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共5篇)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 篇1

强化个人质量责任,全面落实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 建立“三项”责任制度,落实质量终身制 抓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建设优质工程 抓好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提高工程质量

积极推进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牢记项目负责人诚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狠抓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落实质量终身制 牢记十项规定,履行项目经理职责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百年大计质量先、精心施工记心间 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创优夺杯 敬业奉献,努力拼搏,争创优质工程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 篇2

针对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 2014年9月4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会上表示, 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从9月份开始, 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主要任务是, 全面推动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落实, 严厉打击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 健全质量监管机制, 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问题, 基本上贯穿整个生产环节, 具体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五个主体责任。

除了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途径还包括: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9月15日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出督察组分赴东北、西北、华北15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督察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筑市场执法检查, 重点抽查建筑工程施工违法发包、转包, 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督察组采取“扫马路”方式和从所有在建项目中随机抽选方式确定受检工程, 对受检工程进行意见反馈, 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 还将下发执法建议书, 要求地方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查处。

两年狠抓建筑工程质量, 其实仅仅是个开始, 正如陈政高部长所说,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启动‘两年行动’, 并不代表以后就不抓了, 抓工程质量永远没有尽头!”

抓工程质量要树立国家形象意识

陈政高部长在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 重视工程质量这个百年大计问题。这让人想到中国建筑界“扭曲、失落和混乱”的现状。“扭曲”指城市建设在方向上有偏离正道的“误差”, “失落”指洋建筑师占领了我国的主要市场, “混乱”指我们在建设管理上存在缺陷。我国建筑工程全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 确实影响了国家的形象。今天, 住房城乡建设部出重拳狠抓建筑工程质量, 是十分及时之举。

在我国近年来频现的“短命建筑”中, 确有因质量问题或缺乏高质量维护而被拆除的。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度, 可建筑平均寿命却只有25~30年。反观欧美等国家, 虽然设计年限也为50年, 但“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英、法、美三国的建筑平均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和80年。那么, 何为工程质量?从宏观上看建筑是社会形态的物理形式, 它体现在社会机构或栖息在思想上, 任何不完善的建筑对社会及城市都是灾难;从微观上看, 工程质量功能第一, 其中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可靠性都是衡量尺度。20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便揭示了建筑设计“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现在的建筑工程更应坚守形式服务功能的原则, 使美观成为功能的承诺, 让行动成为功能的呈现, 让特征成为功能的最好记录。

今日树立国家建筑工程的质量形象, 不能不环顾国内外的建筑“地标”, 因为它们凝聚着当时最杰出的建筑智慧, 印证着一段最伟大的精湛的建造传奇:迄今已125岁 (建于1889年) 的埃菲尔铁塔不仅用文化精神征服了法国, 更展现了百年风雨后的风姿;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 (建于1859年)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建于1937年) 、南京中山陵 (1929年建成) 、北京人民大会堂 (1959年建成) 等, 我们都可以从中读到历史、文化及现代科技与质量控制精神。

当前我们在作新中国建筑记忆与反思时, 是不是也该重温“一五”时期国家提出的“适用、经济、美观”建筑方针呢?尽管当下对此有种种“过时论”之说, 但它的方向与目标是要树立国家形象的, 是面向普通公众的, 是对中国工程建设百年大计有奠基作用的。无论是为民生服务、树国家形象的“政界”, 还是纵观城镇化全局发展研究的“学界”、贯彻正确建筑方针设计作品的“业界”, 乃至城市开发建设的“地产界”, 都应树立国家质量意识, 都要坚守住国家建设方针, 都要服从建筑工程百年大计的愿景使命。

工程质量治理走向法治化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行政管理工作, 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因此,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就必须有法可依。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可谓策划周密、实施方案系统、遂行路径清晰。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在两年治理行动中, 始终体现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治理工程质量问题。

