样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互动, 从而也消除了教师的紧张心理, 积极主动地与留学生进行沟通, 即使某些语言的表达或许欠恰当, 但他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另外, 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 融趣味性、艺术性于带教之中, 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枯燥、呆板,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取得了良好的带教效果。

6总结及思考

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在国内许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留学生高等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 来华留学生学成回国或在世界各地工作, 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和扩大我国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因此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 要铭记培养知华、友华的海外人才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教学的同时, 注重传播尊师重教、严于律己、勤奋好学、互帮互学、守时高效等中华传统美德, 关心、指导来华留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宋樱, 项锋钢, 李玉军, 等.留学生病理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1) :83-85.

[2]郭彩霞, 李艳博, 牛丕业, 等.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体会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2) :318-320.

[3]高艾, 田琳, 李变兰.临床留学生《预防医学》全英文授课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3) :501-503.

[4]B.S.Levy, D.H.Wegman.Commentary:public healthand preventive medicine:proposing a transformed context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J].Acad Med, 2012, 87 (7) :837-839.

[5]董鑫, 张洁, 崔静, 等.留学生病理学实验全英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2) :191-192.

医学院与临床教学工作 篇8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临床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119-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临床实践教学时医学本科生完成学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也是将专业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掌握基本诊疗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对于五年制的医学本科生而言,后期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发展走向和层次。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医学本科生对临床实践敷衍应付了事、把考研和就业放在首位的状况,此值得每一位从事医学教学的教师反思。

1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1 临床实习中的医学本科生的心理问题

经过本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四年学习,大部分的医学本科生具备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希望能够将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愿望比较强烈。在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大部分本科生都将经历一个心理上的适应期。在这一时期中,医学本科生将面临着从“在校”、“在课堂”到“在医院”、“在病房”的场景转换和身份转换,同时也必须完成指导教师交办的各项事务。包括医疗文书的书写、病例等档案的整理等。这些相对繁杂的医疗事务基本属于临床实践的初期和外围阶段,一些耐心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的本科生可能在这一阶段就对临床实习产生抵触心理。

在短暂的适应期过后,本科生就要投入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首先,医院属于社会公共机构和专业的医疗场所,本科生在这里必须面对和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指导医师与学生的关系、医患关系、同科室里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与学校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单纯的人际关系相去甚远,部分同学可能会难以适应,产生畏难心理。其次,本科生必须正视自身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象的临床病例之间的落差。尤其对于在理论知识积累阶段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学生,单纯靠死记硬背对付考试,那么在面对具体的病例时候必然会手足无措,难以“对症下药”,如此一来,临床实习就难以展开,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1)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不少医学本科生认为找工作比临床实习更重要。随着近几年高校录取比例增加,报读医学的本科生数量呈连年递增趋势。同时,就省市级规模相对较大、科研能力较强、收治患者较多的医院而言,职业准入门槛较高,再加上岗位饱和,医学本科生与硕博研究生而言,并无就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收入较低,不少医学本科生并不愿意在基层(如县级市、县城、乡镇等)医疗机构就业。因此,不少学生都把全副身心投入到寻求就业中去,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不能认真对待临床实习。

(2)医学本科生“考研热”呈逐年升温的趋势,对临床实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实习的07级258名医学本科生(包括临床、影像、检验、口腔、麻醉等专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46名学生中,有188名准备考研,占总人数的76%,有153名学生认为,为了考研可以放弃部分实习或完全放弃实习,占总人数的62%。[1]这一数据直观说明了医学本科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将继续深造作为本科毕业之后的发展规划,将临床实习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这对临床实践和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有害的。

(3)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存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误区。首先,从学生自身来说,迫于上述种种心理压力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局限,不少本科生面对患者和指导医师时,害怕出现纠纷或者差错,于是产生畏难情绪,在实习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而是仅仅局限于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其次,从指导医师和教师的角度看,由于自身的科研任务、诊疗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他们并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亲自去指导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再加上我国医学本科生大都实行班级教学,基本上不存在“导师制”的教学形式,因此,一些任务繁重或者责任心欠缺的教师或者医师不会主动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的细节、遇到的困难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就造成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一锅端”现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针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加强对医学本科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本科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思想教育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对医学院这样专业性强的院校而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针对专业特色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十分重要。首先,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必须将对医学本科生的医学道德培养和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其中,通过系统性教育和主题性教育相结合,是升华医学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除了医学伦理课程的学习之外,组织学生与医务工作者共同举办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医务人员素质大讨论等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医学生深入到医院和病区,引导病人就诊、咨询,培养他们对患者的感情,强化服务意识。[2]同时,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开展之前,教师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对其进行实习动员、心理调试也十分重要。包括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克服畏难情绪、主动解决问题等。

2.2 合理引导医学本科生平衡实习与考研的关系

目前,很多医学教学计划将临床实习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期相冲突。(1)首先,不同专业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延后或者提前临床实习的时间,以减轻考研对实习的干扰和影响。(2)不少学生面临着学校与实习医院距离太远的问题,学校可以在协调、解决同学们的住宿问题的时候,也兼顾到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等。(3)要加强对高年级同学的学业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尽早确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学生理性对待“考研热”,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进行选择。(4)对参与临床实习的同学进行打分,并将成绩记入综合考评指标,兼顾医学本科生评价体系中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5)可以在本科生教学中适当尝试引入“学导”制,创造不同年级的沟通交流平台,尤其是开展高年级帮带低年级的互助互学活动,实现就业、考研等信息的共享,实现学生之间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3 更新医学本科生就业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就业政策

无论是进行临床实习还是考取研究生,医学本科生的目标都在于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因此,更新医学本科生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起着前导性的作用。

首先,要改变医学本科生不愿意“下基层”的消极意识。客观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引导高校医学专业与地方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教学,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创造一个相对开放、有效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平台;主观上,医学本科生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其次,针对医学本科生要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由于医学类学科的专业性相对突出,执业环境和条件也相对严苛,因此,不少医学本科生毕业之后并不能够达到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对这些学生要实行相对宽松、灵活的就业政策;而对那些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在临床实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医院的实习资源和环境。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业方向和政策也不同,区分度和目的性也更明确。

2.4 在医学生本科教学中尝试引进“导师制”

目前,我国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尝试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部分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结束之后就安排研究生新生与导师接触,进行课题研究或临床实习等。这些都反映了“导师制”在医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师制起源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中。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引入“导师制”,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形式主义”现象,使临床实习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学生在跟随自己的导师参加门诊、急诊、会诊、病例讨论会、病房的临床实践和学术报告会的过程中,逐渐认知并适应准医生的角色,熟悉并熟练掌握作为一名医生的全部工作流程,树立必要的工作意识,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也会逐渐学到导师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会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找出主要矛盾、采取措施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步骤,能够更真切地吸取到导师的先进经验[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对医学本科生开展临床实习之前,进行导师的配备工作,不仅能够在事前对临床实习有所认识,更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实习,导师也能够跟踪所带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本科生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单向的,而是错综复杂的。需要政策、高校、学生工作者、医疗机构和学生共同努力。临床实践作为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提高、检验的重要步骤,不仅能够为本科生的就业提供清晰可感的直观环境,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够克服种种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萍,任佰玲,王德斌.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与考研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4):531~533.

[2] 李凤英,周庆华.融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13~114.

[3] 佟丹.试析“导师制”解决医学本科生实习中的常见问题[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10,192(4):40~42.

上一篇:生命随想散文欣赏下一篇:禁毒主题班会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