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不难看出, 从一项建筑工程的孕育期开始, 直至其生命完成期的全链条环节, 都有一系列的规章保驾护航。如针对建筑工程生命完成期的五方直接参与者, 出台了《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强化了质量责任追究力度, 把投资建设方、勘察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 通通捆绑在规章制度上, 使其终身难逃质量之责。针对工程质量最负有直接责任的施工项目经理, 出台了《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 (试行) 》, 厘清了施工项目经理的质量安全责任, 使其更加明确细化。针对建筑市场久治不愈的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的顽疾, 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 (试行) 》, 使这一顽疾得到最大程度的医治。针对建筑劳务市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权益保障时有受损的现状,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从制度上督促施工企业进一步落实在工人培训、权益保护、用工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之责。

同时,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还从更高的诚信层面出台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 (试行) 》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 (试行) 》, 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 要完成省级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 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从而在道德层面逐步实现对从业者、从业法人进行内化的柔性约束。

可以说,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每一项工作都有规章紧紧跟进, 每一项工作步骤都有法可依, 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 程序正当, 行政合法, 执行合理, 从行政层面确保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始终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

抓工程质量需倡导全民质量文化

如果说, 高质量是工程建设企业面对社会的最大信用, 那么在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时, 更应在全民中倡导并培育建筑质量文化, 建立起整合城乡建设资源的美好初衷, 让公众在寄托故乡之情、寻觅文化记忆的期盼中, 重塑起建筑质量的文化内涵。

质量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属于“软能力”;质量文化是质量制度与管理之母, 它可以使建筑工程质量的所有问题通过具象进一步表征出来。一个社会的诚信缺失, 甚至某些建筑工程在环节上的道德沦丧,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 其修复与重建也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当下正是契机。全民质量文化旨在服务公众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 作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延伸和扩展, 只有与制度机制充分融合, 才可真正达到以质量塑人的目的。培育全民建筑质量文化, 至少从四点入手:建立质量理念引领体系, 即在全社会对长期形成的质量文化资源予以整合、丰富并提升, 确立集价值观、愿景、使命、核心理念等于一体的理念体系, 重在让社会公众接受建筑审美观念;建立建筑质量教育培训体系, 即在现有建筑师、工程师、建造师等继续教育中加大质量的比重, 也要拓展全民的建筑文化教育观, 建立正确的而非误读的建筑知识;建立质量行为控制体系, 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质量法律法规为根本, 针对集体及个人分别强化“质量标准化”、“质量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建立起严格的从业人员行为考核上岗机制, 使农民工逐步实现专业化;建立质量隐患排查体系, 这不仅指日常督察与不定期突查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排查结合, 更要拓展到以建筑为载体的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 尽可能使危险城镇房屋、城市棚户区、城市基础设施等质量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事实上, 在工程质量中倡导建筑质量文化还能彰显如下五个作用:其一, 质量文化可提升企业质量发展的学习力;其二, 质量文化可实现事事有责任、件件可落实、项项有考核、处处要督察, 以确保执行力;其三, 质量文化可辐射全现场、全工种、全责任链及消除管理盲区, 提升保障力;其四, 质量文化可竖起建筑安全质量红线, 又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树立质量建设的文化标杆, 提升创新发展力;其五, 质量文化基于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靠质量安全保障为公众营造贴心家园及公共空间, 增强公众的凝聚力, 使公众自觉成为建筑质量知识的“宣传队”、建筑质量文化的“播种机”、城市质量提升的形象“代言人”。

抓工程质量要鼓励建筑批评

住建部多箭齐发, 治理工程质量, 它们从不同视角直指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核心。突破重点, 就需要勇气, 绝不回避问题;突破重点, 旨在抓住难点, 创造性地前进。值得提出的是, 面对工程质量问题“成堆”的建筑业, 我们的思考不该就事论事, 要找到其背后留存的更深层的原因。构建多层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不面对当下城乡文化中荒唐的“高大上”是不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再多, 如果只从建筑是否标新立异去衡量, 将完全背离了建筑的本质, 更不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资源浪费与造成环境污染的硬伤也是因为欠缺相应的质量标准。有鉴于此, 对全国工程质量展开必要的建筑评论是迫切任务及社会责任。

面对“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应用时代之思展开建筑评论, 不仅要诠释古今中外建筑发展的镜鉴启示, 更要蓄力用心在当下建筑新作品、新材料、新人的“新景象”上;不仅要干奋力护卫标新立异的能事, 更要推进新手后学, 为其撑开一片天空, 荡出一方广阔舞台, 同时要确保评论的公正、解惑并直面质量忧思点, 尤其要批评质量缺陷严重失位及监督不力者。面对前沿建筑、标志性建筑等, 无论它是鲜花还是废墟、无论它是纪念碑或墓碑, 都要审视其社会责任与城市质量。当下我国建筑批评家缘何发不出批评强音, 不是缺乏文化底气及税利目光, 而是在于建筑界、城建界尚未形成一种能直面现实建筑语境的舆论氛围, 要真正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守护建筑工程质量, 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创造一种在社会上可批评的平台, 要在推进建筑质量全程控制上能提出新思考的众议话题, 要培养一批在城市、建筑、文化各界中敢于放胆为文、率性而为的建筑评论者, 他们既是建筑质量控制的监管志愿者, 也是思维活跃的建筑文化实践者。“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需要跳出建筑界去审视问题, 要处理好质量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用批评的利器打造中国建筑工程质量“升级”版。

抓工程质量治理, 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换挡至中速增长, 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是大趋势。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此次住建部开展的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跳出了“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就质量抓质量的陈科旧律, 站在国家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 通盘考虑住建领域的各项工作, 制订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这是一种工作思路上的创新。

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是“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六项刚性要求之一。治理方案从加强政策引导、实施技术推动、强化监管保障三个方面, 制订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路线图。可以说,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件件工作有抓手, 项项工作有目标。

例如, 治理方案中强调的政策引导, 正在制订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就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一方面, 到2015年底, 除西部少数省区外, 其他地方都应具备相应规模的构件生产能力;政府投资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要率先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的新开工住宅面积, 每年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要求各地明确本地区的近远期目标, 并协调出台减免相应税费、给予财政补贴、拓展市场空间等激励政策。

在实施技术推动上, 一方面, 住建部将组织编制产业化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和相关标准规范;培育组建全国和区域性研发中心、训练中心和产业联盟中心。另一方面, 各地也要做好相应工作, 培育一批工程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形成产业联盟。

住建工作千头万绪, 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抓工程质量治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既顺应了国家宏观经济的大势, 使建筑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 最大程度地实现建筑产业的“提质增效”, 也契合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的时代潮流, 更能让老百姓住上安全、环保的高品质房子, 可谓一举多得。实现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链, 还能辐射到一个面的工作。可以说, 住建部下大力狠抓工程质量治理, 牵住了工作之牛耳, 其辐射力、影响力远远超过抓工程质量治理本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抓工程质量, 永远在路上

建筑工程质量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 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更关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力狠抓建筑工程质量, 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明确要求, 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化推进的内在要求, 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职责所在, 必须抓好, 没有退路。

两年行动方案, 无论是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还是落实施工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无论是对建筑市场久治不愈的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的打击, 还是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全链条环节都有相关规章紧紧相扣, 体现出行政管理工作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的实践表达。这为工程质量治理工作常态化、法治化铺展了道路, 为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提供了法治保障, 更为今后完善工程质量治理规章体系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同时, 两年行动方案清晰展现出的六项工作任务, 不管是法治层面的刚性要求, 还是道德层面的柔性约束, 抑或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均直指工程质量的核心要害。治理工作推进时间以月计划, 步步均有时间表。保障措施部署周密, 落实责任, 强化层级管理,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 为设计下一个行动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方方面面已经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目前, 13个厅委已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行动领导小组;住房城乡建设部已派出督察组, 对15个省市展开督察, 并曝光了两年行动第一批违法违规案例。如此声势地抓工程质量治理, 也许有人心存疑虑, 会不会又是“雨过地皮湿”?当然, 直面工程质量中的久病沉疴, 不是开一次会、设计一次行动方案就能彻底解决的。治理工程质量, 还有很长乃至很艰难的路要走。这一点,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必须保持治理工作不衰的势头。为此, 陈政高部长明确表示, “集中抓两年工程质量, 不是以后不抓了, 以后还要设计出新的行动方案, 我们就是要一直抓下去。抓工程质量永远没有尽头”。这既表明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抓工程质量治理的决心和信心, 更是向党中央、国务院, 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抓工程质量治理, 永远在路上。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 篇3

一、地方交流

北京:下设执法办公办公室、普法教育、开展日常执法与信息相结合、信息步入、公开。

山东:四化管理、监管、网格化管理。

福建:抓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产权备案、人员考核、建筑一体化

安徽:实名制管理、推广监管一张网

天津:劳务管理、用工实名制、加强制度、注重培训

二、注重房屋事故质量 查处 转包、违法、挂靠、违法等。

强化质量安全

三、保障工程质量、禁止转包、违法行为,依法经营,认证执行规范,严格遵守劳动法。

注重农民工资,劳务费用,科技进行,大力推广预制砼。

四、工作任务

14年9月份开始开展为期两年工程质量调研

1.落实项目负责人,个人责任、企业责任明确责任人,终身责任制

五方主体单位(建筑年限内,追究责任)2.建立制度,开工前有 书面承诺,完工后竖立 永久标牌。

信息入档,项目负责人责任到位,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负全责

2014年11月~2016年6月各工程全面排查,每4个月下检查小组检查。

2014年10月~11月自查并上报自查结果。

建立:① 建立群众投诉举报信箱;

② 查处有问题工程停顿整改;

③ 查处有问题工程是否整改;对 新开项目 严厉查处,接收民众投诉、举报等意见 监理:健全监理 并培养一批监理

有意向建造师转型为监理工程师

注重农房质量;加强农房质量标准,多采用轻钢、轻木结构。加快推进诚信数据建设化、档案实名制,取缔没有法律依据的保证金。提高认识,严抓工程质量。

自治区:

落实下达的各项任务及精神落实五方责任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责任到人,终身制。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 篇4

为规范分公司建筑市场承接行为,全面提升分公司工程质量水平,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河北省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集团公司《建筑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按照住建部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要求,各基层单位立即开展自查自纠,摸清情况、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做好迎接住建部及各省市检查的有关工作,确保不出现因以下问题受到住建部及各省市的处罚:

1、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等违法行为;

2、项目经理执业不符合《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

3、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商务经理、劳务管理员未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及不到岗、履职不到位;

4、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前,项目经理没有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授权书,项目经理如有更换的,未按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5、工程实体质量问题、安全生产强条落实问题;

6、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行为等问题。

(二)各基层单位实时搜集项目部涉及的各区域范围内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公布的有关不良行为和处罚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工程管理处。

(三)严格执行国家及集团要求,通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司内部项目经理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落实住建部项目经理质量终身责任承诺、竣工后设置永久性标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等规定要求,将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履职情况作为项目经理质量责任追究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强化分公司项目经理质量责任,提升分公司及项目全员质量意识。

(四)按照集团《质量管理制度》要求落实分公司对项目工程质量的检查、考核,落实施工过程的质量奖励制度,对发生质量事故、严重质量问题、业主质量投诉、政府市场监管质量处罚扣分的,严格按规定给予质量追究处罚,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管控。

(五)加强项目工程质量实测实量管理,规范实测实量方法,收集、统计、分析实测实量数据,为工程质量评价、预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六)按建设部及集团要求加快培育自有技术工人。全面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推进劳务人员信息化管理。

二、具体实施计划

(一)组织及领导

1、分公司把贯彻落实住建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作为近期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治理行动有关各项工作。

分公司成立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兴月

副 组 长:杨永春、张红林、常青、张亚雄

成 员:王卫、李会杰、刘海燕、王兴文、张雷刚、翟建闽、孙超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处,主任由王卫兼任,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通报等。

2、各基层单位要成立以一把手牵头,生产技术负责人主抓,各相关人员组成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住建部、省住建厅和集团公司、分公司的有关要求。

(二)推进计划。

1、第一阶段:2014年11月7日前(培训部署阶段)

各基层单位及项目部组织完成自学培训、考核和及自查自纠工作部署,传达并学习住建部9月4日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住建部近期发布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及《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等规定要求,培训动员覆盖所有项目。

分公司由工程管理处负责,根据相关文件编制考试试题,要求各基层单位、项目部人员培训答题覆盖率不低于80%。基层单位领导班子、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培训答题率100%。11月7日前完成。并及时将纸质版答题试卷报送至工程管理处。

2、第二阶段:2014年11月(自查整改阶段)

⑴ 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立即按照住建部《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及有关规定要求,完成对所属项目100%实地检查,重点检查包括:转包、违法分包、挂靠,项目经理执业和履职情况,项目主要负责人员履职情况,工程实体质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行为等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到位。

⑵ 在11月23日生产会上,各基层单位汇报培训学习及自查自纠整改结果。同时再次组织宣贯。

⑶ 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各系统对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相关文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并作为强条重点落实。

⑷ 2014年11月初开始,分公司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基层单位重点抽取的项目部进行督导,对未按要求进行自查自纠的单位给予批评并督导其整改。

3、第三阶段: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落实总结改进阶段)进一步研究并改进分公司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整体实施方案,逐步落实上述

(二)-

(六)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督导内容

1、督导范围

分公司所有在建建设工程。检查工程以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商品住宅工程等为重点。

2、督导数量

各基层单位随机抽查一至两项工程。(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商品住宅工程全覆盖)

3、督导内容

(1)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督导内容: ①对照项目实际,督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河北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意见》、《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等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履责情况。

②施工单位及项目经理等执业人员,执行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③工程实体质量情况:重点督查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质量的关键部位及施工作业面质量和实体混凝土强度。突出对常见问题较多的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分项、砌体工程和建筑节能工程等进行抽查。

④主要建筑材料质量。重点抽查抽测保温材料、钢筋原材及钢筋连接接头、砌块、节能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和商品混凝土试块等质量,检查验收及相关记录是否齐全。

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重点检查深基坑、高大模板支撑、卸料平台及预留洞口的安全防护情况以及建筑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及执行情况。

(2)市场行为检查内容

各基层要准备以下有关材料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原件留存项目部现场备查。①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承包合同(包括施工总承包合同、专业承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所提供的合同应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②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③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的注册建造师证书、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B证),安全员、质检员等人员岗位资格证。

④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组建审批情况、组建文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的任命文件、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发放凭证等证明。

⑤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之间的工程款支付证明;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单位与劳务分包单位的劳务费支付证明。工程款(劳务费)的支付证明需提供资金收支凭证或银行转账凭证。

⑥主要建筑材料、设备、大中型施工机械的采购、租赁合同及发票证明等材料。

4、督导工作程序

(1)根据分公司在施工程台账,随机确定督导工程。

(2)进入施工现场,按确定的督导重点开展工作,并记录相关表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3)组织督导结果沟通会,通报督导情况和整改建议。

5、其它要求(1)分公司每季度对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进行督导,各基层单位、项目部随时进行自查自纠。

(2)分公司结合集团公司各系统根据住建部《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及有关规定要求编制各系统《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督导检查表》,督导行动中按检查表进行督导,并做好督导记录,形成督导总结。

(3)督导工作要求各基层单位一把手参加,并及时通知各基层单位相关人员和督导工程施工现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正常到岗履职,积极配合工作。

(4)督导行程和具体时间由领导小组于督导前一周通知各基层单位。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宣传标语文档 篇5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16

浏览次数:1456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行业协会,各建设、施工、监理、检测单位,各预拌混凝土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9月4日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活动,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及工程结构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我委工程质量管理处。

附件:1.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方案

2.预拌混凝土有关法律责任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4年9月15日

(联系人:杨志强;联系电话:59958885,质量处邮箱:bjjwzlc@163.com,传真:59958852)

附件1

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质量专项治理

两年行动工作方案

预拌混凝土是工程结构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质量和使用安全。为进一步规范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市场秩序,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及工程结构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两年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生产和使用活动,落实建设、施工、监理、预拌混凝土企业等单位及人员的质量责任,有效遏制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明显提升本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水平。

二、专项工作组

成立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专项工作组。

组 长:王承军

副组长:王 钢 冯可梁 程建华

成员:

质量处:王 鑫 刘文举 杨志强

节能建材处:薛 军 闫乃斌

建管处:陈炜文 吴聪勇

监督总站:丁 胜 白建红 姚大庆 孙月梅

戴清波 高 珊 董晓明 司天森

高学峰 刘 琳

建材办:刘肖群 刘洪波 郭绍刚

建管中心:赵 勇 高 峰 刘 鹏

执法大队:刘 琳 高 峰

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三、治理重点

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专项治理的重点:一是取得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企业资质证书,不得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以本企业的名义生产、供应预拌混凝土;二是未取得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得以其他企业的名义生产、供应预拌混凝土;三是预拌混凝土企业未按照设计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对使用的原材料未按规定进行检验;四是预拌混凝土实际生产地点与企业资质证书注明的生产地点不一致;五是建设单位不得指定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或直接采购预拌混凝土;六是施工单位不得选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的有资质预拌混凝土企业名录外的生产企业;七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擅自向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水或其它组分;八是预拌混凝土企业未按规定及时向市建筑节能与建材使用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企业基本信息注册和申报供应信息。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管理

1.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具有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在取得资质之后,不得降低生产设备、试验室设备、技术人员的配备等资质标准要求。未取得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其分站,不得向建设工程供应预拌混凝土。已获得生产预拌混凝土资质的企业不得转借、出卖资质。

2.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有相应职称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含)以上预拌混凝土企业或分站任职。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当与有职称技术人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3.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试验室负责人的有关信息,应当向所在区县住房城乡(市)建设委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管理部门备案,备案信息变动后应当及时变更备案信息。

4.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强化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的动态核查和质量监督抽查,对停产半年以上以及生产设备、试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配备、产品质量等方面不再符合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条件的混凝土企业及分站限期改正。整改期间不得供应预拌混凝土,逾期不改或整改期满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依法撤回其资质。

(二)严格预拌混凝土采购管理

1.预拌混凝土应当由施工单位采购,建设单位不得指定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或直接采购预拌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得采购无资质预拌混凝土企业或分站生产的预拌混凝土。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当按照《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采购备案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11〕9号)的规定进行采购备案。

2.在签订预拌混凝土买卖合同前,施工单位必须会同监理单位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资质进行核验,并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地点、生产条件、技术质量保障能力、产品质量保证率等情况进行实地考查,尤其是查验预拌混凝土实际生产地点是否与企业资质证书载明的生产地点相一致。

3.在合同执行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对混凝土生产过程实施延伸管理,核查生产、质量履约情况。重点查看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际生产地址是否与资质证书中载明的生产地址一致、搅拌站拌台操作系统中生产数据是否与配合比通知单中数据一致。

(三)规范预拌混凝土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与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当签订书面预拌混凝土采购合同,无特殊情况,应当使用由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监制的《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对预拌混凝土性能指标、供货期(单位时间内供货量和间歇时间)等相关要求应当在合同中说明。

(四)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控制

1.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依法承担预拌混凝土的产品质量责任。应当按照《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等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对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产品出厂检验及运输等环节严格控制,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混凝土技术指标和供货要求,确保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

2.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当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每季度应当对本企业及所属分站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自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当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使用管理制度,采购合同(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存档,同时建立原材料使用台帐,实现原材料质量的可追溯。不得采购国家和本市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得采购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水泥。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不得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应当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做好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厂名或产地、品牌、规格、数量),对原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的原件进行核验,并将复印件存档(有条件的可保存原件),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

4.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当加强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应当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与合同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质量有可靠的保证率(一般应不小于115%)。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应当经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方可使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应当由专项试验室下发。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的生产班组应当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生产,实际生产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当与向使用单位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资料一致。在预拌混凝土生产时,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的调整应当由技术负责人或经技术负责人书面授权的质量管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其他任何人都不得调整。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当配备、使用搅拌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搅拌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当具备实时存储每盘混凝土原材料实际用量生产数据,保证生产机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生产数据唯

一、真实,应当长期保存每盘混凝土原材料实际用量数据,不得篡改、伪造。

5.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应当加强混凝土试验室管理。应当按有关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以及《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管理规程》(DB11/T386)的要求,设立专项试验室,负责质量检验工作。试验室负责人应当具有2年以上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工作经历,具有相关专业中级(含)以上职称。试验室不得伪造检验、试验数据,出具虚假试验报告。试验室检测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6.实行严格的绿色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规程》(DB11/642)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054),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环保设备设施,实行严格的绿色生产。

(五)加强施工现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依法对施工现场工程施工质量负总责。应当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预拌混凝土质量、数量进行验收和检验,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作业。

2.监理单位依法承担建设工程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当对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试件的取样、制样、养护、送检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监理单位见证人员必须对试块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过程进行见证,必须确保见证取样和送检过程的真实性。对施工单位实施的预拌混凝土场内运输、浇筑、养护等工作的过程进行监督;纠正并举报到场预拌混凝土的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行为。监理单位应当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现场旁站监督,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巡视。在保障性住房工程、自住型商品房工程、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对达到龄期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实体及时、独立的进行混凝土强度平行检验。

3.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现场验收检验制度。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的工程技术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三方预拌混凝土质量验收检验。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规定,建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混凝土试块成型养护室。施工单位及其取样、送检人员必须确保提供的混凝土试块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不得留置未按规定标识的混凝土试块,不得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代替制作、养护混凝土试件,不得抽撤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对于保障性住房、自住型商品房、重点工程等项目,实施混凝土试块7天检测制度,做到提前预警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同时,施工单位应当从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到混凝土拌合物卸料全过程进行视频监控,监控资料应当保存直至工程主体结构验收合格。

4.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应当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并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审批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一线操作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操作人员操作过程的检查。混凝土进场检验和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或其它组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养护。

(六)加强注册地、生产地不在本市行政区域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备案管理

对于注册地、生产地不在本市行政区域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满足下列三项条件,才能承揽本市建设工程的预拌混凝土供应业务:一是有注册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二是在北京市建筑业管理中心备案;三是在建设工程所在地区县建委备案。施工企业不得采购和使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非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七)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各行业协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有关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市混凝土协会要对会员单位进行自律情况检查,对违反协会自律要求的采取惩戒措施;要创新工作方法,健全自律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加强质量控制,逐步构建预拌混凝土合同备案、生产数据远程监控平台,打击低价竞争、阴阳合同等违规行为,对发现的可能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报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探索开展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办法,引导建设、施工单位等单位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要积极开展对预拌混凝土企业技术负责人能力评价工作,主要围绕预拌混凝土理论知识、实际生产经验、工程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加强市、区(县)两级监督管理

(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负责全市预拌混凝土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预拌混凝土监督管理。各处室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各部门主要职责:

1.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促进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与市场规范的规划、政策。

2.建筑业管理处负责混凝土企业及分站的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3.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负责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的专项检查、负责所监督建设工程项目的预拌混凝土现场使用监督管理、负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使用非法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依法处罚。

4.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混凝土企业及分站资质的动态监督管理,负责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使用的专项检查。

5.建设工程和房屋管理监察执法大队负责对2014年3月1日后新建和扩建混凝土搅拌站、不符合环境治理规划的已建成预拌混凝土企业依法查处。

6.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无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违法承揽工程向工程供应预拌混凝土、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允许其他企业以本企业名义供应混凝土的行为依法查处。

(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日常监督管理和所负责监督建设工程项目的预拌混凝土使用监督管理。各区县要认真落实混凝土生产质量日常监督管理的监管责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对区县质量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重点督查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将监管责任分解细化,明确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是否对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展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是否及时查处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大监督执法查处力度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对违法违规企业、人员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示其不良行为信息。

五、工作计划

在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工作中,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要对本辖区内所有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每半年对全市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和专项行动督导检查。主要检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预拌混凝土企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的情况,以及各单位质量责任落实情况。

(一)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动员部署(2014年9月)。2014年9月上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召开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相关工作。2014年9月中、下旬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本辖区内宣贯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本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于10月10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2.组织实施(2014年10月--2015年6月)

(1)企业自查阶段:2014年10月--12月。

(2)区县监督复查阶段:2015年1月--4月,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企业自查情况对辖区内预拌混凝生产、使用情况进行复查,对复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于2015年5月15日前,将复查总结报告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复查总结报告主要包括治理工作开展总体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企业资质检查情况,对违法违规企业、人员处理的情况,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内容。

(3)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抽查阶段:2015年5月--6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专项检查组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总结分析阶段:2015年7月--8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对专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总结报告。对违法违规企业、人员进行通报。

(二)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针对第一阶段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突出及共性问题,提出第二阶段专项治理目标。

1.企业自查整改阶段:2015年9月--12月。

2.区县监督复查阶段:2016年1月--4月。复查结束后,于2016年5月15日前,将复查总结报告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3.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抽查阶段:2016年5月--6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抽查。

4.总结分析阶段:2016年7月--8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对专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总结报告。召开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两年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大会,总结两年的工作,表扬先进,推广先进经验,对违法违规企业、人员进行通报。

六、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有关单位要把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认真部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二)扎实工作,落实管理责任

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力量对各区县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予以通报批评、严格追究责任,对于发现存在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和曝光。

(三)积极宣传,正向引导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对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活动进行广泛报道,通过宣传正面信息、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营造有利于专项治理工作的强大舆论氛围,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附件2

预拌混凝土相关主要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1.《建筑法》第七十四条:建筑施工企业(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六条: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7.《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三)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

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1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1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5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三十四条: 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均可自行委托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第六十七条 列入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责令改正,处5 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的,责令改正,处 5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第二十七条:企业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后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建设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资质许可机关可以撤回其资质。被撤回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可以申请资质许可机关按照其实际达到的资质标准,重新核定资质。

16.《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81号)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二)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

17.《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81号)第十九条: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规定,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8.《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分站资质管理办法》(京建发〔2010〕249号)第十六条:混凝土企业允许其他混凝土企业或分站以自己名义从事混凝土生产或将分站出租给其他混凝土企业使用的,区县建委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依法处理。

19.《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分站资质管理办法》(京建发〔2010〕249号)第十八条:混凝土企业设立分站后30日内未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由分站所在地区县建委依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依法处理。

20.《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分站资质管理办法》(京建发〔2010〕249号):混凝土分站超越混凝土企业资质等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分站所在地区县建委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规定依法处理。

21.《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推进混凝土搅拌站整合工作的通知》(京大气办〔2014〕14号):

三、6.依法取缔无资质混凝土搅拌站承揽工程行为:无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禁止承揽混凝土供应业务。发生上述行为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取缔,并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二、行政处理

1.《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分站资质管理办法》(京建发〔2010〕249号)第十七条:分站试验室负责人、有职称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车辆设备等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分站所在地区县建委责令混凝土企业限期改正,改正期间,混凝土分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混凝土企业拒不改正或者改正后分站仍不达标的,区县建委应当报告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依照《北京市建筑业企业动态核查暂行办法》对混凝土企业依法处理。

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京建法〔2011〕3号):

(四)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2.强化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的动态核查和质量监督抽查,对停产半年以上以及生产设备、试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配备、产品质量等方面不再符合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条件的混凝土企业及分站限期改正。整改期间不得供应预拌混凝土,逾期不改或整改期满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依法撤回其资质。对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偷工减料、未按规定检验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分站依法进行查处,并将不合格原材料的供应单位移送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3.对使用不合格预拌混凝土、不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未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以及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的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责令改正,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4.预拌混凝土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在混凝土检验过程中,弄虚作假送检试样、篡改或伪造检测报告、未按要求实施旁站见证的,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同时,要求责任单位将相关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对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记入诚信档案。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依法降低企业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同时对注册执业人员暂扣或吊销执业资格证书;对于涉嫌犯罪的,按照《北京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试行)》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推进混凝土搅拌站整合工作的通知》(京大气办〔2014〕14号):

一、1.严肃查处新建、扩建混凝土搅拌站的违法行为:对违反规定新建、扩建混凝土搅拌站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进行查处,依据有关规定在相关市场主体诚信信息体系中作出不良行为记录,并予以公布。

4.《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推进混凝土搅拌站整合工作的通知》(京大气办〔2014〕14号):

三、4.严禁建设工程采购无资质混凝土搅拌站点生产的混凝土:使用无资质混凝土搅拌站点生产、销售混凝土以及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并在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信息体系中作扣分处理。情节严重者将暂停其在本市建设工程中的投标资格。

三、民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4.《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承担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刑事责任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包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上一篇:幸福和成功读书笔记下一篇: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